课件-诗歌-西风颂

合集下载

《西风颂》课件1-优质公开课-长春版九下精品

《西风颂》课件1-优质公开课-长春版九下精品
土里也有种子沉睡,等待来年将“色和香充满了
山峰和平原”。
• 在一片肃杀、衰败的秋景中,还暗藏着来年
的生机,而西风就是这一进程的推动者。
• 第二节,诗人的笔触转向了高空
• 写西风怎样撕扯流云,让它们在天穹中
形成雷雨。

大自然的万钧之力由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现。
• 转而描写海洋
• 在西风的呼唤下,沉睡了一个夏天的地
西风颂
雪莱
雪莱简介
雪莱,19世纪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
人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抒情诗
及政治诗, 《暴政的假面游行》 、《
致云雀》、《西风颂》、《自由颂》、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诗都一直 为人们传唱不衰。
雪莱出生在一个古老而保守的贵族家庭。少年 时在皇家的伊顿公学就读。1810年入牛津大学学习, 开始追求民主自由。1811年,因为宣传无神论,被学 校开除;也因此得罪父亲,离家独居。1814年,诗人 与妻子离婚,与玛丽小姐结合。英国当局趁机对诗 人大加诽谤中伤,诗人愤然离开祖国,旅居意大利。 1822年7月8日,诗人出海航行遭遇暴风雨,溺水而亡。
配合于西风的狂暴。
《秋颂》中的景物描写则十分细腻,诗人像一个 擅长工笔的画匠,一笔一笔勾画出秋天繁复的细节, 在声色并茂的美景中,寄托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传达出富足、愉悦的感情。
谢谢观看
对比阅读——济慈《秋颂》
雾气洋溢,果实圆熟的秋, 你和成熟的太阳成为友伴; 你们密谋用累累的珠球, 缀满茅檐下的葡萄藤蔓; 使屋前的老树背负着苹果, 让熟味透进果实的心中, 使葫芦胀大,鼓起了榛子壳,
……
同是景物描写,风格显著不同
《西风颂》中景物描写上天入地,场景转换 的幅
度极大,充满强劲的动感,情感的表现也奔放有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西风颂》部优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西风颂》部优课件


我们身上的秋色斑烂,

好给你那狂飚曲添上深沉的回响,

甜美而带苍凉。给我你迅猛的劲头!

豪迈的精灵,化成我吧,借你的锋芒,

把我的腐朽思想扫出宇宙,

扫走了枯叶好把新生来激发;

凭着我这诗韵做符咒,

犹如从未灭的炉头吹出火花,

把我的话散布在人群之中!

对那沉睡的大地,拿我的嘴当喇叭,

吹响一个预言!呵,西风,
背景
• 1819年9月一个星期天,诗人漫游乡野,感 到空气清爽,收割过的田地显得特别温暖 ,边走边吟,回来就写成此诗。
思考与探究 《西风颂》与《秋颂》客观化抒情方式
•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寄托诗人内心的情感
• 列出诗人描绘的景物,说说不同的景物会引起 怎样不同的感受。
• 共三节
《秋颂》
• 分别写成熟秋天的不同景象
的应和。“我跌在人生的刺树上, 我血流遍体”——这令人心碎的 诗句道出了诗人不羁心灵的创伤。 尽管如此,诗人还是愿意被西风 吹拂,愿意自己即将逝去的生命 在被撕碎的瞬间感受到西风的精 神,西风的气息;诗人愿奉献自 己的一切,为即将到来的春天奉 献。
• 第五节

让我做你的竖琴吧,就同森林一般,

纵然我们都落叶纷纷,又有何妨!
在诗的结尾,诗人以预言家的 口吻高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 还会远吗”这里,西风已经成了一 种象征,它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宇宙 精神,一种打破旧世界,追求新世 界的西风精神。诗人以西风自喻, 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信念和向旧世
界宣战的决心。
8/2/2021
主题
• 雪莱歌唱西风,同时也在歌唱席卷整 个欧洲的革命风暴。他歌唱革命运动 ,渴望自己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 钧之力,横扫旧世界一切黑暗反动势 力。

西风颂ppt课件中文

西风颂ppt课件中文
主题思想
《西风颂》的主题思想是追求自由 、民主和革命,诗人通过诗歌表达 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反抗。
作者及背景
01
作者生平
珀西·比希·雪莱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生于1792年,卒于1822年。他是
英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被誉为“天才诗人”。
02 03
创作背景
《西风颂》创作于1819年,当时欧洲正值拿破仑战争结束后不久,社 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雪莱创作了这首诗歌, 表达了他对自由和革命的向往。
之作。
社会影响
激发社会思考
《西风颂》以其深刻的哲理思考和尖锐的社会批判,激发了人们 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反思,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推动社会变革
《西风颂》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对于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产生了 积极的影响,成为进步思想的代表之一。
传承文化价值
《西风颂》作为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传承了人类文化的价值观念 和思想智慧,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推动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05
《西风颂》与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中的“西风”意象
总结词
中国文化中的“西风”通常与秋天、落寞、离别等情感相关联,象征着一种悲凉、苍茫的氛围。
详细描述
在中国文学中,“西风”常常被用来形容秋天萧瑟之景,如杜甫的《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 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里的“西风”就营造了一种悲凉、凄苦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逝去 岁月的感慨。
传播历程
1 2
早期传播
《西风颂》在中国的传播始于20世纪初,随着新 文化运动的兴起,一些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和 翻译英国浪漫主义诗歌。
现代传播

西风颂诗歌朗诵背景公开课获奖课件

西风颂诗歌朗诵背景公开课获奖课件

同 翻 卷 波 浪
云、
,
!
!
第10页
岁月重负缚住了我这颗灵魂, 它太像你了:敏捷、傲慢、不驯。
第11页
拿我当琴吧, 就像那一片树林, 哪怕我周身叶儿也同样飘落! 你以不凡友好中狂放激情
第12页
让我和树林都奏出雄浑秋乐, 悲凉而又甜美。狂暴精灵哟, 但愿你我迅猛灵魂可以契合!
第13页
把我僵死思想撒向整个宇宙, 像枯叶被驱赶去催促新生命! 并且, 依凭我这首诗中符咒,
第14页
让就把 那像我 预从话 言未语 号熄传 角炉给 通中天 过拨下 我放所 嘴出有 唇火人

第15页
, !
!, ,


假沉
如大
冬地
天吹
来奏
了哦
春 天 还
风 啊



,
?
第16页
第17页
西风颂
第1页
,
如因剽
同你悍
魔无西
鬼形风
见存啊
到 了 巫 师
,
在 枯 叶 到
你 是 暮 秋
纷处呼
纷逃吸
规窜
,

,
,
;
第2页
那些枯叶, 有黑有白, 有红有黄, 像遭受了瘟疫群体, 哦, 你呀, 西风, 你让种籽展开翱翔翅膀,
第3页
你像飞
那一落
蔚具到
蓝具黑
色尸暗
阳体冬
春深床
姐 妹 凯 旋 归 家
,
葬 于 坟 墓 直 到
冰 凉 地 躺 下
,
,
,
第4页
向睡梦中大地吹响了她号角, 催促蓓蕾, 有如驱使吃草群羊, 让漫山遍野注满生命芳香色调;

西风颂ppt

西风颂ppt

背景
• 1819年9月一个星期天,诗人漫游乡野,感 到空气清爽,收割过的田地显得特别温暖 ,边走边吟,回来就写成此诗。
思考与探究 《西风颂》与《秋颂》客观化抒情方式
•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寄托诗人内心的情感 • 列出诗人描绘的景物,说说不同的景物会引起 怎样不同的感受。
《秋颂》
• 景物的描写集中在前三节:
第一节
• 第一节,写大地上的景象。 • 在西风狂暴的吹拂下,落叶翻滚, 黑暗的泥土里也有种子沉睡,等待来年将 “色和香充满了山峰和平原”。 • 在一片肃杀、衰败的秋景中,还 暗藏着来年的生机,而西风就是这一进程 的推动者。
第二节
• 第二节,诗人的笔触转向了高空
• 河柳下的飞虫、篱下的蟋蟀、园中的知更鸟、山 圈里的羊群、天空中的燕子 • 各种各样的昆虫和鸟兽,都参与黄昏中的合唱。
主题
• 济慈歌颂秋天的成熟可爱温暖和丰硕。 • 表达一种精神的清醒和解放 。 • 对世界平和温暖虔诚的心态
《西风颂》和《秋颂》总结
同是景物描写,风格显著不同
《西风颂》中景物描写上天入地,场景转换 的幅度极大,充满强劲的动感,情感的表现 也奔放有力,配合于西风的狂暴。
《秋颂》中的景物描写则十分细腻,诗人像 一个擅长工笔的画匠,一笔一笔勾画出秋天 繁复的细节,在声色并茂的美景中,寄托了 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传达出富足、愉悦的 感情。
8、有些事,不可避免地发生,阴晴圆缺皆有规律,我们只能坦然地接受;有些事,只要你愿意努力,矢志不渝地付出,就能慢慢改变它的轨迹。
9、与其埋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管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强。人生无完美,曲折亦风景。别把失去看得过重,放弃是另一种拥有;不要经常艳羡他人,人做到了,心悟到了,相信属于你的风景就在下一个拐弯处。 10、有些事想开了,你就会明白,在世上,你就是你,你痛痛你自己,你累累你自己,就算有人同情你,那又怎样,最后收拾残局的还是要靠你自己。 11、人生的某些障碍,你是逃不掉的。与其费尽周折绕过去,不如勇敢地攀登,或许这会铸就你人生的高点。 12、有些压力总是得自己扛过去,说出来就成了充满负能量的抱怨。寻求安慰也无济于事,还徒增了别人的烦恼。 13、认识到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假象,认识到此生都是虚幻,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佛法的真相。钱多了会压死你,你承受得了吗?带,带不走,放,放不下。时时刻刻发悲心,饶益众生为他人。 14、梦想总是跑在我的前面。努力追寻它们,为了那一瞬间的同步,这就是动人的生命奇迹。 15、懒惰不会让你一下子跌倒,但会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你的收获;勤奋也不会让你一夜成功,但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你的成果。人生需要挑战,更需要坚持和勤奋! 16、人生在世:可以缺钱,但不能缺德;可以失言,但不能失信;可以倒下,但不能跪下;可以求名,但不能盗名;可以低落,但不能堕落;可以放松,但不能放纵;可以虚荣,但不能虚伪;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可以浪漫,但不能浪荡;可以生气,但不能生事。 17、人生没有笔直路,当你感到迷茫、失落时,找几部这种充满正能量的电影,坐下来静静欣赏,去发现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18、在人生的舞台上,当有人愿意在台下陪你度过无数个没有未来的夜时,你就更想展现精彩绝伦的自己。但愿每个被努力支撑的灵魂能吸引更多的人同行。

《西风颂》(课堂PPT)

《西风颂》(课堂PPT)
5
《西风颂》
• 对自然景物的描写集中在前三节:
6
第一节
• 第一节,写大地上的景象。

在西风狂暴的吹拂下,落叶翻滚,
黑暗的泥土里也有种子沉睡,等待来年将
“色和香充满了山峰和平原”。

在一片肃杀、衰败的秋景中,还
暗藏着来年的生机,而西风就是这一进程
的推动者。
7
第二节
• 第二节,诗人的笔触转向了高空 • 写西风怎样撕扯流云,让它们在天穹中形
3
西风颂的写作背景
• 一个秋日的午后,诗人雪莱在意大利佛罗 伦萨近郊的树林里漫步。突然狂风大作, 乌云翻滚。到了傍晚,暴风雨夹带着冰雹 雷电倾盆而下,荡涤着大地,震撼着人间 。大自然威武雄壮的交响乐,触发了诗人 的灵感,他奋笔疾书,谱写了不朽的抒情 短诗《西风颂》。这是1819年的事情。
4
时代背景
1
• 雪莱(1792—1822),19 世纪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 人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优 秀的抒情诗及政治诗,《 致云雀》、《西风颂》、 《自由颂》、《解放了的 普罗米修斯》、《暴政的 假面游行》等诗都一直为 人们传唱不衰。
2
人物生平
• 出生在一个古老而保守的贵族家庭。少年时在 皇家的伊顿公学就读。1810年入牛津大学学习 ,开始追求民主自由。1811年,诗人因为写作 哲学论文推理上帝的不存在,宣传无神论,被 学校开除;也因此得罪父亲,离家独居。1812 年,诗人又偕同新婚的妻子赴爱尔兰参加那儿 人们反抗英国统治的斗争,遭到英国统治阶级 的忌恨。1814年,诗人与妻子离婚,与玛丽小 姐结合。英国当局趁机对诗人大加诽谤中伤, 诗人愤然离开祖国,旅居意大利。1822年7月8 日,诗人出海航行遭遇暴风雨,溺水而亡。
成雷雨 • 大自然的万钧之力由此显现。

2.2 西风颂 课件(人教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2.2 西风颂 课件(人教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有致。④用强力压制使驯服。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氤氲书香篇
5.文学常识 雪莱,英国著名民主诗人。雪莱是跟拜伦齐名的欧洲著名 ________主义诗人。其最优秀的作品有支持意大利民族解放 斗争的政治诗________(1820),表现革命热情及胜利信念的
________(1819),恩格斯赞美雪莱是“天才的预言家”。
离群索居也好,孤家寡人也罢,人都逃脱不了命运的安排。
理解了孤独便理解了人生的意义,尝试了孤独便懂得了怎样去面 对新的人生。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氤氲书香篇
修身名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宋·苏轼《水调歌头》 赏读:人间的遭遇也会有悲哀、欢乐、离别、聚合;也正像
(3)全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主题集中。语言准确、生动、
座。 答案 进退维谷 步履维艰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氤氲书香篇
4.词语解释
①摇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磅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扶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制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摇荡。②气势盛大;充满。③枝叶茂盛,高低疏密
须如数归还。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这句话告诉我们凡事都要依 理行事,无理寸步难行。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宋·朱熹《偶成诗》
赏读:年轻时学习效果好,年纪大了学习就困难多了,所以

西风颂赏析(诗词地理学)PPT课件

西风颂赏析(诗词地理学)PPT课件
诗词地理学
西风颂
CHENLI
1
C 目录 ONTENS
诗歌鉴赏与朗诵
水文分析 地形与植被
洋流
CHENLI
2
01
PART ONE
诗歌鉴赏
CHENLI
3
创作背景
雪莱: *十九世纪英国杰出作家 *浪漫主义诗人
《西风颂》: *暗示了诗人所具有的桀骜不驯、 骄傲的性格 *是其灵魂的化身 是其心声的 表达,更是当时时代的体现和产 物
03 拟人手法
·深植渊底的草木被西风“吓得发 青” ·使得读者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作 者当时的情感状态
05 典故
·Maenad ·体现了西风的放荡不羁
02 比喻手法
05 04
·用冬天比喻黑暗,春天则代表光 明 ·彰显作者对革命的坚定,对新生
03
命的追求
02
01 04 夸张手法
·将西风的能力扩大化,强调了他 的风力 ·体现了作者对西风的崇尚
CHENLI
4
结构分析
*诗歌共分为五节
前三节
直接描写西风
后两节
表达作者此时的心境 和感情
CHENLI
5
情感的抒发与表达
01
第1~3节
表达一种激 情和豪迈的 气魄
02
第4节
表达对现实 社会的不满
CHENLI
03
第五节
延续了第四 节的意图, 层次递进
6
对修辞艺术的研究
01 象征手法
·将西风比作生命的气息,残叶代 表旧势力 ·将自然景色与社会背景相结合, 将其比作革命的象征,充分表达 革命思想
CHENLI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通篇采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意义深远含蓄。例如第三节,写西风唤醒了地中海、 震惊了大西洋,就很容易引起人们对现实的深思。当时,地中海沿岸的国家不少处于被奴 役、受压制的境况,而大西洋上的英伦三岛及其沿岸的法国正是推行殖民主义的霸权国家。 诗中所写的“昏睡的地中海”,“汹涌的大西洋”未必不反映了诗人对被压迫民族解放斗 争的关切,对奴役者的痛恨。又如以落叶象征腐朽、残败了旧势力,又把落叶形容成“黄 的,黑的,灰的,红得象患肺痨”,“是重染疫疠的一群”,形象丑恶,不堪一击,有如 “鬼魅碰上巫师,纷纷逃避”。既形象生动,又蕴含象征意义和强烈的感情色彩。
二十三、西风颂
二、课文的思想内容
这首诗将自然景物的描写和革命激情的抒发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以西风作为革命力量的象征,既赞 颂它对腐朽的旧势力的扫荡,又热情地讴歌它对新生事物的保护和促进作用,揭示出旧事物必将让位于 新事物的客观规律,反映了诗人对反动腐朽势力的憎恨,对光明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全诗共5节,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3节):写西风扫落叶,播种子,驱散乱云,放释雷雨,把地中海从夏天的沉睡中吹 醒,让大西洋涂上庄严秋色。这一部分是对西风的赞歌。第1节:称颂西风“既是破坏者又是保护者”, 它既能横扫枯死的落叶(象征腐朽的反动势力),又能护送“有翼的种子”暗藏地下,只等春风吹起, 万卉齐放(象征革命思想终将萌发、壮大)。第2节:再次颂扬西风扫荡腐朽事物的强大威力(象征革命 的力量)。它能试卷流云,随之带来黑雨、冰雹和火焰,“将濒临的一年埋葬”。这一节把境界由地上 扩展到了高空。第3节:写西风吹醒了南国的地中海,震惊了大西洋,使汹涌的波涛为它让路,深渊的草 木也为之战栗。这一节将西风的强大威力由空中扫到海洋,暗示着革命风暴终将在各处掀起。 第二部分(4-5节):诗人将自己写入诗歌,同西风合为一体,把主观的感情同自然景物融合在一 起。第4节:诗人尽管在人生路上受尽挫折,他仍然渴望西风能象举起水波、树叶、流云一样,使自己振 奋起来,获得新的生命,表现了诗人投入革命风暴的强烈愿望。第5节:诗人愿西风给予他“狂暴的精 神”,吹落“枯死的思想”,“促成新的生命”,从而“把昏睡的大地唤醒”。最后两句展示了光明的 前景,充满着对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念。
3.《西风颂》的审美特征是“雄壮精妙”,雄是气势宏大,情感充沛;壮是范围宽广,景色壮观; 精是指刻画精致,描写细腻;妙是指含义深厚,哲理精妙。下面,将逐条分析这四个方面的美。 3.1 第一是气势宏大,情感充沛之美,它的审美特征是诗人和被诗人人格化的西风一样地富有气势,充 满感情。“哦,举起我吧,当我是水波、树叶、浮云!”
“把我当作你的竖琴吧,有如树林” “呵,但愿你给予我狂暴的精神!奋勇者呵,让我们合一”这 是诗人的气势!“哦,假如我是一片枯叶被你浮起,假如我是能和你飞跑的云雾,是一个波浪,和你的 威力同喘息” “假如我能像在少年时,凌风而舞,便成了你的伴侣,悠游于太空” “我跌在生活底荆 棘上,我流血了!这被岁月的重轭所制伏的生命,原是和你一样的:骄傲、轻捷而不训。”这是诗人的 感情!P·B 雪莱少年时英俊潇洒,才冠英伦,又有良好的家庭背景,所到之处,引人注目─—尊重、欣 赏、敬佩的注目。假设雪莱的诗人气质中的反叛性不那么强,假设雪莱象消极浪漫主义诗人W·华兹华斯、 S·T·柯乐律治晚年那样隐居于林中、湖畔,寄情于山水之间,假设雪莱像S·T·柯乐律治那样,为以 前发表过的“反政府言论”而表示那么一点忏悔之情,不安之意,假设没有和激进的政论家鲍德温之女 私奔后前妻自杀之事发生……不能再假设了,因为历史不能假设。雪莱英俊的外表下就是有那么一副叛 逆的性格。他做演说,发诗篇,矛头直指统治阶级的政治、社会宗教,从此也引起了另一种注目─—一 种恐惧、仇恨的注目。雪莱的“政治立场”就是那么坚定,不要说像柯乐律治那样为少年孟浪而向统治 阶级摇尾乞怜了,即使是1819年寄居在意大利,听说政府制造了针对手无寸铁的游行工人的“彼
二十三、西风颂
2.《西风颂》是雪莱于1819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附近阿诺河畔树林里遇上风暴有 感而写的。此诗共五节,每节有十四行,其中四组三行诗和一组双行诗。三行诗( terza rima) 皆押a b a b c b d e d 韵,双行诗多押f f 韵。每行都是五音步抑扬格( iambicpentameter) 。
二十三、西风颂
3.2 第二是范围宽广,景色壮观之美。它的审美特征是指西风的活动范围之宽广,西风造就的景色 之壮观。西风的足迹遍及大地、空中和海上。狂卷大地,激荡空中,摇撼大海。地面上,“枯死的落叶” 犹如碰上了巫师,纷纷逃避;“高空中”一片混乱;大海上,“古老的宫殿和楼阁在水天映辉的波影里 抖颤”,这情景,这场面,即使100多年后的我们读起来,仍然叹为观止,击节称“壮”。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
1、结合时代背景,深入理解 诗的思想内容。
2、分析和掌握诗中象征、比 喻等手法的运用。
3、体会拜伦诗歌的浪漫主义 特点。
二十三、西风颂
二十三、西风颂
一、课文的写作背景 作为雪莱最负盛名的作品,《西风颂》一诗主要是在1819年秋天意大利的文化
名城佛罗伦萨构思完成的。雪莱在该诗原注中,曾这样描述过当时的创作情况: “这首诗构思在弗罗伦萨附近阿诺河畔的一片树林里,主要部分也在那里写成。
二十三、西风颂
德鲁大屠杀”( Peterloo Massacre) 后,仍难捺愤慨,立即写出《给英国人民 的歌》( Song to the men of England),号召英国人民“铸武器吧─—保护你 们自己。” ( 这首诗由于没有出版商敢于承印,直到诗人去世后的1839年才发 表) 。雪莱对政论家鲍德温之女的爱情就是那么忠贞,他没有因统治阶级的喉舌 ─—舆论的狂轰滥炸而与她“划清界限”,以正视听,而是相濡以沫,结伴终生。 诗人写此诗时正值欧洲工人运动风起云涌、民族解放运动如火如荼,但由各国统 治阶级结成的“神圣同盟”也在到处“灭火”。为了表达对人民的热爱,对统治 阶级的反抗,雪莱于西风中融家事国事、爱恨情仇于笔端而赋就此诗,又怎能不 气势宏大,感情充沛呢?!接着我们再来看被人性化的西风的气势和情感。诗的 整个前三节都是描写西风的气势和情感的。在地面,“她”、“横扫”、“枯死 的落叶”;在空中,“她”、“象撕扯”、(Shed)大地的落叶一样撕扯“流 云”( Loose clouds);在海上,“她”劈波斩浪,摇撼大海。这是西风的气势。 又同样是在地面,“她”、“以车驾把有翼的种子催送到黑暗的冬床上” ,仍 然是在空中,“她”对濒死的一年“唱出了葬歌”( dirge of the dying year) ,也还是在海上,“她”将蓝色的地中海唤醒。这就是西风的情感。此时 的西风,已经是幻化了的雪莱,自然也就富有不凡的气势和情感了。
二十三、西风颂
雄壮精妙,万古流芳 ———P·B.雪莱《西风颂》解读
陈朝蓬
1798年,由W·华兹华斯和S·T·柯乐律治合著的一本名为《抒情歌谣集》( Lyrical Ballads) 的诗集问世,宣告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时代的到来。浪漫主义的激情战胜了古典主 义的理性,催生了一代英才,给人类留下了一系列荡气回肠的诗篇。P·B 雪莱即是典型的 代表人物之一,其名篇《西风颂》也是浪漫主义代表作之一。
二十三、西风颂
他的自然山水诗好以大海高山、行云流水、 雷电风暴等宏伟、强悍的自然力,以自然景 观为对象,不仅注重人与自然的交流,而且 注重揭示自然所包含的特别的精神与性格。 如鹰的勇敢顽强与桀骜不驯的性格,云的送 风化雨、沐浴万物的神力,西风的摧枯拉朽 之势等等。总之,自然在雪莱的诗中基本上 是人格化的。更为可贵的是雪莱善于巧妙地 将人格化的自然,与诗人的政治激情结合在 一起,使自然山水诗也带上了强烈的政治抒 情色彩。自然山水诗中最著名的有《云雀》、 《西风颂》等。(杨慧林、张良村、赵秋棉 主编《外国文学阅读与欣赏》)
3.3 第三是刻画精致,描写细腻之美。它的审美特征是,诗人充分发挥想象的翅膀,设喻作比,抒 发自己之情。诗人首句就以一个暗喻开头,把西风比作“秋之生命的呼吸”,气势不凡。接着,又还用 了一个明喻“枯死的落叶被你横扫,有如碰上了巫师,纷纷逃避”,意向动人。接下来,诗人继续展示 着“比喻大师”的本领。“西风啊,是你以车驾把有翼的种子催送到黑暗的冬床上,它们就躺在那里, 像是墓中的死尸,冰冷,深藏,低贱,直等到春天,……”“唤出新芽,象羊群一样,觅食空中,将色 和香充满了山峰和平原。” 在此,雪莱运用了一个蕴含着基督教文化的比喻。“种子”在西方读者中很 自然联想到耶稣基督的死亡与复活,而死亡与复活也正是本诗的主题。在第二节里,诗人把“流 云”“飘落”在“磅礴之气的蔚蓝的波面”比作“犹如狂女(maenad)飘扬的头发在闪烁”,又运用了一 个带有古希腊文化韵味的比喻。这个比喻在西方读者中又会自然使人想起古希腊关于酒神节的神话故事。 狂女麦纳德(Menad)是酒神俄狄尼索斯狂热的崇拜者,祭祀酒神时他总是在疯狂的跳舞。酒神节是古希腊 人一年一度送冬神之死,迎春神再生的植物生长庆典。这一比喻的运用再次表现了死亡与复活的主题。 在第三节、第四节至最后一节的最后一句“要是冬天已经来了,西风啊,春日怎能遥远(“O, wind,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中,诗人仍然在运用着比喻。丰富的比喻,生动的意 向,构成了一幅配乐的诗中画。
那一天,孕育着一场暴风雨的暖和而令人振奋的大风,集合着常常倾泻下滂沱秋 雨的云霭。不出我的预料,雨从日落下起,狂风暴雨里夹带着冰雹,并且伴有阿 尔卑斯山南地区所特有的气势宏伟的电闪雷鸣。”
由自然界的闪电雷鸣,诗人自然地联想到人世间的狂风暴雨。1818年诗人受到 英国当局的迫害,曾被无理地剥夺抚养亲生子女的权利,悲愤地离开祖国,飘流 异乡。就在此诗创作前夕,英国又发生了一场血腥的大屠杀事件。1819年8月16 日,曼彻斯特的8万工人为争取生活权利举行示威游行,英国政府竟派骑兵镇压, 致使15名工人被杀,400人受伤。身在异国的雪莱听此消息,愤怒地写下了 《1815年的英国》、《虐政的假面游行》等诗,抗议当局的暴行,向劳动者发出 战斗的号召。《西风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自然现象激发起创作灵感,借 自然景物来抒情言志,表现诗人对黑暗的反抗,对光明的热切期盼和向往,也表 现了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希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