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rse Description

Course Description
Course Description

Course Description of Feng Lin

1.《微积分1,2》,刘建亚,中国高等教育出版

Calculus 1、2

Edited by Liu Jianya, Published by China Higher Education Press

This course introduces the bisic concepts and methods of calculus and how to make use of them in dealing with practical issues. It also introduces the knowledge about how to use computer to solve calculus problems.

2.《线性代数》刘建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Linear Algebra

Edited by Liu Jianya, Published by China Higher Education Press

This course introduces the basic principles,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Linear Algebra and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knowledge in practical problems.

3.《概论统计》袁荫堂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Probability Statistics

Edited by Yuan Yintang, Published by China People University Press

This course introduces the knowledge of elementary Probability an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4.《统计学》袁卫、庞皓、曾五一、贾俊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Statistics

Edited by Yuan Wei & Pang Hao & Zeng Wuyi & Jia Junping,

Published by China High Education Press

This course introduces the basic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Statistics,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national economy statistic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in this field.

5.《国际贸易学》范爱军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

International Trade

Edited by Fan Aijun, Published by Shandong People’s Publish ing House

This course is mainly about the basic theories and policie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cluding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 international value and world market price, theory of free trade and protective trade, different kind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ies and measures, WTO and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international trade service, international technological service and IPR, etc.

6.《现代国际商务函电》梁树新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

Contemporary Correspondence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dited by Liang Shuxin, Published by People’s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ess This course mainly introduces ways and technique in writing all kinds of English business correspondences used by companies which are in business communication with foreign companies and introduces the latest knowledge about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rketing and business talks.

7.《国际商务谈判》肖云南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International Business Negotiations

Edited by Xiao Yunnan

Publish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Press

This course introduces theories and practices related to international business negotiations and the important issues that should negotiato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nd introduces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negotiation.

8.《世界经济概论》王娟、崔朝东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

Introduction to World Economy

Edited by Wang Juan & Cui Chaodong

Published by China Statistical Publishing House

This course introduces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rdin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world financial system, the contemporary economy developed capitalistic countries, the economy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world economy, etc.

9.《政治经济学(第3版)》于良春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

Political Economy (3rd Edition)

Edited by Yu Liangchun, Published by Economic Science Press

This course introduces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s related to political economy, including the process of social production, social economic system, microeconomic operation,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macroeconomic operatio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 etc.

10.《宏观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Macroeconomics

Edited by Gao Hongye, Published by China People University Press

This course introduces the basic theories and knowledge of macro-economics, such as 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 basic national income decision theories, macroeconomic policy analysis and practices, model of total-supply-total-demand, unemployment, inflation and so on.

11.《微观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Microeconomics

Edited by Gao Hongye, Published by China People University Press

This course introduces basic theories of microeconomics, such as the demand curve, the supply curve, theory of utility, theory of production, theory of cost, perfectly competitive market, imperfectly competitive market, microeconomic policies and so on..

12.《新编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李海波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

Newly Organiz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Basic Accounting

Edited by Li Haibo, Li Xin, Published by Accounting Press

This course introduces the basic theories, basic methods and basic operating skills of modern accounting, including analyzing economic transactions, verifying accounting events, filling accounting documents, writing down accounting books, organizing inspection of assets, drawing up accounting statements and so on..

13.《货币银行学》姜旭朝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

Currency Banking

Edited by Jiang Xuzhao, Published by Economic Science Press

This course mainly introduces currency and its classification,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currency system, credit instruments, interest and interest rate, financial system,

financial market, commercial bank, central bank, the theory of the demand for money, the theory of money supply, monetary policies, inflation and so on.

14.《国际贸易实务教程》梁树新、张宏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

International Trade Affairs

Edited by Liang Shuxin & Zhang Hong

Published by Pe ople’s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ess

This course introduces the process of market research, signing contracts, shipment of goods, settlements of loans and so on in international trade affairs.

15.《国际金融》杨蕙馨、郑清芬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Edited by Yang Huixin & Zheng Qingfen

Published by Shando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This course introduces the basic knowledge of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 international reserve and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introduces the knowlege and theories of exchange rate; introduces foreign exchange futures and share options as well as international money market.

16.《财政学(第二版)》李齐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Public Finance (2nd Edition)

Edited by Li Qiyun, Published by China High Education Press

This course introduces basic theories of public finance, including the functions of public finance, financial expenditure, financial revenue, theory of taxation, national debts, governmental budget, financial balance, financial policies and so on.

17.《国际投资学教程(第二版)》綦建红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Course (2nd Edition)

Edited by Qi Jianhong, Publish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This course introduces the basic theories, cutting-edge research achievements and latest developing trends of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18.《国际市场营销学教程》秦波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Course

Edited by Qin Bo

Publish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Press

This course introduces the basic knowledge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including environment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methods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strategies and the management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19.《英文报刊国际商务阅读》第二版陈祥国主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English International Business Newspaper Reading (2nd Edition)

Edited by Chen Xiangguo

Published by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Press

This courses introduces 18 passages chosen from international famous newspapers after2006, covers a wide range of topics, like Chinese economy,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 technolo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lobalization service outsourcing, financial crisis, G20 and so on.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标准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 机电一体化专业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液压与气压传动》 学分:3 总学时:48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以培养学生从事安装、调试、运用、维护一般液压与气动系统能力为核心。本课程主要讲述液压与气压基本元件和基本回路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功能和典型液压气动系统实例分析。本课程包括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两部分,课程教学以液压传动为主。 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选择装调机床液压系统和机床气动夹紧系统两个大项目,和九个子项目来组织教学。每个项目均采用项目分析、任务布置、相关知识、任务完成、拓展应用的过程进行教学设计,做、学、教一体,使课程教学达到项目教学的要求。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液气压元件结构、原理、功能、符号。 (2)掌握液气压基本回路结构、组成、原理、功能。 (3)掌握典型液气压系统结构、组成、原理、功能。 2、能力目标: (1)能选择液气压元件。 (2)能装调液气压元件。 (3)能装调液气压基本回路。 (4)能装调机床液压系统和机床气动夹紧系统。 (5)能熟练使用《液气压技术手册》。 3、素质目标: (1)严格遵守《液气压技术国家标准》和安全操作规范。

(2)吃苦耐劳、不怕脏、累,积极动手操作。 (3)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讯,自主学习新技术的能力。 (4)团队协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学习内容与学时分配 1、课程教学总体设计 本课程选择装调机床液压系统和机床气动夹紧系统两个大项目和九个子项目。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驱动组织教学,教学做一体,以理论考核、实操考核、作业单考核、素质考核全面评价。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标准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技术课适用专业:机械数控类专业 学时: 48课时 编写者编写时间:2019.2.10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 1课程性质与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生产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作为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从将来从事机械工程技术研究工作的需要出发,除必须具备机械及其工艺知识外,同时还必须掌握有关自动化方面的一些知识。液压与气压传动是当代先进科学技术之一,它不但渗透在各种工业设备中,而且是科学实践研究,自动化生产的有机组成部分。“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课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在整个教学计划中,该课程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所介绍的内容,是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不可缺少的基础技术知识。 本门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训练工程技术人员基本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干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液压与气压传动元件及系统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基本性能及基本应用,并初步具有设计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和分析阅读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图的能力1.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画法几何及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材料》,《金属工艺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基础》,《电子技术》。 2.后续课程 《毕业设计》(实践)、《顶岗实习》(实践)。 1.2课程设计思路 液压传动课程设计是本课程的一个综合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该教学环节,要求达到以下目的: 1.巩固和深化已学知识,掌握液压系统设计计算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2.正确合理地确定执行机构,选用标准液压元件;能熟练地运用液压基本回路、组合成满足基本性能要求的液压系统;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标准

科技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 机电一体化专业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液压与气压传动》 学分:3 总学时:48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以培养学生从事安装、调试、运用、维护一般液压与气动系统能力为核心。本课程主要讲述液压与气压基本元件和基本回路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功能和典型液压气动系统实例分析。本课程包括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两部分,课程教学以液压传动为主。 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选择装调机床液压系统和机床气动夹紧系统两个大项目,和九个子项目来组织教学。每个项目均采用项目分析、任务布置、相关知识、任务完成、拓展应用的过程进行教学设计,做、学、教一体,使课程教学达到项目教学的要求。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液气压元件结构、原理、功能、符号。 (2)掌握液气压基本回路结构、组成、原理、功能。 (3)掌握典型液气压系统结构、组成、原理、功能。 2、能力目标: (1)能选择液气压元件。 (2)能装调液气压元件。 (3)能装调液气压基本回路。 (4)能装调机床液压系统和机床气动夹紧系统。 (5)能熟练使用《液气压技术手册》。 3、素质目标: (1)严格遵守《液气压技术国家标准》和安全操作规。

(2)吃苦耐劳、不怕脏、累,积极动手操作。 (3)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讯,自主学习新技术的能力。 (4)团队协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学习容与学时分配 1、课程教学总体设计 本课程选择装调机床液压系统和机床气动夹紧系统两个大项目和九个子项目。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驱动组织教学,教学做一体,以理论考核、实操考核、作业单考核、素质考核全面评价。

液压课程标准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代码:0110047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类型: B类(理论+实践课) 是否为精品课程:院内一般课程 总学时:(理论学时数:64,实践学时数:32)学分:4分 二、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液压与气动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课程。无论对学生的思维素质、创新能力、科学精神以及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后继课程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课程实现了高职的培养目标,满足了机械类教育人才的要求,是专业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液压与气压传动作为一种基本的传动形式的理论基础和实际运用。无论对学生的思维素质、创新能力以及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后继课程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表1 与前期课程的关系 表2 与后续课程的关系

1. 摒弃“知识本位”的传统教学思想,突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不但注重知识的传授,也要满足学生的未来发展需要,以“学生是课程的核心”作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创业意识等的培养。 2. 本课程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应突出应用能力和综合培养,注重基于工作过程、任务引领的项目教学法,要充分利用机电实训中心的优势条件,实验室即为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以高职机械专业的学生就业为导向,在机械企业有关专家与本院专业教师共同反复研讨下,结合专业教学任务与专业工作过程特点,对机械专业的就业岗位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项目案例)为导向,具有企业的“仿真性”是本门课程教学设计的方向。以液压与气动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为课程主线,以液压与气动技术在机械行业中的工作过程所需要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技能要求,采用循序渐进方式实现理论教学与典型案例相结合的方式来展现教学内容,做到“教”、“学”、“做”一体共同完成。通过知识点、技能点的典型案例分析与讲解等教学任务来组织教学,倡导学生在教学任务项目实施过程中掌握液压与气动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拆装等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在企业从事液压气动元件的选用、拆装、调试、液压气动系统的维护等工作,同时具备一定的液压系统故障诊断能力,也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起到主要的支撑作用。 课程内容的确定主要依据机械类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对理论知识和基本动手能力的要求,如重点强调各种液压动力元件、控制元件和液压执行元件的类型、基本原理、使用场合以及阅读简单的液压回路图等内容,并辅以液压元件的拆装实验等。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标准.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 液压与气压传动。 二、适用专业 机电技术(限选课68-30-2-4)、机电一体化专业(专业技能课68-30-2-4)、电气控制与运行专业(专业技能课34-14-2-4)。 三、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是机电技术、机电一体化专业、电气控制与运行等相关专业二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技术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础知识,掌握液压与气动元件的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熟悉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组成以及在设备和生产线上的应用。通过项目训练,使学生能正确选用和使用液压与气动元件,并熟练地绘制出液压与气动回路图。掌握液压及气动系统的基本操作规程,能对液压与气动系统进行基本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能对基本系统进行简单的故障分析与排除,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学生将来从事专业工作和适应职业岗位变化及学习新的生产科学技术打好基础。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打破以学科为中心的内容结构体系,突出“必备和够用为度”的职教思想,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职教特色。通过参与企业调研,在机械企业有关专家与机电教学部专业教师共同反复研讨下,结合专业教学任务与专业工作过程特点,针对机电类及自控类专业的就业岗位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项目案例)为导向,以液压与气动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为课程主线,以液压与气动技术在机电行业中的工作过程所需要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进行课程设置及教学的设计。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技能要求,采用循序渐进方式实现理论教学与典型案例相结合的方式来展现教学内容,采用项目教学法,将学科知识按“项目”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标准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液压与气压传动 课程编码:0203108、0204113、0205109 参考学时:48学时,其中:实践课学时:6学时 课程所属系部:机电工程系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 编制人员: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本课程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先修课程是《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图》等,后续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自动线生产技术》、《机械制造技术》等。 (二)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1.课程性质 《液压与气压传动》是机电一体化、机电设备维修、数控技术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直接应用于工程实际的课程,在整个制造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课程的学习无论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后继课程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课程作用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我们确定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使学生具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液压与气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具备利用液压与气动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和就业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课程的主要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1)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液压与气动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与性能,学会识别选用各类液压元件和气动元件;熟悉液压与气动典型基本回路;能够根据液压系统原理图分析设备的液压气动系统工作原理、功能特点。 (2)掌握液压设备故障及维修知识,学会处理生产实际中机电设备液压与气压系统常见的问题及故障排除。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实践奠定理论基础和专业实践技能基础。 (3)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中,在工学结合的实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与职业素

《液压与气动》课程标准

江苏省中等专业学校 《液压与气动》课程标准 (56学时+1周实训)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液压与气动》是机电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无论对学生的思维素质、创新能力、科学精神以及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后继课程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适用专业: 适用三年全日制机械、机电工科类中专学生使用,适宜在第三、四学期开设 (三)课程基本理念: (1)教学中应从实际出发,按照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特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机电设备技术的发展方向,适时引进新知识。 (四)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是建立在对机械知识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来进行的。本课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液压与气压传动部分,另一部分是实训部分。通过多媒体和现场教学相结合,对本课程进行教学。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体目标: 该课程实现了中职的培养目标,满足了机电类教育人才的要求,是专业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具体目标: 1.素质 具有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科学的方法及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 2.能力 设置本课程主要是使学生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

液压与气压传动知识进行工程机械设计、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知识 ●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本原理、液压与气压系统的组成、液压与气压系统的图示方法; ●了解液压与气压传动用工作介质的基本类型、性质及选用; ●掌握液压、气压元件的工作原理、了解元件的典型结构和特点; ●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基本回路的组成功能及应用; ●掌握设计一个完整液压与气压系统的必备知识(设计计算、元件选型等); ●了解典型液压、气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三、内容标准(课程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共56学时+1周实训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标准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课 适用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授课单位: 学时:90 学分 6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 2017-4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 1课程性质与作用 这门课程主要是研究液压和气压传动一般规律和具体应用的一门科学,它不仅是制造类及近机类有关专业一门必修课,而且也是一门能直接用于工程实际的技术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较熟练地掌握课程中的理论基础知识及专业操作技能,具有对液压气动系统的元件选用、调试、维修等能力,同时具备液压系统故障分析与维修的能力,为今后应用液压气动技术打好基础,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起到了主要的支撑作用。 前导课程《机械制图》《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电工电子学》《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基础》 后续课程《机床电器》《机床夹具》《数控机床与维修》 1.2课程基本理念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教学主线,以实际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开发,设置教学情景,实行项目导向、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1、3 课程设计思路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从“行业与企业调研”到“教学设计与更新”的半闭环系统,如图1所示。 课程的设置是为专业服务,专业的设置是为企业与行业服务,所以深入企业及紧跟行业发展的调研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先后到(承德千斤顶厂、五岳输送机机械厂、承德矿山机械有限公司、银河连杆厂、承德工具厂)等行业部门及多家企业进行了“《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设计调研”。通过行业与企业的调研,以及知识体系的研究,总结了课程的知识要求与能力要求,《液压与气压传动》 图1 课程设计思路

液压传动与采掘机械课程标准

课 程 标 准 课程名称:《液压传动和采掘机械》

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液压传动和采掘机械》课程是矿山机电专业一门的专业课程。本课程是矿山机电专业根据煤矿工作需要应对生产机械故障而设定的必修课程,对培养和提升学生应急处置现场机械维修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本课程以液压传动、机械制图为前导课程,以钳工实习、采掘运机电拆装实习和煤矿顶岗实习为后续课程。课程定位表如下: 课程名称对应的典 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核 心能力/技能 先修课程后续课程 液压传动和采掘机械煤矿采掘机械 设备的维护和 检修 对机械故障的 应急处置能力 煤矿认识实习 机械制图及 CAD 机械设计基础 钳工实习 采掘运机电拆 装实习 顶岗实习 二、学习目标 本课程在煤矿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总体指引下,以培养学生在煤矿工作岗位中的机械维护的能力为核心,通过课堂讲授、拆装实训、校内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教学模式,综合理论讲解、机械故障分析、互助讨论、现场拆装、电子教案等多种教育手段、学生应重点掌握采掘机械维修的基础知识。本课程具体能力目标体系如下: 职业能力 A.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 B.具有煤矿采掘机械设备的识图、设备运行操作的基本技能。 C.具有煤矿采掘机械设备故障诊断和维修技能。 D.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E.具有语言表达和团队合作的基本能力。 三、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 学习单元参考学时 内容名称内容描述 1.液压传动通过课堂讲解,学生们掌握什么是 液压传动,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液压传动的组成、图示方法、液压 传动各组成部分的元件的功能,液 压传动系统的的基本回路、安装使 用和维护等知识。液压传动的基本知识 2 30 工作液体 1 液压泵 3 液压马达 2 液压缸 1 液压控制阀 5 液压辅助元件 2 液压传动系统及基本回路 4 液压传动系统的安装使用和维护 6 液压传动系统的实习实训 液压缸的拆装实训 4 2.采煤机械通过讲解,多媒体使用,模型室、 实训车间的参观,学生认识采煤机 的发展、结构、类型、选用以及下 井和使用维护。采煤机概论 4 26 滚筒式采煤机 4 MG150/375-W型双滚筒采煤机 2 MG300-W型采煤机 4 其他类型的采煤机 2 采煤机的选用 2 采煤机的下井和使用维护 2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标准样本

《液压传动与气动》课程标准 学分: 3 学时: 52(44+8) 适用专业: 数控专业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和作用 ( 一) 课程性质 《液压传动与气动》是数控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和铁道机车车辆制造与维护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无论对学生的思维素质、创新能力、科学精神以及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还是对后继课程的学习,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课程主要研究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一般规律和具体应用的一门科学。这门技术与其它传动形式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而应用广泛, 以优良的静态、动态性能成为一种重要的控制手段, 无论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数控, 还是自动化都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 ( 二) 课程作用 经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础知识, 基本原理和基本计算方法; 初步具备机电一体化产品开发设计及技术改造的能力, 具备简单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的能力; 认识到这门技术的实用价值, 增强应用意识; 逐步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打下专业基础; 同时培养学生的

创新素质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自学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坚持以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 遵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 以应知、应会”的原则, 以培养锻炼职业技能为重点。 2.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3.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注重发展学生专业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标准设计思路及依据 ( 一) 设计思路和依据 1.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 基于本课程在数控类专业知识、能力构筑中的位置及这门技术的特点, 突出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 充分注意”教、学、做”三结合。 2.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接受能力, 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元件的结构、原理及应用到基本回路的分析与应用, 最后到具体实际生产中的复杂系统的分析与应用。 3.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应用能力。由系统的分析、总结到根据要求设计系统。 4.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经过详细的学习液压传动来学会学习气压传动, 乃至其它课程、其它专业的学习,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液压系统装配与调试课程标准

液压系统装配与调试》课程教学标准课程编码: 30102002 课程类别:专业素质课 适用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管理单位:机械工程系 学时: 72 学分:4.5 制定日期:2010年11月 第一次修订日期: 1、课程概述 1. 1课程性质 《液压系统装配与调试》课程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素质课,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生学习的必修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本课程以液压元件为基础,以液压系统为核心,以典型液压系统装配、调试与维修项目为载体,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液压系统装配能力与调试能力。本课程是液压系统装配、调试、维修、检测等从业人员的必修专业素质课程。 1.2课程的定位 1.2.1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 《液压系统装配、调试与维修》课程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干核心专业课,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环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理论和专业技术基础。 1.2.1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前导课程:《机械图样的识读与测绘》、《机械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等课程。 后续课程:《工程机械结构与原理》、《工程机械电气设备》、《机械装配与维修》、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等课程。 1.3修读条件 在学习本课程前,需要合格修读完《机械图样的识读与测绘》课程,应具备机械图样的识读能力与具有常用工量具正确使用的基本常识。 2、课程目标 本课程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液压系统装配与调试人员,使之熟悉常用液压元件的性能、特点、主要参数和液压符号,掌握常见液压回路的结构、特点、

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能对常见液压元件进行拆装,能对典型液压回路和液压系统的原理图进行分析、装配和调试并能识读装配工艺。养成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具有敬业、诚信、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具备自学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团队沟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1知识目标 ?了解本课程的应用领域; ?理解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掌握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特点; ?了解液压油的特性,掌握液压油的选用、液压油变质的判断方法; ?了解流体静力学方程、连续性方程及伯努利方程的特点,理解帕斯卡原理在液压传动中的应用; ?掌握液压缸的分类、用途及单杆双作用液压缸力和速度的计算,熟悉液压缸的常见结构,了解液压缸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理解容积式液压泵的工作原理、特点、图形符号及性能参数,掌握压力与流量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理解齿轮泵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应用,了解齿轮泵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了解液压阀的分类、特点,理解换向阀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图形符号、三位四通换向阀的中位职能,了解换向阀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理解换向回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理解换向回路在B6050牛头刨床液压系统中的应用及牛头刨床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 ?理解单向阀、溢流阀、顺序阀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图形符号及应用,了解溢流阀、顺序阀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理解调压回路、平衡回路、保压回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理解平衡回路在Q2-8汽车起重机变幅液压系统中的应用及汽车起重机变幅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 ?理解柱塞泵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应用,了解柱塞泵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理解减压阀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图形符号及应用,了解减压阀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了解油箱、加热器、冷却器的应用及常见故障; ?理解增压回路、减压回路、多缸工作控制回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理解同步回路在SY130挖掘机动臂液压系统中的应用及挖掘机动臂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 ?了解过滤器、蓄能器的应用及常见故障; ?了解新型液压控制阀的应用;

《液压与气动控制》学习课程标准

数控技术专业 《液压与气动控制》课程标准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二○○九年五月 制定人员: 复云重庆力帆集团高级工程师杨华骥重庆机床集团正高工 陈新志重庆耐德集团工程师 周进民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学院正高工 李亚利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学院副教授 周昌沛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学院讲师 林洪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学院讲师 覃建生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学院实验师 屈波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学院副教授

执笔人:李亚利 审核部门:数控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实施部门:数控技术教研室 批准部门:教务处

《液压与气动控制》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制定依据 本标准依据《机械设计与制造国家职业标准》、《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而制定。 (二)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基础能力课程,是学生获得液压与气动技术知识的有效途径,并为后续专业课程教学与学生的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作前期准备。本课程实践性较强,在教学时应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加强与学生交流、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主动性。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多媒体教学软件、透明元件、图片、液压与气动训练设备、实习实训车间等进行直观教学、现场教学,以便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以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就业为导向,在机械企业有关专家与本院专业教师共同反复研讨下,结合专业教学任务与专业工作过程特点,对数控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项目案例)为导向,具有企业的“仿真性”是本门课程教学设计的方向。以液压与气动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为课程主线,以液压与气动技术在机械行业中的工作过程所需要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技能要求,采用循序渐进方式实现理论教学与典型案例相结合的方式来展现教学内容,做到“教”、“学”、“做”一体共同完成。通过知识点、技能点的典型案例分析与讲解等教学任务来组织教学,倡导学生在教学任务项目实施过程中掌握液压与气动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拆装等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在重庆机床集团、力帆集团、长安公司等联合办学企业从事液压气动元件的选用、拆装、调试、液压气动系统的维护等工作,同时具备一定的液压系统故障诊断能力,也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对培养学生的职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标准

《液压与气动技术》 课程标准 教学单位: 制订人: 审定人: 2017年 9 月 1 日

一、课程基本情况 1 课程信息表 2.课程标准制定人员 二、制订课程标准的依据 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本课程任务,确定课程的性质、定位和目标要求。 2、依据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找准职业岗位的工种、工序、工艺等技术核心能力;通过教学分析,确定本课程内容和评价建议。 3、参照相关的专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学的基本要求,实行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评价办法。 三、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数控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方向课程。其任务是:在学习《高等数学》《机械制图》课程、具备数学计算能力、读图能力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实践课程,其功能是对接专业人才目标,面向数控工艺员、数控编程员、数控操作工等工作岗位,培养学生对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本原理的掌握与应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必需的液压与气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备机床等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安装调整、使用维护、故障诊断和排除的职业能力,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及继续学习《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

维修》《数控加工实训》等课程打下基础。 四、依托与服务的课程 五、课程的教育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液压与气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2.理解常用液压与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掌握其结构、性能特点和图形符号; 3.掌握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能正确选用液压油; 2.能正确选择、使用和维护液压与气动元件; 3.能参照说明书正确阅读和分析各类机床、液压机及工程机械等液压与气动系统图; 4.具有分析、诊断和排除各类常用机床、液压机及工程机械的液压与气动系统常见故障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初步具备辩证逻辑思维的能力; 2.具有严谨求实、刻苦钻研的学风 3.具有吃苦耐劳的劳动观念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4.树立职业道德观念。 5.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内容。 (三)毕业要求指标点

《液压传动》课程教学大纲

《液压传动》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对象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机械设计及自动化、机电传动及控制和矿山机电专业的本科大学生。 二、教学目的 《液压传动》课程是工科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主要技术基础课,它以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公差与技术测量和流体力学等课程为理论依托。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液压传动的基本工作原理、液压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应用,掌握液压辅件的类型、工作原理与应用,掌握液压系统的类型与性能,具有一般液压系统与液压元件的分析与设计能力,具有一般液压设备的分析与应用能力。三、教学要求 (一)明确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了解本课程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二)了解和掌握液压传动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三)了解和掌握各类液压元件、液压辅件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和应用。(四)了解和掌握液压传动系统的类型及系统的性能特点。 (五)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分析和使用一般液压传动装置,具有一般液压设备和液压元件的使用、管理能力,具有一般液压设备传动系统和某些非标准液压元件的设计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一)学时安排:本课程理论教学总学时为72学时,其中课内实验教学8学时。理论教学结束后,进行二周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另行制定)。 (二)课堂讲授内容 第一章液压传动概述( 3学时) 1.液压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2.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3.液压系统的组成及图示方法 4.液压传动的优缺点 重点: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与液压系统的组成。 第二章液压传动工作介质( 2 学时) 1.工作介质的主要物理性质

2.液压传动对工作介质的基本要求 3.工作介质的类型、性能和选用 重点:工作介质的主要物理性质,各类工作介质的性能和选用。 第三章液压泵( 14学时) 第一节概述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结构要素、分类和基本性能参数。 第二节齿轮泵 齿轮泵的类型与应用,外啮合齿轮泵的工作原理、流量计算及结构与性能特点分析。 内啮合齿轮泵的工作原理与特点。 第三节叶片泵 叶片泵的类型与应用,叶片泵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流量计算及结构与性能特点分析。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结构与工作特点分析。 第四节轴向柱塞泵 轴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与分类。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的基本结构、流量计算和主要零件的受力分析。斜轴式轴向柱塞泵的结构类型,无铰泵的结构特点与流量计算。 第五节径向柱塞泵 径向柱塞泵的结构类型、工作原理与流量计算。 重点;液压泵的工作原理与基本性能参数,齿轮泵与叶片泵的结构特点和性能特点,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的基本结构与受力分析。 第四章液压马达( 8 学时) 第一节概述 液压马达的应用与分类,液压马达与液压泵的主要区别,液压马达的基本性能参数。 第二节高速马达 高速马达的类型、特点、工作原理和应用。 第三节低速马达 低速马达的类型与特点,曲轴连杆马达、内曲线马达、行星转子摆线马达、静力平衡马达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与特性分析。 重点:马达的工作原理与基本性能参数,内曲线马达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运动学与力学分析。

《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课程标准解读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液压与气压传动》是机电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无论对学生的思维素质、创新能力、科学精神以及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后继课程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研究液压与气压传动作为一种基本的传动形式的理论基础和实际运用。这门技术与其它传动形式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而应用广泛,以优良的静态、动态性能成为一种重要的控制手段,无论是机械制造、模具、数控,还是自动化都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该课程实现了中、高职的培养目标,满足了机电类教育人才的要求,是专业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以中、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基于本课程在机电类专业知识、能力构筑中的位置及这门技术的特点,突出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充分注意“教、学、做”三结合。 2、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接受能力,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从元件的结构、原理及应用到基本回路的分析与应用,最后到具体实际生产中的复杂系统的分析与应用。 3、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

方法,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应用能力。由系统的分析、总结到根据要求设计系统。 4、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通过详细的学习液压传动来学会学习气压传动,乃至其它课程、其它专业的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5、注意与相关的专业技术“接口”。该技术灵活地运用于各行各业,作为一种重要的控制和传递手段而应用广泛。要联系其它专业技术知识,以使整个知识体系完整。 6、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验验证和自行设计,充分利用实物、模型来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总目标:科技素养与方法论、知识与应用的整合发展。 目标的四个方面:液压流体力学基础←→液压与气压元件 ←→液压与气压基本回路←→液压与气压典型系统。 实现目标的学习领域:液压与气压传动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各组成元件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及在系统中的应用、基本回路、典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以学习液压为主,根据实际需要进而逐步转向气压为主。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液压气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获得基本的理论基础知识、方法和必要的应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标准-机电一体化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液压与气动技术计划学时:56学时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设学期:第三学期 制订:闻桂芝审定: 一、前言 1.课程的性质 《液压与气动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课程。无论对学生的思维素质、创新能力、科学精神以及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后继课程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课程主要研究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一般规律和具体应用的一门科学。这门技术与其它传动形式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而应用广泛,以优良的静态、动态性能成为一种重要的控制手段,无论是机械制造、模具、数控,还是自动化都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该课程实现了高职的培养目标,满足了机电类教育人才的要求,是专业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课程设计思路 (1)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基于本课程在机电类专业知识、能力构筑中的位置及这门技术的特点,突出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充分注意“教、学、做”三结合。 (2)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接受能力,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元件的结构、原理及应用到基本回路的分析与应用,最后到具体实际生产中的复杂系统的分析与应用。 (3)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应用能力。由系统的分析、总结到根据要求设计系统。 (4)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通过详细的学习液压传动来学会学习气压传动,乃至其它课程、其它专业的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5)注意与相关的专业技术“接口”。该技术灵活地运用于各行各业,作为一种重要的控制和传递手段而应用广泛。要联系其它专业技术知识,以使整个知识体系完整。 (6)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利用实物、模型来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液压气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获得基本的理论基础知识、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认识到这门技术的实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学习

液压传动课程标准201638

液压传动及气动技术 课程标准 单元名称:方向控制回路的设计所属系部:机电工程系 制定人: 合作人: 制定时间: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液压及气压传动技术》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液压及气压传动》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职业能力必修课程。本课程的学习无论对学生的思维素质、创新能力、科学精神以及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后继课程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主要研究液压及气压传动基本的传动形式的理论基础和实际运用。这门技术及其它传动形式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而应用广泛,以优良的静态、动态性能成为一种重要的控制手段,无论是机械制造、模具、数控,还是自动化都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该课程的学习实现了高职的培养目标,满足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专业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基础》等 后续能力:能够分析及处理简单的液压传动系统故障,并通过进一步学习能够完成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工作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较系统的掌握液压及气动技术的基本原理、实际应用,读懂液压及气动系统图,而且能使其熟练的选用液压气动元件,正确的组装调试液压气动回路,同时养成独立思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沟通能力。 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识别和选用液压及气动元件; 2、能够设计、搭建及调试液压气动回路; 3、能够读懂液压气动系统图, 4、能够对液压和气动设备进行初步的故障诊断和排除。 知识目标: 1.掌握液压传动系统的介质性质和压力形成原理; 2.掌握元件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职能符号和应用; 3.掌握各种基本回路的原理和设计方法; 4.掌握液压系统图的读图方法; 5.掌握液压传动系统的安装调试和故障分析方法。

机电一体化专业《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标准

山东海事职业学院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的作用是通过教学与实验,使学生掌握液压和气动回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应用,能正确判断简单液压与气动回路的故障并制定维修方案,解决常见的液压及气动系统的故障问题。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方程。 (2)掌握液压和气动回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应用,能对判断简单液压与气动回路故障并制定维修方案,解决常见的液动及气动的故障问题。 (3)掌握液压与气动元件的种类、工作原理、图形符号与功用。 (4)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基本回路的种类及工作原理、应用。 (5)掌握典型液压与气动系统工作原理、系统安装调试和故障诊断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能够掌握液压元件及气动元件结构及使用方法,具有选用、维护液压元件与气动元件的能力。 (2)能够安装液压、气动基本控制回路并进行调试。 (3)能够分析液压、气动系统原理,进行系统与调试的能力。 (4)能判断简单液压与气动回路故障并制定维修方案。 (5)解决常见的液动及气动的故障问题,具有分析、排除一般液压、气动系统故障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具有踏实严谨的学习态度。 (2)具有克服学习障碍的意志品质。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4)具有自信心和社会责任心。 (5)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与团队合作的基本素质。 三、参考学时72 四、课程学分 4

1.教学方法 (1)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础知识 这部分内容重点是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工作原理以及系统的组成和优缺点。以理论教学为主,可采用板书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2)流体力学基础 流体力学基础,该部分的重点是静力学基本方程和动力学的三个方程。基本教学方法是板书结合多媒体进行理论教学。 (3)液压元件 液压元件,该部分的重点是液压泵、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以及各种控制阀的应用,基本教学方法是板书结合多媒体进行理论教学,并结合车间实物进行现场教学。 (4)液压基本回路 液压基本回路,该部分的重点是几种比较重要的回路,着重讲解回路的工作过程,基本教学方法是板书进行理论教学,并结合车间实际回路现场教学。 (5)液压元件、控制回路 该部分的重点是气动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基本教学方法是板书结合多媒体进行理论教学,并结合车间实物现场教学。 (6)典型液压系统与气动系统 该部分的重点是液压机液压系统图。基本教学方法是板书结合多媒体进行理论教学,并结合车间克令吊现场讲解其系统组成。 (7)液压系统的维护与调试 该部分的重点是液压系统的维护。基本教学方法是板书结合多媒体进行理论教学。 2.评价方法 课程考核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采用过程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 过程考核:平时多角度评价的方式,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包括出勤、听课状态、作业完成情况等。 终结考核: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 3.教学条件 1)教师 教师应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有液压与气压传动理论知识,并有液压与气动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调试的能力 2)教室及实践教学 40人以上的多媒体教室,实验室需配备液压系统及系统各部件 4.教材编写

液压与气动课程标准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代码 二、适用专业 《液压与气动技术》适用于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机电一体化、汽车检测与维修、模具设计与制造等机械类专业。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阐述液压传动与气动的传动原理、组成以及基本回路的设计,重点讲述液压传动与气动的基本回路原理与设计,并对液压传动与气动典型回路进行分析。本课程的重点在前一部分,即液压传动部分。 本课程先修课为《机械制图与CAD》、《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后续课程可有《机械设计基础》、《车工加工技术》、《铣工加工技术》、《机电设备管理》、《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等。 四、课程学分与时数分配 本课程按任务式进行设计,其各任务学时分配如下: 表1课程学分与时数分配表 序号教学任务名称 教学时数 学分小计 理论 教学 实践 教学 任务1 平面磨床工作台液压传动系统分析 6 3 3 任务2 方向控制回路分析与设计18 8 10 任务3 压力控制回路分析与设计24 10 14 任务4 速度控制回路设计与分析18 10 8 任务5 顺序动作回路设计与分析10 4 6 任务6 数控车床液压传动系统原理分析 6 2 4 任务7 汽车起重机液压传动系统分析 6 2 4 任务8 气动互锁回路分析与设计14 8 6 任务9 公共汽车安全门气动原理分析 6 2 4 合计108 49 59 五、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属于原理分析及设计类型课程,为让学生更好掌握该门课的知识,经过考虑本课程宜采用任务驱动方法进行教学,即先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在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通过教、学、做和做中学实现教学之目的。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打破原来课程设计思路,按照教学思路对内容重新设计。 六、课程总体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认知液压与气动的基本组成、常用元件符号、简单的计算、基本概念,理解各元件符号的工作原理,理解液压与气动系统的控制原理,理解液压与气动系统常见回路及典型回路的设计原理与工作原理。 (二)能力目标 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应能设计简单的液压与气压控制回路,能分析常见液压与气压控制回路及典型回路原理,能绘制典型液压与气压回路系统图,能拆装典型液压元件,并能基本掌握在软件中队液压回路进行管路连接演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