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世界重要国家(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
世界重要国家
一、选择题
巴西(如图所示)光照资源丰富,近年来光伏产业快速发展,但光伏发电占总发电量的比重极低,目前巴西的发电结构仍以水电为主。

从最新的上网电价(电网购买发电企业电力和电量的计量价格)来看,水电站约为100雷亚尔/兆瓦,风电约为200雷亚尔/兆瓦,光伏电站约为300雷亚尔/兆瓦。

据此完成1~3题。

1、巴西光照资源丰富主要是由于( )
A.国土大多处于低纬度地区
B.巴西高原海拔较高且面积广阔
C.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洁净
D.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光照强烈
2、巴西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条件有( )
A.巴西工业基础薄弱
B.水力发电供应充足
C.巴西科技发展缓慢
D.光伏发电成本较高
3、推测促进巴西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有( )
①大面积热带雨林被砍伐,河流年径流量减少②巴西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大量增加③全球变暖导致气候变化加剧,干旱灾害频率增加④巴西对环境保护日趋重视,大量水电站面临拆除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巴西大部分国土位于热带地区,纬度低,终年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辐射强,故光照资源丰富。

第2题由题意可知,巴西光伏电站的上网电价远远高于水电和风电,可推知光伏发电成本高是制约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3题巴西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大量增加,从而导致用电量大幅增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候变化加剧,干旱灾害频率增加,导致水力发电减少。

答案 1.A 2.D 3.C
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地理事物的分布。

读国,回答4~5题。

4.对澳大利亚风能分布影响最大的风是( )
A.季风B.东南信风
C.西风D.极地东风
5.澳大利亚铁路密度小,其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
A.山地广布,地形崎岖
B.沙漠面积广
C.地广人稀,人口城市分布集中
D.公路、航空运输发达
解析:第4题,图中显示风能资源总体上西多东少,则影响最大的风是西风。

第5题,澳大利亚东部有大分水岭,广大的中西部为低矮的高原和大自流盆地,地势总体上较平坦,故选A项。

答案:4.C 5.A
美国佛罗里达州号称“阳光之州”,旅游和农业是其重要的经济支柱。

下图为该州土地利用图。

读图,回答6~7题。

6.该州下列经济作物产量在美国占比重最大的是( )
A.甘蔗 B.棉花
C.大豆 D.甜菜
7.该州城市多沿海分布,与该分布特点的形成无关的是( ) A.临海交通便利
B.内陆气候宜人
C.临海开发较早
D.临海地势平坦
解析:第6题,该州纬度较低,热量充足,气候湿润,可以大规模生产对水热需求较高的农作物,如甘蔗,A项正确;该区域气候湿润,不适合棉花生产,B项错误;大豆和甜菜是喜温凉农作物,C、D项错误。

第7题,内陆气候宜人与城市临海分布无关;临海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开发早,经济发达,利于城市发展。

答案:6.A 7.B
2015年上海某风力技术有限公司与下图中甲国政府签署了该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外国投资的风能项目协议和保证中国技术主权的担保承诺书。

该公司“小天使”200兆瓦风电场项目选址在甲国南部巴塔哥尼亚地区,远离该国经济较发达的乙区域及西部高原地区。

据此,完成8~9题。

8.图示区域( )
A.临近太平洋沿岸
B.河流均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C.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
D.处于板块交界地带
9.影响“小天使”风力发电场项目选址在甲国南部的首要因素是( )
A.大气环流B.地形
C.市场D.政策
解析:第8题,图示区域临近大西洋;图示区域的河流发源于安第斯山区和巴西高原,主要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图示区域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图示区域地处美洲板块中部。

第9题,影响风力发电场选址的首要条件是风能资源是否丰富。

巴塔哥尼亚地区地处西风带,风能资源丰富。

答案:8.C 9.A
下表是中国、英国、印度、俄罗斯四个国家的土地利用类型的
百分比。

据此,完成10~11题。

10.
A.中国、印度、英国、俄罗斯
B.俄罗斯、英国、中国、印度
C.英国、俄罗斯、印度、中国
D.印度、中国、俄罗斯、英国
11.丁国耕地比重远低于丙国的主要原因是( )
①国土面积小于丙国②山区面积广大③干旱半干旱面积较广④人口密度大于丙国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第10题,读表分析可知,甲国以草地为主应为英国;乙国以林地为主应为俄罗斯;丙国耕地比重大应为印度;根据选项可知,丁
国应为中国。

第11题,中国由于山区面积广大、干旱半干旱面积较广,耕地比重远低于印度。

答案:10.C 11.D
富良野,每年6月下旬至8月上旬,薰衣草大面积盛开,被誉为“东方的普罗旺斯(5°27′E,43°31′N)”。

该地区的夕张市,4至7月种植的哈密瓜不仅深受本国居民喜爱,亦远销国外。

四国岛南部的高知县,则大规模使用温室栽培蔬菜,有“蔬菜王国”之称。

读图,完成12~14题。

12.据材料推断,薰衣草的生长习性为( )
A.喜阳光耐旱 B.喜高温喜湿
C.喜湿耐寒 D.喜肥耐旱
13.关于富良野夕张市与我国新疆地区的哈密瓜种植业,说法正确的是( )
A.均有先进的哈密瓜种植技术
B.均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C.生长期内降水均相对较少,昼夜温差大
D.灌溉水源均来自于冰雪融水
14.高知县利用温室栽培蔬菜可以( )
①改善土壤肥力②减少病虫害③调控生长期,提高产品质量④扩大耕地面积⑤减轻台风、暴雨的侵袭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④⑤
解析:第12题,从已知材料给出的经纬度可判断出普罗旺斯为地中海气候,富良野6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夏季,炎热干燥,从而推断薰衣草的生长习性为喜阳光,耐旱。

第13题,日本为发达国家,哈密瓜种植技术先进但种植历史较短;夕张市为温带季风气候,大气降水较充足,4到7月雨季尚未到来,降水相对较少,晴天较多,所以昼夜温差较大;而我国新疆地区哈密瓜种植历史悠久,但技术并不先进;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昼夜温差大,灌溉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

第14题,温室栽培蔬菜并不能改善土壤肥力和扩大耕地面积。

答案:12.A 13.C 14.B
二、非选择题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俄罗斯两工业区工业部门表。

工业区主要工业部门
钢铁、汽车、飞机、火箭、电子、化学、纺织工莫斯科工业区
业、食品工业等
钢铁、机械、有色冶金、石油、天然气工业、森乌拉尔工业区
林工业等
向协议。

根据该协议,力帆集团将投资近3亿美元在莫斯科工业区的利佩茨克州联邦经济特区建设占地60万平方米的全新整车工厂,项目投产后计划产能将达每年6万台汽车。

材料三俄罗斯西部的顿河流域是其农业主产区,也是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

下图为俄罗斯顿河流域示意图和该流域内A、B、C三个城市气候资料图。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力帆集团在利佩茨克州投资建汽车厂对该地周边零部件生产地区的积极作用。

(2)有俄罗斯专家建议把乌拉尔工业区的冶金工业迁往圣彼得堡工业
区,试分析该观点理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与我国长江相比,顿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顿河流域黑土区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原因,并说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开发可能对黑土产生的不利影响。

解析:第(1)题,整车厂的建设会增加对零部件的需求,则会促进零部件企业规模、数量扩张,从而也会带动就业增加,以及促进专业化生产。

第(2)题,首先要明确乌拉尔工业区位于乌拉尔山附近,是后形成的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位于欧洲部分、临近波罗的海,是早期形成的工业区。

第(3)题,河流水文特征可从径流量大小及其变化、结冰期、含沙量、流速等角度回答;注意与长江相比,回答顿河水文特征,要结合该流域内A、B、C三城市的气候资料分析。

第(4)题,有机质来源于植被,原因从植被丰富、分解慢、保存多等角度分析;农业大规模开发对黑土的不利影响,可借鉴我国东北黑土区存在的问题回答。

答案:(1)有利于当地企业实现专业化生产,加强分工合作,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了当地工业化水平);当地零部件企业规模扩大、数量增多,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扩大了当地经济规模);增加了当地就业
机会。

(2)理由:圣彼得堡是临近波罗的海的重要港口,交通便利;更加接近消费市场;技术力量较强(或工业基础较好)。

(3)与长江相比顿河具有:径流量较小;径流量较稳定(水位变化较小);含沙量较小;冬季有结冰期;流速缓慢,水能较少。

(4)有机质丰富原因:顿河流域内植被覆盖良好,为黑土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年均温较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利于有机质积累;地势平坦,降水相对较少,风力及流水侵蚀作用较弱,有机质易于留存。

不利影响:土地过度开垦,导致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加剧了土壤侵蚀程度(风力侵蚀和水土流失),导致黑土肥力下降;农药大量使用,使土壤遭到污染。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位于欧洲西北角,是欧洲最大的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纵贯半岛中西部,全区森林茂密,平均覆盖率达50%,山脉东南坡植被覆盖率高于西北坡。

材料二固态降水率是指固态降水(雪、雹等)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百分比。

下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及周边地区等固态降水率线分布图。

(1)说明该半岛固态降水率的分布特点及其主要原因。

(2)分析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南坡森林覆盖率高于西北坡的自然原因。

(3)描述该半岛西部海岸地貌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并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1)北部高于南部;北部纬度高于南部。

中部高于东、西部;中部海拔高于东、西部。

西部的空间变化大于东部;西部受到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西部位于西风的迎风坡,山脉西坡地势陡峭,坡度大。

(2)东南坡地势比西北坡缓;土层比西北坡厚;东南坡光照比西北坡充足,有利于植物生长。

(3)海岸线破碎、曲折,多岛屿、峡湾。

冰川切割、侵蚀;山脉西侧河流湍急,多瀑布,流水侵蚀严重;海浪侵蚀严重。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有利于发展渔业、海洋运输业、对外贸易及出口加工业等;峡湾地貌显著,独特的海岸风光,有利于发展旅游业。

17、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

咖啡最理想的种植条件是温度介于15℃~25℃,全年降雨量1 500~2 000 mm,还要有肥沃的土壤,最理想的海拔为500~2 000 m。

(1)简述巴西咖啡分布特点,并分析咖啡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2)比较分析里约热内卢与巴西利亚气候特征的不同成因。

(3)分析亚马孙河口为什么不能形成大型城市群?
解析:第(1)题,图示咖啡种植主要分布在南回归线附近的巴拉那河沿岸和东南沿海地区,根据文字材料和气候资料可判断,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是热量充足,水源充足,地形海拔适中,土壤肥沃。

第(2)题,气候类型的比较可借助图示的气候资料图和两个城市的地理位置进行分析,然后从地理位置、地形、洋流等因素分析即可。

第(3)题,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社会经
济因素(经济、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技、旅游等),结合亚马孙河口的地理环境特征可以得出,影响该区城市发展的因素是气候湿热导致人口较少,该区域以热带雨林为主,农业相对落后,亚马孙河口缺乏城市发展的广阔腹地,且交通不便。

答案:(1)咖啡主要分布于南回归线附近的巴拉那河沿岸和东南沿海部分地区(里约热内卢与巴西利亚之间的地区)。

其有利自然条件是:纬度较低(位于南回归线附近),气温较高,热量充足;地形以高原为主(位于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东南边缘),海拔较高,夏无酷暑;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小部分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和巴拉那河的河水提供了比较充足的水源;土壤肥沃。

(2)从气候类型上看,巴西利亚属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里约热内卢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里约热内卢地处东南沿海,东南信风的迎风海岸,使该地降水多;沿岸还有巴西暖流经过,增温增湿;巴西利亚位于内陆,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使该地形成了明显的干湿季。

(3)亚马孙河流域气候湿热,人口稀少;热带雨林不适合大规模发展农业,没有良好的农业基础;流域内经济落后,缺乏城市发展的广阔腹地;交通运输欠发达,基础设施薄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