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12暑-19-材料作文的结构-徐炽喜
新材料作文写作的结构模式

新材料作文写作的结构模式论述类材料作文“葫芦结构”的教学过程(两节课连上)步骤一:下列这篇作文题,立意为“只要无愧于心,我们便是属于自己的最闪亮的珍珠”。
能不能在五分钟之内,口述一篇论说类文章的提纲?(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年轻人在海边徘徊,闷闷不乐。
“什么事想不开?”一位老者问。
年轻人说他做人做事尽心尽力,但得不到承认与尊重。
“看好了,”老者拈起一粒沙子,随手一丢,“能找到它吗?”年轻人苦笑,摇摇头。
“我有颗珠子,”老者掏出一颗珍珠,掂量一下,轻掷在沙滩上,“不难找到吧?变成了珍珠,就没人忽视你了。
”有道理啊!年轻人点头深思。
“不过,沙子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与尊重吗?”年轻人还是有点疑问。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步骤二:为难之后,看下面两篇作文,有什么不一样?若能无怨,便是晴天按照老者的观点,沙子只有变成珍珠,才能为人承认与尊重。
其实不然,美丽的沙滩、雄伟的高楼、宽阔的广场,沙子渗透在地球的每个角落,支撑着这个世界的存在。
你还能说沙子不能得到承认与尊重吗?可是,现在有些人偏偏不明白这样的道理。
工作、生活不如意就怨天尤人,自怨自艾;起点不高就灰心丧气,自暴自弃;看到别的行业好就盲目攀比,见异思迁。
须知毕竟沙多蚌少,沙子寻找到蛙,进入壳内的机会也少,长成珍珠后遇到采珠人帮助的机会更少。
如果大家都竞相成为珍珠,不仅千军万马拥挤不堪而不能如愿,反而会在盲目的追求中失去自我,最终一事无成。
经过膨胀的欲望,最终只能侵蚀人的意志,迷失人的本性,在奢华中颓废,在靡乱中渐渐衰败。
还是像大漠一沙、沧海一粟那样吧。
在造化选你为普通一兵后,既不以之为耻,更不埋怨命运不公;而是热情地拥抱自己的生活,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能量,尽心地忠于自己的职守。
与众多平凡的伙伴一齐擎起世界的天空,一齐享受幸福的人生。
高考作文结构搭建语言支架展开具体深入的分析

高考作文结构:搭建语言支架,展开具体深入的分析品读佳作,体悟出彩理由原题呈现:(2019·江苏)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
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
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考场佳作:走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澜到印度深山拍外景,杀青那天,剧组破例大肆庆祝。
蔡澜忽然极想吃鱼,哪知道厨师一生住山上,不知鱼为何物。
蔡澜摇摇头说,如此美味,不懂真可惜。
厨师耸耸肩:“蔡先生,不知道的东西,有什么值得可惜?”蔡澜点头称是。
然而,读罢这则故事,我却不想点头称是。
我认为,唯有走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寻求与外界和外物的交流与融合,才能邂逅更加绚烂的自我。
唐伯虎刚开始学习画画便展现出惊人的天赋,尤其是在山水画方面,因此自得于一己之长。
传说有一个炎热的夏日,唐伯虎造访老师沈周,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直到他把手按到墙上,唐伯虎才发现这扇窗竟然是老师的画作。
深感惭愧之余,他意识到自我的浅薄和狭隘,于是开始奋发练习各种题材的画作,终成一代大家。
试想如果,唐伯虎不接受老师的启发,执拗地待在山水画的一隅里,他能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吗?,唐伯虎仅仅局限在绘画的领域里,他还会成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吗?由是观之,唯有走出自己的熟悉区,才能将荒野中的种子带回,开出多重芬芳。
然而,走出熟悉区,必然伴随着艰辛努力、落差感、迷茫感。
所以,总有人将自己安置在“思想的井”中,将不理解的、不喜欢的人与事贬低,贪图安逸、滋生惰性,陷入浅薄而又短暂的快乐之中。
反观现实,这样的狭隘者和封闭者在生活中却比比皆是。
究其本源,一因自大,二因自卑。
自大者,以为外界固不如我,所以何必了解、学习和接纳,所以固执地活成“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的姿态,不屑“拿来”,不但面目可憎,而且还容易在长期闭门造车中导致落后挨打;而自卑者则因害怕和畏惧而抗拒与外界的交流,自觉矮人一等,不敢“送去”,长此封闭,更没有进步的空间可言。
高考作文材料作文结构技巧

议:对观点作 简单的议论, 以做到承上启 下的自然过渡
阳光总在风雨后,经历过风雨,他们 真正体现了人生的价值,最终留名史册: 孔子当初不被当权者理解和接受,思想 不被人重视,于是他四处奔走,他广收 证1:对自己 门徒,传播自己的学说,修编《春秋》, 提出的观点 最后终于在那个时代取得骄人的成就。 进行分析论 他曾有过走投无路的时候,他也曾被误 认为是阳虎而险些丧命,当历经曲折与 证,即运用 艰辛,他最终成为儒家的创始人,为中 论据来论证 国的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司马迁, 自己的观点。由于为投降匈奴的李陵说情而遭受宫刑, 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他没有放弃对生 命的追求,而是忍受着痛苦与世人的讥 讽,最终完成了那让他名垂青史的辉煌 巨著——《史记》。
一般的材料作文
的结构方式
联:联系当前 的社会实际, 增强文章的 现实感。
教儿孙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学习, 勤勤恳恳工作,让儿孙早日成为国家有 用之才。教儿女自立成材,已成为时代 的主流。 但是当前,仍然有一些人思想糊涂, 继续步左宗棠的后尘。有些领导干部为 子孙寻求舒适豪华的居室,谋求轻松愉 快的工作,选择丰厚实惠的单位;有些 刚富起来的人为儿女建造高楼大厦,购 置高档物品,准备大量钱财。但是,他 们的子孙,有的好吃懒做,随意挥霍, 成了败家子;有的吃喝嫖赌,胡作非为, 变成社会渣滓;有的凶狠蛮横,欺压百 姓,成为地方恶少。做父母的,只顾 “造屋”,不知“树人”,结果祸及子 孙,贻害无穷!
警惕螃蟹及其他 燕雀不会理解鸿鹄,蜩、学鸠不会理解鲲鹏,子兰不会认同 屈原,秦桧不会认同岳飞,自然界、人类社会中这类形同冰炭、 判如霄壤的物与人太多太多,不足为怪。(议) 现在,我奇怪于一只螃蟹。奇怪于黄永玉的画作《螃蟹》及 其解说:“螃蟹:可也怪!人怎么是直着走的?”明确的说,是 奇怪于螃蟹的奇怪,奇怪于螃蟹对人类的不理解不认同,同时, 对这只螃蟹以及类似的人与事多了一些警惕。(引用材料,提出 观点) 我警惕于横行霸道者的好心情。荀子批评过螃蟹的浮躁,说 它虽六跪而二螯,却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身者。更多的人鄙夷它的 是横行霸道。曹雪芹说它:“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 黄。”元好问说它:“横行公子本无肠,惯耐江湖十月霜。”螃 蟹不自知其丑恶、丑陋,反而自以为是,不可一世,这就值得人 们玩味与警惕了。可以进一步想一想,社会上,坏人洋洋自得, 好人郁郁寡欢的情况难道还少吗,能不警惕吗?能不反思吗? (议、联1)
2019年江苏语文考试说明考点分解

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考点分解
写作分工:
1.新材料作文审题(邬继霞)
2.哲理思辨类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邬继霞)
3.生活感悟类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李长萍)
4.记叙文标题拟写(李长萍)
5.议论文标题拟写(陈文)
6.记叙文如何选材(陈文)
7.记叙文波澜的设计(申平)
8.细节描写(申平)
9.场景描写(蔡桂忠)
10.记叙文主旨的升华(蔡桂忠)
11.议论文中心论点的确立(田煜)
12.中心论点的分解(田煜)
13.论据的选择和使用(邢丽)
14.议论文主体段落写法(邢丽)
15.议论文结构框架(吕映红)
16.议论文的由头(吕映红)
17.议论文分析说理的方法(桂林)
18.议论文说理的逻辑层次性(桂林)
19.议论文说理的深度和广度(丁辉)
20.辩证说理(丁辉)
21.个性化写作(私人定制)(沈文静)
22.议论散文的构思(虚实结合)(沈文静)
以上22个泰微课微视频由江苏省姜堰中学负责,具体负责人:蔡桂忠
要求:
立即分工,明确高手和责任人,迅速撰稿,组长审核确认,按照泰微课微视频制作要求制作,完成时间:2019年2月1日前。
考评:
专项验收,专项激励。
中学生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中学生材料作文写作指导作者:韩惠琴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3年第11期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精神的落实,材料作文在中考中悄然升温,成为一道引人注目的亮丽风景线!本文是我进行材料作文教学时的心得体会,拿来跟大家探讨一下,希望能让大家了解到材料作文的特点与难点。
关键词:材料作文;特点;思路;方法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037-022013年我们漳州市中考作文题目第二题就是关于蝉的材料作文。
[命题回放]: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夏至蝉鸣,蝉的幼虫要在地下生长四年,然后才来到地面上蜕皮成为成虫,成年的蝉只能在阳光下生活五个星期,这就是它们生命的全过程。
黑暗中默默求索,阳光下声声嘹亮。
哪怕只拥有一个多月的阳光,它们也会好好珍惜。
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精神的落实,材料作文在中考中悄然升温,成为一道引人注目的亮丽风景线!那我们平时应该如何来指导学生写好材料作文呢?1.了解材料作文的特点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
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
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
"给材料作文"包含的内容很广泛。
根据题目的要求,可以写成记叙、说明、议论等各种文体的作文。
因为近年来给材料写议论文的情况较多,这种作文又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把这个内容放着重点来谈。
给材料作文的材料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常见的有一篇文章、一条新闻、一个事件、一种现象、一则寓言、一幅漫画,还可以是一首诗、一段歌词、一组素材,或者一句格言、一个成语、典故等等。
中考作文结构篇

中考作文结构篇【篇一:作文训练-——结构篇】作文——“用典型的文章结构写作”导学案编号:主备人:温振鹏审核人:温振鹏姓名班级学号一、训练目标1、学会分析典型文章的结构;2、学会文章的前后呼应(开头与结尾照应,内容与标题照应)。
2、运用典型的文章结构写作。
二、情境导学范文(一)思考:1、用横线标出每段的第一句话。
2、试着给文章分层,并说说各层之间的关系。
夏日风情1.我不大喜欢夏天,但能领略夏天的许多好处。
2.夏天会使人变得年轻。
一到夏天,你不得不卸下厚实的外衣,连同收起那古板肃穆的面孔。
让肌肤与太阳天天亲近,心胸受熏风夜夜爱抚。
大汗淋漓之际,去洗一个热水浴,再捧出一盆冰西瓜,仰脸躺在小院内,此时最不拘小节,最自由自在。
夏天是打牌、聊天、讲故事的好辰光。
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拱猪”,一起钻桌子,一起数天上有几颗星星;或眺望黝黑的苍穹,诉说鹊桥银河的爱慕思恋,于是,儿时的童趣与青年时代的豪兴,一一齐凑到眼前,在追溯和幻想中年轻十岁。
3. 夏天令人感到人生的多彩。
翠绿的大自然在热浪中渐显幽深和成熟。
茉莉如雪,紫薇带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大街上走过一群少男少女,仿佛飘过一朵七彩的云霞。
大街上令人眩目的夏装琳琅满目,叫你说不出哪种颜色最美丽。
夏天从来就不甘寂寞,淡雅和浓艳,都可以成为夏的象征。
4.夏天最能考验一个人的毅力。
因为闷热,便滋生出许多烦躁。
意志薄弱的人,爽快地把夏天让位给无聊、懒散、游荡和倦怠;意志坚强的人,却分外珍惜夏天,珍惜夏天的光阴,也就延长了你的生命。
在酷暑炎热中架起充实的生命之舟,在磨练中赢得时间老人的恩赐,让生命的每一刻不为之虚度。
5.夏天是最浪漫的季节。
夏天的山水毫无羞涩地敞开自己的胸怀,让游人从容地欣赏它的雄奇,它的妖娆。
在无风的夏夜默默期待东方第一缕曙光升起。
夏天有许多缠绵的话可说,不说也可品味夏日情调的温馨。
7.在夏天,不要埋怨熏风无常蝉声鸣,也无须讨厌蚊子夜夜扰清梦。
语-12暑-12-文言文翻译-徐炽喜

高三语文暑假班教案教师日期学生课程编号课型专题课题文言文翻译教学目标1.掌握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2.能结合语境准确判断,能够明确句子中的重点句式词语等文言现象。
教学重难点1.以关键词句的翻译为突破口,掌握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2.在已掌握文言文翻译一般方法和技巧的基础上,加强得分点意识。
教学安排版块建议时长1 知识梳理10分钟2 经典阅读40分钟3 对比阅读35分钟4 考题链接35分钟5 作业30分钟文言文翻译知识梳理文言文翻译是词汇、语法、修辞、古代文化常识等知识的综合运用,是文言语句理解能力集中体现。
翻译文言句子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知晓以“信”“达”“雅”为主的标准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条标准。
“信”,即准确,就是要明确无误地表这出原文的意思,不望文生义,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文意。
“达”,即通达,就是要在准确的基础上表达通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雅”,即优美,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体现原文的写作风格。
在中学阶段,文言句子的翻译对“雅”可以不作要求,只要做到“信”和“达”即可。
二.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文言文翻译通常采用“直译”和“意译”两种方式。
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即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要尽量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能同原文保持一致。
所谓“意译”,就是只求表述原文的基本内容和思想,译出原文大意,并不拘泥于字字落实,甚至可以采用和原文差别较大的表达方式。
文言文翻译一般要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即主要采用“直译”的方式,尽可能将原文中的词句全部落实到译文或对句子意思的表述中去,体现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句式上也保持一致。
“意译”只是一种辅助的手段,只有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
三.掌握“留、换、删、补、调、贯”等方法(一)保留法“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及专有名词。
暑期作文作文结构方法(课件)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第 三 章
暑期作文常见结构类型
并列式结构
并列式结构定义:将几个并列的部分或段落并列排列,每个部分或段落具有相同的地位和重要性,相互之间没有从属关系。
并列式结构特点:各段落之间相互独立,没有明显的逻辑联系,但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主题。
并列式结构适用范围:适用于描述、说明、议论等类型的文章,特别适合于多个观点或事物的比较和对比。
逻辑要严密
作文结构要清晰明了
避免出现逻辑错误
结尾要总结全文,呼应主题
段落之间要有逻辑联系
表达要清晰
在开始写作之前,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和内容,确保自己有清晰的方向和思路。
明确作文主题和内容 在开始写作之前,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和内容,确保自己有清晰的方向和思路。
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 标点符号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使文章更加流畅、易读。
过渡段:用一个段落来连接上下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过渡性词语:使用一些过渡性词语,如“首先”、“其次”、“最后”等,来引导读者理解文章结构
过渡性句子组:使用一组过渡性句子来连接上下文,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明了
照应技巧
开头照应:开头与结尾相互呼应,突出主题
内容照应:在文章中多次提及关键信息,增强记忆点
暑期作文作文结构方法(课件)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汇报人:
CONTENTS
目录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作文结构概述
05
暑期作文结构注意事项
06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暑期作文结构示例
03
暑期作文常见结构类型
04
暑期作文结构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作文的结构知识梳理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有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和层进式四种模式。
此外,还有起承转合式、引议提联结等结构模式。
而本次课主要学习议论文层进式结构。
一、层进式结构模式【一】即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即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
具体地说议论文的常格是:三五十言,引出论点;六七百言,层层分析,或从正到反,或从古至今,或层层推进,鞭辟入里,分析论证;在分析论证基础上,再以三五十言,归纳总结,照应文题,深化主旨,或发感慨,或作号召,或警人深省,收束全文。
提出论点后,“为什么”与“怎么办”这两部分的论述,可以并重,也可以有所侧重,不一定平均用力。
侧重点的选择,要考虑需要我们着重讲清的是观点成立的理由,还是根据某个道理应该怎样做的方法。
一般说来,如果道理简单,显而易见,无需详加论证,则可在“怎么办”上多做文章;如果“怎么办”的问题众所周知,不言而喻,则可在“为什么”上多做文章。
如果文章侧重于谈“为什么”的问题,那么一般提出论点后有两种思路:如果观点是肯定判断,就要从重要性、必要性角度论证;如观点是“我们要养成读书的习惯”,就侧重谈“读书”的重要性、必要性;如果观点是否定判断,就谈不能这么做的原因,或继续这么做的危害性;如观点是“这种盲目‘哈韩’的做法并不好”,那就重点谈“不好”的理由,或“盲目二、层进式结构模式【二】即针对某些不好的现象,分析其危害,挖掘其产生根源,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即“摆现象——析危害/好处——挖根源/本质——指办法”的格式。
掌握这种结构形式的关键在于从现实入手,逐层深入地提出分论点,并进行分析论证,它们之间是逐层递进的逻辑关系,后一个分论点是由前一个分论点派生出来的,论据由表及里,由浅到深,部分之间环环相扣,共同为中心服务。
这就好比盖房子,一层比一层高,但每一层都是建立在前一层的基础之上,而三、层进式结构模式【三】将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或者是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一般到特殊)。
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如:注释:教学中要求学生列举论据。
经典考题(一)根据下面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强调积极进取,道家主张看淡放下。
历代许多士人深受其浸润,当今社会也有不少人经常提及这些话题。
(2014年杨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训练目的:学习运用层进式结构模式【一】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部分:(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为什么)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怎么办)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部分:结尾重申观点(二)根据下面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南京大学在校庆前夕将移植牛顿故乡林肯郡的苹果树枝。
校庆办说,届时,“砸中牛顿的苹果也将有可能砸中南大学生”。
引进牛顿的苹果枝,并非该大学首创。
天津大学校长就曾剪下“牛顿苹果树”的枝条带回校园;李嘉诚转赠的“牛顿苹果树”枝条也已落户汕头大学。
(2013年黄浦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训练目的:学习运用层进式结构模式【一】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部分:(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为什么)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怎么办)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部分:结尾重申观点佳作展示: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世间盛传牛顿被苹果砸中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我以为也只是流传罢了,不想几所大学竟已经将枝条移植了来,几所大学的莘莘学子将“有可能被砸中牛顿的苹果砸中”。
昔日牛顿所靠着的那棵果树早已零落成泥,去年我去剑桥参观的时候有幸看到了那棵果树的“儿子”,当地的学生很热情的为我介绍了那棵种子来源自“牛顿果树”的苹果树。
可惜的是它并不高大,连两米也没到,枝叶也并不繁茂,在盛夏的七月末,上面没有任何果实,连结个果的志向都没有表现出来呢。
由此看来,南大的那株树枝想要长出砸中南大学生的苹果可要加倍努力了!笑。
相比无足轻重的树枝,更加重要的应当是牛顿敏而好学,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牛顿自然不可能被砸中后突然总结出一条经典定理,他在探求真理的路途上疾驰,却在终点遇到了询问谜底的狮身人面。
坠落的苹果与牛顿充满智慧的脑袋相撞,获得的灵感也只是最后谜语的答案罢了。
科学的探索永远是一个个坚实的脚印,“牛顿的苹果”只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之后造就成功的百分之一的灵感,而非一步登天,造就奇迹的法宝。
被物体砸中的人恒河沙数,却只有一个牛顿;每天洗澡的人数以万计,却只有一个阿基米德;见过吊灯摇摆不定的人不计其数,却只有一个伽利略。
在细节中诞生的奇迹有太多太多,我们能够移来牛顿的果树,能够移来伽利略的吊灯,能移来阿基米德的浴缸,但即使我们移来了这所有的一切,都无法造就一个牛顿。
因为果树因牛顿而闻名于世,没有了牛顿它一钱不值,而牛顿却可以因为其他的东西而灵感迸发。
不会自主思考的人,即使在牛顿果树的荫蔽下也终将一事无成,因为灵感前的百分之九十九的历程看似无用功,却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南大与其费尽力气移来一株果树,倒不如试着营造一种勇于思考,乐于思考的校园气氛,若是学生沉浸在思考中,又怎么会需要牛顿的果树结出果实来“砸中”他们呢?说不定会出一株南大的果树吧!又何必枉费力气呢?剑桥的那棵果树只是静静的在那里,没有保护措施也没有介绍牌一类的东西,若不是当地的学生介绍,我绝不会注意到这棵普通,不起眼的果树。
剑桥的学生对它也不以为意,相比几所大学的大费周章,这种宁静的思考氛围才是“此日中流自在行”的原因啊!【得分】67分能力提升(一)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中国人喜欢争先恐后,常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支援灾区,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们争抢献血;400米跑道上,运动员在为得到好名次拼命奔跑;斑马线前,行人都下意识地往前拥,绿灯还没亮,人群就漫到了马路上……(2013年虹口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训练目的:学习运用层进式结构模式【二】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举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挖根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