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闲眠百病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觉闲眠百病消

作者:

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6年第08期

中老年人会有哪些常见的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是很常见的,不论性别、年龄,几乎每个人都有过睡眠障碍的经历。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睡眠障碍的发生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它对人的心理、情绪、健康影响都是极大的。特别是对中老年人来说,上了年岁,身体离不开优质的睡眠保障。但是,很多老人都有睡眠障碍,经常不能安眠、入睡难、易惊醒、多梦,醒后难再入睡。时间久了,白天无精打采,头晕脑涨,觉得衰老很快。

睡眠障碍多数是由心情焦虑引起的,而睡眠不好又会使人无精打采、心情烦躁,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甚至会影响整个人的性格脾气。通常来说,中老年人常见的六大类睡眠障碍是:

1.入睡难,很多老人晚上虽然早早就躺在床上准备休息,可是翻来覆去,就是难以入睡,即使用上一些助眠的方法,例如床头放苹果、放熏衣草,或者播放催眠音乐,或者数羊数星星,都不管用,就是睡不着。

2.入睡晚,但第二天却醒得早。就是说,前一天晚上好不容易让自己入睡了,可是没睡多久,天一亮,立刻就醒,而且醒来之后,就难以再次入眠,于是,很多老人虽然晚上休息了,但白天仍然没有精神,总是需要补觉。

3.睡眠过程中多梦,尤其是噩梦。这也是困扰中老年人的一大睡眠难题。很多人常半夜三更被自己的噩梦惊醒,甚至会惊恐得叫出声来,连家人的睡眠也受到打扰。

4.心情抑郁或焦虑,在休息的时候,尽管闭上了眼睛,努力想要入睡,但是很多老人心理上平静不下来,总有各种情绪作怪,心里像翻江倒海一般,根本难以睡得好。

5.总是觉得睡不醒。有的老人从表面上看,睡眠状况很好,倒头就睡,一睡就睡十来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但是不论怎么睡,总觉得睡不醒,精神总是萎靡的。

6.睡醒过后腰酸背痛。这在中老年人身上是很常见的。晚上明明睡眠还不错,但是醒来之后,浑身酸痛,休息了,却比没休息更让人难受。

专家指出,很多老人有一些不良的睡眠方式,这些习惯会进一步影响到睡眠质量,老人们需要引起注意:

1.睡“回笼觉”,很多老人喜欢早上早起,然后给家人们做好早餐,或者出去晨练一番,再回家来继续睡觉。这样的习惯不仅会影响晨练效果,还不利于心肺功能恢复。而且,晨练时肌肉产生的代谢物——乳酸不易清除,反而使人感到精神恍惚,四肢松弛无力。

2.睡眠过多,睡眠时间超过10个小时。其实,嗜睡与老人血管硬化有关,睡眠时间过长的老人比睡眠少的同龄老人心脏病发生率高出1倍,脑卒中高出4倍。另外,入睡状态心率较慢,血液流动速度减缓,容易出现血栓。

3.午睡不当,老人午睡应以30~60分钟为宜。避免睡在风口上,腹部要盖点东西,以免受风寒。饭前午睡效果更好,即使只睡半小时也比饭后睡两小时消除疲劳的效果好。

4.饭后坐着打盹、在沙发上打盹,这样醒来后往往会感觉头晕、耳鸣、腿软、视物模糊及面色苍白等,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逐渐恢复正常。这是因为饭后较多血液流经胃肠,如果坐着打盹,很容易出现“脑贫血”。

5.预支睡眠,有的老人喜欢跟友人打牌打麻将,甚至通宵达旦地玩。然后第二天他们再补觉,但这种预支睡眠的做法一点都不科学,会让人白天困倦、精力难以集中,晚上失眠,无法入睡。

为什么中老年人易发生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一般不会致命,但是长期的睡眠障碍会使人脾气暴躁,攻击性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疲劳,还容易导致器质性疾病,使人免疫力下降,身体消耗大。

中老年人是一个睡眠障碍高发的群体,老人们出现睡眠障碍的比例竟高达50%。研究还发现,大多数70~80岁的老年人,其每晚深睡眠时间只占全部睡眠时间的5%~7%,而30岁左右的青年人却占20%~25%。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中老年人更容易成为睡眠障碍的“受害者”呢?

1.心理因素

生活、情感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所造成的焦虑、抑郁、紧张、激动、愤怒或思虑过多是引起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生活上的不顺心、家庭关系的紧张、经济上的重负、情感受挫、人际矛盾、退休后生活单调、精神空虚等等,当老人们躺在床上试图入睡的时候,都会席卷而来,让人根本难以成眠。

2.生理因素

疲劳过度、精神紧张、饥饿、性兴奋以及一些疾病,如哮喘、心律失常、关节炎、胃溃疡、心绞痛、偏头痛等都可引起失眠。

3.怕失眠心理

许多失眠患者都有“失眠期特性焦虑”,晚上一上床就担心睡不着,或是尽力去让自己快入睡,结果适得其反。人的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活动有兴奋与抑制两个过程。白天时脑细胞处于兴奋状态。一天下来,就需要休整,进入抑制状态而睡眠,待休整一夜后,又自然转为清醒。大脑皮质的兴奋与抑制相互协调,交替形成周而复始的睡眠节律。“怕失眠,想入睡”,本意是想睡,但“怕失眠,想入睡”的思想本身是脑细胞的兴奋过程,因此,越怕失眠,越想入睡,脑细胞就越兴奋,故而就会失眠。

4.害怕做梦

很多老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他们接受不了频频的噩梦,因此,他们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安眠,但又害怕会在睡眠过程中做噩梦,这种“警戒”心理,往往影响睡眠质量。

其实,科学已证明,每个人都会做梦,做梦不仅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而且是大脑的一种工作方式,在梦中重现白天的经历,有助于记忆,并把无用的信息清理掉。梦本身对人体并无害处,就算是噩梦,也是源于自己的心理与经历,只要自己能够正视它,就不会那么畏惧它。

5.不良的环境和生活习惯

不良的环境或坏的生活习惯都有可能影响到睡眠,如噪声污染、光线的强弱、气温的冷热等都是影响人睡眠的因素。

6.药物因素

饮酒、药物滥用、药物依赖及戒断症状均可引起失眠。像镇静剂、甲状腺素、避孕药、兴奋剂、抗心律失常药等药物的滥用都可能导致睡眠障碍。

当遭遇睡眠障碍的时候,保持平和的精神状态比什么都重要。不要把睡眠障碍看得太重,试想,世界上那么多人失眠,他们不还是照样正常地生活吗?如果老人们实在睡不着,而且越来越烦躁,与其躺着发愁,倒不如起来做点什么,等有了睡意再上床。如果强迫自己入睡,往往事与愿违。

在对付睡眠障碍上,药物及其他疗法只是一种症状治疗,一种辅助措施,唯有心理治疗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长期失眠的人,不妨试试以下方法:

1.保持乐观、知足常乐的良好心态,避免因挫折而致心理失衡。

2.有规律地生活,保持人的正常睡眠节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