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七年制)

合集下载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⒋掌握眶及骨性鼻腔的形态特征及其交通,熟练掌握骨性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及开口部位。
了解颞下窝、翼腭窝的位置及其交通。
⒌了解新生儿颅的特征及其出生后变化。
⒍掌握颅骨常用的骨性标志(颧弓、下颌角、乳突、枕外隆凸、舌骨体、眶缘等)。
第三节 附肢骨骼
上肢骨
1、教学内容
1.实验观察:上肢各骨(游离标本)的主要形态结构,能区分其左右(不含手骨)。
⒉熟练掌握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的主要形态结构,区分左右。
⒊熟练掌握足骨的组成、跗骨的排列关系,掌握跟骨、距骨、足舟骨的主要结构及跖、趾骨
的特点。
⒋掌握下肢骨常用的骨性标志(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髂结节、坐骨结节、耻骨结节、
股骨大转子股骨内侧髁、外侧髁、胫骨内侧髁、外侧髁、腓骨头、胫骨粗隆、内踝、外踝、
⒊熟练掌握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其运动方式。
⒋了解足部各关节(跗骨间关节、跗跖关节、跖趾关节、趾骨间关节)的组成及运动,掌握
距跟关节和距跟舟关节的组成、位置及运动(内翻、外翻)。
⒌掌握足弓(内侧纵弓、外侧纵弓和横弓)的形成及其功能意义。
第三章 肌学(10 学时)
第一节 总论
3.在自己身上作上肢各关节的运动,注意拇指腕掌关节的运动方式。
2、教学要求
⒈了解上肢带骨的连结(胸锁关节、肩锁关节、喙锁韧带和喙肩韧带)。
⒉熟练掌握肩关节、肘关节和桡腕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其运动方式。
⒊掌握前臂骨间膜,熟练掌握桡尺近侧关节、桡尺远侧关节的构造及其联动机能(旋前、旋
⒉人体解剖学的分科。
⒊人体的分部与器官、系统。
⒋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和人体的轴与面。

《系统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系统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系统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Systematic anatomy 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1110013 课程总学时:96(理论学时66/实践学时30) 周学时:8(理论学时5/实践学时3)学分:5 课程性质:必修适用专业:临床、眼、麻、影、口、法医等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章次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践课时一绪论 2 2 0 二运动系统 21 6 15 三内脏学 19 16 3 四脉管系统 16 14 2 五感觉器 5 4 1 六神经系统 33 24 9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系统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名词多、描述多是其特点。

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使医学生理解和掌握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知识,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通过课堂讲授和自学,要求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

(二)通过实习课,对基本内容进行实地解剖标本观察,并密切结合活体,掌握各部的形态结构,学会画出必要的简图,能进行分析比较,写出实习小结。

达到理解基础理论,加深巩固基本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目的。

培养辨证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独立自学能力。

要求:本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要求分为两级。

1(一)凡属“掌握内容”,一般应在课堂上把基础理论讲深讲透;对基本知识必须通过实地解剖标本观察,使学生深入全面地掌握,做到能说得出、认得准、用得上,达到牢固掌握。

(二)凡属“了解内容”,可以概括讲授,扼要介绍有关知识的进展与规律,使学生有一般认识,知其要点,学到有关知识,做到一般理解。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系统解剖学》柏树令、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理论考试70%、实验考核20%和平时成绩10%。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实验目录内容学时数实验一躯干骨、四肢骨、颅骨 3 实验二全身关节 3 实验三全身肌 3 实验四内脏 3 实验五心脏\动脉感觉3 实验六中枢 3 实验七周围神经系统3 合计 21 二、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绪论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和人体的轴和面。

系统解剖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系统解剖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系统解剖学实验课教学大纲系统解剖学实验课教学大纲系统解剖学实验课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深入了解人体结构和器官的形态、位置、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从实验课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对系统解剖学实验课的教学大纲进行探讨。

一、实验课的目标系统解剖学实验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人体结构和器官的准确理解和深入认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掌握人体各系统的基本结构,了解其功能和相互关系,为后续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骨骼系统:学生将进行骨骼解剖实验,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人体骨骼的构造、特点和功能。

学生将学习到人体骨骼系统的命名、位置和相互关系,以及骨骼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联系。

2. 肌肉系统:学生将进行肌肉解剖实验,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人体肌肉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学生将学习到肌肉系统的分类、命名和相互关系,以及肌肉系统在人体运动和姿势维持中的作用。

3. 器官系统:学生将进行器官解剖实验,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人体各个器官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学生将学习到器官系统的分类、命名和相互关系,以及各个器官系统在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 实验操作: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亲自进行解剖和观察。

教师将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解剖工具,进行器官的切割和观察。

通过亲身操作,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体结构和器官的形态和特点。

2. 示范演示:教师将进行解剖操作的示范演示,让学生了解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技巧。

通过观看示范,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方法,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3. 小组合作:学生将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和讨论,提高解剖操作的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四、评价方式1. 实验报告:学生需要撰写实验报告,详细描述实验过程、观察结果和结论。

系解教学大纲

系解教学大纲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课程代码:4325014总学时:112学时(理论76学时,实验36学时)总学分:7课程类别:必修适用专业:本科临床医学专业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系统研究人体正常器官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主要分科之一。

系统解剖学是医学科学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是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的必修主干课。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特征、位置毗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功能意义,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是一门医学生必修的重要主干课程,选用柏树令主编的《系统解剖学》教材。

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

理论教学应注重形态学教学方法的特点,充分利用图片、幻灯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实验教学则应充分利用模型、实物等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其他医学基础课和临床医学课的知识联系,并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大纲的使用说明:一、本大纲教学内容按下列三种不同深度的要求进行实施:1、掌握:该内容应在课堂上讲深、讲透,要求学生对此内容的基本知识或基础理论深入地了解,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牢固掌握。

2、熟悉:要求熟悉的内容要重点地讲解,使学生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抓住重点。

3、了解:对要求了解的内容,则可概括讲授并扼要介绍国内外的进展及一般规律。

二、各章重点是对本课程具有重大影响的知识内容,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给予高度重视,通过深入细致地讲解使学生能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

三、各章难点是大多数学生不易接受的内容,要求教师慎重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或清晰的事例,使学生能够顺利接受这部分内容。

大纲正文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人体的轴、面和方位术语。

2.熟悉:解剖学姿势的概念。

3.了解:学习系统解剖学的目的任务、基本观点和方法;人体解剖学的分类。

【讲授要点】重点:人体的轴、面和方位术语。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系统解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40008 学分:4.5 总学时:85实验学时:21 大纲执笔人:李颖大纲审核人:袁琼兰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课程性质:专业特色课程(E1)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医学中1/3以上的名词来源于解剖学,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各器官功能系统阐述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的科学、相关功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其中包括运动系统、内脏系统(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其它医学课程的学习奠定解剖学基础。

二、面向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五、七、八年制。

三、实验基本要求通过标本、模型观察,使学生理解、掌握系统解剖学各章节的理论课教学所讲授的内容,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四、实验或上机基本内容第一次实习绪论和骨及骨连结1.辨认躯干、四肢和颅骨各骨块的形态和位置。

2.反复观察并熟记椎骨、下颌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髋骨、股骨和胫骨的形态和结构,示教并重点观察全颅。

3.在活体上确认临床上常用的、重要的骨性标志。

4.在骨骼标本上指认全身诸关节的关节(面)组成。

5.重点观察椎骨的连结、颞下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结构并在活体上体会其运动。

6.观察脊柱、骨盆和足弓。

第二次实习肌学 1.在标本上确认头颈诸肌、躯干诸肌和四肢诸肌(以“群”为单位并注意其层次)。

2.重点辨认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咀嚼肌、胸锁乳突肌、胸大肌、三角肌、膈、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髂腰肌、臀大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等的起止概况,并在活体上体会其运动。

重点观察腹股沟管的构造。

3.在活体上辨认临床上常用的、重要的肌性标志。

第三次实习消化、呼吸系统1.观察唇、颊、腭、咽峡、扁桃体、牙、舌的结构。

2.观察唾液腺及其导管开口;肝、胰的形态、结构位置和毗邻关系。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运动系统骨学第一节总论一、掌握骨的分类、形态、构造和功能。

二、了解骨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发生和发育。

第二节中枢骨骼一、躯干骨(一)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

(二)掌握肋的形态结构。

(三)掌握胸骨的形态结构。

(四)掌握躯干骨的重要骨性标志:第七颈椎棘突、胸椎棘突、腰椎棘突、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骨角、肋弓、剑突、骶管裂孔、骶角。

作业练习:绘制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和肋骨简图。

二、颅骨(一)掌握颅骨的组成,脑颅与面颅诸骨的名称和位置。

(二)握蝶骨、颞骨、筛骨、下颌骨和上颌骨的形态结构。

(三)掌握颅的前面观、侧面观和颅底外面观的形态结构。

(四)了解颅底顶面观、内面观和后面观的形态结构。

(五)掌握眶腔、骨性鼻梁及骨性口腔的位置及形态结构。

(六)掌握鼻旁窦的位置、开口及临床意义。

(七)掌握新生儿颅的特征及生后变化。

(八)掌握颅骨的骨性标志:眉弓、眶上缘、颧弓、枕外隆突、乳突、下颌角、顶结节、舌骨。

作业练习:绘制颅骨前面观、侧面观及游离下颌骨简图。

第三节附肢骨骼一、上肢骨(一)掌握上肢骨的组成、排列和分布。

(二)掌握肩带骨的位置及形态结构。

(三)掌握肱骨、前臂骨(桡骨、尺骨)的位置及形态结构。

(四)掌握手骨的分部和各骨的形态结构,掌握腕骨的排列顺序。

(五)活体触摸上肢骨的骨性标志:锁骨、肩峰、肩胛骨下角、肱骨内上髁、肱骨外上髁、尺骨鹰嘴、桡骨茎突、尺骨茎突、豌豆骨、掌骨头。

作业练习:(一)绘制游离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和尺骨简图。

(二)绘制整体手骨简图。

二、下肢骨(一)掌握下肢骨的组成、排列和分部。

(二)掌握髋骨的位置及形态结构。

(三)掌握股骨、小腿骨(胫骨、腓骨)的位置及形态结构。

(四)了解足骨的分部和各骨的位置及形态结构,掌握跗骨的排列位置。

(五)掌握下肢骨的骨性标志:髂嵴、髂结节、髂前上棘、髂后上棘、坐骨结节、耻骨结节、大转子、腓骨头胫骨粗隆、胫骨前缘、内踝、外踝、跟骨结节、第五跖骨粗隆。

七年制提纲2010级-第3修订

七年制提纲2010级-第3修订

2010级七年制《系统解剖学》学习提纲(第3稿)绪论和运动系统1.人体解剖学的定义、人体分部与器官系统、解剖学姿势2.运动系统的组成,骨质、骨膜骨髓;骨的分类。

3.椎骨的一般形态。

胸骨角。

4.上肢骨:肩胛骨(肩胛冈、肩峰、关节盂、)、肱骨(肱骨头、外科颈、三角肌粗隆、桡神经沟、肱骨滑车、肱骨小头、肱骨内上髁)、桡骨(桡骨头、颈、桡骨粗隆)、尺骨(鹰嘴、滑车切迹、冠突)。

5.下肢骨:髋骨(髋臼、闭孔、髂嵴、髂前上棘、耻骨结节、坐骨切迹)、股骨(股骨头、股骨颈、股骨内、外侧髁)、胫骨(内、外侧髁、内踝)、腓骨(腓骨头、外踝)。

6.脑颅各骨的名称、位置和大体形态;面颅各骨名称、下颌骨和上颌骨主要形态结构。

颅底内面观;翼点、颞窝、颞下窝概念;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和开口。

7.骨连结总论(关节的结构和运动形式)。

8.脊柱的组成(含椎间盘的概念)和生理性弯曲;肋间隙和胸骨下角的概念;骨盆的构成。

9.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颞下颌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10.体表重要的骨性标志。

消化系统1.消化系统的组成。

2.舌乳头的分类,三大唾液腺的位置及腺管的开口部位,咽的分部、各部的交通、咽隐窝的概念;食管的位置和生理性狭窄,胃的形态、分部和位置,小肠的分部、十二指肠球的概念,大肠的分部、结肠的特征性结构,阑尾的位置及其根部的体表投影,直肠的位置、弯曲及齿状线的概念。

3.肝的分叶、肝门的概念,胆囊的形态、分部、位置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肝外胆道的组成和胆汁排泄途径。

呼吸系统1.呼吸系统的组成及上、下呼吸道的划分。

2.鼻中隔的组成,鼻腔外侧壁的主要结构,主要喉软骨的名称、喉黏膜的主要形态结构和喉腔分部,气管隆嵴,左、右主支气管的形态特点,肺的主要形态。

3.胸膜的分部,胸膜腔和纵隔的概念。

泌尿系统1.泌尿系统的组成。

2.肾的位置,肾门、肾区,输尿管的分段和狭窄部位,膀胱的分部和膀胱三角的特点,女性尿道的特点。

生殖系统1.生殖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南京医科大学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七年制)

南京医科大学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七年制)

南京医科大学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七年制)
前言
一、实验在课程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和目的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基础课,包括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两门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衔接的课程,它既是其它医学基础课的基础,也为临床课打基础。

本课程具有内容繁多,实践性强,应用范围广的特点,是医学教育系统工程中不可缺少的必修课,学生通过实地观察,解剖操作,具体实践达到以下要求和目的:
1.通过实验课落实和巩固课堂讲授的理论内容,掌握人体各部重要形态构造,使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分析综合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

2.系统解剖学实验,通过实地观察尸体标本,配合模型和挂图,并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录像、幻灯、投影、多媒体),结合活体,联系临床应用,提高学习积极性,加深课程内容的理解,举一反三,增强记忆。

二、实验配套的主要仪器设备及台(套)数
理论教室4个每室配备多媒体设备1套(共4套)
理论实验教室2个每室配备多媒体设备1套(共2套)
标本实验室4个每室配备瓶装标本1套(共4套)电脑4台(共16台)
标本陈列室1个(配备瓶装标本4套)
精品标本陈列室1个(配备精品瓶装标本若干)
各类实验标本(按6个实验室,每室6个小组计算)36套
教学模型若干不成套
教学挂图6套
三、主要教材与参考书
人体解剖学(六版统编)局部解剖学人体解剖学彩色图谱
层次局部解剖学图谱人体解剖学复习考试指南
四、其它
实验人数30—36人分6组
实验对象七年制(包括临床、儿科口腔专业)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要求必修实验课时44学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医科大学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七年制)
前言
一、实验在课程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和目的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基础课,包括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两门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衔接的课程,它既是其它医学基础课的基础,也为临床课打基础。

本课程具有内容繁多,实践性强,应用范围广的特点,是医学教育系统工程中不可缺少的必修课,学生通过实地观察,解剖操作,具体实践达到以下要求和目的:
1.通过实验课落实和巩固课堂讲授的理论内容,掌握人体各部重要形态构造,使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分析综合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

2.系统解剖学实验,通过实地观察尸体标本,配合模型和挂图,并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录像、幻灯、投影、多媒体),结合活体,联系临床应用,提高学习积极性,加深课程内容的理解,举一反三,增强记忆。

二、实验配套的主要仪器设备及台(套)数
理论教室4个每室配备多媒体设备1套(共4套)
理论实验教室2个每室配备多媒体设备1套(共2套)
标本实验室4个每室配备瓶装标本1套(共4套)电脑4台(共16台)
标本陈列室1个(配备瓶装标本4套)
精品标本陈列室1个(配备精品瓶装标本若干)
各类实验标本(按6个实验室,每室6个小组计算)36套
教学模型若干不成套
教学挂图6套
三、主要教材与参考书
人体解剖学(六版统编)局部解剖学人体解剖学彩色图谱
层次局部解剖学图谱人体解剖学复习考试指南
四、其它
实验人数30—36人分6组
实验对象七年制(包括临床、儿科口腔专业)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要求必修实验课时44学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