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⒋掌握眶及骨性鼻腔的形态特征及其交通,熟练掌握骨性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及开口部位。
了解颞下窝、翼腭窝的位置及其交通。
⒌了解新生儿颅的特征及其出生后变化。
⒍掌握颅骨常用的骨性标志(颧弓、下颌角、乳突、枕外隆凸、舌骨体、眶缘等)。
第三节 附肢骨骼
上肢骨
1、教学内容
1.实验观察:上肢各骨(游离标本)的主要形态结构,能区分其左右(不含手骨)。
⒉熟练掌握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的主要形态结构,区分左右。
⒊熟练掌握足骨的组成、跗骨的排列关系,掌握跟骨、距骨、足舟骨的主要结构及跖、趾骨
的特点。
⒋掌握下肢骨常用的骨性标志(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髂结节、坐骨结节、耻骨结节、
股骨大转子股骨内侧髁、外侧髁、胫骨内侧髁、外侧髁、腓骨头、胫骨粗隆、内踝、外踝、
⒊熟练掌握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其运动方式。
⒋了解足部各关节(跗骨间关节、跗跖关节、跖趾关节、趾骨间关节)的组成及运动,掌握
距跟关节和距跟舟关节的组成、位置及运动(内翻、外翻)。
⒌掌握足弓(内侧纵弓、外侧纵弓和横弓)的形成及其功能意义。
第三章 肌学(10 学时)
第一节 总论
3.在自己身上作上肢各关节的运动,注意拇指腕掌关节的运动方式。
2、教学要求
⒈了解上肢带骨的连结(胸锁关节、肩锁关节、喙锁韧带和喙肩韧带)。
⒉熟练掌握肩关节、肘关节和桡腕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其运动方式。
⒊掌握前臂骨间膜,熟练掌握桡尺近侧关节、桡尺远侧关节的构造及其联动机能(旋前、旋
⒉人体解剖学的分科。
⒊人体的分部与器官、系统。
⒋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和人体的轴与面。
系统解剖学第九版教学大纲

系统解剖学第九版教学大纲系统解剖学第九版教学大纲系统解剖学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对人体结构的研究和探索,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人体的组织、器官和系统,为日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对系统解剖学第九版教学大纲进行介绍和分析。
教学大纲的编制是课程教学的基础,它规定了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要求。
系统解剖学第九版教学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教学大纲明确了系统解剖学的教学目标。
它要求学生掌握人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的结构、位置、相互关系和功能,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临床现象、分析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这一目标的设定,旨在培养学生的解剖学思维和临床思维,使他们能够将解剖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其次,教学大纲明确了系统解剖学的教学内容。
它包括人体的各个系统,如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等。
每个系统都要求学生掌握该系统的结构、组织、器官和功能,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该系统相关的临床问题。
此外,教学大纲还强调了解剖学的实践性,要求学生进行尸体解剖实验和临床观察,以提高他们的解剖学技能和诊断能力。
再次,教学大纲明确了系统解剖学的教学方法。
它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临床案例的引入和解剖实验的开展,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此外,教学大纲还强调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外阅读和科研活动,提高自己的解剖学水平。
最后,教学大纲明确了系统解剖学的评价方法。
它要求教师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如考试、实验报告、小组讨论和临床技能考核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价内容涵盖了知识的掌握程度、解剖学思维的发展、临床应用能力的提高等方面。
通过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系统解剖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系统解剖学实验课教学大纲系统解剖学实验课教学大纲系统解剖学实验课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深入了解人体结构和器官的形态、位置、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从实验课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对系统解剖学实验课的教学大纲进行探讨。
一、实验课的目标系统解剖学实验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人体结构和器官的准确理解和深入认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掌握人体各系统的基本结构,了解其功能和相互关系,为后续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骨骼系统:学生将进行骨骼解剖实验,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人体骨骼的构造、特点和功能。
学生将学习到人体骨骼系统的命名、位置和相互关系,以及骨骼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联系。
2. 肌肉系统:学生将进行肌肉解剖实验,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人体肌肉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学生将学习到肌肉系统的分类、命名和相互关系,以及肌肉系统在人体运动和姿势维持中的作用。
3. 器官系统:学生将进行器官解剖实验,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人体各个器官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学生将学习到器官系统的分类、命名和相互关系,以及各个器官系统在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 实验操作: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亲自进行解剖和观察。
教师将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解剖工具,进行器官的切割和观察。
通过亲身操作,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体结构和器官的形态和特点。
2. 示范演示:教师将进行解剖操作的示范演示,让学生了解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技巧。
通过观看示范,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方法,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3. 小组合作:学生将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和讨论,提高解剖操作的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四、评价方式1. 实验报告:学生需要撰写实验报告,详细描述实验过程、观察结果和结论。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心理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使用)Ⅰ前言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
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各学科联系密切,是医学院校学生最先接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它是学习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课程,妇产科学、外科学等临床课程的基础。
医学生只有正确认识正常人体形态结构,才能充分理解其生理过程和病理现象,才能进一步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掌握对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方法,逐渐成长为医德高尚、技术精湛、救死扶伤的医师。
故本课程在医学课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口腔医学、预防医学、心理医学、眼耳鼻喉科学、医事法律、法医学等本科专业。
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组成,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和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教学总学时为130学时,理论课65学时,实验课65学时。
Ⅱ正文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各器官的配布、形态结构和重要毗邻关系的知识和标本、模型的观察、辨认等解剖学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的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一)掌握人体解剖学姿势。
(二)熟悉轴、面及方位术语。
(三)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地位、分科、发展简史和学习方法。
(四)了解人体的分部和器官系统。
运动系统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第二章骨学1总论(一)掌握骨的构造。
(二)熟悉骨的分类。
(三)了解骨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四)了解骨的发生、发育和可塑性。
第二节中轴骨(一)躯干骨1 掌握椎骨一般形态与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2 掌握胸骨的形态结构与分部。
3 掌握第7颈椎、骶岬、骶角、颈静脉切迹、胸骨角、剑突和肋弓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4 熟悉躯干骨的组成。
5 熟悉椎骨的数目。
6 了解肋的组成、肋骨一般形态,肋软骨及第1、11、 12肋的形态特征。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概述一、课程性质系统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的学科。
是临床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各器官的位置及形态结构和重要毗邻关系的知识和解剖操作的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了解人体各大系统肉眼结构的总规律,正常、变异和畸形的概念,基本的描述方法,形态与功能的关系,形态结构与发生发展的关系、内部结构和体表标志的关系等。
2.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基本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机能意义,临床常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
三、教学任务及基本及基本要求1.自学能力:大体解剖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学生通过解剖实践和阅读教材,掌握要求的内容,教师只作少量的重点讲解。
神经解剖学的理论性较强,故讲课内容稍多,但仍强调主要讲重点和难点,学生要掌握要求的内容仍然离不开实践和自学。
2.基本技能:人体表面标志的检查,切开、剥离、暴露和检查器官的方法,正规和系统地观察和描述各器官肉眼结构和显微结构(神经解剖学)的正常形态。
3.通过有选择的病例讨论,初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了解人体解剖学与临床的密切关系。
4.组织学生课外读书小组,查阅有关文献并书写读书报告,进行学术交流。
5.组织学生课外科研小组,指定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初步科研能力。
6.外语:要求熟悉常用的解剖学词汇及阅读部分贡文参考资料。
绪论一、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定义、任务和分科。
二、掌握人体的轴、面和方位术语。
运动系统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骨连结和骨骼肌)。
第一章骨学第一节总论掌握骨的形态(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和含气骨)、构造(骨质、骨膜、关节软骨、骨髓)。
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了解骨的血管和神经。
第二节中轴骨骼一、躯干骨掌握躯干骨的组成(椎骨、肋和胸骨)。
1. 椎骨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的共同特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包括骶骨和尾骨)。
2. 胸骨掌握胸骨的分部、一般形态、胸骨角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系统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系统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Systematic anatomy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1110013 课程总学时:96(理论学时66/实践学时30)周学时:8(理论学时5/实践学时3)学分:5课程性质:必修适用专业:临床、眼、麻、影、口、法医等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系统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名词多、描述多是其特点。
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使医学生理解和掌握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知识,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通过课堂讲授和自学,要求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
(二)通过实习课,对基本内容进行实地解剖标本观察,并密切结合活体,掌握各部的形态结构,学会画出必要的简图,能进行分析比较,写出实习小结。
达到理解基础理论,加深巩固基本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目的。
培养辨证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独立自学能力。
要求:本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要求分为两级。
(一)凡属“掌握内容”,一般应在课堂上把基础理论讲深讲透;对基本知识必须通过实地解剖标本观察,使学生深入全面地掌握,做到能说得出、认得准、用得上,达到牢固掌握。
(二)凡属“了解内容”,可以概括讲授,扼要介绍有关知识的进展与规律,使学生有一般认识,知其要点,学到有关知识,做到一般理解。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系统解剖学》柏树令、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理论考试70%、实验考核20%和平时成绩10%。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实验目录内容学时数实验一躯干骨、四肢骨、颅骨 3实验二全身关节 3实验三全身肌 3实验四内脏 3实验五心脏\动脉感觉 3实验六中枢 3实验七周围神经系统 3合计 21二、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绪论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和人体的轴和面。
(二)熟悉方位术语。
(三)了解解剖学发展历程。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系统解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40008 学分:4.5 总学时:85实验学时:21 大纲执笔人:李颖大纲审核人:袁琼兰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课程性质:专业特色课程(E1)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医学中1/3以上的名词来源于解剖学,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各器官功能系统阐述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的科学、相关功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其中包括运动系统、内脏系统(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其它医学课程的学习奠定解剖学基础。
二、面向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五、七、八年制。
三、实验基本要求通过标本、模型观察,使学生理解、掌握系统解剖学各章节的理论课教学所讲授的内容,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四、实验或上机基本内容第一次实习绪论和骨及骨连结1.辨认躯干、四肢和颅骨各骨块的形态和位置。
2.反复观察并熟记椎骨、下颌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髋骨、股骨和胫骨的形态和结构,示教并重点观察全颅。
3.在活体上确认临床上常用的、重要的骨性标志。
4.在骨骼标本上指认全身诸关节的关节(面)组成。
5.重点观察椎骨的连结、颞下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结构并在活体上体会其运动。
6.观察脊柱、骨盆和足弓。
第二次实习肌学 1.在标本上确认头颈诸肌、躯干诸肌和四肢诸肌(以“群”为单位并注意其层次)。
2.重点辨认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咀嚼肌、胸锁乳突肌、胸大肌、三角肌、膈、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髂腰肌、臀大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等的起止概况,并在活体上体会其运动。
重点观察腹股沟管的构造。
3.在活体上辨认临床上常用的、重要的肌性标志。
第三次实习消化、呼吸系统1.观察唇、颊、腭、咽峡、扁桃体、牙、舌的结构。
2.观察唾液腺及其导管开口;肝、胰的形态、结构位置和毗邻关系。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运动系统骨学第一节总论一、掌握骨的分类、形态、构造和功能。
二、了解骨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发生和发育。
第二节中枢骨骼一、躯干骨(一)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
(二)掌握肋的形态结构。
(三)掌握胸骨的形态结构。
(四)掌握躯干骨的重要骨性标志:第七颈椎棘突、胸椎棘突、腰椎棘突、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骨角、肋弓、剑突、骶管裂孔、骶角。
作业练习:绘制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和肋骨简图。
二、颅骨(一)掌握颅骨的组成,脑颅与面颅诸骨的名称和位置。
(二)握蝶骨、颞骨、筛骨、下颌骨和上颌骨的形态结构。
(三)掌握颅的前面观、侧面观和颅底外面观的形态结构。
(四)了解颅底顶面观、内面观和后面观的形态结构。
(五)掌握眶腔、骨性鼻梁及骨性口腔的位置及形态结构。
(六)掌握鼻旁窦的位置、开口及临床意义。
(七)掌握新生儿颅的特征及生后变化。
(八)掌握颅骨的骨性标志:眉弓、眶上缘、颧弓、枕外隆突、乳突、下颌角、顶结节、舌骨。
作业练习:绘制颅骨前面观、侧面观及游离下颌骨简图。
第三节附肢骨骼一、上肢骨(一)掌握上肢骨的组成、排列和分布。
(二)掌握肩带骨的位置及形态结构。
(三)掌握肱骨、前臂骨(桡骨、尺骨)的位置及形态结构。
(四)掌握手骨的分部和各骨的形态结构,掌握腕骨的排列顺序。
(五)活体触摸上肢骨的骨性标志:锁骨、肩峰、肩胛骨下角、肱骨内上髁、肱骨外上髁、尺骨鹰嘴、桡骨茎突、尺骨茎突、豌豆骨、掌骨头。
作业练习:(一)绘制游离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和尺骨简图。
(二)绘制整体手骨简图。
二、下肢骨(一)掌握下肢骨的组成、排列和分部。
(二)掌握髋骨的位置及形态结构。
(三)掌握股骨、小腿骨(胫骨、腓骨)的位置及形态结构。
(四)了解足骨的分部和各骨的位置及形态结构,掌握跗骨的排列位置。
(五)掌握下肢骨的骨性标志:髂嵴、髂结节、髂前上棘、髂后上棘、坐骨结节、耻骨结节、大转子、腓骨头胫骨粗隆、胫骨前缘、内踝、外踝、跟骨结节、第五跖骨粗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研究生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研究生系统解剖学是医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对于培养医学专业人才具有
重要意义。
研究生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的制定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
本
文将探讨研究生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的重要性以及其制定的原则和内容。
首先,研究生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的制定对于保证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解
剖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它涉及人体结构和器官的研究,对于医学专业人才的
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研究生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的制定可以明确教学目
标和内容,统一教学标准,确保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一致的认识和要求,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研究生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的制定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教学大
纲应该符合国家相关教学大纲的要求,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其次,教学大纲应该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
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此外,教学大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
合素质,为学生未来的科研和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研究生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学大纲应
该明确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人体结构的层次和组织的分类等。
其次,教学大纲应该详细介绍各个系统的解剖学结构和功能,包括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等。
此外,教学大纲还应该涵盖解剖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包括解剖学标本的制备和
观察技巧等。
在教学大纲的制定过程中,应该注重与实际教学的结合。
教学大纲应该根据研
究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需求进行合理安排,避免内容过于繁琐或过于简单。
同时,教学大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为学生将来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研究生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的制定对于保证教学质量和培养医学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大纲应该符合国家相关教学大纲的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学大纲的内容应该包括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各个系统的解剖学结构和功能,以及解剖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在制定教学大纲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与实际教学的结合,合理安排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研究生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学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