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解剖学 教学大纲汇总

合集下载

影像断层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1

影像断层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1

影像断层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1 目录“影像断层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1)“法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2)“临床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6)“临床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课程教学大纲 (8)“临床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 (11)“临床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13)“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15)“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 ...................................... 25 1 “影像断层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Sectional Anatomy课程编码:BASM3034学时: 32 学分:2 适应对象:临床医学专业五、七年制~预防医学、法医学、口腔医学专业先修课程: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使用教材及参考书:[1]刘树伟主编~《断层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姜树学马述盛~《断面解剖与MRI CT ECT对照图谱》~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刘军主编~《影像断面解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二、教学基本要求1.断层解剖学是解剖学与医学影像学等学科断层解剖学是用断层的方法来研究人体形态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而形成的边缘学科,因此断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是在学习系统解剖学层解剖学必须在掌握了坚实宽广的系统解剖学和和局部解剖学的基础上,密切结合影像诊断学和局部解剖学,以及熟悉医学影像技术的基础上实介入放射学的需要,学习人体主要结构在连续断施。

层中的变化规律。

断层解剖学的学习应采取整体2.断层解剖学属于应用性形态学范畴,教学与断层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将人体断过程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大课讲授每章节的层标本与影像相结合,方可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断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应让学生实地观察断层层解剖学。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掌握人体主要标本和有关的影像图片。

结构在连续断面上的形态结构及其变化规律,为3. 本大纲所列教学内容:按要求程度的不疾病的现代影像学诊治、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打同,分为“掌握内容”和“了解内容”两级。

断层解剖学教学大纲

断层解剖学教学大纲

《人体断面解剖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人体断面解剖学英文名称:sectional human anatomy课程内容:学科基础课总学时: 54 学时(理论课:54学时)学分:适用对象:医学影像专业在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知识基础上,对照学习连续人体断面标本,并结合活体B 超、CT、MRI医学影像学的图像进行学习。

目的在于掌握人体主要结构在连续断面中的形态及位置变化规律,为疾病的现代影像学诊治和外科手术打下坚实的断面解剖学基础。

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一、掌握人体断面解剖学的定义、特点、研究范围和应用意义。

二、熟悉人体断面解剖学的常用术语。

三、了解人体断面解剖学的研究方法和发展方向。

学时安排:理论课:1学时教学内容:一、关键词:断面解剖学二、主要教学内容:1、人体断面解剖学的定义和性质2、人体断面解剖学的学习方法第二章头部目的要求:1、掌握颅脑的连续横断面解剖,熟悉其CT、MRI图像。

2、掌握脑血供特点及脑血管的来源、分支、行径和分布3、熟悉颅脑的连续横断层CT、MRI图像。

4、熟悉颅脑的矢、冠状断面解剖及CT、MRI图像。

5、了解头部断面解剖学常用基线。

6、了解颌面部(眶、鼻、鼻旁窦、咽、口底、筋膜及筋膜间隙)的横断面解剖及CT、MRI图像。

学时安排:理论课:12学时教学内容:一、关键词:颅骨、脑沟回、基底核区、脑室、脑池、蝶鞍区、脑血管、CT、MRI二、主要教学内容:1、大脑外形及内部结构2、脑室系统:侧脑室和第三、四、五、六脑室的位置形态3、重要脑池的位置形态4、脑血供特点及脑血管的来源、分支、行径和分布5、颅脑上部水平断面及其CT、MRI图像6、颅脑中部水平断面及其CT、MRI图像7、颅脑下部水平断面及其CT、MRI图像8、颅脑的矢、冠状断面及其CT、MRI图像第三章颈部目的要求:1、掌握喉的断面解剖,熟悉其CT图像。

2、熟悉颈部的连续横断面解剖及CT、MRI图像。

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教学内容:一、关键词:咽、喉、CT、MRI二、主要教学内容:1、咽和喉的位置形态结构2、喉的断面解剖及其CT图像第四章胸部目的要求:1、掌握纵隔的连续横断面解剖。

断层解剖学理论教学大纲

断层解剖学理论教学大纲

断层解剖学理论教学大纲一、引言断层解剖学是医学生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学科之一。

通过对断层图像进行解剖学分析,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人体内部结构以及器官间的关系。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详细的断层解剖学理论教学大纲,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学习断层解剖学。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 理解断层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断层图像的解读和分析方法;3. 熟悉常见断层图像技术,并理解其应用;4. 通过断层图像进行人体解剖学研究;5.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三、课程内容1. 断层解剖学简介1.1 断层解剖学的定义和历史;1.2 断层解剖学在临床和研究中的应用。

2. 断层图像的基本原理2.1 X射线断层扫描的基本原理;2.2 计算机断层摄影(CT)的基本原理;2.3 磁共振成像(MRI)的基本原理;2.4 断层图像的质量评价。

3. 常见断层图像技术3.1 CT图像的解读和分析;3.2 MRI图像的解读和分析;3.3 超声波断层图像的解读和分析;3.4 放射性同位素断层扫描的解读和分析。

4. 人体解剖结构在断层图像中的表现4.1 头部和颈部解剖结构在断层图像中的表现;4.2 胸部解剖结构在断层图像中的表现;4.3 腹部解剖结构在断层图像中的表现;4.4 骨盆和下肢解剖结构在断层图像中的表现。

5. 断层解剖学在临床和研究中的应用5.1 断层解剖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5.2 断层解剖学在手术规划中的应用;5.3 断层解剖学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6. 学生实践和评估6.1 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断层图像的解读和分析;6.2 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学习项目和研究报告;6.3 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和反馈。

四、教学方法和评估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研究、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等。

评估形式将包括课堂考试、项目报告和个人表现评估等。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旨在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断层解剖学大纲汇总

断层解剖学大纲汇总

断层解剖学大纲课程名称:断层解剖学总学时:14学时(理论10学时,实践4学时)开课单位:人体解剖学教研室适用专业:医学影像技术、临床医学专业三年制推荐教材:《断层解剖学》,段菊如主编,中医古籍出版社,第一版,2002.参考书:1.《断层解剖学》,刘树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格氏解剖学》,杨琳主译,辽宁教育出版社,第38版,1999.《人体断层解剖学》,苗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断层解剖学是用断层方法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及其相关机能的科学,是为适应X线断层(CT)、超声和磁共振扫描(MRI)等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而兴起的一门应用基础科学。

开设断层解剖学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和医学影像学知识基础上理解和掌握人体主要结构在连续断层内的变化规律,为学好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形态学基础。

二、教学内容、学习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绪论(1学时)1、学习要求:掌握断层解剖学的定义和特点。

掌握断层解剖学的常用术语。

了解断层解剖学的研究范围、发展方向和学习方法。

2、教学内容:断层解剖学的定义和特点、断层解剖学的研究范围、发展方向和学习方法。

断层解剖学的常用术语。

第一章头部断层影像解剖(4学时)1、学习要求:1). 掌握经第三脑室上部横断层面:基底核、背侧丘脑、内囊三部分,第三脑室。

2). 掌握经内囊后脚及大脑脚冠状断层面:基底核,内囊,侧脑室中央部,第三脑室,胼胝体,穹隆,海马。

3). 掌握脑正中矢状断面:胼胝体,第三、四脑室,小脑延髓池。

4). 掌握侧脑室、第三、四脑室的位置、形态、分部及其断面表现;掌握脚间池、环池、鞍上池的位置及断层表现。

5). 掌握基底动脉、颈内动脉、大脑前、中、后动脉在横断面上的形态和位置。

6). 掌握鼻旁窦的位置及毗邻(冠状切面)2、教学内容:脑、脑的主要沟回、脑血管、硬脑膜、脑室、蛛网膜、碟鞍区、眶与视器、鼻与鼻旁窦的应用解剖及断层解剖。

人体断层解剖学总复习资料(研究生)

人体断层解剖学总复习资料(研究生)
腹部的断层解剖包括哪些部 分?
腹部的断层解剖有哪些常见 的疾病?
腹部的断层解剖有哪些重要 的临床应用?
四肢的断层解剖
上肢的断层解剖:包括肩关节、肘 关节、腕关节和手部
下肢的断层解剖:包括髋关节、膝 关节、踝关节和足部
骨骼结构:各关节的骨骼结构特点 和功能
肌肉和肌腱:各关节的肌肉和肌腱 分布和功能
神经和血管:各关节的神经和血管 分布和功能
04
人体断层解剖学研究重点
头部和颈部的断层解剖
颅骨的结构:包括颅骨、面骨和下颌骨等 颅内结构的位置和功能:包括大脑、小脑、脑干等 颈部结构的位置和功能:包括颈椎、椎间盘、椎动脉等 颈部疾病的断层解剖:如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等
胸部的断层解剖
胸部的肌肉结构:胸大 肌、胸小肌、肋间肌等
胸部的呼吸系统:气管、 支气管、肺等
添加标题
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身体 活动
添加标题
呼吸系统:吸入氧气,排出 二氧化碳
泌尿系统:形成尿液,排出 代谢废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肌肉系统:运动、支持、保 护
添加标题
循环系统:运输氧气和营养 物质,排除废物
添加标题
生殖系统:繁殖后代,维持 种族延续
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吸收 营养
人体各部位的名称和结构特点
数字减影 血管造影: 通过X射线 扫描获取 血管结构 图像
医学影像 技术在人 体断层解 剖学中的 应用:辅 助医生诊 断和治疗 疾病,提 高诊断准 确性和治 疗效果。
人体断层解剖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诊断疾病:通 过断层图像分 析,帮助医生
诊断疾病
手术规划:利 用断层图像进 行手术规划和 模拟,提高手

人体断面解剖学理论教学大纲

人体断面解剖学理论教学大纲

《人体断面解剖学》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专业使用)Ⅰ前言《人体断面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不同方位断面上器官结构的形态、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是独立于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之外,随着CT、MRI和B超等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医学影像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断面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理论讲课,学生观察人体断面标本,辅以人体局部解剖标本、人体教学模型、绘制部分人体断面图和课外作业等多元化教学手段,全力实现大刚规定的教学目标,为医学影像专业奠定重要的断面解剖学基础。

本大纲供五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专业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掌握内容下划实线,熟悉内容下划虚线,了解内容不划线)便于同学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留给同学自学。

三.教学参考时数为20学时。

四.教材:《人体断面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姜树学,2版,2000年。

Ⅱ绪论一教学目的学习人体断面解剖学的定义和性质,人体断面解剖学的发展史、现状和研究方法。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人体断层解剖学的定义。

(二)了解断面解剖学的历史、现状、研究方法和发展方向。

(三)掌握人体断层解剖学的常用术语三教学内容(一)人体断面解剖学的定义和性质。

人体断面解剖学与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的关系及特点。

(二)人体断面解剖学的发展史、现状及前景;断面解剖学的研究及学习方法。

(三)人体断面解剖术语,如人体断面、断层、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

第一章头部一教学目的复习脑颅和面颅的名称和位置,大脑半球上主要的沟回、基底核的组成。

学习脑的血液供应,脑室的形态、位置和脑池。

人体断层影像解剖教学大纲

人体断层影像解剖教学大纲

人体断层影像解剖教学大纲人体断层影像解剖教学大纲人体断层影像解剖教学大纲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学生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使他们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诊断人体结构。

本文将探讨人体断层影像解剖教学大纲的重要性、内容和实施方法。

一、人体断层影像解剖教学大纲的重要性人体断层影像解剖教学大纲对于医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

首先,它为学生提供了系统的学习框架,帮助他们了解人体结构的层次和关系。

通过学习大纲,学生可以逐步掌握人体各个系统的解剖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其次,人体断层影像解剖教学大纲提供了实践教学的指导。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断层影像,可以直观地了解人体内部结构的三维形态,从而更好地理解解剖学知识。

这种实践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最后,人体断层影像解剖教学大纲对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解剖学技能也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通过学习断层影像,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在临床实践中的解剖诊断水平。

这对于未来成为优秀的医生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人体断层影像解剖教学大纲的内容人体断层影像解剖教学大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解剖学基础知识:包括人体各个系统的解剖结构、器官的位置和关系等。

学生需要了解人体的整体结构,为后续的断层影像解剖学学习打下基础。

2. 断层影像技术:学生需要了解各种断层影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例如,X线、CT、MRI等技术的工作原理和临床应用,以及它们在解剖学研究中的作用。

3. 解剖学与断层影像的对应关系:学生需要学习如何将解剖学知识与断层影像相结合,从而准确地理解和诊断人体结构。

他们需要学会分析断层影像,识别各个解剖结构,并将其与解剖学知识相对应。

4. 临床应用:学生需要了解断层影像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他们需要学会通过断层影像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这对于他们日后成为临床医生具有重要意义。

三、人体断层影像解剖教学大纲的实施方法为了有效地实施人体断层影像解剖教学大纲,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组织解剖学课程:在解剖学课程中,引入断层影像解剖学的内容,通过讲授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断层影像技术。

断层解剖学教学大纲

断层解剖学教学大纲

断层解剖学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七年制及英语班使用)总学时:32学时理论: 28学时实验: 4学时一、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基本要求在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和医学影像学知识的基础上,对照学习尸体连续断层标本与活体B超、CT、MR图像,为疾病的现代影像学诊治和外科手术打下坚实的解剖学基础。

绪论1、掌握断层解剖学的定义、特点、研究范围和应用意义。

2、了解断层解剖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3、熟悉超声、CT、MRI的成像原理及诊治技术新进展。

第一章头部1、掌握颅脑的连续横断层解剖及CT、MR图像。

2、熟悉颅脑的矢、冠状断层解剖及MR图像。

3、熟悉脑血供特点及脑血管的来源分支、行径、分布和断面解剖表现4、了解眶、鼻、鼻旁窦、颞骨的断层解剖及CT图像第二章颈部1、熟悉颈部(喉,甲状腺)的断层解剖及CT图像2、熟悉颌面、颈部的筋膜及筋膜间隙。

第三章胸部1、掌握纵隔的连续横断层解剖及CT图像。

2、熟悉肺段的划分及肺内管道的配布规律。

3、掌握第一二肺门的断层解剖及CT图像。

4、熟悉肺段在横断面上的划分及CT图像。

5、熟悉肺局部淋巴结的ATS图第四章腹部1、掌握肝段的划分及肝内管道的配布规律。

2、熟悉肝段在横段面上的划分及Ct、MR图像。

3、熟悉胰在冠状位上的分型、胰各部在断面上的识别及CT、MR图像。

4、掌握肝外胆道的断层解剖。

5、熟悉脾的外形变化及断层解剖。

6、熟悉腹膜、腹膜腔的横断层解剖7、熟悉腹膜后间隙的分区、主要结构和交通。

第五章男性盆部与会阴1、掌握男盆部的连续横断层解剖及CT、MR图像。

2、熟悉前列腺的B超图像。

3、熟悉盆内筋膜及筋膜间隙。

第六章女性盆部与会阴1、掌握女盆部的连续横断层解剖及CT、MR图像。

2、熟悉子宫的B超图像3、熟悉盆内筋膜及筋膜间隙第七章脊柱区1、掌握椎间盘的断层解剖及CT、MR图像。

2、掌握椎管内结构的断层解剖及CT、MR图像3、熟悉椎管侧隐窝的周界、交通及前后径正常值。

第八章上肢1、掌握肩关节、肘关节、腕掌部的横断层解剖及CT、MR图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断层解剖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030102课程英文名:Sectional anatomy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类别:选修课先修课程: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课学分:2总学时数:36周学时数:2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中医学专业适用学生类别:内招生五年制开课单位: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一、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断层解剖学是用断层方法研究和表达人体正常形态结构及其功能的学科。

是临床医学专业的重要选修课程。

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各不同层面内各器官的位置及形态结构和重要毗邻关系的知识,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了解掌握人体各不同层面内各器官的位置及形态结构和重要毗邻关系的知识,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1.自学能力:断层解剖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学生通过实践和阅读教材,掌握要求的内容,教师只作少量的重点讲解。

强调主要讲重点和难点,学生要掌握要求的内容仍然离不开实践和自学。

2.基本技能:人体表面标志的检查,切开、剥离、暴露和检查器官的方法,正规和系统地观察和描述各器官肉眼结构和显微结构的正常形态。

3.通过有选择的病例讨论,初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了解断层解剖学与临床的密切关系。

4.组织学生课外读书小组,查阅有关文献并书写读书报告,进行学术交流。

5.组织学生课外科研小组,指定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初步科研能力。

6.外语:要求熟悉常用的解剖学词汇及阅读部分贡文参考资料。

二、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各不同层面内各系统主要器官的形态结构;难点:重要层面的各系统主要器官的周围毗邻关系.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及要求理论授课:主讲绪论、各章节总论和一些重点、难点教学内容。

共32学时,分18次完成,每周2学时。

要求:以传统的印刷教材为主,配合光盘课件、视频模拟、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以理论性讲述为主,配合课堂讨论、师生互动,生动活泼课堂氛完成教学内容。

本课程采用以传统的印刷教材为主,配合模型、标本、实地解剖、光盘课件、视频模拟、网络多媒体、网上第二课堂等多层面辅助教学资源,建立和开展现代化、立体化、开放式人体解剖学教学手段和方法。

【暨南大学人体解剖学远程教学网站】网址:http://202.116.15.22:100/。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文献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与人体解剖学课程整合,以传统的印刷教材为主、配合模型、标本、实地解剖、光盘课件、视频模拟、网络多媒体、网上第二课堂等多层面辅助教学资源,建立和应用现代化、立体化人体解剖学教材。

《断层解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暨南大学人体解剖学远程教学网站】网址:http://202.116.15.22:100/。

五、考核形式与成绩计算平时考核占30%,期未卷考试占70%。

六、基本教学内容(一)理论学时分配(总学时:36)(二)教学内容绪论【目标】1.掌握断层解剖学的常用术语。

1. 熟悉断层解剖学的定义、特点、研究范围和意义。

2. 了解断层解剖学的历史、现状、研究方法和发展方向。

【内容】1.断层解剖学的定义及性质详细讲解断层解剖学的定义和性质;断层解剖学与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的关系及特点。

2.断层解剖学的发展史和学习方法一般介绍断层解剖学的发展史、现状及前景;断层解剖学的研究及学习方法。

3.断层解剖学的常用术语重点阐述断面断层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回声CT值T1和T2加权像【重点难点】断层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回声CT值T1和T2加权像第一章头部【目标】1.掌握颅脑(颅骨、脑主要沟回、基底核区、脑室、脑池、蝶鞍区)的连续横断层解剖及其CT、MRI图像;颅脑(颅骨、脑主要沟回、基底核区、脑室、脑池、蝶鞍区)的矢、冠状连续断层解剖及其MRI图像。

2.熟悉脑表面主要沟回和脑内部基底核区、连合纤维、脑室、脑池的位置及形态;脑血供特点及脑血管的来源、分支、行径和分布。

3.了解人体头部断层解剖学的常用基线;脑血管在连续断面上的配布;颌面部(眶、颞骨、鼻、鼻旁窦、咽、颅底、唾液腺、筋膜及筋膜间隙)的连续横断层解剖及其CT、MRI 图像。

【内容】1.大脑的外形及内部结构一般介绍脑的重要沟回、基底核、连合纤维和内囊的位置、形态及分部。

2.脑室和脑池详细讲解侧脑室、第三和第四脑室、第五和第六脑室的位置、构成、分部及交通;小脑延髓池、鞍上池、帆间池、大脑大静脉池、交叉池的位置及形态。

3.脑的血管一般介绍颈内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行程、分支及分布;大脑内静脉和大脑大静脉的位置、组成及回流。

4.头部断层的常用基线一般介绍眦(眶)耳线、Reid基线、上眶耳线、连合间线(AC —PC线)、经外耳门中点与眦耳线的垂线、正中矢状线。

5.颅脑连续横断层解剖重点阐述中央沟、顶枕沟及距状沟的辨别;半卵圆中心的位置及形成;背侧丘脑、基底核和内囊的位置及分部;脑室的位置、围成及形态特点;脑池的位置、连通、形态特点及意义。

6.颌面连续横断层解剖一般介绍眶、鼻腔、鼻旁窦、口腔、颅底和筋膜间隙的结构、形态及变化特点。

7.头部连续冠状断层解剖详细讲解脑沟、脑回、基底核、内囊、连合纤维、脑室、脑池、颌面及颅底结构的定位。

8.头部连续矢状断层解剖详细讲解正中面上的胼胝体、大脑半球、第三和第四脑室、垂体、脑池的形态,其他层面上的脑沟、脑回、基底核、内囊、颌面及颅底结构的定位。

9.蝶鞍区的横、矢、冠状连续断层解剖重点阐述垂体窝的形态和大小;鞍膈、鞍底和蝶窦的形态;垂体的形状及测量;海绵窦的位置及通过结构;大脑动脉环的构成;鞍周神经的位置。

【重点难点】各不同断面内主要器官形态、位置、周围毗邻关系第二章颈部【目标】1.掌握颈部连续横断层解剖及其CT、MRI图像;喉的连续断层解剖及其CT、MRI图像。

2.熟悉颈部连续矢、冠状断层解剖及其MRI图像。

3.了解颈部器官的配布规律;咽和喉的位置、构造及腔内结构。

【内容】1.颈部器官的配布规律及断层解剖特点一般介绍颈筋膜和筋膜间隙的位置;主要脏器及血管、神经的排列;颈部的分段、观察方法及特点。

2.咽的位置和分部一般介绍咽隐窝的位置及临床意义;会厌谷和梨状隐窝的意义。

3.喉详细讲解喉软骨、喉连结、喉肌和喉腔;喉内间隙(声门旁间隙和会厌前间隙)的位置及围成。

4.颈部连续横断层解剖重点阐述颈部器官、大血管、神经干和颈椎的形态、位置、大小及毗邻关系。

5.颈部连续冠状断层解剖详细讲解甲状腺、咽腔、喉腔和颈动脉鞘的结构特点。

6.颈部连续矢状断层解剖详细讲解正中面上喉腔和咽腔的结构,其他层面上咽旁间隙及颈动脉鞘的位置、形态及特点。

7.喉的横、矢、冠状连续断层解剖重点阐述喉腔内结构及其CT、MRI图像。

【重点难点】各不同断面内主要器官形态、位置、周围毗邻关系(1)气管(2)环状软骨(3)环甲肌(4)环杓后肌(5)食管(6)甲状腺(7)颈总动脉(8)颈动脉结节(9)颈内静脉(10)舌骨下肌(11)颈前静脉(12)胸锁乳突肌(13)颈外静脉(14)颈椎或椎间盘(15)脊髓(16)颈长肌(17)椎动、静脉(18)前斜角肌(19)中、后斜角肌(20)多裂肌(21)颈半棘肌(22)头半棘肌(23)夹肌(24)最长肌(25)肩胛提肌(26)斜方肌(27)肩锁关节(28)三角肌第三章胸部【目标】1.掌握纵隔(大血管、主肺动脉窗、心包窦、心包隐窝、心)的连续横断层解剖及其CT、MRI图像;第一、二肺门的连续横断层解剖及其CT图像。

2.熟悉纵隔分区、间隙及内容;肺外形、肺内支气管、肺段、肺动脉及静脉;纵隔淋巴结;纵隔(大血管、主肺动脉窗、心包窦、心包隐窝、心)的矢、冠状连续断层解剖及其MRI图像;心的超声图像;肺局部淋巴结的ATS图像及横断层上淋巴结的分布;肺段在连续横断层上的划分及其CT图像;胸膜及胸膜隐窝的横断层解剖及其CT图像。

3.了解胸部的标志性结构及其临床意义。

【内容】1.胸部的标志性结构及意义一般介绍颈静脉切迹、胸骨角、肋和肋间隙在横断层解剖上的意义。

2.纵隔及其间隙一般介绍纵隔的分区及其结构;纵隔间隙(主肺动脉窗、心包窦、心包隐窝等)的位置。

3.肺详细讲解肺的形态;肺门和肺根结构及其排列;肺韧带的位置;肺内支气管的走行及名称;肺段的名称、位置及范围;左右肺动脉的走行、分支及分布;肺静脉的段间支及意义。

4.纵隔淋巴结详细讲解纵隔淋巴结的分区;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的组成及位置;纵隔前、后淋巴结的位置及收集范围;纵隔淋巴结在横断面上的分布。

5.胸部连续横断层解剖重点阐述纵隔内结构及肺段的形态特点、位置;奇食隐窝的位置及范围。

6.肺门的横断层解剖重点阐述第一、二肺门内管道的名称、排列及变化特点。

7.肺段在横断面上的划分重点阐述划分肺段的标志性结构;肺段在主要层面上的分布及连续横断面上的划分。

8.胸部矢、冠状连续断层解剖详细讲解纵隔内大血管、心、间隙和肺段的位置、形态;肺门结构及淋巴结的配布。

9.胸膜一般介绍胸膜、胸膜腔和胸膜隐窝的横断层解剖。

10.心的超声解剖一般介绍经长轴矢状切面和经短轴横切面的心结构及超声图像。

【重点难点】各不同断面内主要器官形态、位置、周围毗邻关系(1)气管(2)食管(3)右头臂静脉(4)左头臂静脉(5)胸廓内动、静脉(6)头臂干(7)左颈总动脉(8)左锁骨下动脉(9)椎动脉(10)气管前间隙(11)血管前间隙(12)淋巴结(13)胸腺(14)胸导管(15)胸骨柄(16)第1肋软骨(17)第2肋骨(18)第3肋骨(19)肋间肌(20)胸大肌和胸小肌(21)腋窝(22)肱二头肌和喙肱肌(23)肱骨(24)三角肌(25)肱三头肌长头(26)大圆肌(27)小圆肌和冈下肌(28)肩胛骨(29)肩胛下肌(30)前锯肌(31)大菱形肌(32)竖脊肌(33)第3胸椎(34)食管胸膜带(35)右气管旁带第四章腹部【目标】1.掌握上腹部的连续横断层解剖及其CT、MRI图像;肝段在横断面上的划分及其B 超、CT、MRI图像;胰、肝外胆道的横断层解剖及其CT图像。

2.熟悉肝及肝内管道、胰、腹腔及腹膜腔;上腹部的矢、冠状连续断层解剖及其MRI 图像;膈下间隙的横、矢和冠状断层解剖;腹膜后间隙的分区、主要结构和交通(重点肾、肾上腺、肾筋膜的附着及肾周间隙的横向和纵向通连)。

3.了解腹部的重要平面及其标志性意义;下腹部的连续横断层解剖及其CT、MRI图像。

【内容】1.腹部的重要平面一般介绍第二肝门平面、肝门平面、幽门平面的标志性意义。

2.肝及肝内管道详细讲解肝的外形(第一、二肝门)、毗邻、分叶及分段;肝门静脉的分支、走行及分布;肝动脉和肝管的分支;肝静脉的属支及与肝段划分的关系;肝门静脉与肝静脉在断面上的鉴别。

3.胰一般介绍胰的位置、形态、分部及测量。

4.腹膜和腹膜腔一般介绍网膜、系膜、韧带、皱襞、隐窝和陷凹的位置及作用;腹膜腔的分区;网膜囊的位置、围成及隐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