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用解剖学教学大纲
《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自主学习的任务与检查方式】 查阅优秀作品进行分析
60
【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教学难点:人体各部位的结构关系。
教学重点:记住人体主要结构。使这些结构的规律巧妙运用到写生当中。
59
【自主学习的任务与检查方式】 查阅优秀作品进行分析 第二部分 艺用解剖学创作与联想
【教学目的和要求】
艺用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课,用专业的实践课来作为教学的重要部分, 培养学生用理论部分的学习来指导创作与设计,进一步理解人体的骨骼,肌肉及人体动态, 掌握运动状态下人体结构的一些基本规律。 【内容提要】 1 绘制小构图 2 起稿构图 3 画大关系 4 深入刻画 5 调整统一
【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美术学专业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
美术学专业 【教学目标】
艺用人体解剖学是高等院校美术专业基础理论课,是一门研究人体结构,培养学生 人体造型能力的专业课程。 【先修课程要求】
素描 速写 【能力培养要求】
艺用人体解剖学是在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以人体骨骼和肌肉作为对象,研究人体外部 形态和结构以及人体运动和姿态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体 的主要结构,并运用于绘画及设计作品中。
【1】《艺用人体解剖—解构人体》,孙韬,叶南,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9,2005.9 第一次
【2】《动态素描。人体结构》,伯恩。霍加思,广西美术出版社,2011.1,2011.1 第 二次
58
、
大纲内容
第一部分 艺用人体解剖理论课
【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学会用理性的观点去了解人体的组织结构,从造型艺术的需要出发,研究人体的 骨骼,肌肉及人体动态。掌握运动状态下人体的运动规律。以此培养学生运用上述理论知识 指导艺术习作及创作。 【内容提要】
艺用解剖学教案

《艺用解剖》课程教案课程编号:总学时:34 周学时:2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09美术学1、2、3、开课时间: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使用教材:授课教师姓名:张洪彬课题:艺用解剖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美术学专业必修的解剖学课程,通过解剖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体解剖学知识和绘画应用,是人物绘画写生和创作及人物画教学必须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目标:艺用人体解剖课是高等美术教学中的技法理论必修课之一。
学生能否学好人体解剖知识,直接影响到能否准确、严谨地塑造人物形象。
本课对于提高学生的人物造型能力起作重要的作用。
通过艺用人体解剖课的教学,学生应该了解与艺术造型相关的人体解剖知识。
教学重点:1.解剖学概论2.人物头部、全身及各部位比例(了解和掌握头部五官比例及全身各部位比例)。
3.人体骨骼系统(掌握头部骨骼变化和全身主要骨骼的形态作用和相互结合关系)。
4.人体肌肉系统(基本掌握人体主要肌肉的分布,基本运动规律,负责收、伸肌肉的生长规律,以及肌肉和骨骼的结合规律)。
5.人体头部结构(掌握头部骨骼肌肉的形态,骨点和肌肉运动规律及几何分面)。
6.人体躯干结构(掌握躯干骨骼肌肉的形态,骨点和肌肉运动规律及几何分面)。
7.人体上肢结构(掌握上肢骨骼肌肉的形态,骨点和肌肉运动规律几何分面)。
8.人体下肢结构(掌握下肢骨骼肌肉的形态,骨点和肌肉运动规律几何分面)。
9.复习和考试。
教学难点:①高年级结合幻灯和范图讲解人体骨骼肌肉,复习第一阶段基础知识。
②对照人体模特直接写生分析人体肌肉骨骼,完成一张人体骨骼肌肉形态结构分析图。
③恢复前一阶段学习过的人体解剖基础知识。
④对照真实人体,结合理论知识,通过实践练习分析归纳出肌肉骨骼解剖图。
教具、教学素材准备:人体骨骼和石膏肌肉模型、幻灯、挂图、课件等教学方法:本课是以人体骨骼和石膏肌肉模型结合技法理论授课,主要针对中低年级,以讲授和直观的人体骨骼和肌肉模型、幻灯、挂图相结合,边分析边讲解。
艺用人体解剖学课程设计

艺用人体解剖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的本课程旨在通过对人体解剖学的系统讲授,深刻理解人体构造的基本原理,为艺术学生提供全面深刻的艺术表现技巧和美学观念。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能够:1.深入了解人体结构、透视、肌肉群,从而提高手绘、雕塑等艺术表现技能;2.掌握人体各个部分的名称、组织结构及其功能特点,更好地理解人体功能;3.培养深刻的解剖学知识和理念,开拓艺术表现思路,丰富艺术表现内涵。
本课程适用于高等艺术院校的艺术学生和专业人才。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课程内容1.人体结构–人体骨骼系统–人体肌肉系统–人体器官系统2.人体透视学–人体正面、侧面、背面透视–视线原理、视觉焦点3.人体肌肉群–身体运动的肌肉群–肌肉的长度、形态、位置和协调性4.美学观念–人体对称学原理–美学比例和形态–作品色彩和表现手法5.色彩表现–粉彩–水彩–油画2. 教学方法1.实践课:手绘、雕塑、摄影创作;2.理论课:通过解剖学知识讲解、实际案例讨论等授课方式,加深学生对人体结构、肌肉群等方面的理论知识;3.MAG-Net教学平台:利用线上平台进行在线课堂,提供视频课件、3D数字化动画模拟人体结构和功能等资源。
三、教材和参考书目1. 教材•《艺用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学图板)- 简约艺术出版社2. 参考书目1.范国霞. 《人体结构与生物力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2月.2.张磨坤. 《浅析人体造型语言》.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3.徐良波. 《人体肌肉解剖学研究》.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5月.四、教学进程1. 学时安排本课程共计90学时,其中60学时为实践课,30学时为理论课。
2. 课程计划理论课实践课人体结构(10学时)手绘课(20学时)人体肌肉群(10学时)雕塑课(20学时)透视学(10学时)摄影创作(20学时)美学观念(5学时)色彩表现(5学时)五、教学评估1.教师课堂授课:针对每节理论课的知识与案例的讲解进行现场点名、问答等方式,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测;2.学生作品评估:每次实践课结束后,进行展示、点评和评估,及时了解学生的创作情况;3.课程作业评估:针对每次课程作业,听取学生对课程的总结反馈和评估。
艺用人体解剖学

骨盆的性差
女性骨盆外形短而宽, 骨盆上口近似圆形,较 宽大,骨盆下口和耻骨 下角较大,女性耻骨下 角可达90°~100 °, 男性则为70°~75°
.
男女骨盆的倾斜角度
.
男女骨盆的区别
男骨盆 骨盆窄而高
骶骨窄, 两边髋骨之间距离小 耻骨下角为70°~75°
轴线近于垂直
女骨盆 骨盆短而宽
骶骨宽, 两边髋骨之间间距大 耻骨下角可达90°~100
.
解剖学术语
解剖标准姿势: 身体直立, 两眼平视, 双脚合拢, 足尖向前, 两手下垂于躯干两侧, 掌心向前。
.
人体的轴与面
轴: 垂直轴 矢状轴 冠状轴 面: 冠状面 矢状面 水平面
.
上 正中线
下
外
内内
内 外外
侧侧
侧侧
.
动作术语
屈与伸
.
外展 内收
.
环转
.
第二章 躯干、四肢的骨骼
.
成人有206块骨 按部位: 颅骨 躯干骨 四肢骨
课堂学习与课后作业相互辅助
.
准达 图芬
奇 手 稿
—
人
体
比
例
标
.
“人体可以成为对称的几何图形,如脸 可以构成正方形,叉开的腿成为等边三 角形,而伸展的四肢形成的图形是希腊 人认为最完美无缺的几何形——圆。”
——达芬奇
.
达 芬 奇 手 稿
.
达 芬 奇 手 稿
.
达 芬 奇 手 稿
.
达 芬 奇 手 稿
轴线下端向后方倾斜
.
肱骨小头 肱骨滑车 鹰嘴窝 内上髁 外上髁
肱骨头
桡 神 经 沟
外上髁
内上髁
新艺用人体解剖与应用学

《新艺用人体解剖与应用学》教学大纲制订单位:南洋学院艺术学院执笔人:罗洪前审核人:张翼翔批准人:张宝胜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新艺用人体解剖与应用学2.课程英文名称:human anatomy3.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4.适用专业:动漫设计与制作5.先修课程:6.总学时:72学时7.总学分:4学分二、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本课程属于动画专业基础课程(必修)。
与动画概论、动画基础造型、素描课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学习观察、塑造方式,了解人体基本比例、骨骼、肌肉的名称、功能、人体的基本动势和适合的人体表现技法使学生掌握清晰的人体概念,三维的观察、塑造方法,为下一阶段的动画设计课程打下良好的写实基础,从而顺利地过渡和掌握对立体造型的形体把握和控制。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艺用人体解剖学是造型艺术领域里的一个重要类型,具有独特的形式和表现技法,有着久远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
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学生熟习中西人体解剖学发展的基本脉络以及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和造型解剖学现三个类别。
要学生站在中西方人体解剖学的角度上,理解艺用人体解剖学人体的比例、体积和外部结构,注重活体观察,揭示人体的外形变化规律。
重点难点:通过研究人体给个部分以及各部分的相互关系以及从造型艺术的需要出发,研究人体的骨骼、肌肉、体表形态和人体动态。
教学内容:第一讲艺用解剖学发展简史第二讲结构认识途径分析练习题:1、简明阐述艺用解剖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医用解剖对其发展的推动作用。
2、比较中西方艺用解剖的认识观以及在中西艺术中的地位。
3、艺用解剖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学习艺用解剖学有何意义?第二章基本理论教学目标:本单元为艺用人体解剖基本理论是艺用解剖理解和应用的基石。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基本理论是人体构造进行艺用解剖式的解读,是一般规律普遍性的认知和概念性的判断,是个体分析的基础。
教师讲授、示范,以及要求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是本单元的基本形式。
舞蹈解剖学教学大纲

舞蹈解剖学教学大纲一、引言舞蹈解剖学是舞蹈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它通过研究人体结构和运动机理,帮助舞者更好地理解舞蹈动作,提升技巧水平。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舞蹈解剖学的教学提供指导,帮助教师和学生有效学习和应用解剖学知识。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1.深入探究人体的骨骼、肌肉、关节和神经系统,以及其与舞蹈动作之间的关系;2.帮助学生了解身体的解剖结构如何影响舞蹈技巧的执行;3.提高学生对身体安全和健康的意识,以减少受伤风险;4.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人体骨骼系统a. 骨骼的分类和功能b. 骨骼与舞蹈动作的关系c. 骨折和骨密度相关的健康问题2. 人体肌肉系统a. 肌肉的组织结构和功能b. 肌肉与舞蹈动作的协调性c. 肌肉拉伸和力量训练的重要性3. 人体关节系统a. 关节的类型和结构b. 关节在舞蹈动作中的作用和限制c. 关节保护和灵活性训练4. 人体神经系统a.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b. 神经系统与动作控制的相互作用c. 神经传导速度和反应时间的训练方法5. 舞蹈技巧的解剖学应用a. 不同舞蹈风格下的身体要求和技巧b. 解剖学知识在优化技巧表现中的应用c. 解剖学教育对提高审美能力的影响四、教学方法1. 讲授教学法:对解剖学知识进行全面详细的讲解,辅以图示和示范。
2. 实践教学法:通过活动和实验,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解剖学知识。
3.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经验,促进互动和交流。
4. 独立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教材和文献,开展独立研究和练习。
五、评估方法1. 课堂参与: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活动的程度。
2. 作业和实验报告:学生独立完成的作业和实验报告的质量和准确性。
3. 考试和测验:针对解剖学知识,运动技能和理解能力进行的定期考试和测验。
4. 表现评估:根据学生在实际舞蹈动作中的应用表现进行评估。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和参考书籍:《舞蹈解剖学导论》、《舞蹈解剖学教材》等。
《艺用解剖学》教学大纲

《解剖》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英文名称: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分:总学时:42 理论学时: 7 实验学时:35 开课对象:14级艺术设计本科开课分院、系:艺术设计分院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人体美是自然美中最为复杂、完美的一种形式。
研究人体造型可以使学生获得造型艺术中的专业知识,艺用解剖学历来是画家们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学科。
本课程是美术学专业必修的解剖学课程,通过研究艺用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方法和主要原理,临摹解剖教学参考资料,进行解剖标本、模型,及人体写生训练,使学生熟悉人体解剖结构和理论,把握人体和人物造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为今后的艺术发展奠定基础。
二、先修课程及预备知识绘画基础素描色彩三、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建议学时分配1、了解和掌握艺用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方法和主要原理。
1课时 [1] 人体形态功能与基础结构[2] 人体外形的划分与段落组合 [3] 人体结构的形式因素—几何形体2、临摹解剖教学资料,进行解剖标本、模型及人体写生训练,研究和熟悉人体解剖——骨骼和肌肉的基本结构。
27课时 [1] 头部头部的构成头部解剖结构域头部基本动态头部与颈肩胸之间的相互关联头部形态在年龄性别上的差异头部比例和五官配置 [2] 躯干躯干构成的形式因素躯干骨骼与体表特征躯干肌肉与体表特征躯干外形特征的性别差异[3]上肢上肢骨骼,上肢各关节与上肢外形上肢肌肉与上肢外形特征手的解剖结构与手的造型[4]下肢下肢骨骼,下肢各关节与上肢外形下肢肌肉与下肢外形特征足的解剖结构与手的造型3、认识人体解剖结构在动态和空间中的变化规律。
7课时 [1] 人体比例 [2]人体运动与姿态4、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人体写生课中运用解剖知识,提高造型能力和技巧。
7课时基本要求:①注重解剖学的艺用性质,对人体解剖结构的讲解要有针对性,祥略得当,重点突出。
②教学要接近实践,解剖练习要与人物及人体写生相整合③不可忽视人体解剖结构在动态和空间中的变化。
《舞蹈解剖学》教学大纲

《舞蹈解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特点,掌握人体运动的解剖学基础,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体育运动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通过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熟悉人体各系统器官的主要形态结构特点,掌握舞蹈解剖学实验观察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为学生后续相关课程学习及科学进行运动表演等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形式和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纲要(一)理论部分绪论:内容提要:舞蹈解剖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学习舞蹈解剖学的主要任务、基本观点和方法;舞蹈解剖学的发展简史;解剖学的定位术语。
教学重点:人体基本轴与基本面。
教学难点:舞蹈解剖学的方法学介绍。
第一章运动系统内容提要:骨的形态、分类、构造与功能;关节的结构及运动方式;上肢骨的组成及形态结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形态结构与运动;下肢骨的组成及形态结构;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形态结构与运动;足弓的组成及功能;躯干骨的组成及功能;脊柱的组成及运动;胸廓的组成及功能;骨骼肌的形态、构造及物理特性;运动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的主要肌肉;运动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主要肌肉;运动脊柱的主要肌肉;肌肉的协作关系及工作性质;多关节肌的“不足”现象;研究肌肉功能的方法;专项技术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教学重点:骨的构造与功能;关节的结构及运动方式;上肢骨的组成及形态结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形态结构与运动;下肢骨的组成及形态结构;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形态结构与运动;足弓的组成及功能;躯干骨的组成及功能;脊柱的组成及运动;胸廓的组成及功能;骨骼肌的构造和物理特性;运动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的主要肌肉;运动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主要肌肉;运动脊柱的主要肌肉;肌肉的协作关系及工作性质;多关节肌的“不足”现象;专项技术动作的解剖学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骨骼肌的位置、起止点及功能;专项技术动作的解剖学分析方法。
第二章内脏内容提要:内脏的组成及结构特点;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呼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生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体育运动对内脏器官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豪动漫职业学院
《艺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艺用解剖学
课程编码: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游戏软件
编写人:隋和;审定人:;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艺用解剖学》是我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课程。
主要任务是通过解剖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体解剖学的知识和绘画应用,是人物绘画写生和创作及人物画教学必须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教学目的及要求
艺用人体解剖课是高等美术教学中的技法理论必修课之一。
学生能否学好人体解剖知识,直接影响到能否准确、严谨地塑造人物形象。
本课对于提高学生的人物造型能力起作重要的作用。
通过艺用人体解剖课的教学,学生应该了解与艺术造型相关的人体解剖知识。
(三)课程教学内容
1.解剖学概论
2.人物头部、全身及各部位比例
3.人体骨骼系统。
4.人体肌肉系统。
5.人体头部结构。
6.人体躯干结构。
7.人体上肢结构。
8.人体下肢结构。
9.复习和考试。
(四)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有:美术基础
后续课程有:角色设计、插画
二、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一)学时分配建议表:总64学时
(二)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1.教材:《艺用解剖与透视》.黄元甫,肖虹.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参考书目:《艺用造型解剖学》.曹醉梦.辽宁美术出版社
(三)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
2.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艺用解剖学概论(4学时)
1.教学目的
艺用解剖学学习的是研究决定人体外型的人体内部构造的知识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人体比例、解剖结构、形体结构、人体动态
(2)教学难点:形体结构。
3.教学内容:
人体各部的比例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人体内部的组织结构;在解剖结构基础上进行概括的辅助方式;了解人体动态的基本规律
4.教学要求
(1)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多看范图,多看教材,多联系身体实际
(二)人体解剖学基础知识(2学时)
1.教学目的
学生了解人体骨骼和肌肉的生长规律、人体骨骼和肌肉影响人体表面的特点、人体主要关节的活动规律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人体的骨骼
(2)教学难点:骨骼的多样性和骨骼与关节之间的关联性
3.教学内容:
骨骼生长于骨骼所影响的人体表面、骨骼与骨骼之间的关联性、骨骼与关节的关联性、各个关节的可活动范围。
4.教学要求
(1)了解人体骨骼的生长规律。
(2)了解骨骼对人体表面的各种影响。
(3)了解关节与骨骼之间的关联以及关节的最大活动范围。
(三)头部结构(4学时)
1.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头部的骨骼和肌肉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头部骨骼和肌肉的生长规律及特点。
(2)教学难点:头部骨点和影响表面的肌肉变化规律。
3.教学内容:
头部的骨骼和形体结构;头部肌肉;五官结构;五官的比例特征及画法。
4.教学要求
(1)了解头部骨骼和肌肉的生长规律及特点。
(2)认知头部骨点和影响表面的肌肉变化规律
(3)了解头部和五官的分面结构
(4)掌握头部和五官的比例规律和特点
(四)面部表情规律(6学时)
1.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头部的运动和面部表情的规律及意义。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面部表情与人的内心活动的关联;头部形状的科学分类和意义。
(2)教学难点:准确刻画人物面部表情;准确理解头部的骨点和肌肉特征。
3.教学内容:
头部的运动和面部表情;头部的形状类别。
4.教学要求
(1)了解头部各个骨点及肌肉对人物面部表情的影响
(2)掌握头部形状的科学分类和意义。
(五)躯干的结构(8学时)
1.教学目的
学生熟悉躯干骨骼肌肉的生长规律,掌握躯干比例及形体结构。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躯干骨骼肌肉的生长规律,学习研究的意义。
(2)教学难点:躯干形体结构及分面的意义和规律。
3.教学内容:
认识并熟悉躯干的骨骼;了解并掌握躯干的肌肉形态;了解躯干的形体结构。
(1)了解躯干的骨骼、骨点。
(2)掌握躯干的肌肉走向。
(3)掌握躯干的形体结构。
(六)躯干的肌肉、形体和比例(6学时)
2、教学基本要求
1.教学目的
学生了解躯干的比例、不同性别和年龄的差别对躯干比例所造成的影响。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躯干的比例和运动规律的意义;躯干的比例、性别和年龄差别。
(2)教学难点:躯干基本运动规律。
3.教学内容:
人体的躯干比例;男性与女性的躯干比例;不同年龄层的躯干比例。
4.教学要求
(1)了解人体躯干比例
(2)了解男女躯干比例
(3)了解不同年龄层的躯干比例。
(4)了解躯干的基本运动规律。
(七)上下肢的骨骼和结构(8学时)
1.教学目的
学生掌握人体上下肢的形体结构及分面,了解上下肢的主要关节。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上下肢骨骼及主要关节和上下肢肌肉的生长规律。
(2)教学难点:上下肢骨骼的型体;上下肢骨骼的关节与骨骼的联系;上下肢的肌肉型体及生长规律。
3.教学内容:
(1)上下肢型体结构。
(2)上下肢的肌肉
(3)上下肢的骨骼及主要关节
(1)了解上下肢的骨骼型体。
(2)了解上下肢的肌肉走向及生长规律。
(3)了解上下肢的骨骼与重要关节的联系。
(八)足部结构(8学时)
1.教学目的
了解人体足部的骨骼和肌肉生长规律及其特点。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足部骨骼和肌肉。
(2)足部动态。
3.教学内容:
了解足部的各种运动对骨骼和肌肉的影响;了解足部的触地、站立等阶段的动态特点。
4.教学要求
(1)了解足部骨骼的生长及运动规律。
(2)了解足部肌肉的生长及运动规律。
(九)下肢的形体比例和运动(8学时)
1.教学目的
学生了解人体下肢的比例;了解下肢的生长规律和特点;掌握下肢的伸缩动画的规律。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下肢骨骼的生长规律及特点;下肢的伸缩动作对骨骼和肌肉的影响。
(2)教学难点:下肢的伸缩动作对骨骼和肌肉的影响。
3.教学内容:
(1)下肢的比例。
(2)下肢的运动规律。
4.教学要求
(1)了解下肢的比例。
(2)了解下肢的骨骼与关节的联系。
(3)了解下肢的肌肉生长规律。
(4)了解并掌握下肢的伸缩动作动画规律。
(十)人体动态分析(8学时)
1.教学目的
学生了解人与动作密不可分的关系,学习人体动态结构的价值和意义。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一竖、二横、三体积、四肢”及人体重心。
(2)教学难点:人体动态分析。
3.教学内容:
学习“一竖、二横、三体积、四肢”;人体重心在运动时的变化规律;掌握人体动态特征。
4.教学要求
(1)了解“一竖、二横、三体积、四肢”的概念。
(2)认知人体重心在人物运动时发生的变化规律。
(3)掌握人体的运动规律及韵律。
(十一)总复习(4学时)
四、课程设计要求
课程设计名称:艺用解剖学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艺用解剖学,让学生们掌握人体解剖学知识和绘画应用,是人物绘画写生和创作及人物画教学必须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内容和要求:通过学习艺用解剖学,掌握人体的头部及四肢的骨骼、肌肉的生长和运动规律。
检验形式:提交艺用解剖学相关试卷、默写男子躯干一张。
五、实验要求(本课程无实验)
(一)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二)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分配表
(三)考核方式
实验学时分配表
六、实习要求(详见实习大纲)(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二)实习内容
(三)实习时间
(四)实习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