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剩余控制权与企业的并购:一个GHM模型及其批评
合同与企业理论前沿综述 杨其静 内容提要:合同和企业理论的研究是 ...

合同与企业理论前沿综述□杨其静内容提要:合同和企业理论的研究是当前国际学术界十分活跃的一个领域。
本文对近期国际学术界在合同和企业理论的研究动态做一个较为全面的介绍,并提出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希望这一工作能够对国内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不完全合同理论企业理论权力理论自从Grossman&Hart(1986),Hart&Moore(1990)的经典性文章发表以来,不完全合同理论很快就对合同与企业理论的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以至于大量的合同和企业理论文献要么是对该理论的应用和发展,要么就是对该理论的批判。
鉴于此,本文首先简要地介绍由Grossman&Hart(1986),Hart&Moore(1990)所创立的不完全合同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简称为GHM理论),以及引入财富约束之后的企业最佳融资结构理论。
随后,我们将分别介绍当前国际学术界在合同理论、权力理论以及企业理论方面的争论和发展,并把我自己对相关问题的思考融入其中。
最后部分是一个总结,并指出当前关于合同和企业理论研究的几个值得关注的方向。
一、不完全合同理论与产权理论1。
GHM的基本分析框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经典委托代理理论是研究合同和企业理论的主流并能够对许多现象有很强的解释力(优秀的综述可参见Hart&Holmstrom,1987)。
在这个框架中所要解决的焦点问题是:委托人如何选择或设计最优合同来克服代理问题。
由于这些最优合同包容了几乎所有的或然情况(contingencies)及其行动对策,所以在本质上属于不需要事后再谈判的完全合同[1]。
因此,除了暗含假设委托人拥有选择代理人和设计合同的权力之外,在该分析框架中一般也就不会有控制权、权威等变量存在的空间。
也正是这个原因,代理理论无法对组织形成和产权配置等许多现实社会经济现象给出合理的解释。
鉴于此,Hart等人认为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特别是相关变量的第三方(尤其是法院)不可证实性使得合同是不完全的--不可能在初始合同中对所有的或然事件及其对策做出详尽可行的规定。
并购与公司控制权市场

●成本法
◆净资产账面调整法 并购价值=目标公司的每股净资产×(1+调整系数)×拟收购的股份数量 ※ 调整系数应根据行业特点、成长性、获利能力以及并购双方讨价还价等因素 确定。 ◆清算价值法
◆重置价值法
◎案例:爱使股份的二级市场收购
背景:上海爱使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使股份,600652)是我国股市少 有的三无概念股,股份全流通,并且股权结构颇为分散。在短短的八年里,爱 使股份在二级市场上被五个企业举牌,易主三次,其频率之高,创下了我国资 本市场二级市场收购之最。 一、爱使股份概况
◆并购的动因 ⊙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降低成本费用。 ⊙提高市场份额,提升行业战略地位。 ⊙取得充足的廉价生产原料和劳动力,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实施品牌经营战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以获取超额利润。 ⊙为实现公司的发展战略,通过并购取得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 经营网络和专业人才等各类资源。 ⊙通过收购跨入新的行业,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分散投资风险。 ⊙股东因各种原因不愿意继续经营企业而转让所有权,或企业陷入困 境,希望通过并购引进具有实力的机构以谋求新的发展。 ⊙收购是股东可行使的一项重要的控制机制,当股东和管理层之间存 在根本利益冲突时,被另一家企业收购是股东驱逐其不喜欢的经理的一种方法。 ⊙其他类型,如投机性的转手倒卖、合理避税等。
◎ 思考题
●爱使股份曾三次易主,公司的控制人和管理层随之发生变化,这对公司的业务经 营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三无概念股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普遍较低,为什么?
第五章 并购与公司控制权市场
●掌握并购与公司控制权市场的相关含义 ●掌握公司控制权市场的主要方式 ●了解并购的理论丛林
●掌握并购的价值评估方法
寓言故事:两块石头:很久以前,有一座山,山上有很多石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山上的每块石头都安居乐业,过着幸福祥和 的日子。处处洋溢着安定繁荣的气氛。 天有不测风云,一场史无前例的暴风雨突然来临。……。 寓言中的财务:故事中的两块石头就像低迷时期的两家企业,它们 希望通过合并,可以减少业务的下滑趋势,但是却因为合并后增加 的种种难题,反而加快了下滑的速度,最终给双方都带来了灭顶之 灾。所以,要不要联合、联盟,选择何种方式的联盟合作,是企业 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企业并购重组及案例分析ppt课件

“造老百姓买得起的 汽车”,“像卖白菜 那样卖汽车”。
“造最安全、最环保 、最节能的好车,让 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 !”
33
2019
案例
从1927年沃尔沃生产出第一部汽车开始,瑞典 的沃尔沃轿车已逐步发展成世界知名的豪华汽 车品牌。 1999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以64.5亿美元收购, 沃尔沃成为其全资子公司。 2008年福特公司挂牌转让沃尔沃轿车公司股权, 报价60多亿美元。 4月吉利集团首次向福特提交以38亿美元收购沃 尔沃的建议书。
2019 35
战略分析:SWOT分析
优势S
巨大市场 低廉成本 充裕资金 机会O 高端品牌 安全技术 全球网络 专业人才
2019
劣势W
品牌低端 技术落后 市场占有率低 威胁T 高额债务 巨大亏损 跨国整合
36
案例
2009年12月23日,福特与吉利集团就出售沃尔沃轿车 项目达成框架协议。 2010年3月28日吉利与福特签署股权收购协议,以18亿 美元的价格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其中16亿美元以现 金方式支付,2亿美元以票据方式支付。 美国、欧盟通过了对吉利收购沃尔沃轿车项目的反垄 断审查。7月26日,中国商务部也正式批复核准了收购 项目。 2010年8月2日吉利集团支付了13亿美元现金并开具了2 亿美元的票据,完成了资产交割。最终交易价格是根 据收购协议针对养老金义务和运营资本等因素做出了 调整。
2019 14
案例
2010年国航出资6.82亿元增资深圳航空,持股 比例由原先25%增至51%,全程物流持股49%。 深圳航空拥有各种类型的客货机99架,经营国 内国际航线135条,6800余名员工。年运输旅客 1756万人次,货运5.25亿吨公里。 国航收购深圳航空可以完善双方的国内、国际 航线网络,巩固双方在珠三角地区的市场地位 ,发挥协同效应进一步提升国航和深圳航空的 竞争力。
剩余索取权

❖剩余索取权的安排是一种激励机制,可以解决高级管理人员和企业员工的 激励问题,克服企业内部成员“搭便车”行为,有助于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实现利润最大化,是现代企业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1]谢德仁著.企业剩余索取权 分享安排与剩余计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2001. [2]许艳芳著.企业收益分配研究 从剩余索取权的角度出发[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3]刘贵生等编著.企业收益分配财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4]杨小凯. 企业理论的新发展[J]. 改革,1993,04:59-65. [5]权小锋,蒋军锋. 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与公司绩效[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08:78-88. [6]郑红亮,王凤彬. 中国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研究:一个理论综述[J]. 管理世界,2000,03:119-125. [7]刘明辉,张宜霞. 内部控制的经济学思考[J]. 会计研究,2002,08:54-56. [8]张维迎:《所有制、治理结构与委托—代理关系》, 《经济研究》, 1996 年第9 期。 [9]道格拉斯﹒C.诺思.杭行译.2008.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出版社. [10]阿曼·阿尔钦,哈罗德·德姆塞兹.2008. 生产、信息成本与经济组织[A] [11]奥利佛·E.威廉姆森.段毅才,王伟译,2010.资本主义经济制度[M].北京:商务印书馆.
国有企业 MBO 质疑--基于产权主体角度的批评

国有企业 MBO 质疑--基于产权主体角度的批评何应期【摘要】国有企业的合同组织形式与私有企业不同,其产权主体是清楚的。
国有企业实施MBO(管理层收购)必须考虑产权主体的利益。
以此逻辑为基础,建立了国有企业产权主体接受MBO的条件模型。
该模型表明,此条件很难实现。
结合经济现实,进一步展开对该模型的讨论。
分析结果表明,国有企业产权主体倾向于因其利益动机而否定MBO。
由此可知,国有企业MBO是不适宜的。
【期刊名称】《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年(卷),期】2016(037)002【总页数】4页(P103-106)【关键词】国有企业;MBO(管理层收购);产权主体;公司治理;资产定价【作者】何应期【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6100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1.23引言MBO(管理层收购)是起源于欧美国家的激励机制,莱特将之界定为公司的经理层通过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者股权交易来收购本公司或者本公司的业务部门的行为。
[1]通过MBO,经理人成为企业的所有者,获得剩余索取权,从而得到有效的激励。
自1999年四通集团利用MBO方式重组成立北京四通投资有限公司以来,MBO在我国的发展并不顺利。
国资委分别于2003年、2004年先后两次叫停MBO。
直到2005年国资委与财政部共同出台《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才为中小国有企业的MBO放松了限制。
[2]理论界对MBO的争议也很多。
有些学者认为,MBO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可选途径。
由于经理人的个人能力对国有企业至关重要,因而与其让“国有企业低效运行”,还不如将经理人与国有企业“长久绑定起来”。
[3]在实施MBO后,国有企业的一些原有痼疾,如所有者代表缺位、内部人控制、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整等问题,都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4]国有企业MBO也有助于企业结构调整,降低代理成本以及改善企业绩效。
[5]也有学者对于国有企业MBO表示担心,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MBO的定价[6]以及国有资产流失[7]问题上。
不完全契约理论综述

不完全契约理论综述作者:高东方来源:《现代营销·学苑版》2018年第07期摘要:奥利弗·哈特(Oliver Hart)和本特·霍姆斯特罗姆(Bengt Holmstrom)这两名经济学家对契约理论做的研究为很多领域政策与制度的设计制定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
文章对不完全契约理论做了综述,剩余控制权的提出对企业一体化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不完全契约理论还对我国近期开展的企业降杠杆,银行“债转股”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不完全契约;剩余控制权利契约理论是把所有的交易和制度都看成是契约。
日常生活中夫妻结婚就是一种契约,房屋买卖也是一种契约,法律也是一种契约。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把制度看作是公民和政府之间的一种契约。
契约理论假设所有的交易和制度都是契约关系,由于信息不完全不对称,当事人可能会出现机会主义行为。
比如有人会敲竹杠,有人会偷懒,有人会撒谎。
契约理论就是要通过有效率的机制设计,减少道德风险的发生,促进社会福利最大化。
但是哈特的研究基于不完全契约,其理论贡献被称为不完全契约理论。
一、不完全契约理论概述哈特认为不完全契约形成的原因:第一,不确定的存在使人们无法预知未来的情况;第二,即使能够预测到未来的情况,也很难准确地将所有细节写入合约;第三,即使能够达成合约,产生纠纷时诉诸第三方的成本也很高。
哈特提出的企业产权理论的基础是不完全契约理论,企业产权理论是现代企业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
哈特的不完全契约理论也可以被称为产权理论(PRT),格罗斯曼(Grossman)、哈特和莫尔(Moore)三人共同搭建了产权理论的框架(以下简称GHM)。
假定交易的买卖双方签订了某物品的买卖协议,交易的物品形态在投资建厂之前无法预知,即买卖双方签订的契约是不完全的。
在一系列简化的假定下(风险中性,交易成本为零,生产此物品的投资具有专用性),投资生产后的结果假设有N种不同的物品,只有一种物品被交易。
关于剩余索取权的综述

【文献综述】关于剩余索取权的综述张国芝摘 要:十九世纪的业主制企业经历了管理革命、资本革命与创业革命后,出资、创业与经营管理“三位一体”的企业形式让位于三者分离的现代企业,从而使得企业剩余的分享由物质资本所有者的独占转变为权益资本所有者、管理者及其工人等利益相关者共同分享,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这一企业所有权问题成为企业理论研究的热点。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国内外经济学家关于企业剩余的界定及剩余索取权问题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企业剩余 剩余索取权 剩余控制权一、关于企业剩余的界定克莱因(Klein,et al.1983)和道(Dow1993)认为企业剩余是“准租金”,就是指那种不会影响现有的对需求者的供给而只是将来影响供给的要素的报酬。
青木昌彦(Aoki1984,1988)认为企业剩余是:“准组织租金”抑或“组织租金”。
尤金・法玛和迈克尔・詹森(Eugene F.Fama and Michael C.J ensen l983a)认为企业剩余是企业的不确定的收入流与合同中规定给予代理人的固定报酬的差额,即企业的净现金流量,合约所规定的对净现金流量的所有者为剩余索取者。
郭继强(2004)认为企业剩余是组织剩余,是指企业的总收入(总收益)减去支付给外部所有者的报酬和内部要素所有者的保留收入后的余额。
曾爱青、刘智勇(2005)认为企业剩余是企业总收入弥补完相关支出后的余额,企业剩余=企业总收入—企业内研究、开发与生产的费用=企业总收入—资产与服务的市场交易成本—要素使用的保值成本。
郑立群、夏庆、吴育华认为可用企业的经济增加值(EVA)构造企业剩余函数。
理想EVA=税后经营净利润—投资总额(债务资本比例×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比例×按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的普通股成本)。
史正富(2002)认为企业净剩余是剩余价值中扣除了维持简单再生产的必要耗费后,真正归于产业资本所有者的最终余额即S=W-(C+V)-RD-MS-GA-IR,其中RD、MS、GA、IR分别为研发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财务费用。
社会科学中的囚徒困境现象及其解-2019年精选文档

社会科学中的囚徒困境现象及其解、囚徒困境与外部性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所谓的“鲁滨逊”式的人只是一种假设世界无摩擦的理想世界,人类社会的进步史在一定意义上也是部社会的分工史。
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社会分工已经极度精细化。
而这种分工不是说人们之间的合作减少了,相反地,这种分工是建立在更为紧密的合作的基础之上:人们通过分工生产更为专业化的商品,用来同其他人生产的商品进行组合,生产出最终产品;或者与其他人生产的商品进行交换获得自己需要的产品。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合作”是人类社会的主题之一。
但现实世界中,人类很多的行为会伤害到他们之间的合作,如欺诈、掠夺、偷盗以及敲竹杠(holdup) 以及搭便车(free rid ,er) 等,我们称这类行为具有外部性(externality) 。
现实世界中,人们的行为选择都或多或少地具有外部性特征,当我们把外部性问题形式化表达时,发现它们大多可以表达为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 的形式。
囚徒困境中每个囚徒的行为选择都会影响到另一个人的收益,如一囚徒选择合作(不坦白) ,则此行为对另一囚徒具有正的外部性;如他选择不合作( 坦白) ,则会给另一囚徒带来负的外部性。
当行为选择具有正的外部性,而又不能保证这种正外部性的排他性”和“竞争性”时,这种正的外部性则会带来搭便车行为,因为其他人可以不付出或少付出努力就可获得外部性收益。
而搭便车行为就是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问题。
当行为选择具有负外部性时,若没有合适的机制来对此进行制约,则会造成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不一致,从而个人利益的最优会损害社会利益的最优。
而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不一致正是囚徒困境表达的内容:当每个囚徒都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时,选择不合作策略是一个严格占优策略,尽管这种策略不是社会最优的。
这也表明,这种外部性问题可以形式地表达为囚徒困境问题。
囚徒困境问题部分地否定了Smith 的思想。
Smith(1776) 认为,人们在追逐个人利益时,会在无意中促进整个社会利益;而囚徒困境问题告诉我们,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时,常常损害了社会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GHM 模型
1、新产权理论(new property rights approach)的逻辑框架
难以预见
争执成本
契约不完全性 难以描述
难以缔约 剩余控制权 资产所有权
第三方不可证实 事先专用性投资的扭曲
谈判力 剩余分配 (总)投资激励/剩余 企业边界 企业的本质
3
不完整讲稿,请勿引用,白鲨在线(/baisha)e 首发
ΔC+ΔG ΔC
β(0)
ΔG
∧
kk
k
批评:难以令人满意地解释为什么企业内部的机会主义、敲竹杠(hold-up)、信息不对 称、缔约成本/交易费用会减少。Hart(1995)认为,一体化不能消除谈判,但是会影响谈 判力。—>其实也就是契约的质量问题(聂辉华,2003a)。
Hart 认为,所有现有理论均不能满意地解释两家企业合并为一家导致的激励变化。 S科学是建立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大树与树苗的比喻
P MC AC
n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Min wi xi i =1
s.t. f (x1,...xn ) ≥ Q
0
Q*
Q
U 形平均成本曲线的解释:
①先是固定成本摊薄,AC 下降,接着可变成本上升,因此 AC 上升。
②凸生产集—>凸投入要求集≡拟凹生产函数—>U 形平均成本函数(待证明)
批评:没有涉及激励、组织结构问题;不能解释什么因素限制了企业的规模,因为新古
2、GHM 模型(Grossman, Hart, 1986;Hart, Moore, 1990)
(1)模型背后的故事
强激励
剩余分配
弱激励
一体化
GM
中激励 (2)基本假设:文字
非一体化
Fisher 中激励
M1
投入
M2
签约/投资
a1
a2
0期
生产/交易 1期
①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②契约不完全:小产品类型不确定,信息对称但第三方不可证 实;③当事人风险中性;④初始财富很大或无限:并购不存在财富约束;⑤拥有资产者拥有 剩余控制权;⑥关系型专用性投资(relationship-specific investments)体现于人力资本而非 物质资本;⑦专用性投资总增加产品收益:差异化增强竞争力;⑧产权结构与谈判过程无关, 总采取纳什谈判解(Nash bargaining solution);⑨谈判无交易费用;⑩三种主要的产权结构: 非合并型,M1 拥有 a1,M2 拥有 a2;一类合并,M1 拥有 a1 和 a2;二类合并,M2 拥有 a1 和 a2。
+
1 2
R(i)
+
1 2
r(i;
A)
−
1 2
C(e)
+
1 2
c(e;
B)
−
i
maxπ 2 − e e
………………………………….(11)
= p + 12 R(i) − 12 r(i; A) − 12 C(e) − 12 c(e; B) − e
FOC:
1 2
R'
(i)
+
1 2
r'
(i;
A)
=
1
……………………………………………………….……….(12)
典不考虑企业家(对人的同质性假设;边际报酬递减假设(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再
加上无成本处置假设,实际上将导致企业规模无穷大。可是,合并为什么没有发生?独立企
业与部门之间对于经理人而言有什么不同?
Q
X 3、委托-代理理论的观点:给出了内部激励的最优机制设计,但是不能解释企业的边 界,无法区分单个企业与部门,并且忽略了交易费用/缔约成本。
FOC:
R' (i*) = 1…………………………………………………………………………………(8)
| C'(e*) |= 1 ……………………………………………………………….………………(9)
(6)次优投资选择:不完全契约
个人福利函数:
maxπ1 − i i
…………………………………(10)
=
−
p
不完整讲稿,请勿引用,白鲨在线(/baisha)e 首发
产权、剩余控制权与企业的并购:一个 GHM 模型及其批评
聂辉华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for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青年读书会)
一、导论
演讲目的:理解深邃思想、学习分析方法、了解具体观点——“取法乎上,得法其中”
二、产权(Property rights)
1
不完整讲稿,请勿引用,白鲨在线(/baisha)e 首发
推广:许成钢的“剩余司法权”理论(见《比较》杂志书) 猜想:经济学近年来的进展是不断由“完全”框架向“不完全框架”发展的吗? (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完全契约—>不完全契约;完整产权—>残缺产权【肖耿】) S理论创新往往是从概念创新开始
=
p
+
12 (R
− r) +
1 2
(C
− c) − C
…………………………………………(6)
=
p+
1 2
R−
12 r
−
12 C
−
1 2
c
S学会利用简洁的数学形式表达假设条件
(5)最优投资选择:完全契约 社会福利函数(“超额利润”):
max R(i) − i − C(e) − e ………………………………………………………………(7) i,e
e'
(2) E[V (P(g(e,ε ))] − H (e) ≥ U
(IC) (PC)
4、交易成本理论的观点: (1)科斯(1937):企业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边际内外部交易费用决定企业的边界。 MTACFa=MTACM = MTACFb 。 批评:内部交易费用是如何减少的?契约的质量是如何保证的?—>聂辉华(2003a) (2)威廉姆森(1985):资产专用性导致事前投资激励不足,因此倾向于纵向一体化。 假设:β(K)为内部组织治理成本,M(K)为市场治理成本,K 为资产专用性指数。 β(0)> M(0)。设ΔG=β(K)-M(K),且 M’ >β’。 又设Cβ(K)、CM(K)分别为企业和市场的生产成本,ΔC=Cβ(K)-CM(K)>0,(Δ C)’|k<0。 (与聂辉华(2003a)的假设相同。) 如图:
委托人/买方:U (r(q) − P) = r(q) − P q = g(e,ε )
代理人/卖方:U (P, e) = V (P) − H (e)
当 e 可观察时的规划为:
Max E[r(q)] − P e
V (P) = U + H (e) ⇒ P* = V −1 (U + H (e)) Max E[r(g(e,ε )] − V −1(U + H (e))
以上数学形式对应假设⑤、⑥。 (2)、(3)式如下图:
4
不完整讲稿,请勿引用,白鲨在线(/baisha)e 首发
C R
0
i、e
NE 下的价格确定:
(R − p) − (r − p) = ( p − C) − ( p − c) ……………………………………………….…(4) ⇒ p = p + 12 (R − r) + 12 (C − c)
以上数学形式对应假设①、③、④、⑩。
双方交易的盈余: R(i) − p + p − C(e) = R(i) − C(e)
市场交易的盈余: r(i; A) − p + p − c(e; B) = r(i; A) − c(e; B)
假定 R(i) − C(e) > r(i; A) − c(e; B) ≥ 0 ……………………………………………….(1)
(3)基本变量
e,C(e), p, i, R(i); p, c(e; B), r(i; A)
(4)基本假设:数学模型
C'< 0,C'' > 0, R' > 0, R''< 0; c'≤ 0, c''≥ 0, r'≥ 0, r''≤ 0 ; A, B ∈{a1, a2} , 其 中 ,
A I B = Φ, A U B = {a1, a2}
以上数学形式对应假设②、⑦。
R'(i) > r'(i; a1, a2) ≥ r'(i; a1) ≥ r'(i;φ ) for all 0 < i < ∞ …………………………....(2)
− C'(e) > −c'(e; a1, a2) ≥ −c'(e; a2) ≥ −c'(e;φ ) for all 0 < e < ∞ ………………....(3)
5
不完整讲稿,请勿引用,白鲨在线(/baisha)e 首发
12 | C'(e) | + 12 | c'(e; B) |= 1 …………………………………………………..……….(13)
1、Armen A.A1chian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经济科学出版社) ①定义:“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 利。属于个人的产权即为私有产权,在假设的私有产权完备的条件下,我利用我的资源而采 取任何行动,都不可能影响任何其他人的私有财产的实际归属。” ②范围:“根据私有产权,任何双方同意的契约条款都是允许的,它们并不是都必须得 到政府强制力的支持。当契约条款是属法律所禁止的,则私有产权就要遭到否定。”有些权 利不会得到法律支持,比如禁止他人经过你私有土地的权利。 ③作用:“在一个知识扩散的社会里,要使生产专业化的分散协调得以顺利进行,人们 就必须得到有保障的可转让的私有产权,即以双方同意的价格,用较低的交易成本对生产资 源和可交易产品进行转让的权利。”这与哈耶克的想法一致。(见《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私 有产权不仅对于加强生产专业化是极端重要的,而且私有产权的可分割、可分离、可转让的 属性,能使合作组织参与现代股份公司的生产活动。”(联系:企业是资产和现金流可分割的 虚拟物。参见 Jensen and Meckling, 1976;也见《所有权、控制与企业》) ④经济原则:“如果事前谈判是不经济的,而且那种紧急情况下的使用是对该资源最有 价值的使用,那么,这种紧急使用的权利就不仅应当,而且是确实存在的。”(与科斯思想相 同,参见《社会成本问题》,《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p3-58。) (以上内容,也见《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p166-178。) S利用辞典学经济学 2、H.Demsetz (AER,1976 年 5 月) ①作用:“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其重要性就在于事实上它们能帮助一个人形成他与其 他人进行交易时的合理预期。” ②产权与外部性:“产权是界定人们如何受益及如何受损,因而谁必须向谁提供补偿以 使他修正人们所采取的行动。它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引导人们实现将外部性较大地内在化的 激励。”当内在化的所得大于内在化的成本时,产权就使得外部性内在化了,这就是产权的 变迁。 (以上内容,也见《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p96-113。) 3、张无常:产权是一束权利,可以分解为所有权、经营权、受益权和处置权(转让权)。 还有剩余索取权(residual claimant)(Alchian and Demestz,1972)。 4、哈特等:剩余控制权=产权(Grossman and Hart, 1986) 剩余控制权(residual control rights 或者 residual rights of control):契约中除专门权利以 外的权利,也即剩余权力(residual powers)。拥有剩余控制权的人一般地总拥有剩余索取权。 对比:新产权理论(new property rights approach)在契约不完全的环境下更强调了剩余 权力,强调了动态博弈过程。 类比:巴泽尔的“公共域”(public domain)权利(见《产权的经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