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工专业综合实验》试验指导书

合集下载

港口水工建筑物实训任务书与指导书

港口水工建筑物实训任务书与指导书

2008级港口工程技术专业《港口水工建筑物》实训指导书与任务书水文水资源教研室2010年6月《港口水工建筑物》实训指导书与任务书一、实训目的《港口水工建筑物》是港航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课之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际应用性。

通过课程实训,可以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港口水工建筑物的结构构造和设计计算理论,特别是重力式沉箱码头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和查阅资料的能力、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使学生成为合格的技术员或工程师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实训任务根据我们山东省以及周边情况,为适应学生毕业发展方向,实训任务为重力式沉箱式码头的设计计算,重力式沉箱码头:完成海港码头一个泊位的设计,并进行稳定性演算,绘制码头平面布置图、沉箱结构图(CAD)。

三、实训时间安排(时间安排为17、18周)1、重力式沉箱码头:熟悉重力式码头材料0.5天、平面布置设计计算1天;2、沉箱结构方案设计2天,绘制结构图1天;3、沉箱码头的土力学计算1天,其它荷载计算1天;4、各种荷载的汇总以及稳定性演算1.5天;5、沉箱的抗倾演算1天;6、材料汇总,总结报告1天。

四、实训基本要求1、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自己的设计任务;2、设计方案合理,计算正确,提交图说资料完整、清楚、符合规范;3、课程设计期间的作息时间仍执行正常上课作息时间;4、借阅相关规范、标准及参考书;5、计算尽可能采用计算机完成,并以表格的形式来呈现。

五、设计成果要求1、完成有必要文字说明的实训报告一份,要求文字简明扼要,计算正确,书写清楚、整洁;报告要求排版整齐,字体要求小四,1.5倍行距,宋体。

2、用CAD绘制码头结构图;3、所有计算及作图应符合港口工程技术规范有关篇册之规定。

六、负责人:赵德远重力式码头的设计实训一、设计基础材料某港口目前已经建设泊位23个,期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7个,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综合实验试验指导书(一)

综合实验试验指导书(一)

综合实验实验指导书福建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2013年12月学生实验守则1、实验前应认真按教师布置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要求,掌握实验内容、方法和步骤。

2、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经指导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各种现象,记录实验数据,不能马虎的抄袭。

实验完毕必须整理好本组实验仪器,并经指导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验收后,方可离开。

实验后,认真分析实验结果,正确处理数据,细心制作图表,做好实验报告。

不符合要求者,应重做。

3、实验室内必须保持安静,不准高声喧哗打闹,不准抽烟,随地吐痰,乱抛纸屑杂物,不准做与实验无关的事。

不准穿背心、裤衩、拖鞋(除规定须换专业拖鞋外)或赤脚进入实验室。

4、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操作规程。

注意人身和设备安全。

5、爱护国家财物。

节约水电和药品器材,不得动用他组的仪器、工具材料。

凡损坏仪器、工具者应检查原因,填写报损单,并依照管理办法赔偿损失。

前言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试验课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1、试验前认真预习指导书和课本有关内容,同时应复习其它已学有关课程的有关章节,充分了解各个试验的目的要求、试验原理、方法和步骤,并进行一些必要的理论计算。

一些控制值的计算工作,试验前必须做好。

2、较大的小组试验,应选出一名小组长,负责组织和指挥整个试验过程,直至全组试验报告都上交后卸任,小组各成员必须服从小组长和指导教师的指挥,要明确分工,协调工作,不得擅离各自的岗位。

3、试验开始前。

必须仔细检查试件和各种仪器仪表是否安装稳妥,荷载是否为零,安全措施是否有效,各项准备工作是否完成,要经指导教师检查通过后,试验才能开始。

4、试验时应严肃认真,密切注意观察试验现象,及时加以分析和记录,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试验的每一步骤和每一个数据。

5、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非试验用仪器设备不要乱动;试验用仪器、仪表、设备,要严格按规程进行操作,遇有问题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

【2018最新】港口作业指导书-word范文模板 (17页)

【2018最新】港口作业指导书-word范文模板 (1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港口作业指导书篇一:装卸指导员岗位作业指导书装卸指导员岗位作业指导书1 岗位任务1.1执行港口装卸作业管理规章,工艺标准和调度生产指令,开好船前会/工前会。

1.2负责车/船装卸作业和杂作业现场的组织指挥管理工作和装卸安全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当班作业计划。

1.3处理计划变更后的人、机、货、货位的协调工作,处理现场出现的生产问题。

1.4填写当班日志,签证各类原始生产记录和单证,向调度反馈生产信息。

1.5落实领导交办的临时性工作。

2 作业程序3 作业内容和操作方法3.1接班3.1.1 领取工班作业计划参加班前会。

3.1.2 到作业现场与交班指导员交接。

3.1.3 组织召开船前会或工前会。

3.2作业准备工作3.2.1 检查与作业相关的人员到位情况和工班作业人数。

3.2.2 检查装卸作业机械、工属具、库场的落实情况。

3.2.3 检查作业现场安全质量预防措施落实情况。

3.3生产现场的组织指挥管理3.3.1 协调理顺各生产环节。

3.3.2 处理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3.3.3 监控现场安全质量生产情况。

3.3.4 落实调度员或上级下达的临时作业计划。

3.4记录、汇报3.4.1 填写“作业日志”“船舶装卸过程记录表”“火车/汽车装卸过程记录表”等相关质量记录和签证各类装卸作业原始单证。

3.4.2 将车/船作业动态以及现场出现的问题及时向调度员或当班副主任汇报。

3.5交班3.5.1 填写交接班记录。

3.5.2 将本班生产情况及当前作业状况向接班指导员交待。

3.5.3 协助接班指导员进行现场交接班。

4 操作要求4.1接班要求4.1.1 认真、仔细阅读工班作业计划,参加班前会听取工作布置。

4.1.2 到现场详细询问交班指导员了解上班次生产情况,做到生产情况心中有数。

4.1.3 阅读交接班记录进行交接班,了解注意事项无遗漏。

焊接综合实验任务书

焊接综合实验任务书

焊接综合实验任务书一、实训目的综合实验是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根据选题开展相关实验研究,并熟悉和掌握各类仪器设备的性能、选用和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1、掌握氩弧焊机、埋弧焊机、焊接机器人、电阻点焊机的构造及使用方法,学习利用焊机焊接试件;2、掌握焊接试样宏观缺陷分析;3、焊接接头试样制备过程,掌握接头各区域典型的金相组织和硬度检测。

二、实训内容按照不同焊接材料和焊接方法,制定相关的焊接工艺,在指导教师审核后动手操作,获取和分析相关工艺参数,并进行一定的检测;1、焊接机器人、氩弧焊、埋弧焊和电阻点焊焊接2、焊接接头性能检测三、实训过程1、焊接机器人,熟悉机器人的原理及操作,材料Q235A,热轧、δ=2-5mm,接头长度不少于100mm2、埋弧焊,电阻焊,材料Q235A,热轧、δ=8-12mm,接头长度不少于100mm3、钨极氩弧焊(交流、直流),堆焊,不锈钢1Cr18Ni9,δ=1-2mm4、制备焊接接头试样,分析各区域温度场、组织特点;5、焊接接头的硬度检测;分析试样质量及产生原因。

四、撰写实训报告(实训目的,内容和感言来书写,通过焊接综合实验,你有哪些方面的提高,努力方向如何?)。

五、实训组织日程安排(见下表)六、实训进度安排(见下表)七、实训工作要求1、指导教师要娴熟实训内容,认真组织好实训每一环节,指明实训步骤和注意事项,做好巡回指导,及时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到位。

2、学生应在指导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认真分析实训内容,树立科学态度,不能蛮干。

每一步骤的工作量按计划进度允许超前,但不应滞后。

3、学生分组后,选任的组长要认真负责,组织好本组实训的每一环节,认真考核出缺席情况,做好记录,并掌握每人实训工作表现。

每个同学都要听从指导教师和组长的布署。

4、学生要深刻领会实训任务,内容和要求,充分发挥独立思考能力。

综合实验指导书正文

综合实验指导书正文

一概述(一)综合实验的目的专业综合实验是实现本专业培养目标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应用型本科学生丰富实践知识和专业技能,获得工程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综合实验是在学完CAD/CAM技术、数控技术、机械制造技术等理论课程和相关的实验、课程设计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一项综合性实践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的一个综合性的应用训练。

通过本实践环节,学生应在以下方面得到锻炼:1 通过对数控技术,CAD/CAM技术的了解和应用,理解现代先进的产品设计制造的理念和方法。

2 对生产中所遇到的典型零件能够进行加工工艺分析和自动编程,并能进行模拟加工操作。

3 在选定的机床上能够根据制定的工艺加工出合格的零件。

4 对加工后的零件能够运用工具正确地进行精度测量,并能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的办法。

(二)综合实验的内容和要求(一) 综合实验的主要内容1、二维及三维零部件设计根据给定的条件,分别完成产品的二维图纸和三维造型设计。

2、工艺设计与数控编程分析制订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出合理的零件加工程序。

3、仿真加工利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软件,检验程序的正确性,仿真加工出合格的零件。

4、实际加工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部分零件在数控机床上加工,直到加工出出合格的零件。

5、装配并检验对加工完成的零件进行精度检验,并进行装配,(二)综合实验的物化成果要求1. 提交自行设计的二维、三维零件图各一套。

2.提交数控加工专用工艺文件一套,一般包括:数控加工工艺卡、工序卡、数控加工走刀路线图,机床调整卡等,有些还包括刀具调整卡,数控加工程序说明卡等。

3.完成数控加工模拟操作项目文件一套。

4. 部分同学提交实际加工的零件一套。

5.编写实验报告一份。

(三)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本教学环节的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主要根据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任务完成的情况综合考核,必要时指导教师可对学生进行质疑或答辩。

2016.5航空器综合实验教学大纲资料

2016.5航空器综合实验教学大纲资料

1.高度表测试和故障排除实验,3h2.VOR测试及故障排除实验,3h实验一高度表测试和故障排除实验实验目的学习完本章之后您应该能:∙解释飞机驾驶舱仪表中高度表的操作原理∙了解在真实飞机上高度表可能遇到的故障情形本实验需要使用设备/物品∙ACI-1000 座舱仪表系统培训装置∙ACI-1000 座舱仪表系统培训装置-实验指导书实验内容通过本实验可以让学生学习在飞行过程中,静压孔气压的改变,会对高度表产生甚么不同的影响。

注意事项在进行实验操作前,请在总电源关闭(红色盖子盖上)的情况下,进行以下的检查: ∙检查设备电源线是否接好、无松脱。

∙检查设备整体外观是否完好、无破损。

∙检查仪表板上的仪表是否完好、无破损。

∙检查仪表板上的保险有无跳出,若有,则将其压入。

∙检查操作面板的所有开关是否处于关闭状态(两个黑色旋杆尖端向上、蓝色旋杆短边向上、绿色旋钮顺时针到底、油门组拉杆均向下、八颗旋钮不动)。

∙检查静压孔是否有异物堵塞。

∙检查皮托管是否有异物堵塞。

∙检查压力传感器是否有异物堵塞。

∙检查温度传感器是否有异物沾黏。

∙检查故障模拟面板的开关是否均处于关闭的位置。

实验步骤步骤一开机∙在确认无虞后,请将总电源开关开启(将红色盖子向上开启,再将开关向上开启)。

∙开关开启后,应会听到设备开始运转的声音,并看到两个数字仪表通电开启,此时请先让设备暖机约20秒。

∙若传统仪表中的姿态仪并未复位,请拉一下仪表右下角的圆形拉杆使其复位。

步骤二开启气泵∙在暖机结束之后,请将气泵总开关开启(将红色盖子向上开启,再将开关向上开启)。

∙开关开启后,应会听到气泵开始运转的声音,此时请先让设备暖机约20秒。

步骤三切换器选择∙在暖机结束之后,将静压/皮托切换器逆时针旋转,使红色尖端朝向左侧,指向静压(Static Test)的位置。

注意:在此处切换之后,仅能针对切换器所选择之功能进行操作,切勿进行另一功能之操作,以避免设备损坏。

例:当切换器尖端(红色处)朝向静压时,请勿进行皮托侧的操作,反之亦然。

专业综合实验(港口、海岸)

专业综合实验(港口、海岸)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本实验课程以解决港口、航道、海岸工程中涉及的实际工程问题为依据,将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多门独立课程的教学实验集合成内容紧密联系、理论结合实践的综合型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知识独立设计与完成实验的能力。

通过本实验课程,学生应能掌握物理模型实验基本的流程、内容、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使用实验室内仪器设备,能结合规范要求与先修课程所学内容串联知识,确定实验方案并组织实施,增强对港航工程的总体认识,掌握实验报告撰写的内容与要点,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设计或科研工作中完成物理模型实验打下坚实基础。

2.设计思路:本课程实验内容以工程实例为基础,通过简化使学生在现有实验条件下,完成从方案设计、仪器操作、模型制作、模型试验直到撰写试验报告的完整过程,将以往先修课程中的单一试验内容以工程实例为主线整合成一体,形成接近工程实际的综合实验课程内容。

本课程工程实例依据现有实验条件,暂定为某人工岛岸壁项目通过直立式与斜坡式方案比选确定护岸形式的试验选题,以此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若今后经费、设备等条件成熟,亦可结合毕业设计或创新型实验的题目,由学生自选工程实例,完成开放式的实验内容。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课程指导、物理模型实验、撰写试验报告。

- 3 -(一)课程指导课程指导分为方案讨论与仪器培训两部分。

方案讨论以学生讲述实验方案为主,每组学生通过自学实验指导书,以此完成实验方案的制定及组员工作分工,并联系指导教师针对该组方案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讨论改进后完善实验方案及组员工作清单。

仪器培训在方案讨论完成后,由指导教师在实验室现场进行仪器设备使用的讲解及演示,并进行安全教育,确保实验设备使用符合规程。

(二)物理模型实验物理模型实验是本课程实践环节的主体,包括依据波试验、模型制作、模型试验等部分。

港航认识实习指导书(2009级学生)

港航认识实习指导书(2009级学生)

港航专业认识实习指导书一、实习目的1.通过参观港口、航电枢纽工程、船闸和航道整治工程,使港口与航道专业的学生了解本专业工作性质,工作方式和工作手段,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热爱自己的专业,树立为我国的港航工程建设贡现自己力量的专业思想。

2.通过实地参观和专业报告,使学生对港口、通航枢纽等港航工程的作用,规划及建设有初步认识,对码头,航电枢纽、船闸和航道整治建筑物有初步的直观了解,建立感性认识,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3.通过现场实习,使同学们了解和学习现场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吃苦耐劳精神,培养重视实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二、实习要求1.实习要求掌握的专业知识(1)港口的基本概念,港口的分类和组成,港口各部分的作用和联系,港口总平面布置的重要性和布置原则。

(2)码头建筑物的型式和特点,码头设备和作用,港口装卸工艺的类型,装卸机械的性能。

(3)河流渠化的概念,枢纽建筑物的组成及其布置,水利综合利用的情况。

(4)通航建筑物的工作原理、组成部分及其构造;船闸输水系统型式,闸、阀门类型及构造等。

2.实习后要求提交的成果需提交①实习日志;②实习报告(包括原始记录)各一份。

实习报告的内容包括对实习目的意义的认识,参观、踏勘工程的基本情况(包括工程地质、水文,地理,气象,营运等条件),建设情况,工程建筑物的作用,总体布置、结构特点,施工顺序,投资等情况,与专业学习有关的内容,所见所闻,体会感想等。

要求采用文字,照片,工程图、表等方式撰写,文字不少于2000字左右。

采用专业术语,文笔流畅,图表工整。

3.实习组织要求由各行政班班长负责清点人数、考勤等,有事由班长及时向各班带队老师反映。

注意事项如下:(1)要求行动听指挥,准时集合,由班长负责清点本班人数后向老师报告。

(2)遵守生产单位、管理单位的规章制度,参观现场时,必须服从指挥,注意安全,避免影响生产单位作业。

(3)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严禁互相吵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堤断面2:泥面高程为+1.5m,采用斜坡堤结构型式,堤顶设反弧型挡浪墙,堤顶高程为+7.2m。后方陆域高程为+6.0m;护面采用厚度为400mm的B型栅栏板和C型栅栏板,垫层为400mm厚干砌块石,栅栏板坡度为1:2;在高程+3.3m及+6.0m处设消浪平台。护底为200-300kg块石,坡度为1:3;堤心采用充填砂袋。
在进行模型制作时,对于上述结构中的护面大块石、垫层石、抛石棱体通常采用挑拣的方式选取,具体方法是先用天平称出各类块石上限和下限的块石模型重量,然后参照该范围的块石尺寸在碎石堆中挑选,挑选时注意应挑选近乎圆形的块石,片石的含量应严格控制,选出后逐个称重,误差范围控制在±5%之内,剔除不合格者。
胸墙和护面块体模型用模具制作。模具一般为木质和有机玻璃,前者较为常用,原因是木材易于切割,且制作出的混凝土模型气泡较少。制作前试验人员先用CAD画出构造图,并详细标明各部位尺寸,然后交由模具制作人员并详细说明制作要求。制作模具时要保证两点:一是尺寸的准确,二是易于脱模。常见的块体,如扭王字块、扭工字块,形状较为复杂,应将模具分为几部分,然后进行拼装。部分常用块体的制作模具见图5-1~图5-3。图5-4为某工程断面模型试验中胸墙的制作模具。
2)模型比尺的确定:
波浪与斜坡式、直墙式建筑物相互作用的建筑物模型设计,应满足几何相似。与稳定性试验有关的建筑物构件的模型设计,除应满足几何相似外,尚应满足质量、重心位置相似。
模型按重力相似准则设计,结构断面尺寸满足几何相似,根据试验场地和试验要求,模型选用几何比尺不能大于40,例如 =20,即水深比尺、波高比尺、波长比尺均为20,周期比尺为 4.472,力比尺为 =8000。依据《波浪模型试验规程》(JTJ/T234-2001)要求,断面模型栅栏板和挡浪墙采用水泥加铁粉预制,重量偏差与几何尺寸误差均要满足试验规程的要求;断面模型中各种块石按重力比尺挑选,质量偏差控制在±5%以内。
构件制成后,应进行尺寸和重量的校核。对于一些大型的构件,如斜坡堤的胸墙等,其几何尺度允许偏差为±1%,且应控制在±5mm之内。有重心和质量相似要求的建筑物构件,其重心位置允许偏差为±2mm,质量允许偏差为±3%。对于单个护面块体,如扭王字块体、扭工字块体等,其重量的允许偏差为±5%。
斜坡式建筑物护面块体的模拟,当需要检验其强度时,应模拟护面块体的抗弯强度,其允许误差为±10%。
1.14
4.94
北堤断面3
极端高
2.42
2.10
2.04
1.76
1.17
5.01
设计高
1.79
1.56
1.52
1.31
0.88
5.01
3.3试验断面
3个试验断面由设计院提供,断面代表位置见图3.1。
图3.1断面位置图
东堤断面1:泥面高程为+1.5m,采用斜坡堤结构型式,堤顶设反弧型挡浪墙,堤顶高程为+7.2m。后方陆域高程为+6.0m;护面采用厚度为400mm的A型栅栏板,垫层为400mm厚干砌块石,栅栏板坡度为1:2.5;在高程+4.2m处设消浪平台。护底为10-100kg块石,坡度为1:3;堤心采用充填砂袋。
斜坡堤胸墙一般为现浇混凝土结构,其底部与堤心石间的摩擦系数较大,因此,为保持模型与原型结构的相似性,在制作斜坡堤胸墙模型时,应在其底部进行加糙处理,并测量其摩擦系数。加糙的方法是采用倒置的方法制作胸墙模型,即制作模型时将胸墙底面朝上,浇筑完混凝土后在其表面插入一定长度的碎石(碎石露在表面的长度示摩擦系数而定,一般1cm左右即可)。
图3.7北防潮堤断面3(高程单位:m,长度单位:mm)
三、试验内容及要求
1.实验设备
1)试验水槽及造波机
2)波高仪
3)压力传感器
4)越浪测量装置
2.测量仪器的率定
1)在水槽或率定池内安装好波高仪,检查仪器连线,确保所有信号正常。
2)控制水位由浸没波高仪30cm处逐步降低到浸没5cm处,每次降低水位3-4cm,降水位前将此时的电压值与此时浸没波高仪的水位同时记录,依照仪器说明至少记录7次,寻找电压值与水位值的线性关系,作为仪器的率定系数。
制作构件的材料一般为快硬水泥或腻子,这两种材料凝结速度快,且易于脱模。一般情况下,全部采用上述材料制作出的模型,其重量较根据构件原型换算成的模型重量轻,因此在制作时应掺入适量铁砂。铁砂的掺入量需要在制作过程中逐渐摸索,例如,在制作人工块体模型时,可以先制作一个,然后烘干、称重,根据实际重量和块体模型标准重量的差值确定铁砂的掺入量,其后制作模型时掺入等量的铁砂即可。
3)本次试验简化要求:
(1)因本次试验经费及设备使用时间不足的原因,采用统一的挡浪墙及沉箱模型,因此比尺统一定为 =16,重量有偏差,在实验报告中说明。
(2)为了区分,取东堤断面1和东堤断面2波浪条件与扭王字块、栅栏板、四角空心块等排列组合分成六组方案,学生自选组合。
分组
波浪条件
块体
1
东堤断面1
扭王字块
2
东堤断面1
栅栏板
3
东堤断面1
四角空心块
4
东堤断面2
扭王字块
5
东堤断面2
栅栏板
6
东堤断面2
四角空心块
(3)直立式建筑物不提供参考断面图,沉箱模型考虑经费的因素,使用实验室已有电木模型。需要学生依据现有沉箱模型在斜坡堤试验基础上改造,采用相同波浪条件,并依据改造后方案绘制断面图,完成试验。
(4)综合试验允许学生依据提供的试验资料对选题进行修改,制定适于自己的试验方案,但要求具备:
北堤断面3:泥面高程为+0.5m,采用斜坡堤结构型式,堤顶设反弧型挡浪墙,堤顶高程为+7.5m。后方陆域高程为+6.0m;护面采用厚度为450mm的D型栅栏板和E型栅栏板,垫层为400mm厚干砌块石,栅栏板坡度为1:2;在高程+3.3m及+6.0m处设消浪平台。护底为200-300kg块石宽肩台,坡度为1:3;堤心采用充填砂袋。
以下是几种常用块体模型的制作模具。
(2)模型试验原理
模型制作必须满足几何相似和重力相似原则。依据波制作必须满足佛罗德相似准则和雷诺相似准则。
a)弗劳德(Froude)准则
b)雷诺(Reynolds)准则
模型试验中常用的比尺:
(1)
(2)
(3)
(4)
(5)
(6)
式中: —模型长度比尺; —原型长度; —模型长度; —时间比尺;λH—波高比尺,λT—波周期比尺,λF—力比尺,λq—单宽流量比尺。
各断面挡浪墙详见图3.2-图3.4。3个断面见图3.5-图3.7。
4试验依据及应遵守的规程
《波浪模型试验规程》JTJ/T234-2001;
《海港水文规范》JTS145-2-2013;
《防波堤设计与施工规范》JTS154-1-2011。
5研究内容与要求
(1)测定重现期50年波浪作用下防潮堤挡浪墙越浪量,为防波堤堤顶高程的合理确定提供依据;
通过本实验课程,学生应能掌握物理模型实验基本的流程、内容、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使用实验室内仪器设备,能结合规范要求与先修课程所学内容串联知识,确定实验方案并组织实施,增强对港航工程的总体认识,掌握实验报告撰写的内容与要点,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设计或科研工作中完成物理模型实验打下坚实基础。
c.直墙式建筑物水平波压力测量;
d.直墙式建筑物浮托力测量;
e.直墙式建筑物上水试验(包括越浪量、越浪距离、水舌高端等);
f.直墙式建筑物反射系数测定。
4.依据波试验
为了提高模拟精度和造波工作效率,在模型摆放之前,首先率定原始波要素,以达到试验波要素满足目标值的要求。
模型的原始人射波,规则波波高不应小于2cm,波周期不应小于0.5s;不规则波有效波高不应小于2才m,谱峰值周期不应小于0.8s。
2.07
2.01
1.75
1.19
4.94
设计高
2.14
1.94
1.90
1.71
1.26
4.94
设计低
1.75
1.61
1.58
1.45
1.12
4.94东堤断面2极端高2.402.11
2.05
1.79
1.22
4.94
设计高
2.18
1.98
1.94
1.75
1.29
4.94
设计低
1.77
1.63
1.59
1.47
(2)验证挡浪墙、护面块体、护底块石的稳定性,如不稳定,提出优化方案;
(3)测定挡浪墙波压力。
图3.2东防潮堤断面1挡浪墙详图(单位:mm)
图3.3东防潮堤断面2挡浪墙详图(单位:mm)
图3.4北防潮堤断面3挡浪墙详图(单位:mm)
图3.5东防潮堤断面1(高程单位:m,长度单位:mm)
图3.6东防潮堤断面2(高程单位:m,长度单位:mm)
二、试验资料
1概述
为保障后方库区使用安全,需建设防潮堤工程,拟采用II级堤防重现期50年一遇的防洪(潮)标准,防潮堤允许越浪。为了对防潮堤各部位稳定性进行验证,确定合理的防潮堤顶高程,需进行波浪断面模型试验,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2研究目的
测定防潮堤在不同设计水位重现期50年波浪作用下,护面及挡浪墙等各位置的稳定性、挡浪墙波浪力和越浪量,在此基础上确定合理的防潮堤顶高程。
3)压力传感器的率定与波高仪的率定过程相同。
3.实验设计
1)主要理论依据
(1)试验波谱
不同的波谱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具体根据试验海区的波浪情况确定,我国常用规范谱,因本实验所用造波机仅支持J谱、PM谱、ITTC谱等少量海浪谱,因此采用另一常用且与规范谱相近的JONSWAP谱,以下是J谱的表达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