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应用

合集下载

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应用探析权责发生制的生活例子

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应用探析权责发生制的生活例子

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应用探析权责发生制的生活例子【摘要】以权责发生制为研究对象,从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应用权责发生制的必然性分析以及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实际应用分析这两个方面入手,对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并据此论证了做好这一工作在适应事业单位资金多样化发展趋势,控制财务风险乃至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资金利用率的过程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权责发生制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必然性应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剧与城市化建设规模持续扩大的推动作用下,事业单位作为一种为社会大众提供各类型服务的社会组织在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新时期急需改革与转型。

特别是全国范围内兴起的事业单位改革热潮更加突显出了事业单位现行会计核算基础――收付实现制与事业单位经营管理发展实际之间的矛盾。

笔者认为唯有将权责发生制做为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基础,参与到其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当中,事业单位才能够以更加全面与真实的会计信息为基础,将公共财政的社会效益与绩效考评职能发挥彻底。

笔者现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就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应用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一、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必然性分析首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中,政府不再是财政活动的唯一参与者。

当前的市场经济越来越凸显出一种政府与市场相互融合的发展特性。

简单来说,政府参与市场经济的地位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直接干预式,更多的倾向于一种宏观调控的职能。

政府相对与市场的地位转变也就意味着其各项行为活动都有必要按照市场经济的一般性运作原则来开展。

政府各项经营决策的合理化与透明化都要求资金流动信息为其提供有利支持与保障,很显然,这种财政资金流动信息是事业单位传统收付实现制模式下所无法达成的,这也正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要求权责发生制进入的最客观原因。

其次,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实际是:国家政府在某一时期内为拉动内需,刺激增长,采取了一种国债发行的方式进行投资。

小议事业单位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

小议事业单位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

小议事业单位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摘要: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使得我国的经济体制必须加大改革力度,跟上社会的发展。

我国事业单位现在采用的会计核算制度是收付实现制,这种制度存在很大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事业单位的发展,不能适应市场的基本需求,为解决上述的问题,事业单位引入权责发生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采用权责发生制可以把各个会计期的收入、费用、成本相配合并加以比较,从而正确确定各期的收入。

本文对现行的收付实现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着重说明事业单位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及应用方法,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启发和思考,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中图分类号:[f2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114-01权责发生制是指只要属于事业单位当期收入和支出费用的范畴,不管此费用是否已经生效,都应该将其当作当期的款项,并予以记录;同样地,凡是不属于事业单位当期收入和支出费用范畴的,无论此费用是否已经生效,都不能当作当期款项。

目前虽然我国还没有把事业单位归入物质生产领域,但是它却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是市场经济的必要基础。

近些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这些因素都迫切要求事业单位对于现有的会计制度进行改革。

采用权责发生制可以弥补事业单位现有会计制度的不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收付实现制的不足,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因此事业单位对现有的会计制度进行改革是刻不容缓的。

一、事业单位现行会计制度(收付实现制)的现状1.难以反映事业单位的真实现状事业单位现在普遍采用的收付实现制度不能够反映事业单位的真实收支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当记录中的收入和支出款项与实际的收入和支出款项不在同一会计期时,就给会计记录带来了不便,很多时候都会造成记录不能真实的反映事业单位当期的财务状况问题。

其次,这种会计制度给事业单位的投资带来了诸多不便。

浅析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的应用

浅析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的应用

浅析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的应用作者:李晨霞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年第6期入世以来,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期,如何进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财政管理改革,使其与国际会计制度接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成本,是每个进行独立核算的单位所面临的关键任务。

收付实现制曾是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管理的重要工具,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其不足和局限性开始日益突出。

为了满足新形势下的需要,引入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已成为必然趋势。

一、事业单位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必然性1.事业单位市场化发展的成本核算要求。

为了保证事业单位可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应强化其成本核算,加强资金的统筹规划。

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应对其收、支和结余的真实情况进行缜密的核算。

这就在客观上需要事业单位对其内部错综复杂的业务所包含的收、支、结余和应该由当期负担的债务和享有的债权事项通过权责发生制确认基础进行核算。

只有这样才能真实的反映和披露一个单位当期的债权债务、或有事项等财务信息,并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有效监督,真实完整的反映事业单位在各个会计核算期间各项业务成本,有效维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

2.有利于建立高效率的财政绩效评价体系。

现正在实施的部门预算改革使得预算编制程序更加细化和透明,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舞弊和腐败发生的可能性。

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就是将责任和义务的实际发生作为会计计量确认的基准,大大降低了预算单位为了完成预算任务而操纵业务时间安排的可能性。

为了确实完成各项预算业务就需要各个部门密切关注各种资源的实际消耗,即让资金使用者更加关心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同时,利用权责发生制作为计量标准可以更加明确公共部门所应承担的相应责任,从而利于建立更加高效率的财政绩效评价系。

3.为了能够更好的分析当前实施政策的实时效果,来及时防范风险,事业单位只有采用权责发生制才能如实的反应出本会计期间发生的收入、支出、结余,以及应享有的债权和应承担债务支出,当期的收入和成本支出匹配确认。

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

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

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作者:杨威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8年第13期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8)7-310-01摘要伴随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应用也逐渐步入发展的轨道。

“权责”,这个字眼代表的便是权利与责任,“发生制”则是指在本阶段已经发生的支付或流出。

因此,所谓权责发生制,其实就是指无论资金是否已经收取或支出,都已产生相应的责任,应该加入本阶段对资金的统筹中。

其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中运用,能够清楚的确定资金的流动,了解每个阶段的盈亏,让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情况更加明朗,便于会计工作的进行。

关键词权责发生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权责发生制是财政管理的重要手段,大大提升了资金流动的统筹效率,让各个阶段资金的流入或流出更加清晰明了。

便于会计对每个阶段的效益做出总结,更好的对下一阶段所获的收益进行预算,降低资金亏损的风险,其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应用更是如此。

一、引入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重要性(一)引入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具有先决性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引入权责发生制具有重大的意义,不仅顺应时代的发展,而且对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制度的要求也是有其积极的影响。

行政事业单位引入权责发生制具有先决性的意义,而权责发生制的实现基础是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两个基本假设,并在此基础上归属不同期间的资产、收入、支出等会计要素。

权责发生制能在借助付款、收款、预支等项目进行具体的记录。

虽然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有所不同,但是会计分期与持续经营也存在其实质中。

这就为权责发生制的引入提供了先决条件。

(二)引入权责发生制有利于相关单位及会计者行为具有一致性首先从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方面来看,我国引入权责发生制有利于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与各方利益相关者的会计行为具有一致性。

事业单位因为需要运营,所以其必须与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互相沟通联系,而这些相关机构基本上都是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的。

事业单位权责发生制的应用

事业单位权责发生制的应用

事业单位权责发生制的应用作者:李慧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8年第29期摘要 2014年12月国务院批转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国发〔2014〕63号),其目的是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解决预算会计制度体系下存在的主要问题。

介绍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方法和新会计制度的创新与变化,并阐述了新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权责发生制;会计制度;改革中图分类号 F81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29-0086-02Abstract The State Council approved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file Reform Plan of Accrual Basis Government Comprehensive Financial Reporting System in December 2014(The national post 〔2014〕No. 63),the aim is to promote modernization of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city,solve the main problems that exist under the budget accounting system.We introduced the reform method of the public institution accounting system and the innovation and change of the new accounting system, expounded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the public institution accounting calculation under the new system.Key words Accrual system;Accounting system;Reform在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其负债无法反映应由本期负担的以后年度偿还的利息数,或有负债也不能充分披露。

浅谈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中的运用与核算

浅谈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中的运用与核算

首先 , 在事 业单位 进行改 革的过 程 中 , 领 题 , 收付实现 制下 , 在 单位采 用简 单的会 计核 算, 因此 不需要 复杂 的会计 信息 系统 , 但是如 果采 用权 责发生制 , 单位势 必要购买新 的会计 信 息系统 以适应权责 发生制 的需 要 , 但是领导 人 员要 考虑成本 问题 , 能盲 目 购 , 考虑 不 采 要 单 位 的资 金问题 以及 单位 与会 计信 息 系统 的 适 应性 问题 , 免重 复购 置。其 次 , 避 领导 要高 度重 视财 会 工作 , 新选 派 责任 心 强 、业务 重 能 力高 的 人员充 实到 财务 工作 中 。行政 事业 单 位 的财 务主管 部 门要对 单位 的财会 人 员进 行 培训 , 以各种形式 努力提 高财 会人 员的业务 水 平 ; 高会计 人 员的从业 门槛 , 提 没有会 计证
合理 反映事业单 位真实 的会计信息 , 应该 在 固 导 要 树立 高 度管 理意 识 , 重单 位 的成本 问 注
1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核算 中的运 用
随着事业 单位 的不断发展 改革 , 收付实现
定 资产 核算 中使 用权 责发 生 制 。
制 已经 不能 完全 适应 政府 实施 采购 制度 以及 2事业单位将权责发生制引入会计核算中 资 金集 中支付 后 出现 的新 情况 , 已经不能准确 位 中的具 体运 用主要 表现 在以 下几个 方面 :
事业单位是 有 权 责 发生 制是 以权 责发 生 为基础 来 确定 样不 能完 全保证 会计 信 息的 真实性 。 对于 资 要考 虑事业单位 改革的复 杂性 , 尤其是 对于事业单 位的 固定 资 别 于 其它 非盈 利单 位 的 , 业单 位也 分很 多 事 本 期收 入 和 费用 , 凡应 属 于本 期 的收 入 和费 产的列 支来说 , 因此在 改革 的过程 中要逐 步推进 , 类改 分 用 ,不论其 款项是否 已收付 , 均作为 本期收入 产, 要审慎管理 , 因为这关系到国家的资产是化 。权 责发 生 制在事 业单 21权 责发生制比收付实现 制更 能规范会计核 算, 但是要考 虑成本 与人员素质 目前 , 事业 单位更 多的采用收 付实现制 展 11在政府采购 以及资金集 中支 付过程中积极 . 采 用权责发 生制 开会计 核算业 务 , 只在某些方面 采用权责 发生

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权责发生制问题

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权责发生制问题


事 业 单位 中会计 核算 存在 的 问题
用 的 真 实 会 计 信 息 。其 次 ,能 够 准 确 的 反 映 事 业 单 位 的 资 产 、 负 债 以 及 财 务 情 况 。 再 次 , 会 计 信 息 的 透 明 度 和 正 确 性 的 提 高 是 事 业 单 位 走 向 市 场 的 基 础 。 事 业 单 位 已 经 向 着 市 场 化 的 方 向 发 展 , 提 供 的 服 务 和 产 品 都 是 采 用 更 商 业 化 的 方 式 实 现 的 。 这 就 是 事 业 单 位 在 采 用 权 责 发 生 制 的 同 时 , 为 消 费 者 也 提 供 了 较 明 确 的 信 息 。 最 后 , 只 有 实 现 事 业 单 位 和 国 际 惯 例
真 实 地 反 映 事 业 单 位 当 期 经 济 业 务 的 发 生 情 况 。 这 样 不 仅 不 接 轨 , 才 能 够 保 障 事 业 单 位 向 着 国 际 化 方 向 发 展 。 如 果 事 业 能 对 事 业 单 位 的 资 产 和 负债 真 实 的 反 映 出 来 , 而 且 对 于 本 期 单 位 还 是 采 用 收 付 实 现 制 , 对 于 事 业 单 位 国 家 化 发 展 提 供 了
1.采 用 权 责 发 生 制 核 算 收 支 业 务 在 事 业 单 位 中 , 权 责 发 生 制 被 用 在 经 营 性 收 入 、事 业 收 2.事 业 单 位 会 计 信 息 的 可 比 性 受 到 影 响 对 于 一 些 分 属 不 同 会 计 期 间 的 收 入 和 支 出 项 目 , 由于 收 入 以 及 部 分 财 政 拨 款 。 也 就 是 说 ,采 用 权 责 发 生 制 对 事 业 单
付 实 现 制 使 他 们 在 本 期 发 生 而 确 认 为 本 期 的 收 入 和 支 出 , 因 位 的 收 入 和 支 出 业 务 进 行 核 算 , 分 别 列 为 收 益 期 间 的 收 入 或 此 ,使 得 会 计 信 息 的 可 比 性 比较 差 ,也 就 说 会 计 信 息 不 可 比 。 者支 出。 2.采 用 权 责 发 生 制 核 算 固 定 资 产 业 务 而 这 些 不 可 比 性 主 要 表 现 在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 第 一 ,纵 向 不 可

权责发生制在地铁单位会计中的运用分析

权责发生制在地铁单位会计中的运用分析

78会计研究ACCOUNTING RESEARCH权责发生制在地铁 单位会计中的运用分析

林岚 福州地铁实业有限公司摘要: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事业单位传统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已经

无法适应当前改革的需求,收付实现制亟待更替,权责发生制的引入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对权责发生制的基本内涵进行分析,研究地铁单位会计中运用权责发生制的问题,并探究促进地铁单位运用权责发生制的有效对策。关键词:地铁单位;会计;权责发生制;运行

引言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比较快,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重点也发生了转变,越来越倾向社会公共产品服务。针对这种转变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单位财政管理体制,加速改革传统的收付实现制存在一定的不足,权责发生制的引进,是改革的重点方向之一。对于地铁单位而言,在财务管理中落实权责发生制具有一定必要性。一、对权责发生制的理解通常情况下,财务会计会针对相关重要信息进行记录和统计,涉及信息采集、数据输入、加工转换、数据输出等工作,而权责发生制以及收付实现制则是具体针对政府职能行使情况的一种确认制定。如表1为事业单位一般收入纳税明细表,表2为权责发生制下的事业单位收入纳税明细表。收付实现制作为一种确认制度,其确认对象是现金收支状态,而所谓的现金是相应事件发生时期的收入总和,所以现金花费对于事件中的支出有一定影响,而收益则是指现金收支的净增长金额。以往在收付实现制中,主要由财务会计来对现金收支及其事由记录和统计。在具体统计中,花费即为支出部分,收入则是以现金形式来统计。这样的统计模式下,没有将现金之外的收支事项纳入进来,实际上是不完全的统计。但是引入权责发生制,就可以有效避免这种不足,这一财务会计统计制度可以对现金流进行统计,也可以统计非现金流。引入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会计在进行统计中将本期所有收到的资金统计起来,而对于没有实时到账的款项,也会统计进来;而针对本期需要承担的支出,即使是当期需要支出还没有支出的款项,也全部作为本期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12-223-02
摘要本文论述了权责发生制的主要内容,分析了事业单位会计推行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权责发生制的主要业务处理策略及权责发生制的收益与成本。

关键词事业单位权责发生制会计应用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引入权责发生制是一场根本性变革,对单位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全面反映真实的财务状况,以及推进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评价其经营管理状况,都将起到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权责发生制的主要内容
(一)完全的权责发生制
根据基本计量及确认标准,完全的权责发生制目的在于表示计量财务主体在某个期间内所获取经济收益及消耗经济资源间差额的财务结果,此过程确认的评判标准即交易与事项实质性。

权责发生制以提供主体控制的经济资源信息、从事经营成本或产品及服务成本的相关信息、用以评价经济主体财务状况及其变化与经济主体经营活动经济性及效率性有用信息为会计基础目标,其要求财务主体应密切关注经济资源及其变动情况。

完全的权责发生制消除了完全的收付实现制所具有的缺点,在配比原则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权责发生制如同企业会计一样,以实际发生信息为交易及事项确认的
标准,使得行政事业单位服务成本与其绩效相配比,单位资源使用效果及效率也得以较好地反映,进而促进单位公共受托责任得到实现。

同时,完全的权责发生制还如实反映出资源存量,正确揭示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及其资产与负债情况。

但完全的权责发生制同样具有自身弱点,比如其在方法体系上十分复杂和繁琐,不仅需要更高的技术要求及更多的人员培训,而且还需要财务会计人员实施精确的各种判断,以更好地确认和计量交易和事项。

在会计基础区间由收付实现制基础转变为权责发生制基础时,行政事业单位将实现更多财务报告目标,但由于偏离收付实现制基础程度的提升、估计及判断的增多、开发及维护相应会计基础成本的增加,其应认真分析成本效益,以决定采取何种会计基础。

(二)修正的权责发生制
从定义上来讲,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即原则上采取权责发生制,只在针对某些特殊业务时偏向于收付实现制。

在操作实务中,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可进行如下做法:据权责发生制基础对多数资产及负债做出确认,据收付实现制基础或者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基础对收入做出确认;除基础设施资产、遗产资产及国防资产以外的所有资产均以权责发生制确认,上述相关资产在获得或建造时以费用形式确认;确认除了养老金负债之外的所有负债;确认短期金融资产及金融负债。

二、事业单位会计推行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
(一)推行权责发生制有利于降低会计数据的可操纵性
由于收付实现制的收支入账时间是以现金的实际收入或支出时为标准,这就为事业单位的结余额或业绩情况提供了人为操纵的可能性。

例如,管理者只需要控制支出的实际付款时间,即可人为地将某一会计期间的结余额体现为亏损或盈余。

而权责发生制则将责任或义务的发生作为确认基础,管理者不再具有影响收支入账时间的能力。

(二)推行权责发生制有利于提供准确、实用的会计信息
事业单位会计推行权责发生制有利于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实用性,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权责发生制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情况,有效防范财务风险;二是,采用权责发生制才能满足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要求,有效反映单位的业务活动的绩效状况;三是,采用权责发生制可以准确核算事业单位业务活动成本,为相关单位制定收费标准,为本单位的成本控制提供决策与评价的依据。

(三)推行权责发生制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
收付实现制虽然能有效反映事业单位的现金流量,但不能准确地揭示事业绩效与成本费用之间的关系。

事业单位虽然以实现社会效益为宗旨,但却具有一定的经营性,可通过扩大服务规模、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增收节支,争取改善自身的运营条件。

因此,事业单位考核业务成果、筹划资金来源、进行经营决策,都需要利用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成本核算信息。

三、权责发生制的主要业务处理策略
(一)收入的权责发生制处理
事业单位的预算外收入,包括劳务接受人应交未交的费用,应按提供劳务的期间,将实收和应收的款项均确认为应上缴专户的财政性资金(仍然不得确认为本单位的事业收入,但经批准可不上缴的除外),借:现金(银行存款),贷:应缴财政专户款,或者借:应收账款,贷:应缴财政专户款。

“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贷方反映按照权责发生制应上缴财政专户的全部预算外资金,借方反映实际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余额反映应缴未缴的预算外资金。

(二)支出的权责发生制处理
对支出业务,应按权责发生制列为收益期间的支出,对于跨月、跨年支出应按收益期间,采用一定比例合理划分,进行分摊;对实际劳务已经发生,款项尚未支付或完全支付的事项,应当按照劳务或购货实际时间列报支出,借:事业支出,贷: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

(三)对外投资的权责发生制处理
对外投资包括债权性投资和股权性投资,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投资成本和投资收益,不能在投资收回时一次性确认收益。

如购买债券,利息的确认应当分月确认投资收益。

股权性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参照企业会计制度确认投资收益或损失。

确认利息收入时,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利息,贷:其他收入—利息。

(四)固定资产的权责发生制处理
对固定资产应按照权责发生制计提折旧(可采用使用年限法、工
作量法、年数总和法等),分月计提,列为支出,计入成本,而不是在购买时一次性列为支出,以全面、正确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耗费和净值。

计提折旧时,借:事业支出—折旧贷:累计折旧,并取消“固定基金”科目。

(五)其他业务的权责发生制处理
1.在资产负债表中,取消“结转自筹基建”科目,增设“在建工程支出”科目,全面列示在建工程状况;取消收支类科目,并根据对具体会计业务的权责发生制改革,增设部分新的会计科目;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或有负债和重要事项进行披露。

2.将收入支出表改为“收益表”,详细反映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实现情况、费用耗费情况和单位经济活动的成果,并在表中列示“执收单位实际预算外收入数”和“执收单位实际上缴财政专户数”,以反映事业单位全年实际预算外收入和上缴数。

3.增设“收益分配表”年报,作为“收益表”的附表,反映会计年末单位对实现的净收益的分配和亏损的弥补情况。

4.增设“事业单位现金流量表”,反映事业单位一定期间的现金流入、流出信息,评价单位本期收益质量和财务弹性,以及预测单位未来的现金流量。

四、权责发生制收益与成本的分析
(一)权责发生制带来的可能性收益
权责发生制推动事业单位资产的持续性管理,尤其是针对使用年限较长的基础建设,事业单位应充分重视现有资产养护、改良及延
长使用年限等措施;权责发生制促进事业单位负债管理的强化,其不仅规避了单位内部隐性负债问题,更以负债形式揭示出以后预算编制信息;事业单位采购范围及规模逐年扩大的客观趋势,使得单位采购大宗项目时多出现跨年采购的情况,而一般商品采购及服务采购扩展为工程采购的新变化更促使权责发生制科学合理地核算单位采购资金;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实施有效预防事业单位在途资金和闲置浪费的出现,权责发生制有利于及时反映与确认应收未收及应付未付的收支信息,大大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

(二)权责发生制的成本分析
事业单位会计政策成本核算涉及到多项内容,如认定和计价现有资产的方式、划分资本性支出及收益性支出的途径、揭示隐性负债的措施等,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作指导;权责发生制下,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显得非常繁琐,会计人员工作技能受到新的要求和挑战,单位内部人员培训成本随之增加,会计人员应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编制信息,并提升会计业务合理判断能力;权责发生制带给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与监督成本的增加,较多使用主观判断的使用,如资产有效使用年限或负债的确认、收入的预测等,有关主观判断须在合理范围内,使之能够更加完善、合理地反映出相关信息,以利于信息使用者有效管理和监督单位会计,避免滥用权责发生制行为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