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功能

合集下载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体和非生物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生物群落。

它包括了生物群落、生物多样性、生态位、生态圈等多个要素。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是生物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它涉及到生物的生存、繁衍和演化等方面。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生物体、生物群落和非生物体。

1. 生物体:生物体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组成单元,它可以是一个个体、一个种群或者一个物种。

生物体通过与其他生物体和非生物体的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2.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由不同物种组成的一个生态群落。

它包括了生态位、种间关系和物种多样性等要素。

生物群落中的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3. 非生物体:非生物体包括了环境因子、物理因子和化学因子等。

它们对生物体和生物群落的生存和繁衍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气候、土壤、水质等环境因子可以影响生物体的生长和分布。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态服务等。

1. 物质循环:生态系统通过物质循环的方式维持着生物体和生物群落的生存。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维持了大气中的氧气含量。

同时,植物也通过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将其转化为生物体所需的有机物质。

2.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生物体和生物群落生存的基础。

能量通过食物链的方式从一个物种转移到另一个物种。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得能量,被食草动物摄食后,能量转移到了食草动物体内。

然后,食肉动物又通过捕食食草动物获得能量。

3. 生态服务: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生态服务。

例如,森林可以保持水源的稳定性,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湿地可以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海洋可以调节气候,提供食物资源等。

这些生态服务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为了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1. 生态保护:保护生物体和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关键。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生态单元。

它包括生物群落、生物多样性、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各种因素。

本文将详细探讨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1. 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生物群落,它指的是一定地理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相互依赖、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生物群落可以分为植物群落和动物群落两大类。

2. 栖息地:栖息地是生物群落生存和繁衍的场所,不同物种对于栖息地的要求有所不同,如森林、河流、湿地等。

3.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描述了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多样性程度,包括物种丰富度、物种相对丰度和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等。

4. 生物残体: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残体包括死亡的植物和动物组织以及其它有机物质,它们通过生物分解作用参与到物质循环中。

5.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水体、空气、土壤、温度、湿度、光照等,它们对生态系统的形成和维持起着重要作用。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1. 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包括能量的流动和无机物质、有机物质的循环。

能量流动是指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并在物种间进行传递和转化。

无机物质循环主要是指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有机物质循环是指生物群落中的死亡和分解过程。

2. 营养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体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连接,形成了复杂的营养关系。

食物链中的生物体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过程,维持着生态系统中养分的平衡。

3. 调节气候: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从而调节大气中的气体组成。

而水体和土壤也可以吸收和释放一些气体,如水蒸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这些过程共同影响着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4. 水土保持:生态系统中植物的根系能够固定土壤和保持水分,从而减少水土流失和排泄,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 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丰富度和相对丰度以及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维持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保护生态系统,可以维持物种的多样性,并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体和它们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

它由许多不同的组成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发挥着独特的功能。

本文将介绍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便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1. 生物组成部分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部分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植物作为生态系统的基础,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能量。

动物则分为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和杂食动物,它们之间构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它们在分解有机物、循环营养物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 非生物组成部分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组成部分包括土壤、空气、水和阳光等。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同时也是微生物的栖息地。

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是动植物进行呼吸的必需气体。

水是生命的基础,对于许多生物来说是生存的要素之一。

阳光提供了生态系统中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也影响着生物体的生理和生态特征。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1.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在生物体之间以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形式传递。

能量从植物通过食物链传递给食草动物,再从食草动物通过食物链传递给食肉动物,形成一个能量传递的链条。

能量的流动使得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得以循环利用。

2. 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

水循环是指水从地面蒸发成为水蒸气,然后升华到大气中形成云,最后降水回到地表。

碳循环是指碳在生物体之间的循环,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等过程。

氮循环是指氮在大气、土壤和生物体之间的循环,包括固氮、硝化、脱氮等过程。

物质的循环使得生态系统中的元素得以不断循环利用,维持系统的稳定性。

3. 生物多样性维持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它体现了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体的多样性和多样性的保持。

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物种通过相互依存、竞争和共生等方式共同维持着生态平衡。

保持生物多样性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保护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提供的各种有益的服务功能。

包括提供清洁的水、空气和土壤,调节气候,保护河流和海洋,净化污染物,维持生态平衡和物种多样性等。

首先,生态系统提供清洁的水源。

森林、湖泊和湿地可以自然过滤水源,去除其中的污染物质和有害物质,为水源提供更清洁的供应。

这对于人类社会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的生活和经济活动都需要大量的清洁水源。

其次,生态系统也可以调节气候。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帮助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森林还可以调节气候,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释放到大气中,形成云和降雨,从而调节气候。

此外,生态系统还有保护河流和海洋的功能。

岩石、湖泊和沼泽等自然环境可以吸收降雨水,减少洪水的发生,并稳定河流和海洋的水位。

湿地还可以净化水体中的污染物质,保持水体的健康。

同时,生态系统还能够净化污染物。

植物和微生物可以吸收和分解空气和土壤中的污染物,减少环境污染。

湿地和沼泽也可以吸收并储存大量的二氧化碳,帮助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最后,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也非常重要。

不同的物种之间相互依存,形成食物链和生态网,通过捕食、控制病虫害等方式,保持物种的平衡。

总而言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以确保这些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能够持续为人类社会提供保障。

这需要我们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采取积极的措施恢复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为后代子孙留下一个美好的地球家园。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体,它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并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决定了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组织和相互作用关系。

生态系统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结构:1. 生物群落:生态系统中由各种物种组成的生命体群集。

生物群落不仅包括动植物,还包括微生物和其他生物体。

2. 生态位:生物群落中各种物种所占据的生态位不同。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生存位置和所起的作用。

不同物种之间通过占据不同的生态位和资源利用的差异,实现生态系统内的物种多样性。

3. 硬件环境:生态系统的硬件环境包括适宜的温度、光照、水分和土壤等非生物环境因子。

这些环境因子直接影响着生态系统中各个生物种群的生存和繁衍。

4. 能流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能流和物质循环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机制。

能流是指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被植物转化为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上层生物。

物质循环是指碳、氮、磷等元素在生物体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功能是指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生态服务和生态调控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功能:1. 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抵抗外界干扰具有重要作用。

多样性的丧失会导致生态系统不稳定,甚至引发生态系统的崩溃。

2. 养分循环和净化:生态系统通过物质循环的过程,促进了养分的循环利用,维持了土壤的肥沃性。

同时,生物群落中的微生物和植物还能够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吸收和降解,起到净化作用。

3. 水资源调节:生态系统中的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调节水分的循环和分配,起到了水资源的储存和调节作用。

它可以减少洪水的发生,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维持水源地的稳定。

4. 气候调控:生态系统通过吸纳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等作用,对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起到调控的作用。

生态系统与其三大功能

生态系统与其三大功能

生态系统与其三大功能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它们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其中单向且不循环的能量流动是整个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

了解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的相关原理,对于当前粮食危机及全球性环境问题的解决和有关生态学问题的分析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生物所需的物质如水、C、H、O、N、S、P等元素, 在生态系统中是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被反复利用的, 因此称之为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中这些无机物和元素的循环具有全球性, 所以也称之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我们可以通过研究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以及其中微生物的作用来认识和了解物质循环。

(一)碳循环碳循环的基本路线(见下图)是从大气圈到植物和动物, 再从动、植物通向分解者,最后又回到大气圈。

在碳循环过程中, 实际还伴随着能量的流动过程。

其物质变化形式可归结为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葡萄糖二氧化碳。

无机环境与生物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交换。

变化过程主要是二氧化碳主要通过气孔进入植物体。

二氧化碳在植物体内与五碳化合物固定为三碳化合物, 并进一步被还原为葡萄糖, 五碳化合物是植物体内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衍生物和参加者。

由于气孔同时也是植物体内水散失的门户, 温度过高失水过多时, 气孔关闭, 因此进人植物体内二氧化碳减少, 导致三碳化合物降低, 葡萄糖合成速率下降, 五碳化合物、含量上升。

任何生物的生活过程中都需要能量的供给, 其能量来自体内有机物的分解。

动物等异养生物体内的有机物来自体外有机物的同化。

动植物体内的葡萄糖等含碳有机物分解时, 首先发生在细胞质基质, 然后在线粒体中彻底氧化。

好氧型细菌则在细胞的细胞膜上完成, 无氧分解葡萄糖发生在细胞质基质, 不同生物产物不同。

有的为葡萄糖, 有的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但碳的终产物为二氧化碳而回归环境。

(二)氮循环大气圈是氮进行交换的主要场所, 但氮气不能为大多数生物所直接利用, 必须依靠某些生物如固氮菌及蓝藻等才能固定下来。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哪些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哪些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哪些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生态系统就如同一个复杂而精妙的大机器,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着各种各样不可或缺的服务。

这些服务功能不仅关乎着我们的生存,还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

那么,生态系统到底具有哪些服务功能呢?首先,生态系统为我们提供了食物和原材料。

想想我们每天吃的蔬菜水果、肉类蛋类,以及建造房屋和制作家具所使用的木材,这些都来自于生态系统。

例如,农田生态系统为我们生产粮食作物,森林生态系统提供木材和各种林产品。

草原生态系统则是畜牧业的重要基础,为我们提供肉类和奶制品。

没有这些生态系统提供的丰富食物和原材料,我们的生活将无法正常进行。

其次,生态系统在调节气候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森林可以通过蒸腾作用将大量水分释放到空气中,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气温。

广阔的海洋也能够吸收大量的热量,减缓全球气温的上升速度。

同时,植被还能阻挡风沙,减少水土流失,降低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例如,在一些地区,森林的存在可以使当地的夏季气温降低几度,冬季气温升高一些,为人们创造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再者,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水土和净化水源的功能。

树木和植被的根系能够固定土壤,防止土壤被雨水冲刷流失。

湿地生态系统就像天然的过滤器,能够净化污水,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和杂质。

河流、湖泊等水体也能够储存和调节水资源,保障我们的用水需求。

如果没有生态系统的这些作用,土地将变得贫瘠,水资源将受到污染,我们将面临缺水和水质恶化的严峻挑战。

生态系统还为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和繁衍场所。

从热带雨林中的珍稀动物到草原上的迁徙鸟类,从深海中的神秘生物到高山上的独特物种,各种各样的生物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找到了自己的家园。

这些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网络。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为生物的进化和适应提供了条件,维持了地球上生命的繁荣。

另外,生态系统在文化和精神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

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如壮丽的山脉、广袤的森林、宁静的湖泊等,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

生态系统的功能特征

生态系统的功能特征

生态系统的功能特征
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特征:
(1)在组成成分方面,不仅包括各种无生命的物理、化学成分,还包括有生命的生物成分,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核心。

(2)在空间结构方面,生态系统大多与一定的地理组成相联系,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3)在时间变化方面,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组分具有生长、发育、繁殖和衰亡的时间特征,使生态系统具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变发展规律。

功能:
1、能量流动有两大特点分别是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和能量逐级递减。

2、物质循环是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推动着各种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

这里的物质包括组成生物体的基础元素:碳、氮、硫、磷,以及以DDT为代表的,能长时间稳定存在的有毒物质
3、信息传递是指物理信息指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它可以来自无机环境/也可以来自生物群落,主要有:声、光、温度、湿度、磁力、机械振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本节目标: • 1.学会能量流动的过程分析,能够分 析能量流经某一营养级的示意图及生 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 • 2.掌握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方法。 • 3.进一步明确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 相关知识,做到零失误。
知识点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点一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探究一:能量流动过程的相关分析 下面的能量流动过程图完成下列问题吗 ?
14
2.5
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 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如:生态农业、桑基鱼塘 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 率。 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 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如:草场放牧、田间除杂草
知识点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例1.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 C 2+D 2) 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 C.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A2+B2+C2) 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f)
于谁的能量?
第一营养级的能量
下面的能量流动过程图完成下列问题吗
能量流动图解所隐含的信息可概括如下
同化量 = 摄入量-粪便量 (1)消费者摄入能量(a)= b+c (2)消费者同化能量(b)= e+d (3)生长、发育和繁殖(e)=f+i+j
(f)
(4)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
于谁的能量?
第一营养级的能量
1.物质循环的特点: 1.全球性 2.往复循环 2.碳循环---(碳元素) (1)碳循环的形式: CO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形式: 含碳有机物
(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CO2和碳酸盐 (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含碳有机物
(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 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 食物链和食物网 (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 ①生物的呼吸作用
×100%
前提水平:营养级为单位
变式4.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E是生产者,共含有 7.1×109kJ的能量,B生物种群总能量为2.3×108kJ, 从理论上计算A最多获得的能量是_______kJ 。 B A.2.84×108kJ B.2.38×108kJ C.1.41×109kJ D.3.05×108kJ
小结:
选最短食物链 最少消耗
消 选最大传递效率20% 生 费 产 者 选最长食物链 者 最大消耗 获能最少
选最小传递效率10%
获能最多
变式5.已知在如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C生物同化的 总能量为a,其中A生物直接供给C生物的比例为x,则 按最低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需要A生物的总能量(y) y=100a-90ax 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_
群落
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能量流动中传递效率应用) 种群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二卷
一卷 二卷 一卷 二卷
T4、T31
T5 T5 T5 T31
种群、生态系统结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 种群 种群 种群、群落
2017
考情分析:全国卷5年6考,高考指数★★★★★
• 学案反馈: ——知识点方面 1.能量流动的过程不清,对同化的理解,尤 其是粪便中的能量应该归属于谁不明确。 2.能量流动的2个、3个、4个去向出现混淆, 或者说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不理 解。 3.能量传递效率的分析和计算方法没有完全 掌握。 4.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基础内容掌握不熟。
(1)总能量: 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能量流动图解所隐含的信息可概括如下 :
(2)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3)能量形式的变化: 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以热能形式散失
同化量 = 摄入量-粪便量 (1)消费者摄入能量(a)=b+c (2)消费者同化能量(b)=e+d (3)生长、发育和繁殖(e)= f+i+j (4)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
Χ Χ
Χ
知识点三: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物理信息
生 态 系 统 的 信 息 传 递
种类
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作用
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应用
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思维诊断: 1.狼依据兔留下的气味捕猎属于化学信 息。 2.植物种子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 够萌发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 的传递。 3.当食草动物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 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 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7) 温室效应的原因及缓解措施:
原因:大气中CO2过多 措施:①植物造林,增加绿地面积 ②开发新能源 ③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碳循环
呼吸作用
大气中的 A CO2 库
光合作用和化 生产者 能合成作用

化石 燃料
消费者
• 思维诊断: 1.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 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2.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了生 物群落中的能量循环。 3.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是循环利用的, 是自给自足的。 4.只有在光照的条件下,生态系统的能 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是同时进行的。
生态系统的功能
考纲要求: 1.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Ⅱ
年份 2013 2014 2015 2016 全国卷 一卷 二卷 题号 T5 T31 考查点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营养结构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一卷
二卷 一卷
T6、T30
T31 T31
• 变式1.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 ①~④表示相关过程的能量数值,下列有关叙述 正确的是
D
• • • •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C.图中的②/①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果 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能量的一部分
探究二:能量传递效率的分析和计算 传递效率=
课前记忆: • 1.太阳能经过生产者的固定进入生物群落,在食物 链中以化学能的形式流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 特点。 • 3.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农田除草除虫的目的是: 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 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 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组成生物的各种元素 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往复的现象。 • 5.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CO2的形式 循环的,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 递的。 • 6.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种类、作用和农业生产中的 应用。
课堂小结:
1.能量流动的过程分析 2.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方法
3.生态系统功能基础知识 课堂整理
×
课堂检测: 1.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过程,则图甲、图乙、图丙可 依次表示 C
A.能量流动、碳的循环、信息传递 B.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碳的循环 C.碳的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D.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碳的循环
2.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下列有关叙 述正确的是 C A.X1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于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 的CO2总量相等 C.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 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4% D.图中箭头也可表示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方向
例5.下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 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原理 , 走“可 3 2 位为:10 kJ/m ·y),请回答: 1.1×105 2 (1)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 kJ/m ·y, 必然选择。下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1.17×105 kJ/m2·y。 2 (2)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 为:J/(cm ·a)]。请回答: 15.625% 。 ___________
归纳:
某 一 营 养 级 同 化 的 能 量
A.自身呼吸作用消耗 C.流入下一营养级 B.用于生长、发育、 D.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繁殖(储存于体内) E.未被利用的能量
总结:1.概念上的本质去路为 A、B 两个去向
2.定量不定时分析:去路可有三条为A、C、D 3.定量定时分析:去路可有四条:A、C、D、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