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县城市总体规划
定远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

定远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依照“工业兴县,工业立县,工业先行”的要求,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协调水库、水系和泉坞山等自然基质与城市建设的关系,打造沿淮城市群次中心城市,定远县域的经济、文化、行政中心。
一、域城镇体系规划1、县域总人口和城镇化水平近期2015年,县域总人口为96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5%;中期2020年,县域总人口为10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53%。
远期2030年,县域总人口为10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0%。
2、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实施以“工业强县”为核心,以“开放富县”、“城镇兴县”、“效益农业”、“科教兴县”、“生态立县”、“文明建县”为支撑的战略体系。
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按照扬长避短、合理分工、适度倾斜、侧重发展、整体协调的方针,引导区域内一二三产业合理分工,促进要素有序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加快形成城乡结合、优势互补、层次分明、协调发展、共同提高的产业分布格局。
3、县域城镇空间布局县域城镇体系形成“一带、二核、三星、三轴、多点,开放式网络结构”的空间发展格局。
“一带”:指定城—永康—炉桥盐化产业集聚带,以炉桥盐化工基地为龙头,定远县城作为盐化产业服务基地为保障,永康作为承接产业链延伸的依托,沿S311省道两侧布置的长江盐化、东兴盐化和东升盐化为基础,构成完整的定城—永康—炉桥盐化产业集聚带,形成定远工业化的新经济区和安徽省盐化项目的产业集群。
“二核”:指定城镇和炉桥—永康片区,通过功能强化和政策扶持,形成区域经济的增长极核,起到核心带动作用。
“三星”:指张桥、藕塘、池河三个中心镇,也是重点培育的小城镇,集中产业发展空间,为周边地区提供服务。
“三轴”:一是以滁州到炉桥的s311省道和即将修建的宁淮高速公路为依托的东西向发展主轴,二是以合蚌路为依托的南北向发展轴,三是构筑起永康-吴圩-张桥-藕塘-池河的县域南部环状发展轴。
环境保护工作人大汇报材料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环境保护工作人大汇报材料篇一:向人大汇报环保工作向人大汇报环保工作向人大汇报环保工作各位领导、各位人大代表:今天,我向各位领导及代表简单汇报一下全镇近阶段的环保工作,同时对一直关心和支持环保事业的各位代表表示衷心感谢。
镇党委、政府一贯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以改善全镇水环境为抓手,以削减排污口为重点,以带钢酸洗集中处理为突破口,大力度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改善我镇的人居环境。
下面,我讲两个问题。
一、工作回顾1、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
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是镇党委、政府05年的中心工作,作为组织牵头部门的环保所发扬吃苦耐劳精神,克服人手少、任务重、时间紧的困难,认真对照考核指标编写了各类台帐资料。
原创:在政府各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下,顺利完成了创建工作,有力地支持了江阴生态市的建设。
结合创建优美乡镇活动,我们一着不松地抓好省生态村的创建工作,华西村、向阳村已成为省生态村。
今年,我们要再接再厉地做好华士村、龙河村和华西六村的生态村建设和教师新村的绿色社区创建工作。
2、进一步加大环保投入。
近两年,我镇的环保投入是前所未有的。
05年,全镇的环保投入为4178万元;今年1至5月,污水处理厂排出管道已投入100多万元。
一是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目前我镇各污水处理厂均运行正常,在此基础上,集中力量进行管网建设,拓宽纳污范围,减少排污口,累计排污管网铺设12公里,其中生活污水主管网1.8公里,减少工业排污口17个。
二是龙砂私营小区综合整治,对小区内酸洗槽和排污管网进行重新改造,基本解决跑、冒、滴、漏这个老大难问题,整个改造耗资1000余万元。
三是带钢集中酸洗,目前华西民营小区、华丰集中酸洗点已部分投用,24条小、远、散酸槽彻底关停后可减少6条酸槽。
四是污泥集中处置,我们利用龙河村废弃石宕集中填埋全镇企业的污泥,在各企业的自觉配合下,全镇的危险固体废物得到了有效控制,解决了污泥二次污染问题。
安徽省“十四五”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附件3安徽省“十四五”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发展规划城市市政公用事业主要包括城市道路、桥梁、供水、供气、供热、排水防涝、污水垃圾处理和园林绿化等,是城市正常运行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
加快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发展,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根据《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制定《安徽省“十四五”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发展规划》,主要总结“十三五”全省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发展成就,分析“十四五”发展形势,阐明“十四五”全省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指导未来五年全省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发展。
一、规划基础和面临形势(一)“十三五”建设成就“十三五”期间,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一尊重五统筹”为遵循,以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为主线,以“四创一建”为抓手,以增强城市承载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为重点,先后实施城市道路交通提升行动、城市排水防涝三年行动、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城市停车场建设行动、园林绿化提升行动,以及城镇“两治三改”三年专项行动等重大举措,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大力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推进全省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持续向好,“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城市综合承载力不断增强“十三五”期间,全省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完成投资4225亿元,建设和改造了一大批城市市政公用设施。
城市人均道路面积、污水集中处理率、燃气普及率、用水普及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建成区绿地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设施水平进一步提高,居全国中等偏上水平。
城市道路设施不断完善,截至2020年底,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24.29平方米,建成区道路面积率17.05%。
淮北城市地质环境

淮北城市地质环境李树旺【摘要】基于正在进行的淮北市城市地质调查工作,通过野外调查、地质测绘、土样及水样的采集测试、资料收集和综合分析,淮北城市规划区位于淮北凹陷盆地为主要的地质单元,褶皱及断裂构造发育,岩土体及地下水特征明显,土壤地球化学指标良好.由于人类工程活动,地质环境发生了变化,主要是地表水污染较严重,基岩地下水位下降显著,岩溶地下水质稳定,浅层孔隙水严重污染,采空塌陷面积较大,岩溶塌陷及崩塌地质灾害少且规模小.【期刊名称】《安徽地质》【年(卷),期】2015(025)003【总页数】5页(P227-230,233)【关键词】地质环境;地质灾害;淮北城市规划区【作者】李树旺【作者单位】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5地质队, 安徽淮北 235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6淮北城市地质环境李树旺(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5地质队,安徽淮北235037)摘要:基于正在进行的淮北市城市地质调查工作,通过野外调查、地质测绘、土样及水样的采集测试、资料收集和综合分析,淮北城市规划区位于淮北凹陷盆地为主要的地质单元,褶皱及断裂构造发育,岩土体及地下水特征明显,土壤地球化学指标良好。
由于人类工程活动,地质环境发生了变化,主要是地表水污染较严重,基岩地下水位下降显著,岩溶地下水质稳定,浅层孔隙水严重污染,采空塌陷面积较大,岩溶塌陷及崩塌地质灾害少且规模小。
关键词:地质环境;地质灾害;淮北城市规划区中图分类号:P6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157(2015)03-0227-5收稿日期:2015-06-09作者简介:李树旺(1972-),男,工程师,长期从事矿区水工环地质勘查及区域水工环地质地质调查工作。
.0 引言城市是人口和社会财富高度聚集的地区,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城市经济对我国GDP贡献已超过70%,城市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地质环境既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人口增加和工程经济活动的加剧,对城市地质环境影响越来越强,产生不同程度的环境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诸如地下水资源衰竭、地下水污染、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严重制约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完整word版)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含规划总图)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一、规划编制的背景1996年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一直是徐州市规划建设的基本依据,在指导徐州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江苏省城市化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市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新形式、新问题和新机遇的出现,迫切需要对原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根据省建设厅的意见和建设部办公厅建办规函[2003]332号《关于同意修编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的精神,我市开展了新一轮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2000年至2002年,我市着手进行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由省建设厅组织编制的《徐州都市圈规划(2001-2020)》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了区域空间环境和政策框架.由省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的《徐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徐州市的城镇化发展、城镇体系布局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
在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亲自指导下完成的《徐州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的研究》,对徐州的城市定位、定性、空间格局、文化环境、重大基础设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为高效、科学合理地编制徐州城市总体规划奠定了基础.2002年初,我市成立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并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具体负责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1.面向21世纪,以现代化为目标,从更大的范围来研究徐州的战略地位、发展方向及发展动力,从区域的角度论证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在省、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指导下,拟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
2.对徐州市域确定城市合理的发展形态、布局和规模,研究并确定全市域范围内各城镇的发展体系,建立适合于全市整体协调发展的城镇发展结构。
加强以徐州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徐州都市区规划,特别是对中心城区的整合和优化,提高中心城市的聚集功能,增强辐射能力,为实现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打好基础。
(2021年整理)肥西县城总体规划(2014-2030)

肥西县城总体规划(2014-2030)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肥西县城总体规划(2014-2030))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肥西县城总体规划(2014-2030)的全部内容。
肥西县城总体规划(2014-2030年)规划范围:本次规划包含三个层次:县域、规划区和城区.1、县域共8个镇4个乡,辖区总面积为1700平方公里。
2、规划区主要包括上派镇域、绕城货运专线以东、派河以南的范围,面积约148.3 平方公里。
3、城区:建设用地面积约44平方公里.性质、职能与规模一、城市性质合肥主城西南综合性城区、现代产业基地.二、城市职能合肥主城区西南组团中心;肥西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三、人口规模规划近期(2020年),县域总人口约为86万人,城镇总人口约为45万人,城镇化水平约为52%,其中,城区城市人口30万人。
规划远期(2030年),县域总人口约为94万人,城镇总人口约为56万人,城镇化水平约为60%,其中,城区城市人口40万人。
四、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规划近期(2020年),全县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52平方公里。
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16平方米;其中,城区建设用地总面积控制在34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114平方米。
规划远期(2030年),全县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控制在63.2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约113平方米;其中,城区建设用地总面积为44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110平方米。
县域镇村体系规划一、县域城乡空间布局规划1、土地利用规划2030年,县域建设用地面积205。
06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2。
临泉县城总体规划(2015~2030年)

临泉县城总体规划(2015~2030年)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适应新的发展需要,更好地指导城市各项建设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编制《临泉县城总体规划(2015-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年)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6年)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设部,2006年)6、《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设部,2002年)7、《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建设部,2002年)8、《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年)9、《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10、《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11、《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12、《关于建设皖北“四化”协调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意见》13、《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年)》14、《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15、《皖北城镇群城镇体系规划(2013-2030年)》16、《阜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17、《安徽省临泉县城乡统筹规划(2013-2030年)》18、《安徽省县城规划编制标准》DB34/T 1950-201319、《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关于推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安徽省住建厅21、其它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第3条规划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科学预测人口规模,合理进行空间资源配置;上下协调、左右兼顾,突出特色;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应对不同阶段的发展问题;突出总体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以创建和谐社会、实现新型城镇化为最终目标。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论文论文题目: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姓名:朱涛班级:城规(一)班指导教师:储金龙2014年6月28日关键词:总体规划、现状分析、规划与现状对比关键词 (2)(一)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3)1.规划期限 (6)2.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6)(二)宿州市总体规划详解 (8)2.城市规划区范围 (8)3.城市性质 (8)3.城市规模 (8)4.发展方向 (9)5.城市空间发展策略 (9)6.城市功能分区 (9)7.城市用地布局规划 (10)8.综合交通规划 (11)9.城市专项规划 (11)10.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及景观风貌规划 (12)11.城市空间形象 (12)12.近期建设规划及远景规划构想 (13)(三)宿州市总体规划与现状对比 (14)1.城市空间布局规划 (14)2.城市空间布局现状 (15)3.2010-2030市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17)4.宿州交通体系布局建设现状 (18)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简介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图城市规划区城镇建设用地统筹规划图宿(州)淮(北)徐(州)协调发展规划布局图2003年9月17日,新一轮《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经安徽省人民政府以皖政秘〔2003〕94号文件批准实施。
一、规划期限近期到2005年,远期到2020年。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总体战略。
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服务业,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实施科教兴市、大开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体目标。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达到714亿元,全市总人口控制在690万以内,城镇人口达到310万人。
产业布局及经济区划。
充分利用交通干线,依托中心城镇,形成3条重要产业带:京沪线产业带、陇海线产业带、303省道产业带;3个城镇经济区:萧砀经济区、埇桥经济区、灵泗经济区。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镇化水平预测。
全市城镇化水平预测值为:2005年22%,2010年28-30%,2020年40-45%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濉溪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公示
一、总则 (一)规划目的 为了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部署和省市新的发展要求、促进“四化”协调同步发展、统筹区域、城乡和矿地建设的协调,并有效落实上位规划,指导濉溪县域城乡建设有序、持续、科学发展,对《濉溪县城总体规划(2005-2020年)》进行修编。 (二)规划原则 1、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原则 2、区域协调、市县融合原则 3、城乡一体、矿地统筹原则 4、资源节约、发展集约原则 (三)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3-2030年,其中:近期:2013-2020;远期:2021-2030;远景展望至本世纪中叶。 (四)规划范围
1、县域 濉溪县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约1981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范围 包括濉溪镇、刘桥镇和百善镇北部的徐楼地区,总面积198.5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用地范围 中心城区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北至县行政边界,南至老巴河,西至规划利民路,东至县行政边界,东南至规划荷花路,总面积65.9平方公里。
二、县域城乡统筹规划 (一)发展定位 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与煤化工产业基地;皖北地区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宿淮区域一体发展的战略腹地。 (二)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1、县域总人口 2020年县域常住总人口在120万人左右,城镇人口63万人;2030年县域常住总人口在130万人左右,城镇人口80万。 2、县域城镇化水平 规划2020年按照常住人口统计的城镇化水平53%;2030年按照常住人口统计的城镇化水平62%。 (三)空间管制分区 县域空间管制分四区:现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 .. '. (四)县域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县域内构建“一区两群、两轴两带”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一区:以濉溪县城、刘桥镇和共建产业园区组成的规划区作为淮北都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产业、交通和设施一体化,百善纳入城市规划区的一体化发展区,四铺、铁佛定位为远景一体化发展区。 两群:以临涣镇区与浍河新城为中心构建城镇组群,临涣镇区作为宜居新城以综合服务.. '. 功能为主,浍河新城作为产业新城以生产服务功能为主,二者共同构成市域副中心,远期结合周边的镇区和集中居住社区形成网络化的城镇组群,成为皖北中部强核心之一;以南坪为中心构建轴带带动的城镇组群,包括双堆集镇,加强与宿州的空间整合与协调,借力发展。 两轴两带:强化发展沿202省道、303省道城镇发展轴,并逐步培育沿濉刘公路、沿浍河两条城镇发展带。 ..
'. (五)城镇等级结构 在“一区两群,两轴两带”城镇空间布局结构的基础上,形成“1124”的四级城镇等级体系。 1、规划区(淮北副城):由濉溪主城、刘桥镇和百善镇北部(不含镇区)组成的中心城区规划区。 2、副中心:由临涣宜居新城和临涣产业新城组成的市域副中心。 3、中心镇:包括百善、南坪两个新市镇。 4、一般镇:铁佛、双堆、五沟三个镇和四铺乡集镇组成。 (六)城镇规模结构 1、规划县城规划区(含现刘桥镇)近期人口达到36万人,远期人口达到43万人。其中中心城区近期人口达到34万,远期人口达到40万人。 2、规划临涣副中心近期人口达到6万人,远期人口达到8万人。其中浍河新城近期人口达到3万人,远期人口达到4万人。 3、规划中心镇近期人口达到1.5-2万人,远期达到3-5万人。 4、规划一般镇近期人口达到0.5-1.5万人,远期达到1.5-2万人。
城乡居民点体系等级规模结构预测表 个数 等级 名称 2020总人口 2030总人口
1 规划区 (淮北副城) 中心城区 34 40
刘桥 2 3
1 副中心
临涣镇区 3 4 浍河新城 3 4
其中
新城组团 0.5
3 韩村组团 1.5 孙疃组团 0.5 工业园区组团 0.5
2 新市镇
百善 1.5 3
南坪 1.5 3
4 一般镇
铁佛 1.5 2 四铺 1 1.5 双堆 1 1.5 五沟 1.5 2
城镇人口合计 37+13(淮北市户籍的矿区人口) 50+14(淮北市户籍的矿区人口)
17 集中居住社区 祁集、小湖、韩村、海孜、杨柳、孙疃村、柳孜、任集、朱口、岳集、五铺、三铺、白沙、
陈集、罗集、三和、槽坊 92 中心村 - 农村人口合计 57 50 此外,为满足全省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的需要,规划2030年预留濉芜共建产业园区产业人口9万,临涣产业基地产业人口7万,这些单列的人口容量指标视两大省级产业区建设情况弹性控制,其人口指标通过相关产业园区发展的人口和土地支持政策逐步解决,不占用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人口指标。 .. '. (七)城镇职能结构 1、中心城区为皖北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淮北都市区生态宜居城市、濉溪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临涣副中心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安徽省煤化工产业示范基地,淮北市南部副中心、未来皖北中部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增长极。 3、新市镇是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县域核心型城镇,是临近都市区的卫星城镇和服务于周边乡镇、农村地区的中心城镇。其中: 百善新市镇是淮北市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和商贸物资集散中心,是淮北都市区南部的交通门户和近郊卫星城镇。 南坪新市镇为宿淮一体化发展的门户地区,县域南部以发展商贸、工业、居住为主的现代化综合型城镇。 4、一般镇的职能分为农贸型、综合型、工贸服务型三大类型。其中铁佛和四铺为农贸型城镇,双堆集为综合型城镇、五沟为工贸型城镇。 ..
'. ..
'. (八)村庄体系结构 分为集中居住社区和中心村两级。规划集中居住社区17个、中心村94个。
乡村地区聚落发展一览表 等级 乡镇 名称
集中居住社区 (17)
临涣(6) 祁集、小湖、海孜、韩村,杨柳、孙疃 百善(1) 柳孜 南坪(2) 任集、朱口 铁佛(1) 岳集 四铺(2) 五铺、三铺 五沟(1) 白沙 双堆(4) 陈集、罗集、三和、槽坊
中心村 (94)
主城(8) 陈圩、干庄、杨庄、留古、蒙村,龙北、龙沱、龙桥 临涣(20) 徐楼、姚湖、刘油坊、徐庙、夹河、湖沟、石集、梁庙、张楼、高皇、双沟、马桃园、大庄、大李、大殷、胜利,楼坊、燕头、王楼、尤沟 百善(11) 苇菠、丁楼、郭屯、黄新庄、宋庙、桥头、前营、张庄、鲁店、青卫、叶刘湖 南坪(11) 葛圩、半铺、耿庙、太平、蒋湖、坪西、桃花、大王、庙台、钱铺、黄沟
铁佛(16) 刘楼、北张楼、周圩、店孜、和谐、张黄庄、梁楼、古城、孟楼、朱庙、七口、崔楼、邹楼、梁庄、油榨、南张楼村 四铺(12) 北陈、颜道口、五里铺、界洪、谢岭、梁圩、张圩、八里、洪南、新风、新庄、新建 五沟(4) 大陈、曹坊、北湖南、界沟 双堆(12) 沈湖、张圩、邹圩、施刘、吴井、李圩、魏圩、祝庙、高家、谢店、大桥、刘楼
(九)县域综合交通规划 1、铁路交通规划 (1)城际铁路 规划宁宿淮徐淮阜两条城际铁路线。宁宿淮城际铁路走向为淮北-濉溪-宿州-蚌埠-明光-滁州-南京。规划从淮北市区进入濉溪县,与符夹铁路共用通道,在县城白杨路与烈山路交叉口附近增加设置站点。出站后于东南进入宿州境内,县域内线路长度约2.4公里。 徐淮阜城际铁路为徐州-段园-淮北-濉溪-涡阳-阜阳走向,从淮北市区进入濉溪县,与青阜铁路共用通道,出濉溪县城区后,向西南经百善镇、临涣镇进入涡阳县境内,县域内线路长度约45.1公里。 宁宿淮城际铁路在濉溪县城设濉溪站;徐淮阜城际铁路在濉溪县城设濉溪站、在百善设百善站。 (2)干线铁路 符夹铁路从濉溪县城区穿过,规划为货运为主,兼顾客运的煤运铁路,规划对既有线路进行复线电气化改造,并在中心城区原濉溪站位置设置货运站。 青阜铁路:东起淮北青龙山站、西至阜阳,东西向穿越濉溪县域,是淮北地区煤炭外运的重要通道,规划对既有线路进行复线电气化改造,沿线保留设置徐楼、百善、海孜、临涣站货运站点。 临涣铁路:位于濉溪县南部的临涣、宿县矿区,线路穿越涡阳、濉溪、宿州二县一市。规划建议对既有线路提升改造,增加其承担矿区内通勤客流运输功能。 三门峡至洋口港铁路通道:西起三门峡,东至洋口港。建议该线路规划选择 “海孜站.. '. 接线方案”,即由西侧进入县域,经过临涣后,与青阜铁路在海孜站合并,并与青阜铁路并线东行。分别增加设立临涣站、海孜站两个铁路站点。 2、公路交通规划 (1)高速公路 规划高速公路主骨架形成“一横三纵二联”的布局结构。“一横”为泗许高速,“三纵”分别为合徐高速、徐淮阜高速、济宁至祁门高速,“两联”为合徐高速南坪连接线、合徐高速双堆集连接线。 规划5个高速公路枢纽型互通和4个高速公路服务型互通。高速公路枢纽型互通包括泗许高速与济祁高速、徐淮阜高速、合徐高速的互通,合徐高速与合徐高速南坪连接线、合徐高速双堆集连接线的互通。服务型互通包括泗许高速与淮北-岳集公路(岳集出口)、S202(百善出口)、濉刘路(四铺)的互通,徐淮阜高速与白杨路(濉溪城区出口)的互通。 (2)干线公路 规划形成“八横七纵一联”的普通干线公路网。“八横”分别为濉永路、S303泗永路、古饶-百善公路、X014/X015韩村-宿州公路、东岳路、X016宿涡路、X017芦五路、S305宿阜路。“七纵”分别为淮北-岳集公路、X022铁白路、S202萧濉路、S203淮六路、X010濉漆路、X009濉刘路、煤化产业基地快速通道,“一联”为S101路改线。其中S303泗永路、X016宿涡路、S305宿阜路、淮北-岳集公路、S202萧濉路、S203淮六路、X009濉刘路、煤化产业基地快速通道按照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其余干线公路按照二级公路标准建设。 3、城乡公交规划 构建区域对外公交、县域城乡公交、中心城区公交3级城乡公共交通网络,构建区域对外公交与内部公交一体化,县域城乡公交一体化、城区公交网络一体化的公共交通网络。 区域对外公交组织,在濉溪与周边城市间实现以城际轨道为骨干,以城际公交为补充的公交模式;县域范围内,以重要城镇节点为基础组织公交网络,建立以城际交通和城乡干线公交为骨干、乡镇公交为补充的公交体系;中心城区内,建立以枢纽组织网络,以快速公交为主体、优质常规公交为补充的公交模式,形成濉溪县域范围内一体化的城乡公共交通网络。 (1)区域对外公交 宁宿淮城际、徐淮阜城际铁路是濉溪对外与宿州、徐州、阜阳轨道联系的重要方式。
城际公交是指以公交化模式运营的城际道路客运,是介于公路客运和城市公交之间的一种客运服务方式。规划5条城际公交线路。近期3条分别为濉溪—萧县、徐州、濉溪—百善—四铺—宿州市、濉溪—永城城际公交线。远期增加2条城际公交线,分别为濉溪—百善—临涣—涡阳及濉溪—百善—韩村—五沟—蒙城2条城际公交线。 城际公交线路从濉溪中心城区的公路客运换乘中心出发,经过省道或国道等干线公路,但同时避免在高速公路运行,根据需要灵活设置镇区公交中途站。以期增设站点,加强对沿线村镇辐射。 (2)县域城乡公交 规划5条城镇公交主干线,分别为濉溪-临涣工业园,濉溪-韩村,南坪-双堆集,南坪-岳集,铁佛-四铺,里程共计204公里。规划5条城镇公交次干线,分别为五里郢-南坪,濉溪-岳集,百善-五沟,濉溪-临涣、濉溪-临涣产业新城,里程共计215公里。城镇公交支线则以重要乡镇为中心,辐射到邻近的乡镇和村落。规划8个城镇公交支线服务片区,实现公交支线对其服务片区里的中心村全覆盖,包括铁佛镇片区、百善镇片区、临涣镇片区、韩村片区、五沟镇片区、四铺乡片区、临涣产业新城片区、南坪镇及双堆集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