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动物科学基础

合集下载

兽医基础1-1-绪论

兽医基础1-1-绪论

(二)面 1.矢状面
• 与动物体长 轴平行,与 地面垂直的 切面; • 分左右; • 正中矢状面。
2.横断面
• 与动物体长轴 垂直的切面; • 分前后;
3.额面(水平面)
• 与动物体长轴 平行,与矢状 面和横断面垂 直的切面; • 分上下;
(三)常用的方位术语
• 前侧/后侧 (头侧/尾侧) • 背侧/腹侧 • 内侧/外侧
(二)躯干
1.颈部
颈上部
2.胸背部
鬐甲部
3.腰腹部
腰部
4.荐臀部
背部
荐部 臀部
颈下部
肋部 腹 部
胸 前 部
胸骨部
(三)四肢
肩 胛 部
臂部 股部
前肢
前臂部 前 脚 部
后肢
后脚部
三、动物体的轴、面和方位术语
(一)轴
• 动物站立时,从头端至尾部,与地面平行的 直线称为长轴(纵轴)。 Axis rerticalis Axis sagittalis Axis coronalis 长轴(纵轴)也可用于四肢和各器官
第二节 动物体结构概述、 各部位名称及方位术语
一、动物体结构概述 细胞
细胞间质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
组织 器官 系统
有机体
系统
按功能不同将动物有机体分为:
运动系统 被皮系统 心血管系统 淋巴系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生殖系统
神经系统
感觉器官 内分泌系统
二、动物体各部位名称
当内、外环境变化时,局部的组织或 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的调节而产生的 适应性反应。 如脑血管流量与动脉血压的高度和血 管舒缩的关系。 特点 范围局限,幅度小,效应与神经和激 素相似,较准确,是它们的补充。

《动物科学基础》教学大纲-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学基础》教学大纲-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学基础》教学大纲总学时:54 总学分: 3.0理论学时:54 实验学时:0面向专业:动物医学课程代码:BB021003大纲执笔人:王桂芝大纲审定人:李福昌一、大纲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动物科学基础是为拓宽动医专业学生的知识面而开设的,动医专业的防病工作与动科专业的饲养管理关系极为密切,动物科学基础属于动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范围,内容包括了饲养原理与饲料、动物遗传学及家畜育种、繁殖。

掌握本门课程可以提高防病治病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宜安排在学生学完动物生理、动物生化、动物解剖学等有关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之后的第五学期,内容上注意与以上学科的衔接,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课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内容,使学生对饲料营养原理、家畜遗传、繁殖与育种的原理、方法、最新技术等知识有比较系统的了解。

3.课程简介(100字左右)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变异规律、探索生命起源的生物进化机理的科学。

主要内容包括生物遗传物质存在的形式及其遗传特点,生物产生可遗传变异的有效途径,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特征,细胞质遗传;基因表达调控,基因工程、基因组学等。

在群体、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了解生物遗传变异的规律,及其遗传学基础。

4.课程教学改革动物科学基础是以前的畜牧学的总论部分,内容繁多,涉及面广,要求授课老师在全面掌握原总论的基础上,广泛阅读有关参考资料,紧跟学科发展形势,备课过程中应随时补充新内容,使学生及时了解到本学科的发展动态。

各论部分删除成为选修课,这样动物科学基础就增加学时。

二、大纲内容绪论(2学时)畜牧业在农业中的地位。

世界与我国畜牧业生产状况。

《动物科学基础》的内容与任务。

要点:掌握畜牧业在大农业中的重要意义;我国畜牧生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及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思考题:1、试述畜牧业在大农业中的重要意义。

2、试述我国畜牧业现状。

饲养原理与饲料第一章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4学时)饲料中包涵六大类营养物质。

普通动物学第1章 绪论

普通动物学第1章 绪论
普通动物学
第4版
主编 刘凌云 郑光美
动物学课程的主线
进化:
从原核到真核,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 到高等
第一章 绪 论
动物学的概念及其分科
动物学的发展状态
生物的分界
动物学的研究方法
动物学的分类知识
一、 动物学的概念及其分科
(一) 动物学的概念
动物学 (Zoology):是研究动物的形
2、实验生物学阶段
• 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30年代
• 孟德尔: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 美国摩尔根等人,连锁、互换和伴性 遗传规律,染色体遗传学说、基因学说。
3、分子生物学阶段 • 20世纪30年代――20世纪70年代 • 1953年,Waston、Crick, DNA双螺旋结构 • 1957年,DNA—RNA—Protein中心法则 问题:中心法则遇到什么样的挑战?
2、品种、亚种
亚种:种内一部分个体,由于长期的自然或地理
隔离,使它们在形态和性状上与原种或分布在其
它地区的同种动物发生了一些差异,将这部分个
体称为亚种。 东北虎体形大,毛色淡,毛长,花纹较疏较淡; 华南虎体形小,毛色深,毛短,斑纹较密较深。
贝格曼定律
品种:种内一部分个体,经过长 期的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使这 一部分个体在形态或形状上与原 种发生了一些差异。种内的由人 工选择产生了新形态或新形状的 群体,即为品种。 家犬:肉用犬、猎犬、警犬、哈 巴狗等
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
动物学是生命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
支学科,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动物学的研究内容:
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 生态习性、地理分布、起源进化 等。

动物科学知识点

动物科学知识点

动物科学知识点
动物科学是研究动物生理、行为、遗传、分类、发育和分布等方面
的学科,涉及广泛,内容丰富。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些动物科学的基础
知识点。

一、动物分类
动物根据其生物特征和分类学特点可以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两大类。

无脊椎动物包括昆虫、蜘蛛、软体动物等,而脊椎动物则包
括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

二、动物呼吸
动物的呼吸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肺呼吸、皮肤呼吸、鳃呼吸等。

哺乳动物通过肺呼吸获取氧气,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鱼类则通过鳃
呼吸吸取水中溶解的氧气。

三、动物生殖
动物生殖方式也多样,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是指通
过生殖细胞结合产生后代,而无性生殖则是通过分裂、孢子等方式繁殖。

四、动物消化
动物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用于消
化食物并吸收营养。

不同动物根据其食性和生活习性有不同的消化方式。

五、动物行为
动物行为研究是动物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觅食行为、求
偶行为、育儿行为等。

动物的行为受到遗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六、动物保护
动物保护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涉及野生动物保护、动物福利、
动物实验伦理等方面。

人类应该尊重动物生命,保护动物栖息地,倡
导与动物和谐共处。

以上就是关于动物科学的基础知识点介绍,希望对大家对动物的了
解有所帮助。

让我们一起关爱动物,保护自然,构建美好的生态环境。

谢谢阅读!。

动物科学基础(考试资料)

动物科学基础(考试资料)
是指由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骨构成,骨与骨之间不直接相连,其间具有间隙,以附着于关 节面以外的结缔组织膜相连, 能灵活运动,也称滑膜连结或关节。 4、肌肉的构造。
每一块肌肉就是一个肌器官。分能收缩的肌腹和不能收缩的肌腱。 1、肌腹:由许多肌纤维(肌细胞)借结缔组织结合而成。 肌肉的结缔组织形成肌膜,构 成肌器官的间质部分: 作用: (1)是肌肉的支持组织,使肌肉具有一定的形状 (2)分布到肌肉内的血管和神经沿着肌膜分布到肌肉 (3)可以贮存营养物质,所以肌肉断面上有大理石状花纹 2、 肌腱:肌肉两端的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腱叫肌腱。一端借肌内膜连于肌纤维,另一端 附着于骨上。 长的呈条索状叫腱索;阔的呈板状叫腱膜。肌腱没有收缩能力,有很强的坚 韧性和抗张力,故不易疲劳。 5、肌肉的形态分为哪几种?主要的分布位置。
脊索 背神经管 咽鳃裂 2、脊索动物门分为哪几个亚门?
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3、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1)脊柱代替了脊索 + 被包围的脊髓 = 脊椎 2.)神经管分化为脑(五部脑)和脊髓,头部具嗅、视、听、味等感官 3) 具咽囊和鳃裂(水:鳃; 陆:肺) 4) 具上、下颌(除圆口类) 5.)循环系统发达、完善 6.)肾脏代替肾管 7.)具成对附肢(除圆口类) 4、鱼类适应于水中生活的特征有哪些? 1)身体仅分头、躯干、尾三部分,无颈部 2)身体梭形,体表被鳞片、富粘液(润滑) 3)鳃呼吸 4)用鳍运动平衡;靠浮力“支撑”身体 5)单循环 6)代谢水平低(耗能少) 7)体外受精(硬骨鱼) 5、为什么说两栖类是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型? 1)皮肤角化,但不深 2)肺呼吸,但不完善 3)四肢取代偶鳍,但较弱 4)双循环,但不完全 5)产生荐椎、颈椎, 但各只一枚
膈肌(将胸、腹腔分开;使呼吸更有力;利于产子、排泄)、咀嚼肌强大、皮下肌发达(皮 肤肌、颈阔肌)、四肢肌发达 4、哺乳类神经系统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动物科学专业基础设置

动物科学专业基础设置

动物科学专业基础设置引言动物科学是研究动物生物学、遗传学、解剖学、生理学等方面的学科,是农林类相关专业的基础。

动物科学专业基础设置是培养学生对动物科学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动物科学专业基础设置。

1. 学科设置动物科学专业基础设置包括以下几个学科:1.1 动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生理、生态、行为等方面的学科。

在动物科学专业基础设置中,学生将学习动物的分类、进化、生殖、发育等相关知识,掌握动物的基本形态和功能。

1.2 动物遗传学动物遗传学是研究动物的遗传发育与变异规律、遗传信息传递与转录调控等方面的学科。

学生将学习基本的遗传学原理和技术,了解动物的遗传特性以及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动物解剖学是研究动物体内外部结构和器官之间关系的学科。

学生将学习动物的体表解剖、内脏解剖、组织学以及器官的发育和功能。

1.4 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学科。

学生将学习动物的生物化学过程、生理代谢、神经传递、骨骼肌肉系统、内分泌调节以及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等内容。

2. 实践教学动物科学专业基础设置还包括一定的实践教学内容。

通过实验课程和实习实训等形式,学生将接触到真实的动物,学习动物的饲养和管理技术,以及常见动物疾病的防治措施。

3. 课程设置动物科学专业基础设置的课程设置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门核心课程:3.1 动物分类学学习动物分类的原则、方法和技巧,了解动物系统学的基本理论和分类法则。

学习动物体内各种生理过程的机制和调控,了解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技术。

3.3 动物营养学学习动物营养需要和饲料营养成分的分析与评价,了解动物的营养需求和饲养管理技术。

3.4 动物病理学学习动物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其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机理,了解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总结动物科学专业基础设置是培养学生对动物科学有全面、系统了解和掌握的关键环节。

通过学习动物生物学、遗传学、解剖学、生理学等学科,学生将具备扎实的动物科学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为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实验动物学绪论

实验动物学绪论

非生命系统 ✓ 化学物质、生物材料、细胞、组织、器官 ✓ 计算机模拟系统
二、实验动物科学的研究范畴
3R的概念及内涵概述
Refinement(优化) 在 符 合 科 学 原 则 的 基 础 上 , 通 过 改 进 条 件 , 善 待
动物,提高动物福利;或完善实验程序和改进实验技术,避免或减
轻给动物造成的与实验目的无关的疼痛和紧张不安的科学方法。
实验方案设计和
实验技术、实验条件的优化
实验指标选定的优化
✓ 减少对动物的侵扰 ✓ 仁慈终点的选择 ✓ 进一步控制疼痛 ✓ 安死术
✓ 改进保定动物技术
二、实验动物科学的研究范畴
3R研究的意义
科研成果及产品在国际上得以认可和推广的需要 为科学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是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一种体现
三、国内外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概况
权利是一种人类社会的契约关系,而动物种群之间、动物 和人类之间不可能签订或履行任何契约。
伦理学的“伦”字的本义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权利意味着义务和责任,动物会履行他们的义务吗?老虎
吃羊不存在任何道德问题,无论羊是否感到痛苦都是一样 的。 所以,反对动物权利论!
二、实验动物科学的研究范畴
自1980 •欧 盟 及 美 国 、 加 拿 大 、 澳 大 利 亚 等 国 先 后 都 进 行 了 动 物 福 利 方 面 的 立 法 。 年 •W T O 的 规 则 中 也 写 入 了 动 物 福 利 条 款 。
现如今
二、实验动物科学的研究范畴
实 验 动 物 福 利 所谓动物福利,即人类应该合理 、人道地利
一、实验动物科学的基本概念
2.实验用动物(Animal for Research)
是指一切用于科学实 验的动物,包括野生 动物、经济动物、观 赏动物和实验动物。

普通动物学绪论

普通动物学绪论
• 解剖学,专门研究动物器官的构造及相互关 系的学科;
• 细胞学和组织学,研究细胞和器官的显微结 构;
• 比较解剖学,用比较现代器官系统的差异, 来研究动物的进化关系,19世纪曾对进化论 的建立作出了很大贡献;
• 胚胎学和发育生物学,研究胚胎的形成、发 育以及整个动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 另外还有古动物学等。 随着科学的发展,有的已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
普通动物学绪论
生物的分界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林奈提出动物界、植物界两界系统;
霍格、赫克尔提出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动物 界的三界系统;
四界系统:原核生物界、原始有核界、 后生植物界、后生动物界;
古细菌(产甲烷细菌) 细菌(耶尔森鼠疫杆菌)
蓝细菌(鱼腥藻)
球菌
杆菌
蓝细菌(螺旋藻)
动物遗传学:
研究动物遗传变异的规律,包括遗 传物质的传递、遗传信息的表达调控等。 但由于遗传学研究对象常常包括整个生 物界,故有人认为,动物遗传难以继续 列为分支。
动物学与其他生物科学、医学、兽医学、
农业、畜牧业以及人类生产和环境保护都有 着密切联系。今日的动物学实际上已发展成 为内容十分全面的动物科学。它以整个生物 学的普遍规律为基础,不仅研究以动物为内 容的学术和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还以此来 阐明广泛的生物学活动,因而它已成为开拓 人类未来的重要手段。
动物生态学(animal ecology,zooecology)
研究动物与其所处环境因子(包括生物的 和非生物的)间的相互关系,已由过去的个体 生态研究,发展为种群生态、群落生态乃至 于生态系统研究。近年来,航天技术的发展, 引起了生态学家对于外层空间的注意,从而 将动物放进生物圈来作更加深入的研究。与 此有关的还有动物行为学,研究动物的行为, 包括本能、学习、记忆等,从原生动物的游 泳模型到人猿社群组织和通讯,作了大量工 作,取得了突出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皮系统
心血管系统

消化系统
淋巴系统

呼吸系统
内分泌系统

泌尿系统
神经系统

感觉器官

1、畜 体 各 部 位 名 称
2、解剖学常用术语
3、组织学常用术语 嗜酸性
嗜碱性
HE染色
嗜中性
银染法
HE染色:用苏木精和伊红两种染料染色的方法。
嗜酸性:能够被酸性染料伊红染成红色的性质, 一般细胞质具有嗜酸性染色性质。
生物有那些? 动物(animals):异养、运动、感觉,150万
生物 植物(plants):自养,40万sp. 微生物(microbes):腐养,10万sp.
动物学 : 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 起源、演化、生态、经济意义等的科学。
一、动物分类学
1、动物分类的方法
何谓“分类”? —— 分门别类
西伯利亚
学名(scientific name) 动物的国际通用名,学术名称。 一物多名给交流和学习造成不便 如:中国林蛙——蛤士蟆、田鸡、frog …
双名法(林耐法、二名制) 林耐(奈)
(Carl Von Linne 1707~1778) (Carolus Linnaeus) 瑞典博物学家, 1758年在《自 然系统》中将此法推及到动物
相当于亚种,用于野生植物 “类”:
不是正规的分类单位,可相当于任何等级。 如鸟类(纲)、猛禽类(目)、鹰类(科)
虎的亚种举例: 起源于2000万年 前的西伯利亚后 共形成8个亚种: 1)东北虎(西伯利亚虎、
阿尔泰山虎、乌苏里虎) 2)华南虎(厦门虎、中国虎) 3)印度虎(孟加拉虎) 4)印支虎 5)苏门达腊虎 6)巴里虎(40’灭绝) 7)波斯虎(里海虎,70’) 8)爪哇虎(80’)
3、分类的基本单位及物种的命名
分类的最终目的是确定“种”
物种(species)的概念
1)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2)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形态、结构、遗传等的群体
3)具有一定的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4)种间存在“生殖隔离”现象(互配生殖的自然种群)
马(♀) × 驴(♂)

种下的几个概念
品种(breed / strain):
嗜碱性:能够被碱性染料染成蓝紫色的性质, 一般细胞核具有嗜碱性染色性质
嗜中性:与酸性染料和碱性染料结合能力都不强。
银染法:用硝酸银染色,能够使金属银还原, 呈现黑色,这种染色方法称为银染法。
4、解剖与组织学研究方法 (1)固定标本制作
解剖标本:浸泡标本、灌注标本、干制标本、塑化标本、铸型标本
组织学制片技术 石蜡切片技术(paraffin sectioning)
双名法的核心:生物的学名由两部分组成(拉丁文)
学名 = 属名
+
种名
(名词,首字母大写) (形容词,小写)
例如:虎
Panthera tigris 有时加上命名人
Panthera tigris L. 要区分亚种时,再加上亚种名——三名制
Panthera tigris altaica Temminck
二、动物解剖与组织学 (动物形态结构)
动物科学基础 绪论
宇宙万物

生物(living things) 非生物(non-living things)
生物和非生物有什么区别? 生物的共性:
新陈代谢(metabolism): 与外界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
自我复制(reproduction): 繁殖后代
其他: ?
生长、发育、应激性、离不开水、由细 胞构成等。
由于人为干预(满足不同的生产目的)而形成的 种内分化,如长白猪、大约克、皮特兰……
世界家畜(禽)品种(共约2300多个)

牛 绵羊 山羊 马 家禽 兔 狗 鹿
203 1000 160 20 250 232 70 400 12
(我国86, 原产60)
猪品种 举例
亚种(subspecies): 由于充分的地理隔离而形成的种内分化, 一般用于野生动物,如东北虎、华南虎…… 变种:
绪论-动物科学基础
学时:64 = 54理论 +10实验
教材特点:目前无适用教材,必须记好笔记(抽查)
参考书:《动物学》《家畜解剖学》 《 家畜组织学与胚胎学》 《动物生理学》
上课要求(六不):不旷课;不迟到;不袖手; 不手机;不睡觉;不“说话”
关于实验课: 基础一实验室(三)
需准备: 实验报告本、铅笔、实验服
取材 固定
脱水 透明
浸蜡 包埋
切片 贴片
染色 (HE染色)
封固
2020/8/4
切成~20μm
32

HE染色




嗜酸性
嗜碱性
(2)活体组织研究法 细胞培养(cell culture) 活体染色 细胞融合 细胞电泳
分类的目的? —— 辨认、研究、利用、保护
(1)人为分类法: 只求辨认和描述的方便,而不考虑动
物的亲缘关系(从人出发)。 (2)自然分类法:
根据动物的亲缘关系分类,真正科学 的分类方法(从动物出发)。
鲨鱼 鲸鱼
老鼠
2、动物分类的等级 将动物归入不同的等级单位中,大单位套着小单位 界 (kingdom) 门 (phylum) 纲 (class) 目 (order) 科 (family) 属 (genus) 种 (species)
宏观解剖学(Macroanatomy): 借助解剖器械(刀、剪、锯等) 通过肉眼观察
微观解剖学(Microanatomy)或组织学: 采用切片、染色等技术 借助于显微镜观察
动物体的各级结构
细胞 细胞间质
组织
器官 系统
• 细胞(Cell):生物体基本单位。包括细胞膜、细 胞质、细胞核。
• 组织(Tissue):由来源相同、形态和功能相似的 细胞群和位于细胞之间的细胞间质组成。
—— 7个最基本的等级单位,缺一不可(要倒背如流)
举例: 虎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哺乳纲 食肉目 猫科 豹属 虎(种)
有时为了进一步区分(7个基本单位不够用),可 增加辅助单位——在原有等级前冠以形容词,如 “总”、“亚”等
举例: 虎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
哺乳纲
真兽亚纲
食肉目
猫科
豹属
虎(种)
• 器官(Organ):由几种不同组织发育分化相互 结合形成,并能执行特定功能的结构。
• 系统(System):执行动物有机体某一方面功 能的器官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系统。
• 有机体(organism):体内各器官、系统密切 联系构成的统一整体 。
• 按功能不同将动物机体分为:


运动系统
生殖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