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肌结构
《骨骼肌的超微结构》课件

04
骨骼肌的超微结构研究 方法
电子显微镜技术
透射电镜技术
通过电子束穿透样品,利用不同组织 对电子的散射程度不同,形成明暗不 同的图像,从而观察骨骼肌纤维的超 微结构。
扫描电镜技术
利用电子束扫描样品表面,通过检测 样品发射的二次电子等信号,形成样 品表面的三维图像,用于观察骨骼肌 纤维表面形态和横截面结构。
冷冻蚀刻复型技术
原理
将样品快速冷冻至低温,然后在适当的 温度下进行蚀刻处理,使样品表面形成 微裂纹,再通过复型技术将样品表面形 态复制下来,形成高分辨率的超微结构 图像。
VS
应用
用于观察骨骼肌纤维内部的超微结构细节 ,如肌丝排列、横管等结构。
免疫电镜技术
原理
利用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将 抗体标记上电子致密物质,再与骨骼肌样品 结合,通过电镜观察骨骼肌纤维中特定抗原 的位置和分布。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不同部位的骨骼肌具有不同的功能,如四肢肌肉主要负责行走、抓握等动 作,而躯干肌肉则负责保持姿势和呼吸等。
骨骼肌的功能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通过神经信号传递刺激来控制肌肉的 收缩和松弛。
骨骼肌的超微结构基础
骨骼肌的超微结构是指肌 肉细胞内部的微观结构, 包括肌原纤维、线粒体、 肌质网等。
线粒体是肌肉细胞内的能 量工厂,为肌肉收缩提供 能量。
肌膜
肌细胞膜,包裹在肌纤维外部,具有 保护和物质交换的功能。
横管系统
肌纤维内的特殊结构,由一系列横切 穿过肌纤维的管状结构组成,主要负 责肌纤维内的物质交换。ຫໍສະໝຸດ 骨骼肌细胞的肌质网与钙离子代谢
骨骼肌

上肢局部结构
• 腋窝:又称腋腔,是臂上部与胸侧壁之间 的四棱锥形深腔,内有血管、神经、脂肪、 淋巴结等。 • 肘窝:位于肘关节前面的三角形深窝。内 有血管、神经、肱二头肌腱等。 • 腕管
二、下肢肌
前群:髂腰肌、阔肌膜张肌 1、髋 肌
2、大腿肌
3、小腿肌
后群: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等 前群:缝匠肌、股四头肌 内侧群:耻骨肌、长收肌、股薄肌、短收肌、大收肌 后 群: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前 群 外侧群 后 群:小腿三头肌 足背肌 足底肌:内、中、外三群
第四节 四肢肌
一、上肢肌
三角肌
1、肩 肌
冈上、下肌,大、小圆肌,肩胛下肌 前群:肱二头肌、喙肱肌和肱肌。 2、臂 肌 均为屈肌 后群:肱三头肌,为伸肌 前群: 浅层6块,深层3块 3、前臂肌 后群:浅层5块,深层5块 外侧群:鱼际4块肌 4、手 肌 中间群:11块
内侧群:小鱼际3块肌
1、肩肌
三角肌 位置—位于肩部,呈三角形。 起点—锁骨的外侧段、肩峰
前臂前群肌名称
前臂前群桡向尺
掌长指浅尺屈腕
肱桡旋前桡腕屈
拇长指深深方居
3、前臂肌
(2)后群 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 浅层5块 指伸肌、小指伸肌 尺侧腕伸肌
旋后肌
深层5块 拇长、短展肌, 拇长伸肌、示指伸肌
作用:伸腕、伸指、前臂旋后。
4、手肌(手和手指的精细、技巧性动作)
(1)外侧群:又称(大)鱼际
起自:耻骨联合与耻骨结节之间
止于:胸骨剑突及第5—7肋软骨的前面。
全长被3—4条腱划分割成数个肌腹。
• • • • •
(2)、腹外斜肌: 位置:腹肌前外侧群的浅层。 起于:下8肋外面。 止于:白线、髂嵴。 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下缘增厚附于髂前 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形成。 • 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在耻骨结节外 上方,腱膜形成的一小三角形裂孔。
人体骨骼肌力学与疲劳机制

人体骨骼肌力学与疲劳机制人体骨骼肌是维持人类生命活动的主要机能组织之一。
在人类长时间的运动和生活过程中,骨骼肌是最容易疲劳的组织之一。
因此,了解人体骨骼肌的力学特性和疲劳机制对于健康和运动科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骨骼肌的结构骨骼肌由许多肌纤维束构成,每个肌纤维束又由许多肌纤维组成。
一个肌纤维的长度通常不超过数毫米,但它的直径却足以达到百分之几毫米到几毫米。
每个肌纤维包含许多肌节,肌节是由许多麦粒状的肌球蛋白分子组成的。
当肌肉收缩时,肌节中的肌球蛋白分子结构变化,肌肉收缩,从而产生力量。
二、骨骼肌的力学特性骨骼肌是最重要的机能组织之一,在不同的身体运动中,肌肉可以产生不同的力量。
要了解骨骼肌的力学特性,就必须先了解肌收缩特性。
1、骨骼肌的收缩类型骨骼肌在人类生命活动中的收缩可以分为等长收缩和等力收缩两种情况。
等长收缩指的是肌肉收缩时,长度保持不变,等力收缩则指的是肌肉收缩时,力量保持不变。
人类运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啮合均衡状态,即这两种收缩情况同时存在。
2、骨骼肌的力量变化规律骨骼肌的力量变化规律和其长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当肌肉收缩时,其力量随之增加,但在伸展肌肉时,当伸长到一定程度时,其力量会突然下降。
3、骨骼肌的力量与肌节数的关系骨骼肌的力量与肌节数量有关。
同样长度的肌肉,肌节数越多,其肌力也越大。
当肌肉收缩时,每个肌节都会对其力量的产生产生贡献。
因此,骨骼肌肌节数量的增加可以增强肌肉的力量。
三、骨骼肌的疲劳机制骨骼肌在长时间运动后容易出现疲劳。
疲劳的产生和许多因素有关,疲劳的早期反应是肌曲蛋白分子结构的改变,随着疲劳的加深,肌肉肌节数减少,肌肉横剖面积变小,因此其力量下降。
1、疲劳与氧化作用的关系疲劳与氧化作用的关系是一直备受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氧化作用是人体能量代谢的重要方式,当氧化作用不足的时候,人体体内的代谢物、尿素等有害物质就会在体内堆积,引发疲劳等症状。
2、疲劳与神经调控的关系神经系统是人体运动的主要驱动力,而在长时间运动或劳动中,神经系统容易疲劳,从而引发身体的疲劳症状。
骨骼肌—搜狗百科

骨骼肌—搜狗百科肌节骨骼肌肌细胞呈纤维状,不分支,有明显横纹,核很多,且都位于细胞膜下方。
肌细胞内有许多沿细胞长轴平行排列的细丝状肌原纤维。
每一肌原纤维都有相间排列的明带(Ⅰ带)及暗带(A带)。
明带染色较浅,而暗带染色较深。
暗带中间有一条较明亮的线称H线。
H线的中部有一M线。
明带中间,有一条较暗的线称为Z线。
两个z 线之间的区段,叫做一个肌节,长约1.5~2.5微米。
随意肌相邻的各肌原纤维,明带均在一个平面上,暗带也在一个平面上,因而使肌纤维显出明暗相间的横纹。
骨骼肌细胞构成骨胳肌组织,每块骨骼肌主要由骨骼肌组织构成,外包结缔组织膜、内有神经血管分布。
骨骼肌收缩受意识支配,故又称“随意肌”。
收缩的特点是快而有力,但不持久。
横纹肌运动系统的肌肉muscle属于横纹肌,由于绝大部分附着于骨,故又名骨骼肌。
每块肌肉都是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器官,有丰富的血管、淋巴分布,在躯体神经支配下收缩或舒张,进行随意运动。
肌肉具有一定的弹性,被拉长后,当拉力解除时可自动恢复到原来的程度。
肌肉的弹性可以减缓外力对人体的冲击。
肌肉内还有感受本身体位和状态的感受器,不断将冲动传向中枢,反射性地保持肌肉的紧张度,以维持体姿和保障运动时的协调。
大多数骨骼肌(skeletal muscle)借肌健附着在骨骼上。
分布于躯干和四肢的每块肌肉均由许多平行排列的骨骼肌纤维组成,它们的周围包裹着结缔组织。
包在整块肌外面的结缔组织为肌外膜(epimysium),它是一层致密结缔组织膜,含有血管和神经。
肌外膜的结缔组织以及血管和神经的分支伸入肌内,分隔和包围大小不等的肌束,形成肌束膜(perimysium)。
分布在每条肌纤维周围的少量结缔组织为肌内膜(endomysium),肌内膜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各层结缔组织膜除有支持、连接、营养和保护肌组织的作用外,对单条肌纤维的活动、乃至对肌束和整块肌肉的肌纤维群体活动也起着调整作用。
诺贝尔研究骨骼肌对血糖的利用机能骨骼肌是具有收缩能力的肌细胞(由于其形状成幼长的纤维状,所以亦称作肌纤维)所组成。
解剖学 第一章 运动系统肌学

腹股沟管斜疝:腹腔 内容物从深环突出, 沿腹股沟管走行,进 而从浅环突出下降到 阴囊内,称之。
腹股沟管直疝:腹腔 内容物直接从浅环后 方推顶腹横筋膜,突 出浅环,称之。
头颈肌
头肌 颈肌
表情肌 咀嚼肌
表情肌:包括眼轮匝肌、 枕额肌等。
枕额肌由枕腹和额腹及 帽状腱膜组成。额腹起 自额部皮肤止于帽状腱 膜;枕腹起自帽状腱膜 止于枕骨皮肤。
骨骼肌总论
一、定义:附着在骨骼上 的肌肉称骨骼肌。 二、骨骼肌的分类 三、骨骼肌的主要结构 四、骨骼肌的附属结构 五、骨骼肌的起止点
骨骼肌的分类
按位置可分为:躯干肌、 上肢肌、下肢肌、头颈肌。
按形态可分为:长肌、短 肌、阔肌、轮匝肌
(长肌运动距离大,故 存在于四肢;阔肌为扁 状,存在于躯干等既需 要运动又需要保护的部 位;轮匝肌存在于孔和 裂的周围。)
起点:起自耻骨联合和 耻骨结节之间。
止点:肌束向上止于剑 突及其附近肋软骨。
作用:使脊柱前屈。
腹直肌上有3-4条腱划
腹外斜肌、腹内斜 肌、腹横肌
起点:腹外斜肌起自下8肋; 腹内斜肌、腹横肌都起自后 部胸腰筋膜、髂嵴。
止点:腹外斜肌肌束从外上 斜向下内,腹内斜肌肌束从 外下斜向内上,腹横肌肌束 水平向内止于白线。
膈肌上的三个裂孔:
主动脉裂孔:位于膈和 12胸椎之间,通过主动 脉和胸导管。
食管裂孔:位于主动脉 裂孔的左前方,平第10 胸椎,通过食管和迷走 神经。
腔静脉孔:位于食管裂 孔的右前方,平第8胸 椎,通过下腔静脉。
腹肌
前外侧群(腹直 肌等5块)
后群(腰大肌等)
腹直肌(位于前正中线两 侧为一长带状肌宽3-4cm)
止点:止于尺骨鹰 嘴;
简述骨骼肌的形态、构造与辅助装置

简述骨骼肌的形态、构造与辅助装置骨骼肌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一类肌肉组织,它承担着维持人体姿势、产生运动和保护内脏等重要功能。
下面将从形态、构造和辅助装置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骨骼肌。
一、形态骨骼肌是由肌肉纤维组成的,通常呈长条状,长度可从数毫米到几十厘米不等。
肌肉纤维的直径一般为10-100微米,可以裸眼观察到。
骨骼肌的形态可以分为肌腹、肌腱和肌膜三部分。
肌腹是骨骼肌的主体部分,由许多平行排列的肌纤维束组成。
每束肌纤维束又由许多肌纤维构成,肌纤维是肌腹的最小单位。
肌腱是骨骼肌的一种特殊结构,它是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的,连接肌腹和骨骼。
肌腱的主要作用是传递肌肉产生的力量到骨骼上,使骨骼运动。
肌膜是包裹在骨骼肌外部的结缔组织薄膜,它可以保护和固定肌肉,使其能够正常运动。
肌膜还能够分隔不同的肌肉,使其相互独立运动。
二、构造骨骼肌的构造是非常复杂的,它由肌纤维、肌原纤维束、肌束、肌肉纤维束和肌肉纤维组成。
肌纤维是骨骼肌的基本单位,由许多肌原纤维束组成。
肌原纤维束是由许多肌原纤维构成的,肌原纤维是肌肉纤维的最小单位。
肌束是由许多肌纤维束组成的,它们平行排列在一起,形成了肌腹。
肌束的数量和排列方式决定了骨骼肌的形态和功能。
肌肉纤维束是由许多肌束组成的,它们通过肌腱连接到骨骼上。
肌肉纤维束的收缩和伸展使骨骼产生运动。
肌肉纤维是肌肉纤维束的最小单位,它由肌原纤维和肌原纤维束组成。
肌肉纤维的收缩是由肌原纤维中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相互作用产生的。
三、辅助装置骨骼肌在运动过程中需要依靠一些辅助装置来发挥作用。
常见的辅助装置有关节、韧带和肌腱。
关节是连接骨骼的重要结构,它可以使骨骼在一定范围内相对运动。
关节的运动方式包括屈曲、伸展、旋转和外展等。
韧带是连接骨骼的弹性结缔组织,它可以增加关节的稳定性。
韧带的主要作用是限制骨骼的运动范围,防止关节过度伸展或扭曲。
肌腱是连接肌肉和骨骼的结缔组织,它可以传递肌肉产生的力量到骨骼上。
肌腱的主要作用是增加骨骼的力量和稳定性,使肌肉能够更有效地产生运动。
骨骼肌归纳总结

骨骼肌归纳总结人体的骨骼肌是由肌纤维组成的,这些肌纤维可以通过收缩和放松来完成运动功能。
骨骼肌是我们进行日常活动和体育锻炼的主要肌肉类型。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骨骼肌进行归纳总结,以更好地了解它的结构和功能。
一、骨骼肌的结构骨骼肌是由肌纤维、肌束、肌肉和筋膜组成。
肌纤维是最基本的单位,它们是由细胞膜包裹的长而细的细胞。
肌束是由众多并排排列的肌纤维组成的束状结构。
肌肉是由肌束和肌腱构成的,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依赖于肌束的协同运动。
筋膜是将肌肉包裹起来并连接到骨骼的强韧组织。
二、骨骼肌的分类骨骼肌根据其外观和功能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下所示:1. 慢肌纤维:这种肌纤维收缩速度较慢,但可以持续较长时间。
慢肌纤维主要用于进行长时间的低强度运动,如长跑和骑自行车。
2. 快肌纤维: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但无法持续很长时间。
快肌纤维常用于进行短时间的高强度运动,如冲刺和举重。
3. 耐力肌纤维:耐力肌纤维是一种介于慢肌纤维和快肌纤维之间的类型。
它们能够进行相对较长时间的高强度运动,如长时间的游泳和划船。
三、骨骼肌的功能骨骼肌在人体的运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如下所述:1. 提供力量:骨骼肌通过收缩产生力量,使我们能够进行各种日常活动和体育锻炼。
2. 维持姿势:骨骼肌帮助我们维持正确的姿势和站立姿态,保持身体的平衡。
3. 支持骨骼:骨骼肌通过与骨骼连接,为骨骼提供支持和稳定。
4. 保护内脏器官:某些骨骼肌位于重要的内脏器官周围,如腹部和胸部,它们的收缩和放松可以提供保护和支持。
5. 代谢调节:骨骼肌消耗较多的能量,可以调节体内的新陈代谢和能量平衡。
四、骨骼肌的训练方法为了增强和维持骨骼肌的功能和健康,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训练方法进行锻炼:1. 负重训练:通过使用自由重量、器械和机械阻力来增加骨骼肌的负荷,促进肌肉的增长和力量的提高。
2. 柔韧性训练:进行拉伸运动,可以增加肌肉的柔韧性和关节的灵活性,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
3. 有氧训练:进行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和骑车,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骨骼肌的耐力和跨肌群的协调性。
骨骼肌与运动

二、骨骼肌生物力学特性
(三)辅助结构生物力学特性
影响肌腱生物力学特性的因素
解剖位置 锻炼和固定
年龄
激光和热治疗
二、骨骼肌生物力学特性
(三)辅助结构生物力学特性
影响韧带生物力学特性的因素
负荷加载速度
温度
机械应力
年龄
二、骨骼肌生物力学特性
(四)肌的做功
◆
肌肉收缩的机制: 骨骼肌细胞接收到神经刺激,产生兴奋性电冲动,
①
!
通过肌管系统引起肌浆中钙离子(Ca2+)浓度升高,
② ③ ④ ⑤
细肌丝与Ca2+结合,暴露出与粗肌丝结合的位置,
!
粗肌丝伸横桥与细肌丝结合,拖动细肌丝往中央滑动, 肌节变短,肌原纤维收缩,引起肌纤维收缩。
◆
肌肉收缩的机制: 骨骼肌细胞接收到神经刺激,产生兴奋性电冲动,
二、骨骼肌生物力学特性
(四)肌的做功 肌收缩的机械效率 ❖ 从能量的转化来说,还必须考虑有效的机械效率。肌收缩 时产能总量包括机械能和热能两部分,机械能可转化为有 用用功,而而热能对肌收缩无无用用。! ❖ 人人的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当负荷与收缩速度都 达到最佳时,所实现的机械效率才会最高高。
A带
暗带
H线
一条肌原纤维是由粗、 细肌丝排列形成的
肌节
肌节
肌原纤维模式
肌原纤维
明/I带
偏振光显微镜 暗/A带
Z线
H带 M线
Z线
肌节
2.3µ
⑶ 肌小节:肌原纤维上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 区域。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 ① 粗肌丝:肌球蛋白(myosin,肌凝蛋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分享
大量图片让你认识自己的骨骼肌
LV.28
+加入小组只看楼主回复阿文悟饭(北京)
2012-03-26 00:20:04
人体的肌按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三种,按形态又可分为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
平滑肌主要构成内脏和血管,具有收缩缓慢、持久、不易疲劳等特点;心肌构成心壁;两者都不随人的意志收缩,故称不随意肌。
骨骼肌分布于头、颈、躯干和四肢,通常附着于骨,骨骼肌收缩迅速、有力、容易疲劳,可随人的意志舒缩,故称随意肌。
骨骼肌在显微镜下观察呈横纹状,故又称横纹肌。
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缩中,牵引骨产生运动。
人体骨骼肌共有600多块,分布广,约占体重的40%。
每块骨骼肌不论大小如何,都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位置和辅助装置,并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分布,受一定的神经支配。
因此,每块骨骼肌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器官。
锻炼骨骼肌的好处
加强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的练习,可增加肌肉体积和提高运动成绩但对于一般人来说关键在于它对健康的促进作用。
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对人一生都有益。
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基础代谢率下降,能量消耗减少。
由于肌肉总量呈下降趋势,人的基础代谢率每十年下降3%。
不经常运动的人,每年减少0.25千克肌肉,增加0.25千克脂肪。
一些专家研究指出,增加0.5KG肌肉每天多消耗30-40kcal热量。
换句话说,增加0.5KG肌肉,每年消耗的额外热量相当于1.5-2KG脂肪热量。
肌肉力量和耐力的锻炼不仅可以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还能使皮肤保持弹性,防止肌肉、肌腱和韧带拉伤。
还有肌肉与人体机能息息相关,如锻炼背肌可增强呼吸系统的功能,腰腹肌可保持肾健康等。
下面是一些骨骼肌认知图片
感谢下载!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