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上册写作3学习描写景物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跟着课文学写景)》教案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景物描写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如何运用感官和修辞手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来描绘我们周围的美好景物。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通过不同的环节引导学生学习《学习描写景物(跟着课文学写景)》。首先,从导入新课开始,我注意到同学们对日常景物的观察确实有所欠缺,这是我们在后续教学中需要加强的地方。通过提问的方式,我希望能够激发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关注。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景物描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供全班参考。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交流与分享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5.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学习经典作品,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通过学习本单元课文,让学生掌握运用各种感官进行景物描写,如视觉、听觉、嗅觉等,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例:课文中“三峡”一文中对山水的描绘,运用了丰富的视觉和听觉元素,如“江水澄澈,两岸山色翠绿”,“水声潺潺,如鸣佩环”。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尝试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的思维相当活跃,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对于一些开放性问题的引导,我可能还需要更加精准地把握,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探讨。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案

写作(三) 学习描写景物知识与能力1.培养学生学会调动所有感官观察景物的习惯.2.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的方法,提高写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调动感官观察景物的习惯;2.通过交流与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读与评的过程中体会写景的方法,提高写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写作中感受自然的美好,培养亲近自然的习惯和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审美的情趣.1.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景物的方法。
2.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1课时一、新课导入东升的旭日,斑驳的树荫,陡峭的山峰,潺潺的小溪,宽广的大海,水底的游鱼……世间万物,千姿百态,四季景色,美不胜收.今天,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把我们所见过的最美的景描绘出来。
二、学习观察景物的方法.观察事物,要运用感官。
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舌头尝,用鼻子嗅……调动身上所有的感官来感知事物,了解事物的特点.三、通过实例,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1.幻灯片展示《春》中描写春雨的段落,引导分析。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这段文字中,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抓住春雨“细"“密"“亮”的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描写。
2.幻灯片展示《春》中写春风的一段文字,学生朗读讨论.“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清风流水应和着。
这段文字中,借助多个感官,如触觉、嗅觉、听觉等,将春风和煦温暖的特点都描绘了出来。
3.用幻灯片展示《三峡》中写春冬之景的一段文字。
学生朗读,合作探究:这段文字如何将三峡“春冬之时”“良多趣味”的特点写出来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①静态与动态相结合;②俯视与仰视相结合;③近观与远望相结合。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写作-学习描写景物(附习题)

3. 要抓住所选季节的特点,尤其是鲜明 的景色特点进行描写。还可以写某个 景物在某一季节的特点。要倾注情感, 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思维导图
范文引路
文题一例文:
①开门见山,
校园一景
直接入题,简洁。
校园最令我流连的莫过于路旁的池塘。
①
放眼望去,垂柳随风摇曳,笼住两方 池塘,笼住池塘内迷你的小岛,只有漫步 到池塘跟前,才能掀开它神秘的面纱。②
栀子花开了,那个香啊,沁人心脾,提神 醒脑。每当我写字累了,看书乏了,只要 站在窗前享受一下它的香气,顿时心旷神 怡,学习的疲劳便一扫而空。香气还引来 了蜜蜂和蝴蝶,蜂蝶嗡嗡,鸟语花香,这 窗外宁静的小园变成了一个热闹欢乐的世 界。④
④从嗅觉 的角度写栀子 花带给“我” 的享受。
最富有诗意的要算是秋天了。那是枫叶红于二月花的 季节,秋风吹拂,不时地将美丽的枫叶送到我的书桌上。 有时,一片红叶悄然而至,好像是枫树捎给我的信,问候 我:“秋天来了,天气凉了,要多加件衣服啊!”有时, 几片叶儿纷至沓来,又似她调皮的玩笑。
我格外珍惜这友好的问候,总把她们留下 来,或夹在书中当书签,或制成小饰物挂 在墙上。 ⑤
小窗是我和自然交流的桥梁,窗外的 小园是我思想自由奔驰的天地。现在好多 人喜欢高楼大厦,喜欢豪华的装修,喜欢 用坚固的防盗门、厚重的窗帘把自己和外
⑤抓住枫 叶的火红来写, 突出了秋天枫 叶的特点。
界隔离开来,恨不得住进保险箱里去。可 我不喜欢。自然是我们 人类的根源。只有和自然亲近,才能保持 我们热爱自然、热爱世界的宽广胸怀,保 持纯朴的童心。我永远不会关上这扇窗!⑥
写作要求
1. “校园一景”,意味着不能面面俱到,而 是要选取校园的一个局部进行细致具体的 描写。除了描写景物外,还可以写一写师 生在其中的活动,展现出校园景色的特点。 写作时可按一定顺序,例如由远及近、由 高到低等。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课件

PART 03
新知讲授
写作指点
为了让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写作时可以采用多种角度,比如可俯视、仰视 ,也可近观、远望;可写静态,也可写动态;可从宏观着眼,也可从微观 入笔;可写视觉形象,也可写听觉、嗅觉、触觉等形象;可以写现实实景 ,也可写想象虚景。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教会大家如何学习描写景物:
写作指点
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件
学习目标
目
新知导入
录
新知讲授
拓展练习
PART 01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 学会多角度视察景物。 2. 学会使用不同的写景顺序,把景物写得有层次。 3.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把景物写鲜活。
PART 02
新知导入
课堂导入
你故乡的秋天有哪些富有特征的景象?是那饱满诱人的果实,还是那金黄灿 烂的田地?是高远的蓝天,还是天际处的山岭?是壮丽的落日,还是初升的 朝阳?或许一片落叶会让你感叹岁月的脚步声,一丝清凉会让你抒发思古之 幽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描写景物。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件
PART 04
拓展练习
写作练习
对同学们来说,最熟悉的地方莫过于校园了。想一想,你所在的校园有什么 风景?校园里的风景有什么特殊之处?环绕“校园一景”写一个片段。300 字以内。
写作练习
提示: 1.“校园一景” , 意味着不能面面俱到 , 而是要选取校园的一个局部进行细 致具体的描写。 2.除了描写景物外,还可以写一写师生在其中的活动,展现出校园风景的特 点。 3.写作时可按一定顺序,例如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等。
例文评析
秋天的阳光是温暖的。清晨打开窗子,阳光照耀在身上,你会发现这世界是 多么美好。秋天的阳光是和蔼的,它贴近你的脸颊,让你感受到舒适;秋天 的阳光是温顺的,使你不由得就爱上了它。 再说那千姿百态、昂首怒放的秋菊,虽然不及春天盛开的花儿的姹紫嫣红, 但这正是秋菊的美丽之处,每一朵秋菊都在争相为秋天增添风韵。 秋天,不像春天那样鸟语花香、繁花似锦,不像夏天那样烈日炎炎,也不像 冬天那样银装素裹、萧瑟一片。它自有一份恬淡的秋的韵味,我喜欢这迷人 的秋。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

实际的文章写作中,人们往往会把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结合起来运用,这样 写来,景物丰富多彩而又层次井然。
逻辑顺序:优势是能面对较为复杂的写作对象,充分彰显作者的写作意图。
7
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例如,我们描写“校园一景”,意味着不能面面俱到,而是要选取 校园一个局部进行描写,可以由远及近,也可以由高到低等。
春天的 和
的特点
4
观察
景物的特点 “个性” 景物的“细微”之处
例二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
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
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
第一步 确立好“观察点”
在一个固定的观察点上个,要学会变换观察 角度,或远观、或近看、或仰视、或俯瞰,就像 一摄影师,把镜头一会儿推远,一会儿拉近,一 会儿俯拍,一会儿仰拍,这样就既可以写静态也 可以写动态,这样观察景物才全面。
6
如何找到景物的特点呢?
第一步
确立好“观察点”
仰观“高峰入云”, 俯视“清流见底”, 平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例如,朱自清《春》对春花的描写。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把果
树人格化,赋予人的情感和动作。“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人 们熟知的“火”“霞”“雪”来比喻盛开的花朵,让读者感受到了花儿的鲜艳 和勃勃生机。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 是由“花”放飞了想象,由眼前的“花”想到了将来的“果”,把读者带到了 鲜果满园的丰收季节。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三《学习描写景物》写作指导及名著范文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三《学习描写景物》写作指导及名著范文写作指导一、什么是景物描写?A.晚秋的天空是澄清的,山脚下的高粱成熟了。
B.晚秋的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染上了凋谢的颜色。
二、写作引导多种角度,比如:可俯视、仰视,也可近观、远望;可写静态,也可写动态;可从宏观着眼,也可从微观入笔;可写视觉形象,也可写听觉、嗅觉、触觉等形象;可以写现实景,也可以写想象虚景。
三、从以下几个方面提示如何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第一、定点观察例如《答谢中书书》,仰观“高峰入云”,俯视“清流见底”,平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观潮》远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近看“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这样,观景的点各有变化,景物形态、色彩、情状各有不同,写出了景物的不同特点。
第二、移步换景例如《社戏》写“我”得到家长的同意之后,跟小伙伴们乘船“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沿途所见夜景,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一一展现。
写返程时所见景物,有清晰之景各不相同,各呈异彩,细读之后会生出无穷的美感。
第三、动用多种感官例如《春》中的这段描写:“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这一段调动了视觉、听觉、味觉等不同的感官,描绘了三种有代表性的春花,表现其繁花似锦,给人一种互不谦让、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的感觉。
第四、巧妙地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对景物描写常常使用修辞方法,这样描写出的景物更生动,更富有感染力。
第五、动静结合地进行观察例如《安塞腰鼓》:“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习作《学习描写景物》知识点+同步练习

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这一段调动了视觉、听觉、味觉等不同的感官,描绘了三种有代表性的春花,表现其繁花似锦,给人一种互不谦让、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的感觉。
第四、巧妙地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对景物描写常常使用修辞方法,这样描写出的景物更生动,更富有感染力。
第五、动静结合地进行观察例如《安塞腰鼓》:“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
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文章开头的静态描写好,好在它为文章后面写动设下铺垫,使文章静中有动。
动静结合,充满画面美。
第六、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例如《在烈日和暴雨下》开头部分作者着力写烈日下酷热的一段。
本来用正面描写足矣,然而作者又接着用柳树“像病了似的”,叶“打着卷”,枝“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路“发着白光”那样干燥灼人;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平日指望吆喝招揽买卖的小贩们也“不敢吆喝”了;柏油路都“晒化了”等等。
从各个侧面进一步烘托出天气酷热憋闷的环境,由此,更加衬托出了祥子在烈日下拉车的生活苦难。
范文风 雨贾平凹树林子像一块面团子,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着就向一边倒,漫地而行;呼地又腾上来了,飘忽不能固定;猛地又扑向另一边去,再也扯不断,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已经完全没有方向了。
然后一切都在旋,树林子往一处挤,绿似乎被拉长了许多,往上扭,往上扭,落叶冲起一个偌大的蘑菇长在了空中。
哗地一声,乱了满天黑点,绿全然又压扁开来,清清楚楚看见了里边的房舍、墙头。
垂柳全乱了线条,当抛举在空中的时候,却出奇地显出清楚,霎那间僵直了,随即就扑撒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
杨叶千万次地变着模样:叶背翻过来,是一片灰白;又扭转过来,绿深得黑清。
那片芦苇便全然倒伏了,一节断茎斜插在泥里,灰白;又扭转过来,绿深得黑清。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山川之美 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设计说明此单元写作主题是“学习描写景物”。
给出的写作方法与阅读文本中的写法遥相呼应: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角度描写景物特征;从俯视、仰视、近观、远望等观察角度描写景物特征;从静态、动态或不同时段的状态描写景物特征;恰当地融入情感,使描写的景物鲜活动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学生应“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为写作奠定基础”。
要帮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抓住景物特点,尝试运用多种手法,结合各种感官,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并“动之以情”。
学习目标1.养成观察的习惯,学习从多个方面观察景物的方法,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特征。
2.尝试运用多种手法,结合各种感官的感受,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
3.体会情景交融的感染力,尝试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中,使景物鲜活起来。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多种手法,多角度、有层次地描写景物。
2.引导学生融情于景,让景物立体鲜活。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准备描写景物的名篇。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致。
同学们都知道景物描写能为我们的文章增色不少,但是很多同学经常苦恼于不知道怎样才能把这些景物准确生动地描写出来。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观察和描写景物。
二、预习任务学生选择校园中的一处风景,细心观察,围绕“校园一景”写一个片段,200字左右。
五、过程性评价根据课堂内容,自行修改之前所写的练笔。
六、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结合之前所学的经典写景篇章,了解了景物描写的注意事项和基本方法。
接下来,大家还需用心去观察大自然,继续练习景物描写,体会情景交融的感染力,让自己笔下的景物鲜活起来。
七、布置作业1.基础型作业:进一步完善自己所写的课前练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八年级上册写作3学习描写景物
【学习目标】
1.学会多角度观察景物。
2.学会使用不同的写景顺序,把景物写得有层次。
3.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把景物写鲜活。
【教学过程】
一、文题展示
你家乡的秋天有哪些富有特征的景象?是那饱满诱人的果实,还是那金黄灿烂的田地?是高远的蓝天,还是天际处的山岭?是壮丽的落日,还是初升的朝阳?或许一片落叶会让你感叹岁月的脚步声,一丝清凉会让你抒发思古之幽情。
细细观察,细细品味,以“秋天的赞歌”为题,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500字。
二、写作导航
为了让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写作时可以采用多种角度,比如可俯视、仰视,也可近观、远望;可写静态,也可写动态;可从宏观着眼,也可从微观入笔;可写视觉形象,也可写听觉、嗅觉、触觉等形象;可以写现实实景,也可写想象虚景。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教会大家如何学习描写景物:
1.定点观察。
就是选一个合适的固定位置,变换各种视角,对景物进行观察,然后做细致描写。
例如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仰观“高峰入云”,俯视“清流见底”,平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通过多个角度描写景物,景物特点能展现得更加充分、鲜明,让读者如临其境,更真切地感受到景物的魅力。
2.移步换景。
就是走动起来,变换远近距离、高低位置和各种视角,观察同一景物的不同侧面、局部,以及不同景物的各个方面,然后依次进行描写。
例如鲁迅《社戏》写“我”得到家长的同意之后,跟小伙伴们乘船“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沿途所见夜景,包括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都一一展现,甚至还写了返程时所见景物,有清晰之景,有虚幻之景,有远景,有近景……作者笔下的这些景物各不相同,各呈异彩,细读之后会生出无穷的美感。
3.调动各种感官。
观察和描写景物,要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会不同的感觉、不同的形象,甚至可以从现实之景延伸到想象之景。
例如上文中朱自清《春》中的这段描写:“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
4.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能把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
例如上文中朱自清《春》中的这段描写,运用比喻、排比、拟人,写出了各种花的颜色和质地,给人一种姹紫嫣红的感觉,写出了春天的美丽。
运用动静结合法,写出了春天的热闹与生机。
三、例文引路
秋天的赞歌
很多人喜爱春天,喜欢它的千枝吐蕊,蓓蕾待放,而我却喜欢秋天。
我不仅喜欢它的秋高气爽,更喜欢那丹桂飘香、硕果累累的景象,因为它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给人带来希望,带来喜悦。
金色的秋天来了,树上的果实和农田里的庄稼都已成熟了,它们满载了人们殷切的期待和辛勤的汗水。
农民伯伯望着这丰收的景象,不禁喜上眉梢。
你瞧,红彤彤的苹果压弯了枝头,黄灿灿的稻谷汇成了一片金色的海洋,在风中微微摇曳着,还有金黄的柿子、小红灯笼似的山楂,以及枣、橘子等水果。
多么美丽的丰收的景象啊!
秋风拂面,拂去夏日的燥热,送来一份凉爽。
树上的叶子纷纷飘落下来。
街上,刷刷作响的声音仿佛一首乐曲,每一片落叶都是这首乐曲中的一个金色的音符。
秋雨,是连绵不断的。
它既不像春雨那样细如牛毛,也不像夏雨那样倾盆而至。
它无声无息地降落下来,轻柔地洒在我们身上,使衣服潮湿起来,嗅到一股秋的气息。
细雨丝丝,带给人们清爽、凉快的感受,使人们不禁赞叹道:“这喜人的秋雨!”秋雨过后的景色也是不错的,呼吸着雨后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气,立刻就会拥有一份轻松的心情。
树枝上,那尚未落下的叶片上面挂着晶莹的水珠,真是美极了!
秋天的阳光是温暖的。
清晨打开窗子,阳光照耀在身上,你会发现这世界是多么美好。
秋天的阳光是温和的,它贴近你的脸颊,让你感受到舒适;秋天的阳光是温柔的,使你不由得就爱上了它。
再说那千姿百态、昂首怒放的秋菊,虽然不及春天盛开的花儿的姹紫嫣红,但这正是秋菊的美丽之处,每一朵秋菊都在争相为秋天增添风韵。
秋天,不像春天那样鸟语花香、繁花似锦,不像夏天那样烈日炎炎,也不像冬天那样银装素裹、萧瑟一片。
它自有一份恬淡的秋的韵味,我喜欢这迷人的秋。
【名师点评】历来人们都以赞美春天作为描写主题,而小作者则从自己的视角描绘了金色的秋天。
文章围绕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这一主线,描写了满目的丰收景象,由此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在写作过程中,小作者抓住秋天最有特征的景物:果实、秋风、秋雨、秋阳、秋菊,展示了小作者对秋天这个季节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小作者还调动多种感官,运用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把秋天写活了,表达了小作者对秋天预示着收获,寄予人们以希望之情的喜爱。
四、板书设计
定点观察
学习描写景物移步换景
调动各种感官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