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计算题【最新版】

合集下载

建筑结构抗震计算题实例

建筑结构抗震计算题实例

一、计算题五层钢框架的层串模型及五阶振型简图如下,结构的自振周期分别是0.7104s 、0.2459s 、01591s 、 0.1272s 、0.1145so 已知该建筑位于U 类场地,设计地震第三组,设防烈度7度(q ®=。

°8 )。

重力加速度g = 9.8〃"/。

试用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法计算框架结构的地震作用、层间剪力 和层位移。

・ M=700tD5-0.8X106kM/m •M=1000t)4=0.8X10GkN/m !)M=1000t D3=0,8X106kN/m )M=1000tD2=0.8X106kN/m> M=1000t)1 = 1 0X1 3 kN/m解:IV 类场地,设计地震第一组,q=O.45s7度,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 , a inax = 0.08= 0.04 (五层钢结构)= 002+7W= 002194 =0.7104 s >1.47; =0.63,/=介 〉(("?,") >O.lst %=%=%=%=772cqa 、= 0.085556抗震习题汇总3.3m3.3m3.3m 3.3m 3.8m7 = 0.9 +0.05-^0.3 + 6彳 = 0.9185%=1 +0.05—g0.08 + 1.6^= 1.069 Mode 4- 0.127s 0.888Mode 5 0.114s小4]”=。

.。

=0.087;+0.07 =0.1268G eq = 0.85 ZG =0.85x(700 + 1000 x 4)x9.81 = 39151 kNF EK = a, XG eq = 0.05625 x 39151 = 2202 2kNGH小翳心……底部剪力法计算结果振型周期和地震影响系数振型参与系数% = 2£皆与E G«x ii振型地震作用Ki = a/jXjiGi振型层间剪力V“=ZFii (单位:kN)层间剪力Vj=qZY:(单位:kN)振型层间位移△为 = £•(单位:mm)振型层位移Uj, =ZAU JI(单位:mm)层间位移Uj = JZu;(单位:mm)。

结构抗震测试题及答案

结构抗震测试题及答案

结构抗震测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地震烈度: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种建筑物受地震影响的程度。

2.抗震设防烈度:一个地区作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应按国家规定权限审批或颁发的文件(图件)执行。

3、场地土的液化:地震时,由于颗粒间孔隙水的不可压缩性,饱和粉土或砂土无法排出,增加了孔隙水压力,降低了土颗粒的有效垂直压缩应力,使颗粒部分或完全悬浮,土的抗剪强度接近于零,表现出流化现象。

4.等效剪切波速:若计算深度范围内有多层土层,则根据计算深度范围内各土层剪切波速加权平均得到的土层剪切波速即为等效剪切波速。

5、地基土抗震承载力: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特征值6.现场覆盖层厚度: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定义:一般情况下,可取地面到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坚硬土层或岩层顶的距离。

7、重力荷载代表值: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代表值是结构自重(永久荷载)和相关可变荷载的总和。

8.强柱弱梁:结构设计时希望梁先于柱发生破坏,塑性铰先发生在梁端,而不是在柱端。

9、砌体的抗震强度设计值:fae??A.其中,Za是地基土抗震承载力的调整系数,FA是深度和宽度修正后的基础。

fve??nfv,其中fv为非抗震设计的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ζn为砌体抗震抗剪强度的正应力影响系数。

10.剪压比:剪压比为v/fcbh0,是构件截面上平均剪力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用以反映构件截面上承受名义剪应力的大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地震波包括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仅在地球表面传播的表面波。

体波包括纵波(P)和横波(s),面波分为瑞利波和洛夫波。

对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是表面波。

2、场地类别根据等效剪切波波速和场地覆土层厚度划分为iv类。

3、当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层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时,当T1>1.4Tg时,在结构δFN的顶部增加附加力,其目的是考虑高振动模式的影响。

4、《抗震规范》规定,对于烈度为8度和9度的大跨和长悬臂结构、烟囱和类似的高耸结构以及9度时的高层建筑等,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建筑抗震设计

建筑抗震设计

一、计算( 每题参考分值5分)1、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造于基本烈度为8度区,场地为Ⅰ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层高和层重力代表值如下图所示。

结构的基本周期为0.55 s,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各层地震剪力标准值。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见附表1,特征周期值见附表2,地震影响系数曲线见附图1,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见附表3)2、如下图所示单层单跨框架,屋盖刚度为无穷大,质量集中于屋盖处。

已知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为Ⅰ类;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 = 700 kN,框架柱线刚度i c=EI c/h = 2.4×104 kN·m,阻尼比为0.05。

试求该结构多遇地震时的水平地震作用。

(所需数据见试卷末的附表附图)3、六层砖混住宅楼,建造于基本烈度为8度区,场地为Ⅱ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根据各层楼板、墙的尺寸等得到恒荷载和各楼面变荷载乘以组合值系数,得到的各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分别为G1=5 399.7 kN, G2=G3=G4=G5=5 085 kN, G6=3 856.9 kN,如下图所示。

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各层地震剪力标准值(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见附表1,特征周期值见附表2,地震影响系数曲线见附图1,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见附表3)4、如下图所示,已知G1=410 kN, G2=310 kN, K1=14 280 kN/m, K2=10 720 kN/m,用能量法求结构的基本周期。

(所需数据见试卷末的附表附图)18. 72 kN·m2,柱高h = 8 m。

按8度、第一组、Ⅲ类场地,求厂房强度验算时所受的地震作用力。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见附表1,特征周期值见附表2,地震影响系数曲线见附图1,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见附表3)地震影响烈度T T T g/s6、已知k1=k2=k; m1=m2=m,求下图所示体系的频率、振型。

(所需数据见试卷末的附表附图)二、问答( 每题参考分值5分)7、名词解释:直接动力法由震源向外传播的疏密波,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一致,从而使介质不断地压缩和疏松,故也称为压缩波或疏密波。

抗震作业第三章

抗震作业第三章

第三章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极限状态计算 思考题3.1 什么是地震动反应谱和抗震设计反应谱反应谱的影响因素和特点是什么答:根据给定的地面运动加速度记录和体系的阻尼比,计算出质点的最大绝对加速度S a ,与体系的自振周期T ,绘制成一条曲线-地震加速度反应谱,不同的阻尼比可以绘制出不同曲线。

规范根据同一类场地在各级烈度地震作用下地面运动的 ,分别计算出的反应谱曲线,再进行统计分析,求出最有代表性的平均反应谱曲线作为设计依据;通常称之为抗震设计反应谱。

反应谱影响因素:受地震动特性即峰值、频谱、持续时间的影响。

特点是随机性。

3.2 什么是地震影响系数其谱曲线的形状参数有何特点答:单自由度体系绝对加速度反应)(T Sa 与重力加速度g 之比。

3.3 什么是地震作用怎样确定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作用答:地震作用:地面振动过程中作用在结构上的惯性力就是地震荷载,可理解为能反映地震影响的等效荷载,实际上,地震荷载是由于地面运动引起的动态作用,属于间接作用,应称为“地震作用”,而不应称为“地震荷载”。

确定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作用: 水平方向:E Ek G T F )(α= 竖直方向:E v Evk G F max ,α=3.4 抗震设计中的重力荷载代表值是什么其中可变组合值系数的物理含义如何答:重力荷载代表值是指地震作用下计算有关效应标准值时,永久性结构构配件、非结构构件和固定设备等自重标准值加上可变动荷载组合值。

变组合值系数的物理含义:是根据可变重力荷载与地震的遇合概率确定的。

3.5 多自由度集中质量体系地震下的运动方程如何说明方程中各参数的含义。

答:)(}]{[)}(]{[)}(]{[)}(]{[t x R M t x K t x C t x M g •••••-=++3.6 写出振型质量、振型参与质量、振型参与系数的表达式。

答:振型质量:{}[]{}j Tj j x M x M =振型参与质量:{}[]{}j Rpj x M R M =⎥⎥⎥⎥⎦⎤⎢⎢⎢⎢⎣⎡=n m m m m 0...0][21⎥⎥⎥⎥⎦⎤⎢⎢⎢⎢⎣⎡=nn n n n n c c c c c c c c c c .....................][212222111211⎥⎥⎥⎥⎦⎤⎢⎢⎢⎢⎣⎡=nn n n n n k k k k k k k k k k .....................][212222111211)(t x 0&&振型参与系数:jpj j M M V =3.7 简述多自由度体系地震反应的振型分解法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原理和步骤。

3结构抗震计算

3结构抗震计算

例题3-1:一层单跨框 架如图所示,框架柱
线刚度 ic 3.0104 kN m
已知设防烈度为8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为0.2g,设计地震分 组为第二组,二类场 地,结构阻尼比为 0.05。试求该结构在 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 时的水平地震作用。
5m
EI G 1200
ic
ic
9m
max 0.45 max
K11
m1
K21
2
K22
K12
m2
2
X1 X2
0
(4 57)
频率方程为:
K11 m12
K21
K12
0
K22 m22
解出该方程的2个根 12、,22将之代入(4-57)
式(4-57)是齐次方程组,两个方程线性相关
当 12、代入22 只能得到各向量之间的比:
第一振型:X11 X12
XT M X 0 j k
j
k
(4 61)
(2)振型关于刚度矩阵的正交性:
XT K X 0 j k
j
k
KXk 2 M Xk
(3)振型关于阻尼矩阵的正交性:
(4 68)
C MK
(4 46)
XT CX 0 j k (4 72)
j
k
3.振型分解
按照振型叠加原理,弹性结构体系中每一个质
3
第3章 结构抗震计算
3.1 计算原则 3.2 地震作用 3.3 设计反应谱 3.4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3.5 底部剪力法 3.6 时程分析法 3.7 结构竖向地震作用 3.8 结构抗震验算
3.1 计算原则 3.1.1 各类建筑结构的地震作用
(1)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 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

结构抗震试题

结构抗震试题

1、什么是地震震级?什么是地震烈度?什么是抗震设防烈度?答:震级表示一次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也是表示地震强度大小的指标。

地震烈度指地震时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抗震设防烈度是一个地区作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2、什么是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什么是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答:设计基本加速度值是指50 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加速度的设计取值。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是指与加速度反应谱最大值相应的水平加速度3、场地土液化产生的震害有哪些?答:场地土的液化不仅能够引起地面喷水冒砂、地基不均匀沉陷和地裂滑坡等地面震害,而且也能够造成建筑物墙体开裂、倾覆甚至翻倒和不均匀下沉等一系列破坏。

4、什么是地震作用效应?什么是地震反应?答: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指地震作用在结构中所产生的内力和变形,主要有弯矩、剪力和轴向力、位移等。

结构的地震反应指地震引起的结构振动,它包括地震在结构中引起的速度、加速度、位移和内力等。

5、什么是地震系数、动力系数、地震影响系数?答:地震系数表示地面运动的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之比。

动力系数指单质点最大绝对加速度与地面最大加速度的比值。

地震影响系数是指单质点弹性体系上的水平地震力与结构重力之比。

(或质点绝对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6、简述底部剪力法的适用条件及基本原理.?答:适用条件:高度不超过40 米,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

基本原理是先计算出作用于结构的总水平地震作用,也就是作用于结构底部的剪力,然后将此总水平地震作用按照一定的规律再分配给各个质点。

7、砖房的震害大体分为哪几种?答:砖房的震害大体分为:房屋倒塌;墙体裂缝、破坏;纵、横墙连接破坏;楼盖与屋盖破坏;附属构件破坏等。

8、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其功能和作用有哪些?答:(1)砌体的抗剪强度可提高10%~30%左右,提高幅度与墙体高宽比、竖向压力和开洞情况有关;(2)其作用主要是对砌体起约束作用,提高其变形能力;(3)设置在震害较重、连接构件比较薄弱和易于应力集中的部位的构造柱可起到减轻震害的作用。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及答案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1.构造地震为由于地壳构造运动造成地下岩层断裂或错动引起的地面振动 2、建筑的场地类别,可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

3、《抗震规范》将50年内超越概率为10%的烈度值称为基本地震烈度,超越概率为 63.2%的烈度值称为多遇地震烈度.4、丙类建筑房屋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

5、柱的轴压比n定义为n=N/f c A c (柱组合后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6、震源在地表的投影位置称为震中,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7、表征地震动特性的要素有三,分别为最大加速度、频谱特征和强震持时 .8、某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G1=G2=1200kN,第一振型φ12/φ11=1.618/1;第二振型φ22/φ21=-0。

618/1。

则第一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 0、724.9、多层砌体房屋楼层地震剪力在同一层各墙体间的分配主要取决于楼盖的水平刚度(楼盖类型) 和各墙体的侧移刚度及负荷面积.10、建筑平面形状复杂将加重建筑物震害的原因为扭转效应、应力集中。

11、在多层砌体房屋计算简图中,当基础埋置较深且无地下室时,结构底层层高一般取至室外地面以下500mm处。

12、某一场地土的覆盖层厚度为80米,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为200m/s,则该场地的场地土类别为Ⅲ类场地(中软土)。

13、动力平衡方程与静力平衡方程的主要区别是,动力平衡方程多惯性力和阻尼力。

14、位于9度地震区的高层建筑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为。

15、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为第i层根据第一阶段设计所得到的截面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受剪实际承载力与第i层按罕遇地震动参数计算的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 .16、某一高层建筑总高为50米,丙类建筑,设防烈度为8度,结构类型为框架—抗震墙结构,则其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二级,抗震墙的抗震等级为一级。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带答案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带答案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一、判断题1.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既适用于弹性体系,也可用于弹塑性体系×2.结构的刚心就是地震惯性力合力作用点的位置×3.受压构件的位移延性将随轴压比的增加而减小√4.结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等于竖向荷载加上各可变荷载组合值。

×5.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称为震中距。

×6.对应于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烈度也只有一个。

×7.横波一般周期较长,振幅较大,引起地面水平方向的运动。

√8.采用底部剪力法时,突出屋面的屋顶件,由于刚度突变、质量突变,其地震作用的效应乘以增大系数3,此增大部分应向下传递。

×9.采用底部剪力法时,突出屋面的屋顶件,由于刚度突变、质量突变,其地震作用的效应乘以增大系数3,此增大部分应向下传递。

×10.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以横波最快,面波次之,纵波最慢。

×11.横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12.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13.众值烈度比基本烈度小度,罕遇烈度比基本烈度大度×14在进行抗震设计时,结构平面凹进的一侧尺寸为其相应宽度的20%时,认为是规则的√15.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以横波最快,面波次之,纵波最慢。

×16.在同等场地、烈度条件下,钢结构房屋的震害较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震害要严重。

×17.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轴压比越大,抗震性能越好。

×18.场地特征周期与场地类别和地震分组有关。

×19.受压构件的位移延性将随轴压比的增加而减小。

√20.选择结构的自振周期应尽可能接近场地卓越周期。

×21.根据液化指数,将液化等级分为三个等级。

√22.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应考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影响√。

23.地震作用对软土的承载力影响较小,土越软,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就越小。

×24.结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等于竖向荷载加上各可变荷载组合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计算题
3.1 单自由度体系,结构自振周期T=0.5S,质点重量G=200kN,位于设防烈度为8 度的Ⅱ类场地上,该地区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霞作用时的水平地震作用。

3.2 结构同题3.1,位于设防烈度为
8度的Ⅳ类场地上,该地区的设计基
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设分
组为第二组,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
作用时的水平地震作用。

3.3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所示,
横梁刚度为无穷大,混凝土强度等级
均为C25,一层柱截面450mm#215;450mm,二、三层柱截面均
为400mm#215;400mm,试用能量法计算结构的自振周期T1。

3.4 题3.2的框架结构位于设防烈度为8度的Ⅱ类场地上,该地区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时的水平地震作用。

3.5 三层框架结构如图所示,横梁刚度为无穷大,位于设防烈度为8度的Ⅱ类场地上,该地区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为0.30g,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结构各层
的层间侧移刚度分别为k1=7.5#215;
105kN/m,k2=9.1#215;105kN/m,
k3=8.5#215;105 kN/m,各质点的质
量分别为m1=2#215;106kg, m2=2#215;
106kg, m3=1.5#215;105kg,结构的自
震频率分别为ω1=9.62rad/s,
ω2=26.88 rad/s, ω3=39.70 rad/s,
各振型分别为:
要求:
①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时各层的层间地震力;
②用底部剪力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时各层的层间地震剪力。

3.6 已知某两个质点的弹性体系(图3-6),其层间刚度为
k1=k2=20800kN/m,,质点质量为m1=m2=50#215;103kg
试求该体系的自振周期和振型。

3.7 有一钢筋混凝土三层框架(图3-7),位于Ⅱ类场地,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组别为第一组,已知结构各阶周期和振型为T1=0.467s ,T2=0.208s,T3=0.134s,
试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多遇地震下框架底层地震剪力和框架顶点位移。

图3-6 图3-7
3.8 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图3-8)所示三质点体系在多遇地震下的各层地震剪力。

已知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2g,Ⅲ类场地一区,m1=116.62#215;103kg, m2=110.85#215;103kg, m3=59.45#215;103kg,T1=0.716s,δn=0.0673。

3.9 试计算(图3-9)所示六层框架的基本周期。

已知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为: G1=10360kN,G2=9330kN,G3= 9330kN,
G4= 9330kN,G5=9330kN,G6=6950kN,各层层间侧移刚度为:K1= 583982kN/m,k2=583572kN/m,k3=583572KN/m,k4=474124kN/m,k5=474124kN/m,k6=454496kN/m。

多层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习题
4.1 五层底层框架砖房,底层平面布置如图(4-1)。

框架柱截面尺寸为400mm#215;400mm,底层砖抗震墙厚为240mm,混凝土抗震墙为20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砖强度等级为MU10,砂浆强度等级为M7.5,二层以上的横墙除与一层处抗震墙对齐外, 还在首层设有纵向抗震墙的开间两侧设有抗震横墙。

结构总的重力荷载为28422kN、,底层层高4.8m,二层及以上均为2.8m。

试计算底层横向设计地震剪力及框架柱所承受的剪力。

图4-1
4.2 某实验楼为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外围护墙为24cm砖墙,平均重量为(含双面粉刷及窗户的重量)3.59KN/m,中间为实验大厅(无隔墙),梁截面尺寸为300*600mm,砼为C20,柱截面尺寸为500*500,砼为C30,现浇砼梁柱,楼盖为空心板,上浇40mm厚叠合层,Ⅱ类场地,设防烈度7度近震。

验算结构横向层间位移;计算框架的内力及底层梁的配筋。

屋面及楼面的荷载(KN/m2)
屋面荷载楼面荷载
活载使用荷载0.5 3.0
雪荷载0.3 --
恒载屋面保温等2.5 2.0
叠合层重1.0 1.0
予制板重2.6 2.6
建筑抗震设计思考题
l.1 地震按其成因分为哪几种类型?按其震源的深浅又分为哪几种类型?
1.2 什么是地震波?地震波包含了哪几种波?
1.3 什么是地震震级?什么是地震烈度、基本烈度和抗震设防烈度?
1.4 简述众值烈度、基本烈度和罕遇烈度的划分标准及其关系。

1.5 我国规范依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将建筑分为哪几类?分类的作用是什么?
1.6 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的关系是什么?
1.7 什么是三水准设防目标和两阶段设计方法?
2.l 场地土分为哪几类?它们是如何划分的?
2.2 什么是场地?怎样划分建筑场地的类别?
2.3 什么是场地土的液化?
3.1 什么是地震作用?怎样确定结构的地震作用?
3.2 什么是建筑结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怎样确定它们的系数?
3.3 什么是地震系数和地震影响系数?什么是动力系数?它们有何关系?
3.4 什么是加速度反应谱曲线?影响a-T曲线形状的因素有哪些?质点的水
平地震作用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用反应谱法确定单质点弹性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
3.5 什么是等效总重力荷载7 怎样确定?
3.6 简述确定结构地震作用的底部剪力法的适用条件及计算步骤。

3.7 哪些结构需要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怎样确定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
3.8 简述规范中给出的抗震设计反应谱a-T 曲线的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

4.1 何谓“概念设计”?“概念设计”与计算设计有何不同?
4.2 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有哪些? 对建筑抗震危险的地段有哪些?为什么要
避开抗震危险地段?
4.3 建筑平立面布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为什么要控制房屋的高宽比?
4.4 抗震结构体系在结构平面布置与竖向布置中应注意哪些问
题?
4.5 何谓“多道防震防线”?
4.6 为什么说结构的整体性是保证结构各部件在地震作用下协调工作的必要条件。

5.1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有哪些结构体系?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是什么?
5.2 抗震概念设计在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时具体是如何体现的?
5.3 抗震设计为什么要限制各类结构体系的最大高度和高宽比?
5.4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时为什么要划分抗震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5.6 如何计算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
5.7 在计算竖向荷载下框架结构的内力时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5.8 如何设计结构合理的破坏机制?
5.9 如何进行内力组合?
5.10 什么是“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原则?在设计中应如何体现?
5.11 用反弯点法计算在水
5.12 多层建筑结构的地震作用沿高度是如何分布的?
5.13 楼层地震剪力在各抗侧力构件之间是如何分配的?
5.14 如何计算框架结构的自振周期?如何确定框架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 5 .15 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6.l 多层砌体结构的类型有哪几种?
6.2 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设计中,除进行抗震能力的验算外,为何更要注意概念
设计及抗震构造措施的处理?
6.3 砌体结构房屋的概念设计包括哪些方面?
6.4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计算简图如何选取?地震作用如何确定?层间地震剪力在墙体间如何分配?
6.5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自振周期为多少?
6.6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包括哪些方面?
6.7 抗震设计对于砌体结构的结构方案与布置有哪些主要要求?为什么要这样要求?
6.8 简述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计算的步骤。

6.9 楼层水平地震剪力的分配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水平地震剪力怎样分配到各片
6.10 圈梁和构造柱对砌体结构的抗震作用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