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菲尔铁塔沉思 读后感
《埃菲尔铁塔沉思》教案

《埃菲尔铁塔沉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埃菲尔铁塔沉思》的作者、背景及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印象派绘画的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掌握绘画中的色彩、构图等基本技巧。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埃菲尔铁塔的背景及建筑特点。
2. 欣赏《埃菲尔铁塔沉思》作品,分析作者的绘画技巧。
3. 学习印象派绘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 进行绘画实践,创作属于自己的印象派画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埃菲尔铁塔沉思》的作者、背景及艺术特点,掌握印象派绘画的基本技巧。
2. 难点:如何运用色彩、构图等技巧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印象派画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埃菲尔铁塔的背景、建筑特点及印象派绘画的基本原理。
2. 示范法:展示绘画实践过程,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3. 讨论法: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分享绘画心得。
五、教学准备1. 课件:埃菲尔铁塔的图片、印象派绘画作品的图片。
2. 画材:画纸、画笔、油画颜料等。
3. 参考资料:关于埃菲尔铁塔和印象派绘画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埃菲尔铁塔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铁塔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本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介绍《埃菲尔铁塔沉思》的作者、背景及艺术特点,讲解印象派绘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欣赏分析:组织学生欣赏《埃菲尔铁塔沉思》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绘画技巧,如色彩、构图等。
4. 实践环节:分组进行绘画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尝试创作印象派画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作品展示: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组织学生互相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一幅印象派画作,要求运用所学的色彩、构图等技巧。
九、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相应的表现评价。
《埃菲尔铁塔沉思》教学教案

《埃菲尔铁塔沉思》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了解《埃菲尔铁塔沉思》的作者及相关背景。
2. 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3. 了解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学手法。
1.2 技能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2.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培养的社会责任感。
3. 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识和尊重。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埃菲尔铁塔沉思》是法国作家朱尔·罗曼的一篇散文。
作品通过描述作者在埃菲尔铁塔上的所见所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
2.2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2.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学手法。
3. 讨论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及其现实意义。
2.3 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学手法的理解。
2. 对社会现象的深入分析和批判。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阐述作品的主题思想、象征意义和文学手法。
3.2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感悟和观点。
3.3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埃菲尔铁塔沉思》的作者及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讲解课文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
4.3 分析文学手法分析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如对比、讽刺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的阅读感悟和观点。
4.5 案例分析举例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第五章: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总结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
3. 选择一部类似题材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并与同学分享阅读感悟。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埃菲尔铁塔的沉思

3.作者对埃菲尔铁塔的态度和感受经历了 作者对埃菲尔铁塔的态度和感受经历了 怎样的变化? 怎样的变化?
登塔之前,作者对铁塔充满了“ 登塔之前,作者对铁塔充满了“无知的偏见和 戒心” 对其并没有多少特殊感情和崇敬心理, 戒心”,对其并没有多少特殊感情和崇敬心理, 正如文中所写, 在印象的底版中, 正如文中所写,“在印象的底版中,它只是比一 座电视塔略高些的大铁架; 座电视塔略高些的大铁架;而在视线所及的图像 它又淹没在巴黎挤挤撞撞的建筑物中间…… 中,它又淹没在巴黎挤挤撞撞的建筑物中间 它也似乎只是一个小摆设,甚至, 它也似乎只是一个小摆设,甚至,有那么一点被 压抑的冷峻。 压抑的冷峻。” 登塔之后,作者思想却发生了巨大变化。 登塔之后,作者思想却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原 以为你是拒人之外,高傲无情的——我却发现你 以为你是拒人之外,高傲无情的 我却发现你 是一个不露声色的老父……”,曾经的“大铁架” 是一个不露声色的老父 ,曾经的“大铁架” 变成了“一个永远矗立的丰碑” 变成了“一个永远矗立的丰碑”。
铭刻了72个科学家的名字 铭刻了 个科学家的名字, 都 个科学家的名字 是为了保护铁塔不被摧毁而从 事研究的人们。 事研究的人们。
【张抗抗】
195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 195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1969 年出生于浙江杭州 年插队,1977年入黑龙江艺术学校 年插队,1977年入黑龙江艺术学校 编剧班,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编剧班,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从事专业创作。1975年完成反映知 从事专业创作。1975年完成反映知 青题材的长篇小说《分界线》 青题材的长篇小说《分界线》。 1979年以短篇小说《爱的权利》 1979年以短篇小说《爱的权利》而 知名。 知名。一直将思考的重心放在当代 青年事业与爱情的矛盾冲突上。 青年事业与爱情的矛盾冲突上。 1986年出版长篇小说《隐形伴侣》 年出版长篇小说 1986年出版长篇小说《隐形伴侣》, 展示一代知青辗转矛盾的内心历程, 展示一代知青辗转矛盾的内心历程, 和追求。 揭示他们内心的创伤和追求。
《埃菲尔铁塔沉思》教案

《埃菲尔铁塔沉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埃菲尔铁塔沉思》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2)掌握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手法;(3)运用想象力,创作与文本相关的短文或绘画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埃菲尔铁塔的热爱与赞美;(2)培养学生对国家标志性建筑的认同感和自豪感;(3)激发学生对自然美和人文精神的关注。
二、教学内容1. 作品简介:《埃菲尔铁塔沉思》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一篇散文,发表于1910年。
文章以埃菲尔铁塔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铁塔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对这座象征法国崛起的标志性建筑的热爱与赞美。
2. 教学重点:(1)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手法;(3)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手法的解读;2.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埃菲尔铁塔沉思》;2. 参考资料:有关埃菲尔铁塔的历史背景资料;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埃菲尔铁塔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座标志性建筑;(2)简要介绍埃菲尔铁塔的历史背景;(3)提问:“你们对埃菲尔铁塔有什么印象或了解?”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埃菲尔铁塔沉思》,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2)学生分享自主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手法;(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探讨;(3)举例分析其他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手法。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站在埃菲尔铁塔上,感受作者描绘的美好景象;(2)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对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5. 创作实践:(1)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创作一篇短文或绘画作品;(2)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2023埃菲尔铁塔说明文

2023埃菲尔铁塔说明文2023埃菲尔铁塔说明文1曾在书上看到过埃菲尔铁塔的图片,看似宏伟,但冰冷的铁塔从未激起过我内心的涟漪。
但这一次,当我来到巴黎,与埃菲尔铁塔零距离接触,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埃菲尔铁塔是巴黎最高的建筑,也是法国文化象征及地标之一,它位于塞纳河南岸,矗立在法国巴黎的战神广场。
白天参观埃菲尔铁塔时,并无太多的惊喜,只感觉塔很高,人很多,非常热闹。
晚上八点五十五分,我们再次来到埃菲尔铁塔,导游说,马上会有惊喜带给大家,九点整时,我的眼前突然一片金光闪起,原来,为是埃菲尔铁塔每天晚上的闪灯时间,几万个闪光灯发出耀眼的光芒,一首悠扬的歌曲也在耳边上响起,铁塔上密密麻麻的灯一闪一闪的,将整座铁塔映照成了华丽的金色,漂亮极了。
五分钟后,闪灯结束了,导游告诉我们,因为电费太贵了,法国政府为了省钱,所以现在缩短了闪灯时间,我听了不禁笑了起来,原来,法国也缺钱啊。
真当我们意犹未尽时,导游又为我们深情地讲述起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
她告诉我们,埃菲尔铁塔的名字源于一位非常著名的建筑师,他就叫埃菲尔,当年,他与富家小姐玛格丽特一见钟情,但由于他家境贫穷,玛格丽特的父母极力反对他们在一起,但这位富家小姐放弃了原本衣食无忧的生活,离家出走并嫁给了埃菲尔先生,从此过起了清贫的生活。
埃菲尔先生从小就在建筑方面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但考大学时,第一次却没有考上,玛格丽特一直用爱鼓励他,终于,第二年埃菲尔考上了大学,并真正开始学起了建筑专业。
然而,现实很残酷,正当埃菲尔先生的事业越来越好,他们的生活也越过越好时,玛格丽特却生了重病,并在32岁时就去世了。
埃菲尔先生非常伤心,因为他深爱着玛格丽特,终于,机会来了,法国政府要征集方案造一座铁塔,埃菲尔使下定决心要创建一座能见证他和玛格丽特爱情的铁塔,以此来纪念自己的爱人,让人兴奋的是,在700多份设计方案中,埃菲尔先生的方案脱颖而出了,可是,政府只愿意出五分之一的钱去建塔,为完成心愿,埃菲尔到处筹钱,并把自己的公司都抵了出去,终于完成了铁塔的建造。
《埃菲尔铁塔沉思》全文阅读

《埃菲尔铁塔沉思》全文阅读在印象的底版中,它只是一座电视剧塔略高些的大铁架;而在视线所及的图像中,它又淹没在巴黎挤挤撞撞的建筑物中间,只露给你一个纤瘦的顶部。
即使是在它对面的人类博物馆广场的喷泉边上眺望它,它也似乎只是一个小摆设,甚至,有那么一点被压抑的冷峻。
我总没有想到它竟会如此之高--当你来到它的面前,站在它的脚下的时候;当你尚未抬头,仅仅感觉到它笼罩的阴影的时候;当你完全抬起头,却望不到它的全部,而要向后仰着身子,扶住你的帽子或眼镜儿,眯着眼寻找天空的时候,你才会确实地明白它的高度,明白它的气势,明白它的骄傲。
这是一个广场,一块空地。
它从一个平凡的基点拔地而起,不需要铺垫和过渡,那么轻易而又无情地甩下了世俗和浮尘,傲慢地兀立云端,俯视全城……我是要登塔的。
上去寻觅它的眼睛、窥视它的灵魂。
它太高了,世人的眼,难以与它平行。
我是要上去的,默默企望一次没有国界的超越,一次没有阶梯的升华。
我凝视它,仰望它,唯独没有、没有膜拜它。
我相信它不是不可企及的。
它只是有点儿象一座火箭发射基地,不知要把它的客人们送往哪里。
我听到耳边的风呼呼响,紧张地抽搐着的风,拍打你,推动你,如巨鸟扑翼,直贯长空。
你是一记雷声,一道阳光,一束电波,一条飞船,轻轻扬扬却又闪电般地穿过大气层,突破大气层,抛开大气层。
我睁开眼,密封的电梯舱内,四周是人。
风被隔绝在远远的脚下与上天,只是在鞭笞我的神经。
风在这里变成了速度,变成了晕眩--我只觉得地面迅疾地脱离我的脚跟,向一个无底的深渊坠落。
笔直地、赤裸裸地坠落下去,如悬崖上坠落的石块,无遮无拦,无法无天地要去撞击地层深处。
地壳在下陷,在沉没。
而四处空荡荡,一片汪洋,一个无可攀挂,无可扶靠、无可呼救的绝境。
人竟是如此孤立无援,如此微不足道么?我有些惧怕,又有些怜悯自己。
我为瞻仰它的伟大与雄奇,才执意汇入登塔的人群,奇怪的是我竟然感觉不到电梯的上升。
我只是觉得从我登上铁塔的那一刻起,巴黎便开始庄严地降落。
埃菲尔铁塔沉思教学课件

为什么说铁塔是孤独的?
文章既表现了埃菲尔铁塔的雄 伟壮观,也眼光独具地感受并 抒写了它的孤独:“它雄奇, 却也孤独· · · · · · 它的内心却依然孤 独。”作者运用了拟人化的手 法,形象地表现了铁塔孤独而 寂寞的心理世界。这是作者 “沉思”的独特之处和深刻之 处。 从文中可以知道,一百多年前, 埃菲尔铁塔“在一片嘘声里” 诞生,它曾被视为“标新立异 的怪物”而受到“强烈的排斥 和憎恶”,今天,尽管它已经 成为巴黎的象征,但依然有众 多的人,对它存有“无知的偏 见和戒心”。因此,从这个角 度而言,它的确是孤独的。
埃菲尔铁塔的沉思
文本探究
本文是如何表达作者的感悟的?
比喻在本文中起什么作用?
为什么说铁塔是孤独的?
本文的表现方式有什么特点?
本文是如何表达作者的感悟的?
感受的丰富性是本文的显 著特色.作者充分调动了自 己敏锐的感觉,甚至错觉 和幻觉,全方位、多角度 地写自己登临埃菲尔的所 见、所感和所思 如“奇怪的是我竟然感觉 不到电梯的上升· · · · · · 它疯 狂地钻入地底”在这里, 作者通过错觉表达登临铁 塔的独特感受,就很有特 色。
比喻在本文中起什么作用?
文章巧妙地使用了比喻方法,具体而 形象地展示了自己登临铁塔的感受, 例如:“蓝天在黑色的云缝里闪 烁· · · · · · 掠开路旁的树枝。”“像是要冲 破什么· · · · · · ”文章选用熟悉的事物比喻 作者陌生而新奇的感受,生动而形象 地表现了作者乘坐电梯登上铁塔的特 殊感受。 “我却发现你是一个不露声色的老 父”,以“父亲”喻“铁塔”,奇特 的比喻格外引人注目,既表现了铁塔 平易近人的博大胸襟,也表现了作者 对铁塔的无限赞美和由衷敬仰之情。
散文 第4单元 略读《云霓》《埃菲尔铁塔沉思》

雾的杨柳和迷 濛的水气中显得那么深远 。到处是繁荣旺盛的
茵茵绿草,新雨后江上天空露出了一片正好与绿草映照。
第四单元
【略读】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满地芳草把长亭和短亭连接起来,迷漫了远处的路道。 萋萋芳草好像埋怨远游的王孙,不记住归期早点回去。梨花 快落完了,春天又将过去。夕阳的残辉铺满草地,芳草的翠
忍他去。看见有人来了,迎上前去,但它所接受的不是一尾
鱼,而是一颗子弹。 (选自《美丽中国·自然卷》,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有删改)
第四单元
【略读】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16.“我”为什么会以白鹭为“鹤”?(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 ” ,我的 “ 风雅 ” ,都随同鹤变成了鹭,成为可笑的题材
了。舅父接着说: “鹭肉怪腥臭,又不好吃。”
第四单元
【略读】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懊丧转为恼怒,我于是决定把这骗人的食客逐出,把假 充的隐士赶走。我拳足交加地高声逐它。它不解我的感情的 突变,徘徊瞻顾,不肯离开。我拿竹帘打它,打在它洁白的
我邻哥儿捉得一只鸟,长脚尖喙,头有缨冠,羽毛洁白。 “大概是白鹤吧。”他说。
第四单元
【略读】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他的推测是根据书本上和商标上的图画,还掺加一些想象的 成分。我们从未见过白鹤,但是对于鹤的品性似乎非常明 了:鹤是清高的动物,鹤是长寿的动物,鹤是能唳的动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直以来,总觉得自己还算比较珍惜时间,可没想到当自己真的面对这大四的门槛儿和一大
堆千头万绪的事情时,随之而来的依然是紧张、焦虑和烦恼与无聊。拜读《埃菲尔铁塔沉思》,
现在看来只能算是是一次美好的偶然。
记得那天晚上,上完课后,为了打发时间,我一个人来到了图书馆,毫无甄别的在长长的书
架上顺手拿了本书,然后坐在旁边的铁制沙发上翻了起来。就这样,上帝在不经意中给了愚
顿的我一面参看自己的镜子,使我有机会走进别人的“生活”并以此来认识“自己”。
作为我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张抗抗的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爱的权利》、《夏》、《白罂粟》,
中篇小说《淡淡的晨雾》、《北极光》、《在丘陵和湖畔有一个人》,童话《翔儿和他的氢
球》和散文集《橄榄》,出版了长篇小说《隐形伴侣》。
作为一位作家,她具有良好的艺术感觉和文学素质,在其作品中,不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笔
法描绘着青年一代的追求与痛苦,以敏锐、潇洒的笔触揭示人的心灵底蕴,使作品洋溢着青
春的朝气和纯净的诗意,比之于其他女作家的作品,她的作品包含着更多的理性思考。她不
被感觉和情绪所左右,而是凭借一个智者的清醒意识将作品当作某些思考的载体,使其很多
作品以深邃而独到的思索见长。这种深邃而独到的思索在其散文中尤为突出。《埃菲尔铁塔
沉思》便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埃菲尔铁塔沉思》写的是作者出访法国,登临埃菲尔铁塔时的感想,作者借助自己的直觉、
幻觉和感想等思维元素描述了登临这一世界名塔的感受,歌颂了这一世纪末欧洲工业文明的
标志。读张抗抗的这篇文章,不仅要读其恰到好处的文字描写,而且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想象
和体会。因为作者在写埃菲尔铁塔的时候,与其说在写塔,不如说是在写自己面对埃菲尔铁
塔时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索。面对铁塔,作者首先感到的是它的雄伟和高大。和我们多数没
有见过铁塔的人一样,作者印象中的埃菲尔铁塔只是一座比电视塔略高些的大铁架,可当作
者站在底下看它,却没有想到它竟会如此之高。它从一个平凡的基点拔地而起,不需要铺垫
和过渡,那么轻易而又无情地甩下了世俗和浮尘,傲慢地兀立云端、俯视全城。当作者坐电
梯升上去时,只是觉得从自己登上铁塔的那一刻起,巴黎便开始庄严地降落。它疯狂地钻入
地底,这里作者充分地运用了自己的想象和幻想,表现出埃菲尔铁塔的雄伟、高大。
然而这座雄伟、高大的埃菲尔铁塔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一个时代的标志的,一百年前的它“曾
经是作为一个标新立异的怪物,在一片嘘声里,诞生于巴黎城的古迹之中的”。和所有新事
物的出现一样,它曾被世人怀疑和拒绝过。今天,“这在工业革命的辉煌中屹立的巨人,似
乎雄心勃勃地要同那天边席卷而来的新浪潮作一番耐力的较量。它不会退出,不会退出的”。
通过这些描写,作者首先肯定:重大的历史创造是经得起历史的考验的。同时,作者由此也
生发出对人生的思索:在人的一生中,当你因独树一帜而孤独寂寞时,你是否经得起时间的
考验,耐得住生命的寂寞。人生是怀有梦想的,一旦,人到达过那样的高处;对地面便有了
淡漠,人有过那样的恐惧,对安全便有了蔑视;人走近过那蓝色的梦想,又不得不回到原处。
便尝到探险的悲哀。”作者在登临铁塔之顶时,以一种智者的清醒向读者提出了人生的重要
问题:你是否怀有梦想,勇于超越自我呢?(作者:西部网陕西师大记者站 李华敏)
写的是作者出访法国,登临埃菲尔铁塔时的感想,作者借助自己的直觉、幻觉和感想等思维
元素描述了登临这一世界名塔的感受,歌颂了这一世纪末欧洲工业文明的标志。读张抗抗的
这篇文章,不仅要读其恰到好处的文字描写,而且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想象和体会。因为作者
在写埃菲尔铁塔的时候,与其说在写塔,不如说是在写自己面对埃菲尔铁塔时的感受和对人
生的思索。面对铁塔,作者首先感到的是它的雄伟和高大。和我们多数没有见过铁塔的人一
样,作者印象中的埃菲尔铁塔只是一座比电视塔略高些的大铁架,可当作者站在底下看它,
却没有想到它竟会如此之高。它从一个平凡的基点拔地而起,不需要铺垫和过渡,那么轻易
而又无情地甩下了世俗和浮尘,傲慢地兀立云端、俯视全城。当作者坐电梯升上去时,只是
觉得从自己登上铁塔的那一刻起,巴黎便开始庄严地降落。它疯狂地钻入地底,这里作者充
分地运用了自己的想象和幻想,表现出埃菲尔铁塔的雄伟、高大。
然而这座雄伟、高大的埃菲尔铁塔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一个时代的标志的,一百年前的它“曾
经是作为一个标新立异的怪物,在一片嘘声里,诞生于巴黎城的古迹之中的”。和所有新事
物的出现一样,它曾被世人怀疑和拒绝过。今天,“这在工业革命的辉煌中屹立的巨人,似
乎雄心勃勃地要同那天边席卷而来的新浪潮作一番耐力的较量。它不会退出,不会退出的”。
通过这些描写,作者首先肯定:重大的历史创造是经得起历史的考验的。同时,作者由此也
生发出对人生的思索:在人的一生中,当你因独树一帜而孤独寂寞时,你是否经得起时间的
考验,耐得住生命的寂寞。人生是怀有梦想的,一旦,人到达过那样的高处;对地面便有了
淡漠,人有过那样的恐惧,对安全便有了蔑视;人走近过那蓝色的梦想,又不得不回到原处。
便尝到探险的悲哀。”作者在登临铁塔之顶时,以一种智者的清醒向读者提出了人生的重要
问题:你是否怀有梦想,勇于超越自我呢?(作者:西部网陕西师大记者站 李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