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通信技术-王汝言
重邮团队研究方向介绍

刘宇(参与)、王小发
3. 光电系统及应用
光电 学院
光电 学院
重庆邮电大学重庆高
22
校市级微电子工程重 点实验室集成电路系
校 级
统和芯片设计团队
王国裕
陆明莹(校外)、杨虹、张红升、 1. 集成电路设计
高博、沈雪峰、曹峻、吴贵能、王 2. 数字广播和通讯
智鹏
3. 数字多媒体信号处理
光电 学院
重庆邮电大学重庆高
23
校市级微电子工程重 点实验室医疗物联网
校 级
技术创新团队
林金朝
庞宇、周前能、李清都、吴建、徐 昌彪、罗志勇(参与)、王斌、任 仪、吴宝明(校外)
1. 医学信息检测与处理 2. 超短距离通信 3. 集成电路设计
光电 学院
重庆邮电大学分子生
24
物学实验室分子生物 学与植物基因工程创
校 级
新团队
蔡应繁
8
测试技术重庆高校工 校 程研究中心通信网测 级
试创新团队
程方
张治中、雒江涛、席兵、鲍宁海、 1. 通信网测试方法与标
裴二荣、张鹏、石鑫、梁艳、刘伟、 准
舒忠玲、张平(校外)、刘郁林(校 2. 通信网测试仪器仪表
外)、曹龙汉(校外)
3. 通信网优化
通信 学院
9
重庆邮电大学未来网 络研究中心未来网络 研究创新团队
1. 宽带无线网络
姚玉坤、曹建玲、雷宏江、李季碧、 方俊(校外)、葛利嘉(校外)、 王仁生(校外)
2. 3. 4. 5.
无线通信 网规网优 信号处理 网络编码
6. 网络仿真
刘焕淋、李秋俊、向劲松、余翔、 张学旺、郑丹玲、段小林(参与)、 杨力生(校外)、刘文予(校外)、 潘英俊(校外)、李舟军(校外)
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传输 教学大纲

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传输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90375Z10课程名称: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传输/ Multimedi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Transmission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专业选修课)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计算机与程序设计语言基础,信息论与编码,计算机网络原理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教材、教学参考书:[1] 蔡安妮,等.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第三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2] 王汝言. 多媒体通信技术.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3] 朱志祥,等. IP网络多媒体通信技术及应用.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二、课程设置的目的与意义本课程是面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传输的基础知识与关键技术,使他们能够从系统或整体的角度深入理解所学的多方面专业知识与技术在现实世界中的综合应用,同时扩大专业知识面、培养一定的自主探索新技术的能力。
现代信息系统大部分都需要综合处理图文声像等多媒体信息,现代通信业务也正朝着多媒体业务的方向发展,多媒体化、智能化、网络化是现代电子设备的必然发展趋势。
多媒体通信技术是音视频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涉及到的理论与技术比较广。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进一步加深对已学过的多门专业基础课的认识,而且还能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学习到多媒体通信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的一些新理论与新技术,有助于培养开放思维和创新精神,从而增强对时代发展和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理解多媒体相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多媒体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理解多媒体信息传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了解多媒体通信的数据压缩技术、网络技术、同步技术和流媒体技术的基本原理;了解多媒体通信系统设计应遵循的主要标准、典型应用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英语一真题详解

校级
李方伟
陈善学、朱江、余艳英、席海峰、袁坚(校外)、Shuangqing Wei(校外)
1.移动通信系统安全
2. TD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3.信源编码技术与理论
4.基于认知的智能无线网络
7.
移动通信协议研究所创新团队
校级
李小文
陈发堂、王丹、王华华、刘宇、张德民、王萍(校外)
序号
团队名称
级别
负责人
成员
研究方向
所属科研平台
1.
移动信息终端与测试技术创新团队
教育部
郑建宏
1.移动通信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创新研究
2.信息终端核心芯片平台技术研究
3.信息终端与网络测试技术研究
移动通信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2.
移动通信技术研究与应用创新团队
重庆市
郑建宏
申敏、黄俊伟、段红光、王琼、杨小勇、彭大芹、林毅、李贵勇
4.网络与信息安全
11.
通信网测试创新团队
校级
程方
张治中、雒江涛、席兵、鲍宁海、裴二荣、张鹏、石鑫、梁艳、刘伟、舒忠玲、张平(校外)、刘郁林(校外)、曹龙汉(校外)
1.通信网测试方法与标准
2.通信网测试仪器仪表
3.通信网优化
通信网测试技术重庆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12.
未来网络研究创新团队
校级
赵国锋
唐红、张毅、徐川、刘媛妮、Huaglory Tianfield(校外)
1. B3G(Beyond 3G:超3G)芯片设计技术
2.TD-SCDMA演进技术
3.扩频和编码技术的研究
3.
无线传输技术创
新团队
校级
张祖凡
多媒体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多媒体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多媒体通信技术/ Technique of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课程代码:100216学时:32 学分:2 讲课学时:32 上机/实验学时:0 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计算机通信与网络、通信原理适用专业: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等开课院系:城市轨道交通学院通信信号系教材:自编讲义主要参考书:蔡皖东.多媒体通信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08 王汝言.多媒体通信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02谢希仁.计算机网络[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06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为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等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
多媒体通信技术是多媒体技术与通信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它集计算机的交互性、多媒体的复合性、通信网的分布性以及广播电视的真实性于一体,向人们提供了综合的信息服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多媒体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以及多媒体通信系统的基本特点和性能指标。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介绍多媒体通信技术、多媒体信息编码、多媒体通信同步、多媒体通信服务质量与管理、城市轨道交通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广播系统的组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多媒体数据流的基本特征,多媒体通信的网络支持环境;掌握多媒体的基本编码方法。
要求学生掌握图像编码标准和语音编码标准;掌握多媒体通信同步控制机制;了解多媒体通信服务质量与管理;掌握城市轨道交通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广播系统的组成。
教学内容:第一章多媒体通信技术概述第二章多媒体信息编码第三章多媒体通信同步第四章多媒体通信服务质量与管理第五章城市轨道交通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第六章城市轨道交通广播系统三、实验(上机、习题课或讨论课)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不设实验,习题讨论课4节。
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多媒体通信的基本概念,了解多媒体数据流的基本特征,掌握多媒体的基本编码方法及图像编码标准和语音编码标准。
多媒体通信技术

五、教材及参考资料
教材: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主编:舒怀林、李丽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8 参考资料:
1、王汝言编著《多媒体通信技术》,出版地:西安,出版社:西安电 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年2月
2、《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钟玉琢等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多媒体技术基础 》林福宗编著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4、《多媒体技术基础 》赵子江等编著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多媒体通信技术》
一、课程的性质Biblioteka 《多媒体通信技术》是通信、广播电视和计算机技 术经过长时期地发展,相互融合、相互渗透而形成 的三位一体的一门崭新的技术,是电子信息技术专 业的专业课。
二、课程信息
课程编号:00000935 学时:32 学分:2 考试方式:闭卷 分数组成:卷面(80%)+实验(20%)
三、教学内容
①多媒体及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多媒体技术所涉及 的各种基本技术; ②多媒体数据压缩原理; ③音频特性、多媒体音频编码技术及国际标准; ④视频特性、图像编码技术及其压缩的国际标准; ⑤流媒体相关概念、特点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四、实验
Huffman编码 算术编码 LZW编码 MP3编解码 DCT变换算法 JPEG压缩算法
重庆邮电大学考研科目

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注:指导教师中含部分外聘指导教师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注:指导教师中含部分外聘指导教师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注:指导教师中含部分外聘指导教师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注:指导教师中含部分外聘指导教师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 联系部门: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联系人:胡老师注:指导教师中含部分外聘指导教师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注:指导教师中含部分外聘指导教师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 联系部门: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联系人:胡老师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注:指导教师中含部分外聘指导教师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注:指导教师中含部分外聘指导教师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注:指导教师中含部分外聘指导教师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 联系部门: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联系人:胡老师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注:指导教师中含部分外聘指导教师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注:指导教师中含部分外聘指导教师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 联系部门: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联系人:胡老师注:指导教师中含部分外聘指导教师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注:指导教师中含部分外聘指导教师。
WDM网络中基于分簇的静态业务量疏导算法

WDM网络中基于分簇的静态业务量疏导算法王汝言;刘成耀;吴大鹏;徐印【摘要】针对大多数文献中报道的静态业务量疏导技术不适用于大型光网络的问题,文章基于分簇思想提出了一种有效的静态业务量疏导算法.该方法将大型光网络划分为若干个相互独立的簇,并在每个簇中选择一个节点作为簇头节点采负责簇内和簇间的业务量疏导.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与已知的静态业务量疏导算法相比具有更好的性能.【期刊名称】《光通信研究》【年(卷),期】2011(000)003【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波分复用网络;域间业务量疏导;分簇【作者】王汝言;刘成耀;吴大鹏;徐印【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光互联网及无线信息网络研究中心,重庆,400065;重庆邮电大学,光互联网及无线信息网络研究中心,重庆,400065;重庆邮电大学,光互联网及无线信息网络研究中心,重庆,400065;重庆邮电大学,光互联网及无线信息网络研究中心,重庆,40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150 引言随着波分复用(WDM)技术的发展,单根光纤可以承载更多波长,每个波长可以提供高达吉比特每秒的传输容量。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很多业务请求的带宽都远远小于一个波长粒度,从而造成波长容量的上升与业务可用性之间的矛盾异常突出。
为了有效利用波长的带宽资源,有必要使用业务量疏导[1-2]技术将多个低速业务连接请求汇聚在一个高容量波长通道中传输。
静态业务量疏导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虚拓扑(逻辑拓扑)设计问题,即为已知的低速业务建立合理的光路集。
目前,WDM网络中的静态业务量疏导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研究。
但是,大多数研究在进行光路建立、波长分配和业务量疏导时均将光网络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而带来了巨大的传输控制开销,这些技术不适用于大型光网络。
针对此问题,本文研究了大型光网络中的静态业务量疏导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分簇的静态业务量疏导 (TGCA) 算法,该算法利用网络分割方法将大型光网络划分为若干个相互独立的簇,并在每个簇中选择一个节点来负责簇内和簇间的业务量疏导。
负责人签字年月日是否

教材名称
多媒体通信技术 自动控制原理 电力信息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 电磁场与电磁波
出版社
版别 作者 预定单价
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2016版 王汝言
科学出版社
6 胡寿松
科学出版社
1 郭创新等编著
科学出版社
2 张兴 黄海宏
36 52.00
68 49.80
是否 我校 教师 主编 教材
否 否 否 否
该门课程是 已选用否有 十三五国家 级规划教材
建筑节能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 1 李德英 45.00 否
否
30 电气工程学院 数理方程
数学类 9787111587231
数学物理方法
机械工业出版社 2 柯导明 49.80 否
否
31 电气工程学院 公共安全技术 专业课类 9787112166824
公共安全技术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张九根 26.00
否
专业课类
9787121097775 CAN总线系统原理、设计与 电子工业出版社
1 罗峰,孙泽昌
59
否
否
35
电气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专 业导论
49.8 否
否
与系统II)
27
电气工程学院
建筑设备及其自 动化
专业课类
9787111542544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工程 机械工业出版社 1
段晨旭
43.00 否
否
28 电气工程学院 移动通信
专业课类 9787111558989
现代移动通信
机械工业出版社 4 蔡跃明 59.80 否
否
29 电气工程学院 建筑节能技术 专业课类 9787111560241
79.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答时采用matlab2009b 工具辅助:
7.设原始图像的一个8×8的亮度块如下f (x,y)所示,按下列步骤进行JPEG 编码:
⎥⎥⎥⎥⎥⎥⎥⎥⎥⎥⎥⎦
⎤⎢⎢⎢⎢⎢⎢⎢⎢⎢⎢⎢⎣⎡=163130170181179181179180173163170183182180179179169132163183179180180169
17113016416317617917817816713116517916317917717716713117017918216316817916913016618717611616318316513216319415394160163),(y x f (1) 将图像块中各像素值减去均值128;
代码:c=b-a
c(x,y)=[35 32 66 25 66 35 4 37
55 35-12 48 59 38 2 41
51 4035 54 51 42 3 39
49 4951 35 51 37 3 39
50 5051 48 35 36 2 43
41 5252 51 55 35 4 41
51 5152 54 55 42 35 45
52 515351 53 42 2 35]
(2)对由(1)所得到的矩阵进行二维DCT ;
代码:d=dct2(c);
d=round(d)
d(x,y)=[ 321 58 -30 -2 53 -54 33 -11
-26 -12 0 17 17 -10 2 4
2 -9 -10 9
3 -2 -2 13
1 -3 -3 -16 -11 -4 4 16
-4 14 -1 -16 -18 -8 22 17
16 -3 -5 -12 -21 2 7 26
0 10 -15 -15 -7 -6 15 8
8 0 2 -8 -7 13 5 -1]
(3)采用表4.8-1提供的量化表进行阈值量化;
代码:f=d./n;
f=round(f)
f(x,y)=[20 5 -3 0 2 -1 1 0
-2 -1 0 1 1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8)重建的图像灰度矩阵;
代码:f1=f.*n;
f1=idct2(f1);
f1=f1+a;
f1=round(f1)
f1(x,y)=[174 157 172 178 185 163 130 169
170 147 156 165 181 167 132 165
184 158 160 165 185 176 139 166
195 174 175 170 181 170 136 164
181 173 182 169 168 156 129 164
169 172 189 174 172 163 140 176
174 176 192 179 182 177 149 176
177 174 185 172 180 175 139 156]
(9)计算重构误差e(x,y)以及最大重构误差。
代码:e=b-f1
e(x,y) =[-11 3 22 -25 9 0 2 -4 13 16 -40 11 6 -1 -2 4
-5 10 3 17 -6 -6 -8 1
-18 3 4 -7 -2 -5 -5 3
-3 5 -3 7 -5 8 1 7 0 8 -9 5 11 0 -8 -7
5 3 -12 3 1 -7 14 -3 3 5 -4 7 1 -5 -9 7]
重构误差在(-40—22)之间变化,最大重构误差为40。
附:
a=ones(8);
a=a.*128
a=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n =[16 11 10 16 24 40 51 61
12 12 14 19 26 58 60 55
14 13 16 24 40 57 69 56
14 17 22 29 51 87 80 62
18 22 37 56 68 109 103 77
24 35 55 64 81 104 113 92
49 64 78 87 103 121 120 101
72 92 95 98 112 100 103 99]
b为参考人工设定的原始图像参数矩阵。
12.以CIF为例,详细说明一帧图像从采样到生成二进制比特数据流的整个过程。
答:获得一帧图像后首先是采样,采样的实质就是要用多少点来描述一幅图像,采样结果质量的高低由图像分辨率来衡量。
简单来讲,对二维空间上连续的图像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等间距地分割成矩形网状结构,所形成的微小方格称为像素点。
一副图像就被采样成有限个像素点构成的集合。
采样后进入编码器,编码器主要由帧间预测、帧内分块变换和量化组成。
对帧序列中的第一幅图像或景物变换后的第一幅图像,采用帧内变换编码,而帧间采用混合编码方法。
在这个编码器标准中,输入的数字视频信号或者经过帧间预测,或者直接送到离散余弦变换(DCT)单元,变换后的系数经二维游程编码后送至量化单元。
量化单元采用线性量化方式,量化步长受控于编码控制器,量化输出除了作为源编码器输出以外,还经反量化和反离散余弦变换后送至带有运动估计和运动补偿的帧存储器中,运动补偿后的预测值经滤波单元后再和当前输入的视频信号进行相减得到帧间预测差值。
从图中可以看出, H.261编码器除了送出图像数据以外,还包括一系列的附加信息(如帧间/帧内标志、传送与否标志、量化器指示、运动矢量和环路滤波器开关等),以供解码器使用。
至此,一帧图像便生成为二进制比特数据流。
H.261标准视频编码器原理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