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多媒体通信技术

合集下载

《多媒体通信技术》

《多媒体通信技术》

同步性:多媒体通信终端上显现的图象、声音 和文字等信息是以同步方式工作。
检索“刘谦 春晚”,显示多媒体信息,各信 息同步显示。
1.2 多媒体通信中的关键技术 1.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 数据压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多媒体信息的特点
1.多媒体信息的类型 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
2. 常用多媒体处理软件
1.1 多媒体通信的基本概念
1.媒体
“媒体”是指信息传递和存储的最基本的技术和手段,即信息的 载体。媒体可划分为5大类:
(1) 感觉媒体(perception medium)
感觉媒体是指人类通过其感觉器官,如听觉、视觉、嗅觉、味觉 和触觉器官等直接产生感觉(感知信息内容)的一类媒体,包括:声 音、文字、图像、气味、冷热等。
(2) 表示媒体(representation medium)
表示媒体是指用于数据交换的编码表示,包括:图像编码、文本 编码、声音编码等。其目的是为了能有效地加工、处理、存储和传输 感觉体。
(3) 显示媒体(presentation medium)
显示媒体是指进行信息输入和输出的媒体。输入媒体包括:链盘、 鼠标、摄像头、话筒、扫描仪、触摸屏等,输出媒体包括:显示屏、 打印机、扬声器等。
3.多媒体通信
多媒体通信技术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 技术等相互结合和发展的产物。
多媒体通信系统同时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集成性 交互性 同步性
集成性:主要是对各类信息进行存储、传输、 处理、显现的能力。
1)内容数据信息:文本、图形、静止图像与 二值图像、声音、运动图像 。
2)多媒体和超媒体信息:是结构化信息,由 结构框架+内容数据组成。
编程类

多媒体技术知识点

多媒体技术知识点

高中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模块知识点第一章多媒体技术应用概述1、多媒体的含义媒体一词源于英文Mediu,它是指人们用于传播和表示各种信息的手段。

通常媒体分为五种类:(1)感觉媒体:是指能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感觉器官,从而能使人产生直接感觉的媒体。

如语言、声音、图像、动画、文本等(2)表示媒体:是指为了传送感觉媒体而人为研究出来的媒体。

如文本编码、条形码等(3)显示媒体:是指为信息输入输出的媒体,用于电信号和感觉媒体之间产生转换。

如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

(4)存储媒体:是指用于存储表示媒体的物理介质,如硬盘、光盘、胶卷等(5)传输媒体:是指传输表示媒体的物理介质,如电缆、光缆等我们学习和使用的多媒体技术主要是感觉媒体。

媒体在计算机领域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用以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带、磁盘、光盘等;另一种指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中的多媒体指后者。

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征表现:可集成性、交互性、超媒体的信息组织形式、通信线路的可传播性。

多媒体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

多媒体的关健性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压缩和解压缩技术(2)大容量存储技术(3)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控制技术与专用芯片(4)多媒体同步技术(5)多媒体系统平台技术多媒体的相关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超文本与超媒体技术:传统文本是以线性方式组织的,而超文本是以非线性方式组织,超文本(超媒体)以节点为单位,节点之间以链连接而形成网络,其构成的三要素:节点、链、网络。

(2)多媒体网络与通信技术(3)智能输入与输出技术(4)多媒体软件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特点:多学科交汇顺应信息时代的需要促进和推动新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多领域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完善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环境智能多媒体技术将多媒体和通信技术融合到CPU芯片中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方向:高分辨率,提高显示质量高速度化,缩短处理时间简单化,便于操作高度思维化,促进理解和思维智能化,提高信息识别能力标准化,便于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2、多媒体应用各种各样的多媒体应用系统:多媒体信息咨询系统、多媒体信息管理系统、多媒体辅助教育系统、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多媒体远程诊医系统、远程教学系统、多媒体视频点播系统、交互式电视、数字化图书馆、多媒体邮件、多媒体宣传演示系统、多媒体训练系统、虚拟现实第二章图像、图像1、多媒体作品中的图形、图像-----作为一种视觉媒体图形、图像的视觉意义与特点:可以承载大量的信息、有生动直观的视觉特性。

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

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

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是一种基于电信网络的通信技术,可以传输各种形式的多媒体信息,如文字、音频、图像和视频等。

它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通信效率和体验,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的核心是数据的传输和处理。

通过将多媒体信息数字化,可以将其分割成数据块,并通过网络传输到接收端。

为了保证传输的稳定和高质量,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使用了各种传输协议和压缩算法。

在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中,传输协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传输协议包括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TCP是一种可靠的传输协议,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顺序性,适用于一些对数据准确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

而UDP则是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协议,不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顺序性,适用于一些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

此外,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还使用了各种压缩算法来减小数据的大小,减少传输的带宽。

常见的压缩算法包括JPEG(联合图像专家组)、MPEG(运动图像专家组)和MP3等。

这些压缩算法根据不同的多媒体信息特点进行优化,既保证了传输的质量,又降低了传输的成本。

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互联网、电视、电影、游戏等。

通过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各种信息和娱乐内容,实现远程学习、远程办公和远程娱乐等功能。

尽管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网络的带宽和延迟是影响多媒体通信质量的重要因素,如果网络带宽不足或延迟过高,会导致传输过程中丢包、卡顿等现象。

此外,随着多媒体信息的不断增加,对网络安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需要加强网络的安全性和防护能力。

综上所述,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是一种重要的通信技术,通过传输和处理多媒体信息,实现了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

它在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乐趣。

同时,我们也需要继续研发和改进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以应对不断增长的需求和挑战。

尉模拟题

尉模拟题

1、媒体。

媒体是指信息传递和存储的最基本的技术和手段,即信息的载体。

媒体可划分为五大类: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和传输媒体2、多媒体。

由于多媒体技术是一种融合技术,覆盖面宽,技术复杂,很难一言以蔽之,目前公认比较准确的概念是: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交互式综合处理多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和声音,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

简而言之,多媒体技术就是计算机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的技术,具有集成性、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3、多媒体通信系统。

在物理结构上,由多媒体通信终端、多媒体服务器经过通信网络连接在一起构成的系统,就是多媒体通信系统。

在计算机领域,人们也讲改系统统称为分布式多媒体系统。

多媒体通信系统应同时具有三个特征:集成性、交互性和同步性4、多媒体通信只能怪的关键技术。

多媒体通信技术是一门跨越学科的交叉技术,它涉及到的主要关键技术有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多媒体数据的获取与显示技术、多媒体数据库及其检索技术、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多媒体信息存储技术、多媒体数据的分布式处理技术等5、多媒体通信的应用。

多媒体通信系统的应用非常广泛,几种典型应用包括可视电话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多媒体电子邮件、视频点播系统、远程教育系统和虚拟现实等。

1.对声音强弱的感觉是与声压级成正比关系。

人对声音主管的感觉是用响度、音调、和音色来描述的。

描述响度、声压级和声音频率之间的关系的曲线称为响度曲线。

2.个频率声音的听阈由于另一个声音的存在而上升的现象称为掩蔽。

采用等级法MOS对声音的评价分为5级。

3.编码的优点是实现简单、语音质量好和适应性强。

参数编码通过构造人的发生模型,对模型参数进行量化编码来实现语声的数字化压缩。

参数编码的激励信号只是分为清音和浊音,线性预测编码是典型的参数编码。

4.编码结合了波形编码和参数编码的各自优点,即有较好的语音质量,码速率也不高。

混合编码对激励信号作了更为详细的划分。

混合编码常采用合成分析的方法来实现。

通信工程师专业综合能力(超全)

通信工程师专业综合能力(超全)

一、单项选择题第一章电信职业道德1、通信科技劳动是将基础科学的一般原理和通用性技术的理论,运用于解决电信生产的设备技术问题的一种(物化性)劳动。

2、通信科技劳动过程同用户的(使用)过程同时进行。

3、热爱专业、忠于职责,是科技职业首先的基本原则,是科技人员从事科技劳动的基本的(道德要求)。

4、勤奋求知、严谨治学,是科技工作者向大自然进取的最重要的基本功和(品格修养)。

5、(造福人民、振兴祖国)是科技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科技工作者进行科技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6、(勤奋)是获得知识的根本途径。

7、探索就是人们认识、掌握、利用(客观规律)的方法和过程。

8、本位主义是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出发,不顾大局、不顾整体、不顾别的部门的不良思想作风,是放大了的(个人主义)第二章法律法规1.电信活动和(与电信有关的)活动已形成了上下游工作关系和相互依存关系。

2.遵守商业道德,就是要求电信业务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要遵守公认的(商业经营规则)和善良习俗。

3.电信服务通过对信息的传递,实现信息的转移,其效用在于缩短(时间和空间距离)。

4.社会平均成本是指(行业内不同企业)生产同种商品或提供同种服务的平均成本。

5.互联互通,是指电信网间的(物理)连接。

6.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第三章现代电信网1、接通的(任意性和快速性)对电信网的最基本要求。

2、我国长途电信网目前采用的等级制电话网为(二级)。

3、桢中继的用户网络接口协议体系结构分为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

4、(光纤)传输技术的发展为宽带ISDN打下了基础。

5、GSM系统的主要接口有(A接口)、ABIS接口和UM接口。

6、SCP是智能网的核心构件,它存储(用户数据)和业务逻辑。

7、根据我国网络的实际情况,确定信令网采用(三级)结构。

8、采用(ISUP)后,TUP部分就可以不用。

9、基准时钟由(铯原子钟)组成。

现代教育技术第五章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现代教育技术第五章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2、教学设计
步骤: (1)依据需求分析确定的教学目的,阐明课件的教学内容,以及知识的重、难点。 (2)根据学习者特征分析,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与策略。 (3)根据学习者特征分析,选择适合的教学媒体。
第四节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开发流程
3、课件脚本设计
步骤: (1)文字脚本的撰写 (2)制作脚本的撰写
第四节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开发流程
习题与思考题
1请阐述多媒体课件的定义。 2.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优势有哪些? 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指导多媒体课件制作中有哪些原则?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知知道的媒体课件制作中有哪些原则? 5.多媒体课件制作的一般流程是什么?.
第五节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工具简介 二、Flash制作工具
FLASH是基于时间轴和图层的二维动画制作软件,主要应 用于网页设计、动漫创作等多媒体领域,已经成为交互矢量动画 的标准。Flash的优点是可以基于矢量图形创作,因而制作的课 件界面有没、文件比较小,适合在网络上传输。
第五节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工具简介
三、PowerPoint制作工具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是微软公司设计的演示文稿软件。用户不仅可以
在投影仪或者计算机上进行演示,也可以将演示文稿打印出来,制作成胶片,以便应用 到更广泛的领域中。利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不仅可以创建演示文稿,还可 以在互联网上召开面对面会议、远程会议或在网上给观众展示演示文稿。
第三节 多媒体课件的分类 一、根据课件运行环境分类:
1 单机型
2 网络型
第三节 多媒体课件的分类
二、根据使用对象分类:
1、助教型课件,主要的使用对象是教师,主要用于辅助教师的课堂教学。 2、助学型课件,主要的使用的对象是学生,课件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适合进行 个别化学习。 3、教学结合型课件,教学结合型课件介于助教与助学型课件之间,一般作为课堂教 师的辅助手段及学生课后的知识学习。

多媒体通信

多媒体通信

多媒体通信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多媒体通信英文名称:multimedia communication定义:在系统或网络中,声音、图形、图像、数据等多种形式信息同步进行的交互式通信。

所属学科:通信科技(一级学科);通信原理与基本技术(二级学科)百科名片多媒体通信多媒体通信技术务。

IP网的多媒体通信系统 由于它对当前IP网中多媒体会议系统,特别是当前热门话题IP电话有很大意义,因此在本次会议中研究进展很快。

经近两周的研究,本次会议已决定把H.GCP确定下来。

H.GCP是根据朗讯(Lucent)提出的MGCP(IETF草案)来的,其基本思路与MGCP一致。

从目前来看,它的首要应用是IP电话。

H.GCP从本质来说是把应该原本在网关(GW)中实现的内部协议转换为外部开放协议。

考虑到网关(从目前来说是话音网关)的功能过于集中,导致网关设备过于复杂,由于当前IP网中的实时应用都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语音正处于发展的阶段),功能(特别是控制功能)尚未确定,因而将网关拆开,分为媒体网关(MG)和媒体网关控制器(MGC)是一个很好的主意,这样做同时也便于和现有的网络和信令系统互通。

分开后的媒体网关功能很单一,它只负责媒体流的通信、采集有关信息及播放提示音,其他功能都将在媒体网关控制器中实现。

从H.GCP本身协议而言,目前这只是相当初步的,特别是它如何对多媒体流的控制问题还没有解决。

尽管当前H.GCP还比较简单和初步,但它代表一种方向,它有可能会改变当前某些业务网的体系结构,因而要特别引起研究开发部门、业务运行部门和标准化部门的高度重视。

当然,H.GCP还有很多方面值得研究,特别是网关拆成MG和MGC后,业务网的体系结构、原有体系中设备的功能将重新分配。

这些问题都是必须加以深刻研究的。

多媒体通信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是当今世界科技领域中最有活力、发展最快的高新信息技术,它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速度,并不断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

复习题 多媒体通信技术

复习题 多媒体通信技术
帧间预测是指由前一帧或前几帧图像来预测当前图像,与帧内预测相同,仅对误差信号进行编码.
活动图像的帧间内插编码是在系统发送端每隔一段时间丢弃一帧或几帧图像,而在接收端再利用图像的帧间相关性将丢弃的帧通过内插恢复出来,以防止帧率下降引起闪烁和动作不连续。
(3)、如果系统是黑白电视系统,R=G=B=0,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U=V=0.
8简述逐行扫描与隔行扫描的关系
逐行扫描的行频是隔行扫描的2倍,隔行扫描中场频是帧频的2倍。
9简述在具有运动补偿的帧间内插和帧间预测中,进行运动估值的目的、估值准确性带来的影响以及采用的方法。
具有运动补偿的帧间内插和帧间预测都需要进行运动估值,但二者的目的和运动估值不准确所带来的影响不完全相同。在帧间预测中引入运动补偿的目的是为了减少预测误差,从而提高编码效率。运动估值的不准确会使预测误差加大,从而使传输的数据率上升,但接收端据此位移矢量和预测误差解码不会引起图像质量下降。
“多媒体”通常是指感觉媒体的组合,即声音、文字、图像、数据等各种媒体的组合。
2.多媒体通信系统是如何构成的,简述其主要特征。
在物理结构上,多媒体通信系统是由若干个多媒体通信终端、多媒体服务器经过通信网络连接构成的系统。
特征:(1)集成性
可处理、存储和传输内容上相互关联的多媒体信息。
(2)交互性
这类媒体包括:声音、文字、图像、气味、冷热等。
(2) 表示媒体(representation medium)是指用于数据交换的编码表示。
这类媒体包括:图像编码、文本编码、声音编码等。
其目的是为了能有效地加工、处理、存储和传输感觉媒体。
(3) 显示媒体(present与RGB的关系
(1)、彩色电视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与已有的黑白电视系统的兼容问题: 传输1个亮度分量和2个色差分量。Y=0.299R+0.587G+0.114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基于PC的终端技术
现在的CPU可以实现视频、3D图形、动画、音频及虚拟 现实等多媒体功能。外部设备主要包括输入、输出设备、 存储设备和外设连接设备。输入设备除键盘外有音频输入、 视频输入、手写输入、触摸屏等。简单化、人性化的输入 是其发展方向。 音频输入要求有话筒和语音识别卡。语音识别技术的发 展,使人能以简单的口令计算机进行控制,使输入方式简 单化、智能化、人性化。要在语音识别方面有所突特别是 中文方面的语音识别,必须在语言模型上有所突破才行。 输出设备包括音频视频输出设备。音频输出设备有声卡 和音箱,可实现三维立体和杜比环绕的效果。视频输出则 通过视频卡和显示器来实现,3D图形加速卡和更大屏幕的 显示器,不仅使画面更清晰、更逼真,而且能有身临其境 的感受。
专业选修课程
多媒体技术
Multimedia Techniques
武汉大学
第5章 多媒体通信技术
本章要点
◆多媒体通信的发展过程 经济学家康道拉哈夫的景气波动论认为“人类进入工业社 会以来,便经历着景气波动,并把这种标志的经济发展情况的 景气波动称之为康道拉哈夫浪潮”,人类至今已经历了4这种浪 潮。 1—是由产业革命引起的, 2—由铁路和钢铁业的发展引起 的, 3—由电力和化工的发展引起的, 4—由电子和汽车工业引 起的。这 4 次浪潮的时间是 1785——1995 年,大约 200 年。从现 在的推动经济回升的是第5次浪潮,它的推动力是Internet和多 媒体技术的发展,对应的时间是 1995——2050 年。由于通信技 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尤其是 Internet 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 结合,形成了一种新兴产业,既信息产业。信息产业将成为 21 世纪的带头产业和支柱产业。
5.5.2 媒体同步技术(4)
5. 表示层同步
多媒体系统中,对象( MHEG 标准)或文件 ( HY TIME )是可以处理的最小单元,如一段文 字、一段语音或音乐、一幅画面、一段运动图象 都可以是一个对象,这些没有复杂结构的对象一 般称为简单对象。另一类对象在多媒体通信系统 中也可以当作一个信息单元来处理,但它的结构 是由于由若干对象按某种规律组合而成,这类对 象称为复合对象。在将不同表示媒体的对象复合 一个复合对象的过程中将引入同步机制,构成多 媒体复合对象;或用超级链接将不同表示媒体的 对象链接过程中引入同步机构,构成超媒体。上 述两个过程均在表示级完成,故称表示同步。
5.1 多媒体通信的发展过程
通信技术发展的3次革命
多媒体通信的发展
基于IP网络的多媒体通信
5.1.1 通信技术发展的3次革命
从 1837 年莫尔思发明的电报和 1867 年 bell 发明电话以来, 通信服务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展,并已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人 们交流不可缺少的工具。通信服务也由传统的电报、电话单一 品种扩大到传真、数据通信、图象通信、电视广播、多媒体通 信等新型业务;通信技术也日新月异,传播媒介有缆线、无线 短波、微波、卫星和光缆;交换设备由机电制布线逻辑方式向 计算机程序控制方式方式发展;传播设备由模拟载波向数码脉 冲调制方式发展;终端设备机电方式向微处理控制的多功能终 端发展;通信方式由人工、半自动向全自动方向发展;通信网 由单一的业务往向综合业务方向发展;通信地点由固定向移动 发展。通信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也称为3次革命:
5.1.2 多媒体通信的发展
80年代,欧美和日本的计算机公司就开始研究 多媒体技术,把技术应用于PC。首先建立了基于局域 网的多媒体通信系统,如美国Xerox公司的以太电话, 可以说是最早的多媒体通信系统。 进入20世纪90年代,多媒体通信得到长足的发展。 国外多媒体通信的研究开发首先是基于窄带综合业务 数字网(N-ISDN),如美国的AT&T,Pacific Bell,奇 科和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 CSUC )与 1991 年 5 月开始 利用ISDN BRI(基本码率接口)进行多媒体实验,这 项实验全面的评价支持远程教育的可行性。
多媒体通信是指在一次呼叫过程中能同时提供多种媒 体信息(如声音、图形、图象、数据、文本等)新型 通信方式 ◆多媒体通信的相关技术 多媒体通信是一个伴随着应用要求而不断增长而 迅速发展的领域,从而推动多媒体发展的技术因素来 看,如果没有在计算机处理能力、存储技术、压缩算 法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显著进步,就不会有今天的多 媒体通信,下就对多媒体通信密切相关的技术进行讨 论
5.1.1 通信技术发展的3次革命 (1)
◆第1阶段: 是百年前的电话的问世。电话网是开放电话业务为广大用 户服务的通信网络。采用的技术是基于电路交换的通信技术。 ◆第2阶段: 半个世纪前的电视和有线电视网的出现。电视的出现改 变了电话网只能传输语音的特点,能作到闻其声,见其人。特 别是有限电视网的出现,使视频信号的传输质量和带宽都得到 了很大的改善。也使得基于电视的通信技术进入了快速发展阶 段,达到了鼎盛时期。 ◆第3阶段: 第3次通信革命是 Internet网的迅速崛起所引发的 IP通信 技术。IP通信技术已开始成为通信舞台上的主角,并与语音通 信、视频通信形成新的产业汇集,世界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就此 出现新的层次的突破,一个崭新的通信世界日溅凸现出来,这 种 新 兴 的 以 IP 分 组 交 换 为 核 心 的 通 信 技 术 具 有 以 下 特 点。
5.1.2 多媒体通信的发展 (1) 目前基于ISDN的多媒体会议电视和多媒体 检索业务基本上达到了实用水平。国外宽带多 媒体通信仍然处在研究开发、现场实验之中, 少数系统进行了小规模商业应用。从1994年7 月,日本进行了国家级试验项目B-ISDN,VOD, 电子游戏传送点播业务、家庭购物、远程教育、 远程医疗、电子图书馆、多媒体会议电视。美 国的许多公司也进行了这方面的许多实验。 当前,国外商用多媒体应用市场热点是在 多媒体会议电视和多媒体检索业务。
5.5.1 压缩技术 (2)
5. 音频压缩编码标准及应用 G7.11是1972年为电话质量和语音压缩制定了PCM标准。 起码率为64kbit/s,主要用于公共电话网。1988年CCITT为调 幅广播质量的音频信号压缩制定了G。722标准,它使用子带 编码(SBC)方案,其滤波器组将输入信号分成高低两个子带 信号,然后分别使用ADPCM进行编码。G。722能够将 224kbit/s的调幅广播质量的音频信号压缩为64kbit/s,主要 用于视听多媒体和会议电视等。G.723.1,1996年ITU-T通过 了G。723标准——“用于多媒体传输的5。3kbit/s或6。 3kbit/s的双码率话音编码”G.728,为了进一步降低的码率, CCITT于1972年制定了G。728标准,使用基于低时延码本激励 预测(LD-CELP)编码算法,其码率为16kbit/s,主要用于公 共电话网中。G。729A标准,它使用8kbit/s的共轭结构代数 激励线性预测(CS-ACELP)算法,此标准将在无线移动网、 数字多路复用系统和计算机通信系统中应用.
◆网络技术
5.5.1 压缩技术
1. 视频压缩编码标准 视频是多媒体通信中最重要的媒体之一,由于视 频的信息量非常大(尤其是数字化后,例如,按 CCIR601建议,广播质量的数字视频码率为216Mbit/s, 而高清晰电视( HDTV )则在 1.2Gbit/s ,如果没有高 效的压缩技术,是无法传输和存储的。目前, ISO 和 ITU-T 正式公布的视频编码标准中,有 MPEG 系列和 H.26x系列建议。
5.5.1 压缩技术 (3) 3.多媒体编码的发展方向
压缩编码的理论是仙农信息论,它是基于某种统计 概率模型来描述信源。但仙农信息伦有两个严重缺陷:第 一,未考虑信息的接受者的主观特性和主观意义:第二, 撇开了事件本事的具体含义、重要程度和引起的后果。压 缩编码的发展历程就是以仙农信息论为出发点,并不断的 克服其缺陷的过程,压缩编码方法可分为如下两个层次: 第一代:基于数据统计(去调数据冗余)——低层。第二 代:基于模型(去调内容上的冗余),物体基(objectbased)——中层;语义基——高层。 MPEG组织在了解到实际应用的需要和压缩编码的发展 潮流,已制定MENG-4标准,目前并在制定MPEG-7标准。
5.1.3基于IP网络的多媒体通信
目前基于IP网络的多媒体通信异军突起,发展势头极为迅猛。因特网的web技 术也广为使用。随着web技术的发展,特别是java,java Script和plugin技术的不 断引入,web系统的能力越来越强, 目前世界各国、各大厂商都在研究基于 IP 的多媒体通信。一些标准化组织,包括 ISO,IETF(因特网过程任务组)和ITU—T(国际电联电信标准部)也都在积极进 行基于多媒体通信的研究,制定相应的标准。 基于 IP 网络的多媒体通信最具有代表性的业务之一是 IP 电话,它是近来发展 最快的通信业务,也代表未来语音通信的发展趋势。另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业务是 视频点播(VOD),这个业务被认为是宽带业务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业务,在各国 的 B-ISDN 实验网中几乎无例外地引入了这一种业务。这项业务目前在 IP 网上已能 很好地开放,国内已有这样的设备。 基于 IP 网络的另一类多媒体通信业务是多媒体会议系统。由于多媒体会议系 统要求的实时性是最高的,特别是在会议中的对话,因而以前会议通常在电路交 换网络中实现。近年来基于IP网的多媒体会议业务有了突破性的进展,H.323标准 的制定,以及与 H.323 标准相关联的 SIP 的提出,特别是基于 IP 网络的特殊性,要 求图象编码和语音编码尺度可变而提出了 H.263 和 G.729 等标准,使得 IP 网络上的 多媒体会议业务可以很好的进行。
5.5.2 媒体同步技术
在多媒体系统中,通常利用多媒 体从不同角度从不同侧面表现一个主 题,此时不同媒体之间就存在同步问 题,例如,视频播放时,伴音应和口 型相吻合等。同步是多媒体系统中的 一个关键问题,它与系统中许多因素 有关,如通信系统、操作系统、数据 库、文件及其应用形式等。因此,多 媒体系统中同步应在不同的层面上考 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