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管理学

高等教育管理学
高等教育管理学

管理:就是通过组织与协调他人的共同活动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以达到预定目标的实践活动。(名)

高等教育管理:是指人们依据高等教育目标和发展规律,运用管理科学理论与方法,调节高等教育系统内外各种关系和资源,以便达到既定的高等教育系统目标的过程。(名)

这个定义包括三层意思:(1)指出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的依据是高等教育目标和发展规律;(2)揭示了高等教育管理的任务是调节高等教育系统内外关系和利用高等教育资源,从而适应高等教育系统发展的客观规律;(3)高等教育管理的结果是不断促成高等教育系统目标的实现。

高等学校管理学:在动态意义上,即作为认识过程来说,是人们研究即自觉地、系统地认识高等学校的管理活动,探索和揭示包含在其中的客观规律的一门科学;在静态意义上,即作为认识成果来说,可以说是人们对于高等学校管理活动和管理规律所形成和积累的知识及其方法的总和。(名)

延安大学:成立于1941年9月,多所学校先后并入延安大学。它是延安的高等学校在总结经验、整顿提高、建立正规学制的基础上,逐步向正规化、专门化发展的产物,是一所规模较大,系科较多的综合大学。延安大学的教育管理遵循以下几条原则:①适应抗战与边区建设需要,培养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实际工作干部。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③通过教育与边区实际工作相结合,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学与用的一致。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⑤在教学上实行以自学为基础的集体互助,教员与学员互相学习。(名)

管理活动的二重性特征:管理活动既包含自然属性,也包含社会属性。一方面,在管理活动中包含着某些人类共同活动中产生的,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协作内在要求的普遍性和共同性,即管理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管理活动中也包含了反映一定生产关系和社会政治制度,并和一定的文化传统相联系的阶级性和历史继承性,即管理的社会属性。(名)

高等学校管理的二重性:高等学校管理既包含着反映教育、科研方面劳动协作内在要求的自然属性,又包含着与一定生产关系、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相联系的社会属性。但是,高等学校管理中的二重性,不仅有来自于一般管理活动的二重性,还有来自于教育管理活动的某种二重性。因为教育管理活动,作为培养人的活动,一方面包含着遵循人的一般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的普遍性和共同性。另一方面,一定的教育管理总是为维护和巩固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服务的,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教育,总是统治阶级的教育”。(名)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指高等学校的院(系),所或者研究机构,具备了建站条件,以一级学科为单位经申请批准,可以接纳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单位。(名)

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的统一(简)

高等教育管理中既离不开行政管理,也离不开学术管理,两者是并存的,因此必须坚持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的统一。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

1.指导原则上的区别。学术管理中坚持学术自由的原则,提倡百家争鸣,学术分歧要通过充分自由的讨论达到共识,不可以少数服从多数,即所谓“学术民主”,学术问题只可以用学术标准评判,强调科学性;行政管理中强调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适时做出决断。

2.采用方法上的区别。学术管理中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不能用统一的模式,即采用多样化管理方式;行政管理强调统一,往往用集中和划一的方式。

3.管理程序上的区别。学术事务的管理,是依靠教授专家来实行民主管理;行政管理则是一种“科层式”管理,强调下级服从上级,从上到下逐级指挥和布置,层层贯彻执行。

虽有两者上述不同的特点,但只是相对的,两者往往交织在一起,很难截然分开。这就要求在高等教育管理中,要注意根据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管理,并尽量协调好二者的关系,决不能完全用行政管理代替学术管理。

蔡元培领导的北大管理改革(简)

(1)明确教育宗旨:以造就“硕学宏才”为宗旨;(2)延揽人才,优化师资;(3)改革管理体制:设立评议会/行政会议/教务处/教授会(4)加强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调整学科设置(5)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现代高等学校四大职能: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直接为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简)

高等学校管理目标确立的依据(简)

确立高等学校管理目标,既要适应社会发展的外在要求,又要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内在需要,还要考虑高等学校管理对象的诸因素的不同状况。

一、社会发展依据。把高等教育发展放到社会发展中去考察,必须依据社会发展的目标确立高等教育管理目标。教育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迎接知识经济、实施“科教兴国”,主要对策有:①建立国家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体系②深化教育改革,积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二、教育发展依据。高等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党的方针政策的指导,高等学校管理必须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目的要求确定其目标。(现代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注视和研究国际经济、科技的发展趋势,增强教育的开放意识,认真借鉴世界各国的有益经验,从而加快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

三、工作目的物依据。高等教育管理对象(工作目的物),包括人财物多种类型,其中人是最关键的,从这层意义上而言,高等学校管理对象是人。要根据人的层次/素质/水平确立高等学校管理目标。(因此,应该考虑以下因素:①高等学校管理对象的双重性,即既是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②部分人的观念适应不了形势发展的要求,心理承受能力不足,主任翁意识不强;③地区发展不平衡造成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昭示着高等学校管理的差异性,在制定管理目标时应该考虑不同地区管理水平及要求的差异性。)

高等学校管理区别于一般学校管理的管理原则

入学机会均等原则:教育机会均等原则(简)

强调人们应该享有平等或公平的教育机会,把接收教育作为人们应该平等享受的权利,它不仅反映了人们对教育平等的要求,也反映了人们对社会平等的要求。教育机会均等,是受到普遍强调的办学原则。但存在局限性:

1.经济上的严重不平等导致教育机会均等无法实现。

2.仅仅把教育平等归结为教育机会均等是远远不够的。教育平等不能仅仅归结于教育机会均等这一

起点性的平等,也不能仅仅归结于教育者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机会平等这一过程性的平等,还应归结于教育使人得到发展而获得平等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的终结性的平等。

3.教育平等是社会平等的一个重要方面,教育平等程度的提高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平等起积极作

用,但是这种促进作用只能在有限范围内。

学术自由原则(简/论)

含义:《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解释为不受妨碍追求真理的权力。《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解释为教师和学生不受法律,学校各种规定的限制或公众压力的不合理干扰而进行讲课,学习,探求知识及研究的自由。由德国教育学家洪堡提出。人们所以认同学术自由思想,主要是基于这两方面的信念:

1.从认识上来看,只有学术探讨不受国家,教会和各种特殊利益集团的限制,知识才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只有通过研究发现科学知识,才能打破教条,发现真理。

2.从社会利益来看,只有在教育过程导致知识发展时,社会的长远利益才能得到最好的保障,维护学术自由并不是为了教师和学生的便利,而是为了社会的利益;也是高校承担社会良知作用,抨击社会弊端的需要。

学术自治原则或自主办学原则(简/论)

学术自治,包括三层含义:①高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②一定的学术自由;③办学中的民主管理。通常强调的学术自治是指高校的自主办学。学术自治传统来自于中世纪大学,当时高校除了办学上的自主还有某些特权。现代高校的学术自治或自主办学的内涵发生了改变,特权已不复存在,学术自治的强调点是让学者们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避免外部不恰当的控制和干扰。其意义在于避免国家对于高校办学过多的直接干预和其他某些利益集团对高校办学的不适当的干涉,以更好地维护学术自由和使高校在办学上始终保持一种主动性的活力和自适应的机制。

(现代社会中由于高校的社会职能以及经济问题,高校自主办学必须与社会参与相结合。一方面,为了避免外部过多的干预对学术自由的妨碍和对高校办学活力的窒息,需强调高校自主办学;另一方面,为克服高校可能产生的某些狭隘性以使高校更好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能,需要社会对高校办学和管理的一定参与。因而需要两者结合和平衡,这两者的结合和平衡,需要高校对适应社会需要和为社会服务的自觉意识和责任感,也需要政府和公众对高校的支持、信任和理解。)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简)

定义是校长受国家委托,在党委领导和教职工民主参与下管理学校,对学校行政工作全面负责的一种学校领导制度。其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党委领导(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保证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二是校长对学校的行政工作全面负责。三是教职工民主管理:教职工代表大会是主要形式。

建立适应我国特点的高等学校领导体制(论)

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深受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因此,要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高等学校领导体制。高等学校,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并存,既有行政领导,又有学术领导。此外,我国高校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因此,建立我国高校的领导体制,必须处理好党的领导,行政领导和学术领导的关系,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的关系。为建立一个科学的领导体制,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有利于保证高校办学方向:应坚持党的领导,就是学校建设和改革的指导思想及重大问题,必须执行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高校的办学方向;

2.有利于处理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的关系:重大问题由集体讨论决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保证决

策的正确性,同时实行个人负责制。从体制上保证重大问题的集体决策以及个人分工负责执行。《高等教育法》规定我国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为: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领导体制上明确规定了以下几点:

1.规定了学校党委的领导职责,明确了党的领导和行政领导的关系:党委统一领导学校工作,支持校长

独立负责的行使职权;

2.明确规定了校长的职权,体现了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领导制度的传统:校长对学校的行政工

作全面负责;

3.规定高等学校设立学术委员会,突出了学术权力在学术管理中的作用:审议学科专业设置,教学科研

计划方案,评定教学科研成果等学术事项。

我国高校组织管理机构设置的改革(论)

一、明确决策机构。学校的决策可分为战略性、战术性和日常随机决策三种。学校重大决策和某些战术性决策应该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最后由党委常委会、常委扩大会等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作出。对于学校教学、科研、后勤等行政中的大事应在调研、咨询、审议基础上由校长办公会议集体决策。一般来说,党委常委会,校长书记联席会和校长办公会议是高校最高集体决策机构。

二、建立和健全参谋咨询机构。一般高校的参谋咨询系统可由三部分组成:(1)政策研究室。它是党委和校长的综合咨询机构,对学校的每一个阶段重大决策提供可行性方案。(2)校务委员会。校务委员会是学校的主要参谋咨询机构,并带有审议功能,一般由校长主持。(3)各种专门委员会或领导小组。三、完善信息反馈系统,形成相对封闭的管理系统回路。要使信息反馈及时、准确,确实起到调控作用,必须有多渠道的信息反馈系统。如校长办公室设立信息反馈岗位,校长接待日等。

本科教育的教学制度

学分制:将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以学分形式进行量化,学生不受学习年限的限制,只要修满规定的学分,达到预期人才培养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就可以毕业。

学年制:学生要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学完规定的课程,完成教学实践环节的任务,达到预期人才培养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

高等教育中教学的三种形式(层次阶段)(简)

传习性,独立性,研究性

传习性教学是指将人类已有的知识转化到学生个体知识中,只强调传递继承的教学方式。

独立性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教学是指在传递继承人类已有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去研究,去发现的教学方式。

本科生教育以传习性教学占主导;硕士生教育传习性向独立性,研究性过渡的层次阶段;博士生教育主要为研究性层次阶段。

研究生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简)

(1)教师课程讲授的确定性和揭示发展性的统一。教师既向学生传授已有知识,更要向学生揭示学科发展前景,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向科学前沿进军。

(2)将单向传习变为师生互补。研究生的知识面较宽和心理成熟度较高,因此,教师与研究生的关系应当是导师指径,学生探索的互补关系。这种导师识途与学生善专的结合,就会得到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的效果。

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原则(简)

1.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在高等学校中,教学与科研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科研是源,教学是

流,教学是科研的基础,科研是教学的发展和提高,高校中教育与科研之间的这种源与流,基础与提高的关系,要求高校必须通过各个环节把教学与科研结合并统一起来。(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目的性原则)

2.科研机构的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高校有两类科研机构,一类是比较稳定的研究机构,以适

应长期研究任务的需要(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等);另一类是为完成某个专题研究任务而组织的研究机构,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高校科研机构的组织原则)

3.计划课题与自选课题相结合的原则:计划课题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需之研究课题;自选课题是按科学

技术发展内在矛盾而选择的课题。(高校制定科研规划的原则)

4.学科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在课题布局上,处理好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的比例关系;在资

源配置上,处理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在成果推广与应用上,处理好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关系。

(高校科研管理的效益性原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