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党委书记做好农村工作事迹材料

合集下载

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Xx同志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推荐材料Xx,男,生于xx年,x族,大学文化,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任xx党委书记。

自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他始终秉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保持与时俱进,勤学善思,心系群众,紧跟全区“加快科学发民,建好川北门户”的步伐和主基调,因地制宜,科学决策,谋定而动,引领花石乡步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快车道。

2010年全乡人均纯收入实现元,同比上一年增长元,比2000年增长元。

勤学善思,创学习之先,争素质之优一直以来,学习与思考始终与该同志的工作和生活紧密相连,密切相关。

为执行政策,服务器群众,他积极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为引领发展,科学决策,他主动学习全区、全市及至全国的指导农村和基层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充实知识,修炼心性,他也时刻不忘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始终坚持学习第一,用实际行动创学习之先,树学习榜样,影响和引导着他身边的人;虽身为一乡之党委书记,却总能紧跟时代步伐,站在发前沿,围绕全局发展思路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见地独道,目光前瞻,为推动全乡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垫定了理论基础。

谋定而动,创实践之先,争服务之优“5.12”地震给全乡人民生及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创,兰渝铁路与兰成原油管线过境给全乡带来的发展机遇,使他这位工作在最基层的乡党委书记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一个班长如何在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方面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他始终坚持深入调研,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科学决策,谋定而动,用实际行动创实践之先,争服务之优。

在国家重点工程过境协调工作中,他经常给干部和群众们讲的是政府服务企业,转变职能,改善投资环境方面该怎样履职,当地政府该如何在支持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努力,该如何在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协调推进,可持续发展。

在他的领导下,国家重点工程过境我乡工程进展顺利,既保证了企业施工顺畅,维护了国家利益,也保护了群众的正当利益不受损害,推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乡镇)

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乡镇)

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乡镇)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乡镇)__,男,__年__月__日出生,20__年加入xx,大专学历,__年参加人社局工作,20__年由于工作突出被任命农保局副局长,工作期间参加后备干部培训,到县纪检委、巡视办、等单位挂职锻炼。

在这xx 的工作中曾荣获__市劳务输出先进个人多次荣获县级劳动模范、县记功。

为响应xx号召下乡扶贫工作任__乡__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

(一)、他是群众的知心人__虽然农村工作经验少,但是他迅速转变角色,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增进感情,真情沟通。

在驻村工作期间,他走遍了村里的每一条路,到老党员、退休村干部、群众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家中访谈,询问他们对村里发展意见和建议。

在掌握第一手资料后,立即与村干部紧紧围绕党建、三农等工作大局,弯下腰挖穷根,选准发展路子,培育农民合作社,培养村级致富带头人,增加村集体收入,增强造血功能,为下一步发展什么,理出了思路。

同时,__找准人社部门业务与扶贫工作的结合点,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开展就业创业培训,通过定向输转、就地转移等方式为贫困户介绍打工地点,尽全力抓好脱贫攻坚这个第一民生工程。

(二)、扎下根群众诉求真回应俗话说得好,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一个好的村两委班子,对全村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__坚持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针对__村两委班子战斗力不强的实际,坚持学习和评议制度,在努力提高村干部的政治理论素质的同时,每季度号召党员、群众代表、村务监督委员等围绕精准扶贫工作、人居环境改善、解决村民生活难题等方面对村两委开展满意度测评。

在他的带动下,__村两委班子成员转变作风,团结一致,积极带领全村群众致富,得到了上级党委的认可。

身为第一书记,__积极开展党建活动,结合党建七个一,抓党建改思想,通过主题宣讲、主题活动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逐步引导全村群众转变过去等要靠和安于现状的落后思想和小农意思;通过民情恳谈收集村民意见,帮助解决难题。

文建明同志先进事迹材料之二

文建明同志先进事迹材料之二

文建明同志先进事迹材料之二百姓大于天——乡镇党委书记文建明纪事●解难:“群众不停出‘上联’,干部要不断对‘下联’”●理乱:“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工作方法”●治穷:“农村最大的矛盾是‘穷’,群众最需要的是‘百姓经济’”●情怀:“我要上对得起党,下对得起老百姓”新华网成都8月8日电(记者刘江、杨三军、宋振远)30年,8个乡镇,13年乡镇党委书记。

他一直摸爬滚打在农村基层第一线。

他曾一次次坐在化解矛盾的“火山口”,又一次次深陷“哀民生之多艰”的情感漩涡。

在上下求索中,他总结出一套土洋结合、行之有效的乡村治理模式,被誉为“城南经验”。

“官不论大小,论的是对群众的诚心。

”这位身材瘦小,方脸深目,总是衣履整洁、气定神闲的川东汉子,无数次沉着应对严峻挑战,用情感、信念、智慧和勇气构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心,让“钉子户”“上访户”和众多曾经绝望、困苦的百姓,发自内心地喊出:“感谢共产党!”他就是文建明,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南镇党委书记。

解难:“群众不停出‘上联’,干部要不断对‘下联’”在营山县,文建明以善于同各式各样的群众打成一片而著称。

有干部探求个中“奥秘”,文建明笑着说,当干部要学会“热爱群众提出的问题”,与群众交朋友,这是一把通用钥匙,“你对群众感情到位了,问题自然就好解决了。

”上任城南镇党委书记不久,有一次正开会,突然闹哄哄闯进三四十人。

其中一个敦实汉子跨到主席台前,“砰”的一声,把肩上的100多斤猪肉摔下,扬声喝道:“不让卖肉,给找条活路吧!”会场一时寂然无声。

此时传来文建明平静而略带沙哑的声音:“兄弟,消消气,天太热,先把肉处理了。

”他劝说在场的干部买下猪肉,然后笑着把收来的钱放到汉子手中。

刚才还剑拔弩张的壮汉,此刻就像受伤的孩子,哽咽着道出心中的憋屈:“我叫胡一兵,是重庆开县迁来的三峡移民,前任镇干部贪污了安置款,我们只有靠杀猪卖肉为生,城管干部又来罚钱,过不成舒展日子,心里有气啊!”文建明心中一阵痛楚,他动情地说:“兄弟,你们刚来人生地不熟,到这是找对人了。

优秀党务工作者崔宇彤事迹材料

优秀党务工作者崔宇彤事迹材料

优秀党务工作者事迹材料丹心谱写奉献曲---—记中共富拉尔基区长青乡党委书记崔宇彤在富拉尔基区长青乡,有一个时刻心系百姓,事事以民为本,处处以民为先的好书记,她就是长青乡党委书记崔宇彤.几年来,她以忘我的工作激情,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团结带领全乡广大干部群众,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长青乡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上,把满腔的热情都献给了长青乡的山山水水,用一个共产党员的无私情怀和人民公仆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全乡人民的无限信任和崇敬.2007年6月,崔宇彤被调任为中共富拉尔基区长青乡党委书记.多年的历练和丰富的工作经验,让她深刻认识到,党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基石,党务工作是做好我们一切工作的基础。

因此,只有抓好党建工作,通过党带领群众、带动群众,在工作中形成统一的理念和凝聚的合力,才能实现全乡各项事业的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

在她的带领和主持下,乡党委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全乡呈现出经济繁荣、事业发展、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一、夯实基础抓党建,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不断提高长青乡是富拉尔基区的近郊乡,总面积168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16个自然屯,乡党委下辖1个党总支,9个党支部,现有党员498名.俗话说,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在头羊。

上任之初,崔书记把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乡党委的工作重点,集中精力抓班子、带队伍,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全面加强,支部成为引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坚强战斗堡垒。

抓好班子建设,打造坚强领导核心。

新一届党委班子组建后,把加强村支部班子建设放在各项工作首要位置。

利用党支部换届的有利契机,严格按照“两推一选”的原则,多方征求老党员、老村干部意见,把一批年纪轻、素质高、能经营、会管理的优秀党员选拔到党支部书记岗位和村党支部班子中,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班子整体素质明显提升。

目前,全乡村支部班子中,年龄最大50岁,最小30岁,平均年龄43。

7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31人,占总数80%.各支部班子干劲十足,热情高涨,憋着劲,比着干,团结带领村民发展创业,家庭经济收入和乡村面貌发生明显变化.海格村过去是令领导头疼的信访村,在村党支部书记赵玉才的带领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但群众工作稳定了,去年村里还自筹资金盖起了92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270平方米村民活动室,还有阅览室、棋牌室,村党支部有了形象,群众有了活动场所,干部和党员在群众心中有了位置。

优秀驻村第一书记个人先进事迹材料三篇(最新)

优秀驻村第一书记个人先进事迹材料三篇(最新)

XXX,男,汉族,大专学历,中共党员,现年39岁,1996年12月在部队服役,2010年1月转业后安置到XXX市XX县交通运输局工作,2015年8月向组织主动请缨到XXX乡XX村担任第一书记。

XXX乡XX村位于XXX乡东南部,省定贫困村,辖9个居民组,耕地514亩,林地21000亩,267户975口人,其中贫困户130户421人,已脱贫103户359人。

作为一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基层党员,该同志对农民始终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对农村始终有一种无比特殊的感情,时刻牢记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的光荣使命,坚持扑下身子,同村广大干群一道,把脱贫攻坚和党的建设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实处落实,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促发展,推动该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扑下身子,搞好调研,当村发展的明白人。

该同志时刻铭记“担负着脱贫攻坚的第一责任、担负着村级党建的第一使命,怎样工作才能让组织满意,让群众满意”的责任和使命,把掌握村情作为入村开展工作的第一要务,他主动向乡政府、包村领导和村干部讨教,采取盯紧靠上的“土办法”,和群众接地气、深谈心是自己的强项。

一天到晚地待在村里,到老党员、退休的老支书、支部委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的农户庭院、田间地头,与他们进行面对面交流,征询他们对村庄发展的建设意见、发展思路。

在对走访群众反映的情况进行认真梳理的基础上,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分类召开了座谈会,经过深入走访调研,将村情民意摸清吃透,掌握了该村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现状及优势劣势,有针对性的制定了该村脱贫攻坚工作规划,精心绘制了脱贫攻坚对象需求、目标时限、帮扶措施、帮扶责任、组织机构等作战图,挂图作战,对表交账,有计划、有目标的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二、建强组织,夯实基础,当党建工作的带头人。

“蓝图绘就,重在添彩”。

发展规划制定后,为确保规划如期实现,他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通过借助党建活动载体,来凝聚发展合力。

(4篇)优秀驻村第一书记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4篇)优秀驻村第一书记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4篇)优秀驻村第一书记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一我作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亲身经历了许许多多与农民群众共同奋斗、同呼吸共命运的日子。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农村发展的强大能量和人民群众的热情。

在我的驻村工作期间,通过与村委会、村民小组等群众组织的密切合作,我深入了解了当地农民们的生活状况和种种问题,发现他们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存在很多困难和矛盾。

于是我与村委会成员们商定,成立了合作社,通过社会化运作改善群众经济生活。

同时利用网络平台,整合资源,建立农村电商模式,把本地的农产品推广到全国各地,帮助村民增加收入。

但是,我们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农产品产量比较单一、自然灾害较多等问题,但这些问题都不能打击我们奋斗的决心。

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农产品特色,我还与当地政府及种植专家多次开会探讨,决定优化种植结构,发展农村旅游业,通过一系列措施增加经济效益。

同时,根据当地的传统,我带领村里的小朋友粉刷村子墙壁,种植花卉,让整个村庄充满活力和生机。

我还积极带领村民修路,修桥,发动群众参与到环保建设活动中,借助当地群众的超强行动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工作。

从“驻村工作”开始,到融入整个乡村的建设中,我似乎找到了自己真正的位置,同时也能让自己更好地进一步锤炼党性,助力农村经济发展。

未来,我一定会一丝不苟地传承优秀的“驻村精神”,为农村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篇二作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我曾经担任过多个乡村工作的岗位,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农村的脊梁和农民群众的奋斗精神。

在这里,我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些驻村经历和心路历程。

作为村子里的新人,我刚开始主要是了解当地村民的生活和思维习惯。

在了解当地的问题和考虑当地的特殊性之后,我主要通过借助外界资源、资金等,侧重于通过村里的农业、旅游发展,引入了一些先进的做法。

并且,我也从中受益良多。

在乡村建设中,我先后参与了快速路网规划、电商模式推广、文化活动组织、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努力制定乡村发展方案和计划,带领村民共同推进各项工作。

农村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事迹

农村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事迹

农村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事迹农村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事迹标题:农村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事迹乐为贫土勤耕耘***,28岁,大专毕业,现任三道坎村村支部书记。

多年来,他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务实的工作态度,心中恪守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认真真工作,踏踏实实做人用行动践行着自己无声的誓言,在本职岗位上践行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1X年,***被下派到三道坎村任支部书记。

***上任,超越了村里的家族和自然村间的利益矛盾,公平地处理利益纠纷,积极从上级政府经济和科技部门为村里争取到项目和资金,帮助村里提高种养技术水平,调整经济结构。

一切利益都为大多数人着想,一切事情都拿在会议上商量、决定,三道坎村支部变成了一个紧密团结,拧成一股绳带领村民谋致富的村支部。

***时常深入百姓家中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当前农村牧区改革的各项政策的重要意义,指导监督各项改革的顺利开展。

让农民心中有数,少走弯路,多得实惠;在村级事务决策中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履行“两委”班子联席会议决定、召开党员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及联席会议征求意见等四个程序,从而促进相互沟通,减少“两委”摩擦,缓解干群矛盾;他充分利用党员活动室等阵地,通过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召开座谈会、电化教育等形式帮助农牧民解放思想,梳理发展思路,推广实用科技,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他还深入了解社情民意、经济发展状况,了解农民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在此基础上找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他依托三道坎当地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导村民转变种植观念,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葡萄产业。

该村的葡萄种植面积由201X年的110亩发展到了现在的830亩,人均纯收入从201X年以前的2400元增加到现在的4200元,***书记成了村民的贴心人。

他为了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三道坎村成立了以支部为单位的销售协会,帮助村民销售葡萄。

优秀党委书记推荐材料

优秀党委书记推荐材料

优秀党委书记推荐材料来源中共XX县委组织部:GGG同志,男,汉族,生于1970年1月,现年35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XX县XX镇人,现任中共XX县LC镇委员会副书记、纪委书记。

GGG同志在LC这一片热土上,抛洒汗水,辛勤耕耘,不仅做好了组织纪检工作,还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博得了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

一、不断强化自身素质的提高,增强为民服务的本领时代在不断前进,社会在不断进步。

面对党中央和县委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GGG同志深深认识到如果自身素质不提高,为民服务的本领不增强,就无法适应发展要求,就不符合党中央和各级组织的要求。

面对新形势,GGG同志对自己也提出了新要求。

他积极参加学历培训,在大学专科学业结束后,他又报读了大学本科,准备在两年内拿到大学本科文凭。

业余时间,他最爱读书看报,《求是》是他案头常放杂志,每天的《NC日报》、《四川日报》、《人民日报》是必读的报刊。

二、追求工作实绩,实现人生价值(一)做实事,突出工作实绩。

GGG同志到LC工作时间不长,但却为LC的百姓做了不少实实在在的事情。

LC镇圲坵塝村是LC镇最大的一个村,全村12个社,1000多人,村里遗留问题多,村情复杂,村民普遍还不是很富裕。

GGG联系该村后,经常下村了解群众疾苦,听取群众呼声。

在走访群众的过程中,他了解到12社有一条小河沟,群众生产经常需要过河沟,但河沟上又没有桥,于是社员要么绕道走,要么就从河道窄的地方跳过去,群众反映很多,意见也很大。

GGG了解到情况后,马上与村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到现场办公,研究解决办法。

经过现场观察,GGG同志的提议下,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由社员群众集资,买回两张预制板,搭便民桥。

说做就做。

GGG同志立即组织村支部、村委会干部,在12社召开社员大会,向社员征求意见。

在征得全体社员同意后,GGG又立即组织人员买来预制板,并与村民一道搭好了便民桥。

苏家坡村,这是个在全区都有名的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费 分享 创新
乡镇党委书记做好农村工作事迹材料
张国胜,1973年生,**市人,1996年毕业于**轻工业学院无机材料系,省
委组织部选调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县**集团做化验员,XX年到**县**乡任乡
长,后又调任杜堂乡乡长,XX年2月,张国胜任**镇党委书记。
从城里人变成农村人
在去农村之前,从小生长在城市、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的他连小麦和韭菜
都分不清,农具里只认识铁锨和锄头;在去农村之后,他对庄稼、大棚、西瓜的
病虫害门门清,他领着大伙重新分地,他身为乡长却到城里超市求人家帮忙买西
瓜,XX年碰上洪涝灾害,去采访的记者竟然不敢相信他就是乡长。
一转眼十年过去了,张国胜从**轻工业学院一个意气风发的大学毕业生,
转变成**市**县**镇党委书记,他变得成熟、稳重了,他说自己很快乐,其实,
这十年农村生活的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想生气,就分地
1996年7月,考上省委组织部选调生的张国胜离开**轻工业学院,回
到家乡**等待下乡分配。那时候,年轻的张国胜可谓一腔热血,他拒绝了学校让
他留校的建议,拒绝了鲁中监狱和**市海关给他的报道函,一门心思要到他最不
熟悉的农村去开创一片天地。
张国胜最早被分到**县一家乡镇水泥厂做化验员,每天面对枯燥的原料
和数据,半年后,他被调到陈集镇政府,后来又做了陈集镇贸易区管委会副主任,
从那时起他才真正开始与农村、农民打交道。
年轻的管委会副主任很快被派去包村,他遇到的第一个大难题就是村里
一个小队到了十年调地期,要重新分地了。
小队只有四五十户人,但地有好有坏,还有人家嫁出女儿需要让地,张
国胜就一遍遍往村民家里跑。跑一遍有的人不在家,跑两遍才知道分地大事要跟
当家人说才行,这就得去了解这家是男人当家还是女(欢迎访问读书人网:
http://www.reader8.cn/ ,范文大全)人当家,等所有村民家全跑遍了,全同意
分地了,这才通知大家去开群众大会。
等人们陆陆续续来得差不多了,张国胜领着大家去量地,为了怕村民日
后有意见,张国胜让所有人都看着,量好一块就立下桩子圈好地,然后再接着往
免费 分享 创新
下量。
但第二天,村民们又找来了,有的人嫁出去闺女又不想让地了;有的人
说地头有块废置两年的空地,这次也得拿来分;有的人说地我可以让,但地上载
着树,你得赔偿给我;有的则说我那地里有坟头,谁负责迁走„„
张国胜把这些问题收集起来,跟村委会和村里老人们商量,结果是再开
会,再量地„„等重新量好了,提意见的又来了,原先说话的话又变卦了„„就
这样,四五十户人的地分了整整两个月,才算尘埃落定。
“村民那个反复呀,你今天把他说通了,回去家里人一说,明天就不承
认,而且他们觉得你是镇里派下来包村的,说的话代表镇里,不合心意就要去上
访,那段时间压力太大了。”张国胜说,从那次分地经历之后,他才深刻理解了
“想生气,就分地”这句老话,真实的农村生活给张国胜扎扎实实上了一课。
乡长卖西瓜
XX年,28岁的张国胜被调到**县**乡当乡长,他也是当时乡政府班子
里最年轻的领导。
**乡企业少,经济不发达,但有种植早春西瓜的历史,不过面积并不大,
张国胜就想把早春西瓜当成**村民致富的“敲门砖”。
张国胜开始一次次跑济南,他找到一家西瓜研究所,请他们代为培育西
瓜幼苗,并担任**乡的技术指导。
西瓜苗培育好了,张国胜兴高采烈地带回**,在他苦口婆心地劝说下,
全乡五万亩土地上有两万亩种上了早春西瓜,就在他们梦想着能早日致富的时候,
出事了,刚种上不久的西瓜苗出现了疫病,而且带有传染性,很快,大批大批的
幼苗不行了。

看到大片的幼苗茎部从发黑到腐烂,然后再断掉,张国胜的心几乎在流血。
他想起了当初为了劝说村民种早春西瓜致富,他组织村民坐了十八辆大客车到寿
光参观学习经验,农民穷啊,他们只吃了早饭就出发了,中午舍不得买吃的,晚
上又没钱在寿光住宿,就开车连夜往回赶,虽然车上准备了一些面包火腿肠,但
很快就分光了,有的村民饿得摔在了两米深的沟里,好半天才救过来„„
张国胜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苗烂掉,他到济南找专家、到**农业大学
免费 分享 创新
找教授请教,最后,山农大的一位教授来到**乡,给村民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那些日子里,张国胜天天靠在田里,手把手给村民示范如何给幼苗涂药,
蒙受了这么大损失,有些村民对这位乡长说话很难听,张国胜一声不吭,他说:
“将心比心,农民把全家积蓄拿出来种西瓜,怎么可能再通情达理地跟你讲话
呢?”
在张国胜和乡亲们的努力下,80%的西瓜苗给救活了,虽然损失降到
20%,但张国胜也不肯放弃,他又找到那家西瓜研究所,好说歹说又让他们无偿
提供了20%的健康幼苗。
终于等到了西瓜丰收的那一天,西瓜是保质保量了,可买家不认啊。张
国胜就拎着两个西瓜去**的大超市,求人家帮**卖西瓜,超市的人谁也没想到,
竟然是一个乡长在低三下四地求他们收下西瓜。
在张国胜的努力下,**西瓜终于打开了销路,大学毕业的张国胜看得比
较远,他给西瓜注册了商标,上网、上电视、参加西瓜协会„„很快,“**青”
西瓜大批流向了全国各地。
蹲在北京街头招商
“当时我左看右看,就没看出他是个乡长,”**《牡丹晚报》记者杜红
发一直记得XX年(欢迎访问读书人网:http://www.reader8.cn/ ,范文大全)
洪涝灾害时见到的张国胜。那次,**连下了一个多月的雨,**乡地势低,积水倒
灌进来,造成内涝。杜红发到**时,雨水就在村边围绕,很多房屋、电线杆倒在
水里,地里的棉花只露了个尖。
杜红发来到乡政府,想找个人带他们去地里看一看,里面有个年轻人走
出来,二话不说,从屋后拎起一双泥靴子就带他们上了路,一到田里,几乎所有
人都认得他,都喊一声“乡长来了。”这一幕,深深地印在了杜红发的脑海里,
他想不到,这个满身泥巴、一双泥靴的年轻人竟然是乡长。
张国胜的好朋友李守卫则陪着这位张乡长到北京蹲过大马路。那时候张
国胜刚当乡长,他听朋友说清华大学下面一个厂子想扩大生产,就赶紧跑了过去,
并请朋友李守卫同去“长长眼”。谁知到了北京一谈才知道,人家只是有这么个
计划,什么时候实施还不一定。
张国胜不甘心,他就在清华大学门口守着,看能不能碰上个招商引资的
免费 分享 创新
机会,“我们就蹲在清华大学门口,看着大城市里人来人往的人流,天都黑了,
张国胜还是不死心,那种感觉„„”李守卫对记者讲。
当然,那段有些盲目的时期早已过去了,如今张国胜对招商引资已经非
常熟悉和内行,再提起所受的那些委屈,张国胜只是淡淡一笑,他说:“以前这
些事我已经记不得了,我只记得这些经历积攒了感情,积累了经验。”
十年时间,把张国胜从一个城里大学生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
张国胜把他的经验总结为两条:“一是不管干啥,都要对得起职责良心;二是随
遇而安,心态要保持平衡,积极适应环境。”
“农民朴实、正直、可亲,一旦熟悉了,干农村工作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张国胜笑着说。
资料来源:http://www.reader8.cn/data/xianjinshij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