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21《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21《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21《古诗三首》(第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含了《宿新市徐公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雷雨》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主要学习《宿新市徐公店》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两首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方面仍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意境、理解诗人为主要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了解诗文的作者、背景,掌握一些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诗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文的韵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诗文,感受古诗文中所表现的美丽景色和真挚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了解诗文的作者、背景,掌握一些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诗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文的韵律美。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感受古诗的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课堂开始,我将以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作为导入,引导学生欣赏画中的美景,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然后,我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即《宿新市徐公店》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两首古诗。

2.学习古诗(1)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两首古诗,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的韵律美。

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2)教师讲解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说课稿《宿新市徐公店》说课稿【说教材】《宿新市徐公店》是四年级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诗。

这首诗画面明丽,情感欢悦,语言形象,音韵畅达。

依据教材的特点及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本课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朗读吟诵,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以达到培养读悟能力,丰富语言积累的目的。

根据上述分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展开想象,初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诗句,培养自学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句,细细体味诗人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说教法】为了较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有效地突出重点,达成预定教学目标,我采用“激情引入——自读释义——绘画会意——品味诵读”这四大主要步骤进行教学。

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明确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

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新《课标》这指出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也说明学习方法远远比学得的知识重要。

因此,我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地读书,充分地交流,充分地参与,充分地合作。

主要学习步骤为:自读、交流、质疑、绘画、品读。

【说程序】操作程序分如下四个环节进行(一)创设情境,诱发创新激情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多取决于兴趣。

教学伊始,我先出示一幅《小池》诗意图(出示图)由此而问:“同学们,看到这幅画,你想到了哪一首诗?”由画中的荷花和蜻蜓,学生很自然想到了古诗《小池》,让学生背诵后,我接着说:“这幅画是我们班同学学习古诗《小池》后为它配的一幅图,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学完后,让你们也为它配上一幅精美的图画。

”这样导入很自然地把学习带篱新知识的学习环节,学生都觉得挺新鲜,跃跃欲试,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词三首说课稿独坐敬亭山一、说教材及背景《独坐敬亭山》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中的一首古诗,是我国唐代着名的大诗人李白于天宝十二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

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诗中描绘了鸟尽云去,只有敬亭山与作者相伴的情景,整首诗表现的是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心情郁闷,到敬亭山寻求慰藉的孤单寂寞的心情。

全诗的大意是: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

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

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认识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为教学目标。

朗读、感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为教学重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为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辅助手段及教学准备:1.可播放画面,配上古筝音乐,来创设意境。

2.拓展文字资料,介绍诗人的写作背景,以及李白的其他的诗。

3.学生收集李白的古诗和与课文相关资料。

四、说教法设计、学法指导自读自悟法:让学生自己通过注解来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熟读成诵法: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悟语言,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五、说教学过程(一)简介诗人,引出诗题。

1.课件出示诗人李白的画像,学生根据收集到的有关李白的资料进行介绍。

2.借机引出写诗背景——李白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心情郁闷,到敬亭山寻求慰藉,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师板书课题《独坐敬亭山》,并边播放动画边吟诵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古诗的节奏。

(二)抓住诗题,学习生字亭(tíng),了解敬亭山。

鼓励自学,要求读准字音,着重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用减一减,换一换等熟字记忆法记住字形。

认清字形并在田字格里指导书写。

过渡:你知道敬亭山在什么地方吗?(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外,因有敬亭而得名。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诗是唐代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描写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的五言绝句。

全诗描绘了作者在徐公店住宿时所见到的美丽景色和田园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清新,富有诗意,是小学阶段接触古诗词的一个良好开端。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他们掌握了基本的诗词韵律和节奏,能够理解和欣赏简单的古诗词。

但在这个阶段,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还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对古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把握还不够准确。

因此,在教学本诗时,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体会诗词的美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大意,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情感表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诗歌的朗读和背诵,诗歌大意和韵律节奏的把握。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交流法、朗读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创设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和导语,引导学生进入美丽的田园风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大意。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4.汇报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补充完善。

5.点拨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欣赏诗歌。

【人教版】2019年春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1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人教版】2019年春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1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独坐敬亭山一、说教材及背景《独坐敬亭山》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中的一首古诗,是我国唐代着名的大诗人李白于天宝十二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

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诗中描绘了鸟尽云去,只有敬亭山与作者相伴的情景,整首诗表现的是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心情郁闷,到敬亭山寻求慰藉的孤单寂寞的心情。

全诗的大意是: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

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

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认识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为教学目标。

朗读、感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为教学重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为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辅助手段及教学准备:1.可播放画面,配上古筝音乐,来创设意境。

2.拓展文字资料,介绍诗人的写作背景,以及李白的其他的诗。

3.学生收集李白的古诗和与课文相关资料。

四、说教法设计、学法指导自读自悟法:让学生自己通过注解来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熟读成诵法: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悟语言,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五、说教学过程(一)简介诗人,引出诗题。

1.课件出示诗人李白的画像,学生根据收集到的有关李白的资料进行介绍。

2.借机引出写诗背景——李白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心情郁闷,到敬亭山寻求慰藉,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师板书课题《独坐敬亭山》,并边播放动画边吟诵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古诗的节奏。

(二)抓住诗题,学习生字亭(tíng),了解敬亭山。

鼓励自学,要求读准字音,着重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用减一减,换一换等熟字记忆法记住字形。

认清字形并在田字格里指导书写。

过渡:你知道敬亭山在什么地方吗?(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外,因有敬亭而得名。

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 古诗词三首渔歌子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 古诗词三首渔歌子    人教新课标

《渔歌子》说课稿一、说教材《渔歌子》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本组教材以“热爱田园生活”为主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向往之情。

《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志和。

他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因此他的笔下是一片诗情画意:远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垂钓的渔翁……画面清新,色彩明丽,整个天地浸润在朦朦烟雨中,显得宁静而美好。

整首词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二、说学情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诗词学习的方法,本学期他们在第一单元学习《忆江南》时,已经接触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对词的常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张志和“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表现特点,尤其是感悟“不须归”的意境就成了教学的重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解读和对学情的分析,结合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理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体会到诗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体悟到作者自由、闲适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创设情境,理解词句,想象画面,吟诵诗句,体验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让学生感悟古诗词之魅力,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其中,“体会到诗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体悟到作者自由、闲适的情感”是教学的重点;“体会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是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1.宋代诗人苏东坡就说过“三分诗,七分读”,读得好,静止不动的诗就会活起来。

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根据古诗词跳跃性强,词中有画,乐感极强等特点,我主要采用诵读法,想象法,再辅之以情景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读文想象,入情入境,品味交流。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1单元 1 古诗词三首 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1单元 1 古诗词三首 说课稿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一、说教材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古诗词三首》。

本组课文通过一件件小事,突显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是怀着一颗怎样的赤子之心怀念和赞美故乡。

而本片课文更是通过三首古诗的描写表现出作者的思乡之情。

《泊船瓜洲》是一首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秋思》则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描写,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诗。

二、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古诗词积累,不难把握诗的节奏,不难理解诗的含义,但是对于怎样联系作者情况和诗的创作背景、时代背景来理解诗的意蕴、以及明白诗人表情达意的方法,则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说教学理念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很多古诗,可以通过回顾以前的学习方法来进行新诗的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说教学目标基于我对以上的思考,我制定以下4个教学目标:1. 会写4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写《泊船瓜洲》和《秋思》。

3.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古诗的大意。

(难点)4. 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重点)五、说教法学法为了达成上述教学目标,体现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境创设法和朗读感悟法。

六、课时安排3课时七、说教学流程为了能使学生对古诗有更多地了解,课前搜集资料——成为教学习惯。

本次说课,安排4大教学环节。

(一)从《泊船瓜洲》导入1. 背诵《泊船瓜洲》2. 回忆上节课的学习方法“读诗文——看注释——明诗意——悟诗情——吟诵默”3. 揭示课题我通过简单的回味,引出学习古诗词的大致方法,这样为学习《秋思》奠定了情感和方法的基础。

(二)初读课文,交流资料自由朗读课文,师生交流(三)明确诗意,感悟诗情1.学习边读、边批、边悟、边说,了解诗句意思。

2.同桌之间交流。

3.全班性交流。

部编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说课稿

部编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说课稿

部编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宿新市徐公店》是部编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古诗词三首之一。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写景诗,描绘了诗人在徐公店小住期间所见所感。

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材将其选入四年级下册,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了三年级下册的古诗之后,进一步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古诗,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首诗中的某些字词和景象,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字词,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理解诗中的字词和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理解诗中的字词和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2.难点:理解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解、朗读、讨论、写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朗读:让学生多次朗读这首诗,体会诗的韵律和意境。

3.讲解:讲解诗中的字词和景象,帮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

4.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中意境和诗人情感的理解。

5.写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诗中的景象描绘出来。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宿新市徐公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八.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通过观察学生的朗读和背诵,了解学生对诗的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古诗词三首》。下面,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课程资源
开发七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古诗词三首》包括《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和《忆江南》。
《独坐敬亭山》诗人李白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

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
写照。

诗人刘禹锡在《望洞庭》中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
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经过洞庭湖,记下所见的景象。

《忆江南》这首词是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杭州时写了三首
《忆江南》中的第一首,写出了对江南美景的喜爱之情。
选编这三首古诗词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南方自
然风光之美。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词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
的热爱之情,增加文化积淀。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古诗,也掌握了一些理解古诗的方法,借助注释
和工具书,古诗的意思基本能理解。

根据四年级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该鼓励学生用
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理解诗词的意思。通过多种形式的导读,以读
促悟,对话入情,促使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诗人对话,达到明意、入境,培养想象
能力和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
智慧。”

在本学段有关古诗文的具体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
象,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根据《2011年版新课标》对第二学段提出的古诗文阅读要求,结合古诗文
特点及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敬
====
======
亭山”等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三是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
庭》。

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
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是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
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教学难点是品味诗句,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
山水的特点。

三、 说教学模式
诗歌的教学向来是个难点,我通过借鉴他人的做法,结合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
验和古诗词的特点,我采用的教学模式是:创设情境入诗境——理解词句想画面—
—吟诵诗词体诗情——拓展延伸。这样的四步走的教学模式来进行古诗词教学。

四、 教学设计
根据这四步走的教学模式,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是:
1.结合课文的插图,教师用优美动听的语言,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
2 解决疑难字,粗通大意,激发阅读兴趣。读者要读出诗情必须进入诗的意

境,必须发挥想象。诗词的意境给读者一个无垠广阔的想象空间,读者进入了就会
浮想联翩,就会感动不已,就会酒不醉人人自醉。

两首古诗的比较教学。在这两首歌诗的比较学习中,让学生知道作者的心情不同,
写作的角度不同,景色不同,即使都是江南的山水风光,给人的感觉也是不同的。
在《独坐敬亭山》这首诗中,“尽”和“闲”意蕴丰富,是理解《独坐敬亭
山》诗情的关键。写“动”见“静”,以“动”衬“静,反复体味这种“静”,
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望洞庭》中的“两相和”写出了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
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的景象。

《忆江南》教学中让学生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与同桌合作学习,相互交
流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诗句,想象画面,设计了让学生给喜欢的古诗词配画
这个环节,把自己想象到的景色再现出来。为诗配画可以加深学生对原诗内容
====
======
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意境,对他们的审美能力、理解能力、绘画
能力都能得到锻炼,使感情得到升华。
3 吟诵诗词体诗情。
在学生理解诗句,想象画面的基础上,紧密联系诗词的内容和体验作者的
感情,来吟诵这三首古诗词。还可以配乐朗诵来体会诗人不同的心境。
特别值得

一提的是,我采用“平长仄短,一字行腔”的诵读方式,激发学生像古人那样吟
诵,引起学生的极大吟诵兴趣。
最后,我说一下写字指导。我会在田字格中范写五个生字,并且每一个字
都做具体指导,注意提醒学生关键笔画的书写,学生练习时,我做巡视指导,用
执笔歌和坐姿歌强调学生注意执笔姿势和坐姿。
4 拓展延伸

推荐跟多本课诗人的其他作品,或者与本科古诗词内容相近的描写山水诗词如
李白的《望天门山》、王维的《鸟鸣涧》等等,以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
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目标。觉得我应该更
努力地去大量阅读,不断积累。因为我知道,要带领学生走进诗的王国,需要有深
厚的文化底蕴,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而这些正是教好古诗文的根本所在,今后我还
要努力尽量把课上得朴实一些。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应该体现课文内容的核心,我的板书是:
第1课
古诗词三首

解诗题 知作者
抓字眼 明诗意
多诵读 悟诗情
板书简洁明了,一目了然。体现的却是古诗词学习方法的指导。
六、 课堂评价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课文内容,本节课我主要从诵读和写字两个大方面来
对学生进行评价。对于古诗的诵读,我通过个人读,小组赛读、齐读,个人背、
开火车背、对背、齐背等方式进行评价,并当堂计入小组成绩。书写的评价,老
师在学生书写式时边巡视边评价,注重从规范写字和写字姿势方面进行评价。
七、 课程资源的开发。
====
======
无论哪一门课程,可供开发的资源都很多,语文的课程资源更是信手拈来,
因为

“留心处处皆文章”。

1. 学生本身和他的生活环境就是开发不尽的课程资源。如课前和课后让学生
充分搜集背诵过的古诗词。

2. 课外书籍,我镇的校本教材《小学生古诗诵读篇目》语文主题阅读丛书,
来引导学生诵读古诗词

3. 开展每日一诵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