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学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题构成物质的微粒(word版有答案)

学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题构成物质的微粒(word版有答案)

2022学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题---构成物质的微粒一、单选题1.(2019·云南昆明·中考真题)某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x=17,则该粒子符号为Cl-B.若x=18,则该粒子是原子C.若x=19,则该粒子是阳离子D.若x=20,则该粒子是由一个原子得到两个电子而形成2.(2021·甘肃甘南·九年级期中)关于氧分子与氧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化学反应中,氧分子能再分,氧原子不能再分B.氧分子大,氧原子小C.氧气的化学性质由氧分子保持D.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也由氧原子构成3.(2022·重庆巫山·九年级期末)201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在锂电池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

锂的一种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中子数为4。

下列有关该锂原子说法不正确的是A.核内质子数为3B.核电荷数为4C.原子结构示意图为D.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易失去一个电子变成Li+4.(2019·福建·中考真题)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①、①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水分子间的间隔:①>①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①>①C.状态①的水分子静止不动D.①→①发生了化学变化5.(2020·山东聊城·中考真题)小明同学撰写的“心目中的原子”短文中,闸述了以下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原子可以转化为离子B.原子是最小的微观粒子C.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D.原子可以“搭建”成分子6.(2020·山东青岛·中考真题)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B.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D.通过气味辨别酒精和水——分子不断运动,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7.(2020·重庆·中考真题)碳12是指含6个中子的碳原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一轮复习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专项习题【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一轮复习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专项习题【有答案】

初三化学第一学期一轮复习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专项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因果关系错误的是()A.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所以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B.因为质子数不同,所以碳原子和氮原子所属的元素种类不同C.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完全不同D.因为电子层数及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2.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A.原子结构模型B.空气组成模型C.地壳中元素含量模型D.物质组成及模型3.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被称为同位素。

氘是氢的一种同位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元素符号为D,常用于特种灯泡、核研究、氘核加速器的轰击粒子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氘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 B.氘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2C.氘是金属元素D.氘元素与氢元素属于不同种元素4.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g B.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Na+ C.钠属于金属元素D.钠的核电荷数为115.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下列粒子一定带有正电荷的是()A.电子B.离子C.质子D.中子6.下面是一位同学归纳的化学知识,你认为其中有错误...的是()A.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核内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B.盐酸、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H+C.金属铝在空气中不易生锈,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D.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其内部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7.结构决定性质是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之一、下列关于物质组成和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A.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C.氢元素和氧元素的种类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D.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钠原子和钠离子的电子层数不同8.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两个氧原子﹣﹣O2B.氯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3+AlCl3C.氯酸钾﹣﹣KClO3D.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9.1909年卢瑟福用一束a粒子(带正电荷)轰击金箔时发现了下图所示的实验现象。

人教版初三化学九上《微粒习题——分子、原子、离子》练习题

人教版初三化学九上《微粒习题——分子、原子、离子》练习题

微粒习题——分子、原子、离子一、单项选择题1.对于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 夏季火车铁轨之间缝隙变小——原子的体积变大B. 一滴水亿人日夜不停地数要万多年才能数完——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C. 走进斗南国际花卉市场,鲜花的香味扑鼻而来——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 的液化石油气罐,加压后能装入液化石油气——分子间有间隔2.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B.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都不可再分C. 牡丹花开全城飘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D. 水银体温计可以测定体温是因为汞原子的间隔发生变化3.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 B. C. D.4.用“”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则根据分子模型“”,分析正确的是A. 该分子构成的物质由两种元素组成B. “”是保持该物质性质的微粒C. 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D. 该物质的化学式可能是5.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原子中与的数目一定相同且均为C. 原子中与的数目一定相同D. 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和上6.年月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上百万吨核污水排入大海,多国对此表示反对。

核污水中含有氚,如图为氚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氚原子A. 含有个质子B. 核电荷数为C. 相对原子质量为D. 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7.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A. :个一氧化碳分子B. :个氧原子C. :个氢元素D. :个铁离子带个单位正电荷8.铝石墨烯电池是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近期研制出的一种新型电池,它具有耐高温、抗严寒、柔性好等令人惊讶的特性,能在秒内完成充电。

根据如图信息,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 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C. 铝原子的质子数为D. 铝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得电子变成阳离子9.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关于该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A. 的原子易失电子B. 只能为C. 为金属元素D. 为时,为阴离子10.某人在医院做检验的结果为“缺铁性贫血”,这里的铁是指。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复习试题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复习试题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复习试题1、某兴趣小组探究分子的特性时做以下四组实验.[实验一]:已知: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而氨水呈碱性,打开盛装浓氨水的试剂瓶时能够闻到强烈刺激性气味.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甲同学用小烧杯取约40mL蒸馏水,向其中滴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2)如图1所示,取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现象______.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3)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烧杯C,向其中加入约5mL 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2所示).观察几分钟,烧杯A、B发生现象分别是______,这一现象说明______,B烧杯的作用是______.[实验二]:乙同学将实验一进行改进(如图3所示)后进行有关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由于棉花上的浓氨水而闻到有刺激性气味),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此现象说明了:______;[实验三]丙同学设计实验如图4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约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糖块,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当糖块消失后,液面比水平线______“高”“低”“相平”),这一现象说明了______,同时还可以说明______.[实验四]以下是丁同学完成的三个实验,请你根据实验现象和他一起进行总结归纳:①将颗粒状的碘放在湿淀粉纸上,试纸变蓝色;②用玻璃棒蘸取酒精、碘酒分别滴在淀粉试纸上,滴酒精的试纸不变蓝,滴碘酒的试纸变蓝;③把五氧化二碘(I2O5)放在干燥的试管中加热,将湿淀粉试纸放在试管口,淀粉纸上,淀粉试纸变蓝色;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木条复燃.根据以上现象,可知关于物质化学性质的结论有:______、______.可能得到关于分子的结论:______,______.答案实验一:(2)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取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氨水,会看到溶液变红的现象,故填:溶液变红,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3)氨水具有挥发性,是因为溶液中的溶质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运动到酚酞试液中使酚酞变红,空气中放置的B是为了做对比试验,说明不是空气使酚酞变红,故填:A中溶液变红,B中溶液不变色,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对比;实验二: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由于氨分子的运动,会观察到滤纸条上由试管口向试管底逐渐变红,故填:滤纸条上由试管口向试管底逐渐变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实验三:由于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且不同的分子间隔不同,将糖溶解在水中,体积会小于糖和水的体积之和,故填:低,分子间有间隔,不同分子间的间隔不同;实验四:根据描述可知,碘遇淀粉变蓝,五氧化二碘受热易分解,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由此可以看出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为其他物质的分子,故填:碘遇淀粉变蓝,五氧化二碘受热易分解,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2、“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的物质”是化学科学中的重要观点.按照这一观点讨论下面的问题.(1)酸溶液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______离子.因此,酸溶液与碱溶液反应一定能生成______.(2)过氧化氢是一种常用的杀菌消毒剂,其原因是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一种叫做“过氧基”(下图①中虚线框标出的部分)的结构.据此推测下列②~④的物质中,可用作杀菌消毒剂的是______.(填序号)①②H-O-H③O═C═O④答案(1)酸溶液中都含有 H+离子;酸溶液与碱溶液发生中和反应一定能生成 H2O;故答案为:H+;H2O;(2)根据图①中虚线框标出的部分为过氧基的结构,分析选项可知只有④中有相同的结构;故选④.3、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生活中的变化与现象是化学学科的特有思维方式.(1)请将下列现象中体现出的分子性质写在下面横线上.①A:______;②B:______;③C:______.(2)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有助于理解反应的实质.①如图是氢气燃烧过程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请将如图“反应”中的内容补充完整.②在该变化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_,保持不变的粒子是______,生成的新粒子是______.③通过上图可以获取的信息:______;______.(写两条)答案(1)①能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②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混合后体积变小.③闻到花的香味能说明分子不断的运动.(2)①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的过程,旧分子被破坏成原子,原子的个数和种类都不变,故画:2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②在该变化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氢分子和氧分子,保持不变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生成的新粒子是水分子;③通过上图可以获取的信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故答案为:(1)①分子的体积很小;②分子间有间隔;③分子不断的运动;(2)①;②氢分子和氧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水分子;③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4、某无色溶液中只含K+、Na+、NO3-、SO42-四种离子,它们的离子数目之比为1:6:3:2,则该溶液所含的溶质可能是()A.KNO3、Na2SO4B.K2SO4、KNO3、NaNO3C.KNO3、NaNO3、Na2SO4D.K2SO4、Na2SO4、NaNO3答案溶液中所有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所有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溶液不显电性.四种离子数目比要等于1:6:3:2A、硝酸钾和硫酸钠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个数比为1:1,故错误;B、无论三种物质以何种比例混合,钾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个数比都大于1:2,故错误;C、当三种物质按照分子个数1:2:2的比例混合时离子数目比符合题意,故正确;D、当三种物质按照分子个数1:3:6的比例混合时离子数目比符合题意,故正确.故选CD.5、用分子观点解释漫画图中小女孩的话,正确的是()答案有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是因为香烟烟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使女孩被动吸烟.A、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女孩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使女孩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与物质是否可分无关,故选项错误.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使女孩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体积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使女孩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空隙无关,故选项错误.故选:A.6、下列物质的变化事实与用相关分子、原子、离子知识的解释不相符合的是()选项现象解释①浓盐酸敞口放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是由于分子不停的运动②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都呈碱性溶液中都存在大量的OH-③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体积之和小于200mL 分子是有一定质量的④水通电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是可以再分的A.①B.②C.③D.④答案A、浓盐酸敞口放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是因为氯化氢分子不断运动,造成溶液中溶质减少,故选项解释正确;B、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都呈碱性,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氢氧根离子;故选项解释正确;C、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体积之和小于200mL,是由于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和分子质量无关,故选项解释错误;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变化中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构成氢分子,氧原子构成氧分子,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C.7、对下列相关的说法解释错误的是()A.闻到花香--分子在不停的运动B.酒精与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二者体积之和-分子之间有间隔C.盐酸、硫酸溶液均显酸性--溶液中都有酸根离子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答案A、花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能够闻到花香,故A解释正确;B、不同的物质分子间的间隔不同,酒精与水混合后,由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的间隔不同,酒精分子会运动到水分子的间隔之间,导致体积减小,故B解释正确;C、盐酸、硫酸溶液均显酸性,是由于这两种物质在水中解离出来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不是酸根离子的缘故,故C解释错误;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故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故D解释正确;故选:C.8、用粒子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1)CO和CO2性质不同______(2)稀盐酸,稀硫酸,都可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______(3)通电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______.答案(1)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而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所以分子不同性质也不同;(2)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含有氢离子,所以都可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3)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成氢气,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故答案为:(1)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而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所以分子不同性质也不同;(2)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含有氢离子;(3)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成氢气,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9、如图所示,两个集气瓶分别装入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和无色空气,中间用玻璃片隔开.将玻璃片抽出,让两个集气瓶口紧密对准,一段时间后,发现上下两个集气瓶内气体的颜色基本相同.该实验说明()A.分子间有间隔B.分子很小C.分子不断运动D.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答案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空气中的分子和二氧化氮分子都在运动,最后两瓶中的气体颜色趋于一致.此实验主要说明分子的不断运动.故选C。

初三物质构成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物质构成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物质构成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物质的最小微粒是:A. 分子B. 原子C. 离子D. 电子2. 以下哪个不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A. 质子B. 中子C. 电子D. 光子3. 原子核由什么组成?A. 质子和中子B. 质子和电子C. 中子和电子D. 分子和离子4.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在于:A.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B. 是否有能量变化C. 是否有颜色变化D. 是否有状态变化5. 以下哪种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A. 铁C. 氢气D. 钠6. 原子中质量最大的是:A. 质子B. 中子C. 电子D. 原子核7. 以下哪个是纯净物?A. 空气B. 河水C. 氧气D. 矿泉水8.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什么决定?A. 原子核B. 中子C. 电子D. 质子9. 原子中带正电的是:A. 质子B. 中子C. 电子D. 原子核10. 以下哪种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A. 铜B. 氧气D. 氢气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物质的三种状态是固态、液态和________。

12. 原子由原子核和________组成。

13. 原子核由________和中子组成。

14.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最外层的________决定。

15. 纯净物分为________和化合物。

16.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________组成的纯净物。

17. 金属元素通常由________构成。

18. 非金属元素通常由________构成。

19.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________。

20. 物质的化学式表示了物质的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21. 请简述分子和原子的区别。

22. 什么是化学变化?请举例说明。

23. 什么是离子化合物?请举例说明。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24. 已知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求水分子(H2O)的相对分子质量。

25. 已知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9.3×10^-23克,1克铁中含有多少个铁原子?答案:一、选择题1-5 B D A C B6-10 D C C C C二、填空题11. 气态12. 电子13. 质子14. 电子数15. 单质16. 元素17. 原子18. 分子19. 分子20. 组成和性质三、简答题21.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

初三化学微粒练习题

初三化学微粒练习题

初三化学微粒练习题化学是我们学习生活中最基础的科学之一,它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微粒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理解微粒的概念对于化学学习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初三化学微粒练习题,帮助大家巩固对微粒概念的理解,并提升解题能力。

题目一:多选题1.氧气是一个微粒,在下列情境下氧气的微粒数发生了改变的是:A.将氧气加热B.将氧气冷却C.将氧气放在密封容器中D.将氧气暴露在室外2.将纳米金粒均匀分散在溶液中,该溶液中最常见的是:A.固体微粒B.液体微粒C.气体微粒D.纯净水3.维生素C对人体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维生素C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组成B.维生素C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C.维生素C是一种单一的微粒D.维生素C是一种复杂的微粒题目二:填空题1.化学中,物质不能再细分的微粒称为 ___________。

2.原子是最小的微粒,由 _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组成。

题目三:简答题1.简述微粒理论的基本内容。

2.为什么说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3.请解释化学反应是如何发生的。

解答如下:题目一:多选题1.答案:C。

将氧气放在密封容器中,微粒的数量不会改变,因为密封容器可以阻止氧气与外界发生反应,微粒数保持不变。

2.答案:B。

将纳米金粒均匀分散在溶液中,纳米金粒以液体微粒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因为溶液是液体。

3.答案:B。

维生素C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具体的化学式为C6H8O6,它包含了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

题目二:填空题1.答案:微粒。

2.答案:质子、中子、电子。

题目三:简答题1.答案:微粒理论认为,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是物质的最小单位。

微粒分为原子和分子两种形式,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分子则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以化学键连接在一起形成的。

2.答案: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因为微粒是物质的最小单位。

微粒之间以各种化学键相互连接,形成了不同的物质。

初三化学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试题

初三化学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试题

初三化学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试题1.步入花园,花香四溢;走近正在烧鱼炖肉的厨房,香味扑鼻。

这两个现象都说明了( )A.分子有质量B.分子间有间隙C.分子是可分的D.分子不断运动【答案】D【解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回答。

分子具有如下特征: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分子之间存在间隔,③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在花园里,花香的分子向周围运动,整个花园充满了花香的分子,所以,进入花园,使人感到花香四溢;在烧鱼炖肉时,鱼肉的香气分子通过运动分布到整个厨房里,所以走近厨房时,使人感到香味扑鼻。

这些现象都说明了分子这种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能够闻到花香,与微粒的质量大小、分子的间隔无关。

而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才会分,分子的运动不是化学变化。

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点评:解答此类题,要学会能从宏观现象透析出微观变化,能够初步了解一些宏观变化的微观实质。

2.“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最能说明的化学知识是()A.微粒不断运动B.微粒之间有间隔C.微粒很小D.微粒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答案】A【解析】根据微粒的性质回答。

微粒具有如下特征: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

酒精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酒精分子向四周扩散,使人闻到特殊的香味。

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点评:解答此类题,要学会能从宏观现象透析出微观变化,能够初步了解一些宏观变化的微观实质。

3.下列现象不能反映出构成物质的微粒所具有的性质的是()A.酒精灯不盖灯帽其中的酒精会减少B.将糖放入水中,糖不见了,水却变甜C.衣橱里的卫生球消失了仍能闻到其气味D.敲击玻璃,玻璃会变成碎片【答案】D【解析】根据微粒的性质回答。

微粒具有如下特征: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

A、酒精灯不盖灯帽其中的酒精会减少,说明微粒具有不断运动的性质;B、将糖放入水中,糖不见了,水变甜了,说明微粒不断运动且微粒之间有间隔;C、衣橱里的卫生球消失了仍能闻到其气味,说明微粒不断运动;D、敲击玻璃,玻璃会变成碎片,说的是宏观方面,不能说明微观粒子的性质。

初三上册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试题及答案

初三上册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试题及答案

初三上册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6各小题,每题3分,共78分1.【2021年安徽省】近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图像,模型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氧两种元素就可以共同组成水b.团簇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c.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间隔减小d.可燃冰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答案】c【解析】a、氢氧两种元素还能组成双氧水,错误;b、微粒都在不停地运动,错误;c、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间隔减小,正确;d、可燃冰和冰属于不同种物质,错误。

故选c2.【2021年福建省福州市】以下关于“酒精温度计供不应求读数上升”的微观表述恰当的就是a.分子停止运动b.分子体积缩小c.分子间间隔减小d.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答案】c【解析】酒精温度计遇冷读数下降,说明温度降低微粒之间的间隔变小的原因,故答案选择c3.【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以下客观事实的微观表述恰当的就是选项客观事实微观解释a品红在热水中蔓延比在冷水中慢水分子间存有间隙bh2o在通电条件下产生h2h2o分子中存在h2c烘烤能够大力推进蔗糖在水中的熔化烘烤并使蔗糖分子在水中熔化更多dnaoh溶液能导电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na+、oh-【答案】d4.【2021年河北省】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达的意义对应错误的是【答案】b【解析】a是元素符号,镁元素属金属元素,由原子直接构成,a正确;b中镁原子失去了2个电子,故是镁离子,b错误;c表示的是氧化镁中镁元素为+2价,c正确;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表示的是分子中原子的数目,故d表示的是一个氮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d正确。

故选b。

5.【2021年河北省】以下事实能表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就是a.公路上大雾弥漫b.花棚里香气扑鼻c.湖面上柳絮升起d.氧气被放大入钢瓶【答案】b【解析】分子不大,无法用肉眼看见,故挑选b。

6.【2021年湖北省孝感市】下列有关“一定”的叙述正确的是a.形成物质的分子、原子等粒子一定在不停地运动b.救火一定必须同时毁坏冷却的三个条件c.硬水经过滤后一定会变成软水d.铁制品与氧气或水接触一定会锈蚀【答案】a【解析】a、微粒都在不停地运动,正确;b、三个燃烧条件只要不具备一个就能灭火,错误;c、过滤只是除去不溶性的杂质,硬水是溶解较多的钙、镁化合物,故错误;d铁制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水同时接触,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复习捡测题
一、选择题:
1、两个镁离子的表示方法是( )
( A )Mg2+( B )2Mg+2( C )2Mg2+( D )Mg2 2
2、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是,当n=12时,该微粒是( )
(A)原子(B)分子(C)阴离子(D)阳离子
3、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是,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元素原子的核外共有2个电子层(B)该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
(C)该粒子是阳离子(D)该粒子的最外电子层具有稳定结构
4、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氧分子的是( )
( A )2O ( B )2O2( C )O2( D )O2-
5、对于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8”表示氧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B)圆圈表示氧原子的原子核
(C)弧线表示氧原子的核外电子层(D)“6”表示氧原子核外最外电子层上有6个电子
6、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 A )氢气( B )金刚石( C )食盐( D )二氧化碳
7、下列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的是( )
(A)NaCl (B)Cl2(C)KClO3 (D)KClO
8、X原子的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元素Y的化合价为-1价,由X、Y两种元素形成化合
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
(A)XY2(B)X2Y (C)XY (D)X2Y3
9、在二氧化氮(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 (B)+2 (C)+3 (D)+4
10、下列物质中,硫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 )
(A)S (B)SO2(C)H2S (D)Na2SO4
11、下列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的是( )
(A)NO (B)N2O3(C)NO2(D)N2O5
12、下列四种物质①KClO3 ②Cl2③HCl ④HClO ,氯元素的化合价按由低到高顺序排列的是( )
(A)①②④③(B)②③④①(C)③②①④(D)③②④①
13碳酸氢铵(NH4HCO3)中,化合价最低的元素是:()
(A)碳;(B)氢;(C)氮;(D)氧。

14、下列化学式中,正确的是( )
(A)ZnCl3(B)CaNO3 (C)KOH (D)AlO2
15、下列化合物中含有+5价元素的是( )
(A)KMnO4 (B)K2CO3(C)KClO3 (D)K2SO3
16、水(H2O)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A)2:1 (B)1:8 (C)1:9 (D)1:16
17、电解水时阳极和阴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是:()
( A )1∶2 ( B )2∶1 ( C )1∶8 ( D )8∶1
18、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有如下操作步骤:(1)加热(2)通入氢气(3)停止加热
(4)停止通入氢气。

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2)(1)(3)(4)(B)(1)(3)(2)(4)
(C)(3)(1)(4)(2)(D)(1)(3)(4)(2)
19()
( A )CuO+CO2( B )CO2+2Mg点燃2MgO+C
( C )4HCl+2+Cl2↑+2H2O( D )2Na+Cl2点燃2NaCl
20、下列物质中,所含原子团种类不同的是()
A、FeSO4和Fe2(SO4)3
B、KMnO4和K2MnO4
C、AgNO3和Ca(NO3)2
D、NH4NO3和 NH4Cl
二、填空题
21、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__。

某元素R的化合价为+n价,则R
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

22、在NaNO3中N的化合价是______价;在NH4Cl中N的化合价是_____价。

在H2中氢元
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价.
23、在KMnO4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价。

24、P2O5中磷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

25、某含氧酸的化学式H n+1RO2n+1,相对分子质量为M。

则R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_。

26、氯酸钾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__价。

27、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H n RO2,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则R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R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_。

28、结构示意图分别为三种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的是(填序号)________。

29、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该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________个,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个,该元素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________元素。

属原子的核外共有________个电子层,________个电子。

30、某元素A的微粒结构示意图为,若该粒子是原子,则X等于________;若X 等于8时,该粒子的符号为________。

(用A表示)
31、用化学符号表示:(1)两个镁原子___________ (2) 两个硝酸根____________ (3)三
个钙离子__________ (4)氩元素__________ _ (5)两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

32、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实验前应先,后,这是因为,实验完毕时,应先,还要继续至试管冷却为止,这是为了防止;在这个反应中是还原剂,被还原。

33、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广,江、河、湖、海、洋约占地球面积的______,地面淡水约占
水量的________。

34、水在_______的作用下,在电解器的负极产生_______气,正极产生_____气,两种气体
的体积比大约是_________,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35:如下图是某学生设计的制取氢气,并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

回答下列问题:(1)改正装置中的错误之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试管
中的药品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B试管中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步骤有:a.在试管A中装入药品b.往试
管B通入氢气。

c.停止向试管B通氢气d停止加热试
管B e.加热试管B f.氢气发生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g.检查氢气的纯度下列中表示正确操作顺序的一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faegbcd ②afgbedc
③faebdcg ④afgebcd ⑤fagbedc
(5)试管B出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完成下列五、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6.铁跟稀盐酸反应:
37.氢气在加热条件下还原三氧化二铁:
38.铝跟稀硫酸反应:
第四单元复习检测题(一)
一、选择题:
12
3456
7891011
1213
14
151617
C D A B A B A A D C B D C C C B A 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
A B B
二、填空题
22:+5 、R2O n。

22:+5、-3。

23:+7、-2。

24:+5 26:KClO3
+5 27:+(4-n)、M-32-n 28:(1)29:12、2、金属、3、12 30:10、A2-31:(1)2Mg(2)2NO-3(3)3Ca2+(4)Ar(5)2SO42-32:通入H2、、加热、
防止爆炸、停止加热、通入H2、高温下铜又被氧化、氢气、铜。

33:3 4 、
1%、
34:直流电、氢气、氧气。

三、实验题:
35:(1)长颈漏斗应插入液面、试管口应略向下倾钭、导气管应伸入到试管底部上方。

(2)锌和稀硫酸(3)H2 + CuO 加热Cu + H2O(4)⑤(5)黑色的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五、完成下列五、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6:Fe + 2HCl== FeCl2 + H2↑37:3H2+Fe2O3高温2Fe+3 H2O
38:2Al + 3H2SO4 ==Al2(SO4)3 + 3H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