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核心内容整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核心内容整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核心内容整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共有六个单元,各单元核心内容如下:第一单元算法初步
1. 数的认识
2. 1以内加减法
3. 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数的存储
4. 分类讨论和排队数数
5. 不定项选择加减法运算
6. 具体问题解决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
1. 10以内的加法
2. 普通的加法竖式运算
3. 分类讨论和速算
4. 小学生的算术游戏
5. 具体问题解决
第三单元 100以内的减法
1. 10以内的减法
2. 普通的减法竖式运算
3. 分类讨论和速算
4. 小学生的算术游戏
5. 具体问题解决
第四单元分数初步
1. 相同单位的长和重的比较
2. 原形图形分成两份或多份
3. 分数的概念和简单初步运算
4. 分数与小数的对应
5. 具体问题解决
第五单元算式的转化
1. 算术证明
2. 同类算数和代数式的转化
3. 带分数和分数加减法的转化
4. 计算顺序和运算律的应用
5. 具体问题解决
第六单元小学生的统计
1. 特殊数据的表达
2. 数据的分类和频率、倍数
3. 运用图形表示数据
4. 具体问题解决。

三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三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1(一)面积和面积单位:1、要弄清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2、要认真审题,弄清题目要求后再做。

(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正方形:(a)周长=边长×4——使用长度单位(b)面积=边长×边长——使用面积单位2、长方形:(a)周长=(长+宽)×2——使用长度单位(b)面积=长×宽——使用面积单位(三)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进率是10;1米=10分米=厘米=毫米2、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进率是;1平方米=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平方米=平方厘;3、“公顷”(测量菜地面积、果园面积)和“平方千米”(测量城市土地面积)是用来测量土地的更大的面积单位;4、质量单位:克(g)、千克(kg,也叫公斤)、吨(t)。

克=1千克,千克=1吨。

5、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河流等比较长的物体时,一般用千米(km)作单位,又叫公里。

(四)各图形的特点:长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三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2一、平均分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求商的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归纳及易错题归纳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归纳及易错题归纳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归纳及易错题归纳1、知识点梳理(一)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先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两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所得的积的末尾添上1个0。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先把乘数看作与它们最接近的整十数,然后用口算的方法算出结果。

不进位乘法1.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是多少个“十”,得数的末位要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乘法的验算方法:调换乘数的位置再乘一遍。

进位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1.用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得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2.相乘的过程中,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3.每次乘完后,要记住加上进位的数。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写竖式时要把0前面的数对齐,用0前面的数去乘,再看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

(二)千米和吨认识千米1.计量路程或测量公路、铁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可以用字母“km”。

千米又叫公里。

2.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3.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方法:把千米换算成米,就是在千米末尾添上3个0;把米换算成千米,就是在米数末尾去掉3个0。

认识吨1.称比较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

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

2.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3.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把吨换算成千克,就是在吨数末尾添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就是在千克数末尾去掉3个0。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用“分析法”的策略解决问题从问题入手,认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探究解题思路,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如果有不同的算法,可以用一种算法检验另一种算法是否正确。

用“画线段图”的策略解决问题首先确定题中的“1倍数”,再根据倍数关系画出线段图。

(完整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

(完整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知识点复习▼▼▼▼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一、口算、估算方法:1、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两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一个0.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把乘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它们的积。

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个位对齐;(2)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乘数末尾有0的乘数:用竖式计算时,把0前面的数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几个0。

三、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方法:1、仔细审题,找出已知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2、抓住有联系的信息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3、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答方法。

四、有趣的乘法计算:1、一个两位数乘11的计算规律:把这个两位数两头拉开,这两个数字相加等于积十位上的数,如果满十就向百位进一。

简单地说就是:两头一拉,中间相加,满十进一。

2、“头同尾合十”乘法计算规律:(1)乘数特点: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相加都等于10。

(2)计算规律:把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后两位;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十位上的数加一的和的积写在积后两位的前面。

即头×(头﹢1)作为积的前半部分,尾×尾作为积的后半部分。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1、长度单位: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进率: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千米:测量公路、铁路、河流这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用符号“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

数量式:跑道一圈的长度×圈数=跑步的距离2、质量单位有:克(g)、千克(kg)、吨(t)进率:1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3、单位换算: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时间日期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时间日期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时间日期知识
点汇总》
一、时间单位
秒:一分钟有60秒。

分钟:一小时有60分钟。

小时:一天有24小时。

天:一星期有7天。

___:一年有52周。

一年有12个月。

二、钟表读时间
显示小时的刻度:表示整点的小时。

小时的刻度之间的分刻度:表示分钟。

指针位置:指示钟表的时间。

三、日历
年:一年有365天或366天(闰年)。

月:大月有31天,___有30天,二月有28天或29天(闰年)。

在日历上,星期一至星期日分别用阿拉伯数字1到7表示。

四、时间计算
相邻整点之间的小时差:1小时。

相邻相同分刻度之间的分钟差:1分钟。

相邻不同分刻度之间的分钟差:5分钟。

一天有24小时,一周有7天。

可以用小时、分钟、天、星期计算时间差。

五、时间顺序
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可以比较事件的顺序。

用“早”、“晚”等词语比较时间的顺序。

六、时间问题求解
解决时间问题的步骤:确定给出的条件、确定需要求的答案、分析条件和答案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七、日期问题求解
解决日期问题的步骤:确定给出的条件、确定需要求的答案、根据日期的规律进行推算或计算。

八、月份
一年有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不同。

以上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时间日期知识点汇总》的内容。

完整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姓名: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1.两位数乘以整十数:先不看整十数后面的一个数,计算后在得数末尾添上一个。

例如:36 × 40 = 1440.2.整十数乘以整十数:先不看整十数后面的两个数,计算后在得数末尾添上两个。

例如:30 × 40 = 1200.3.估算方法:一定要把两位数看成是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

要能判断你估计的得数和实际比较是估大了还是估小了。

笔算:1.乘数末尾有的乘法笔算:乘数末尾有1个数,把乘数前面的数位对齐,先用前面的部分去相乘,再在积末尾添上1个数。

例如:26 × 5 = 130.2.一个数连乘两个数,可以先算出后两个数的积,再和第一个数乘,得数是相等的。

例如:42 × 4 × 5 = 42 × 20.3.没有进位与有进位的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算理是: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上的数乘以第一个乘数,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上的数乘以第一个乘数。

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就和这一位对齐,然后把两次的积相加。

注意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

例如:23 × 56 = 1288.4.规律:在乘法里,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

例如:24 × 5 = 120,48 × 5 = 240.有趣的乘法计算:1.两位数×11:口诀是“两头一拉,中间相加”。

例如:35 × 11 = 385,39 × 11 = 429.和笔算一样,十位上相加时满十向百位进1.2.十位相同,个位相加是十的两位数乘以两位数:口诀是“个乘个,弟乘哥”。

其中,个乘个得到的是积后两位,注意后两位乘积不满十以上要添,弟乘哥得到的是积后两位前面的。

例如:21 × 29 = 609,22 × 28 = 616.3.两位数×15:口诀是“加半添”。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要点整理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要点整理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要点整理第一单元:数到1,000- 理解1,000以内的数- 能够正确定序排列1到1,000- 能够用阿拉伯数字写出1到1,000第二单元:数和图的关系- 通过观察图形理解数字- 能够根据图形的变化判断数字的增加或减少- 能够画出满足给定条件的图形第三单元:加法和减法初步-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能够进行1到1,000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能够应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第四单元:二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理解二位数的概念- 能够进行二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能够应用二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第五单元: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理解三位数的概念- 能够进行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能够应用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第六单元:十进制整数的认识- 理解十进制整数的概念- 能够读写十进制整数- 能够进行十进制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第七单元:三位数的整数加减法- 能够进行三位数的整数加法和减法运算- 能够应用三位数的整数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第八单元:空算实践- 能够运用空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能够谈谈空算的使用心得体会第九单元:钟表时间的认识- 理解钟表上的时、分、秒的概念- 能够认识和读写钟表时间- 能够进行常见的钟表时间的换算第十单元:数与物的关系- 通过观察物体理解数字的大小- 能够通过规律推断物体的数量- 能够应用数与物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第十一单元:数与长的关系- 通过观察长度理解数字的大小- 能够通过规律推断物体的长度- 能够应用数与长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第十二单元:自然数的组成和运算- 理解自然数的组成和运算- 能够理解自然数的归纳和推理- 能够应用自然数的组成和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以上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的要点整理。

注:以上内容根据教材所示内容总结而来,如有补充或更改以教材为准。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1]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1]

第一单元除法【知识点】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商末尾有0的除法;简单应用。

1.[记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

(百位够除时商是三位数,百位不够除时是两位数。

)2.[记忆]商中间有0的除法。

(十位不够除时要商0)3.[记忆]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等于0。

4.★[连除应用题]。

5.[半价出售](原来的价格÷2=现在的价格)6.记忆数量关系式:鸡的总只数÷层数=每层的只数书的总本数÷书架的个数=每个书架上书的本数电池的总个数÷每盒电池的个数=盒数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跳绳的总个数÷几分钟=每分钟跳的个数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打字的个数÷时间=每分钟打字的个数第二单元年月日【知识点】★认识大月、小月、平年、闰年;计算经过的天数。

1.[记忆]年分为平年、闰年;月分为大月、小月和特殊的2月。

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

(大月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7个);小月有:4月、6月、9月、11月)(4个)平年的2月有28天,闰年的2月有29天。

2.连续的大月有7月和8月,或者12月和1月。

3.节日:元旦节1月1日、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国际儿童节6月1日、建军节8月1日、建党节7月1日、国庆节10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等。

4.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公元1200年、1600年、2000年、2400年等)。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到2013年是64周年。

(2013-1949=64) 6.计算天数[分月计算] 如6月12到8月17日是多少天?第三单元平移和旋转【知识点]】认识平移和旋转;美丽的花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一、口算、估算方法:1、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两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一个0.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把乘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它们的积。

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个位对齐;(2)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乘数末尾有0的乘数:用竖式计算时,把0前面的数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几个0。

三、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方法:1、仔细审题,找出已知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2、抓住有联系的信息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3、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答方法。

四、有趣的乘法计算:1、一个两位数乘11的计算规律:把这个两位数两头拉开,这两个数字相加等于积十位上的数,如果满十就向百位进一。

简单地说就是:两头一拉,中间相加,满十进一。

2、“头同尾合十”乘法计算规律:(1)乘数特点: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相加都等于10。

1(2)计算规律:把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后两位;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十位上的数加一的和的积写在积后两位的前面。

即头×(头﹢1)作为积的前半部分,尾×尾作为积的后半部分。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1、长度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进率: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千米=1000米千米:测量公路、铁路、河流这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用符号“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

数量式:跑道一圈的长度×圈数=跑步的距离2、质量单位有:克(g)、千克(kg)、吨(t)进率:1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3、单位换算。

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1、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解决问题可以从问题出发,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出什么是关键。

2、画图解决问题:学会根据题中的信息与问题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

所列出的每一个算式要充分理解所表示的意义。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1、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乘、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22、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1)先算括号里的运算,再算括号外的运算。

(2)括号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

第五单元年月日一、认识年月日:1、一年有12个月,这12个月中,有7个大月,它们是1,3,5,7,8,10,12月,每月都有31天;有4个小月,它们是4,6,9,11月,每月都有30天;2月是特殊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2、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1)、拳头记忆法:从右边第一个凸起开始数,在拳头凸起的地方数到的月为大月,凹下去的地方数到的月为小月,2月除外。

(2)单双数记忆法:要找大月你记住,七、八两月挨着数,七月以前找单数,八月以后找双数。

(3) 连续的大月有7月和8月,或者12月和1月。

连续两个月天数是61天,其中一个是大月,一个小月。

3、计算天数的方法:(1)数天数;(2)同一个月内,起止日期都算,则用后一日期减前一日期,然后把结果加1,就得到实际的天数;(3)经历的时间经过不同的月份,要分段计算,即一个月一个月地计算。

4,计算年份的方法:现在年份﹣岁数(周年)=出生年份(建立年);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到2015年是66周年。

(2015-1949=66)5、计算星期的方法:用天数除以每星期的7天,就得到一年或一个月有几个星期。

二、平年和闰年1、平年和闰年的区别:就在于二月的天数不同:当二月有28天时,这一年是平年;当二月有29天时,这一年是闰年。

平年全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

2、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公元800年、1200年、1600年、2000年、2400年等)。

33、平年和闰年的季度和天数3、公历年各类节日:元旦节:1月1日;情人节:2月14日;植树节:3月12日;清明节:4月4日或5 ;国际劳动节:5月1日;青年节:5月4日;国际儿童节:6月1日;建党节(党的生日):7月1日;建军节:8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国庆节:10月1日;圣诞节:12月25日三、24时记时法1、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关系:一天24小时,钟面上的时针要转两圈,为了简明方便,采用24时记时法。

就是在钟面上时针转第二圈的时候,所表示的时间要加上“12”。

24时记时法即从0~24时,时刻前没有修饰语。

普通记时法即从0~12时,前面一定有修饰语,如:上午、下午、晚上等。

2、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互相转换:(1)普通记时法改写成24记时法:凌晨、早晨、上午、中午的时刻不变,只需去掉修饰语;下午、晚上、午夜的时刻要加上“12”,并去掉修饰语。

(2)24记时法改写成普通记时法:小于或等于12的时刻不变,只需加上修饰语;大于12的时刻要减去“12”,并加上修饰语。

三、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41、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可利用钟面数一数,也可以画图看一看,还可以用减法计算。

计算同一天里经过的时间,只要把两个时刻都用24记时法表示,用后面的时刻减去前面的时刻即可。

计算时间不在同一天里的经过时间,要分段计算,先算第一天里经过了多长时间,再加上第二天经过的时间。

2、午夜12时(即24时)既是第一天的结束,又是第二天的开始。

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认识面积1、面积的含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1)观察法;(2)重叠法;(3)数方格。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在同一题中标准应统一。

二、面积单位1、面积单位名称:为了准确测量或计算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常用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d㎡)、平方厘米(c㎡)。

2、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3、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4、大单位换算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小单位换算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52、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不一定相等;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相等时,正方形的面积大。

3、当一个长方形的长扩大m倍,宽扩大n倍,面积则扩大m×n倍。

4、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1、分数:把一些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表示其中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

2、求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先求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再乘取出的份数。

即,总个数÷分母×分子=取出的个数3、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或相减。

)4、分数比较大小: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

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一、小数的意义和读写1、整数:以前学过的表示物体个数的1,2,3……是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它们都是整数。

0是最小的自然数。

2、小数的组成:小数分为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

小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

3、小数的读法:小数的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去读,整数部分是0的,就读作零;中间的小数点读6作点;小数部分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如果中间有0,也必须读出。

4、小数的写法:写小数时,先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去写;然后在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依次写出各个数位上的数字。

二、比较小数的大小1、一位小数进行大小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小数部分,小数部分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2、单位不同的小数比较大小,应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比较。

3、只有具体的两个数才能比较大小。

单说自然数、小数、整数、分数不能比较大小。

4、小数和分数比较大小时,要么把小数化成分数,要么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进行大小比较。

三、简单的小数加减法:1、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1)小数点对齐(数位对齐);(2)从低位算起,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3)算完的结果中对齐加数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2、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1)小数点对齐(数位对齐);(2)从低位减起,被减数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1当10;(3)差的小数点要与被减数、减数的小数点对齐。

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1、掌握调查、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会用表格的形式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2、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分类的标准不同,得到的信息也不同。

3、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灵活运用不同方法给数据排序和分析。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