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压强和浮力测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 压强和浮力》单元综合测试题(含解析) 苏科版-苏科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试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 压强和浮力》单元综合测试题(含解析) 苏科版-苏科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试题

《第10章压强和浮力》一、填空题(38分)1.书架上并列竖直放着10本相同的书,取走5本后,书对书架的压力变为原来的倍,压强是原来的倍.2.如图所示,正方体金属块重30N,力F的大小恒为50N,那么在下列四种情况下,支撑面所受的压力分别是FA=N,FB=N,FC=N,FD=N.3.长江三峡水库建成后,正常蓄水海拔高度为175m,总库容量为393亿立方米,那么在水面下90m 深处水产生的压强是Pa(g=10N/kg).4.长颈鹿是个子最高的动物,平均高4.3米,血液密度约为1.05×103Kg/m3.当长颈鹿的心脏收缩把血液压到比心脏高3米的脑子里去时,压强至少是Pa.5.一个教室房顶的面积大约为100m2,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房顶受到向下的压力大约是N.6.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高为76cm,此时大气压强的数值约为Pa,如果将玻璃管竖直向上提起少许,但管口没有离开水银面,这时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将.(填“不变”“上升”或“下降”)7.如图所示,浸在水中装满水的量筒,口朝下,抓住筒底向上提,在筒口离开水面前,量筒露出水面的部分是.(填“空的”,“有水,但不满”或“充满水的”)形成此现象的原因是.8.若在海平面大气压为760mm汞柱高,则在海拔1200m处大气压为mm汞柱高.9.两手分别拿着一个小木块和一个大石块,把它们都浸在水中,同时松开手,小木块上浮,大石块下沉,此时受到的浮力大.10.飞机飞行时,机翼的形状决定了机翼上下表面流动的空气速度是的.如图表示机翼周围空气的流向,机翼上方空气流动比下方,所以机翼压强较大,这一压强差使飞机获得向上的力.二、选择题(30分)11.人们坐软沙发比坐硬木凳感觉舒适些,这是因为人的臀部()A.受力面积大,压强小B.受力面积大,压强大C.受力面积小,压强小D.受力面积小,压强大12.一名体操运动员做表演时,展示了独掌支撑的雄姿,此时他的手掌对地面的压强最接近于()A.5.0×102Pa B.5.0×103Pa C.5.0×104Pa D.5.0×105Pa13.质量相等高度相同的四个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对地面压强最大的是()A.B.C. D.14.如图所示,一密封的梯形容器内装有水,由正放改为倒放,则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变化情况是()A.压强减小,压力增大B.压强增大,压力减小C.压强减小,压力减小D.压强增大,压力增大15.如图所示,水箱中装满水,打开阀门后,A管和B管中液面高低的情况是()A.相平 B.A管比B管高C.A管比B管低D.无法比较16.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下列情况会使测量数值发生变化的是()A.往水银槽里多加些水银B.将玻璃管上提但管口未离开水银面C.换内径较粗的玻璃管做实验D.从山脚移动山顶做实验17.下列现象中一定与大气压无关的是()A.用吸管吸瓶中的饮料B.用手拍掉衣服上的灰尘C.用打气筒给车胎打气D.用抽水机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18.某同学将一质量为300g的金属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溢出了80mL的水,则金属块受到的水的浮力是(g=10N/kg)()A.0.8N B.3.8N C.2.2N D.3N19.如图中,重为5N的木块A,在水中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绳子的拉力为3N,若绳子突然断了,木块A在没有露出水面之前,所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是()A.5N,竖直向下 B.3N,竖直向上 C.2N,竖直向上 D.8N,竖直向下20.一均匀物体漂浮在水中,若将此物体露出水面的部分截去,则余下的部分会()A.上浮 B.下沉 C.悬浮 D.不能确定三、实验题(15分)21.下列表格是小明同学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的部分数据记录:实验次数水的深度/cm 压强计的橡皮膜的方向压强计玻璃管两侧水面的高度差/cm1 4 朝上2 4 朝侧面3 4 朝下4 8 朝下(1)实验次数1、2、3说明了..22.如图所示,是认识浮力的探究实验.(1)将物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如(a)实验所示,物重G=N.(2)当用手向上托物体时,如(b)实验所示,手对物体向上的托力F2=N.(3)当物体浸入水后,如(c)实验所示.将(c)实验与(a)、(b)实验对照,说明水对物体也有向上的托力,即浮力.水对物体的浮力F浮=N.五、计算题8+9=1723.某人的质量是50kg,他的每只鞋底的面积是140cm2,问(1)他能不能站在承受压强为3×104Pa的冰面上?(2)他能不能站在冰面上行走?2的洞,要想堵住这个洞,需要对挡板施加多大的力?(g取10N/kg)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10章压强和浮力》2015年单元测试卷(某某省某某市滨海县陆集中学)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38分)1.书架上并列竖直放着10本相同的书,取走5本后,书对书架的压力变为原来的倍,压强是原来的1 倍.【考点】压强大小比较.【专题】计算题.【分析】由题意可知书对书架的压力等于其自身的重力,根据压强公式P=可知,取走5本后,其压力减小了一半,受力面积也相应减小了一半,所以其对书架的压强不会改变.【解答】解:由P=,得:P1=,取走5本后,其压强为:P2==,∴P1=P2.故答案为:;1.【点评】通过解答此题可总结出这样的规律:压力与受力面积同时增大或减小相同倍数,其压强不变.2.如图所示,正方体金属块重30N,力F的大小恒为50N,那么在下列四种情况下,支撑面所受的压力分别是FA= 50 N,FB= 30 N,FC= 80 N,FD= 20 N.【考点】力的合成与应用.【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压力和重力无关,有时压力等于重力,有时小于重力,有时大于重力.【解答】解:由图可知,在A图中墙受到的压力和重力无关,大小即力F的值,是50N;在图B中地面受到的压力等于重力,即是30N;图C中地面受到的压力等于重力加上力F的大小,即是80N;图D中地面受到的压力等于力F减去重力,即是20N;故本题的答案为:50,30,80,2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压力的定义,以及力的合成的应用.3.长江三峡水库建成后,正常蓄水海拔高度为175m,总库容量为393亿立方米,那么在水面下90m 深处水产生的压强是9×105Pa(g=10N/kg).【考点】液体的压强的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已知水的深度,根据公式P=ρgh可求在水面下90m深处水产生的压强.【解答】解:由题知,h=90m,∴p=ρgh=1×103kg/m3×10N/kg×90m=9×105Pa.故答案为:9×105.【点评】对深度的正确理解(是从该点到水面的垂直距离)是本题的关键,液体内部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与液体重、容器的形状无关.4.长颈鹿是个子最高的动物,平均高4.3米,血液密度约为1.05×103Kg/m3.当长颈鹿的心脏收缩把血液压到比心脏高3米的脑子里去时,压强至少是31500 Pa.【考点】液体的压强的计算.【专题】应用题.【分析】已知密度、增加的高度,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求出减少的压强.【解答】解:血液升高,心脏压强减少P=ρgh=1.05×103kg/m3×10N/kg×3m=31500Pa.故答案为:31500.【点评】本题考查液体压强的计算,属于贴近实际生活的题,是一种变形,属于好题.5.一个教室房顶的面积大约为100m2,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房顶受到向下的压力大约是1×107N.【考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大气压强的存在.【专题】应用题.【分析】已知大气压和房顶面积,可求产生的压力.【解答】解:F=PS=1.0×105Pa×100m2=1×107N.故答案为1×107.【点评】本题考查气体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需注意,屋顶没被压塌是因为下面也有相同的向上的力,二力抵消.6.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高为76cm,此时大气压强的数值约为1.01×105Pa,如果将玻璃管竖直向上提起少许,但管口没有离开水银面,这时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将不变.(填“不变”“上升”或“下降”)【考点】液体的压强的计算;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专题】计算题.【分析】(1)知道大气压能支持的水银柱高,利用液体压强公式计算大气压;(2)玻璃管竖直向上提起少许,但管口没有离开水银面,管内水银面下降,但高度不变(大气压不变,能支持的水银柱高不变)【解答】解:(1)p大=ρ水银gh=13.6×103kg/m3×9.8N/kg×0.76m=1.01×105Pa;(2)外界大气压不变,能支持的水银柱高不变,玻璃管竖直向上提起少许(管口没有离开水银面),这时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不变.故答案为:1.01×105Pa,不变.【点评】此题考查的是通过液体压强的计算,求出大气压,由于条件都已给出,所以难度不大.7.如图所示,浸在水中装满水的量筒,口朝下,抓住筒底向上提,在筒口离开水面前,量筒露出水面的部分是充满水的.(填“空的”,“有水,但不满”或“充满水的”)形成此现象的原因是大气压.【考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分析】从量筒中原来充满水,筒口朝下,说明在向上提起量筒的过程中,没有空气进入量筒中,然后从向上提起量筒入手分析解决问题.【解答】解:向上提起量筒的过程中,量筒的体积增大,由于外界的空气不能进入量筒中,导致了量筒内是真空的,其内部没有气体压强,容器中的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量筒中,1标准大气压能够支撑大约10米高的水柱,所以水柱能够充满整个量筒.故答案为:充满水的;大气压.【点评】露出水面的部分有没有水,取决于内部压强是否小于外界大气压;能否充满水,取决于量筒内部是否是真空.8.若在海平面大气压为760mm汞柱高,则在海拔1200m处大气压为660 mm汞柱高.【考点】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分析】大气压变化规律:在海拔2000米内高度每增加12米,气压减小1mm汞柱.【解答】解:海平面上的气压为760mm汞柱;海拔1200m,地理位置升高了1200m;1200m中有100个12m,汞柱降低100个1mm;汞柱的高为760mm ﹣100mm=660mm.故答案为:660.【点评】此题考查了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是一道基础题.9.两手分别拿着一个小木块和一个大石块,把它们都浸在水中,同时松开手,小木块上浮,大石块下沉,此时石块受到的浮力大.【考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专题】推理法.【分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因为两物体都浸没,所以物体的体积越大(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解答】解:∵F浮=ρ液gV排,V木<V石,∴石块受到的浮力大于木块受到的浮力;故答案为:石块.【点评】木块上浮说明木块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重,不能说明木块受到的浮力比石块大!10.飞机飞行时,机翼的形状决定了机翼上下表面流动的空气速度是不同的.如图表示机翼周围空气的流向,机翼上方空气流动比下方快,所以机翼向上压强较大,这一压强差使飞机获得向上的升力.【考点】飞机的升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专题】压轴题.【分析】(1)液体和气体都称为流体,生活中常见的流体有空气和水.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2)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越长,物体速度越大.【解答】解:同一股气流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机翼的上方和下方,上方气流通过时经过的路程大,速度大,压强小;下方气流通过时经过的路程小,速度小,压强大.机翼下方压强大于下方压强,机翼在压强差下产生向上的升力.故答案为:不同;快;向上;升.【点评】(1)掌握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2)掌握飞机产生升力的原因.二、选择题(30分)11.人们坐软沙发比坐硬木凳感觉舒适些,这是因为人的臀部()A.受力面积大,压强小B.受力面积大,压强大C.受力面积小,压强小D.受力面积小,压强大【考点】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分析】减小压强的方法有两种:①减小压力,②增大受力面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然后再判断出正确的选项即可.【解答】解:人们坐软沙发比坐硬木凳感觉舒适些,这是因为沙发容易形变,和人的臀部的接触面积增大,压强减小.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擅于运用物理知识来解释一些日常现象,从而为解答此类题积累经验.12.一名体操运动员做表演时,展示了独掌支撑的雄姿,此时他的手掌对地面的压强最接近于()A.5.0×102Pa B.5.0×103Pa C.5.0×104Pa D.5.0×105Pa【考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专题】压轴题;估算题.【分析】要估测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强,根据P=,需要先估测中学生的体重和中学生手掌的面积.【解答】解:估测运动员体重大约为500N,手掌的面积约为100平方厘米,所以 P===5×104Pa.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压强大小的计算,还有重力和面积的估测,这是难点.13.质量相等高度相同的四个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对地面压强最大的是()A.B.C. D.【考点】压强大小比较.【专题】逆推法.【分析】解答此题可以采用逆推法,利用公式p=、V=Sh、ρ=等公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因为四个物体的质量相同,则重力相同,对地面的压力也相同,根据p=可知,压强最大,则受力面积最小;因为四个物体的高度相同,根据V=Sh可知,受力面积最小,则体积最小;因为四个物体的质量相同,根据ρ=可知,体积最小,则密度最大,而铅的密度最大.故选C.【点评】该题考查了固体压强的比较,对于形状规则,上下粗细相同的物体,也可以利用p======ρhg来判断,这样更为简单.14.如图所示,一密封的梯形容器内装有水,由正放改为倒放,则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变化情况是()A.压强减小,压力增大B.压强增大,压力减小C.压强减小,压力减小D.压强增大,压力增大【考点】液体的压强的计算.【专题】定性思想.【分析】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如果将梯形容器倒放,但水不流出来,此时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强P=ρgh,此时h指的是容器底部到液面的垂直距离,此时液体深度会变大,所以很容易得出此时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强.同时根据p=变形得F=pS=ρghS,将其与重力进行比较即可判断压力的变化.【解答】解:由于该容器正放时下大上小而倒放时下小上大,所以将容器由正放改为倒放时,容器内水的深度会增加,由p=ρgh得液体压强会变大.当容器正放时,F=pS=ρghS,此时压力大于重力;而容器倒放时,压力小于重力,由于前后水的重力不变,所以将容器由正放改为倒放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会变小.故选B.【点评】该题的难点是判断压力的变化,由于压强和受力面积变化相反,根据F=PS无法判断压力的变化,所以必须抓住重力不变,将前后两次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与水的重力进行比较得出结论.15.如图所示,水箱中装满水,打开阀门后,A管和B管中液面高低的情况是()A.相平 B.A管比B管高C.A管比B管低D.无法比较【考点】连通器原理.【专题】应用题;信息给予题.【分析】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当装有同中液体的连通器中,待液体不流动时,各液面保持相平.【解答】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打开阀门后,此容器相当于一个连通器,连通器的特点:装有同中液体的连通器中,待液体不流动时,各液面保持相平.故只有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此题是通过连通器的知识来分析相关的问题,关键掌握连通器中液面保持的相平的条件:必须装有同种液体.16.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下列情况会使测量数值发生变化的是()A.往水银槽里多加些水银B.将玻璃管上提但管口未离开水银面C.换内径较粗的玻璃管做实验D.从山脚移动山顶做实验【考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分析】托里拆利实验能测出大气压的值,是利用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即P大气=P=ρ水银gh.水银【解答】解:A、水银槽中多加些水银,大气压不变,能支持的水银柱高度也不变,故测量值没有变化.B、玻璃管上提但管口未离开水银面,大气压不变,能支持的水银柱高度也不变,故测量值没有变化.C、换内径较粗的玻璃管,对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没有影响,大气压不变,能支持的水银柱高度也不变,故测量值没有变化.D、从山脚移到山顶,高度的增加会使大气压减小,故能支持的水银柱高度减小,测量值变小.故选D.【点评】托里拆利实验要抓住是大气压支持住水银柱,故大气压有多大,支持住的水银柱就有多高.17.下列现象中一定与大气压无关的是()A.用吸管吸瓶中的饮料B.用手拍掉衣服上的灰尘C.用打气筒给车胎打气D.用抽水机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考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惯性.【分析】本题需要对四个选项给出的实例进行分析,哪几个是与大气压有关的知识,哪一个与大气压无关,需要找出与其相关的物理知识.【解答】解:A用吸管吸瓶中的饮料、C用打气筒给车胎打气、D用抽水机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三个实例都是应用了大气压知识,只有B用手拍掉衣服上的灰尘是种惯性现象,与大气压无关.故选B.【点评】本题最好是能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大气压的相关实例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够比较快地得出答案.18.某同学将一质量为300g的金属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溢出了80mL的水,则金属块受到的水的浮力是(g=10N/kg)()A.0.8N B.3.8N C.2.2N D.3N【考点】阿基米德原理.【专题】计算题.【分析】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解答】解:将一质量为300g的金属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溢出了80mL的水.金属块排开水的质量是:m=ρV=1×103kg/m3×80×10﹣6m3=0.08kg,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G排=mg=0.08kg×10N/kg=0.8N.金属块受到的水的浮力是:F浮=G排=0.8N.故选A.【点评】能否熟记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是本题的解题关键.19.如图中,重为5N的木块A,在水中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绳子的拉力为3N,若绳子突然断了,木块A在没有露出水面之前,所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是()A.5N,竖直向下 B.3N,竖直向上 C.2N,竖直向上 D.8N,竖直向下【考点】力的合成与应用.【分析】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木块在水中静止时,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拉力和浮力作用;再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得,竖直向下的力等于竖直向上的力,而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拉力方向都是竖直向下,因此浮力大小等于重力和拉力的大小之和,并且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当绳子突然断了,木块受到浮力和重力作用,其合力大小等于二力之差,因为浮力大于重力,因此合力的方向与浮力的方向相同.【解答】解:因为物体受到重力、拉力以及浮力作用,并且重力和拉力的方向均竖直向下,而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因此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得,浮力大小:F浮=G+F=5N+3N=8N;当绳子突然断了,木块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和重力作用,合力大小:F合=F浮﹣G=8N﹣5N=3N,方向竖直向上.故选 B.【点评】本题考查二力合成与应用以及二力平衡条件的掌握情况,本类题的关键是会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20.一均匀物体漂浮在水中,若将此物体露出水面的部分截去,则余下的部分会()A.上浮 B.下沉 C.悬浮 D.不能确定【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专题】浮沉的应用.【分析】由物体处于漂浮状态,我们可以得出,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当截取水面部分时,物体最后仍处于漂浮状态,所以余下部分将上浮.【解答】解:均匀物体漂浮在水面,则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当截取上表面时,物体会上浮,最终处于漂浮状态.故选A.【点评】本题目考查了物体的浮沉条件,重点考查了根据物体的浮沉来判断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之间的大小关系.判断此题还可以利用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刚截去时,浮力不变,重力减小,重力小于浮力,所以上浮.三、实验题(15分)21.下列表格是小明同学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的部分数据记录:实验次数水的深度/cm 压强计的橡皮膜的方向压强计玻璃管两侧水面的高度差/cm1 4 朝上2 4 朝侧面3 4 朝下4 8 朝下(1)实验次数1、2、3说明了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大.【考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专题】实验题;比较思想;控制变量法.【分析】(1)观察表中的数据,寻找实验次数1、2、3中相同的物理量和不同的物理量,得出实验结论;(2)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思考盐水中8厘米深处产生的液体压强与水中8厘米深处产生的液体压强哪个更大一些,然后得结论.【解答】解:(1)分析观察表中的数据1、2、3发现,液体的深度相同,橡皮膜的朝向不同,U型管液面的高度差也相同,可见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橡皮膜的朝向无关,即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2)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大小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且在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产生的压强就越大,因此在盐水中8厘米深处产生的液体压强比水中8厘米深处产生的液体压强要大一些,故如果他把金属盒放入盐水中深8厘米处时,压强计左右水面高度差将比7.5厘米要大.故答案为:(1)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2)大.【点评】本题考查液体压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分析图象的能力、观察能力,做题的关键是采用控制变量法会用这种物理学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液体压强的特点的理解.22.如图所示,是认识浮力的探究实验.(1)将物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如(a)实验所示,物重G= 5 N.(2)当用手向上托物体时,如(b)实验所示,手对物体向上的托力F2= 3 N.(3)当物体浸入水后,如(c)实验所示.将(c)实验与(a)、(b)实验对照,说明水对物体也有向上的托力,即浮力.水对物体的浮力F浮= 2 N.【考点】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专题】实验题.【分析】图示中的实验,是以类比手托重物和把重物浸入液体两种不同的方法,来建立起浮力的概念,根据这个思路结合称重法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1)图(a)中,物重即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G=5N;(2)图(b)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则手对物体向上的托力F2=G﹣F b=5N﹣2N=3N;(3)当物体浸入水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3N,则水对物体的浮力F浮=G﹣F′=5N﹣3N=2N.故答案为:(1)5;(2)3;(3)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探究浮力的实验,要求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及读数方法,同时还考查了物理中常用的方法:对比法.五、计算题8+9=1723.某人的质量是50kg,他的每只鞋底的面积是140cm2,问(1)他能不能站在承受压强为3×104Pa的冰面上?(2)他能不能站在冰面上行走?【考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专题】应用题.【分析】本道题主要利用公式P=,此题问能不能站在承受压强为3×104Pa的冰面上和在冰面上行走,都需要求出此时人对冰面上的压强,与冰面上所能承受的压强进行比较.只不过(1)中的受力面积是两只脚,(2)中的受力面积是一只脚.【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F=50×9.8=490N,S=140×2=280cm22所以P=1.75×104帕.∵1.75×104p a<3×104Pa∴能站在承受压强为3×104Pa的冰面上.(2)由题意可知F=50×9.8=490N∵行走时是一脚着地,∴S=140cm22∴P==3.5×104Pa∵3.5×104p a>3×104Pa∴不能站在冰面上行走.【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压强大小以及计算能力理解和掌握.在解答时注意要通用国际单位.2的洞,要想堵住这个洞,需要对挡板施加多大的力?(g取10N/kg)【考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液体的压强的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知道船底所处的水深和水的密度,利用液体压强的公式求出挡板受到的压强;又知道挡板的面积,利用压强的定义式求挡板受到水的压力;再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以求出,要用挡板堵住这个洞,至少需要的压力.【解答】解:挡板受到的压强:p=ρgh=1.0×103kg/m3×10N/kg×3.5m=3.5×104Pa;挡板受到水的压力:F=ps=3.5×1043=7×103N;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要用挡板堵住这个洞,至少需要的压力:F′=F=7×103N.答:要用挡板堵住这个洞,至少需要7×103N的压力.【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液体压强公式、压强定义式的掌握和运用,本题关键:一是知道深度指的是液体内某点到液面的垂直距离,二是计算液体产生的压力,要先根据液体压强公式计算压强,再利用压强定义式求压力.。

初中物理压强浮力综合题8道(含答案和解析)

初中物理压强浮力综合题8道(含答案和解析)

初中物理【压强浮力综合】8道精选题(含答案和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为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小明将电子秤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调零,然后将溢水杯放到电子秤上,按实验操作规范将溢水杯中装满水,再用细线系住铝块并将其缓慢浸入溢水杯的水中,如图所示,铝块始终不与溢水杯接触.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A. 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与铝块未浸入水中时相比,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力变小.B. 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与铝块未浸入水中时相比,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强变大.C. 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绳对铝块的拉力等于铝块排开水的重力.D. 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与铝块未浸入水中时相比,若电子秤示数不变,则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答案:D.解析:A. 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与铝块未浸入水中时相比,溢水杯中水的深度不变,根据公式p=ρgh可知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强不变,根据公式F=pS可知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力不变,故A错误.B. 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与铝块未浸入水中时相比,溢水杯中水的深度不变,根据公式p=ρgh可知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强不变,故B错误.C. 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绳对铝块的拉力等于铝块的重力和浮力之差,故C错误.D. 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与铝块未浸入水中时相比,若电子秤示数不变,则说明铝块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的水重,则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故D正确.故选D.考点:力学——压强——液体的压强.浮力——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2. 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倒入甲和乙两种不同的液体,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若甲和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B. 若甲和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C. 若甲和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D. 若甲和乙的质量相等,则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小于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答案:C.解析:A. 由题意可知甲和乙的质量相等.由图可知V 甲<V 乙.根据ρ=m v 可知ρ甲>ρ乙.故A 错误.B. 若甲和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由图可知h 甲<h 乙.根据p =ρgh 可知ρ甲> ρ乙.故B 错误.C. 液体压强相等,两容器底面积相等.由p =F S 可知甲、乙对容器底的压力相等,即F 甲=F 乙·····①. 采用割补法(如下图所示),分别把容器两侧半球部分补上同种液体,此时液体为圆柱形.割补后深度不变,液体密度不变,所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不变,又因为容器底面积不变,所以割补前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不变,且此时液体为圆柱形(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体的总重力).所以,F甲=G甲总·····②,F乙=G乙总·····③.两容器完全相同,则补上的液体体积相等,设补充的液体体积为V.由①②③可得:G甲总=G乙总.即m甲g+ρ甲gv=m乙g+ρ乙gv·····④.由B选项可知ρ甲>ρ乙,所以由④式可得m甲−m乙=(ρ乙−ρ甲)V<0.所以m甲<m乙,故C正确.D. 由A选项可知ρ甲>ρ乙,由割补法可知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甲=m甲g+ρ甲gv.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乙=m乙g+ρ乙gv,而m甲=m乙,ρ甲>ρ乙,所以F甲>F乙.又因为两容器的底面积相等,所以根据公式p=FS 可知p甲>p乙,故D错误.故选C.考点:力学——压强——液体的压强.3.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A. 用抽气筒从b管向外抽气,瓶内气球会膨大起来.B. 用手指盖住上孔,水就停止流出,手指一松开,水又从下孔流出.C. 将带有玻璃管的空试管加热后,倒插入水中,水会进入试管.D. 往容器中注入水,水静止时,容器各部分中的水面保持相平.答案:D.解析:A. 用抽气筒从b管向外抽气,瓶内的气压减小,气球会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大,故A错误.B. 堵上小孔,瓶子里的水由于受到外界气压的作用倒不出来,故B错误.C. 将带有玻璃管的空试管加热后,倒插入水中,试管内的空气会变冷,气压减小,水会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试管,故C错误.D. 连通器里面的水不流动时,水面保持相平,不能证明大气压是存在的,故D正确.故选D.考点:力学——压强——大气压强.二、填空题4.一艘航母的总质量为6.4×104吨,当航母漂浮在水面上时,受到的浮力是N,此时航母排开水的体积为m3(g=10N /kg,ρ=1.0×103kg/m3).答案:(1)6.5×108.(2)6.5×104.解析:(1)航母的重力为:G=mg=6.5×104×103kg×10N/kg=6.5×108N.因为航母漂浮在水面上,所以,航母受到的浮力:F=G=6.5×108N.(2)由F浮=ρ液gV排可得此时航母排开水的体积:V 排=F浮ρ水g= 6.5×108N1×103kg/m3×10N/kg=6.5×104m3.故答案为:6.5×108,6.5×104.考点:力学——浮力——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5.“背漂”是儿童练习游泳时常佩戴的一种救生装置.某科技小组的同学为测量背漂浸没在水中时的浮力,进行了如下实验:在底部装有定滑轮的圆台形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后,再静放在水平台秤上(如图甲),台秤的示数m1为6kg,然后把质地均匀的长方体背漂浸入水中,用一轻质的细线通过定滑轮缓慢地将背漂拉入水中,拉力F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上,当背漂的一半体积浸入水中时(如图乙),台秤的示数m2为5kg,当背漂的全部体积浸没在水中时,台秤的示数m3与m2相比变化了2kg,则(不考虑滑轮的摩擦,在整个过程中水始终没有溢出,背漂不吸水、不变形,且未与容器接触,取g=10N/kg,ρ水=1.0×103kg/m3).(1)容器、水和滑轮的总重力为N.(2)台秤的示数m3为kg.(3)为确保儿童游泳时的安全,穿上这种背漂的儿童至少把头部露出水面,若儿童头部的体积占人体总体积的十分之一,儿童的密度取1.08×103kg/m3,则穿着此背漂游泳的儿童体重不能超过kg(结果保留整数).答案:(1)60.(2)3.(3)21.解析:(1)图甲中台秤的示数m1为6kg,即容器、水和滑轮的总质量为6kg.则容器、水和滑轮的总重力:G1=m1g=6kg×10N/kg=60N.故答案为:60.(2)由于台秤的示数显示了物体对其产生的压力,把容器、水、滑轮和背漂看做一个整体,则受竖直向下的总重力G背漂+G1,竖直向上的拉力F拉和支持力F支的作用.如图所示:所以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G背漂+G1=F拉+F支.当背漂的全部体积浸没在水中时,背漂受到的浮力变大,则通过定滑轮的竖直向上的拉力F拉变大,所以支持力减小,即容器对台秤产生的压力变小,台秤的示数减小,故m3<m2.已知m3与m2相比变化了2kg,所以m3=5kg-2kg=3kg.故答案为:3.(3)当背漂的一半体积浸入水中时,台秤的示数m2为5kg,则容器受到的支持力:F 支=F压=G2=m2g=5kg×10N/kg=50N.设背漂的重力为G背漂,体积为V.当背漂的一半体积浸入水中时,以背漂为研究对象,受力情况如图2,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得,绳子的拉力:F1=F浮1−G背漂=ρ水gV排1−G背漂=ρ水g12V−G背漂·····①.把容器、水、滑轮和背漂看做成一个整体,如图1所示,则受竖直向下的总重力G背漂+G1,受竖直向上的拉力F1和支持力F支的作用.由于容器静止,则:G 背漂+G 1=F 1+F 支·····②.①代入②可得:G 背漂+G 1=ρ水g 12V −G 背漂+F 支.代入数据有:G 背漂+60N =ρ水g 12V −G 背漂+50N . 整理可得:2G 背漂=ρ水g 12V −10N ····· ③.当背漂的全部体积浸没在水中时,则容器受到的支持力:F′支=F′压=G 3=m 3g =3kg ×10N/kg =30N .由图2可得,此时的拉力:F 2=F 浮2−G 背漂=ρ水gV 排2−G 背漂=ρ水gV −G 背漂·····④.此时整体受竖直向下的总重力G 背漂+G 1,竖直向上的F 2和支持力F ’支的作用.由于受力平衡,则:G 背漂+G 1=F 2+F′支·····⑤.由④、⑤并代入数据可得:G 背漂+60N =ρ水gV −G 背漂+30N .整理可得:2G 背漂=ρ水gV −30N ·····⑥.联立③⑥解得:V =4×10−3m 3,G 背漂=5N.设儿童的最小质量为m 人,由于儿童和背漂的整体漂浮,所以F 浮总=G 总.即:F 浮人+F 浮背=G 人+G 背漂.则:ρ水g (1−110)V 人+ρ水gV =ρ人gV 人+G 背漂.整理可得: V 人=ρ水gV−G 背漂ρ人g 910ρ水g = 1.0×103kg/m 3×10N/kg×4×10−3m 3−5N 1.08×103kg/m 3×10N/kg×910×1.0×103kg/m 3×10N/kg =1759×10−3m 3.则儿童的最小质量:m 人=ρ人V 人=1.08×103kg/m 3×1759×10−3m 3=21kg 。

中考物理《压强和浮力》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压强和浮力》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压强和浮力》专项练习题(附答案)一、单选题1.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大气层是这个家园的保护伞,没有它人类将无法生存.请你想象一下,假如地球周围没有了大气层,以下现象不会再发生的是()A.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B.水往低处流C.将衣服上的灰尘抖下D.用吸盘挂钩挂衣服2.体积相同的铅球、铜块和木块,浸在液体中的情况如图所示,比较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正确的是()A.铅球受到的浮力最大B.木块受到的浮力最大C.铜块受到的浮力最大D.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3.如图所示,取完全相同的长方体物体1块、2块、3块分别竖放、平放、竖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a、p b和p c(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则()A.p a=p c>p b B.p a=p c<p b C.p a>p b>p c D.p a<p b<p c4.下列有关压强与浮力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A.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液体内部具有压强B.利用托里拆利实验可以测出大气压的值C.升空时,飞机机翼的升力和热气球的升力产生的原理相同D.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浮力作用,沉入水里的物体不受浮力作用5.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盛有不同的液体,现将两个相同的物块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两物块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两物块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则()A.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较大B.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较大C.甲容器中物块排开液体的重力较大D.乙容器中物块受到液体的浮力较大6.水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下列与水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漂浮在水面的木块受浮力,而在水中下沉的石块不受浮力B.夏天向教室地面洒水降温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C.“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D.水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降低7.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相同容器,分别装有密度为ρ1、ρ2的两种不同液体,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在两容器中,小球静止时,两容器液面相平,两个小球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1、F2,则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有()①F1>F2;②ρ1>ρ2;③甲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④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小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④8.下列数据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20mmB.我国电网以交流供电,频率为220HzC.一只老母鸡的质量大鸡20kgD.一个初中生双脚站立对地面的压强大约是1.2×104Pa9.如图所示,A、B、C三点所受液体的压强p A、p B、p C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ρ水>ρ酒精)()A.p A<p B<p C B.p A<p B=p C C.p A>p B>p C D.p A>p B=p C10.水平桌面上,甲、乙两相同的杯中盛有不同浓度的盐水。

(物理)初中物理浮力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1)

(物理)初中物理浮力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1)

(物理)初中物理浮力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1)一、浮力1.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实心小球,密度之比ρ甲:ρ乙 =3:2,将它们都放入水中,静止时两球受到的浮力之比为F 甲:F 乙=4:5,则乙球的密度为 ( )A .23ρ水B .54ρ水C .56ρ水D .45ρ水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知道,m 甲=m 乙,ρ甲:ρ乙=3:2,由ρ=m/V 知道, V 甲:V 乙=2:3;当两球在水中静止时的状态有下面几种情况:(1)甲乙都下沉:则排开水的体积之比等于V 甲:V 乙=2:3,由阿基米德原理知道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水的体积之比,应是2:3,故不符合题意;(2)甲乙都漂浮:所以受到的浮力都等于自重,而两球质量相等、重力相等,受浮力相等,而F 甲:F 乙=4:5,故不符合题意;(3)甲漂浮、乙下沉:因为甲漂浮,所以F 甲=G 甲=mg ;乙下沉,F 乙<G 乙=mg ,即F 甲 >F 乙 ,而F 甲:F 乙=4:5,故不符合题意;(4)甲下沉、乙漂浮:甲下沉,F 甲<G 甲=mg ;乙漂浮,F 乙=G 乙=mg ,所以F 甲<F 乙,而F 甲:F 乙=4:5,故符合题意;甲下沉乙漂浮时,甲受到的浮力F 甲=ρ水V 甲g ,乙受到的浮力F 乙=m 乙g =ρ乙V 乙 g ;因为F 甲:F 乙=4:5,即ρ水V 甲g :ρ乙V 乙 g =4:5,ρ乙=5ρ水V 甲 /4V 乙=5ρ水×2 /4×3=5/6ρ水,故选C 。

2.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在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 1、F 2、F 3、F 4,下列等式正确的是A .F 浮=F 2–F 1B .F 浮=F 4–F 3C .F 浮=F 2–F 3D .F 浮=F 2–F 4【答案】C【解析】 如图所示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F 2为物体在空气中时,测力计的示数,即物体的重; F 3为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根据称重法测浮力的原理,23F F F 浮-=,故C 正确;图中,F 4为排出的水加上空桶的重,F 1为空桶的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所以41F F F =浮-,故ABD 都不正确.选C .3.小明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饮料吸管,在其下端塞入适量金属丝并用石蜡封口,制成简易密度计.现使吸管竖直漂浮在不同液体中,测量出液面到吸管下端的深度为h,如图所示.则下列图表示吸管所受的浮力大小F、液体的密度ρ与深度h关系的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A.B.C.D.【答案】D【解析】【分析】密度计漂浮在不同的液体中,根据漂浮条件,所受浮力等于自身重力,即浮力不变,据此判断浮力F与浸没液体中深度h的关系;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ρ液gSh,浮力和密度计的横截面积一定时,判断出液体密度与浸没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详解】同一只密度计,重力G不变,竖直漂浮在不同液体中,由漂浮条件F浮=G可知,浮力不变,与浸没液体中的深度无关,故AB错误;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得,g是定值,ρh的乘积为定值,所以ρ、h的关系呈现反比例函数图象,故C错误,D正确.4.如图所示物体A由大小两个圆柱体组成悬浮于水中,已知V A=1dm3,大圆柱体上表面受水向下压力5N,小圆柱体下表面受到水向上压力8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A受浮力3NB.物体A受浮力13NC.大圆柱体下表面受向上压力7ND.大圆柱体下表面受向上压力10N【答案】C【解析】【详解】由题可知,物体A由大、小两个圆柱体组成悬浮于水中,已知V A=1dm3,则物体A排开水的体积:V排=V A=1dm3=1×10﹣3m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A所受的浮力:,根据浮力产生原因可得:F浮=F向上小+F向上大﹣F向下,所以大圆柱体下表面受向上的压力:F向上大=F浮﹣F向上小+F向下=10N﹣8N+5N=7N。

初中物理压强与浮力计算题(含答案)用

初中物理压强与浮力计算题(含答案)用

4.将一实心金属块用细绳拴住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在空气中的弹簧秤示数是牛顿,再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牛顿,求:(1)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多大(2)这个金属球密度是多大(g=牛/千克)(6.密度为×103kg/m3,边长为lOcm的正方形木块,静止在水面上,求:(1)木块所受的重力;(2)木块受到的浮力;(3)在木块上表面至少要加多大的力才能使木块全部浸入水中。

(g取lON/kg)>2.如图所示,物体重180N,动滑轮重20N,绳重和摩擦不计.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正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求:(1)拉力F;(2)拉力做功的功率;(3)动滑轮的机械效率.!3.如图所示,建筑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为200N的泥桶,所用的拉力为80N,若工人在5S,内将泥桶匀速向上提升2m,则拉力的功率为_多少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

%,4.如图所示,小明用滑轮组匀速提起一个重为600N的物体A,物体上升的速度为0.1m/s,人拉绳的力为250N,不计绳重和摩擦,人拉绳做功的功率为多少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动滑轮重多少N.-5.重为120N、底面积为0.1m2的物体在20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匀速运动了10m,用时20s.求:(1)物体对地面的压强;|(2)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3)拉力所做的功和拉力的功率.6、如图4所示的滑轮把重为1000牛的物体匀速提升12米,则作用在滑轮上的拉力F为______牛,绳子对重物所做的功为________焦,若提升重物所用的时间为1分钟,则绳子对重物做功的功率为________瓦。

#7.如图8所示,用滑轮组提起重900N的物体,绳子自由端拉力F为400N,重物在20S内匀速上升了10m。

求:#(1)物体上升的速度。

(2)提起物体所做的有用功。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8.在某次升国旗的仪式上,小强同学通过滑轮组将—质量为0.8千克的国旗缓缓匀速升高15米,如图所示。

【初中物理】压强与浮力计算题20题(附答案)

【初中物理】压强与浮力计算题20题(附答案)

【初中物理】压强与浮力计算题20题(附答案)计算题(共20小题)1.(2020昌平二模)将物块竖直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在空气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2.7N。

如图所示,将物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1.2N,盛有水的圆柱=1.0×103kg/m3,形平底容器在水平桌面上静止,容器中水的深度h=0.2m,已知水的密度ρ水g取10N/kg。

求:(1)物块受到的浮力;(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2023石景山二模)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薄壁柱型容器,底面积为S=2×10-2m2,容器内水的重力为G=10N,深度为h=0.2m。

一个实心球A(不吸水)的体积V=60cm3,质量水m=30g,取g=10N/kg。

求:(1)实心球A未放入水中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实心球A放入水中,静止后受到的浮力大小。

3.(2019北京中考)将物块竖直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在空气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_1=2.6N,将物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1.8N,如图所示,已知水的密ρ水=1.0×103 kg/m3, g取10N/kg求:(1)物块受到的浮力.(2)物块浸在水总的体积。

4.(2020朝阳一模)如图所示,重1N、底面积为1×10-2m2、高为0.1m的柱形玻璃方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装有饮料,饮料的高为0.06m,密度为1.0×103kg/m3,g=10N/kg。

求:(1)方杯底部受到饮料的压强p1;(2)方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2;(3)把一块质量为9g的冰放入饮料中(冰的密度为0.9×103kg/m3,不考虑冰块熔化)①冰块在饮料中静止时受到的浮力F;浮。

②冰块排开饮料的体积V排5.(2020北京中考)排水量是轮船装满货物时排开水的质量。

一艘排水量为2000t的轮船,装满货物在河水中航行。

河水密度取1.0×103kg/m3,g取10N/gk。

2022初中物理真题训练题-压强与浮力

2022初中物理真题训练题-压强与浮力
(1)在量杯内装入适量细沙后放人水中,量杯在水中竖直静止时,如图甲所示。此时量杯浸没在水中的体积为______mL;
(2)将该装置放入某液体中,静止时如图乙所示,则该液体的密度为______kg/m3;某同学将一小石子放入量杯,静止时如图丙所示,则小石子质量是______g。
2.(2022抚顺,31)小琪非常喜欢吃大樱桃,很想知道它的密度,于是进浮力;
(3)从容器中取出100cm3的液体后,当容器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2=6.8cm时,容器又处于直立漂浮状态,如图b所示。求液体的密度。
2.(2022郴州,30)一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物块,用细线系在底面积为200cm2的圆柱形容器底部,向容器内加水,物块上浮,被拉直后的细线长10cm。当物块一半体积浸入水中时(如图甲),细线拉力为3N;继续加水,当物块刚好浸没时(如图乙),停止注水,并剪断细线,使物块上浮直至漂浮,求:(g=10N/kg)。
4.(2022遵义,15)将一不吸水、体积为10﹣3m3的长方体缓慢放入装有一定水的圆柱形容器内,如图所示长方体静止时有 体积露出水面。(ρ水=1.0×103kg/m3,g取10N/kg)
(1)长方体受到的浮力F浮与重力G的大小关系是:F浮______G,长方体所受浮力F浮=______N;
(2)放入长方体后,水面上升了4cm,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增加了______Pa。
A. 若甲、乙物质质量相等,则实心小球将沉入水底
B. 若甲、乙物质体积相等,则实心小球静止时漂浮于水面
C. 若实心小球悬浮在水中,则甲、乙物质体积比为5∶3
D. 若实心小球悬浮在水中,则甲、乙物质质量比为3∶2
二、填空题
1.(2022龙东,27)2022年6月我国深潜器在马里亚纳海沟下潜深度达10907m时,它受到水的压强是Pa.深潜器在下潜过程中浮力(变大、变小或不变)。(ρ水=1.0×103kg/m3)

2022年初中物理《八下 第十章 浮力》压强和浮力单元测试(选择题)基础知识压题卷+答案及解析

2022年初中物理《八下 第十章 浮力》压强和浮力单元测试(选择题)基础知识压题卷+答案及解析

2022年初中物理《八下第十章浮力》压强和浮力单元测试(选择题)基础知识压题卷+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判断题计算题附加题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1、(2015春•姜堰市期末)如图所示,在制作“浮沉子”的实验中,关于“浮沉子”的一些做法和工作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装有水的小瓶放入大塑料瓶中时,小瓶瓶口应向上B.小瓶中要先放入适量的水,主要目的是使小瓶能悬浮于水中C.“浮沉子”制成后,用力挤压大瓶时,小瓶的重力减小,小瓶会上浮D.利用“浮沉子”中小瓶内、外的气压差,可改变小瓶自身的重力,从而实现浮或沉答案CD解:“浮沉子”的原理:挤压大塑料瓶,瓶内空气被压缩,将压强传递给水,水被压入小瓶中,将瓶体中的空气压缩,这时浮沉子里进入一些水,它的重力增加,大于它受到的浮力,就向下沉.松开手,小瓶内水面上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浮沉子里面被压缩的空气把水压出来,此时浮沉子的重力小于它所受的浮力,因此它就向上浮.AC、由上面分析可知,装有水的小瓶瓶口应向下放置大塑料瓶的水面上,故A错误,C正确;B、在小瓶中放入的水要适量,水过少了,使小瓶子的重力偏小,会导致手捏大瓶时,小瓶可能不沉入水中;水过多了,使小瓶的重力偏大,会导致手不捏大瓶时,小瓶可能不上浮到水面.D、利用“浮沉子”中小瓶内、外的气压差,小瓶中进水或排水,可改变小瓶自身的重力,从而实现浮或沉,故D正确.故选CD.2、(2015•麒麟区模拟)如图所示,三个相同的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甲容器内只有水,乙容器内有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丙容器中悬浮着一个小球,则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容器中,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最大B.三个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相等C.如果向乙容器中加人盐水,木块受到的浮力变大D.如果向丙容器中加人酒精,小球受到的浮力不变答案B解:(1)∵在乙容器中,根据作用力和反作作用力,容器(包括水和玻璃杯)施加给木块一个竖直向上的浮力﹣F浮,木块会反过来施加给容器(包括水和玻璃杯)一个竖直向下的压力﹣F压,而且F压=F 浮.这个压力会通过容器传导给桌面.木块因为漂浮,所以F浮=G木=G排.所以,甲容器对于桌面的压力=G水+G杯,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G排=+G木+G杯,因为G水=+G排,因此,甲容器对于桌面的压力等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同理甲容器对于桌面的压力等于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故B正确,A错误;(2)∵木块漂浮在乙容器中,∴向乙容器中加入盐水,液体密度增大,木块仍然漂浮在液面上,那么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木块的重力没变,∴木块受到的浮力不变.故C错误.(3)∵小球悬浮在丙容器中,∴ρ球=ρ水,∴如果向丙容器中加入酒精,则液体密度减小,∴小球将下沉,即小球受到的浮力变小.故D错误.综上分析,只有选项B正确.故选B.3、(2015春•岳池县期末)如图所示,是中国航母“辽宁”号训练时的图片,当舰载战斗机全部飞离“辽宁”号航空母舰后()A.航母将沉下一些,所受浮力增大B.航母将浮起一些,所受浮力减小C.航母将沉下一些,所受浮力减小D.航母始终漂浮,所受浮力不变答案B解:航母原来漂浮在水面上,浮力等于重力;飞机飞离航母后,航母总重减小,但仍然漂浮,所以浮力减小;水的密度不变,由公式F浮=ρ水gv排知,航母排开水的体积减小,因此要上浮一些.故选B.4、(2012•恩施州)在一支平底试管内装入适量的铁砂,然后先后放入装有甲、乙两种不同液体的烧杯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试管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B.试管在乙液体里排开的液体质量较小C.装乙液体的烧杯底部所受压强较大D.在甲液体中试管底部所受液体压力较大答案C解:(1)∵同一支装入适量的铁砂的平底试管在两液体中都漂浮,∴试管受到的浮力:F甲=F乙,故A错;(2)∵F浮=G排=m排g,∴试管排开的液体质量相等,故B错;(3)∵F浮=ρ水V排g,排开的液体体积V甲>V乙,F甲=F乙,∴ρ甲<ρ乙,∵p=ρgh,放入试管后液面等高,∴烧杯底部所受压强:p甲<p乙,故C正确;(4)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差,而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为0,所以F浮=F下表面﹣F上表面=F下表面,∵受到的浮力相等,∴下表面受到的压力相等,即:F甲=F乙,故D错.故选C.5、对于有关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 用吸管喝饮料是利用了大气压强的作用B. 利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拉力的方向C. 冰壶掷出后,仍能向前滑行,是由于冰壶受到了惯性的作用D. 用桨向后划水,船就会向前运动,这是利用了水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答案AB6、潜水艇在海面下根据需要上浮或下潜(但始终未露出海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压强和浮力测试题及答案初中浮力和压强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压力和压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压力越大,支持面所受到的压强就一定越大
B(物体越重对支持面的压力就一定会越大
C(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产生的压强就一定越小
D(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产生的压强就一定会越大
2(小春同学在学校开田径运动会时,穿钉鞋跑在100m跑道上,若脚对钉鞋的压强为P,鞋1
钉对跑道的压强为P,则 ( ) 2
A(P,P B(P,P C(P,P D(无法确定 121212
3(下列事例中,能够减小压强的是 ( )
A(把背包带做得宽些 B(软包装饮料盒中的吸管尖削得很尖
C(刀、斧的刃都磨得很薄 D(用细线切割湿、软的肥皂 4(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器具和现象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
A(锅炉水位计 B(茶壶 C(用钢笔吸墨水 D(船闸
25(小华在实验课上,将某一液体倒入试管中(试管倾斜,里面有的液体)若将试管竖直 3
立起,管底受液体压强将会 (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6(关于大气压强,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大气压强是由于大气有重力而产生的,所以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B(离地面越高,大气压强越大,所以宇航员需穿特制服装上天
C(同一地点大气压是不变的,因同一地点海拔高度相同
D(以上说都有错误,均不正确
7(一艘货轮满载货物,从长江口驶入大海,货轮将会 ( )
A(所受浮力变小 B(所受浮力变大
C(排开水的体积变小 D(排开水的体积变大
8(关于物体的浮力,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B(物体的密度越大,所受浮力越大
C(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D(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与深度无关
二、实验探究
1(如图1所示的是小宏为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时,所设计的实验,图中实验
器材有海绵、自制的小桌、砝码,按图中甲、乙、丙三种情形放置应观
察。

(1)图甲和图乙比较,相同,不同,
因此导致不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2)图甲和图丙相比较,小桌对海绵的压力,小桌与海绵的接触面积,
海绵下陷程度 (填“相同”或“不同”),通过比较可以得出的结论
是。

2(下表是刘洋同学在探究液体压强时的实验数据:
序号液体深度/cm 橡皮膜方向压强计左右液面的高度差/cm
1 2 朝下 2.2
2 2 朝上 2.2
3 水 2 朝侧面 2.2
4 4 朝下 4.4
5 8 朝下 8.8
6 盐水 8 朝下 9.6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1)比较序号为1、4、5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2)比较序号为1、2、3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
论是: (3)比较序号为的
数组可得出的结论是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在比较实验数据进行分
析得出结论时,我们采用的方法是。

三、计算题
51(学校教学楼房共五层,测得底层水龙头处水的压强是5×10Pa,那么,比它高10m的四
楼水龙头处水的压强是多少,(g=10N/kg)
2(汪洋同学所在的学习小组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用铜球直径为30cm,设将球内空气全部
5 抽出,若当时的大气压为1.0×10Pa,则铜球受到的大气压力为多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A
4.C
5.A
6.D
7.C
8.B
二、实验探究
1(海绵表面下陷程度,
(1)小桌与海绵接触面积、小桌对海绵压力、海绵凹陷程度、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
压强越大
(2)相同、不同、不同;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 2((1)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3)5、6,控制变量
三、计算题
3351(P,,,g,h(1分),1,10kg/m,10N/kg,10m,1,10Pa 液1
555 P,P,P,5,10Pa,1,10Pa,4,10Pa21
0.3F5242,1.01,10Pa,4,3.14,(),2.85,10N2(P,,F,P,S,P,4,r S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