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课程论文

信息安全课程论文
信息安全课程论文

《信息安全技术》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学院(系):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教师:

2017年1月3日

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研究

摘要: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在对信息安全的目标和信息系统构成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的要素和子系统。并按分层、分域、分级和分时四个维度,给出了信息安全技术的体系结构,探讨了每个维度的具体构成及其与信息安全要素和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的研究,对认清信息安全技术的本质和规律,以及运用信息安全技术构造信息安全系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字:信息安全;系统论;信息安全体系结构

Architecture study on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 system

Abstract: The element and subsystem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system was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based on the view of system theory.The architecture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wa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four dimensionalities of layering, area, grade and time.The structure of the four dimensionaliti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security dements and subsystems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The research of architecture is useful to recognize the characteristic and rule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construct a security information system.

Key word: information security; system theory; architecture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1. 引言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乃至整个社会的结构,人类生活和工作已严重依赖并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然而,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带来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隐患和威胁。

目前,信息安全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各种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层出不穷,如密码、身份鉴别、防火墙、人侵检测、隔离防护、防病毒等,不胜枚举。然而,当前从系统角度对信息系统安全的研究还比较欠缺。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任何系统均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部分)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体。系统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基本元素、元素之问的关系和整体目标。进一步可以理解为,系统是按照某个确定的目标,由一些基本元素组合形成的整体。也就是说,所有构成整体的基本元素,为了达到某个共同的目标,按照某种关系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其中每个元素都对整体目标有着不同的、不可或缺的贡献。

从局部看,这些基本元素相对独立地、有规律地存在和运动着,他们均为系统的整体目标贡献着个体的能量。从整体看,这些基本元素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补充,优化组合成一个整体。个体只有在整体中准确的定位才能发挥作用,体现出优势。过分强调个体优势,未必对整体有利。甚至带来灾难。如果能合理调配,多个相对劣势的个体也可构成强势的整体。

系统科学研究的正是这样的问题,即一个系统应该由什么样的基本元素构成,这些基本元素在系统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其运行规律和对系统的贡献率如何?如何将他们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整体优势?面对信息安全所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信息安全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技术要素、产品、子系统和整体系统等,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本文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究。

2.信息安全的目标和原则

2.1 信息安全的目标

所有的信息安全技术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安全目标,其核心包括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五个安全目标。

保密性(Confidentiality)是指阻止非授权的主体阅读信息。它是信息安全一诞生就具有的特性,也是信息安全主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更通俗地讲,就是说未授权的用户不能够获取敏感信息。对纸质文档信息,我们只需要保护好文件,不被非授权者接触即可。

完整性(Integrity)是指防止信息被未经授权的篡改。它是保护信息保持原始的状态,使信息保持其真实性。如果这些信息被蓄意地修改、插入、删除等,形成虚假信息将带来严重的后果。

可用性(Usability)是指授权主体在需要信息时能及时得到服务的能力。可用性是在信息安全保护阶段对信息安全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在网络化空间中必须满足的一项信息安全要求。

可控性(Controllability)是指对信息和信息系统实施安全监控管理,防止非法利用信息和信息系统。

不可否认性(Non-repudiation)是指在网络环境中,信息交换的双方不能否认其在交换过程中发送信息或接收信息的行为。

信息安全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主要强调对非授权主体的控制。而对授权主体的不正当行为如何控制呢?信息安全的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恰恰是通过对授权主体的控制,实现对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有效补充,主要强调授权用户只能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合法的访问,并对其行为进行监督和审查。

除了上述信息安全五性外,还有信息安全的可审计性(Audibility)、可鉴别性(Authenticity)等。信息安全的可审计性是指信息系统的行为人不能否认自己的信息处理行为。与不可否认性的信息交换过程中行为可认定性相比,可审计性的含义更宽泛一些。信息安全的可见鉴别性是指信息的接收者能对信息的发送者的身份进行判定。它也是一个与不可否认性相关的概念。

2.2 信息安全的原则

为了达到信息安全的目标,各种信息安全技术的使用必须遵守一些基本的原则。

最小化原则。受保护的敏感信息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被共享,履行工作职责和职能的安全主体,在法律和相关安全策略允许的前提下,为满足工作需要。仅被授予其访问信息的适当权限,称为最小化原则。敏感信息的“知情权”一定要加以限制,是在“满足工作需要”前提下的一种限制性开放。可以将最小化原则细分为知所必须(need to know )和用所必须(need to use)的原则。

分权制衡原则。在信息系统中,对所有权限应该进行适当地划分,使每个授权主体只能拥有其中的一部分权限,使他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共同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如果—个授权主体分配的权限过大,无人监督和制约,就隐含了“滥用权力”、“一言九鼎”的安全隐患。

安全隔离原则。隔离和控制是实现信息安全的基本方法,而隔离是进行控制的基础。信息安全的一个基本策略就是将信息的主体与客体分离,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在可控和安全的前提下实施主体对客体的访问。

在这些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人们在生产实践过程中还总结出的一些实施原则,他们是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和扩展。包括:整体保护原则、谁主管谁负责原则、适度保护的等级化原则、分域保护原则、动态保护原则、多级保护原则、深度保护原则和信息流向原则等。

本文所讨论的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系统中信息的安全,也就是说,信息安全是信息系统中的安全,其构成和结构是依赖于信息系统的。因此,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分析信息系统的构成,然后才能正确的分析和理解信息系统安全的构成。

3.1 信息系统的构成分析

信息系统是指收集、存储、加工处理、传递、显示和输出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各种信息的软硬件系统。也就是说信息系统的构成要件包括信息、硬件和软件等三个方面的内容。信息系统中的信息是指能输入计算机,并被加工处理、传递和输出的数据所反映的信息。它是通常意义下的信息的一个子集,是IT领域存在的一种特有的数字信息。即在计算机内部以0和1代码进行存储、传输和处理,而在计算机外部以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表示的信息,以及IT领域的模拟信息不在本文的讨论范畴。信息是信息安全的目标和保护的对象。

信息系统的硬件是指计算机(包括CPU、内存、外存和各种输入输出设备等)、连接计算机的网络设备(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网线等),以及计算机机房的电源等各种设施。信息系统的硬件是信息存在的物质基础。信息系统的软件是指建立在硬件基础之上的软件系统,最常用的包括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系统,以及各种各样的应用系统等。

这些软、硬件系统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信息是存放在硬件中的,被各种软件系统直接使用。

应用软件

数据库管理系统

网络系统软件

操作系统

信息系统的硬件

图1 信息系统中各软硬件之间的关系

正常情况下,人们总是通过各种计算机软件系统才能够访问信息系统中的信息。而操作系统是所有其他计算机软件都必须通过的软件系统,因此,操作系统是信息系统的软件基础,是最关键和核心的软件部件。单机信息系统通过网络互联、互通、互操作,实现信息的交换与共享,形成分布式的信息系统。

3.2 信息安全的构成分析

由此可见,信息安全必须从这三个方面分析信息安全系统:信息、处理信息的软件、硬件的安全问题。以此为基础.才能分析清楚信息安全系统的构成要素、子系统和整体系统,及其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直接针对信息本身的安全技术有密码技术,密码技术是信息安全的基石。针对硬件的安全技术有防火、防水、防雷、防磁和湿度、温度控制等物理安全技术。物理安全是信息安全环境的保障。针对软件的安全技术有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客体安全重用、备份与恢复、隐蔽信道分析、恶意代码防范、网络边界隔离与防护和可信路径等技术。

信息安全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复杂系统的认识和规律的把握需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纬度进行分析和论证。经过作者多年对信息安全问题的研究,遵照复杂巨系统的一般原理以及信息安全的安全隔离、动态保护、深度保护等原则,吸收了美国信息安全保障框架、公安部制定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公认的信息安全保障阶段的PDR 模型等信息安全研究的最新成果,形成图2所示的信息安全技术体系。从图2可看出信息安全体系结构可分为:○1层次维(实施分层保护),○2空间维(实施分域保护);○3层次维(实施分层面保护),○

4等级维(实施信息安全等级化保护),○

5时间维(实施过程保护和动态保护)。下面分别对各维度的构成及内容进行阐述。 一级保护二级保护三级保护四级保护五级保护等级维安全域 1

安全域 2

安全域 3

空间维物理层安全

系统层安全

网络层安全

应用层安全

管理层安全

层次维

PDR 时间维定义安全分析安全设计安全实现安全实施安全

图2 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结构

4.1 分层保护

根据图2所示,信息系统的构成是通过对计算机硬件的层层软件扩展而来的。信息安全系统的建构也一定遵循这一规律,通过相关的信息安全产品逐层构件。外面一层软件系统的安全依赖于内一层系统的安全,任何部分的不安全都必将影响到上一层的安全。如果底层的系统不安全,主体就会绕过高层系统,直接通过底层不安全的系统访问客体信息,就会形成旁路的信息安全威胁,从而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安全性。例如,操作系统没有实施安全保护,数据库系统实施了安全保护,形成的系统将是不安全的。因为,数据库实施的安全控制对象是数据库的表、记录、数据项等,安全数据库系统可以控制数据库用户对这些数据的安全访问。而数据库系统是建立在操作系统之上的,数据库系统将这些数据存放在计算机硬件上是要通过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操作系统的用户可以绕过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文件系统直接访问到存放数据库信息的文件,形成安全旁路!当然,操作系统和数据库是两个层面的安全问题,仅有操作系统的安全也是不够的。例如,操作系统的安全审计只能控制到文件级别的访问情况,而不能控制到数据库文件内部对表、记录、数据项等操作的情况,这就需要安全数据库系统对这些数据对象访问情况的安全控制记录。可见,不同层面的安全问题,要由不同层面的系统实施,不能相互代替。

不仅如此,当这些分层的信息安全产品构成—个系统时,还需要考虑他们之间的依赖和互补关系,下层产品的安全要素能对上层产品实现的安全要素进行支持,他们之间的安全策略和实现的安全要素之间不能有矛盾、相互不兼容等现象。例如,数据库管理系统不允许其

某个用户对某个记录进行访问,而操作系统却允许该用户对存放该记录的文件进行访问,这就产生了矛盾,不能形成—个完整的安全系统。

4.2 分域保护

计算机系统通过网络连接成大大小小的分布式网络系统,网络中不同区域的安全性目标、策略和保护技术手段也不仅相同,需要对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安全技术措施,形成分域保护。

局域计算环境域使用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入侵检测、恶意代码防护、安全认证等安全产品和技术,保障局域网的安全;边界防护使用防火墙、物理隔离、隔离网闸等安全技术和产品,防止来自局域网边界以外的攻击;网络传输需要使用安全路由器、安全协议等,保障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安全基础设施为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系统提供公共的安全服务和机制。其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包括PKI/PMI,容灾备份和应急相应等安全服务和机制用来应对各种灾难性故障和紧急事件。

4.3 分级保护

信息安全所保护的信息,其所属的部门的业务应用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对信息安全保护所付出的代价也会不同,需要采用分等级保护的方法,以体现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重点保护和适度保护的原则。

4.4 分时保护

信息安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时间维度看,信息安全的保护分为宏观的保护过程和微观的保护过程两个方面。

宏观的保护过程是指,首先,要制订国家的信息安全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技术标准,使信息安全有法可依,有标准可循。其次,政府主管部门指定或委托的权威机构按照相关的标准,对安全产品和系统实现结果进行评估,把好信息安全产品准入、信息安全系统准运行关。最后,政府主管部门和信息安全系统主管单位日常的监督、监察,确保信息系统,特别是国家重要领域信息系统安全。从微观上讲,信息安全又分为信息安全系统工程和动态保护两个方面。信息系统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只是针对某个安全威胁和问题采取对应的安全技术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安全的问题。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需要从安全需求、设计、实施和运行维护等阶段,对信息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实施信息安全保护。

另外,信息安全是人们在现有条件下对威胁的认识、对信息系统自身的脆弱性认识和对信息安全技术和管理能力认识,在此前提下,进行综合评价所采取的安全保护。而且,这些信息安全保护技术的能力是有限的,采取了安全措施并不意味着100%的安全,等级化的信息安全保护原则也不需要对保护的信息对象采取全部、最高级的安全保护措施,同时,新的攻击技术和其他的安全威胁也不断涌现。基于此认识,为了提高信息安全的防御能力,补救安全技术的不足,借鉴现实生活中安全防范的理论,在信息安全系统运行过程阶段需要采用基于时间维度的保护、检测、反应(protection、Detection and Response,PDR)的动态信息安全保障的思路,即通过现有的安全技术对信息系统实施安全保护,但这种保护不能做到100%的安全。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动态地监测,及时发现安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将安全威胁的损失降到最低,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PDR模型首先是由ISS公司提出的,后又增加了安全策略(Policy)。我国的信息安全专家又增加了预警和主动出击的环节,形成了WPPDRRC模型。PDR模型是以戴明循环管理学理论为基础的,通过检测(入侵检测、内容检测),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通过备份与恢复技术将信息安全的损失降低最低,并依次不断改进的信息安全保护措施,有效地提高信息安全的保障能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进步,信息安全理论、方法和技术都会不断地提升,信息安全系统也需要持续地加强、不断地完善。

5.总结

本文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出发,梳理了这些内容,对信息系统和信息安全的基本要素和主要技术进行了分析。在吸收了国内外关于信息安全研究的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的概念。并建立了从分层维、分域维、分级维和分时维四个维度的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结构,论述了信息安全要索、信息安全产品与信息系统之间的内在关系,对正确认清信息安全的本质和规律,构建信息安全系统进行了一些探索。本文仅进行了初步研究,迸一步的工作还包括详细、深入研究各维度中子系统之间的关联、互补关系,研究对建立的信息安全系统安全性评估的方法、指标体系和相关内容等。

参考文献:

[1]周敬利,汪健.信息安全体系.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6(28)

[2]张阳,信息安全体系结构.中国科技信息.2008(12)

[3]徐国志,信息安全工程导论.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7

[4] Nick Kew.Trusted Computer System Evaluation Criteria [M].Prentice Hall,2008.

[5]周楝淞,杨洁等.身份认证技术及发展趋势[J].通信技术,2009,42(10):183-185.

[6]杨英.安全技术防范基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关于网络信息安全论文

网络信息安全论文 [摘要] 在信息时代,网络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讨论了网络信息安全的统一管理,建立安全防范体系的网络信息策略及笔者在网络管理的一些经验体会,并对商场网的信息安全谈了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关键词] 网络信息安全防御木马防范安全意识 一、前言 迅速发展的Internet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人们可以坐在家里通过Internet收发电子邮件、打电话、进行网上购物、银行转账等,一个网络化社会的雏形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在网络给人们带来巨大的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网络信息的安全保密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二、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在信息时代,网络安全逐渐成为一个潜在的巨大问题。网络安全主要研究的是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和系统的安全。在计算机网络日益扩展和普及的今天,计算机安全的要求更高,涉及面更广。不但要求防治病毒,还要提高系统抵抗外来非法黑客入侵的能力,还要提高对远程数据传输的保密性。具体而言,网络安全主要是指:保护个人隐私;控制对有权限限制的网络资源的访问;保证商业秘密在网络上传输的保密性、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控制不健康的内容或危害社会稳定的言论;避免国家机密泄漏等,由此可见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由于网络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所以,对网络安全的要求也提升到了更高层次。 三、破坏网络安全的因素 1.物理因素 从物理上讲,网络安全是脆弱的。就如通信领域所面临的问题一样,网络涉及的设备分布极为广泛,任何个人或组织都不可能时刻对这些设备进行全面的监控。任何安置在不能上锁的地方的设施,包括有线通讯线、电话线、局域网、远程网、交换机、集线器等网络设备都有可能遭到破坏,从而引起网络的中断。如果是包含数据的软盘、光盘、主机和U盘等被盗,更会引起数据的丢失和泄漏。 2.网络病毒因素 由于计算机网络的日益普及,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及网络的攻击也与日俱增,而且破坏性日益严重。一旦病毒发作,它能冲击内存,影响性能,修改数据或删除文件。一些病毒甚至能擦除硬盘或使硬盘不可访问,甚至破坏电脑的硬件设施。病毒的最大危害是使整个网络陷于瘫痪,网络资源无法访问。由此可见,计算机病毒对电脑和计算机网络的威胁非常之大。如:2006年流行的冲击波、振荡波、威金蠕虫病毒,还有近期的熊猫烧香病毒等等,都使电脑使用这尝尽苦头。 3.人为因素 其实安全威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保护意识。现在大多数系统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一个合法的用户在系统内可以执行各种操作。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对用户的权限分配,限定用户的某些行为,以避免故意的或非故意的某些破坏。然而,更多的安全措施必须由用户自己来完成,比如:用户设置自己的登录密码时,要保证密码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用户要对自己电脑上的文件负责,设置共享文件访问权限;尽力不要运行有安全隐患的程序。 四、商场商场网络安全管理 目前,我国大部分商场都建立了商场网络并投入使用,这无疑对加快信息处理,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实现资源共享都起到无法估量的作用。但在积极发展办公自动化、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人们对商场网络的安全也越加重视。尤其是网络病毒的侵害,使人们更加深

通信导论结课论文

通信导论论文 通过这几周的学习,我对通信专业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通信导论是一门很深奥的学科,下面我来简要的介绍下通信导论。通信导论的课程目的和任务即为建立通信的基本概念,了解通信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加深专业认识,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基础,跟踪最新通信技术的发展。以下为我对通信的了解,作为大一新生,肯定存在好多不足,还望多多指教。 (一)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一、通信的基本概念: 1通信的实质是实现信息的传输与交换。 2人们可以用语言、文字、数据或图像等不同的形式来表达信息。通信的根本目的在于传输含有信息的消息,否则,就失去了通信的意义。基于这种认识,“通信”也就是“信息传输”或“消息传输”。 3通信的范畴:语音、图像、数据、多媒体信息传输,更广泛来说,雷达、遥控、遥测等也属于通信。 4.包含信息的消息形式多种多样,这些不同的消息形式形成了不同的通信业务。 5传输一般是远距离的,可以是无线或有线传输。 二、通信系统的构成: 1通信系统:指传输信息所需的一切技术设备的总合。 2在大多数场通信系统需要进行多路复用、双向进行,信源兼为受信者,通信设备包括发信设备和收信设备。此外,通信系统除了完成信息传递外,还必须进行信息的交换,传输系统和交换系统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乃至通信

网。通信网中还涉及信令、协议和标准。 3信息源与受信者:信源是消息的产生者,作用是把各种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 4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发送设备基本功能是使信源和信道匹配,即将信源产生的消息信号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信道:信是指传输信号的物理媒质。包括无线信道,有线信道。 5传输、复用、交换、网络为现代通信的四大技术。 三、通信系统的分类: 1按消息的物理特征分类:电报通信系统,电话通信系统,数据通信系统,图象通信系统,多媒体通信系统…… 2按调制方式分类:载波调制(连续波调制),脉冲调制 3按传输信号的特征分类:模拟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发展的主流) 4按传送信号的复用方式分类:频分复用(FDM)-无线广播,时分复用(TDM),码分复用(CDM),波分复用(WDM) 5按传输媒介分类:有线通信系统(载波、电缆、光纤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调幅、调频广播、电视、移动通信、空间遥测、雷达导航、微波接力、卫星通信系统) 四、通信方式 1按消息传递的方向与时间关系。对于点与点之间的通信,按消息传递的方向与时间关系,通信方式可分为单工、半双工及全双工通信三种。 2按数字信号排列顺序分-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 五、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信息安全课程论文

《信息安全技术》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学院(系):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教师: 2017年1月3日

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研究 摘要: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在对信息安全的目标和信息系统构成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的要素和子系统。并按分层、分域、分级和分时四个维度,给出了信息安全技术的体系结构,探讨了每个维度的具体构成及其与信息安全要素和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的研究,对认清信息安全技术的本质和规律,以及运用信息安全技术构造信息安全系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字:信息安全;系统论;信息安全体系结构 Architecture study on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 system Abstract: The element and subsystem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system was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based on the view of system theory.The architecture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wa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four dimensionalities of layering, area, grade and time.The structure of the four dimensionaliti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security dements and subsystems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The research of architecture is useful to recognize the characteristic and rule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construct a security information system. Key word: information security; system theory; architecture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信息安全论文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公钥密码学原理及应用 指导教师:职称:无 学生姓名:学号: 2 专业: 14级通信工程 院(系):信息工程学院 2017年1月2

摘要 公开密钥密码体制是现代密码学最重要的发明,也可以说是密码学发展史上最伟大的革命。一方面,公开密钥密码与之前的密码不同,其算法不是基于替代和置换而是基于数学函数;另一方面,与使用一个密钥的传统对称密钥密码不同,公开密钥密码是非对称的,使用两个独立的密钥。公开密钥密码体制对保护信息传递的机密性和信息发送人和接收人的真实身份的验证、事后对所发出或接收信息的不可抵赖性以及保障数据的完整性这两个方面都给出了出色的答案。本文主要就公开密钥密码的理论基础、安全性及应用等方面做出了分析介绍,重点分析了其与电子商务支付安全实践结合产生的应用技术。 1

目录 摘要 (1) 1、信息安全概况 (3) 2、公开密钥理论基础 (4) 2.1公钥密码系统基本思想和要求 (4) 2.2公开密钥密码通信模型 (4) 2.3公开密钥密码的核心思想 (5) 3、公开密钥密码 (6) 3.1 Diffie-Hellman 密钥交换算法 (6) 3.2 RSA密码算法 (6) 3.3其他公钥密码 (7) 4、公钥密码安全性分析 (8) 4.1公钥密码学中的攻击形式 (8) 4.2安全性要求 (8) 5、电子支付中公钥技术的应用 (10) 5.1PKI/CA身份认证技术。 (10) 5.2数字签名技术。 (11) 5.3片内安全SOC的硬件实现技术。 (11) 6、公钥密码技术在电子支付中的伴生问题 (12) 6.1 PKI平台的重复、不规范化建设。 (12) 6.2数字证书交叉认证问题影响电子商务推广。 (12) 6.3信息安全立法和打击信息安全犯罪。 (12)

现代通信概论结课论文

手机应用 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成员

手机的普及改变人们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 如果说通信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那么手机无疑是众多通信产品中产生影响最大的一个。国际电信联盟最新报告指出,手机是人类历史上被接受最快的技术产品。 诞生仅仅20年,手机的基本功能已大大超越了移动通话,拍照、电视、多媒体播放器、高速网络浏览器、GPS导航仪、无线连接……越来越丰富的功能被加载到了手机上。“只要拥有一部手机,你几乎可以做任何事情。”通信专家预言的“手机革命”正在部分地变为现实。可以预见,手机的功能和应用在未来还将不断推陈出新。 首先,未来的手机将更加智能化,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智能伙伴。硬件、软件技术的发展,与网络服务的结合,使手机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上网看新闻、看电视、写微博;可以用手机拍一段视频或者照片上传到网上,和更多的人分享,并且马上收到别人的反馈;可以用手机去控制家里的电器。未来,随着网络和后台支撑系统的不断增强,手机将能够提供更加虚拟化、人性化的服务。 其次,手机将成为最大的信息载体。目前,人们通过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及新兴的互联网来获取信息。将来,手机会将这些载体融为一体,所有的信息都可以通过手机平台来获取,并且用户可以实时参与互动、交流。这时,手机就是一个向世界发布信息的传声筒。 再次,手机将成为无处不在的网络传感器。一旦所有的手机都上网,每一个手机用户的动态就可以通过网络实时地反映所在地区的动态。如果把所有手机的智能信息整合在一起,我们将会看到一幅不可思议的世界动态全景图片。最新气象信息不再依靠数以百计的传感器监控,而是借助上亿个手机传感器而测定;交通路况也不再仅仅依靠直升机和路面传感器获取,而是依据陷于交通堵塞区域中手机的数量、移动速度以及方向而测算。 手机,作为信息化的主要载体,将继续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 通过手机对于工厂监控操作对财务和客户信息的管理 通过手机应用,我们可以实时掌握公司的财务信息、客户关系、市场信息和运营系统;现在工厂的生产方式有着自动化得大趋势,我们可以把手机的和工厂的系统实现通信,从而把工厂的操作员与管理人员从机器旁边解放出来,以一种更加灵活的方式进行工作。 我们尝试设计一款手机应用,可以让工厂的自动化监控及控制更为方便快捷。并且可以将运营系统、财务系统等众多方面整合起来。使公司的各项操作更为精确快捷。 目前的工厂控制大多 停留在二维控制系统,具有 复杂繁琐、易出错、不易上 手等缺点,需要大量的人 力,对实际操作造成很大的 不便。手机软件可实现其控 制的智能化,可以简化操作 过程、美化操作环境。我们 甚至可以实现3D效果显 示,操作系统立体化,是数 据显示更加直观,人与人、

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报告

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报告 信息安全技术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一门专业课。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我们在学习工作中掌握必要的信息安全管理和安全防范技术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信息安全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基本了解了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基本原理和当今流行的信息安全设置、安全漏洞、防火墙的策略与实现、黑客原理与防范,以便能够在工作中胜任现在所做的工作。 在上周的课程学习中,我学到了加密技术,防火墙等知识,作为课程报告,我想简单简述一下什么是加密技术和防火墙。 加密技术:对信息加密的目的是保护网内的数据、文件、口令和控制信息,保护网上传输的数据。数据加密技术主要分为数据传输加密和数据存储加密。数据传输加密技术主要是对传输中的数据流进行加密,常用的有链路加密、节点加密和端到端加密三种方式。链路加密的目的是保护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信息安全;节点加密的目的是对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传输链路提供保护;端对端加密的目的是对源端用户到目的端用户的数据提供保护。在保障信息安全各种功能特性的诸多技术中,加密技术是信息安全的核心和关键技术,通过数据加密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保证传输数据的完整性。一个数据加密系统包括加密算法、明文、密文以及密钥,密钥控制加密和解密过程,一个加密系统的全部安全性是基于密钥的,而不是基于算法,所以加密系统的密钥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数据加密过程就是通过加密系统把原始的数字信息(明文),按照加密算法变换成与明文完全不同得数字信息(密文)的过程。数据加密算法有很多种,密码算法标准化是信息化社会发展得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保密通信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按照发展进程来分,经历了古典密码、对称密钥密码和公开密钥密码阶段,古典密码算法有替代加密、置换加密;对称加密算法包括DES 和AES;非对称加密算法包括RSA 、等。目前在数据通信中使用最普遍的算法有DES算法、RSA算法和PGP算法,而根据收发双方密钥是否相同来分类,可以将这些加密算法分为常规密码算法和公钥密码算法。在常规密码中,收信方和发信方使用相同的密钥,即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是相同或等价的。常规密码的优点是有很强的保密强度,且经受住时间的检验和攻击,但其密钥必须通过安全的途径

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课程设计指导

潍坊科技学院 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指导书 2018年10月9日

一.课程设计目的 本实践环节是网络安全类专业重要的必修实践课程,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网络安全相关的原理和技术以及在网络安全实践中的应用。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如下。 1)培养学生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网络技术获取网络安全相关知识和网络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在真正理解和掌握网络安全的相关理论知识基础上,动手编写安全程序,通过系统和网络的安全性设计,加密算法、计算机病毒、恶意 代码的分析与设计等实践锻炼,解决一些实际网络安全应用问题,同时 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3)使学生具备设计和实施网络安全相关实验的能力以及相应的程序设计能力,具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进而进行安全设计、分析、配置和管理 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题目 (一)定题部分 任选下列一个项目进行,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相关的系统,要求完成系统需求规约文档、系统分析模型文档、系统设计模型文档、系统测试设计文档、系统编码和测试报告。 以下题目任选,但是要达到工作量和代码量的要求,如果不能达到,可以融合几部分的内容。一些功能如果有其他的方法实现,也可以不按照指导书的要求。此外,还可以对常用的安全软件的功能延伸和改进。自由选题不能设计一些不良程序,比如游戏类,不过可以设计监控,限制玩游戏的程序。 1、局域网网络侦听和数据包截取工具 文档要求 系统分析,包括问题的描述、需求确定、系统要完成的主要功能、解决的实际问题等 系统设计,包括系统的逻辑模型、模块划分、处理过程等 系统实现,按照系统设计的结构分模块实现,要求给出程序的功能说明 程序实现要求

信息安全论文

网络信息安全与防护 学号:2012007017 姓名:李军鹏 班级:12计应

前言 由于互联网络的发展,整个世界经济正在迅速地融为一体,而整个国家犹如一部巨大的网络机器。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国家的经济基础和命脉。计算机网络在经济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正在迅速普及,整个社会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众多的企业、组织、政府部门与机构都在组建和发展自己的网络,并连接到Internet上,以充分共享、利用网络的信息和资源。网络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强大动力,其地位越来越重要。伴随着网络的发展,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了解网络面临的各种威胁,防范和消除这些威胁,实现真正的网络安全已经成了网络发展中最重要的事情。掌握必要的信息安全管理和安全防范技术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可掌握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基本原理和当今流行的信息安全设置、安全漏洞、防火墙的策略与实现、黑客原理与防范。

目录 一、信息安全概念 二、信息安全的内容 三、信息安全风险分析 四、信息安全的对策 五、信息安全的方法 六、信息安全的基本要求 七、信息安全的前景 八、结束语

一、信息安全概念 计算机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也可以根据计算机通信网络特性,通过相应的安全技术和措施,对计算机通信网络的硬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数据等加以保护,防止遭到破坏或窃取,其实质就是要保护计算机通讯系统和通信网络中的各种信息资源免受各种类型的威胁、干扰和破坏。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安全是指挥、控制信息安全的重要保证。总之,我们必须加强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提高防范手段。 二、信息安全的内容 1.硬件安全。即网络硬件和存储媒休的安全。要保护这些硬设施 不受损害,能够正常工作。 2.软件安全。即计算机及其网络各种软件不被篡改或破坏,不被非法操作或误操作,功能不会失效,不被非法复。 3.运行服务安全。即网络中的各个信息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能正 常地通过网络交流信息。通过对网络系统中的各种设备运行状况的 监测,发现不安全因素能及时报警并采取措施改变不安全状态,保 障网络系统正常运行。 4.数据安全。即网络中存在及流通数据的安全。要保护网络中的 数据不被篡改、非法增删、复制、解密、显示、使用等。它是保障 网络安全最根本的目的。 三、信息安全风险分析 1.计算机病毒的威胁 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企业网络环境的日趋成熟和企业 网络应用的增多。病毒感染、传播的能力和途径也由原来的单一、 简单变得复杂、隐蔽,尤其是Internet环境和企业网络环境为病毒 传播、生存提供了环境。 2.黑客攻击 黑客攻击已经成为近年来经常出现的问题。黑客利用计算机系统、网络协议及数据库等方面的漏洞和缺陷,采用后门程序、信息 炸弹、拒绝服务、网络监听、密码破解等手段侵入计算机系统,盗 窃系统保密信息,进行信息破坏或占用系统资源。 3.信息传递的安全风险

信息系统及其安全对抗-结课论文

研究生课程结课论文论文名称: 课程名称:信息系统及其安全对抗任课教师: 学生姓名: 学号: 学院:信息与电子学院 专业:

目录 1引言 (3) 2课程核心内容 (3) 3系统架构 (4) 4系统不安全因素分析 (4) 5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设计 (8) 6信息安全与对抗基础层和系统层原理分析 (8) 7信息安全与对抗原理性技术性方法分析 (13) 8参考文献 (15)

1引言 校园网络是实现高校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设施。一个良好的校园网络不仅成为学校内部管理、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平台,也成为高校提高自身科研效率和创新能力的必备条件。经过多年的建设,国内大多数高校都建成了自己的校园网络,由于高校的环境特别适合以太交换网技术的应用,所以几乎所有高校在网络建设时都采用了高带宽的以太交换机"基于二层或三层组网技术来组建自己的园区网络,具有低延时、高带宽的校园网络应用起来本该一帆风顺,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随着近几年高校扩招,各个高校的学生和师生人数急剧扩张,使得初期相对简单的校园网络架构已无法满足其需求学校内部的网络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校园内网。随着计算机病毒传播及黑客攻击手段越来越智能,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广,破坏力也越来越大。计算机病毒和局域网中常见的ARP攻击等破坏,随时都可能导致部分或整个网络中断或瘫痪,严重影响高校网络的有效使用。 因此本文详细分析了现在校园网络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同时,针对这些不足,结合信息安全与对抗的原理性和技术性方法,本着结合实际、讲求使用,高标准、低投入、易管理和维护的原则,设计了一种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该体系同时保持系统的可扩充性,具有实际价值。 2课程核心内容 信息安全及其安全对抗这门课程从是基于现代系统理论,结合自组织、耗散结构以及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的研讨方法,主要突出了安全与对抗领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重点构建并讲授了现代系统理论的基本内容、信息及信息系统、信息安全与对抗的系统概述、信息安全与对抗的基本原理、信息安全与对抗的原理与技术性方法等,并多以实例说明这些原理和方法在信息系统安全对抗中的具体体现和应用。而本文正好就以校园建设为例,详细的介绍了信息安全与对抗在改进校园网建设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中著名的“在共道基础上反其道而行之(相反相成)”原理,也在设计校园网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中彰显。

关于移动通信的论文

移动通信新技术—WiMAX 摘要:WiMax(World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即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的另一个名字是802.16。WiMAX是一项新兴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能提供面向互联网的高速连接,数据传输距离最远可达50km。WiMAX还具有QoS保障、传输速率高、业务丰富多样等优点。WiMAX的技术起点较高,采用了代表未来通信技术发展方向的OFDM/OFDMA、AAS、MIMO等先进技术,随着技术标准的发展,WiMAX逐步实现宽带业务的移动化,而3G则实现移动业务的宽带化,两种网络的融合程度会越来越高。 关键词:WiMAX;IEEE802.16;宽带无线通信 正文:2007年10月19日,在国际电信联盟在日内瓦举行的无线通信全体会议上,经过多数国家投票通过,WiMAX(全球微波互联接入)正式被批准成为继WCDMA、CDMA2000和TD—SCDMA之后的第4个全球3G标准。 从此WiMAX正是作为第4个全球3G标准登上了无线通信的舞台。WiMAX是一项新兴的宽带无线接人技术,能提供面向互联网的高速连接,数据传输距离最远可达50km。WiMAX不仅在北美、欧洲迅猛发展,而且这股热浪已经推进到亚洲。它是又一种为企业和家庭用户提供“最后1mile”的宽带无线连接方案。WiMAX是一项新兴技术,能够在比Wi—Fi(无线局域网)更广阔的地域范围内提供“最后lkm”宽带连接性,由此支持企业客户享受T1类服务以及居民用户拥有相当于线缆/DSL的访问能力。凭借其在任意地点的1~6mile覆盖范围,WiMAX将可以为高速数据应用提供更出色的移动性。此外,凭借这种覆盖范围和高吞吐率,WiMAX还能够提供为电信基础设施、企业园区和wi—Fi热点提供回程。 WiMax之所以能如此成功,显然是有自身的许多优势。而各厂商也正是看到了WiMax 的优势所可能引发的强大市场需求才对其抱有浓厚的兴趣。 1、实现更远的传输距离 WiMax所能实现的50km的无线信号传输距离是无线局域网所不能比拟的,网络覆盖面积是3G发射塔的10倍,只要有少数基站建设就能实现全城覆盖,这样就使得无线网络应用的范围大大扩展。 2、提供更高速的宽带接入 据悉,WiMax所能提供的最高接入速度是70M,这个速度是3G所能提供的宽带速度的30倍对无线网络来说,这的确是一个惊人的进步。 3、提供优良的最后lkm网络接入服务 作为一种无线城域网技术,它可以将Wi—Fi热点连接到互联网,也可作为DSL等有线接入方式的无线扩展,实现最后l km的宽带接人。WiMax可为50km线性区域内提供服务,用户无需线缆即可与基站建立宽带连接。 4、提供多媒体通信服务 由于WiMax较之Wi—Fi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和安全性,从而能够实现电信级的多媒体通信服务 TCP/IP协议的特点之一是对信道的传输质量有较高的要求。无线宽带接入技术面对日益增长的IP数据业务,必须适应TCP/IP协议对信道传输质量的要求。在WiMax技术的应用条件下(室外远距离),无线信道的衰落现象非常显著,在质量不稳定的无线信道上运用TCP/IP协议,其效率将十分低下。WiMax技术在链路层加入了ARQ机制,减少到达网络层的信息差错,可大大提高系统的业务吞吐量。同时WiMax采用天线阵、天线极化方式等天线分集技术来应对无线信道的衰落。这些措施都提高了WiMax的无线数据传输的性能。

信息安全课程总结(北邮)

1.It has been shown that complex networks including the internet are resilient to indepent random falilures but fragile to intentional atacks. 2.什么是信息安全管理: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业务的永续性。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 3.信息资产:硬件,软件,网络,通讯,资料,人员,服务 4.信息安全:是保护资产的一种概念、技术及管理方法。是信息资产免受有意或无意的泄露、破坏、遗失、假 造以及未经授权的获取、使用和修改。 5.安全属性,通俗的说,进不来,拿不走,改不了,看不懂,跑不了 6.从目标保护角度看信息安全:涉及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信息安全金三角)。 7.机密性:confidentiality 完整性integrity 可用性availability 真实性Authentication 不可抵赖性 non-repudiation 8.ITU-T的安全框架X-80-端到端通信的安全架构,三个平面,三个层次,8个维度 9.三个平面:p1最终用户平面,p2控制平面,p3管理平面 10.三个层次:L1应用安全,L2服务安全,L3基础设置安全 11.8个维度访问控制,认证,不可否认,数据保密性,通信安全,数据完整性,可用性,隐私。 12.安全模型1)风险评估常用模型2)纵深防御模型3)(基于时间的安全体系)模型P>D+R P:protection 防护手段所能支持的视觉D:detection检测手段发现入侵所需要的时间R:事件响应机制采取有效措施所需的时间 13.安全---及时的检测和处理指导思想:快速检测、有限影响、快速溯源、快速恢复相应的安全机制。 14.其他模型,PDRR—保护,检测,响应,恢复P2DR 策略P,保护P,检测D,响应R 15.APT(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高级,持续的攻击 16.攻击的分类:active attack,主动攻击Passive attack被动攻击 17.攻击的一般过程:预攻击,攻击,后攻击 18.预攻击,目的,收集新,进行进一步攻击决策。内容:获得域名及IP分布,获得拓扑及OS等,获得端口和服 务获得应用系统情况跟踪新漏洞发布 19.攻击,目的:进行攻击。内容:获得权限,进一步扩展权限,进行实质性操作 20.后攻击, 目的:消除痕迹,长期维持一定的权限内容:植入后门木马,删除日志,修补明显的漏洞,进一步 渗透扩展。 21.IP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1)恶意攻击:网络扫描,Ddos,会话劫持,欺骗和网络钓鱼2)误用和滥用(内 部和外部)配置错误、缺省配置,内部窃取,内部越权,操作行为抵赖3)恶意代码:病毒和蠕虫,木马逻辑炸弹,时间炸弹。 22.漏洞预防:安全意识,安全审记 23.漏洞检测:渗透测试,风险评估 24.漏洞修复:补丁(patch)管理 25.源代码审核(白盒),逆向工程(灰盒),FUZZing(黑盒) 26.密码学在信息网络安全中的作用:机密性,完整性,鉴别性,抗抵赖性。 27.密码学(cryptology):密码编码学(cryptography)和密码分析学(cryptanalytics) 28.密码编码学就是研究对数据进行变换的原理、手段和方法的技术和科学。 29.密码分析学是为了取得秘密的信息,而对密系统及其流动的数据进行分析,是对密码原理、手段和方法进行 分析、攻击的技术和科学。 30.明文plain text,clear text:需姚秘密传送的消息 31.密文:cipher text:明文经过密码变换后的消息 32.加密:Encryption:由明文到密文的变换 33.解密:Decryption:从密文恢复出明文的过程。 34.破译:Cryptanalysis:非法接受者视图从密文分析出明文的过程 35.加密算法Encryption algorithm:对明文进行加密时采用的一组规则 36.解密算法:Decryption Algorithm:对密文进行解密时采用的一组规则 37.密钥Key:加密和解密时使用的一组秘密信息 38.密码系统:一个密码系统可以用以下数学符号描述:S=(P,C,K,E,D)P=明文空间C=密文空间K=密 钥空间E加密算法D=解密算法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论文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 引言 在人类认知的有限范围内,信息被定义为人类社会以及自然界其他生命体中需要传递、交换、存储和提取的抽象内容。这样的所谓信息存在于现实世界的一切事物之中,被人类利用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自从人类开始利用信息来为自己服务后,信息安全问题就自然而然地凸现出来,并随之出现了众多相应的解决办法,不过在当时,这个问题并不显得非常重要。但随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交流的日益频繁,信息数量的急剧膨胀,并且当其影响到各个相对独立主体重要利益的时候(无论大到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或小到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秘密隐私),信息安全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多年以来,虽然人们总是不自觉地利用信息安全技术来保证我们的秘密,但是只有当计算机网络出现以后,全球最大的互连网Internet连接到千家万户时,信息安全才成为普通百姓也关注的话题。本文从信息安全理论以及实现技术两个方面来加以讨论,让读者对信息安全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同时对信息安全理论的发展以及实现技术有更深入的了解。 1 信息安全概念 理解信息安全的概念有利于人们更容易地了解各种名目繁多及 众多延伸出来的信息安全理论及其方法技术。问题就是:什么样的信息才认为是安全的呢?一般认为: (1)信息的完整性(Integrity) 信息在存储、传递和提取的过程中没有残缺、丢失等现象的出现,

这就要求信息的存储介质、存储方式、传播媒体、传播方法、读取方式等要完全可靠,因为信息总是以一定的方式来记录、传递与提取的,它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存储于多样的物理介质中,并随时可能通过某种方式来传递。简单地说如果一段记录由于某种原因而残缺不全了,那么其记录的信息也就不完整了。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这种存储方式或传递方式是不安全的。 (2)信息的机密性(Confidentiality) 就是信息不被泄露或窃取。这也是一般人们所理解的安全概念。人们总希望有些信息不被自己不信任的人所知晓,因而采用一些方法来防止,比如把秘密的信息进行加密,把秘密的文件放在别人无法拿到的地方等等,都是实现信息机密性的方法。 (3)信息的有效性(Availability) 一种是对信息的存取有效性的保证,即以规定的方法能够准确无误地存取特定的信息资源;一种是信息的时效性,指信息在特定的时间段内能被有权存取该信息的主体所存取。等等。当然,信息安全概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信息安全概念以及内涵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并且人们以自身不同的出发点和侧重点不同提出了许许多多不同的理论。另外,针对某特定的安全应用时,这些关于信息安全的概念也许并不能完全地包含所有情况,比如信息的真实性(Authenticity)、实用性(Utinity)、占有性(Possession)等,就是一些其他具体的信息安全情况而提出的。 2 网络信息安全所要解决的问题

信息安全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题目Android手机安全防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姓名孙浩天 学院软件学院 专业信息安全 指导教师王学毅高永清 备注 2016 年6 月10日

Android手机安全防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作者姓名:孙浩天 校内指导教师:王学毅讲师 企业指导教师:高永清高级工程师 单位名称:软件学院 专业名称:信息安全 东北大学 2016年6月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ndroid Phones Security System by Sun Haotian Supervisor: Lecturer Wang Xueyi Associate Supervisor: Senior Engineer Gao Yongqing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June 2016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东北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摘要Android手机安全防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Android已经成为了全球市场占有量最大的移动平台操作系统。在Android手机凭借其开放性而获得众多的用户和厂商的同时,Android手机的手机病毒、骚扰电话、垃圾短信、隐私泄露等诸多安全性问题也随之产生并逐渐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根据软件工程的思想,采用MVC框架设计了包括手机防盗、通信过滤、软件管理、进程管理、流量监控、手机杀毒、缓存清理、高级工具、设置中心九个模块。手机防盗模块能够通过向失窃手机发送远程指令控制手机执行锁定、格式化、定位及报警功能,在防止隐私泄露的同时为及时找回失窃手机提供宝贵的线索。通信过滤模块能够对骚扰电话和垃圾短信进行过滤与拦截,保护通信安全。软件管理模块能够显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详细信息,并根据需要对应用软件进行启动、卸载、分享操作。进程管理模块能够显示系统正在运行的进程信息和内存信息,并根据需要进行任意项进程的清理,提高手机运行速度。流量统计模块能够监控应用程序的流量统计,防止恶意软件产生吸费流量。手机杀毒模块能够扫描并清除手机病毒,保护手机中数据的安全。缓存清理模块能够扫描并清除手机中的缓存文件,提高手机的运行速度。高级工具模块包含号码归属地查询、常用号码查询功能,为手机的日常使用带来便捷。还包含短信的备份与还原和程序锁功能,保护手机的重要数据及程序的安全。设置中心模块能够对手机安全防护系统的功能进行设置,方便不同情况下的需要。 通过模拟器和真机测试,本文开发的系统可以在Android 4.4的手机上正常运行,所有功能均达到了需求分析中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应用空间,对其它类似系统的开发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关键词:Android,MVC,手机安全,远程指令 -I-

电子与通信工程前沿技术系列讲座结课论文

电子与通信工程前沿技术 系列讲座结课论文 姓名:XXX 学号:XXXXXX 院系:XXXXXX 指导老师:XXXXXX 电子与通信工程前沿技术系列讲座结课论文 第一讲先进信号处理理论及在无线通信、多媒体等领域中的应用 这次报告主要讲了四方面的内容:分数阶傅里叶变换、压缩感知理论框架、无线通信系统信号处理领域和多媒体信号与信息处理领域。陈老师结合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理论及压缩感知理论,介绍了这些先进信号处理理论的发展研究状况,并通过实例给出了相关理论在无线通信和多媒体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接着,他讲述了自己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郑州大学与北京理工大学等院校联合在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研究进展。 第二讲未来通信技术——认知无线电与协作通信 穆晓敏讲课的主要内容有:当前频谱利用现状、静态频谱分配的瓶颈及解决方案以及当前遇到的问题,同时还向我们介绍了互联网+、智慧城市、人工智能(AI)、工业4.0、

DT时代等相关内容。 认知无线电技术已经向“网络与系统”的框架转变,为增强认知能力、降低认知成本,协作手段成为必然。物理层链路技术面临进一步提升性能的“瓶颈”,通过不同网络元素间的多维度协作提高系统整体性能是下一阶段移动通信系统增强的主要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对环境背景信息和用户业务特征的广泛感知是智能化协作与联合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认知无线电与多维度协作通信的结合将成为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三讲智能可穿戴设备概念、基于纺织纤维的可穿戴式产品 文老师主要向我们介绍了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概念以及文老师所创建公司研发的基于纺织纤维的可穿戴产品。 智能可穿戴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最早的可穿戴设备用于军事、户外运动、人体检测等。苹果手表、微软手环和谷歌眼镜是当前最热门的智能穿戴设备,国内也涌现出大量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厂商,像小米手环等。 在不久的将来,智能可穿戴设备将成为人体的一部分,就像皮肤、手臂一样。在更远的未来,手机可能只需向人体植入芯片,而Siri将能直接通过对话帮你打电话,帮你订餐馆,了解你的一切隐私,跟你的亲密程度甚至超过你的家人——可能谷歌眼镜和苹果手表都不再是植入人体的芯片了,他们已经成为人体基因的一部分,可以参与人类的繁衍和进化。 第四讲嵌入式系统的开发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论文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论 文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 摘要摸索了网络安全的今朝状况及新需要解答的题目由来和几种首要网络安全技能,提出了使成为事实网络安全的几条措施。 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防火墙 1 网络安全及其今朝状况 网络安全的观点 国际规范化社团(ISO)将“计算机安全”界说为择要:“为数值措置惩罚系统成立和采纳的技能和办理的安全掩护,掩护计算机硬件、软体数值不因偶尔和歹意的缘故原由而受到粉碎、更改和走漏”。上面所说的计算机安全的界说包罗物理安全和思维规律青少年网络犯罪浅析安全两方面的内部实质意义,其思维规律安全的内部实质意义可理解为咱们常说的信息安全,是指对信息的保密性、完备性和可用性的掩护,而网络安全性的寄义是信息安全的引伸,即网络安全是对网络信息保密性、完备性和可用性的掩护。 网络安全的今朝状况 今朝欧州列国的小规模企业每年因计算机病毒引起的经济损掉高达220亿欧元,而这些个病毒主如果路程经过过程电子邮件举行流传的。据反病毒厂商趋势公司称,像Sobig、Slammer等网络病毒和蠕虫酿成的网络大堵车,上年就给企业造成外文资料网为了550亿美圆的损掉。而包孕从身份小贼儿到特务在内的其它网络伤害酿成的损掉则很难量化,网络安全新需要解答的题目带来的损掉因而可知一斑。 2 网络安全的首要技能

安全是网络赖以保存的保障,只有安全获患上保障,网络才气使成为事实自身的价值。网络安全技能跟着许多人网络实践的成长而成长,其关于的技能面很是广,首要的技能如认证、加密、防火墙及入侵检验测定是网络安全的重要防地。 认证 对正当用户举行认证可以防止不法用户获患上对公司信息系统的拜候,施用认证机制还可以防止正当用户拜候她们无权查看的信息。现枚举几种如次择要: 2.1.1 身份认证 当系统的用户要拜候系统资源时要求明确承认是不是是正当的用户,这就是身份认证。常接纳用户名和口令等最简略单纯要领举行用户身份的认证辨认。 2.1.2 报文认证 主如果通讯两边对通讯的内部实质意义举行证验,以包管报文由明确承认的送出方孕育发生、报文传到了要发给的接管方、传送中报文没被修自新。 2.1.3 拜候权力委托 主如果明确承认用户对某资源的拜候职权范围。 2.1.4 数码署名 数码署名是一种施用加密认证电子信息的要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首要决定于于用户私匙的掩护和安全的哈希函数。数码署名技能是基于加密技能的,可用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或者混淆加密算法来使成为事实。 数值加密 加密就是路程经过过程一种体式格局使信息变患上杂乱,从而使未被权力委托的人看不懂它。首要存在两种首要的加密类型择要:私匙加密和公匙加密。 2.2.1 私匙加密

信息安全技术论文

课程:信息安全技术 授课教师:张鹏云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推广,信息安全越来越重要。虽然,近几年全球经济和IT业的波动对我国IT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我们认为这种波动从总体上并不会阻碍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我国的信息产业正步入蓬勃发展期,各个行业信息化的强大需求必将推动我国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此,我们对IT行业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信息安全,在推动我国信息化进程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信息安全、密码技术、应用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信息安全的内涵在不断的延伸,从最初的信息保密性发展到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进而又发展为——攻(击)、防(范)、(检)测、控(制)、管(理)、评(估)等多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施技术。信息技术出现新的研究进展。 一、信息安全最新研究前沿进展 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主要以提高安全防护、隐患发现、应急响应及信息对抗能力为目标。针对现代信息安全内涵概念,目前国内外在该领域的技术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关键技术、信息攻防技术、信息安全服务技术及安全体系。 1.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关键技术涉及密码技术、安全协议、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服务器、安全路由器等等。 2.信息攻防技术 由于在广泛应用的国际互联网上,黑客、病毒入侵破坏事件不断发生,不良信息大量传播,以及国家、组织出于政治、经济、军事目的而日益兴起的信息战、信息攻防技术已是当前国内外的重要研究热点。信息攻防技术涉及信息安全防御和信息安全攻击两方面,主要技术研究内容包括:黑客攻防技术、病毒攻防技术、信息分析与监控技术、入侵监测技术、防火墙、信息隐藏及发现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安全资源管理技术、预警、网络隔离等。 3.信息安全服务技术 信息安全服务技术包括系统风险分析和评估、应急响应和灾难恢复技术等。 4.安全体系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字论文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字 论文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 摘要摸索了网络安全的今朝状况及新需要解答的题目由来和几种首要网络安全技能,提出了使成为事实网络安全的几条措施。 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防火墙 1 网络安全及其今朝状况 网络安全的观点 国际规范化社团(ISO)将“计算机安全”界说为择要:“为数值措置惩罚系统成立和采纳的技能和办理的安全掩护,掩护计算机硬件、软体数值不因偶尔和歹意的缘故原由 而受到粉碎、更改和走漏”。上面所说的计算机安全的界说包罗物理安全和思维规律青少年网络犯罪浅析安全两方面的内部实质意义,其思维规律安全的内部实质意义可 理解为咱们常说的信息安全,是指对信息的保密性、完备性和可用性的掩护,而网络安全性的寄义是信息安全的引伸,即网络安全是对网络信息保密性、完备性和可用性的 掩护。 网络安全的今朝状况 今朝欧州列国的小规模企业每年因计算机病毒引起的经济损掉高达220亿欧元,而这 些个病毒主如果路程经过过程电子邮件举行流传的。据反病毒厂商趋势公司称,像Sobig、Slammer等网络病毒和蠕虫酿成的网络大堵车,上年就给企业造成外文资料网为了550亿美圆的损掉。而包孕从身份小贼儿到特务在内的其它网络伤害酿成的损掉则很难量化,网络安全新需要解答的题目带来的损掉因而可知一斑。 2 网络安全的首要技能 安全是网络赖以保存的保障,只有安全获患上保障,网络才气使成为事实自身的价值。网络安全技能跟着许多人网络实践的成长而成长,其关于的技能面很是广,首要的技能如认证、加密、防火墙及入侵检验测定是网络安全的重要防地。 认证 对正当用户举行认证可以防止不法用户获患上对公司信息系统的拜候,施用认证机制 还可以防止正当用户拜候她们无权查看的信息。现枚举几种如次择要: 2.1.1 身份认证 当系统的用户要拜候系统资源时要求明确承认是不是是正当的用户,这就是身份认 证。常接纳用户名和口令等最简略单纯要领举行用户身份的认证辨认。 2.1.2 报文认证 主如果通讯两边对通讯的内部实质意义举行证验,以包管报文由明确承认的送出方孕 育发生、报文传到了要发给的接管方、传送中报文没被修自新。 2.1.3 拜候权力委托 主如果明确承认用户对某资源的拜候职权范围。 2.1.4 数码署名 数码署名是一种施用加密认证电子信息的要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首要决定于于用户 私匙的掩护和安全的哈希函数。数码署名技能是基于加密技能的,可用对称加密算 法、非对称加密算法或者混淆加密算法来使成为事实。 数值加密 加密就是路程经过过程一种体式格局使信息变患上杂乱,从而使未被权力委托的人看 不懂它。首要存在两种首要的加密类型择要:私匙加密和公匙加密。 2.2.1 私匙加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