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201402修订)

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英文)The Economics of Money and Banking

课程性质:必修课层次:专升本

学时:64 学分:4

一、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

1、课程作用:使学生对货币银行方面的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等基本范畴有较系统的掌握;使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

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2、教学方法:讲授

3、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系统阐述货币银行的基本理论及其运动规律;客观介绍世界上货币银行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务运作机制的最新发展;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反映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理论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货币银行问题。

4、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内容提要: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货币的产生过程;货币的定义及其本质;货币的职能;领会货币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的关系;了解我国人民币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明确人民币的性质和在流通中的地位;掌握国际货币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和理解货币起源理论、货币的职能,掌握货币形态的演变,理解其演变规律,并能运用货币的基本理论与知识解释和理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现象。

一、代用货币与信用货币的异同

二、货币起源的本质

三、为什么要将货币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四、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优缺点

五、人民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1.1 货币的产生(1学时)

一、货币的定义

二、货币的职能

三、货币的形式

四、货币的度量

五、货币的加权度量

§1.2 货币制度(1学时)

一、货币制度的内容

二、货币制度的类型

§1.3 我国的货币制度(2学时)

一、我国货币制度的建立

二、我国社会主义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内容提要:

掌握信用的产生与发展历程,信用的四种基本形式,并在掌握信用概念与形式的基础上,理解发展多种信用形式的必要性和意义;掌握信用工具的概念、特征、种类及其流通问题,掌握有价证券的理论价格公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信用的四种基本形式,有价证券的理论价格公式。

一、道德范畴的信用和经济范畴的信用的异同与关系

二、弥补政府赤字的主要方法

三、领会并计算名义收益率、即期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

四、债券与股票的异同

五、金融工具的盈利性、流动性和风险性的关系

§2.1 信用概述(1学时)

一、信用的含义

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2.2 信用形式(1学时)

一、商业信用

二、银行信用

三、国家信用

四、消费信用

§2.3 信用工具(1学时)

一、信用工具的特征

二、短期信用工具

三、长期信用工具

§2.4 信用工具价格(1学时)

一、证券价值评估及理论依据

二、债券价值评估

三、股票价值评估

四、证券价格指数

第三章利息和利息率

内容提要:

掌握利息与利率的基本概念和利率的主要种类,掌握利率的决定因素和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掌握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制约因素和改革措施。要求在掌握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能联系实际探讨我国的利率调整问题和我国利率体制改革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利率的决定因素和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重点掌握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制约因素和改革措施。

一、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三者关系

二、利率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三、理解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制约因素及其解决对策

五、主要的利率决定理论的内涵及其对比

§3.1 利息、利率的概念及计量方法

一、利息及利率的概念

二、利息的计量方法

§3.2 利率体系(0.5学时)

一、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

二、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三、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四、法定利率和市场利率

§3.3 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

一、社会平均利润率

二、资金供求状况

三、国家经济政策

四、物价水平

五、国际利率水平

§3.4 利率功能

一、利率与储蓄

二、利率与投资

三、利率与经济核算

四、利率与通货膨胀

五、利率与经济调节

§3.5 利率管理体制

一、利率管理体制的概念与类型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和思路

三、利率市场化的制约因素及其解决对策

§3.6 利率理论

一、马克思的利息和利率理论

二、“古典”利率理论

三、凯恩斯货币利率理论

四、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第四章金融机构

内容提要:

理解货币兑换业向银行转变的基本规律,掌握银行的性质与职能,了解现代金融体系的有机构成,掌握我国现阶段金融体系的构成及其有机分工。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银行的性质与职能,我国现阶段金融体系的构成及其有机分工。

一、区分侠义与广义金融

二、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

三、我国的金融机构类型及其体系

四、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五、我国现代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4.1 银行的产生

一、中世纪银行业的萌芽

二、资本主义银行的产生

§4.2 金融机构的性质与职能

一、金融中介机构存在的必要性

二、金融中介机构的性质与职能

§4.3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

一、中央银行

二、商业银行

三、专业银行

四、其他金融机构

§4.4 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一、合并解放区银行,建立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银行

二、没收官僚资本银行

三、取消外国在华银行特权

四、对民族资本金融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五、建立和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

§4.5 我国目前的金融机构体系

一、中国人民银行

二、商业银行

三、政策性银行

四、其他金融机构

第五章商业银行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阐述了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活动、经营原则、经营利润、管理理论、信用创造功能以及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活动,包括资本、负债、资产和附属业务,重点理解负债与资产之间的关系,重点和难点是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和管理理论,重点掌握并理解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

一、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主要内容

二、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主要内容

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

四、商业银行主要的资产与负债管理理论

五、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基础和条件

§5.1 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概述

一、商业银行的资本及负债业务

二、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5.2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与利润

一、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二、商业银行的利润

§5.3 商业银行的管理理论

一、资产管理理论

二、负债管理理论

三、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5.4 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

一、信用创造的基础和条件

二、信用创造的过程

三、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的主要制约因素

§5.5 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一、银行业务的综合化

二、银行业务的国际化

三、银行业务的电子化与网络化

第六章中央银行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阐述了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性质、职能、主要业务,要求理解中央银行产生的必然性,并通过对必然性的理解认识和掌握中央银行的职能,理解中央银行的性质,了解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活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与难点是中央银行产生的必要性,重点掌握中央银行职能。

一、中央银行与一般金融机构的联系与区别

二、中央银行的三大职能

三、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四、中央银行的资产项目与负债项目

五、我国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

§6.1 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一、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二、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

三、我国的中央银行

§6.2 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6.3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一、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一般原则

二、中央银行负债业务

三、中央银行资产业务

四、中央银行清算业务

§6.4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

一、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二、我过中央银行负债表的基本内容

第七章货币供求与均衡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阐述货币供给的实现机制及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因素、货币需求的主要理论、货币供求均衡与失衡等相关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现代银行体制下的货币供给实现机制,重点掌握和理解货币需求的主要理论,重点掌握和理解货币失衡的经济影响及其调节措施。

一、现代信用货币供应渠道主要有哪些

二、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因素

三、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

四、现金交易说与现金余额说的内容

五、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原理

六、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决定因素的主要观点

§7.1 货币供应

一、二阶银行体制下的货币供应

二、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分析

§7.2 货币需求

一、货币需求理论的演变

二、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与西方货币需求理论的比较

§7.3 货币均衡

一、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之间的关系

二、货币失衡的表现

三、中央银行对货币供求失衡的调节

第八章金融市场

内容提要:

金融市场是指进行金融资产交易的场所和各种金融资产交易行为的总和。金融市场具有聚集功能、分配功能、调节功能和规避风险功能。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和衍生工具市场,本章将对上述内容充分介绍并探讨金融监管的模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现代银行体制下的金融主体、交易对象及金融监管体制,重点掌握和理解金融市场的功能和主要信用模式,深入掌握和理解金融衍生工具的运作原理,以及金融监管的机制与措施。

一、金融市场的构成及其功能

二、现代金融市场的主要信用模式及其特点

三、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构成及其特点

四、融通商业票据和真实商业票据的联系与区别

五、深入领会并运用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交易

§8.1 金融市场概述

一、金融市场的概念

二、金融市场的要素

三、金融市场的功能

§8.2 金融市场的结构

一、货币市场

二、资本市场

三、外汇市场

四、黄金市场

§8.3 金融市场创新

一、金融期货市场

二、金融期权市场

三、互换交易市场

四、票据发行便利市场

五、远期利率协议市场

§8.4 金融市场监管

一、英国的金融监管模式

二、日本的金融监管模式

三、美国的金融监管模式

四、我国的金融监管模式

第九章金融创新与金融自由化

内容提要:

金融创新与金融自由化包括突破金融业多年传统的经营局面,在金融工具、金融方式、金融技术、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等方面都进行了明显的变革。金融创新的兴起和迅猛发展,给各国的金融体制、金融宏观调节和国民经济发展都带来了深远影响。本章主要阐述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的理论与实践,以及金融危机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现代经济与金融体制下的金融创新原因、方式与内涵,深入理解金融创新的创新内容与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理解金融危机与国际金融方面的深层次因素,为推进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和金融逐步自由化改革提供国际经验借鉴,并探讨金融创新的途径与措施。

一、金融创新的动因是什么

二、金融业务创新包括哪些方面及其相应内涵

三、金融制度创新包括哪些方面及其相互关系

四、金融创新、金融自由化及其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

五、推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探讨

§9.1 金融创新

一、金融创新的原因

二、金融创新的内容

§9.2 金融自由化

一、金融自由化的内涵

二、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之间的关系

§9.3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危机

一、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改革与金融危机

二、对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反思

第十章货币政策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讲授了货币政策的目标体系、工具体系和传导机制及效应评价。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并了解各最终目标之间的矛盾现象;理解中央银行选择中介目标的必要性和选择标准,掌握中央银行可以选择的主要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理解各中介

目标的优劣;掌握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理解传统的“三大法宝”(法定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机制及其优缺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原则和主要的中介目标,重点和难点是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即三大法宝——法定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机制及其优缺点。

一、理解货币政策的内涵及其各目标之间的矛盾

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标准

三、为何法定准备金率是一个最强有力的工具

四、再贴现工具是如何达到控制利率水平目的的

五、公开市场业务为何是央行最常用的政策工具

六、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什么

七、哪些因素会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10.1 货币政策的目标

一、货币政策目标的含义

二、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及选择

§10.2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作用

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标准

三、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指标

四、西方国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化过程

§10.3 货币政策工具

一、一般性的信用控制工具

二、选择性信用控制工具

三、直接信用控制工具

四、间接信用控制工具

§10.4 货币政策的传导与效应

一、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二、货币政策效应

第十一章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讲授了通货膨胀的定义、度量、类型、效应、治理对策,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通货膨胀的定义及其度量指标,并根据这些指标对我国历史上的通货膨胀加深认识;掌握通货膨胀的类型,尤其是根据成因的分类,界定我国历史上发生的通货膨胀的类型;理解通货膨胀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掌握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结合我国历史上的通货膨胀,加深对其影响和治理对策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通货膨胀的含义、形成机制和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理解通货膨胀的效应。

一、如何衡量通货膨胀

二、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产生原理及其治理策略

三、成本退进行通货膨胀的产生原理及其治理策略

四、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的产生原理及其治理策略

五、结构型通货膨胀的产生原理及其治理策略

六、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七、通货紧缩的产生原理及其治理措施

§11.1通货膨胀的定义及度量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二、通货膨胀的度量

§11.2 通货膨胀的类型

一、根据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划分

二、根据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划分

三、根据通货膨胀的成因划分

§11.3 通货膨胀的效应

一、通货膨胀对经济的效应分析

二、通货膨胀对非经济领域的影响

§11.4 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一、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二、实施收入政策

三、实施供应政策

四、实施指数化经济政策

§11.5 通货紧缩

一、通货紧缩的含义及判断标准

二、通货紧缩形成的原因

三、通货紧缩的社会经济效应

四、治理通货紧缩的措施

第十二章外汇与汇率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讲授了外汇和汇率的相关知识,以及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讲授了外汇交易和外汇风险管理等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外汇的概念,理解汇率的概念,比较汇率的两种标价方法,掌握外汇汇率的主要种类;掌握影响、决定汇率的主要因素和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并联系国际汇率变动的实际,加深对这两个问题的理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外汇、汇率的概念,比较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重点和难点是汇率的决定因素和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重点掌握外汇交易的各种主要方式。

一、外汇的含义、种类、标价法和变动因素

二、外汇变动对国民经济和对外经济的影响

三、人民币汇率的主要特点

四、人民币实现资本项下可兑换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五、理解人民币汇率该和的目标

六、如何防范外汇交易的风险

§12.1 汇率与汇率制度

一、外汇

二、汇率及报价方法

三、汇率的种类

四、决定和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五、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12.2 人民币汇率制度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过程

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基本内容

三、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

§12.3 外汇管制

一、外汇管制的产生和发展

二、外汇管制的目标和类型

三、外汇管制的实施机制与管制对象

四、外汇管制的范围与内容

五、我国外汇管制制度

§12.4 外汇交易及风险管理

一、外汇市场的交易形态与交易主体

二、外汇交易业务类型

三、外汇风险管理

第十三章国际收支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讲述了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失衡的判断标准、失衡原因、失衡的调节措施等相关内容,简要介绍了我国国际收支的状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国际收支的基本分析方法,理解国际收支失衡的判断标准、失衡原因及其调节措施。

一、如何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

二、理解判断国际收支是否失衡的标准

三、影响国际收支平衡变化的因素

四、理解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

五、掌握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

六、如何运用经济手段和政策措施来调节国际收支

§13.1 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一、国际收支的概述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

三、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编制的原则与内容

§13.2 国际收支平衡与失衡分析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差额

二、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作用

三、国际收支平衡与失衡的判断

四、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分析

§13.3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

一、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

二、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

第十四章国际货币体系与国际金融组织

内容提要:

通过本章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主要内容,掌握国际货币体系演变

中的主要类型,了解区域货币一体化的相关知识,并以欧元为例加深对其的理解;掌握国际上几个主要的国际金融组织的主要业务活动,了解跨国银行的发展及其原因,掌握跨国银行的主要业务活动,理解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和类型,尤其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货币体系的形成过程、基本作用和内容;区域性货币一体化的内涵、形成过程和作用。国际金融组织的形成和发展,国际金融组织的类型、组织形式和发展趋势。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背景、内容和作用

三、国际货币体系现状和发展前景

四、国际金融组织的特点和作用

五、欧元的前景及贵世界货币体系的影响

§14.1 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14.2 区域性货币一体化

一、区域性货币一体化与最适度货币区

二、欧洲货币体系

三、欧洲单一货币-欧元

§14.3 国际金融组织

一、国际金融组织的形成与发展

二、国际金融组织的类型

§14.4 跨国银行

一、跨国银行的发展

二、跨国银行迅速发展的原因

三、跨国银行的组织形式和业务

四、跨国银行的作用

四、考核的内容及要求

1.课程考核应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见“考试大纲”内容

2.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3.试题难易:基础题、综中等难度题、难度较大的试题的比例为60:30:10

五、课程参考资料

教材:《货币银行学》,艾洪德、范立夫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版

参考书目:

1.黄达,《货币银行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蒋先玲,《货币银行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3. 姚长辉,《货币银行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4. 吴军,郭红玉,陈涛,《货币银行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大学课程-货币银行学-模拟试题1

《货币银行学》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双本位制下,金币和银币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价流通的。 2、在不兑现货币流通时期,确定单位货币价值就是确定本币单位的____________ ,或确定与关键货币的固定比价。 3、按照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观点,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 的大小而与利率无关。 4、按照部门差异型通胀的解释,由于生产部门与服务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存在差异,而两大部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趋于一致,最终导致一般物价水平上涨。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央银行发挥职能作用的基础。 6、理论上讲,利息率的上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证券流通市场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场外市场。 8、我国的金融体系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 为核心,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为主体,其他各类金融机构并存的架构。 9、在直接融资中,资金供求双方是通过买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实现融资的目 的。 10、从货币供给机制过程看,中央银行供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商业银行创造存 款货币。 二、单项选择题(10 X1分=10分,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表中相应的题号中) 1、我国目前的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属于() A、官定利率; B、市场利率; C、公定利率; D、实际利率。 2、商业票据的债权人为转让票据而在上所作的签字被称为() A、承兑 B、贴现 C、担保 D、背书 3、本位货币是() A、被规定为标准的、基本通货的货币 B、本国货币当局发行的货币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概论 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金融 课程性质:必修 总学时数:64课时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货币银行学》是教育部确定的“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财经类各专业学生顺利进入专业课的基础。是金融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金融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之一。 本课程阐述的是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等基本范畴以及货币银行方面有关基本理论、基本业务的基础知识。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和要求 本章讲授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内容构成。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货币银行学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理解货币银行学的理论基础。 二、内容及重点难点 1、内容:经济生活中的货币现象、货币流通、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学习方法、学习货币银行学的意义、货币银行学的内容构成。 2、重点难点: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学习方法、货币银行学的内容构成。 三、主要内容 (一)经济生活中的货币现象 (二)货币流通 (三)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学习方法 (四)货币银行学的内容构成 (五)参考书籍介绍 四、思考题 1、列举你所遇见并希望求得理论解释的货币银行领域中的问题,现在你对这些问题是如何理解的? 2、导致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是什么?金融安全与经济安全的关系。 3、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目的和要求 本章讲授货币的起源、货币的形式、货币的职能、货币的定义与货币制度。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货币的起源、货币的形式,理解货币的定义、货币的职能,掌握货币制度的定义、本位货币的特点、货币制度的演变。 二、内容及重点难点 1、内容:货币的起源、货币的形式、货币的职能、货币的定义、货币制度 2、重点难点:货币的定义、货币制度 三、主要内容 第一节货币的起源 一、古代货币起源说 二、马克思对货币起源的论证 三、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第二节货币的形式 一、古代的货币 二、币材 三、铸币与纸币 四、存款货币与电子货币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201402修订) 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英文)The Economics of Money and Banking 课程性质:必修课层次:专升本 学时:64 学分:4 一、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 1、课程作用:使学生对货币银行方面的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等基本范畴有较系统的掌握;使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 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2、教学方法:讲授 3、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系统阐述货币银行的基本理论及其运动规律;客观介绍世界上货币银行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务运作机制的最新发展;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反映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理论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货币银行问题。 4、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内容提要: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货币的产生过程;货币的定义及其本质;货币的职能;领会货币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的关系;了解我国人民币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明确人民币的性质和在流通中的地位;掌握国际货币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和理解货币起源理论、货币的职能,掌握货币形态的演变,理解其演变规律,并能运用货币的基本理论与知识解释和理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现象。 一、代用货币与信用货币的异同 二、货币起源的本质 三、为什么要将货币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四、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优缺点 五、人民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1.1 货币的产生(1学时) 一、货币的定义 二、货币的职能 三、货币的形式 四、货币的度量

货币银行学学习资料

更多资料请访问.(.....)

《货币银行学》学习提要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明确货币的定义及其在当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掌握货币制度的基本构成和不同类型货币制度的形成过程,理解当代货币制度的形成背景及其主要特征,认识我国货币制度的建立、发展过程和人民币制度的主要和基本特点,为深入学习货币供给与需求打下坚实基础。学习要点: 一、货币定义:货币的种类,包括实物货币,纸币,信用货币。重点理解货币历史演进的客观规律性,认识纸币与银行券的区别与联系;认识货币的法律定义、本质定义和职能定义:西方经济学界对货币职能的理解及对货币定义的解释。 二、货币的职能与作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货币职能的表述,西方经济学说对货币职能的表述,货币职能表述的比较;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作用,货币作为经济变量和政策变量的作用。 三、货币制度的形成及基本构成要素:铸币的定义,前资本主义社会铸币流通的特点;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重点);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复本位制的基本内容,“格雷欣法则”;金币本位制的内容、特点及其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四、当代的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内容、实质、作用及其最终崩溃的原因;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我国的人民币制度。

复习思考题 1、试述货币的定义。 2、比较货币职能的不同表述。 3、试论货币在当代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作用。 4、试述货币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 5、试用“格雷欣法则”说明复本制的不稳定性和崩溃的必然性。 6、试论纸币与银行券的区别及融合的原因。 7、试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原因及其基本特征。 8、试述当代货币制度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信用与金融市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信用关系的形成及其本质,认识各种金融工具及其交易方法,掌握金融市场的一些基本概念,了解证券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明确金融市场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学习要点: 一、信用的本质与形式:信用定义,信用关系和信用的本质,信用存在的客观经济基础,直接信用与间接信用。信用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 二、信用工具:信用工具的性质;特征:期限性、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率;短期金融工具,长期金融工具。 三、金融市场的形成:金融市场的定义,对场所这一概念的理解,交易对象和供求关系;开放和完善金融市场的前提和基础;金融市场的交易主体、交易对象和金融市场的类型,金融市场价格的形成机制;票据行为

【货币知识】货币银行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的对象和性质 本课程授课对象是金融学专业本科生,作为经济学门类各专业的8门公共核心课程之一和金融学的专业基础课程列入教学计划。 三、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应用经济学的特征,掌握基本的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相应的计算机应用软件,能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经济变量间的随机因果关系。 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理论的新发展有概念性的了解;能够建立并应用简单的计量经济学模型,能够使用常用的计量经济学软件;具有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的基础和能力。 四、授课方法 采用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上机实验、课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理论讲解主要介绍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案例分析结合具体案例讨论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实际运用,对计量模型

中可能存在问题的检验方法和补救措施,如何在计算软件上实现各种计量经济学的基本运算;上机实验是对所学课程内容、基本方法的验证性实验;课外研究则是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的拓展训练,主要培养学生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能力与研究能力。 五、理论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含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基本概念和内容体系,了解计量经济研究的基本步骤,计量经济学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及主要的计量经济学软件,了解EViews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计量经济学的学科性质、计量经济研究的基本步骤;难点是课时紧,教师要处理好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什么是计量经济学 主要介绍计量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第二节:计量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经济学、数学、统计学学科交叉后所形成的新学科,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统计学、数学三门学科交叉形成的新学科,计量经济学与数量经济学的区别。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数学、统计学的关系。 第三节:计量经济研究的步骤 建立理论模型:模型的经济理论依据、确定模型变量、确定模型的函数形式、确定变量的统计指标并搜集整理数据、计量经济研究中常见的数据类型(时间序列数据、横截面数据、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货币银行学课程英文名称: Finance and Banking 课程类别:必修课程编号:020110j011 课程归属单位: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制定时间: 2006年 12月30日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1、课程的基本类型、基本属性和为实现培养目标所承担的任务:《货币银行学》课程是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等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为后续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学》、《金融监管》等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的基本要求: 1)注意与各先行课程内容的联系,系统掌握《政治经济学》、《西 方经济学》等的内容。 2)在把握《货币银行学》理论基础、构成内容的基础上,应该能 分析经济生活中与货币银行相关的客观经济现象中与货币银 行相关的客观经济现象。 3)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了解指一 般把握的内容;理解是指在了解的基础上把握概念、原则、方 法,及其理论依据;掌握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3、适用专业与学时数: 经济类各专业及学时数:72学时 4、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 简要说明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及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货币银行学》 6、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 本课程属于大学本科课程,教材和讲授以文字表达为主,辅之以图表、模型和案例,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 二、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和要求 本章讲授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内容构成。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货币银行学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理解货币银行学的理论基础。 二、内容及重点难点 1、内容:经济生活中的货币现象、货币流通、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学习方法、学习货币银行学的意义、货币银行学的内容构成。 2、重点难点: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学习方法、货币银行学的内容构成。

货币银行学资料教学大纲总则

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 Economics of Money and Banking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统计金融系 《货币银行学》课程组 2009年9月

货币银行学 Economics of money and banking 课程编号:0243630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课学时:54学时 课外学时:54学时 学时:3学分 一、教学对象 《货币银行学》课程面向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四年制本科层次开设。 二、教学目的 《货币银行学》是研究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基本运行机制及其规律的科学。是金融学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类的学科基础课,也是教育部确定的11门“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货币、信用、利息、金融市场、存款货币银行和中央银行等畴的本质、发展演变和相互关系的基本理论,运行机制的基本规律,以及国外金融体系的基本状况和新动态;掌握货币调控原理及操作机制,在货币需求、货币供给、社会总供求、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等几个方面,从总体上剖析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探讨货币政策对于调节经济的作用原理、传递机制和可能的效果;掌握国际金融的一般知识和原理,揭示国金融与国际金融的相互联系,以了解开放经济模型中金融问题的基本容及国际收支与经济失衡关系的基本脉络;并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金融领域中的相关问题,达到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要求 《货币银行学》以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为其理论基础,同时它又为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金融市场、中央银行学、国际金融、证券投资学、金融工程等课程奠定理论基础。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如下: (一)掌握金融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畴。即掌握货币的一般概念和货币制度、信用的概念和信用的形式等一般理论知识、利率的基本知识及其作用、外汇与汇率的基本概念等,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总述 本课程大纲是以2006年江西财经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编制的。

二、教学时数分配 三、单元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和内容设置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货币的功能、货币的形态、货币制度的发展等内容。 【重点难点】重点:1. 货币的四大功能;2. 货币从实物货币向纸币、支票及电子货币演变的过程;3.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4. 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信用货币制度的特征;5. 我国的人民币制度。难点:货币制度的变迁。 【教学内容】 第一节货币的定义与职能 第二节货币形态的变化 第三节货币制度的沿革 第二章利息与利率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利息与利率的概念及性质,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理解利率与其他经济变量之间的联系、利率水平对经济生活的影响等。 【重点难点】重点:1. 利息与利率的概念、利率的种类。在讲授浮动利率时,可结合介绍有关LIBOR、CHIBOR的内容;2. 单利与复利、现值与终值的计算;3. 理解均衡利率决定理论、利率结构理论的基本内容;4. 对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及利率对经济的影响问题进行分析。在涉及国际利率水平对国内利率水平的影响时,可结合国内和国际的现实情况讲授; 5. 在介绍我国的利率制度与改革时,可结合我国利率改革现状与趋势进行讲授。难点:1. 均

衡利率理论;2. 利率与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利息 第二节利率的种类 第三节利率决定 第四章利率的作用与变动 第三章现代金融体系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对现代金融制度有框架式的了解,熟悉和掌握西方国家和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和特点。 【重点难点】重点:1. 现代金融制度的职能;2. 两类融资方式及其比较;3. 结合美国金融制度,介绍按现代金融制度构成划分的金融体系;4. 结合我国金融改革,介绍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难点:我国与西方国家金融机构体系的不同。 【教学内容】 第一节现代金融体系概述 第二节发达国家金融体系 第三节我国金融体系 第四章金融市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金融市场的基本知识:金融市场的概念、构成要素、运作模式和类别等。要求结合实际,掌握有关货币市场中各重要子市场的运行特征,掌握股权市场中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运作方式、长期债券市场中债券的发行与交易价格的计算,了解并熟悉金融衍生市场种类及性质特征。 【重点难点】重点:1. 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2. 发行市场与证券评级制度;3. 交易所市场与场外市场的交易特征;4. 货币市场的特点;5. 货币市场各子市场的运行。可着重讲授同业拆借市场和商业票据市场。难点:1. 货币市场在经济中的功能;2. 货币市场子市场的运行;3. 金融衍生产品的性质、特征;金融衍生市场的风险种类;4. 金融衍生市场的种类及各市场的主要功能;5. 证券交易所和其它证券二级市场的运行机制。 【教学内容】 第一节金融市场概述 第二节货币市场 第三节资本市场 第四节外汇市场 第五节金融衍生市场 第五章商业银行:体制与业务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商业银行的概念、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商业银行的体制、经营原则和基本业务等内容。 【重点难点】重点:1. 介绍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结合当前国际金融业变革趋势,对经营制度做重点介绍;2. 讲授商业银行业务时,可适当增加有关中间业务的内容;3.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原则。难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原则。 【教学内容】 第一节商业银行概述 第二节商业银行体制

货币银行学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文名称:货币银行学 英文名称:Money and Banking Theory 学时数: 51 学分:3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以货币运行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济学课程,是金融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是财经学科相关专业学习、了解金融理论与实践的选修课,该课程是在假设学生已经完全掌握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条件下进行讲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金融基本知识,熟悉银行、资本市场运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金融活动及其宏观金融调控的理论、运行机制和方法、手段等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使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投资理念。 二、教学方式 教学中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求教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系统地讲授金融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介绍本学科理论的前沿性课题,加强对学生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训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了获得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金融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三、基本要求及基本内容 货币银行学主要研究金融活动及金融调控的问题。它试图通过对货币运行的研究,来说明现代金融体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课程基本内容如下: 第一讲概述(1学时) 基本内容: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基本介绍、 教学基本要求:从微观、中观、宏观的三个层次系统介绍货币银行学知识体系 重点: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基本框架、 难点:货币银行学体系构成 第二讲货币与货币制度(5学时) 基本内容:货币的起源及形式、货币职能、货币制度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对于货币的产生与发展过程,通过了解货币的五大职能以及货币的定义,掌握货币的层次划分及货币制度的构成和演变阶段 重点:劳动价值论、信用货币形式、货币职能、货币制度演变的历程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 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 英文名称:Economics of Money and Banking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0 学分:2 适用对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1、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教学手段。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能充分了解金融与一国经济的相关性以及金融固有的独特性,能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以及我国在金融领域的具体实践;培养学生具有能运用这些基本理论知识来识别、阐明、分析、研究、探索当前金融主要问题,特别是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能独立思考、比较正确的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培养要求,切实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这一总的指导方针。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金融是一国至关重要的宏观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一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随着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经济出现了新的现象和问题,金融成为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领域。货币银行学研究的对象是金融,主要分析、研究宏观领域中一国货币和货币运动的规律,这些货币运动所涉及的金融业务及其经营机构,以及由于这些货币运动而形成的各种金融关系和由此产生的金融现象、问题。 货币银行学的内容结构:从货币及货币制度入手,按逻辑顺序,逐一阐述信用、利率、金融市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央银行及货币政策、货币供求与均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金融危机等一国金融领域的各个重要课题,同时结合我国实际,重点讲解我国信用、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利率市场化、银行商业化改革,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运用,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防范通货膨胀、通货紧缩、金融危机等金融发展和改革问题。 1、货币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货币的起源、种类,货币形式的发展与未来趋势,货币制度及其发展历史等,掌握货币的职能、本质及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尤其要深刻理解货币的概念和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2、信用

部分货币银行学课程论文选题

《货币银行学》课程论文选题 1、大学生助学贷款使用效益的调查分析 2、关于南京地区房地产信贷问题的研究 3、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的社会影响 4、关于大学生担保信用卡的思考 5、南京地区商业银行发展零售业务探析 6、消费者贷款在我国的发展前景研究 7、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研究 8、中外银行中间业务比较分析 9、南京地区汽车贷款市场格局分析与前景展望 10、南京地区银企关系模式研究 11、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研究 12、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后南京地区金融机构面临的形势与对策 13、南京地区商业银行个人业务发展探析 14、人民币汇率的中期走势及其对南京出口贸易的影响 15、油价上涨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影响 16、人民币国际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17.如何构建与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监控体系 18.浅议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 19.试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现状和发展对策 20.浅谈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 21、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的经济影响分析 22、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 23、外资进入我国银行业的利弊分析 24、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 25、中国外汇储备高速增长利弊分析 26、个人理财市场风险管理问题与对策 27.浅谈加入WTO后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8. 油价上涨对中国国际收支影响 29.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30、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31.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治理 32.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33.我国利用外资前景展望 34. 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 35.试论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36.试论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手段的运用与完善 37.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现状分析与展望 38. 利率变动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39.浅议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 要求:1. 以上任选一题,也可自拟题目; 2. 字数5000-8000字; 3. A4单面打印, 4. 此论文成绩占期末成绩70% 5. 请各班班长十七周之前收齐交至综合楼S607,如果有同学未交,把名单列上。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案(内招生)

货币银行学教案 暨大金融系萧松华 教材与主要参考文献 ?教材:萧松华、朱芳:《货币银行学》(第三版),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 ?主要参考文献: ?黄达:《货币银行学》,《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李扬、王国刚、何德旭:《中国金融理论前沿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霍文文:《金融市场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易纲,吴有昌:《货币银行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兹维·博迪、罗伯特·C·莫顿:《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学习方法 ?课前预习、认真听课、做好笔记 ?课后复习、精读教材、归纳总结、广泛阅读有关文献 ?做好练习并自我检测 ?观察金融领域的实际运行情况并积极参与讨论 ?尝试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一章货币 本章重点掌握及思考的问题: 1、货币购买力与价格 2、金属货币的自发调节功能 3、货币制度及其内容、格雷欣法则 4、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的特征 5、货币的定义及层次划分标准 第一节货币的职能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交换媒介、贮藏价值和支付手段四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交换媒介是货币的基本职能,而贮藏价值和支付手段是货币的派生职能。 一、价值尺度(Standard of Value) 1、概念:货币可以用来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 2、特点: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要是观念的或想象的货币就可以,而不需要现实的货币。价格与货币购买力 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就是价格;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价格反映价值是相对准确,只是从趋势上反映商品价值量的变化。其中起最大作用的因素是供求对比。 价格一般包含两类因素:价值和供求。 ·思考:当货币是否足值时,价格的决定与变化? 货币购买力(Purchasing-power of Money),又称货币价值(Value of Money),是指单位货币在一定价格水平下的购买商品或劳务的能力(或数量)。货币购买力(L)是价格(P)的倒数。 二者的关系可表示为: 1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案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六章 其他金融机构 授课时间 第10周第1节教学器材与工具多媒体教室安排 授课类型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双语课程□ 其他□(请打√)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了解什么是专业性银行,有哪些类型的专业银行,他们各自办理什么业务 了解什么是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进出口信贷银行及其各自的职能和业务有哪些 了解在一国金融机构体系构成中,有哪些非银行金融机构,他们各自的业务是什么 教学重点及难点: 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职能及业务 教学基本内容 1、专业性银行 2、政策性银行 3、非银行金融机构 教学过程设计: 多媒体讲授-课堂提问讨论 ——总结陈述——作业思考 教学方法及手段(请打√):讲授□√、讨论√□、多媒体讲解√□、模型、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讲解□等。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有哪些? 与商业银行有何不同? 2.国家开发银行的主要职能和业务是什么? 3. 什么是投资基金,公司型基金与契约型基金有何区别? 4.我国有哪些形式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组织?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曾康霖:《金融学教程》,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版。 黄达:《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艾洪德,范立夫:《货币银行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课后小结: 填表说明: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一节或一次课写一份上述格式教案。

详细教案 第六章 其他金融机构 首先,要跟学生介绍本章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 然后,再给学生介绍本章的授课安排。 第一节专业性银行 专业性银行是指专门经营指定范围和提供专门性金融服务的银行。一般有其特定的客户,它们的业务活动方式有别于或部分有别于一般商业银行的存、放、汇业务活动方式。专业银行的存在是社会分工发展在金融领域中的表现。 一、投资银行 (一)概念 投资银行是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 (二)区别于其他相关行业的显著特点 其一,它属于金融服务业,这是区别一般性咨询、中介服务业的标志; 其二,它主要服务于资本市场,这是区别商业银行的标志; 其三,它是智力密集型行业,这是区别其他专业性金融服务机构的标志。 (三)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 1.帮助筹资者设计与发行新证券,进行直接融资。 2.充当发行人与投资人的中介,代理客户买卖和承销股票、债券,从事自营买卖,进行股票、债券的国内外二级市场交易; 3.投资基金的发起和管理; 4.企业重组、兼并和收购; 5.项目融资顾问、投资顾问及其他顾问业务; 6.自有资本的境内外直接投资; 7.代理客户和为自身进行外汇买卖; 8.各种资产管理业务; 9.国内和国际货币市场业务,如同业拆借。 (四)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 在我国,没有直接以投资银行命名的投资银行。1995年8月,依据《中外合资投资银行类机构管理办法》,中国建设银行与美国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公司等五家金融机构合资组建了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投资银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随着金融业和证券业的发展,国内许多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都开始把发展目标定位在投资银行上。二、储蓄银行 (一)概念 储蓄银行是指以吸收居民储蓄存款为主要业务的银行。这类银行以吸收居民储蓄存款为其主要资金来源,以为居民提供消费信贷和其他贷款为其主要资金运用,此外,其资金也可用于购买政府债券、企业债券或股票,以获得投资收益。 (二)西方国家储蓄银行的发展 西方不少国家,储蓄银行大多是专门的、独立的金融机构。对储蓄银行也大多有专门的管理法令。其主要内容一方面是旨在保护小额储蓄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则是规定它们所集聚的大量资金的投向。储蓄银行的业务活动所受到的约束,如不得经营支票存款,不得经营一般

货币银行学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教案大纲 (年秋季) 课程:货币银行学() 授课教师:教授 答疑时间:周三:—或事先预约 办公室: : 课程类别:学科共同课、金融专业核心课 课程安排说明:年月日—月日 周一上午— 教室: 课程调整:月日(国庆节休假)课程内容顺延。 期终考试时间:月日—月日之间。 教案课时数:×=课时 ×=课时 课件网址: 教材和参考书目: 指定教材:戴国强主编,《货币银行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美]什金著,《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四版. 易纲、吴有昌,《货币银行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参考专业刊物:《经济研究》、《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等。 预备知识 本课程为金融学的专业基础课,假设学生已经完全掌握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条件下讲授课程,主要着重于金融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础知识。此外,政治经济学是学习本课程的必备知识。 教案目的 本课程教案目的在于向学生系统阐述有关货币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和一般原理,使学生对货币、信用、银行等方面基本范畴、内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有比较系统地掌握。同时,通过介绍国内外货币金融最新理论发展和金融动态,加深对金融改革的理解和认识,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今后学习其他金融专业课打好理论基础。 课前预习 由于本课程是关于金融学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老师在课堂上将就这些原理进行阐述和解释,如果学生事先阅读有关章节,将有助于理解课程内容。 考核形式 我们将各章节内容适时举行课堂讨论和案例介绍,一般在学完各章基本内容之后,用-分钟的时间结合课程重点、关注当前金融改革热点展开。结合讨论课后可能会要求写小论文一篇,必须在指定日期之前提交。最后期末考试一次。各部分所占总分的比例如下:课堂讨论(含考勤) 小论文 期末考试 试卷结构 填空题

易纲货币银行学汇编

《货币银行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 英文名称:Money and banking 开课学期:4 学时/学分:48 / 3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开课专业:经济学专业本科生 选用教材:《货币银行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 主要参考书: 1、龙玮娟、郑道平:《货币银行学原理》(第四版),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2、曹龙骐:《货币银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2000 3、Lloyd B.Thomas :《Money,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Mc—Hill出版公司,东北财经 大学出版社 4、Frederic S. Misbklin:《The Economics of Money,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Addison Wesley Longman,Inc 5、易纲、吴有昌:《货币银行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版 执笔人:李昱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货币银行学是专门研究货币、信用及金融机构的科学,是金融学的专业基础课。金融学作为经济学下设的二级学科,是专门研究货币资金融通的学问,而货币银行学则为金融学的重要课程,是经济学的八门核心课程之一。 货币银行学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货币、信用和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及国际金融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对资金融通的概念、性质、特征及主要内容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对金融学这门课程有所了解,并且使学生逐渐关注现实的金融热点问题,为以后将要学习的金融类专业课(如商业银行学、中央银行学、金融市场学及国际金融学等)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要在计划学时内使学生掌握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货币政策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金融学的主要内涵有大致的了解。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基础,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掌握,尤其是要系统地学习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课程,对商品、货币等问题有先期的知识准备。通过学习货币银行学,要求学生系统而全面的掌握货币及货币制度、信用及信用形式、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体系、货币供给与需求、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以及国际收支和外汇等方面的知识,并结合所学的专业理论关注现实的经济问题,尤其是金融方面的问题,在可能的情况下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以解决现实中的疑难问题。

《货币银行学》课程大纲

《货币银行学》课程大纲 (财政学,金融学专业考) 考研货币银行学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评价目标货币银行学考试注重考察考生在货币、信用、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银行、金融理论以及汇率和汇率决定理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考生应能正确理解和掌握本学科中的有关范畴、专业术语和理论。并能把所学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识和分析我国的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二)答题时间:150分钟。 三、主要参考书目《金融学》(精编版)黄达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二部分考察要点 一、货币、信用和金融工具 (一)货币 1.货币的概念、本质和职能 2.货币制度 3.现代货币层次的划分

(二)信用 1.信用的产生及其发展 2.信用的基本形式 (三)金融工具 1.金融工具的种类和特征 2.票据 (1)票据行为出票背书贴现承兑保证等 (2)票据的种类汇票本票支票 3.债券 (1)债券、债券的种类 (2)债券收益率的计算 4.股票股票、股票的种类。普通股和优先股。 5.股票和债券的价格的确定确定股票和债券的交易价格最普遍使用的方法是对由于该项投资形成的未来现金流进行贴现,也就是对该项投资形成的未来收益计算现值。 二、金融市场 (一)金融市场及其构成要素 (二)证券的初级市场与二级市场 1. 证券的初级市场初级市场的参与者。证券发行的方式及其发行的过程。 2. 证券的次级市场证券交易所及其场外市场。证券交易的一般程序。

3. 有价证券市场的管理市场管理组织体系和立法。 (三)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 1.货币市场货币市场的特点。货币市场的构成。2.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特点。债券市场。股票市场。3.我国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现状 (四)证券的交易方式 1.现货交易 2.保证金交易(也称垫头交易) 3.远期交易 4.金融期货交易期货市场的经济职能。金融期货合同的特性。金融期货的类别,包括利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和外汇期货。 5.期权期权的含义和特点。期权的分类和操作。 6.衍生金融工具和交易在90年代的涌现,反映了金融需求多样化和金融机构对金融市场的供给极富弹性的现实,同时也反映了金融市场的竞争日趋知识化和高科技化的发展趋势。 三、商业银行及其金融中介机构 (一)金融中介机构 1.金融中介机构存在和发展的原因 2.金融中介机构的主要功能及其构成 (二)商业银行

金融学必修课程

金融学必修课程 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 英文名称:Economics of money and banking 学分:3 总学时:54 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 内容简介:本课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货币、信用、银行各自运行规律及三者间内在联系以及政府如何运用之以影响经济的一门学科。是经济类专业的必修课。 适用专业及层次:经济类专业本科 考核方式:考试 选用教材:曹龙祺主编:《金融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参考书目: (1)黄达主编:《货币银行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姚长辉主编:《货币银行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课程名称:金融市场学 英文名称:Financial market 学分:3 总学时:54 先修课程:《宏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高等数学》等 内容简介: 现代金融市场是现代金融经济的核心,它在金融经济体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金融市场学》是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金融市场运行机制及其各主体行为规律的科学。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现代金融市场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现代金融市场的各种运行机制、金融资产的定价方法、主要金融变量的相互关系及各主体的行为,并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金融市场的相关问题。为日后进一步深造或从事实际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本课程是金融学专业核心课程,力图使学生全面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金融市场运行的原理和规律,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适用专业及层次:金融学专业本科二年级 考核方式:考试 选用教材:张亦春主编(著):《金融市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书目: (1)谢百三主编:《金融市场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出版社 (2)夏德仁、王振山主编:《金融市场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课程名称:国际金融学(双语) 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monetary and financial economics 学分:3 总学时:54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货币银行学 内容简介:

货币金融学教学大纲

货币金融学教学大纲 2014.01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王雅梅)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货币金融学Money And Finance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课程号:102353030 课程类别:基础课 学时:51 学分:3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货币金融学是金融类各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理论基础课,也是教育部确定的11门“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对货币银行方面的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金融宏观调控等基本范畴有较系统的掌握;树立正确的金融意识和全新的金融理念,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系统阐释货币金融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其运动规律;介绍当今世界上货币金融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和实务的新发展,同时,从实际出发,紧密联系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实践,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货币金融问题。 本课程主要面向财经类各专业本科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完成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课程的学习。 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张红伟:货币金融学,科学出版社,2010年 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Frederic S.Mishkin):货币金融学,郑艳文,荆国勇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9版),2011 劳伦斯·鲍尔(Laurence M.Ball):鲍尔货币金融学,刘静,何源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斯蒂芬·G.切凯蒂(Stephen G.Cecchetti),货币金融学(第3版)(英文注释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黄达:金融学(货币银行学[第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易刚﹑吴有昌:货币银行学,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殷孟波:货币金融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货币银行学 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100340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程 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必修 3. 课程目的 (1)使学生对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利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金融监管等基本范畴、内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有较系统的掌握。 (2)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金融问题的现状,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4. 学时与学分 学时为54学时,学分为3学分. 5. 建议先修课程 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货币、信用与金融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计划学时:2学时 基本要求: (1)了解货币的起源和种类; (2)掌握货币的含义及职能; (3)理解货币制度的演变。 教学重点及难点: (1)货币的职能 (2)货币制度的演变 基本内容: (1)货币的含义 (2)货币的职能

(3)货币的计量 (4)货币制度及其演变 思考题: (1)如何定义货币,才能最为简明易懂地概括出这一经济范畴的本质? (2)建立货币制度的主要目的?当今世界的货币制度由哪些要素构成? 第二章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 计划学时:2学时 基本要求: (1)了解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2)了解外汇的含义及外汇管理; (3)理解两种汇率标价法; (4)掌握几种不同划分标准的汇率种类; (5)理解购买力平价理论; (6)了解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历程。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内容、优劣及崩溃; (2)几种不同划分标准的汇率种类; (3)我国人民币的汇率制度演变历程。 基本内容: (1)国际货币体系 (2)外汇与外汇管理 (3)汇率与汇率制度 (4)汇率与币值、汇率与利率 (5)汇率的决定 思考题: (1)什么是牙买加体系? (2)我国对现行汇率制度的标准是如何表述的?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利弊分析? 第三章信用与金融 计划学时:2学时 基本要求: (1)理解信用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