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资料教学大纲总则

货币银行学资料教学大纲总则
货币银行学资料教学大纲总则

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

Economics of Money and Banking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统计金融系

《货币银行学》课程组

2009年9月

货币银行学

Economics of money and banking 课程编号:0243630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课学时:54学时

课外学时:54学时

学时:3学分

一、教学对象

《货币银行学》课程面向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四年制本科层次开设。

二、教学目的

《货币银行学》是研究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基本运行机制及其规律的科学。是金融学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类的学科基础课,也是教育部确定的11门“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货币、信用、利息、金融市场、存款货币银行和中央银行等畴的本质、发展演变和相互关系的基本理论,运行机制的基本规律,以及国外金融体系的基本状况和新动态;掌握货币调控原理及操作机制,在货币需求、货币供给、社会总供求、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等几个方面,从总体上剖析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探讨货币政策对于调节经济的作用原理、传递机制和可能的效果;掌握国际金融的一般知识和原理,揭示国金融与国际金融的相互联系,以了解开放经济模型中金融问题的基本容及国际收支与经济失衡关系的基本脉络;并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金融领域中的相关问题,达到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要求

《货币银行学》以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为其理论基础,同时它又为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金融市场、中央银行学、国际金融、证券投资学、金融工程等课程奠定理论基础。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如下:

(一)掌握金融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畴。即掌握货币的一般概念和货币制度、信用的概念和信用的形式等一般理论知识、利率的基本知识及其作用、外汇与汇率的基本概念等,

为进入金融学奠定准备。

(二)掌握微观金融。即掌握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相关政策观点。

(三)掌握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破解现代货币创造机制,是理解微观金融与宏观金融不可分割地连接为一体的关键。

(四)掌握宏观金融。即掌握货币对、对外均衡和围绕货币政策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相关政策观点。

(五)掌握对所学金融知识的应用。即在全面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金融领域中的相关问题,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容及学时分配表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从货币及信用入手,逐一阐明了利率、外汇、金融市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货币信用经济中的运行、地位及作用,论述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与货币供求的关系以及对由此可能引发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和调控。

教学的重点是金融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畴,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相关政策观点,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货币对、对外均衡和围绕货币政策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相关政策观点。

教学的难点是西方的利率理论、汇率理论、货币供求理论、金融创新理论等及在我国金融发展、改革实践中的应用。

六、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主要的教学方式有:课堂讲授、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要求学生查阅经济、金融的参考资料以及课外练习与作业,强调课堂教学与课外指导的结合,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强调教师精讲与学生多练的结合。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增加案例教学,讲练结合,增强教与学的互动性。

根据教学要求,对于关键概念、基本原理和分析问题的主要方法以及核心理论等均设计了分层次的、逐步深入的思考问题,推荐相关的书籍引导同学大量阅读,积极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在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前面阅读与小组作业的基础上,组织课堂讨论,同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和看法,特别是对于有争议的问题,教师只详细地述说相关的理论解释,并给出有针对性的点评,不搞一言堂式的结论。除此之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金融领域的实践活动,这样既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的理解,也启发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总之,要通过多种方法来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的学习积极性。

七、需要注意问题

《货币银行学》是金融专业的一门专业入门课程,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如金融市场、中央银行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金融工程等)的基础,因此金融专业的学生必须学好这门课程。从课程本身的特点来看,金融学主要以理论性的容为主,有一定的实践操作性,对于初次接触金融的人来讲,会感到比较空洞乏味,这些都是学好这门课程的障碍。但是,只要抓住课程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努力也是能够取得好成绩的。

首先,从教学大纲以及教材的体系结构来看,本课程可以大致划分为这样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金融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畴。即货币的一般概念和货币制度、信用的概念和信

用的形式等一般理论知识、利率的基本知识及其作用、外汇与汇率的基本概念等,是为进入金融学奠定准备;第二部分是讲述微观金融。即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相关政策观点;第三部分是讲述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破解现代货币创造机制,是理解微观金融与宏观金融不可分割地连接为一体的关键;第四部分是讲述宏观金融。即货币对、对外均衡和围绕货币政策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相关政策观点。这样划分以后,具体学习某一章节时,就能够根据它在全书中的位置,把它与其他章节联系起来去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其次,要准确地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原理和原则。本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有关的基本概念很多,对于这些概念一定要准确地理解其含义,只有基本概念把握准确了,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他相关容。

对于基本原理、原则和基本公式,一方面要掌握其容,另一方面要能够灵活运用。

第三,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由于本课程的理论比较抽象,特别是对于从未接触过金融工作的同学来说,可能感到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学习中一是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找机会到银行等金融部门观摩,向银行职员多请教,对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等增加一些感性认识;二是一定要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八、测试容与方法

(一)测试的容

测试容包括所讲授的十六章所有部分,重点是金融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畴、微观金融、宏观金融的容等。每章需掌握部分占测试容80%,需了解部分占测试容20%,测试题型,包括填单选、多选、判断、计算、简答和论述题等。

(二)测试方式

以笔试、闭卷为主

计分办法:(1)平时成绩:依据出勤情况、平时作业及课堂表现打分,占30%;

(2)期末考试成绩:采取闭卷笔试方式,占70%。

评卷采用课程组集体阅卷,流水作业,一人改一种题型。

九、使用的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一)教材

《金融学》精编版(第二版),黄达编著,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1月第二版

(二)主要参考书

1.《货币金融学》,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著,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1月第一版

2.《货币理论》,利平著,大学,2003年10月第一版

3.《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B.托马斯著,机械工业,1999年5月第一版 4.《货币银行学》,艾洪德、立夫编著,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3月第一版

5.《货币银行学》,黄达编著,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10月第二版

6.《货币银行学》,长辉著,大学,2005年8月第三版

7.《货币银行学》,易钢、吴有昌著,人民,1999年9月第一版

8.《货币银行学》,康书生、鲍静海主编,高等教育,2007年8月第一版

9.《金融学》(第二版),龙骐主编,高等教育,2006年7月第二版

10.《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胡庆康,复旦大学,2001年5月第一版

11.《货币银行学》(第二版),戴国强主编,高等教育,2005年4月第二版

12.《中央银行学》,吴庆田,东南大学,2005年8月第一版

13.《金融联考大纲详解》,金融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联考研究小组编,,2006年

14.《货币金融学》,强、乔海曙主编,高等出版,2007年12月第一版

15.《金融学》第二版,学彬主编,高等教育,2007年8月第二版

16.《金融市场学》,亦春、振龙、林海主编,2008年3月第三版

17.《货币金融学》,殷孟波主编,中国金融,2004年2月第一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