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线区位因素分析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影响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区位因素分析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影响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区位因素分析一、知识讲解1.影响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3.交通运输线的设计比较思路交通选线要遵循“低、高、大、小”原则。
即成本要低,安全性要高,经济效益要大,环境破坏要小。
二、经典高考试题1.下图是我国某城镇发展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位于老城区东南的码头选址考虑因素是()A.码头位于河流凸岸,不易淤积B.码头位于河流凹岸,不易淤积C.码头对面有沙洲,利于避风D.码头受水流冲击小,航行安全(2)随着新城区的建成,区域交通格局改变,待建码头的主要作用是()A.实现各类交通有效衔接B.减轻城镇人口压力C.拉动城镇向西迅速扩展D.完善区域城镇体系解析第(1)题,河流凸岸水流速度慢,泥沙容易淤积,不易建设港口、码头,故A项错误。
河流凹岸水流速度快,泥沙不易淤积,易于建设港口、码头,故B 项正确。
沙洲规模不大,海拔较低,不足以起到避风的作用,故C项错误。
码头位于河流凹岸,水流速度快,码头受水流冲击大,故D项错误。
第(2)题,待建码头连接了普通公路、高速公路和水路,实现了各类交通的有效衔接,故A 正确。
待建码头连接了多种交通,使该城镇与外界联系更方便,对该城镇的经济建设会起到促进作用,从而加大城镇人口压力,故B项错误。
待建码头西侧为高速公路,对该城镇向西进一步的扩展起到阻碍作用,故C项错误。
城镇体系是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系统,待建码头与该城镇不能构成一个区域城镇体系,因此D项错误。
答案(1)B(2)A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
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
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交通区位因素

交通区位因素
交通线的区位因素包括:完善路网、经济发展需要、人口与城市分布需要、自然条件、科学技术等5个方面。
其中社会经济条件是主导因素,自然条件是限制因素(主要是地形、地势、地质、河流、气候等条件限制)。
1、社会经济因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如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区域优势产业的形成和壮大,以及相关产业的形成,拉动内需,吸纳劳动力就业,加强加快起止点及沿线的人员、物资、文化、信息交流、传递和贸易的发展;完善交通网,激活各条交通线,加快各地之间联系;经过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区,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科技条件克服不利的自然条件。
2、自然因素
尽可能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不利的自然条件,从而使选出的线路方案既能满足运输能力的要求,又能减少工程量,并便于维修护养。
其评价性语言应当从自然环境要素的地形、地势、气候、水文(跨河)等有利因素和限制性因素进行分析、评价。
自然条件影响交通线路走向,如山区公路呈“之”字型弯曲,铁路在山区呈“人”字型或“8”字型弯曲;自然条件影响交通网密度,平原交通网密集,山区则稀疏。
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①从宏观上要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科技等因素;
②从微观上考虑是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占用耕地最少三者之间寻求平衡。
地理专题-影响交通区位因素的分析

地理专题-影响交通区位因素的分析(一)港口的区位(自然因素为主)1.自然条件水域条件(航行条件):等深线密集、水深,空间大,流速平缓,便于航行和停泊,避风港湾陆域条件(筑港条件):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坡度适当,地质稳定,抛锚空间大2.社会经济条件经济腹地:范围大,经济发达,客货集散量大(影响港口的兴衰);交通便利有利于扩大经济腹地。
经济依托:以大城市或城市群为依托或沿途经济发达,为港口提供运输需求国家政策:政策支持,如自由贸易港,对外开放港(二)车站的区位(社会经济因素为主)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
即:①与市内(外)交通联系方便;②地形平坦,面积较大;③工程量小。
(三)航空港的区位(社会经济因素为主)1.自然条件土地:面积宽广,价格低廉地形:平坦开阔(不在盆地和谷地中),无高大建筑物,坡度适当,排水方便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地基要稳,坚实气候:少云、雾、大风,暴雨日数少;跑道与盛行风向平行以便于飞机逆风起降2.社会经济因素交通:位于城市郊区但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高速公路)联系经济:当地经济发达(四)交通线(铁路)的区位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自然因素—制约因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
1.自然因素:(1)地形:平原限制少,山地尽量沿等高线修筑。
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区。
陡坡上修成“之”字型弯曲或开凿隧道(2)地质:避开断层(3)气候:注意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冻土、积雪的深度,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度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4)土地(耕地)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5)水文: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减少桥梁长度、投资、施工量2.社会经济因素:(1)人口城市分布的需要(2)维持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3)资源开发的需要(4)交通发展的需要(5)经济发展的需要注意:交通线的区位分析在宏观上要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科技三大因素因素,在微观上考虑的是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占用耕地最少三者之间寻求平衡,并从自然条件优势、经济条件和必要性三方面去分析。
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

输条件好;
②气候条件好:气象灾害少;
③水文条件好:河流较少,建设桥梁少,成本低;
④地质条件好:地质稳定,地质灾害少;
(2)社会经济条件好:
经过
等地区,工农业经济发达(或基础好);市场
广阔(或发展潜力大);人口、城市众多;物产丰富;科技力
量大;有国家(地方)政策支持等。
劣:
地处
地形区,地形崎岖;
等气候恶劣;跨越
【】
交通运输区位因素选择的答题模板
1.交通线的区位因素选择 (1)自然因素
分析角度 地形
答题模板
平原地区(山区沿等高线修建或沿河谷分布),地 形相对平坦,施工难度小,工程量小(看是否占
用耕地)
避开沼泽地,少跨越河流,工程量小
地质 气候
地质稳定,避开断层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
暴雨、大风出现次数少;多冻土、受风雪影响大 等
亚欧大陆桥
第一亚欧大陆桥:西伯利亚大铁路,符拉迪沃斯 托克——莫斯科 第二亚欧大陆桥:连云港-鹿特丹铁路,
返回
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条亚欧大陆桥直接沟通的海洋是哪些? 日本海(太平洋)和北海、波罗的海(大西洋)。
(2)第二条亚欧大陆桥主要有何交通意义? 沟通欧洲大西洋沿岸和亚洲太平洋沿岸。
国道以直达运输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 尽量缩短线路长度;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 发展和居民的需要为主,可通过当地的居民点。
(2)该地区计划在A和C城市之间建设一条新的地方性 公路,现有三个方案,你认为 Ⅰ方案 较合理。三个方 案的优缺点是:
Ⅰ方案沿线地形平坦,并连接了F居民点,但线路 稍长。Ⅱ方案线路最短,但沿线地形复杂,工程最 大。Ⅲ方案连接了E居民点,但沿线通过沼泽地, 工程投资大。
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因素、选线原则

一、铁路建设区位: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战略因素;科技因素等典型铁路:京九铁路;南昆铁路;青藏铁路;泛亚铁路等。
1、合理布局交通网(填补空白、分担压力、活跃路网);2、促进沿线经济发展(有利于矿产资源开发、有利于旅游资源开发、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3、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加强民族交流;4、有利于加快*区脱贫速度;5、有利于社会稳定;6、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7、有利于巩固国防;8、科学技术保障了铁路的建设。
南昆铁路建设的困难:自然:1、地形:高原、丘陵广布,地形复杂、起伏大;2、地貌:卡斯特地貌广布,施工难度大;3地质:地质条件复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4、气候:夏季降水多且集中,诱发地质灾害;人文:1、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资金不足;2、技术条件要求高;南昆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1)合理布局交通网(2)经济意义:① 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西南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少数民族集中。
南昆铁路的修建解决了云南磷矿和贵州煤炭的外运,促进了红水河水能和广西平果铝矿的开发。
② 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铁路的辐射作用可加快对外开放,使西南区形成“沿海、沿江、沿边”的形势,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③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开辟旅游热线,使西南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到开发(喀斯特地形,少数民族风情、世界文化遗产等),并能带动该地区相关产业乃至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
(3)政治意义① 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西南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中总数的一半以上,仅云南省就有20多个少数民族。
南昆铁路所经之处分布着10多个少数民族,铁路的通车为他们带来了致富之路。
②有利于加快西南区脱贫速度:西南区是我国贫困人口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南昆铁路通车前,全国贫困人口中的1/3分布在本区,1997年南昆铁路建成通车后,贫困人口数大幅度下降。
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因素、选线原则

一、铁路建设区位: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战略因素;科技因素等典型铁路:京九铁路;南昆铁路;青藏铁路;泛亚铁路等。
1、合理布局交通网(填补空白、分担压力、活跃路网);2、促进沿线经济发展(有利于矿产资源开发、有利于旅游资源开发、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3、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加强民族交流;4、有利于加快*区脱贫速度;5、有利于社会稳定;6、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7、有利于巩固国防;8、科学技术保障了铁路的建设。
南昆铁路建设的困难:自然:1、地形:高原、丘陵广布,地形复杂、起伏大;2、地貌:卡斯特地貌广布,施工难度大;3地质:地质条件复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4、气候:夏季降水多且集中,诱发地质灾害;人文:1、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资金不足;2、技术条件要求高;南昆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1)合理布局交通网(2)经济意义:① 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西南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少数民族集中。
南昆铁路的修建解决了云南磷矿和贵州煤炭的外运,促进了红水河水能和广西平果铝矿的开发。
② 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铁路的辐射作用可加快对外开放,使西南区形成“沿海、沿江、沿边”的形势,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③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开辟旅游热线,使西南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到开发(喀斯特地形,少数民族风情、世界文化遗产等),并能带动该地区相关产业乃至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
(3)政治意义① 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西南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中总数的一半以上,仅云南省就有20多个少数民族。
南昆铁路所经之处分布着10多个少数民族,铁路的通车为他们带来了致富之路。
②有利于加快西南区脱贫速度:西南区是我国贫困人口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南昆铁路通车前,全国贫困人口中的1/3分布在本区,1997年南昆铁路建成通车后,贫困人口数大幅度下降。
交通线布局的区位因素--以南昆铁路为例来分析交通运输的区位因素1

2.修建南昆铁路对沿线资源有什么意义? 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3.为什么过去没有修这条铁路,到了1997年才修成?说明影 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还是自然因素 ?对全国铁路网来说又有什么意义?
南昆铁路途径19 个县(市),全 长898.6千米,吸 引范围共计29个 县(市),人口 约0.2亿,其中包 括了十多个少数 民族。这里是我 国贫困人口较多 的地区。
南昆铁路经过的 地区,地势上有 多次大的起伏, 地质条件极为复 杂。在这种条件 下修铁路,必须 依靠科学技术。 南昆铁路是我国 国内科技含量最 高的铁路之一。
过去科技不发达无法克服自然条件的障碍, 以及社会经济不是很发达对交通运输的需 求不够大。
所以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 要因素。
对全国铁路网而言,布局更加合理。Βιβλιοθήκη 影响南昆铁路的区位因素是:
自然因素:
1、经过云贵高原和广西丘陵,地势上有多次大的起伏。 2、喀斯特地貌广布,多地下溶洞,地质条件极为复杂。
矿产、旅游等资源种类多,存储量丰富, 对交通运输具有很大的潜在需求。
有利
南昆铁路的建设
南昆铁路是1997年我国在西南地区新开通的一条 现代化铁路。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和城市的分 布、科学技术的进步等,是对南昆铁路建设具有 决定性意义的因素。
南昆铁路把资源 丰富但无出海口 的西南内陆,同 有绵长海岸、便 捷通道的华南地 区连成一体,使 资源优势同区位 优势结合起来。
交通线布局的区位因素
——以南昆铁路为例
(一).读图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 地形:南昆铁路经过哪些地形区?地形起伏状况如何?对修建铁路是 否有利? 2. 地质:该条铁路经过什么特殊地貌区?位于什么板块交界附近? 地质 条件如何,是否有利于修建铁路? 3. 气候:该地区以什么气候为主,降水有什么特点?对修建铁路有利吗? 结合地形气候分析该地还容易发生什么地质灾害? 4. 水文:铁路穿过的河流多吗?水能资源丰富吗?对建设铁路有利吗? 5. 资源:这些地区有哪些资源?对交通运输来说有利吗?
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区位因素

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区位因素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运输线的布局对城市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交通布局可以提高城市的效率、降低交通拥堵、改善出行环境,因此,对交通运输线布局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区位因素,包括地理、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以期为城市交通规划和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地理因素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交通运输线布局中最基本的因素之一。
区域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交通运输线的起始点、路径和终点。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交通运输线与主要市区或商业中心的相对位置,以便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效率。
2. 地形和地势地形和地势对交通运输线的布局有着重要影响。
地形的平缓程度和山脉的分布,直接影响交通线的选择和建设难度。
在平原地区,交通运输线的布局相对较容易;而在山区或高原地区,需要通过隧道或桥梁等工程来克服地形的挑战。
3. 气候和气象条件气候和气象条件对交通运输线的布局也有影响。
例如,气候干燥的地区会导致土地易于沙化,从而影响交通线的建设和维护。
此外,气温、降水等气象条件也会对交通线的使用和维护产生一定影响。
三、经济因素1. 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决定交通运输线布局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市场需求来规划交通线的起止点和经过城市的路线,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2. 资金投入交通运输线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因此,在交通运输线布局中,需要考虑可行性和投资回报率等经济因素,以便选择经济效益较高的交通线路。
3. 产业分布产业分布也会对交通运输线的布局产生影响。
不同产业的聚集程度和分布密度,决定了交通线路的繁忙程度和通行量。
因此,在布局交通运输线时,需要考虑到不同产业的分布情况,以便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便利。
四、社会因素1. 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交通运输线布局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人口稠密的地区交通需求相对较大,因此,交通运输线的布局需要考虑到人口分布的集中区域,以方便人们的出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缩短桥涵总长度。
地质
气候
知识归纳
知识归纳
项目
评价内容
平 对交通线路的限制较小,工程造价较低,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 地 原 好交通建设和农田水利设施、城镇发展的关系。 形 山 山区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线路应尽量沿等高线修建,避
地 开陡坡或修建成“之”字形弯道或者开凿隧道。
地 开陡坡或修建成“之”字形弯道或者开凿隧道。
水文
地质
气候
知识归纳
平原
山区
知识归纳
项目
评价内容
平 对交通线路的限制较小,工程造价较低,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 地 原 好交通建设和农田水利设施、城镇发展的关系。 形 山 山区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线路应尽量沿等高线修建,避
地 开陡坡或修建成“之”字形弯道或者开凿隧道。
1、为什么要修建青藏铁路?
2、为什么不早修青藏铁路?青藏铁路修建主要的难题是什么?
3、青藏铁路建设最能够促进当地什么资源的开发?
4、总结青藏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知识清单
答题技巧 知识梳理 知识归纳 知识框架
知识梳理
冻土广布、高原缺氧、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 完善全国铁路网;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可以使西藏 丰富的资源得到开发,特别是旅游资源的开发。
学生活动
京 墨津 脱冀
青藏铁路
京津冀
大别山 中国高铁
学生活动(二)
青藏铁路从青海西宁,到西藏拉萨,全长1956千米,被誉为“天 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 程之一。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运营,从此也结束了西 藏地区没有铁路的历史。这条铁路被当地人称为:团结路、幸福路。
学生活动(四)
1.制约墨脱县修筑公路的最主要原因是( B )
A.地处边疆,经济落后
B.地质条件复杂
C.人口稀少,运输需求少
D.海拔高,降水多
2.修筑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 B )
A.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
B.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
C.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 D.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
知识清单
答题技巧 知识梳理 知识归纳 知识框架
【答案】原因:经过山地、河流,需要修建隧道、桥梁。 影响:扩大对外联系; 缩短距离,节约时间;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增加就业。
知识清单
答题技巧 知识梳理 知识归纳 知识框架
知识归纳
项目
评价内容
平 对交通线路的限制较小,工程造价较低,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 地 原 好交通建设和农田水利设施、城镇发展的关系。 形 山 山区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线路应尽量沿等高线修建,避
【答案】(1)京津两城市是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 京津两城市经济发达,人口多,客货量大; 京津两城市资金实力雄厚,技术先进。
(2)穿越山地(地表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 (3)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增加收入;
完善基础设施;保护旅游资源
知识清单
答题技巧 知识梳理 知识归纳 知识框架
答题技巧
首先,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决定是否修建交通线。 其次,考虑技术因素,现代交通建设,技术是保障 可以克服不利条件制约。 最后,分析建设难度要考虑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制约 交通线的发展。
知识归纳
学生活动
京 墨津 脱冀
青藏铁路Hale Waihona Puke 京津冀大别山 中国高铁
学生活动(四)
(2013·新课标Ⅰ)墨脱县位于西藏东南部,地处雅鲁藏布江下游,位于喜马拉 雅山脉东端南麓。2010年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 史。结合右图完成1~2题。
学生活动(四)
1.制约墨脱县修筑公路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地处边疆,经济落后 B.地质条件复杂 C.人口稀少,运输需求少 D.海拔高,降水多 2.修筑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 A.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 B.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 C.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 D.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
巩固国防;促进民族团结,有利于西藏的长期稳定。
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修建桥隧、解决冻土等问题)
学生活动
京 墨津 脱冀
青藏铁路
京津冀
大别山 中国高铁
学生活动(三)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思考
分析甲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的原因,概述该 公路对大别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学生活动(三)
分析甲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的原因,概述该公路对大别山区社 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缩短桥涵总长度。
地壳运动活跃地区,多断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交通建 地质 设难度大,安全性差,故尽量避开;开凿隧道要避开断层、向
斜,应从背斜部位。
气候
知识归纳
知识归纳
项目
评价内容
平 对交通线路的限制较小,工程造价较低,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 地 原 好交通建设和农田水利设施、城镇发展的关系。 形 山 山区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线路应尽量沿等高线修建,避
感谢聆听 批评指导
学生活动(一)
2016年唐山至承德的铁路正式开通,使京津冀地区的铁路网进一步完善。 (1)结合图13所示信息,说明京、津两城市间铁路线较密集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6分) (2)唐山至承德之间铁路修建的工程难度较大。据图13所示信息说明原因?(3分) (3)京津冀地区铁路网的完善,提升了承德市的旅游服务功能,对承德市社会经济发展 有何促进作用?(6分)
地 开陡坡或修建成“之”字形弯道或者开凿隧道。
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缩短桥涵总长度。
地质 气候
地壳运动活跃地区,多断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交通建 设难度大,安全性差,故尽量避开;开凿隧道要避开断层、向 斜,应从背斜部位。
湿润地区:注意排水;干旱地区:注意防风(风力、风速、风频) 固沙;高寒地区:注意低温、冻土、降雪、结冰等
高三专题复习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交通强国
学生活动
京 墨津 脱冀
青藏铁路
京津冀
大别山 中国高铁
学生活动(一)
【2017年高考、天津卷】 2016年唐山至承德的铁路正式开通,使京 津冀地区的铁路网进一步完善。 (1)结合图13所示信息,说明京、津两城 市间铁路线较密集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 (6分) (2)唐山至承德之间铁路修建的工程难度 较大。据图13所示信息说明原因?(3分) (3)京津冀地区铁路网的完善,提升了承 德市的旅游服务功能,对承德市社会经济 发展有何促进作用?(6分)
学生活动(五) 知识框架
经济因素:
宏 合理布局交通网;
观
促进资源开发与调配;
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科技文化交流;
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社会因素:促进民族团结,协调共同发展,巩 固国防。
自然因素:地形、地质、气候、水文
微 观
修铁路、高速公路,要求线路平直,直达为主。
一般地方性公路选线,多连接聚落。
中 国 高 铁 学生活动(六)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小组讨论
1、为什么要修建青藏铁路? 2、为什么不早修青藏铁路?青藏铁路修建 的主要难题是什么? 3、青藏铁路建设最能够促进当地什么资源 的开发? 4、总结影响青藏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有哪 些?
学生活动(一)
青藏铁路
学生活动(二)
青藏铁路从青海西宁,到西藏拉萨,全长1956千米,被誉为“天 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 程之一。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运营,从此也结束了西 藏地区没有铁路的历史。这条路也被当地人称为:团结路、幸福路。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