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申报项目研究内容及经费概算一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药科研项目申请与管理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药科研项目申请与管理中医药科研项目的申请与管理在中医行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讨论中医药科研项目申请与管理的流程和要点,以及如何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成果的有效应用。
一、中医药科研项目申请的流程在中医行业,科研项目的申请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项目立项:确定研究目标、内容和预期成果,并制定研究计划和预算。
需要提供相关的申请材料,如研究计划书、预算表等。
2. 协作合作:确定项目的主要研究人员和合作单位,明确各方责任和合作方式。
签订合作协议,并确保科研团队的稳定和协调。
3. 项目评审:项目申请需要经过严格的评审程序,确保项目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
评审机构通常由专家组成,对申请材料进行评审,并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
4. 资金拨付:项目通过评审后,相关部门会拨付研究经费,用于项目的实施和管理。
这涉及到集中资金和预算控制,确保项目的经费使用合理和透明。
5. 项目执行:科研项目的执行需要严格按照研究计划进行,并记录和报告研究进展。
项目执行的关键是团队的有效组织和协作,以及实验设备和材料的保障。
6. 成果评估:项目完成后需要进行成果的评估和鉴定,包括科研成果的发表、专利申请和药物注册等。
同时还需要对项目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和分享。
二、中医药科研项目申请与管理的要点在中医药科研项目的申请和管理过程中,以下几个要点需要特别注意:1. 研究问题的选取:科研项目的选题应当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能够解决中医行业的研究难题,推动中医药的发展。
2. 团队组建和管理:科研项目的成功离不开一个稳定的科研团队,团队成员应具有良好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
团队领导者要有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确保团队的协作和进展。
3. 资金管理和使用:科研项目涉及到大量的经费投入,需要进行严格的预算控制和资金管理。
各项经费使用必须合理、规范和透明,确保研究项目的顺利实施。
4. 数据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科研项目产生的数据和知识都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保护。
中医行业的中医药科研项目申请

中医行业的中医药科研项目申请中医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在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中医药科研项目的申请是推动中医学科发展、加强中医药研究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介绍中医行业中医药科研项目申请的一般步骤,以及申请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一、中医药科研项目申请的步骤1.确定研究主题和目标:中医药科研项目的研究主题应当针对当下中医药领域中的热点问题,或是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
同时,需要明确研究的目标,如新药物的研发、中医治疗方法的改进等。
2.制定研究方案:在确定了研究主题和目标后,编写详细的研究方案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研究方案应该包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和实施计划、预期成果等内容。
3.申请资金支持:中医药科研项目通常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
根据研究方案的需要,申请者可以向国家级、地方级或相关基金会等渠道申请资金支持。
4.实施研究:一旦获得资金支持,申请者需要按照研究方案的要求,组织专业人员开展实验室研究、临床试验等工作。
在研究过程中,要注意实验条件的规范、数据的采集与分析等。
5.整理研究成果和撰写报告:研究完成后,需要对研究过程的数据和结果进行整理,并撰写研究报告。
报告包括研究目的、方法、数据与结果分析、结论等。
报告的规范与逻辑性对于项目评审和后续论文发表都有重要影响。
二、申请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1.项目的创新性与实用性:在申请中医药科研项目时,创新性和实用性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项目需具备明确的创新点,并有望解决现有问题或改进现有方法。
2.研究团队的专业素质:研究团队的专业素质和工作经验对于项目的申请和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在申请时,需对团队成员的背景与专业技能进行详细介绍,以证明团队能够成功实施该项目。
3.研究可行性及预期成果:项目的可行性是评审过程中需要严格考量的因素。
申请者需提供可靠的数据和论据,证明计划能够得到有效实施。
同时,明确预期成果是项目申请中的一项必备内容。
4.经费的合理分配和利用:在申请资金支持时,需充分考虑经费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2015年度中医药强省建设专项资金申报指南

附件12015年建设中医药强省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目录一、地市级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二、县(区)级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三、省名中医师承项目实施方案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项目实施方案五、医院中药制剂开发项目实施方案- 1 -2015年建设中医药强省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一地市级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根据《广东省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行动纲要》(2014—2018)、《广东省中医药强省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地市级中医医院设置,增强地市级中医医院作为区域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中医临床科研,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培养中心的重要作用,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地市级中医医院项目建设。
一、项目目标通过开展市级中医医院项目建设,扶持引导尚未建有三级中医医院的地市根据地方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建设规模适度,设施设备完备,服务功能完善,人员结构合理,中医特色突出,服务质量优良的三级中医医院,成为本地区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中医临床科研、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培养中心。
二、项目范围及内容(一)省财政对粤东西北地区尚未建有三级中医医院的地市,按每市一所扶持其按照三级中医医院的标准开展建设。
2015年- 2 -扶持1个项目开展建设。
- 3 -(二)省财政对每个项目单位给予资金扶持1000万元。
按照三级中医医院标准开展建设,主要内容如下:1.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彻底改变房屋不足与陈旧、基本医疗设备短缺的状况,业务用房建设依照《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06—2008)确定的三级中医医院标准执行。
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保持适度规模,医院编制及实有床位数均≥400张,科室设置、每床建筑面积、人员配备和设备、设施符合三级中医医院基本标准。
2.完善临床科室设置。
中医特色的临床科室达到10个以上(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眼科、针灸科、推拿科、肛肠科、皮肤病科等),有条件的一级临床学科进行二级专业分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申报2015年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的通知全文-国家规范性文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申报2015年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根据财政部教科文司《关于组织开展2015年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财教便函〔2014〕85号)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要求,我局组织提出的2015年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建议经过专家论证、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咨询委员会审议和科技部查重等程序,明确了拟支持的项目建议方向。
现将项目申报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总体思路落实《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要求,一是重点结合中医药事业发展当前重点任务,结合落实《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与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继续提升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的重点任务;二是注重解决实际问题,重点支持围绕中医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和共性技术提升;三是着眼于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中医药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强化合理布局,重点支撑。
二、基本原则(一)突出特色优势原则。
坚持中医理论指导,立足中医药特色优势,以保护、继承和创新为主线,系统梳理,找准问题,统筹规划,提高项目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协同创新原则。
明确研究目标,强化顶层设计,整合优势资源,组织结构合理的研究团队,实现知识与技术创新相结合。
(三)科学诚信原则。
项目申报材料应保证其真实性和创新性;不得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立项支持的相同或者近似的研究内容重复申报;对违反科研诚信的单位和个人记入不良诚信档案,视情节轻重,阶段性或永久取消申请科研项目资格。
三、项目建议方向(一)中医药治疗慢性病临床疗效研究(一)(二)中药饮片质量保障系统研究(一)(三)中医药保健技术与产品研究(一)(四)确有疗效的中药炮制与配伍减毒技术研究(五)中医药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和经费概算见附件1。
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预算

附件12015年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申报项目研究内容及经费概算一、中医药治疗慢性病临床疗效研究(一)(项目编号:2015468001)围绕我局深化改革工作任务和推进医改的重点任务,2015年重点研究15种中医有诊疗优势和特色的重大慢性疾病,建立研究队列和数据中心,进行长时程的随访观察,动态采集相关的生物信息样本,形成提高临床疗效的协定处方或院内制剂。
研究内容针对中风后遗症、高血压病、慢性阻塞性肺炎、糖尿病并发症、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班狼疮、萎缩性胃炎、骨退行性病变、抑郁症、不孕不育症、小儿自闭症、儿童肾病、神经性皮炎或湿疹等15种疾病,开展以下三方面研究:(一)开展以中医医疗机构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为主体,临床科研相结合为主导,融合患者动态信息跟踪与主动医疗服务模式的研究,形成基于循证医学研究(队列研究)、长期随访观察和远期疗效评价的机制和模式。
(二)构建生物标本收集规范流程与临床资料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形成符合中医特点的标准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慢病防治生物信息资源库。
(三)形成若干疗效确切、优势突出的中医协定处方或院内制剂。
经费概算每个病种不超过550万元。
二、中药饮片质量保障系统研究(一)为保障中药饮片质量,解决中药材来源不稳定、多基源品种混乱等问题,提高临床疗效,开展中药饮片质量保障系统研究。
(一)20种道地药材优良品种选育方法及种植质量控制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5468002-1)研究内容针对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种植等环节存在的影响药材质量的关键问题,对丹皮、栀子、益母草、鸡血藤、白及、鸡骨草、广金钱草、草珊瑚、钩藤、草决明、山豆根、两面针、灯盏花、金线莲、甘草、板蓝根、白术、远志、红景天、元胡20种道地中药材,在种质资源收集、评价的基础上,筛选优良品种,开展传统种植技术、生态种植技术、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及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发现中药材选地、下种、育苗、采收等环节与药效之间的关系,为规范中药材种植提供依据,实现药材质量的均一、稳定、优质。
中医科研课题申报书模板

中医科研课题申报书模板中医科研课题申报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封面、课题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进度安排、研究经费预算及使用说明、预期成果与社会效益、参考文献等。
下面我将从这几个部分逐一介绍申报书的模板。
1. 封面。
中医科研课题申报书的封面应包括课题名称、申报单位名称、申报时间、主持人姓名及职称、联系方式等信息。
2. 课题背景。
在课题背景部分,需要介绍该课题所针对的问题、研究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突出研究的创新性和实用价值。
3. 研究目的。
明确阐述研究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的,指出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预期的解决问题和取得的成果。
4. 研究内容与方法。
详细描述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设计、样本选择、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等,确保研究方法科学可行。
5. 研究进度安排。
列出课题的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包括起止时间、里程碑节点和关键任务,合理安排研究工作的时间节点。
6. 研究经费预算及使用说明。
对课题所需经费进行预算,并说明经费的使用情况,包括各项经费的用途和金额分配。
7. 预期成果与社会效益。
阐述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学术成果和实际应用成果,以及对社会、经济和健康的影响和贡献。
8. 参考文献。
列出课题申报书中引用的参考文献,确保文献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总体来说,中医科研课题申报书需要全面、系统地介绍课题的背景、目的、内容、方法、进度、经费预算和预期成果,以及参考文献等内容。
申报书的撰写需要严谨规范,符合相关的格式要求和学术规范。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关于组织2015年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复评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关于组织2015年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复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4.09.05•【文号】国中医药科技综合便函[2014]112号•【施行日期】2014.09.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关于组织2015年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复评的通知(国中医药科技综合便函〔2014〕112号)各有关单位:根据2015年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组织工作安排,我司定于2014年9月组织对2015年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进行复评。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参加人员(一)2015年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通过初评的项目负责人及主研人员1-2名,预算编制人员1名。
(二)有关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科技管理负责人。
(三)复评专家组。
(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规划财务司有关领导及工作人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机关纪委有关领导列席。
二、时间2014年9月10-11日(周三-四),会期1天半。
专家请于9月10日上午12:00前报到,专家全体会于下午13:30开始。
各项目组具体答辩时间见附件1、2。
三、地点北京会议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来广营西路88号;电话:010-********)四、有关要求(一)请各项目组认真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申报2015年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的通知》各研究方向的目标和内容,进一步聚焦关键科学问题,凝练研究成果,提高项目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并按此要求对项目申报材料进行修改完善。
中药类项目“30种中药饮片产地加工与炮制生产一体化关键技术规范研究”和“基于临床易感人群的中药肝毒性防控示范研究”按上述要求执行;中药类其它项目请严格按照附件2所列的复审品种修改项目申报材料。
(二)请各项目组按照汇报时间提前半天报到,提交纸质材料和幻灯片电子版。
具体要求如下:1、《2015年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申报书》一式15份,需按要求加盖有关单位公章,原件不少于2份。
中医行业的中医药科研项目申请

中医行业的中医药科研项目申请在当今科技发展迅猛的时代背景下,中医药科研项目的申请显得尤为重要。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有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人类保健和疾病治疗有着独特的贡献。
为了深入挖掘中医药的疗效和机理,并推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发展,中医行业纷纷开展中医药科研项目申请。
本文将从申请的具体程序和要求、项目选择和创新性等几个方面来谈论中医行业的中医药科研项目申请。
1. 申请的具体程序和要求中医药科研项目的申请流程一般包括项目立项、编制申报书、专家评审和项目实施四个环节。
首先是项目立项阶段,申请人需要明确项目的研究内容和目标,并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
此时,需明确项目的科研背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并充分考虑时间和经费等资源的合理分配。
接着是编制申报书,申报书是中医药科研项目申请的重要文书。
申报书应该包括研究计划、预期成果、研究团队、经费预算等内容。
在编制申报书时,应尽量详细地描述项目的研究内容和可行性,并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论证。
第三个阶段是专家评审,中医行业通常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申报的项目进行评审。
专家评审是判断项目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重要环节。
申请人应在评审中积极与专家沟通,对专家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并且对于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要进行合理的采纳和调整。
最后是项目实施阶段,完成申请的中医药科研项目需要按照研究计划的步骤进行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申请人需要严格按照计划进行研究,并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
此外,申请人还需要根据研究的进展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并向相关部门和机构上报项目的最新进展。
2. 项目选择和创新性中医药科研项目的申请需要根据当前中医行业的研究方向和需求进行合理的选择。
选择一个有潜力和前景的项目对于中医药科研的发展至关重要。
申请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和研究兴趣,结合中医药领域的前沿问题和现实需求,选择一个有创新性和应用前景的研究项目。
创新性是中医药科研申请中的关键要素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2015年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申报项目研究内容及经费概算一、中医药治疗慢性病临床疗效研究(一)(项目编号:2015468001)围绕我局深化改革工作任务和推进医改的重点任务,2015年重点研究15种中医有诊疗优势和特色的重大慢性疾病,建立研究队列和数据中心,进行长时程的随访观察,动态采集相关的生物信息样本,形成提高临床疗效的协定处方或院内制剂。
研究内容针对中风后遗症、高血压病、慢性阻塞性肺炎、糖尿病并发症、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班狼疮、萎缩性胃炎、骨退行性病变、抑郁症、不孕不育症、小儿自闭症、儿童肾病、神经性皮炎或湿疹等15种疾病,开展以下三方面研究:(一)开展以中医医疗机构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为主体,临床科研相结合为主导,融合患者动态信息跟踪与主动医疗服务模式的研究,形成基于循证医学研究(队列研究)、长期随访观察和远期疗效评价的机制和模式。
(二)构建生物标本收集规范流程与临床资料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形成符合中医特点的标准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慢病防治生物信息资源库。
(三)形成若干疗效确切、优势突出的中医协定处方或院内制剂。
经费概算每个病种不超过550万元。
二、中药饮片质量保障系统研究(一)为保障中药饮片质量,解决中药材来源不稳定、多基源品种混乱等问题,提高临床疗效,开展中药饮片质量保障系统研究。
(一)20种道地药材优良品种选育方法及种植质量控制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5468002-1)研究内容针对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种植等环节存在的影响药材质量的关键问题,对丹皮、栀子、益母草、鸡血藤、白及、鸡骨草、广金钱草、草珊瑚、钩藤、草决明、山豆根、两面针、灯盏花、金线莲、甘草、板蓝根、白术、远志、红景天、元胡20种道地中药材,在种质资源收集、评价的基础上,筛选优良品种,开展传统种植技术、生态种植技术、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及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发现中药材选地、下种、育苗、采收等环节与药效之间的关系,为规范中药材种植提供依据,实现药材质量的均一、稳定、优质。
经费概算3000万元。
(二)名贵珍稀动物药及混伪品鉴定技术及规范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5468002-2)研究内容对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价格昂贵的麝香、龟甲胶、穿山甲、蛤蚧、水蛭、海龙、海马、全蝎、蟾酥、蛤蟆油10种动物药品种研究适合的DNA提取方法,建立完善的动物药DNA条形码鉴定技术体系,构建名贵动物中药材线粒体COI 序列为主体的DNA条形码数据库,制定名贵珍稀动物药及混伪品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技术规范,为规范名贵珍稀动物源中药材市场,鉴别混伪品提供科学方法。
经费概算800万元(三)30种中药饮片产地加工与炮制生产一体化关键技术规范研究(项目编号:2015468002-3)研究内容为规范中药产地加工、炮制生产工艺,解决因交叉重复,加工操作繁琐所导致中药饮片有效成分流失等问题,以连翘、苦参、茯苓、黄柏、片姜黄、乌药、土茯苓、莪术、延胡索、地榆、商陆、黄精、玉竹、天冬、知母、地黄、山药、肉桂、秦皮、山楂、佛手、枳壳、宣木瓜、苦杏仁、大黄、佩兰、香薷、藿香、何首乌、益母草30个品种为主要研究对象,按适宜产地加工类别,通过技术研究与集成创新,将中药饮片产地加工与炮制生产相关工序进行有机整合,明确各环节技术参数及应用范围,研究形成具有优化生产环节、便于贮藏运输、降低成本等优势的产地加工与炮制生产一体化的关键技术、规范和加工设备。
经费概算1500万元(四)10种大宗中药材野生与人工繁育品的品质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15468002-4)研究内容针对中药材质量和安全性等问题,以冬虫夏草、蒙古黄芪、肉苁蓉、七叶一枝花、滇重楼、苦参、金银花、吴茱萸、夏枯草、桑白皮10种大宗常用中药材为研究对象,按照传统分级标准和现代质量评价体系对野生品和人工繁育或种植品通过药用植物学、分子生物学、中药化学、质量分析、药效学、毒理学、化学计量学等多学科有机结合,系统开展药用等质性和差异性研究,建立种植和繁育品的系统质量评价方法和技术,构建药材种植品质量评价标准,为保障中药材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经费概算800万元。
三、中医药保健技术与产品研究(一)开展中医药健康状态干预技术规范应用和科学评价,研发中医健康状态辨识与干预设备与技术体系。
(一)中医药健康状态干预技术规范应用和科学评价(项目编号:2015468003-1)研究内容针对疲劳、睡眠、肥胖、痤疮、女性生理周期、不同季节个体调理等人群的健康促进,研究中医药健康状态干预方法与技术,建立干预方法与技术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制具有中医药特色产品。
经费概算600万元,每种状态100万元。
(二)中医健康辨识与干预设备研制(项目编号:2015468003-2)1.中医脉诊与经络检测设备研发(项目编号:2015468003-2-1、2015468003-2-2)研究内容1.基于中医理论,运用信息学、生物物理学、数据分析学等技术,研制人体脉象信息采集、信号识别和模拟设备,通过信息提取和分析,建立中医脉象健康辨识信息平台,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脉诊仪,完成相应临床验证评价。
2.基于中医经络理论,通过经络信息采集分析,为脏腑经络辨证、临床干预提供依据,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注册产品基础上深度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医经络检测仪,完成相应临床验证评价。
经费概算600万元。
脉诊、经络设备各300万元。
2.中医健康服务管理系统、健康体检系统以及疾病风险预警和评估系统研发及示范应用(项目编号:2015468003-2-3、2015468003-2-4、2015468003-2-5)研究内容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发中医健康服务管理系统并示范应用,基于“健康识别、预警、干预、追踪随访”一体化管理模型,开展移动式医疗和掌上健康服务,探索个体化医疗和个性化诊疗服务新模式和新机制;研发中医健康体检系统并示范应用,基于证素辨证模型,研究不同健康状态的表征参数体系和共性技术,建立大样本人群健康状态检测和追踪平台;研发中医疾病预警和风险评估系统并示范应用,基于体质辨识模型,对不同健康状态中医证候、体质、心理、社会适应、疾病的危险因素等信息进行筛选、监测和追踪,探索状态变化规律与(重大)疾病发生的关系。
经费概算700万元。
每个研究方向支持200-250万元。
四、确有疗效的中药炮制与配伍减毒技术研究为确保临床安全用药,选择部分《中国药典》记载的有毒中药和临床应用中出现安全性风险的常用中药,从中药材加工炮制、配伍减毒、临床应用等方面开展安全性相关研究。
(一)中药发酵技术及规范化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5468004-1)研究内容对半夏曲、胆南星、六神曲、淡豆豉、百药煎、炮天雄、红曲7种常用发酵类中药品种的发酵技术进行研究。
在对古代文献的深度挖掘和整理基础上,归纳出发酵技术的传承脉络和宝贵经验,将传统发酵方法与现代发酵工业中广泛应用的基质灭菌和纯种发酵工艺相结合,创新发酵工艺,同时结合中药发酵的特点,升级改造相关设备,实现对炮制过程的控制,达到降低中药饮片毒副作用、提高疗效等目的。
经费概算800万元。
(二)20种临床常用中药配伍减毒作用研究(项目编号:2015468004-2)研究内容选取应用范围广、社会关注度高的草乌、朱砂、苍耳子、山豆根、淫羊藿、补骨脂、杜仲、决明子、虎杖、槟榔10种药材及10种相关成方制剂,开展安全性研究。
针对《中国药典》中所列的有毒中药,在临床常用配伍成方制剂应用的基础上,阐明毒性效应变化及合理使用的剂量,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与规范;针对传统不认为有毒,临床应用中报道有潜在安全风险的常用中药开展系统研究,阐明其不良反应/毒性的客观真实性,明确产生不良反应/毒性的物质基础,发生不良反应/毒性的剂量范围,探索不良反应/毒性的靶器官,对比、分析“毒性成分”、单味药与复方三者的毒性,确认配伍减毒作用,明确适用范围。
经费概算2000万元。
(三)基于临床易感人群的中药肝毒性防控示范研究(项目编号:2015468004-3)研究内容从临床出发,以临床病例、生物标本和余留药物为基础,结合动物和体外实验研究,采用基因芯片技术以及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药物基因组学、系统毒理学等方法手段,寻找中药肝毒性的外源性成分和内源性生物标志物,建立快速灵敏、特异性好的早期诊断方法和指标,筛查何首乌中药肝毒性的易感人群基因多态性等生物学特征,揭示其毒理学机制,克服目前临床上主要基于肝炎常规检测和患者自诉而诊断的局限性。
在上述基础上,创建具有中医药特点和临床证据链的药物肝毒性诊断模式和防控方法体系,为何首乌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经费概算300万元。
(四)10种含矿物药的外用制剂安全性与可控性研究(项目编号:2015468004-4)研究内容选择龙珠软膏、白脉软膏、生肌玉红膏、麝香痔疮栓、治糜灵栓、冰黄肤乐软膏、复方马红散、朱红膏纱条、复方青黛散、二黄散10种临床用量较大的外用制剂及其所含矿物药硇砂、硼砂、自然铜、芒硝、炉甘石、枯矾、轻粉、朱砂、红粉、白石脂、滑石粉,开展安全性与可控性研究。
厘清矿物药中主成分和有害杂质的赋存状况,探讨其相关毒性成分、毒性靶点及生物标志物,重点研究重金属元素的存在形式、化合物构成、价态等药效与安全性密切相关的物质基础,对不同结构形态重金属在体内的溶解、吸收、代谢进行深入探索,分析其有关毒、效数据并提出相关控制技术、方法或标准;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提供矿物药使用规范,构建矿物药基础数据库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
经费概算500万元。
五、中医药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研究(项目编号:2015468006)围绕重大传染病亟需解决的问题,对中药抗HIV病毒治疗优化方案的适应性、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临床评价研究,同时开展中医治疗艾滋病科研协作网络和技术平台建设。
研究内容对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疗效确切的中药,开展抗艾滋病病毒研究,明确中药抗HIV病毒的临床疗效,并对相关机制进行研究。
通过研究,明确疗效最佳证候,形成最优治疗方案。
建立临床科研协作网络,收集临床数据,建立数据库,为数据查询和数据深度利用奠定基础。
经费概算18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