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考试必读120篇5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中考必考文言文二十篇全包括

1、《论语》十二章春秋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2、《口技》选自《虞初新志(张潮编选)》清代林嗣环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初三中考必背文言文21篇

《论语》十二章作者: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陋室铭作者: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诸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作者: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渊明独爱菊。
自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河中石兽【作者】纪昀【朝代】清代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中考必考文言文24篇

中考必考文言文24篇1、《陋室铭》唐代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2、《爱莲说》宋代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小石潭记》唐代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4、《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宋代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送东阳马生序》明代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中考课外文言文及翻译

《三峡》原文: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
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
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
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
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译文:江水又向东流去,经过黄牛山,山下有一座滩,名叫黄牛滩。
南岸层层的山岭耸立着,最远的高山上有一块岩石,像是人拿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轮廓较为分明;这个地方人迹罕至,没有谁能亲自探究。
这块岩石本来已经很高了,再加上江水迂回曲折,即使路上过了两夜,还能望见这东西。
所以过路人的歌谣说:“早晨从黄牛山动身,晚上还在黄牛山过夜。
过了几天几夜,黄牛山看起来还是原来一样。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记游松风亭》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
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
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勾之鱼,忽得解脱。
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译文:我曾经借住惠州嘉佑寺。
一日,在松风亭附近散步,感觉脚力不堪疲乏,想到树林里休息。
却看见松风亭的屋檐还在树林的远处,心里想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啊?后来转念又一想,突然有了体会:“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一下子有了顿悟,就好比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
如果能悟解到这一点,即使在短兵相接的战场上,战鼓如雷霆,冲上去就要死于敌人之手,退回来就要死于军法,这时,不妨好好先歇息一下。
[1]原文: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⑩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未下夕舂⑧,始极其浓媚⑨。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⑩,安可为俗士道哉!译文: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之间;其实湖光翠绿之美,山岚颜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才最浓艳。
月景之美,更是难以形容。
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
(2021整理)中考课外文言文70篇

中考课外文言文70篇1.酒以成礼2.常羊学射3.次非杀蛟4.大脖子病人5.高阳应造屋6.竭泽而渔7.功名8.目贵明9.自知之明10.对牛弹琴11.稼穑艰难12.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13.孙泰逸事14.蔡磷坚还亡友财15.王恭从会稽还16.钱太守断鹅17.博学之,审问之18.杀身成仁19.弃书捐剑20.陆游家训21.病痞22.司马光勤学23.昔有长者子24.岳飞二三事25.和尚敬茶26.造酒忘米27.尊师28.刘备纳贤29.求不死之药30.僧寺夜读31.炳烛而学32.赵广拒画33.治国如栽树34.郭进治第35.一言具狱36.赵奢论税37.家富性啬38.夏侯贪鄙【夏侯彪之】39.社鼠40.晏子之御者【晏子仆御】41.陆游书巢【陆游筑书巢】42.魏文侯问李克43.楚恭王立太子44.牛首马肉45.楚人学齐语46.公季成不识贤47.宠辱假设惊48.君子行于道路49.王罴性俭率50.王猛执法51.孟子见粱襄王52.孟子答梁惠王53.王羲之学书54.叔敖受教55.子路见孔子56.巨蛇偷蛋57.在衡遇鬼58.楚子发母59.南垣善谕60.柳子厚风范61.五十步笑百步62.武王克殷63.欹器满覆64.大器晚成65.孔子马逸66.郭氏之墟67.楚人献鱼68.臣僚见太祖69.不责僮婢70.年羹尧镇西安1.★酒以成礼【原文】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托:假装。
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③寝:睡觉。
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
⑥何以:为什么。
⑦觉:醒。
⑧值:当......时。
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觉察〞,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
中考语文文言文50篇

中考语文文言文50篇1. 中考语文文言文50篇分别是哪50篇你好1、《论语》十则2、鱼我所欲也《孟子》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4.曹刿论战《左传》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6、出师表诸葛亮7、桃花源记陶渊明8、三峡郦道元9、马说韩愈10、陋室铭刘禹锡11、小石潭记柳宗元12、岳阳楼记范仲淹13、醉翁亭记欧阳修14、爱莲说周敦颐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6、送东阳马生序宋濂17、关雎《诗经》18ر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19ر蒹葭(蒹葭苍苍)诗经20ر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潜21ر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王勃22ر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23ر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24ر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 25ر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26ر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27ر春望(国破山河在)杜甫!28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杜甫29ر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岑参30ر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31ر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刘禹锡32ر观刈麦(田家少闲月)白居易33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易34ر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35ر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36ر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37ر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38ر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39ر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40ر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41ر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42ر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王安石43ر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44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45ر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46ر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U47ر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48ر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49ر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张养浩50ر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2. 中考语文古文必背50篇1、观沧海曹操2、次北固山下王湾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5、望岳杜甫6、春望杜甫7、石壕吏杜甫8、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9、使至塞上王维 10、渡荆门送别李白 11、游山西村陆游 1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13、赤壁杜牧 14、过零丁洋文天祥 15、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16、水调歌头苏轼 17、饮酒(其五)陶渊明 18、行路难李白 1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21、己亥杂诗龚自珍 22、西江月辛弃疾 23、渔家傲秋思 24、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25、武陵春李清照 26、破阵子辛弃疾 27、望江南温庭筠 28、关雎 29、蒹葭 1、观沧海曹操 2、次北固山下王湾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初三文言文大全必背短篇

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译文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考试必读120篇1卫人束氏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考试必读120篇1卫人束氏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猫。
狸猫,捕鼠兽也。
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
狸猫无所食,饥而嗷。
束氏日市肉啖之。
狸猫生子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唪,唪则得肉食。
南郭有士病鼠,急从束氏假狸猫以去。
狸猫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鬃,意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
士怒,推入之。
狸猫怖甚,对之大唪。
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猫奋掷而出。
本文启示人们长期养尊处优、缺乏锻炼的生活会导致生存能力下降甚至丧失的道理。
告诉人们过分的享受、过度的溺爱,都会带来不良后果。
养尊处优的生活会让人连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也失去,缺乏锻炼,长期不锻炼本领,必然丧失专业技能。
【读后必练】(共30分后)1.表述加点的词语。
(10分后)①咸无所好()②唯好畜狸猫()..③畜至百余()④束氏日市肉啖之()..⑤束氏日市肉啖之()⑥束氏日市肉啖之()..⑦以啖肉故()⑧以啖肉故()..⑨唪则得肉食()⑩南郭有士病鼠()..2.翻译。
(10分)①举国之物,咸无所不好,唯不好畜狸猫。
②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
③束氏日市肉啖之。
④狸猫生于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
⑤南郭有士病鼠,着急从束氏骗人狸猫以去。
3.选出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2分)a.以啖肉故(缘故)b.着急从束氏骗人狸猫以去(筹钱)..c.意为异物也(意思)d.鼠度其并无他技(估算)..4.挑选出加点词不属于词性活用的一项()(2分后)a.束氏日市肉啖之b.遂逐齐师..c.实乃扣火烛之d.南郭有士病鼠..5.狸猫丧失捕鼠本领的主要原因就是什么?(3分后)6.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分)1.①都。
②讨厌。
③至。
④每天。
⑤卖。
⑥喝。
⑦因为。
⑧原因,缘故。
⑨获得。
⑩患。
2.①所有人世间的东西,都没有喜欢的,只喜欢饲养狸猫。
②他家养了一百多只狸猫,把家宅周围的老鼠捉光了。
③束家就每天到菜场买肉喂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6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美文精读
【文学常识】
《后出师表》被认为是《前出师表》的姊妹篇,写于建兴六年(228年)。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
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
【文章主旨】
表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句,正是作者在当时形势下所表露的坚贞誓言,也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文言原文】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思惟北征。
宜先入南。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夫难平者,事也。
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以定。
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
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
凡事如是,难可逆见。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选自《诸葛亮集》)
【对照注译】
蜀汉。
【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都】此指蜀汉之境。
所以冒着危险,来
县的叛乱,东面
【东连吴越】本句指刘备遣诸葛【秭归蹉跌】
【作品赏析】
全文娓娓道来,一是分析形势,二是表明衷心,三是委婉规劝。
入情入理,其壮烈之气,似又超过前表。
【读后必练】(共30分)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0分)
①故.托臣以讨贼也()②固.知臣伐贼()
③是故
..托臣而弗疑也()④宜.先入南()
⑤并.日而食()⑥而议者谓.为非计()
⑦昔.先帝败军于楚()⑧凡事如是
..()
⑨当.此时()⑩曹操拊手
..()2.翻译。
(10分)
①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
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③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④凡事如是,难可逆见。
⑤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对“惟坐而待之,孰与伐之”的“孰”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通“熟”,形容词
B. 同“谁”,疑问代词
C.同“怎么”,疑问代词
D.同“为什么”,疑问代词
4.文中提出了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请找出有关句子。
(3分)
5.这段文字在内容上写到了哪两层意思?请概括回答。
(4分)
【参考答案】
1. ①所以。
②本来。
③因此。
④应该。
⑤一起。
⑥认为。
⑦从前。
⑧像这样。
⑨在。
⑩拍手。
2. ①以先帝那样的明察,估量臣下的才能,本来就知道臣下要去征讨敌人,是能力微弱而敌人强大的。
②是坐而待毙,还是主动去征伐敌人呢?③臣下接受任命的时候,睡不安稳,食无滋味。
④所有的事都是这样,很难加以预料。
⑤臣下只有竭尽全力,到死方休罢了。
3.C 4.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
5. 表达了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提出了北伐中原的积极主张。
二、趣文泛读
钻火
艾子一夕疾呼一人钻火,久不至。
艾子呼促之。
门人曰:“夜暗,索钻具不得。
”谓先生曰:“可持烛来,共索之矣。
”艾子曰:“非我之门,无是客也!”
【译文】
一天晚上,艾子急呼一个门生快快钻火,但很久没有取到火种。
艾子着急地督促门生。
门生说:“夜中太黑暗了,找不到钻火用具。
”又对先生说:“您赶快拿蜡烛来,我们便可找到钻具了。
”艾子说:“(这种人)不是我的门生(弟子),我没有这样的门客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