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整理复习汇总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整理复习汇总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对很多学生来说,语文是成绩提升速度最慢的学科,同时也是学起来最为复杂的学科。
语文需要大量的背诵记忆,如果没有掌握好知识点,很容易就会遗漏知识,从而导致扣分。
这里给大家整理一些2020中考语文复习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高频考点之多音字知识点总结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
多音字有以下几种用法读音1.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
这种类型的多音字在文言文中叫做“破音异读”,约占到全部多音字的80%.对这类多音字,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读音加以辨析、记忆。
如“将”:jiāng(可作动词或副词等),动词可作“带领”解,副词可作“将要”解;jiàng(名词),作“将帅”或“大将”解;qiāng(动词),作“愿”“请求”讲,如“将子无怒”(请你别生气)。
2.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
如“薄”:báo,不厚的意思,一般单用,薄饼、薄纸;bó,一般用于合成词,薄礼、厚古薄今;bò,薄荷(专有名词)。
3.语体不同,读音不同,读音有区别语体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等。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必考篇目知识点总结!附电子版可下载!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必考篇目知识点总结!附电子版可下载!2020《论语》十二章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可/以/为师矣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2)吾日三省吾身省:自我检查、反省(3)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5)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6)不逾矩逾:越过矩:法度(7)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8)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9)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10)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11)匹夫不可夺志也夺:改变(12)博学而笃志笃:坚定(13)切问而近思切:恳切(14)富贵于我如浮云于:介词,对,对于(15)必有我师焉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了解我,(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4.做到孔子教导的“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何益处?①不怨天尤人,能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
②宽容对待别人,能让人际关系更和谐融洽。
陋室铭(刘禹锡)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有仙则名名:出名,有名(2)有龙则灵灵:神异(3)斯是陋室斯:这(4)惟吾德馨惟:只(5)谈笑有鸿儒鸿:大(6)可以调素琴调:调弄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整理复习汇总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整理复习汇总对很多学生来说,语文是成绩提升速度最慢的学科,同时也是学起来最为复杂的学科。
语文需要大量的背诵记忆,如果没有掌握好知识点,很容易就会遗漏知识,从而导致扣分。
这里给大家整理一些2020中考语文复习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高频考点之多音字知识点总结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
多音字有以下几种用法读音1.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
这种类型的多音字在文言文中叫做“破音异读”,约占到全部多音字的80%.对这类多音字,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读音加以辨析、记忆。
如“将”:jiāng(可作动词或副词等),动词可作“带领”解,副词可作“将要”解;jiàng(名词),作“将帅”或“大将”解;qiāng(动词),作“愿”“请求”讲,如“将子无怒”(请你别生气)。
2.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
如“薄”:báo,不厚的意思,一般单用,薄饼、薄纸;bó,一般用于合成词,薄礼、厚古薄今;bò,薄荷(专有名词)。
3.语体不同,读音不同,读音有区别语体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等。
如“给”:口语读gěi;书面语读jǐ,给予、给养。
4.方言词汇的存在造成多音。
这类多音字比较少,仅限于部分地区。
如“忒”:tè,差忒(差错之意);tuī(方言),风忒大、房子忒小(忒:太)等。
5.文言文中的一些通假字延续使用到现在而形成了多音字,普通用法和人名地名等用法不同而造成多音等。
(此部分详见第二节“异读字”。
)积累卡片常见多音字例释行xíng①行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述而》)②运动天行有常(《荀子。
天论》)háng①路遵彼微行(《诗经。
七月》)②行列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汉乐府。
鸡鸣》)③古代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一行陈胜、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难nán困难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nàn患难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数shǔ①动词,计算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②数落,列举罪状晏子请数其罪(《贞观政要。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之一词多义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之一词多义1.道:①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道义,仁道)③策之不以其道(正确方法)④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讲)⑤咨诹善道,察纳雅言(道理)2.居:①不可久居(停留)②面山而居(居住)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某种地位或某个地方)④佛印居右,鲁直居左(在,坐)3.毕:①吾与汝毕力平险(竭尽)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全部,完全)4.亡:①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灭亡,死亡)③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跑)④亡羊补牢(失去,丢失)5.绝:①以为妙绝(极点)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停止,消失)③佛印绝类弥勒(非常,极)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人世隔绝的)⑤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绝妙)6.故: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来)②公问其故(原因,缘故)③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因此)7.意: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企图,想要)②目似瞑,意暇甚(神情,态度)8.诚:①帝感其诚(诚心)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确,确实)③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如果) 9.易: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交换)10.顾:①顾野有麦场(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望,拜访)11.举:①举大计亦死(发动)②众议举宠为督(推荐,推举)③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起,抬起) 12.分:①今天下三分(划分,分开)②必以分人(分配,分给)③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单位,十分为一寸) 13.去:①一狼径去(走开,离去)②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距离)14.业: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事业,功业) ②武陵人捕鱼为业(职业)15.达:①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到,达到)②不求闻达于诸侯(得志,显达)16.当:①当奖率三军(应当)②木兰当户织(对着,向着)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介词,在)17.伐:①十年春,齐师伐我(讨伐,攻打) 18.极:①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尽,到达)②初极狭,才通人(非常,很)③感极而悲者矣(极点,极端)19.益:①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好处)②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增加) 20.会:①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会合,聚会) ②会宾客大宴(适逢,正赶上)21.兵:①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兵器,武器)②可汗大点兵(军队)③上使外将兵(兵士)22.度:①道不通,度(duó)已失期(揣度,推测,估计)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越过,过)③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量词,表示次数) 23.方:①方七百里,高万仞(方圆)②方欲行,转视积薪后(刚,将要)24.固: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固执)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使……巩固)25.尽: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完,消失)②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毫无保留)26.称:①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称赞,赞赏) ②不以千里称也(著称)27.光:①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②仿佛若有光(光线,光亮)28.出:①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在国外)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出去)③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露出)29.策:①执策而临之(马鞭)②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驱使)③策勋十二转(记录)30.归:①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家,回去) 31.从:①择其善者而从之(跟从,学习)②小惠未徧,民弗从也(跟随,跟从)③从民欲也(依从)④从流飘荡,任意东西(顺着,随着) 32.还:①还于旧都(返回,迁回)②计日以还(归还,交还)33.观:①予观夫巴陵胜状(看,观赏)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色,景象) 34.环:①四面竹树环合(围绕)②环滁皆山也(环绕)③如鸣珮环(玉环)35.食:①食不饱,力不足(吃)②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食物)③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喂养)36.舍:①便舍船,从口入(舍弃,表示离开)②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然(房舍,房屋)37.胜:①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的,美好的,壮丽的) ②臣不胜受恩感激(能够承受)38.师: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②齐师伐我(军队)39.使:①送元二使安西(出使)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叫,让) 40.通:①初极狭,才通人(使……通过)②政通人和(顺利,顺畅)③中通外直(贯通,通透)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明白) 41.间: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③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中间)④奉命于危难之间(期间)⑤遂与外人间(jiàn)隔(隔绝,隔开) 42.具:①百废具兴(通"俱",全,皆)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详细)43.良: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真,实在)②此皆良实(善良)44.谓:①太守谓谁(是)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认为)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叫做,称为) 45.寻:①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寻找) ②未果,寻病终(不久,随即)46.志:①必先苦其心志(志向,意志)②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做标记)③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标记,记号)47.安:①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②衣食所安(养)48.作:①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做)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奋起,有所作为)③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劳作)④一鼓作气,再而衰(振作)49.发:①舜发于畎亩之中(起,被任用)②野芳发而幽香(开放)③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发出)④黄发(fà)垂髫,并怡然自乐(头发)50.信:①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实情) 51.忍:①忍能对面为盗贼(忍心)②动心忍性(使……坚强)52.名: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闻名,著名)②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③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命名,取名) 53.朝:①朝服衣冠,窥镜自视(早晨)②皆朝于齐(朝见,朝拜)54.旦:①每至晴初霜旦(早晨)②旦日,卒中往往语(第二天)55.秋: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时候)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季)56.善:①择其善者而从之(优点,长处) ②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57.将:①将欲行(副词,将要)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带兵的人)③上使外将兵(带兵)58.属: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②神情与苏黄不属(相类似)③召令徒属(部下)④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59.许:①遂许先帝以驱驰(答应)②杂然相许(赞同)③高可二黍许(上下)60.数:①珠可历历数也(计算)②扶苏以数谏故(多次,屡次)③夹岸数百步(几)。
2020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汇总

2020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汇总文言文是古人思想智慧的结晶,文言文中有很多特殊句式,这些都需要初中学生在学习语文文言文过程中弄明白,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篇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篇目1捕蛇者说唐代:柳宗元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
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
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篇目2岳阳楼记宋代: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俱)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中考语文文言文必会知识点

中考语文文言文必会知识点故1. 旧的,原来的。
例: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 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2. 特意。
例:桓侯故使人问之。
(《扁鹊见蔡桓公》)3. 原因,缘故。
例:公问其故。
(《曹刿论战》)4. 所以,因此。
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1. 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为“这样”、“如此”。
例:父利其然也。
(《伤仲永》)。
2. 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为“然而”、“但是”等。
例: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3. 助词,分两种情况:①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可译作“……的样子”、“……地”。
例:秦王怫然怒。
(《唐雎不辱使命》)②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的格式,“……的样子”“像……似的”。
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夫1. 指示代词,译为“那”。
例:予观夫巴陵胜状。
(《岳阳楼记》)2. fú,句首发语词。
例: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 丈夫。
例:夫齁声起。
(《口技》)4. 成年男子的通称,可译为“人”。
例: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哉1.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2.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
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3.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所1. 与动词结合,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情况”。
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所闻”即“所知道的事情”)(《桃花源记》)2. “所”和“以”连用。
(1)“所以”表示原因,可译为“……的原因”。
例: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出师表》)(2)“所以”表示手段或凭借,可译为“用什么方法”、“用这些来”。
例:吾知所以距子矣。
(《公输》)/ 所以动心忍性。
(“所以”:用这些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与“为”相呼应,构成“为……所……”的结构,表被动。
2020年中考高考语文必考文言文实词150个

中高考必考的150 个实词1、【爱】(1)名词。
恩惠。
古之遗爱也(《左传》)(2)动词①加惠于人。
吴广素爱人。
(《陈涉世家》)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过秦论》)②喜爱,爱护。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触龙说赵太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③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齐桓晋文之事》)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过秦论》)④怜惜。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
(《左传》)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指南录〉后序》)(3)形容词。
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2、【安】(1)形容词。
①舒适,安适。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论语·述而》)予出官二年,怡然自安。
(《琵琶行》)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安全。
谢庄遂安。
(《冯婉贞》)④安定。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2)动词①养生。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②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失街亭》)③ 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3)代词。
哪里,怎麽。
沛公安在。
(《鸿门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3 、【被】(1)名词。
被子。
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杨修之死》)一(2)动词。
①覆盖。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②遭受,遇到。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论积贮疏》)③施加,施及。
去乱而被之以治。
(《荀子 ? 不苟》)(3)介词。
表示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屈原列传》)(4)通“披”,动词。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②披散,披着。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4、【倍】(1)动词。
①加倍。
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五蠹》)一人予二十金,骨微伤⋯⋯一人倍之,伤肤。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陋室铭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陋室铭
一、词类活用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闻名,著名,名词活用为动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显出灵异,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3、无丝竹之乱耳。
乱,使受到扰乱,动词用作使动词。
二、古今异义
1、鸿:谈笑有鸿儒。
鸿:古义,大;今义,鸿雁,书信。
2、丝竹: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古义,指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
3、馨:惟吾德馨。
馨:古义,美好;今义,芳香。
4、形:无案牍之劳形。
形:古义,身;今义,样子。
三、重点实词:
1、谈笑有鸿儒鸿:大
2、无案牍这劳形形:形体、身体案牍:官府公文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调:调弄,这里指弹。
5、山不在高,有仙则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出名。
灵:灵验,神奇
6、斯是陋室斯:指示代词,此,这
7、往来无白丁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阅金经金经:佛经
9、无丝竹之乱耳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本指弦
乐器竹:本指管乐器。
乱:使乱
10、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
11、何陋之有?: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xx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文言文阅读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点知识,本文将为您介绍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内容包括考试说明中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常见考法,以及误区提醒、例题解析。
知识点总结
考试说明中的要求: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解析:
1、文言诗文背诵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写文言诗文语句,不仅要连贯前后语句,默写时还应一字不错。
中考默写一般4句诗、2句文,特别注意背诵篇目中的名句。
记住并纠正自己以前默写中的错别字。
2、古诗理解鉴赏要重点关注各册教材中以讲读篇目出现的古诗词曲,要注重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特别是教材中的注释;要对《篇目点击》中的赏析指导和练习相当了解,对诗句的理解、诗词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准确。
3、对一些名家名篇,还应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时代和篇名。
4、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
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
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5、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
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6、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
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7、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
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常见考法
从考查形式上看,以单篇阅读为主,也有的安排文段与文段、文段与诗词的比较阅读或链接阅读。
选文采取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方法。
从近几年考题看,课内文章入选率较高的有《邹忌讽齐王纳谏》《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名篇。
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取必须是“浅易”的,对“浅易”的理解应当是:文中多数字词属于常见的实词和虚词,即使有少数生僻字词,或选文中出现不常见的典故,也会安排注释以降低难度,让考生在初中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题型分析及解题方略:
文言散文的考查,常见的考点与题型不外乎字词解释、断句、语句翻译、文意归纳、写法分析、人物与作品评价等内容。
下面就复习和解题方法提几点建议:
1、准确解释字词含义。
注意利用注释,利用平时积累的实词虚词知识,利用拓展联想和关联组词,确认字词在上下文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2、正确、顺畅地翻译句子。
翻译句子,第一,要内容正确,符合文意;其次,译出来的句子要表达准确,得体流畅。
3、概括文意。
往往通过填空、回答问题的方式,考查对文章层次、景物特点、内容要点(如湖北武汉卷10题: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吉林卷15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记叙的范仲淹读书时的轶事)、人物性格特征与感情态度、作品意义、阅读感受等方面的把握程度。
这是除了字词解释和语句翻译之外考查频率最高的点。
解答时务必注意,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善于从细微处着眼,筛选重要信息,归纳概括要点,同时要推敲答案用语的准确性,概括力求要言不烦,不偏不倚,切中要旨。
4、比较阅读。
这是近几年较为常见的一种题型。
常用的是两段材料比较,材料的相关点一般在于作品的题材、主题、人物、手法、社会意义等方面。
有的以课内散文为主,链接课外相关材料(如江苏常州卷《邹忌讽齐王纳谏》与《成侯邹忌为齐相》,湖北黄石卷《出师表》与《诸葛亮言家事》);有的两篇都是写景的游记(广西柳州卷《三峡》与《与朱元思书》);有的是同一作者写不同景点的文章(如湖北潜江卷袁宏道的《满井游记》与《虎丘记》);有的用相关主题的两段材料(如山东滨州卷《鱼我所欲也》与《晏子谏景公》,福建厦门卷用两段赏荷的材料)。
比较阅读只是一种形式,在两段或几段材料之间有一种互补或互衬的关系,有的从两段文章的共性方面命题,有的是各自单独命题,题目互不相干,材料之间没有比较,后面一篇只是前一篇在内容上或题量上的补充。
考点基本与单篇考查是一致的。
5、拓展迁移。
为了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命题常考查对散文主题与人物思想感情的评价,要求考生联系实际谈谈对某些观点的看法。
解答这类题
目,要善于从古代史料中读取人物优秀的思想品质,从事件中读取宝贵的人文精神,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其社会意义,同时也要注意到时代的局限性,恰当地取舍,合理地扬弃。
6、写法分析。
包括语言品味、修辞赏析、结构分析、文章风格阐释等等。
答题时尽力借助已学过的课文,联想已做过的训练题,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寻求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