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高峡出平湖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高峡出平湖 教学设计

三、拓展
1.师:1956年6月,毛泽东主席三次在长江中畅游,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著名的《水调歌头·游泳》。词中的“一桥”是指武汉长江大桥,该桥为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建造的桥梁,当时正在施工中,故称“宏图”。“西江石壁”就是指计划中的长江三峡大坝。我们一起跟着读一读这首起伏迭荡、大气回旋《水调歌头·游泳》,感受毛主席当时对三峡工程蓝图的企盼。(教师点击《水调歌头·游泳》)
(揭示课题:高峡出平湖)
(三)了解三峡工程,感受三峡工程的伟大
1.(教师出示“三峡工程位置图”)师:三峡工程到底建在什么位置?
2.师:三峡工程有哪些作用?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防洪、发电、航运
⑴防洪。
师:你知道三峡大坝有多高,有多宽吗,请猜一猜?
(高185米,相当于60多层楼的高度,宽2309.47米)
师:毛泽东主席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解放,那么他的梦想为什么也实现不了的呢?(国财贫弱)
师:为什么到江泽民这一代梦想就能实现呢?(国富民强)
3.师小结:从孙中山先生第一个提出开发长江三峡水利资源的宏伟构想到毛泽东主席“高峡出平湖”的豪迈诗篇,一直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寄托了中国人七十多年的“高峡出平湖”的梦想终于实现了。这就是伟大的、造福人民的——三峡工程。(板书:三峡工程)三峡工程让长江两岸的高峡出平湖。
(一)回忆长江的洪灾
1.师: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有丰富的淡水资源,有神话般的美丽风光,但它也曾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从汉代到清代的两千年间,长江共发生洪灾214次,平均每10年一次。20世纪,长江又发生了多次特大洪水灾难。(教师播放“1998年长江洪灾”)
师:观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三峡很危险、洪水很可怕……)
五年级下品德与社会课件-高峡出平湖浙教版 PPT

水调歌头(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她源远流长,宏伟博大, 气势磅礴。她是中华民族辉煌历史的 见证,更是东方巨龙腾飞的不竭动力。 数千年来,她备受人们崇拜,却又被 人们肆意践踏破坏;她养育着炎黄子 孙,却也带来无穷的灾难。
一双鞋,长久积压,卖不出去,到最后 只能打 折处理 。所以 ,把握 时机很 重要
一双鞋,不管在哪里生产,能摆在一起 ,一路 同行就 很不易 。所以 ,缘分 很重要 。
一双鞋,不管多新,多好,穿过之后就 成了旧 东西, 也就不 会像刚 开始那 样喜欢 了。所 以,珍 惜很重 要。
一双鞋,不管款式多新颖,包装多华丽 ,不耐 穿等于 摆设。 所以, 内涵很 重要。 但是,五年过去了。
三峡工程,从最初的设想到1994年的正式开工,前后经历了七十 多年。三峡工程之梦,是几代国人的富国强命之梦。
1917年,名族伟人孙中山先生手持放大镜,在地图上沿长江流域来 回移动,后来久久地盯在三峡一带,一个伟大梦想由此迸发。孙先生 心潮澎湃,奋笔疾书:“改良此上游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 以溯流而行,而又可资其水力。”然而,那个列强入侵、国难民穷的 时代,他的梦想只能是海市蜃楼。新中国成立后,三峡工程在此列入 议事日程。毛泽东在与长江水利委员会负责人讨论治江方略时,以其 伟人的胆略提出:“在三峡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毕其功于一 役。”1956年夏的一天毛泽东在武汉三次畅游长江之后,奋笔写下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壮美诗篇。此后, 三峡工程也多次被提上中国领导人的议事日程。但由于国际形势的 变化和国家财力的贫弱,一代伟人的宏伟畅想,最终只是一种美好 的企盼。改革开放以后,三峡工程之梦进入了新的阶段。在以江泽 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筹划之下,寄托了七十多年梦想 的山峡工程议案,在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 会议上获得通过。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高峡出平湖》教学设计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高峡出平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高峡出平湖》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我国三峡工程的建设情况和三峡大坝的功能作用。
课文通过描绘三峡工程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和带来的巨大变化,让学生了解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艰辛和伟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对国家大事有一定的关注。
但在品德与社会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对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意义和价值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峡工程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和功能作用,理解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社会发展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峡工程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和功能作用。
2.难点: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对学生品德素养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合作讨论法: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情感教育法:以情感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社会发展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营造情境。
2.提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三峡工程的相关信息,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展示三峡大坝的壮观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三峡工程的历史背景和建设过程,让学生了解工程的艰辛和伟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三峡大坝的功能作用是什么?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4.巩固(5分钟)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强化学生对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高峡出平湖》教案教学设计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高峡出平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江苏省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懂得珍爱自然,保护环境。
2.了解崇明岛的特点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学会欣赏自然之美。
3.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崇明岛的特点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学会欣赏自然之美。
2.难点: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三、教具准备:1.多媒体教室、PPT、幻灯片等教学工具。
2.画册、照片等多媒体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师生互动,询问学生对崇明岛的了解和认识。
老师:同学们,你们都了解什么是崇明岛吗?学生:崇明岛是中国东海的第二大岛,是上海市管辖的县级市,位于长江口西岸的长江入海口,是一个典型的海岛平原,属于长江三角洲的一部分。
老师:非常好,同学们了解这么多,那我们今天的课程就是要介绍给大家崇明岛的另一面——美丽、独特的自然风光。
2.播放PPT展示崇明岛的照片,引导学生感受崇明岛的特点和美丽。
二、感知(25分钟)1.呈现课文和绘本《高峡出平湖》。
2.阅读课文,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和重点词汇。
3.录音、朗读、模仿,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绘本欣赏,引导学生开启解读美学的眼光。
三、理解(35分钟)1.小组讨论:“我们如何做好崇明岛的生态保护工作?”2.引导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逐步探究生态环保的重要性、策略策略和行动建议,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实践(20分钟)1.组织实地考察活动,带领学生亲身感受和探究崇明岛的文化和自然风光。
2.记录实地考察成果,统计收集到的资料,总结成果和感受,呈现在班会和文化活动中。
五、反思(10分钟)1.学生讲述收获,分享疑问。
2.老师点评,总结本节课教学内容,回应疑问,为下节课做桥梁。
四、作业1.课后根据学生的实地考察体验,详细画出崇明岛漂亮的一面,颜色不限。
五年级小学品德与社会《高峡出平湖》教学设计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活动设计
信息技术使用说明
《长江之歌》我传唱
1、喜欢听歌吗?我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歌,也带了一处好风景,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播放《长江之歌》
2、请说说这是我国的哪一条河流。(长江)你知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赞美她吗?
3、过度:是呀,长江源远流长,气势磅礴,美丽动人,她是中华民族辉煌历史的见证,更是东方巨龙腾飞的不竭动力。
三峡工程真伟大
1、感受三峡工程的雄伟。(资料1)
2、学生自学资料后交流。
(1)大坝介绍
(2)大坝建筑物总工程量介绍
(3)大坝的世界之最
3、三峡工程的功能
用三峡工程的图片让学生感受三峡工程的雄伟。
总结
1、过度:正如我们的伟人毛主席说的: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三峡工程成了一座造福人类的伟大工程。
2、再次唱响《长江之歌》。
插入歌曲《长江之歌》结束。
四、习 □制作作品 □测验 ■其它活动
2.评价量表内容(测试题、作业描述、评价表等)
作业:通过网络等手段,深入了解长江三峡工程,包括三峡工程修建的难题、存在的争议等问题。
六、备注
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管理思路、可能存在的教学意外及相应的应急预案等
什么时候
谁
提议
结果
3、交流。
4、总结。
课件展示课文资料和自学表格,引导学生自学。
我来开船过船闸
1、过度:三峡水利枢纽修建成功了,为我们中下游的百姓生活带来保障的同时,也为我们三峡风光的宣传享受提供了航道。可是三峡大坝的上游与下游的落差很大有113米,我们的船只如何通过大坝?你来猜猜看?
品德与社会高峡出平湖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品德与社会高峡出平湖教案课件教学设计品德与社会高峡出平湖教案课件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珍惜友谊,学会尊重、理解、善待他人。
2、与小伙伴相处时,能多为别人着想,尽量避免矛盾的发生。
3、懂得原谅别人是一种美德,在与人交往时,做到宽以待人、严以律已。
4、在产生矛盾后,能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做到宽宏大量待人。
重点难点:重点:在与人交往时,学会理解、善待他人。
难点:产生矛盾后,能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做到宽宏大量待人。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狼孩的故事”。
2、制作学生产生冲突、最后握手言欢的情境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和友谊有关的故事、名人名言等。
教学设计:一、故事导入1、教师讲述“狼孩的故事”。
教师:听了“狼孩的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学生交流、讨论。
2、教师: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要健康成长,就离不开与别人的交往。
在交往中,各种各样的事都会发生,有开心、欢乐,也有委屈和难过有时,难免会产生冲突。
二、分析冲突的前因后果1、教师播放学生产生冲突、最后握手言欢的情境课件。
2、学生交流、讨论“辨析角”中冲突发生后的四种情境的处理方法。
3、教师:在我们身边,你看到过类似的冲突吗?结果会是怎样呢?学生交流、讨论:冲突的事件是什么,冲突的起因在哪儿,冲突的双方是谁,双方当时可能的想法有哪些,解决的'办法有哪些,各有什么利弊。
4、教师引导学和领悟:(1)解决冲突的第一步在于使冲突双方保持情绪冷静。
(2)互惠是有效解决冲突的原则。
大家可以平心静气寻找一个对双方的伤害降到最低、对双方的利益有最大保障的方法。
(3)解决冲突的关键往往在于沟通。
学会宽容、学会理解也是有效解决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则。
许多冲突都因误解而生,沟通有助于澄清事实,而冲突的最终解决还有赖于双方的宽容和理解。
三、寻找“人缘好”的人1、教师:通过前一课的调查研究,我们知道良好的同学关系有利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
朋友之间发生矛盾、闹别扭都是难免的,但是有的同学为了一点小事情就和朋友发生冲突,这样做很不值得。
浙教版品社五下《高峡出平湖》教学设计

浙教版品社五下《高峡出平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高峡出平湖》是浙教版品社五下的一个课文,主要介绍了我国三峡工程的建设和成就。
课文通过描绘三峡库区的历史变迁,展现了我国科技进步和民族精神的发展。
本课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既具有知识性,又具有思想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对国家科技成就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背景知识,学生可能存在理解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峡工程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和成就,掌握相关专业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进步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专业术语的理解、课文中蕴含的科技创新精神。
2.针对重难点,教师需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教具,帮助学生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写作指导法:以课文为模板,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素材,直观展示课文内容。
2.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3.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三峡工程的认知程度,为教学提供依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峡库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习兴趣。
随后,提出问题:“你们听说过三峡工程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三峡工程的历史背景和建设过程,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高峡出平湖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第一课高峡出平湖教材分析三峡工程是巨龙腾飞的一个象征,是祖国发展的标志之一,三峡工程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是一项伟大的造福中国人民的工程。
第一课时,重在引导学生感受三峡工程的伟大。
第二课时,重在让学生感受这是一项造福中国人民的工程。
因此,本课从三峡工程兴建后发挥的作用入手,引导学生重点感受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和移民四方面所带来的巨大效益。
让学生在课前搜集、课内交流、自主学习中,感受到三峡工程的确是一项造福中国人民的工程。
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三峡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功能,了解三峡工程兴建后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效益,进一步感受三峡工程是一项造福中国人民的工程。
2.了解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上相关水利工程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了解三峡工程的主要功能,感受三峡工程是一项造福中国人民的工程。
教具制作课件、搜集资料。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基础教案个性设计一、回顾导入1.同学们,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经过14年的建设,三峡工程将在今年夏天完工。
那承载着几代国人富国强民之梦的三峡工程,将会发挥哪些作用呢?2.学生交流,教师归纳为四方面:防洪、发电、航运、帮助移民脱贫。
(板书:防洪、发电、航运、帮移民脱贫)(设计说明:从复习回顾入手,让学生对三峡工程造福中国人民有了整体的认识。
)二、感受三峡工程是一项造福中国人民的工程1.防洪①通过课前的搜集,关于防洪,你了解了什么?②学生交流汇报。
③这是老师搜集的资料,你读一读,看看还会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资料(见资料袋:三峡大坝如何防洪)④看完资料,你知道了什么?⑤如果今天气象预报,预计未来几天长江上游地区将持续暴雨。
猜想一下三峡大坝的工作人员会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预防洪水?⑥小结:三峡水库就是这样通过有效地调控洪水,保护了长江中下游1500万人口和150万公顷耕地,为国家减少了数亿元的损失。
(设计说明:先让学生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了解三峡工程有关防洪的内容,再在课堂上尽可能地让他们交流所了解到的知识,这本身就是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能有效地锻炼学生搜集、分析、归纳资料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德与社会高峡出平湖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品德与社会高峡出平湖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三峡工程的概况,知道三峡工程是祖国建设的一项伟大成就,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功能。
2、引导学生关注三峡工程,收集相关资料,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长江三峡工程的`概况,感受三峡工程的伟大。
难点:让学生理解三峡船闸通航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欣赏风光图片,感受长江之美
1、欣赏美景(课件播放长江风光照片,同时配乐《长江之歌》。
)
2、诉说感受:你知道这些景色是哪儿的吗?看到了这些景色,你感觉到长江是怎样的?
教师小结: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气势磅礴,美丽动人,是我们的母亲河。
(二)、回顾历史灾难,感悟治理之需
1、了解灾难(课件播放洪灾实景资料及有关文字资料)
2、学生交流:看了投影,你有什么感受?
3、论对策有什么办法能使长江减少灾难,永远造福于我们呢?
(三)、阅读“百年梦想”,共享成功之乐
1、阅读“百年梦想”,伟人了解之梦
2、分析原因,初步感知为什么原先只能是“海市蜃楼”、“美好的企盼”?今天,这个
百年梦想成为现实,高峡真的出了平湖(课件同步出示课题“高峡出平湖”),这说明了什么?
3、观看三峡大坝合拢盛况(课件播放新闻片段)
(四)、了解“三峡工程”,领略工程之壮
1、知道三峡工程地理位置,出示三峡工程全景图。
2、探究工程功能(1)防洪,(2)发电,(3)航运,(4)其他(如旅游、环保等)
3、观看船过船闸的过程(课件演示)
4、学生谈感受
(五)、同唱《长江之歌》,抒发赞颂之感
1、师:同学们,让我们用歌声来赞美长江、赞美三峡工程。
2、师生齐唱歌曲《长江之歌》(课件同步放歌曲,图片中加入三峡工程的相关内容)(六)、引导课后查阅,探究三峡之最
【品德与社会高峡出平湖教案课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