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荧光素酶测试系统及海肾类对照报告基因载体
dual-luciferase

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作者:windyrain 2008-05-29 21:54:33标签:杂谈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试∶结合萤火虫和海洋腔肠荧光素酶先进的共报告基因测试技术在用萤火虫荧光素酶定量基因表达时,通常采用第二个报告基因来减少实验的变化因素。
但传统的共报告基因(比如CAT,β-Gal,GUS)不够便利,因为各自的测试化学,处理要求,检测特点存在差异。
Promega提供一种先进的双报告基因技术,结合了萤火虫荧光素酶测试和海洋腔肠荧光素酶测试。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试系统,结合pRL载体系统,表达第二个报告基因海洋腔肠荧光素酶,在单管中进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试,快速,灵敏,简便。
系统还提供PLB裂解液,用来裂解在多孔板中培养的哺乳细胞,不需操作单个样品。
对于正在使用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的研究人员。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试系统将使他们立即体会到该系统的便利。
介绍有内参照双报告基因用于实验系统中作相关的或成比例的检测, 通常一个报告基因作为内对照, 使另一个报告基因的检测均一化。
检测基因表达时双报告基因通常用来瞬时转染培养细胞,带有实验报告基因的载体共转染带有不同的报告基因作为对照的第二个载体。
通常实验报告基因偶联到调控的启动子, 研究调控基因的结构和生理基础。
报告基因表达活力的相对改变与偶联调控启动子转录活力的改变相关,偶联到组成型启动子的第二个报告基因,提供转录活力的内对照, 使测试不被实验条件变化所干扰。
通过这种方法, 可减少内在的变化因素所削弱的实验准确性, 比如, 培养细胞的数目和活力的差别, 细胞转染和裂解的效率。
使用萤火虫荧光素酶,结合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 β-半乳糖苷酶(β-Gal), 或葡萄醛酸糖苷酶(GUS)的双报告基因,近几年已普遍使用。
但这些双报告基因组合削弱了荧光素酶操作的优势, 比如荧光素酶测试和定量可在几秒钟内进行, 但CAT, β-Gal和GUS测试法, 则在定量前需要长时间的保温。
Dual-Luciferase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

Dual-Luciferase®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产品包装目录号价格Dual-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 System 100 次检测E19101000次检测E1960Dual-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 System10-pack1000次检测E1980Dual-Luciferase® Reporter 1,000 AssaySystemPassive Lysis 5× Buffer 30ml E1941描述:普洛麦格公司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DLR™)检测系统为双报告基因检测提供有效手段。
在DLR™ 检测中,萤火虫(Photinus pyralis)荧光素酶和海肾(Renilla reniformis)荧光素酶可在单个样品中连续测量。
测量过程是:加入荧光素酶检测试剂II (LARII)产生萤火虫荧光信号,信号持续至少1 分钟,这样先测量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定量萤火虫荧光强度之后,再在同一样品中加入Stop & Glo®试剂,将上述反应猝灭,并同时启动海肾荧光素酶反应,同时进行第二次测量。
如果使用带有试剂自动注射器的荧光发光计,两个检测可在4秒内完成。
在DLR™检测系统中,两个报告基因产生的线性检测范围均在小于10-18摩尔的灵敏度范围内,两个报告基因在实验宿主细胞内均无内源活性。
另外,此系统中一体化形式的双荧光素酶检测既可快速定量检测转染细胞,也可用于快速定量检测无细胞转录/翻译反应体系中的两个报告基因。
普洛麦格公司的合成海肾基因phRL系列:普洛麦格公司曾为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DLR™)检测系统设计了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和野生型海肾报告基因载体pRL系列。
phRL和pRL系列载体均提供海肾荧光素酶的组成性表达,可与任何实验用萤火虫荧光素酶载体组合,共同转染哺乳动物细胞。
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的应用,常见载体及案例简介

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的应用,常见载体及案例简介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Dual-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通常以萤火虫萤光素酶(Firefly luciferase)为报告基因,以海肾萤光素酶(Renilla luciferase)为内参基因。
所构成的报告系统具有灵敏度高、动态范围广、应用灵活等优势,广泛用于基因调控、非编码RNA靶向互作等研究领域。
Firefly luciferase(简称F-Luc)以萤光素(luciferin)为底物,在Mg2+、ATP和氧分子存在条件下,催化luciferin氧化成oxyluciferin,在此过程中发出最强波长在560nm 左右的生物萤光(bioluminescence)。
F-Luc表达框的上游启动子区域插不同功能序列,可以通过转录起始条件造成其报告萤光的变化。
在F-Luc的3’UTR区域插入待验证的靶序列,通过其翻译抑制或mRNA稳定性降低,可以反映是否存在靶向互作。
Renilla luciferase(简称R-Luc)以腔肠素(coelenterazine)为底物,在氧分子存在的条件下催化coelenterazine氧化生成coelenteramide,此过程中发出最强波长在465nm 左右的生物萤光。
R-Luc通常由固定组成型启动子驱动,在报告系统中作为校正input误差的内参信号。
生物萤光产生反应式一、应用方向1. 验证microRNA同mRNA靶向互作。
将待测mRNA的3’UTR序列插入报告基因载体,再共转入该microRNA,如果萤光素酶活性下降,则提示为其靶序列。
2. 验证microRNA同lncRNA靶向互作。
将候选的lncRNA序列插入报告基因载体中F-Luc的3’UTR区域,检测萤光素活性。
3. 启动子结构分析。
将启动子区域序列(通常2k左右)进行分段截短,或对特定位点进行突变,再分别构建入luciferase报告载体,检测其启动子活性。
双荧光素报告基因载体

双荧光素报告基因载体:构建与应用引言双荧光素报告基因载体在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能够帮助研究人员观察和分析特定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本文将介绍双荧光素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和应用过程。
构建双荧光素报告基因载体的步骤第一步:选择荧光素基因和载体在构建双荧光素报告基因载体之前,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荧光素基因和载体。
常用的荧光素基因有荧光素酶(Luciferase)和绿色荧光蛋白(GFP)。
载体选择上可以使用质粒或病毒载体。
第二步:设计引物和限制酶切位点在构建双荧光素报告基因载体时,需要设计引物和限制酶切位点。
引物用于扩增荧光素基因,限制酶切位点用于将基因插入载体。
第三步:扩增和纯化荧光素基因使用设计好的引物扩增荧光素基因。
扩增完成后,通过凝胶电泳检测目标片段的大小并纯化出目标片段。
第四步:切割载体和插入基因将载体与限制酶进行切割。
切割后,将扩增和纯化好的荧光素基因与载体连接,形成重组载体。
第五步:转化宿主细胞并筛选将重组载体转化到宿主细胞中,常用的宿主细胞有大肠杆菌。
转化完成后,通过筛选对重组载体敏感的宿主细胞,如通过抗生素抗性筛选。
第六步:验证重组载体通过PCR扩增和测序等方法对重组载体进行验证。
确保荧光素基因已经正确插入载体。
双荧光素报告基因载体的应用荧光素酶活性检测双荧光素报告基因载体可以用于荧光素酶活性检测。
将重组载体转染到感兴趣的细胞中,然后加入荧光素底物。
荧光素酶基因的表达量与荧光素底物的降解速率成正比。
通过测量产生的荧光信号强度,可以获得基因的表达水平。
基因表达调控研究双荧光素报告基因载体还可以用于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
通过插入启动子区域,可以观察特定条件下基因的表达变化。
比如,研究某种药物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细胞信号通路研究使用双荧光素报告基因载体可以研究细胞信号通路。
通过将感兴趣的基因与荧光素酶基因连接,可以观察特定信号通路的活性。
这有助于理解细胞信号传递过程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miRNA的靶基因笔记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miRNA的靶基因笔记(一)什么是双荧光素酶?答:双荧光素酶通常是指萤火虫荧光素酶和海肾荧光素。
其中荧火虫荧光素是从甲虫(Photinus pyralis)中分离得到,分子量为61kDa;而海肾(Renilla)荧光素酶则是从海肾(Renilla reniformis)中分离,分子量为36kDa。
这两种酶的区别之一是他们的底物和辅因子不同:萤火虫荧光素酶需要荧光素、氧气、ATP和镁离子同时存在才能发光;而海肾荧光素酶仅需要腔肠素(coelenterazine)和氧气。
萤火虫荧光素酶和海肾荧光素酶的区别之二是发光的颜色不同:萤火虫荧光素酶产生的光颜色呈现黄绿色,波长550-570nm;而海肾荧光素酶产生蓝光,波长480nm。
正是由于这两种酶的底物和发光颜色不同,所以在双报告实验中得到广泛应用,它们的发光原理如下所示:(二)为什么要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答:单报告基因实验往往会受到各种实验条件的影响,而双报告基因则通过共转染的“对照”作为内参为试验提供一基准线,从而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小细胞活性和转染效率等外在因素对实验的影响,使得数据结果更为可信。
(三)双荧光素酶在miRNA验证其靶基因方面的原理是什么?答: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在细胞中同时表达萤火虫萤光素酶和海肾萤光素酶,两者没有种源同源性并对应不同的反应底物,故而没有交叉干扰。
得益于超强的光信号和超高的信噪比,本系统被广泛用于 miRNA 靶基因验证。
miRNA 主要通过作用于靶基因的3’UTR起作用,可以将目的基因3’UTR区域构建至载体中报告基因 luciferase 的后面,通过比较过表达或者干扰 miRNA 后,报告基因表达的改变(监测萤光素酶的活性变化)可以定量反映 miRNA 对目的基因的抑制作用,也即用荧光值来判断miRNA是否和靶基因结合。
(四)在利用双荧光素酶验证miRNA的靶基因方面,插入的3’UTR长度应该是多少?答:靶基因的3’UTR长度不一,将全长都插入载体中不切实际,通常只插入包括miRNA结合位点前后200bp左右的序列,大概就是400bp[1],但也有文献插入的是80个bp[2],有文献选择了200多个bp[3],但严格来讲,应该选择400bp,以结合位点为中心,上游200bp,下游200bp。
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

13
03
参考案例
1
案例一
分别构建靶基因CADM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以及与miR-XX结合位点突变的突变体:PGLOCADM1 WT和PGLO-CADM1 MUT。将两种报告质粒与过表达质粒miR-XX mimic和阴性对照质粒分别 共转染至肝癌细胞Huh7中,转染24 h后裂解细胞,12000 rpm离心1 min,收集上清。使用双荧光素酶 报告基因检测系统 (Dual-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 System,E1910,Promega) 检测荧光素酶活性 。每个细胞样品中加入100 μL萤火虫荧光素酶工作液检测萤火虫荧光素酶 (Firely lueiferase),加入100 μL海肾荧光素酶工作液检测海肾荧光素酶 (Renilla lueiferase),以萤火虫荧光素酶与海肾荧光素酶作为 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实验重复3次。
报告基因检测系统 (Dual-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 System,E1910,Promega) 检测荧光素酶活性
。每个细胞样品中加入100 μL萤火虫荧光素酶工作液检测萤火虫荧光素酶 (Firely lueiferase),加入100
Step2:共转染 μL海肾荧光素酶工作液检测海肾荧光素酶 (Renilla lueiferase),以萤火虫荧光素酶与海肾荧光素酶作为
14
03
参考案例
1
案例一
分别构建靶基因CADM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以及与miR-XX结合位点突变的突变体:PGLOCADM1 WT和PGLO-CADM1 MUT。将两种报告质粒与过表达质粒miR-XX mimic和阴性对照质粒分别
Step1:构建载体 共转染至肝癌细胞Huh7中,转染24 h后裂解细胞,12000 rpm离心1 min,收集上清。使用双荧光素酶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步骤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步骤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方法,用于研究基因表达、蛋白质相互作用等生物学过程。
下面将介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的详细步骤,希望能对您的实验工作有所帮助。
1. 质粒构建。
首先,需要将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构建到适当的表达载体中。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pGL3基因表达载体,将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插入到该载体的多克隆位点中。
构建好的质粒可以用于转染细胞进行后续的实验操作。
2. 细胞培养。
接下来,需要选择适当的细胞系进行实验。
常用的细胞系有HEK293、HeLa等。
将选定的细胞系进行培养,直至细胞密度达到要求,可以进行后续的转染实验。
3. DNA转染。
将构建好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转染至培养好的细胞中。
可以选择合适的转染试剂,按照试剂说明书的操作步骤进行转染。
转染后,将细胞培养在含有适当抗性筛选剂的培养基中,以筛选转染成功的细胞。
4. 荧光素酶活性检测。
转染后的细胞需要进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
首先将培养基抽取,然后加入荧光素底物,测定细胞中荧光素酶的活性。
可以使用荧光素酶检测试剂盒进行操作,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5.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分析。
最后,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组的荧光素酶活性来研究基因的表达水平,或者研究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等生物学过程。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并进行讨论。
以上就是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的详细步骤。
希望对进行该实验的科研工作者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在实验中取得理想的结果。
祝实验顺利!。
双荧光素酶测试系统及海肾类对照报告基因载体

双荧光素酶测试系统及海肾类对照报告基因载体1.什么是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试系统(DLR)DLR测试系统灵敏,方便,在一个系统中用于测量两个单独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萤火虫荧光素酶及海洋海肾荧光素酶(Renilla reniformis),DLR测试系统可用于细胞裂解物及无细胞的翻译系统。
2.有哪些海肾荧光素酶载体海肾荧光素酶载体pRL用于在转染的哺乳细胞中组成性地表达海肾荧光素酶。
这类载体还有T7启动子,可用T7RNA聚合物在体外合成海肾荧光素酶,有4个不同的载体:A pRL-SV40载体??? pRL-SV40载体含SV40增强子及早期启动子区域,可在多种细胞中组成性地高表达海肾荧光素酶。
pRL-SV40载体还含有SV40的复制起始区,可在表达SV40大T抗原的细胞中,如COS-1,COS-7细胞中,瞬时及附加体似地复制。
B pRL-CMV载体pRL-CMV载体含有CMV极早增强子及启动子,可在多种细胞中组成性地高表达海肾荧光素酶。
a pRL-TK载体pRL-TK载体含HSV胞嘧啶激酶启动子区域,在多种细胞中组成性地弱表达海肾荧光素酶。
b pRL-null载体pRL-null载体缺真核启动子及增强子,在海肾荧光素酶基因的上游含有多克隆位点。
3.用双报告基因有何优点一般地说,实验报告基因用于测试实验条件下基因的表达,而另一个报告基因作为内对照,以提供实验报告基因测试的归一化。
将实验报告基因的活力与内对照报告基因的活力作归一化可消除实验中不同测试间所固有的变化,这些变化减弱实验准确度,其中包括培养细胞的数目及活力的差异,细胞转染及裂解的效率。
海肾荧光素酶可用作对照报告基因及实验报告基因。
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试中,将萤火虫荧光素酶作为实验报告基因,海肾荧光素酶作为对照报告基因。
4.相比用CAT或β-半乳糖苷酶对表达数据作归一化,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试系统有何优点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试(DLR)有几个优点:•快速•DLR测试不需保温或对样品作预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荧光素酶测试系统及海肾类对照报告基因载体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双荧光素酶测试系统及海肾类对照报告基因载体1.什么是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试系统(DLR)?DLR测试系统灵敏,方便,在一个系统中用于测量两个单独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萤火虫荧光素酶及海洋海肾荧光素酶(Renilla reniformis),DLR测试系统可用于细胞裂解物及无细胞的翻译系统。
2.有哪些海肾荧光素酶载体?海肾荧光素酶载体pRL用于在转染的哺乳细胞中组成性地表达海肾荧光素酶。
这类载体还有T7启动子,可用T7RNA聚合物在体外合成海肾荧光素酶,有4个不同的载体:A pRL-SV40载体pRL-SV40载体含SV40增强子及早期启动子区域,可在多种细胞中组成性地高表达海肾荧光素酶。
pRL-SV40载体还含有SV40的复制起始区,可在表达SV40大T抗原的细胞中,如COS-1,COS-7细胞中,瞬时及附加体似地复制。
B pRL-CMV载体pRL-CMV载体含有CMV极早增强子及启动子,可在多种细胞中组成性地高表达海肾荧光素酶。
a pRL-TK载体pRL-TK载体含HSV胞嘧啶激酶启动子区域,在多种细胞中组成性地弱表达海肾荧光素酶。
b pRL-null载体pRL-null载体缺真核启动子及增强子,在海肾荧光素酶基因的上游含有多克隆位点。
3.用双报告基因有何优点?一般地说,实验报告基因用于测试实验条件下基因的表达,而另一个报告基因作为内对照,以提供实验报告基因测试的归一化。
将实验报告基因的活力与内对照报告基因的活力作归一化可消除实验中不同测试间所固有的变化,这些变化减弱实验准确度,其中包括培养细胞的数目及活力的差异,细胞转染及裂解的效率。
海肾荧光素酶可用作对照报告基因及实验报告基因。
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试中,将萤火虫荧光素酶作为实验报告基因,海肾荧光素酶作为对照报告基因。
4.相比用CAT或β-半乳糖苷酶对表达数据作归一化,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试系统有何优点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试(DLR)有几个优点:•快速DLR测试不需保温或对样品作预处理。
用被动裂解液将共转染有萤火虫及海肾荧光素酶基因的细胞裂解,制备细胞抽提物。
加入Stop&Glo试剂后,可同时湮灭萤火虫荧光素酶活力并激活海肾荧光素酶发光,需立即测试海肾荧光素酶活性。
在几秒钟内可完成荧光素酶测试实验并作定量测试。
而其他一些如CAT及β-gal的报告基因系统在定量前需要长时间的保温。
•灵敏度萤火虫及海肾荧光素酶的测试线性范围,是酶浓度的7个对数。
其他报告基因的灵敏度及线性应答受限。
通常不存在内源荧光素酶使背景活力低。
•方便在单管中完成测试,不需拆分样品,可用被动裂解液将培养在96孔板中的细胞快速裂解。
5.海肾荧光素酶与萤火虫荧光素酶相比的相对活性如何?在ATP,镁,及氧存在时,萤火虫荧光素酶作用于甲虫荧光素,而来源于海洋腔肠(Renilla reniformis)的荧光素酶在氧的存在下作用于海肾荧光素。
6.将两个报告基因载体作共转染应用什么条件?当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试系统来测量等重量的萤火虫荧光素酶及海肾荧光素酶时,可观察到它们释放的光几乎相等。
萤火虫荧光素酶的分子量为61kD,而海肾荧光素酶的分子量为36kD,当测试等重量的两个酶时,所测的海肾荧光素酶分子实际多69%。
如以每摩尔为基础,据实验确定,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剂测试的萤火虫荧光素酶的荧光强度比海肾荧光素酶强大约53%。
共转染质粒所含启动子间的反式效应有可能会影响到报告基因的表达。
当对照或实验报告基因载体含有很强的启动子/增强子时,需要特别加以注意。
载体pRL上的TK,SV40,CMV调节因子据报道可在大多数哺乳类细胞中表达,但它们在不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不同。
载体pRL-TK中HSV胞嘧啶激酶启动子相对较弱,使海肾荧光素酶的组成性表达成低到中度水平。
早SV40极早CMV的增强子/启动子转录水平高,当实验载体所具有的调节因子较强时,这类启动子不太适用于双报告基因实验。
为使实验报告基因及对照报告基因的基因表达相对独立,每次实验时转染混和液中载体DNA的量及共转染报告基因载体的比例需作优化。
可采用实验载体与共转染报告基因载体的组成比在10:1到50:1或更大的范围,这有利于抑制启动子间的交互作用。
有时为有利于实验,共转染混和液中的实验载体应选择为少量部分。
7.需用荧光测试仪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试系统的荧光素酶作测定吗?作DLR测试时应使用荧光测试仪。
液闪仪的灵敏度相比太低,不易获得可重复的结果。
8.作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试时,如何使用单或双加样的荧光测试仪?对于单加样的荧光测试仪,在管子中预先加入荧光素酶测试试剂II,再加入细胞裂解物并测萤火虫荧光素酶的活力,接下来,用荧光测试仪上的加样管加入Stop&Glo试剂,并测海肾荧光素酶的活力。
对于双加样的荧光测试仪,在管子中加入细胞裂解物后,放入荧光测试仪中,从加样管I中加入荧光素酶测试试剂II并测萤火虫荧光素酶的活力,从加样管II中加入Stop&Glo试剂,并测海肾荧光素酶的活力。
需对背景作预测试的荧光测试仪需关闭这一功能。
9.如何从荧光测试仪中清理Stop&Glo试剂?Stop&Glo试剂中的一个荧光素酶湮灭成份对塑料物质有一定的亲和力。
这一组份对于自动加样管的塑料管及吸管的内壁有可逆结合。
接触过Stop&Glo试剂的加样管如没充分清洗,会将残留的湮灭试剂遗漏到随后通过加样管的溶液中。
如这样的情况发生,则非常少量的污染湮灭试剂就会极大地抑制萤火虫荧光素酶的活力。
因此在使用萤火虫荧光素酶测试中,如要用自动法加样LARII,则需对已接触Stop&Glo试剂的加样管作充分的清洗。
如荧光测试仪有两个加样管,则要将每个管子固定加样一种溶液。
在完成一次实验后必须彻底清洗,请按下面的步骤清洗管子并维修仪器。
普通加样管清洗步骤:1,用3倍于吸管箱体积的去离子水反复清洗加样管子以除去Stop&Glo试剂。
2,准备70%的乙醇作为清洗试剂,用5ml70%的乙醇将箱及加样管完全清洗,可将加样管浸泡在这一溶液30分钟后,再用去离子水清洗。
注意:构造加样管子的材料有很大差异,有的吸管浸泡清洗试剂的时间需超过30分钟。
配有Teflon管子的荧光测试仪不会有太大问题,而其他如Tygon浸泡清洗试剂的时间需超过12-16小时(过夜)以完全除去Stop&Glo试剂。
3,用3倍于吸管箱体积的去离子水反复清洗加样管子以除去乙醇。
Turner Designs TD –20/20荧光测试仪中加样管的清洗: TD –20/20荧光测试仪需5次预循环以100%地将加样吸管中的溶液完全清除,然后按下列方法清除残留的Stop&Glo试剂:1.用去离子水清洗吸管10次,清除残留的Stop&Glo试剂。
2.再用70%乙醇清洗10次,并用清洗液将管子浸泡30分钟。
3.再用去离子水清洗10次,清除残留的乙醇。
10.如何保存Stop&Glo试剂?将一定体积的Stop&Glo试剂保存在玻璃管及硅化的聚丙烯管子中,放在-70o C。
在未作处理的塑料管中,这一试剂不稳定。
×Stop&Glo底物储存液的保存条件已作改变!1999二月。
Stop&Glo底物溶于Stop&Glo底物试剂中,所得50×贮液在-20o C会沉淀。
当沉淀发生时,50×贮液的颜色会改变,如用于测定海肾荧光素酶,则酶活力会降低。
最好新鲜配制50×贮液,并立即使用,如需保存,则将50×贮液保存-70o C达4周,活力不会改变。
12.被动裂解液与报告基因裂解液及细胞培养裂解试剂有何差别这三种裂解液能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试系统(DLR)一同使用吗?被动裂解液经特别配方以最有效地减小海肾荧光素酶底物海肾荧光素的自发荧光水平。
两个荧光素酶在被动裂解液中,室温可保存6小时。
报告基因裂解液原则上可用于制备细胞裂解物,并用于DLR测试,但实际上这不可行,因较被动裂解液会导致高一些的海肾荧光素的自发荧光水平。
细胞培养裂解试剂的海肾荧光素的自发荧光水平很高,不能被采用于制备DLR测试系统的细胞裂解物。
13.被动裂解液能裂解培养的植物细胞吗它能裂解哺乳动物组织所得的初级细胞吗?被动裂解液不能裂解植物细胞。
它能裂解一些类型的哺乳初级细胞。
一种细胞能否被它裂解需作测试。
14.加入Stop&Glo试剂后,还残留有萤火虫荧光素酶活性吗?萤火虫荧光素酶能立即被Stop&Glo试剂湮灭,残留有萤火虫荧光素酶活性低于%。
15.荧光素酶测试试剂II是否是荧光素酶测试系统的同一试剂?荧光素酶测试试剂II不是荧光素酶测试系统的同一试剂。
荧光素酶测试试剂II经特定配方与Stop&Glo试剂混合,以最有效地测试海肾荧光素酶活性。
普通荧光素酶测试试剂不能替代用于DLR系统。
16.在测试阶段海肾荧光素酶活性的逐步丧失会使结果有何波动?当用自动加样管加Stop&Glo试剂时,不会带来波动。
用手动加Stop&Glo试剂时,据观察,海肾荧光素酶测试结果的波动可被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