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的脂肪及测定
食品的测定 实验三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
五,结果计算
计算公式 X = ( m1 –m0)/m×100 式中:X----样品中粗脂肪的质量分数,%; m----样品的质量,g; m0 ---脂肪烧瓶的质量,g; m1 ---脂肪和脂肪烧瓶的质量,g.
思考题:
简述索氏抽提器的提取原理及应用范围? 潮湿的样品可否采用乙醚直接提取?为什么? 使用乙醚作脂肪提取溶剂时,应注意的事项有 哪些?为什么?
2,索氏提取器的清洗
将索氏提取器各部位充分洗涤并用蒸馏水清 洗后烘干.脂肪烧瓶在103°C±2°C的烘 箱内干燥至恒重(前后两次称量差不超过 2mg).
3,样品测定
(1) 将滤纸筒放入索氏提取器的抽提筒内,连接已干燥至恒重的脂 肪烧瓶,由抽提器冷凝管上端加入乙醚或石油醚至瓶内容积的2/3 处,通入冷凝水,将底瓶浸没在水浴中加热,用一小团脱脂棉轻 轻塞入冷凝管上口. (2) 抽提温度的控制:水浴温度应控制在使提取液在每6-8min回流 一次为宜. (3) 抽提时间的控制: 抽提时间视试样中粗脂肪含量而定,一般样 品提取6-12h,坚果样品提取约16h.提取结束时,用毛玻璃板接 取一滴提取液,如无油斑则表明提取完毕. (4) 提取完毕.取下脂肪烧瓶,回收乙醚或石油醚.待烧瓶内乙醚 仅剩下1—2mL时,在水浴上赶尽残留的溶剂,于95—105°C下 干燥2h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继续干燥30min后 冷却称量,反复干燥至恒重(前后两次称量差不超过2mg).
实验三: 实验三: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标准依据: 标准依据 GB/T5009.6-2003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一,目的要求 学习索氏抽提法测定脂肪的原理与方法. 掌握索氏抽提法基本操作要点及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 利用脂肪能溶于有机溶剂的性质,在索氏提 取器中将样品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剂反 复萃取,提取样品中的脂肪后,蒸去溶剂, 所得的物质即为脂肪或称粗脂肪.
脂肪测定方法

脂肪测定方法简介脂肪测定是一种用于确定食品、人体组织或其他样品中脂肪含量的分析方法。
脂肪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但过量摄入会导致肥胖和其他健康问题。
准确测定脂肪含量对于控制饮食和保持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脂肪测定方法,并讨论其原理、优缺点以及应用领域。
1. 水解法水解法是一种常用的脂肪测定方法,通过将样品中的脂肪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并进一步进行提取和分析来确定其含量。
以下是水解法的步骤:1.取适量样品并加入适量的酶,如胰脂酶或胆汁酸。
2.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水解反应使样品中的脂肪转化为游离脂肪酸。
3.通过提取剂(如正己烷)将游离脂肪酸从水相中提取出来。
4.将提取得到的脂肪酸溶液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如气相色谱法或高效液相色谱法。
水解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适用于多种样品类型,如食品、动物组织和植物组织。
然而,该方法需要较长的处理时间,并且在水解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脂肪酸丢失的问题。
2. 溶剂提取法溶剂提取法是一种常用的脂肪测定方法,通过使用有机溶剂将样品中的脂肪提取出来,并通过进一步分析来确定其含量。
以下是溶剂提取法的步骤:1.取适量样品并加入适当的有机溶剂,如正己烷或乙醚。
2.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振荡或搅拌,使脂肪从样品中溶解到有机溶剂中。
3.将有机相和水相分离,并将有机相保存以进行进一步分析。
4.使用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或质谱法等技术对有机相进行分析。
溶剂提取法具有高度灵活性和准确性,适用于各种样品类型。
然而,该方法需要使用有机溶剂,可能存在溶剂残留的问题,并且处理过程相对较为繁琐。
3. 核磁共振法核磁共振法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脂肪测定方法,通过检测样品中脂肪分子的特定信号来确定其含量。
以下是核磁共振法的步骤:1.取适量样品并将其放置在核磁共振仪中。
2.通过应用强大的磁场和特定的无线电波脉冲来激发样品中脂肪分子的核自旋。
3.检测并记录由激发产生的信号,并通过信号的强度来确定脂肪含量。
4.使用专业软件对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出样品中脂肪的含量。
食品检验中脂肪的测定

脂肪的测定一、检验名称:饼干中脂肪的测定(索氏抽提法)。
二、检验目的:食品中的脂肪有两种存在形式,即游离脂肪和结合脂肪,测定脂肪含量的方法,有李氏抽提法、酸水解法、碱水解发和皂化法等。
其测定原理是根据油脂能溶于某些有机溶剂或利用强酸或碱破坏有机物,使脂肪游离出来,再用溶剂提取,从而求出包括有力脂肪和结合脂肪在内的全部脂类。
这节课主要介绍索氏抽提法。
本办法是一种典型的测定方法,适用于各类食品中脂肪含量的测定。
三、检验方法的原理及使用范围:1.样品经干燥后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剂提取后,蒸去溶剂所得的物质,在食品分析上称为脂肪或粗脂肪。
因为除脂肪外,还含有色素及挥发油、蜡、树脂等物,抽提法所测得的脂肪为游离脂肪。
2.试剂及仪器:(1)无水乙醚或石油醚(沸点:30-60℃);(2)水浴锅、干燥器、天平(感量:0.1mg);(3)海砂(4)索氏提取器(含:烧瓶、冷凝管、抽提管)四、检验依据:GB/T5009.6-2003 肉质及制品P174-174五、检验条件:室温下、通风橱内进行。
乙醚、石油醚是挥发性溶剂、属易燃易爆液体,所以在操作过程中,严禁有明火存在、或用明火加热,注意抽提室的通风换气,防止空气中有机溶剂蒸汽着火或爆炸。
六、检验测定步骤:1.样品的处理:(1)固体样品:准确称取2-5g粉粹干燥后的样品(也可用测定水分后的样品),必要时拌以海砂,全部移入干燥后滤纸筒内。
(2)液体或半固体样品:称取5.0-10.0g置于蒸发皿中,加入海砂约20g,于沸水浴上蒸干后,再于95-105℃干燥,研细,约10g,全部移入滤纸筒内,蒸发皿及附有样品的玻璃棒,均用浇有乙醚的脱脂棉花擦净,并将棉花放入滤纸筒内。
2.抽提:将滤纸筒放索氏抽提器的抽提筒内。
连接已干燥至恒重的接受瓶,由抽提器上端加入无水乙醚或石油醚至瓶内容积的2/3处,于水浴上加热,使乙醚或石油醚不断回流抽取,一般水浴温度控制在72度左右,控制虹吸速度为每小时20次左右,一般提取6-12小时。
脂肪含量测定方法

脂肪含量测定方法脂肪含量测定方法是用来确定各种食品或样品中脂肪含量的方法。
脂肪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不仅在食品中提供能量,还参与细胞生长和修复、体温调节和维持健康的体内器官功能。
因此,正确测定脂肪含量对于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以及合理的饮食安排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脂肪含量测定方法包括化学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
化学方法包括体外提取法、酶解法和酸解法等,仪器分析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和红外光谱法等。
以下将对部分常用的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体外提取法体外提取法是通过有机溶剂进行脂肪的提取。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食品、奶制品和肉类等样品中脂肪含量的测定。
常用的有机溶剂有乙醚、正己烷和乙酸乙酯等。
该方法的基本步骤是将待测样品与有机溶剂混合搅拌,使脂肪溶解在有机相中,然后通过离心分离有机相和水相,用烘干法将有机相中的脂肪蒸发干燥,最后称量并计算脂肪含量。
二、酶解法酶解法是利用酶的分解作用将脂肪酯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并测定其中脂肪酸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常用于乳制品和肉类等样品中脂肪含量的测定。
常用的酶有胰脂肪酶、胆汁酯酶等。
该方法的基本步骤是将样品与酶和缓冲液混合反应,反应结束后通过萃取或离心将甘油与脂肪酸分离,进而通过滴定法、比色法或色谱法测定脂肪酸的含量。
三、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通过分析样品中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来测定脂肪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分析速度快、准确度高和灵敏度好的优点,能够测定各种食品和油脂中脂肪酸含量。
该方法的基本步骤是将待测样品进行甲醇酯化处理,然后通过气相色谱仪分离脂肪酸,并通过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
四、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是通过分析样品中脂肪酸甲酯的含量来测定脂肪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用于食品和油脂等样品中脂肪酸含量的测定。
该方法的基本步骤是将待测样品进行酯化处理,然后通过液相色谱仪分离脂肪酸甲酯,并通过紫外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
五、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是通过样品中脂肪所吸收的红外光谱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食品中脂肪含量的测定的五种方法

食品安全检验技术(理化部分) 食品中脂肪含量的测定
③ 抽提
将装有试样的滤纸筒放入带有虹吸管的提脂管 中,倒入乙醚,其量约为接收瓶体积的2/3。接上回流 冷凝器,在恒温水浴中抽提,控制每分钟滴下乙醚80 滴左右(夏天约控制65°C,冬天约控制80°C),抽 提3~4h至抽提完全(视含油量高低,或8~12h,甚至 24h)。可用滤纸或毛玻璃检查,由提脂管下口滴下的 乙醚滴在滤纸或毛玻璃上,挥发后不留下痕迹。
食品中脂肪含量的测定食品安全检验技术理化部分原理将试样分散于氯仿甲醇混合液中于水浴上轻微沸腾氯仿甲醇混合液与一定的水分形成提取脂类的有效溶剂在使试样组织中结合态脂类游离出来的同时与磷脂等极性脂类的亲合性增大从而有效地提取出全部脂类
食品安全检验技术(理化部分) 食品中脂肪含量的测定
脂肪是食品中重要的营养成分之一。脂肪可 为人体提供必需脂肪酸。也是一种富含热能营养 素,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
混匀后再加10mL盐酸。
液体样品 精确称取10.00g样品于50mL大试管中,加入10mL盐
酸。
食品安全检验技术(理化部分) 食品中脂肪含量的测定
②水解 将试管放入70~800C的水浴中,每隔5~10min用玻璃
棒搅拌一次至试样完全消化、脂肪游离完全为止,约须 40~50min,取出静置,冷却。 ③提取
(2)仪器 ① 索氏提取器
回流冷凝管、提脂管、提脂烧瓶三部分所组成,抽提 脂肪之前应将各部分洗涤干净并干燥,提脂烧瓶需烘干并 称至恒量 。 ② 电热恒温水浴锅(50~80℃)。 ③电热恒温烘箱(80~120℃)。
食品安全检验技术(理化部分) 食品中脂肪含量的测定
(3) 试剂 无水乙醚或石油醚、海砂。
醇混合液洗涤滤器,烧瓶及滤器中试样残渣,滤液、洗涤液 一并收集于具塞三角瓶内,置65~700C水浴中回收溶剂,至 烧瓶内物料呈浓稠态,而不能使其干涸,然后冷却。 ③ 石油醚萃取、定量
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

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
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通常采用气相色谱法。
以下是详细的测定步骤:
1.样品前处理:将食品粉碎,称取一定量的样品置于碘量瓶中,加入适量
的石油醚,加塞振摇几秒钟,打开塞子放气。
盖紧瓶塞,将碘量瓶置于
振荡器上震荡10分钟。
取下锥形瓶,倾斜静置1-2分钟,注意不要打开塞子。
然后过滤,收集滤液备用。
2.测定条件:使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色谱柱一般选择极性柱,如聚乙
二醇20M等。
检测器一般选择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载气选择氮气或氦气,流速一般控制在1-2ml/min。
进样口温度和检测器温度根据
具体的脂肪酸种类和仪器性能来设置。
3.标样准备:选择合适的脂肪酸标样,用正己烷或氯仿配制成适当浓度的
标样溶液。
4.样品测定:将样品滤液和标样溶液分别进样,通过气相色谱仪进行分
析。
记录各脂肪酸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
5.计算:根据样品峰面积和标样峰面积的比值,计算样品中各脂肪酸的含
量。
需要注意的是,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样品前处理的效率、色谱柱的选择、检测器的灵敏度等。
因此,在进行测定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实验条件和方法,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注意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如避免石油醚等有机溶剂的挥发和泄漏等。
食品中脂肪含量的测定国标

食品中脂肪含量的测定国标一、背景介绍食品中脂肪含量的测定是食品分析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
脂肪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之一,但摄入过多的脂肪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肥胖等疾病的风险。
因此,了解食品中脂肪含量对于人们科学合理地选择食品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标介绍我国食品中脂肪含量的测定国标是GB 5009.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该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脂肪的测定方法,以及测定过程中的条件要求和结果判定标准。
三、脂肪测定方法根据国标,常用的食品脂肪测定方法有溶剂萃取法和气相色谱法。
1. 溶剂萃取法溶剂萃取法是目前食品脂肪测定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有机溶剂将脂肪从食品样品中提取出来,然后通过蒸发溶剂、干燥和称量等步骤,最终得到脂肪的质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食品样品,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2.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一种高效分离和测定食品中脂肪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气相色谱仪将脂肪酸甲酯化后,通过气相色谱分离并测定脂肪酸的含量。
这种方法具有分离效果好、分析速度快的优点,适用于脂肪酸的测定。
四、脂肪测定的条件要求根据国标,脂肪测定的条件要求包括样品制备、试剂选择、仪器设备和操作规范等方面。
1. 样品制备样品制备的目的是将食品中的脂肪充分提取出来。
不同食品样品的制备方法有所不同,但一般都包括样品粉碎、称量和溶剂萃取等步骤。
2. 试剂选择在脂肪测定过程中,选择适当的试剂对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常用的试剂有有机溶剂、酸碱溶液、酶和标准物质等。
3. 仪器设备脂肪测定需要使用一些仪器设备,如电子天平、溶剂提取仪、气相色谱仪等。
这些仪器设备在测定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避免对结果产生影响。
4. 操作规范脂肪测定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对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有着重要影响。
操作人员应遵循国标要求,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避免操作不当导致结果偏差。
五、结果判定标准根据国标,脂肪测定的结果应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目前实验室检测脂肪的方法根据样品不同主要分为三种:一:二次萃取法(碱水解法):此法是在哥特里-罗紫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哥特里- 罗紫法只提取一次,二次萃取法则是提取两次。
适用于各种乳制品、豆乳或加水呈乳状的食品。
1原理:二次萃取法与哥特里-罗紫法的原理基本相同,主要是利用氨-乙醇溶液,破坏乳的胶体性状和脂肪球膜,使非脂成份溶解于氨-乙醇溶液中而脂肪游离出来,再用乙醚-石油醚提取出脂肪,蒸馏去除溶剂后,残留物即为乳脂。
2试剂2.1氨水2.295%乙醇2.3乙醚2.4石油醚(30-60O C)3 操作方法3.1、称取1g左右的样品置于250ml的具塞锥形瓶中,加10ml 60O C左右的水溶解。
3.2、加入2.5ml的氨水,充分混匀,置于60O C的水浴锅中加热5分钟,再振摇2分钟。
3.3、吸取10ml乙醇加入到250ml具塞锥形瓶中,加盖振摇后,移入到125ml的分液漏斗中,冷却后,振摇0.5分钟后,量取25乙醚加入到250ml具塞锥形瓶中,加盖振摇后,移入到125ml的分液漏斗中,振摇0.5分钟,且边振摇边放气, 量取25ml的石油醚加入到250ml具塞锥形瓶中,加盖振摇后,移入到125ml的分液漏斗中,振摇0.5分钟, 且边振摇边放气,静置30分钟,待上层液澄清后,放出下层样液,倒出醚层于干燥至恒重的100ml 锥形瓶中,在水浴锅中挥干。
3.4、样液重新倒回到125ml的分液漏斗中,从第3步开始重新提取一次,将醚层再次倒入上述100ml锥形瓶中,在水浴锅中挥干,将100ml锥形瓶置于98O C-100O C的烘箱中干燥2小时,取出冷却后称重,再干燥1小时后称重,直至前后两次重量相差不超过1mg。
4 计算(m1-m2)X=---------------------- * 100m3X------样品中的脂肪含量m1-----100ml锥形瓶和脂肪的质量m2---- 100ml锥形瓶的质量m-----样品的质量二:酸水解法:此法适用于各类食品总脂肪的测定,特别对于脂肪包含在食品组织内部或与食品成分结合而成为结合态脂类,如谷物、面条、焙烤食品中脂肪的测定,但此法不宜用于高糖类食品,因糖类遇强酸易碳化而影响测定,也不适用于含大量磷脂的食品,因磷脂在水解条件下将几乎完全分解为脂肪酸与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取效果,而且溶剂会吸收样品中的水分造成非
脂成分溶出。装样品的滤纸筒一定要严密,不能 往外漏样品,也但不要包得太紧影响溶剂渗透。 放入滤纸筒时高度不要超过回流弯管,否则超过 弯管的样品中的脂肪不能提尽,造成误差。
② 对含多量糖及糊精的样品,要先以冷水使糖 及糊精溶解,经过滤除去,将残渣连同滤纸一起
全脂炼乳
≥8
全脂乳粉
25—30
这些含量是指用乙醚提取的脂类总量。
1、单脂:由脂肪酸与醇结合而成的酯,包括脂肪和蜡。 (1)脂肪:脂肪酸与甘油结合而成的酯——甘油三酯。 ( 2 )蜡:脂肪酸与高级醇结合而成的酯,而不是与甘油形 成的酯,如:三十烷基棕榈酸,十六烷基棕榈酸,VA酯,VD 酯。
甘油三酯
VA 酯合成前体
磷酰基
氮酰基
3、衍生脂:衍生脂类是由中性脂类或合成脂类衍生而来的物 质。 衍生脂具有脂类的一般特性,如脂肪酸、长链醇、固醇、脂 溶性维生素和碳水化合物。
胡萝卜素
虾青素
二、脂类物质的测定意义
(一)脂肪是食品中重要的营养成分之一。
(1)是生物体内能量储存的最好形式,也是食品
中能量最高的营养素;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
(二) 脂类的测定方法
2.1 索氏提取法(索克斯列特抽提法)
1、原理
将经前处理的、分散且干燥的样品用乙醚或石
油醚等溶剂回流提取,使样品中的脂肪进入溶
剂中,回收溶剂后所得到的残留物,即为粗脂 肪。 粗脂肪——残留物中除游离脂肪外,还含有色 素、树脂、蜡状物、挥发油等。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适用范围与特点
适用于脂类含量较高,结合态脂类含量少或经
100~105℃干燥 2小时,取出放干燥器内冷却
30分钟,称重,并重复操作至恒重。
4、结果计算
脂肪(%)=(m2-m1) / m×100 m2——接受瓶和脂肪的质量,g;
ml——接受瓶的质量,g;
m——样品的质量(如为测定水分后的
样品质量计),g。
5、注意及说明
① 样品应干燥后研细,样品含水分会影响溶剂
石油醚的沸点比乙醚高,不 太易燃,溶解脂肪能力比乙 对脂蛋白、磷脂等结合态 醚弱,吸收水分比乙醚少, 脂肪提取效率较高。特别 允许样品含微量的水分。 适用于水产品、家禽、蛋 制品中脂肪的提取。 乙醚、石油醚都只能提取样品中游离态的脂肪。
2. 石油醚 3. 氯仿—甲醇
(一)样品的预处理
1.固体样品要粉碎,颗粒大小要合适,注意粉碎 过程中的温度,防止脂肪氧化。 2.样品要干燥 温度低——酶活力高,脂肪易降解。 温度高——脂肪易氧化成结合态。 较理想的方法是冷冻干燥法。 3.酸水解 对于乙醚不能渗入内部的或含结合态脂肪。
(1)影响食品的风味、组织结构、品质、外观、口 感等;
(2)对实现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实行工艺 监督、研究食品的储藏方式是否恰当等具有重要意 义!
三、食品中脂肪的存在形式
食品中脂肪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结合态两种。
(1)动物性脂肪和植物性油脂是游离态的;
(2)天然存在的磷脂、糖脂、脂蛋白及某些加工 食品(如焙烤食品等)中的脂肪与蛋白质或碳水化 合物结合形成结合态。
2、复合脂:除脂肪酸与醇结合形成的酯外,同时还含有其他 基团。
( 1 )磷脂:含有脂肪酸甘油酯、磷酸和含氮的基团,如:
卵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磷脂乙酰胺,肌醇。 ( 2 )脑苷脂类:含有脂肪酸、碳水化合物和部分含氮化合 物,如:半乳糖脑苷脂类和葡萄糖脑苷脂类。 (3 )鞘脂类:含有脂肪酸、部分氮和磷酰基的化合物,如: 鞘磷脂。
乙醚或石油醚(30—60℃沸程) ,加量为接受瓶
的2/3体积,于水浴上(夏天65℃,冬天80℃左右) 加热使乙醚或石油醚不断的回流提取,一般视含油 量高低提取6—12小时,至抽提完全为止(用滤纸 试)。
(4)称重
取下接受瓶,回收乙醚或石油醚,待接受瓶
内乙醚剩 1 ~2 ml 时,在水浴上蒸于,再于
第一节 概 述
一、食品中的脂类
脂肪
(甘油三酸酯)
类脂质(脂肪 酸、磷脂、糖 脂、甾醇、固 醇等)
植物性或动物性油脂中脂肪含量最高,而水果蔬菜脂 肪含量很低。几种食物100g中脂肪含量(g)如下:
种类(100g) 脂肪含量(g)种类(100g) 脂肪含量(g) 90.3 66.6 猪肉(肥) 核桃 39.2 0.2 花生仁 青菜 0.9 0.2 柠檬 苹果 ≥3 0.8 牛乳 香蕉
水解处理过的,(结合态已转变成游离态),
样品应能烘干,磨细,不易吸湿结块。
此法经典,对大多数样品的测定结果比较可靠。
但费时长(8—16 h)溶剂用量大,需要专门 的仪器——索氏提取器。
3、 测定方法
(1)滤纸筒的制备 (2)样品处理
a、固体样品:精密称取干燥并研细的样品 2~5g
(可取测定水分后的样品),必要时拌以海砂,无
每克脂肪在体内可提供 37.62 kJ (9 kcal) 热能,比碳水化 合物和蛋白质高一倍以上;
(2)是脂溶性维生素的良好溶剂;
(3)可为人体提供必需脂肪酸——亚油酸、亚麻
酸和花生四烯酸;
(4)起到润滑、保湿等功能。
但是摄入过量对人体健康不利!
脂肪 = 甘油(丙三醇) + 脂肪酸
(二)脂肪含量对食品生产的影响
损地移入滤纸筒内。
b、半固体或液体样品:称取5.0一10.0g于蒸发 皿中,加入海砂约20g于沸水浴上蒸干后,再 于95—105℃烘干、研细,全部移入滤纸筒内, 蒸发皿及粘附有样品的玻璃棒都用沾有乙醚的
脱脂棉擦净,将棉花一同放进滤纸筒内。
(3)抽提
将滤纸筒或滤纸包放入索氏抽提器内,连接已
干燥至恒重的脂肪接受瓶,由冷凝管上端加入无水
烘干,再一起放入抽提管中。
③ 抽提用的乙醚或石油醚要求无水、无醇、无
过氧化物,挥发残渣含量低。因水和醇可导致水
溶性物质溶解,如水溶性盐类、糖类等,使得测 定结果偏高。过氧化物会导致脂肪氧化,在烘干 时也有引起爆炸的危险。
四、脂肪的测定
不同来源的食品所含的脂肪在结构上有许多差 异,所以也没有一种通用的提取剂。
脂类的共同特点是在水中的溶解度非常小,
能溶于脂肪溶剂中,再根据相似相溶的规律具 体选择。
常用测定脂类的有机溶剂:
1.乙醚 溶解脂肪的能力强,应用最多。 乙醚沸点低(34.6℃),易燃。 可饱和2%的水。用无水乙醚并 烘干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