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的呼吸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精选文档
第2章 歌唱的呼吸

第2章歌唱的呼吸声乐基础训练气息是歌唱发声的动力,没有正确的气息控制就没有好的歌唱。
一首歌曲的处理,如:弱、强、快、慢、顿、挫、婉转、欢乐、悲伤和愤怒的变化,都与气息的运用和控制分不开,因此说,气息是歌唱的生命支柱。
早在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录》中就描述了气息的重要作用:“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氩至脐间出,至唯乃噫其词,即分抗坠之意,即得其术,即可致响云遏谷之妙也。
”而清代陈毅衡的《说谭》中则以一“帅”字说明了气息的重要作用:“夫气者意之帅也,气粗则意浮,气弱则音薄,气浊则音滞,气散则音谒。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玛丽琳·霍恩在谈到歌唱时说:“气息的重要性在歌唱中占90%。
”在教学和歌唱中我深深体会到了气息的重要性,要想较好地掌握声乐技巧,必须掌握正确控制气息的方法。
关于歌唱时气息的运用,多明戈有简单的阐述,可供我们借鉴:“中声区时不要用到尽头,进入高声区时,用力再强一些。
”玛丽琳·霍恩说:“当吸入气息时,感到肋骨自然扩张,背部肌肉也全部加入活动,几乎哪里也充满了气息,当唱到非常高的音时,背部肌肉也挺直起来加强力量。
”所以,正确的吸气方法是:无论采用何种姿势进行歌唱,上身一定要挺直,气息经口、鼻、两肋往下充满整个腰腹部,这时横膈膜不仅向前、向两侧,而且向腰背,整个腰腹部就像充满气的救生圈。
歌唱时主要运用腹部和后腰的大块肌肉,它坚强有力,用它来控制气息的流动,可以减轻一些小的肌肉尤其是咽喉部肌肉的疲劳,甚至毫不费力。
我们要求歌声有高位置、集中、靠前,声音要圆润、浑厚、丰满又有光泽,这就需要有正确的气息做支持。
气息经过声带,已经起了质的变化,即不是“气流”而是“声流”了。
气息若是运用得恰当那么声流是很纯净的,声音自然是很美的,若是气息过少,就不能引起歌唱腔体的共振,声音是薄而无力的,它不同于唱弱声时虽应弱,但应有较集中、圆润、丰满的音质。
下面主要谈谈过猛的气息所产生的弊病:气息过猛,会造成声流到达歌唱腔体后失去回旋的余地,造成声音过分紧张,这除了特定的表情需要外,一般是不用的;气息过猛,特别是唱高音时,会把歌唱的通道憋死,发出的声音暗闷,而失去应有的光彩,声音不集中,靠前的目的也不能达到;气息过猛,会影响歌唱的状态,会失去声波自由活动的机能,因而声音发干,总有一种僵硬感。
《大家一起来》PPT

但呼气时不准过深,否则使胸、腹部僵硬, 影响发声的灵活和音高的准确,吸气时不要 有声响,反之不仅影响歌唱的艺术效果,还 会使吸气不易深沉,影响气息的支持,所以, 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两肋扩张,小腹微收的 习惯。
(二)发声练习
1.做获得气息支点的练习,体会吸与声的配合, 利用科学的哼唱方法,体会并调节自己的歌唱 共鸣。
大家一起来
学练提示
1.注意歌曲开头的节奏,准确起唱。 2.请唱准下面的音。
唱歌的基本知识
(一)唱歌中的呼吸
首先是吸气,在做呼吸练习时,先做好正 确的演唱姿势,保持腰挺直,胸肩松宽,头自 如,眼望远处,从内心到面的表情都充满情意, 然后,“痛快地叹一口气”使胸部放松,吸气 时,口腔稍打开,硬软腭提起,并与提眉动作 配合,很兴奋地以后腰为主,将腰围向外松张, 让气自然地,流畅地“流进”使腰、后背都有 “气感”,胸部也就自然有了宽阔的感觉,比 如用“打呵欠”去感觉以上动作。
2.学会张开嘴巴唱歌,上下齿松开,有下巴松 松的“掉下来的感觉”舌尖松松地抵下牙。
3.唱八度音程时,从低到高,母音不断裂连起 来唱,口咽腔同时从小到大张开。
4.气息通畅的配合,发出圆润通畅自如的声音。
()咬字、吐字准确、清晰
发音练习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完善 地演唱歌曲,所以必须要注意咬字、吐字的清 晰,正确地掌握语言的回声,明确汉字语言的 结构规律,将歌曲曲调与咬字吐字结合起来练 习。练唱时,将每个字按照出声引长归韵的咬 字方法,先念几遍,再结合发声练习,以字带 声,力求做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演唱时发 元音的着力点,应尽量接近声区的集中点,使 三个声区的共鸣得到衔接和灵活调整。
歌唱艺术是声音与文学相结合的艺术,我们 唱好歌曲,不能只讲声音,不讲感情,反之也 不行,我们应对歌曲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以 及词曲作者、歌曲的时代背景,有个全面的了 解和分析,再进行适当的处理,把歌曲的艺术 形象准确完整地再现出来,达到以情带声,声 音表情并茂。
歌唱发声的基础知识与训练方法PPT课件

2、 发声器官
发声器官,即发出声音的器官。它包括喉头、声带。喉头是一个精巧 的小室,位于颈前正中部,由软骨、韧带等肌肉组成。声带位于喉头 的中间,是两片呈水平状左右并列的、对称的又富有弹性的白色韧带, 性质非常坚实。声带的中间又称声门,声带是靠喉头内的软骨和肌肉 得到调节的。吸气时两声带分离,声门开启,吸入气息;发声时,两 声带靠拢闭合发生声音。声带在不发出声音的时候是放松并张开的, 以便使气息顺利通过。声带发声,一部分是自身机能,一部分是依靠 声带周边的肌肉群协助进行发声运动。我们在声乐训练的时候,应该 充分注意到这些肌肉群的功能作用,合理地运用它们,养成良好的习 惯,避免在不正确的发声习惯下唱坏了嗓子。还有喉咙的上部与舌根 之间,有一个很重要的软骨,叫会厌。会厌的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 起到声门的保护作用,当我们吞咽食物和饮水的时候,它本能地自动 盖住气管,让食物通过时避免进入气管,我们往往有时不小心喝水 “呛”了气,就是会厌动作不协调所致。第二个作用是歌唱的时候, 会厌竖起,形成通道让声音流畅地输出。
3、 共鸣器官
人体的共鸣器官主要有胸腔、口腔和头腔三大共 鸣腔体。胸腔包括喉头以下的气管、支气管和整 个肺部。口腔包括喉、咽腔及口腔。头腔包括鼻 腔、上颌窦、额窦、蝶窦等。在歌唱中,由于音 商的不同,使用这些共鸣腔的比例是有所不同的。 一般来说,唱低音时,胸腔共鸣发挥最大,唱中 音时口腔共鸣应用较多,而唱高音时主要是靠头 腔鸣发挥作用了。如果我们能正确、合理地运用 好这些共鸣腔体,并相互协调配合好,那我闪就 能获得圆润、悦耳由口、鼻、咽喉、气管、支 气管、肺脏以及胸腔、膈肌(又称横膈膜)、腹肌等组成。 气息从鼻、口吸入,经过咽、喉、气管、支气管,分布到 左右肺叶的肺气泡之中(肺中由两个叶状的海绵组织的风 箱构成,它包含了许许多多装气的小气泡);然后经过相 反的方向,从肺的出口处分支的气管(支气管)将气息汇 集到两面三刀个大气管,最后形成一个气管,再经过咽喉 从口、鼻呼出。与呼吸系统相关的各肌肉群,他们的运动 也关系到呼吸的能力,是歌唱“源”的动力和能量的保证。 我们日常的呼吸比较平静,比较浅,用不着使用全部的肺 活量,但歌唱时的呼吸运动就不同了,吸气动作很快,呼 气动作很慢。如果遇上较长的乐句,气息就必须坚持住。 而一首歌曲的高、低、强、弱、顿挫、抑扬变化,也全靠 吸气、呼气肌肉群的坚强和灵活的运动才能完成。
歌唱的呼吸

歌唱的呼吸内容提要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歌唱的支持力。
曾经有位声乐教育家说过“呼吸运用好,就等于完成好百分之六十的歌唱”。
我们常说这个人唱得好,有支持力,就是这个人会用呼吸,运用好了这个呼吸的支持力。
歌唱本身是有生命力的,要有音乐的感染力。
要使声音有生命,就要有呼吸的支持。
可见呼吸对于歌唱的重要性。
关键词呼吸支持对抗自然呼吸是人类天生就会的一件事情,吸进来,呼出去。
很自然,用不着去想,这是本能。
呼吸有时急促,有时缓慢,有时吸得深,有时吸得浅,有时还要憋一下气,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不同的呼吸。
但歌唱的呼吸与生活的呼吸不同,歌唱的呼吸比生活的呼吸变化要多,比说话的呼吸要深。
歌唱的呼吸要随着乐句的长短,根据情绪情感的喜怒哀乐而变换着运用呼吸。
因此歌唱的呼吸不同于生理性呼吸,而属于有意识、有目的、带有技巧性的呼吸。
生活中人们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
由于情绪的变化引起不同的呼吸变化,急速、缓慢、长短、强弱等。
因此说话的声音有不同的各种语气,也会出现呐喊、惊叫、哭笑等不同的发声方式,发出的声音都是不同的。
声音的不同变化都与呼吸有关系。
生活中随着人的情感变化也有不同的呼吸,发出不同的声音,这都没有严格的要求,随兴而发。
而歌唱的呼吸则不同,歌唱也是要有表达不同情感的需要,但这是艺术化的情感,通过歌唱中不同的要求表达出来。
因此,歌唱的呼吸也有不同的要求。
例如:歌唱的声音(旋律)有固定的高低、有一定长短,也就是歌唱有音调的准确,节奏的正确,力度的变化,音色的优美、动听的要求,这些歌唱的要求掌握得好,就唱得好;唱得好,也必定要求会控制呼吸,会运用有支持力的呼吸来歌唱。
因为,歌唱本身要有生命力,就要有呼吸的支持。
歌唱的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是歌唱的支持力。
我们常说这个人唱得好,有支持,这个人会用支持,会用呼吸,区别在哪里?唱歌跟生活用呼吸不一样在哪里?《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中讲到:人的呼吸有两组肌肉带动,一组是管吸气的肌肉群,一组是管呼气的肌肉群。
浅析歌唱中的呼吸

浅析歌唱中的呼吸呼吸在生活中是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动作了,呼吸或更加通俗地说喘气目的是为了向血液充痒和净化血液而把空气吸到肺里去的动作或程序,以及其后的呼吸。
关于呼吸我们能够从任何相关生理学的标准书籍中找到对呼吸机能的全面说明。
在斯塔林的《人类生理学》中,是这样描述呼吸的:“因为胸或胸腔有节奏地交替扩大或缩小的容积而使空气持续更新。
胸的每次扩大而膨胀,使空气(气息)通过气管或风管被吸入肺里,这就是吸气。
胸放松时,它收缩而容积缩小,从而把肺中的空气逐出或排出,这就是呼气。
”同样,呼吸在歌唱中也是一个平常的不能再平常地动作,但歌唱中的呼吸与生活中的呼吸不同,对于歌唱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呼吸是发声的动力和基础,没有气息的冲击声带是不会发声的。
有的歌唱家甚至说“会呼吸就会歌唱”,这说明了气息对歌唱的重要性。
当我们想要发出一个高质量的,年轻的,漂亮的声音时,是离不开准确的发声法的,不过准确的发声方法的关键就是准确的呼吸使用。
在17、18世纪的声乐著作中非常强调气息在歌唱中的支持和使用。
当时教师在教学中最流行的说法是“在气息支持下唱歌”,“很好地支持住”,“用气息托住声音”,“谁懂得很好得呼吸和吐字就会懂得很好得歌唱”。
这些说法看上去很简单,但却包含了十分重要的道理。
的确,在歌唱的每一分钟都离不开气息的支持,凡是不用准确气息支持的歌唱,必然是挤着或是压着嗓子在歌唱。
在长期的声乐教学中我们也会发现,凡是高音卡、挤,声音不自然、不放松的学生通常都没有准确的呼吸。
总的来讲,人的呼吸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啜泣,哽咽时锁骨和上胸部位的呼吸方法,但这种方法气息太短不易歌唱。
第二种是普通的胸式呼吸,这种方法气息虽然吸的很多,但呼吸的时候仅仅靠肋骨及胸部的肌肉收缩,控制力差,限制了演唱技巧的发挥,尤其是到了最后就像是泄了气的气球,此时再想做个渐强或者是唱个高八度的音就很困难了,所以专业歌唱中不采取这种方法。
在初学的阶段,因为对歌唱中呼吸的陌生和呼吸时的心理紧张,导致身体紧张,在不知不觉中就可能使用胸式呼吸这种方法来控制呼吸。
浓缩版歌唱方法图ppt版

(2)概念: 口腔声波接收器:喉头与舌根之间的那块肌肉 头腔声波接收器:小舌头 胸腔声波接收器:喉头下部与胸腔之间的那部分 肌肉 前通道:由声带振动产生的声波传向口腔接收器 的那条通道 后通道:由声带振动产生的声波传向头腔和口腔 的这条通道 面罩骨:颧骨+鼻骨+眼眶骨 口腔上口盖:软腭+硬腭+小舌头 大口腔=头腔+胸腔
谢谢!
浓缩版歌唱方法图片解说
编写: 编写:梁伟鸿 972149243@
一、目的:通过头腔和胸腔共鸣扩大音域
二、呼气发声的过程:
(1)原理: 腔体的组成成分:腔体=内部肌肉+外部骨头 腔体的组成成分 腔体共鸣:整个腔体空间的骨头都要振动 腔体共鸣 响度:骨头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响度越大。 响度 骨头作为腔体振动主体的原因:骨头传导声波的速度比肌肉 骨头作为腔体振动主体的原因 快得多;肌肉会吸收抵消大量声波,用于产生振动的非常少, 效率低,骨头相反。因此选择骨头作为腔体共鸣的骨干。 声波的特点:从中心向四面八方扩散,哪里的肌肉紧张,声 声波的特点 波就会传向那里,那里的肌肉便会振动, 吸气的作用:吸气(动作趋势)具有吸力,可选择吸引哪个 吸气的作用 部位的肌肉,使那里的肌肉收缩紧张,其他未被吸引的肌肉 便会放松。 骨头与肌肉的关系:骨头本身不会振动,肌肉被吸引紧张振 骨头与肌肉的关系: 动,带动骨头振动。
3、比较普通和声乐发声方法的异同 异:前者需要一个腔体,后者需要两个腔体; 前者是前通道,较靠前,后者是后通道,较 靠后。 同:原理都一样,都是通过吸力吸引接收器, 使其紧张,声波传向它那里,使其振动,与 此同时,接收器吸引所在腔体的其他肌肉, 使它们紧张,由接受器本身振动产生的声波 传向它们那里,使它们带动骨头振动,形成 共鸣。
3 第三章 歌唱的动力——呼吸

第一节 正确的歌唱姿势与幼儿正确歌唱姿势练习
一、正确的歌唱姿 势
二、幼儿歌唱发声 的正确姿势
三、歌唱的心理 准备
四、幼儿歌唱前的 准备
(5)勤实践做到“胸有成竹”。艺术实践是培养良好心 理素质的必经之路。应有意识地到人多的地方演唱,锻炼当 众演唱的能力。
(6)信心和技术同等重要。演唱时要充满自信,情绪 要积极兴奋,心理上保持相对的冷静、安详。当伴奏的前奏 响起,就要立即进入音乐之中,不允许受外界的干扰。在演 唱时要暗示自己这个舞台是我的,我将主宰一切,大家都在 欣赏自己的演唱。把注意力放在歌唱所表达的内容和歌唱意 境之中,投入地歌唱。放开手脚,专注、投入地表现作品, 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演出效果。
第二节 歌唱中的呼吸与幼儿歌唱呼吸练习
一、歌唱呼吸与 日常生活中呼吸
的异同
二、歌唱呼吸的 类型
三、歌唱的呼吸
四、歌唱呼吸的练 习方法
五、幼儿歌唱时的 呼吸
六、技能实训
(三)胸腹式联合呼吸 胸腹式联合呼吸是目前声乐界大多数人认为最可取的歌 唱呼吸方法,是一种运用胸腔、横膈膜和腹部肌肉共同控制 气息的呼吸法。其优点在于全面地调动了歌唱呼吸器官的能 动作用,使胸腔、横膈膜和腹肌互相配合并协同完成控制气 息的任务。用这种呼吸方法呼吸时腹肌、横膈膜和肋间肌肉 并用,吸气时下降横膈膜、张开肋骨使胸腔全面扩大,增大 气息的容量;呼气时气息均匀而深沉,控制能力强,并能调 节气势的强弱,使声音的高低、强弱变化控制自如。这种呼 吸法解除了胸部的僵硬紧张,呼吸支点明显,音量、音域都 得以扩大,声区调和统一,声音的表现力丰富。
《歌唱基础知识》课件

PART 05
歌唱的表现力
歌曲情感的表达
情感是歌唱的灵魂
歌唱不仅仅是声音的传递,更是 情感的流露。在演唱过程中,应 深入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通过 声音、表情和肢体语言等手段,
将情感传达给听众。
声音与情感的融合
声音的音色、力度和节奏应与歌 曲的情感相匹配,使歌声与情感 融为一体,增强歌唱的感染力。
胸腹式呼吸
结合了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的特点 ,吸气时胸部和腹部都有明显的变 化,这种呼吸方式吸气量适中,适 合于大多数歌曲。
呼吸的练习
深呼吸
数数练习
深吸一口气,缓慢地呼出,反复进行 ,有助于增强肺部功能和肺活量。
吸一口气,然后缓慢地数数,尽量保 持声音的稳定和连续,有助于提高气 息的持久力和稳定性。
通过唱准音准音准音准音准音准音准 音准音准音准音准音准音准音准音准 音准音准音准音准音准音准音准音准 音准音准音准音准音准音准音准音准 音准音准音准音准音准音准音准音准 音准音准音准音准音准音准音准音阶 ,感受各个共鸣器官在不同音高时的 共鸣效果,提高对共鸣的掌控能力。
PART 04
歌唱的语言
语言器官的组成
情感表达练习
通过歌唱表达歌曲的情感和意 境,培养情感表达的能力。
PART 03
歌唱的共鸣
共鸣器官的组成
口腔
口腔是主要的共鸣器官,通过调节舌 位、软腭和嘴唇的位置,可以改变声 音的共鸣效果。
鼻腔
鼻腔是高音的主要共鸣器官,通过调 节软腭和鼻腔的通畅度,可以影响高 音的共鸣效果。
喉腔
喉腔是低音的共鸣器官,通过调节声 带和喉头的位置,可以影响低音的共 鸣效果。
和美化。
舌头
用于调节口腔内的气流 和音调,通过改变舌头 的位置和形状来影响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横膈膜在呼吸过程当中的活动
7
针对气息训练的发声练习
一、打嘟噜练习
要把气吸到腰的周围,尤其后腰要有膨胀感,呼气时,要尽量保持吸气状 态,不论是胸还是腰,都要保持吸气时的感觉,尤其是上胸,不要主动回 缩,呼气歌唱时“后腰膨胀、凸胃、收小腹,要用腰和腹肌的力量呼出强 劲的气流,吹开挡气的双唇,发出嘟噜声。
演唱时心情应是 沉重的,在咬字、 吐字上要特别讲 究字头清晰,
每一个吐字和运
腔都建立在呼吸
的支持上,使声
11
胸腹式联合呼吸法的4个公式:
⑴胸+腹=扩大容量 胸腹式呼吸,即胸部和腹部要同时呼吸,
这样腰部周围扩张、肋骨上移、隔膜收缩下降, 使胸腔上下、周围容量扩大。 ⑵鼻+嘴=扩大吸气量 这种胸腹式呼吸法吸气时要求口鼻同时吸 气,可以扩大吸气量。 ⑶快+深=吸气 吸气时要快,气要吸的深。就是用最快的
12
3
呼吸的器官
4
胸式呼吸法
胸式呼吸法也叫做锁骨 呼吸发,它是说,把气 吸在了胸的上部,端肩 吸气,往往就形成了气 很浅,发出的声音也比 较干、扁,而且气息保 持不住,音色也会受到 很大的影响,出来的声 音也是没有弹性的,没 有音色变化的,那么, 它就是一种需要改进的 方法。
腹式呼吸法
这种呼吸法比胸式呼吸发 能稍好一点点,它吸的气 深,但是由于它吸的气过 深,容易使声音发沉,发 闷,唱高音比较困难,不 流动,主要是,它不是打 开胸腔,而是在胸腔下面 柔软的部分,扩张腹部, 鼓肚子,或者是只在肚子 上收和扩张,用这个办法 也不够理想和科学。
8
二、顿音练习 要求:唱的有弹性,声音的点小而集中,不追
求音量。通过练习体会发声时气息经过喉头, 声带闭合挡气的协调动作。
9
三、连音练习
要求:注意快吸慢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气息的连贯, 咬字饱满。
10
演唱要求:
咬字、吐字应徐 缓而有控制,字 与字之间气脉要 贯通,力求声音 平稳流畅而富有 力度。
要充分换气并用 气均匀,使气息 能够支持到最后 一个音。
5
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吸气时,胸部放松,腰部周围明显扩张,两肺 底部的横隔膜向下运动,气息自然充分地吸入 身体。呼气时,胸腔扩张挺起,脊椎两侧的肋 骨都要打开,小腹向内向上收缩,横膈膜向上 运动,将气息由肺部挤出,完成发声过程。这 一过程叫做胸腹联合呼吸法。也是歌唱中最科 学、最完美和最理想的呼吸方法。
1
声乐教学
——歌唱的呼吸
授课人:刘偲佳
2
歌唱呼吸的重要意义
意大利男高音之父卡鲁索先生在《歌唱的方法》 一书中写道:“在所有学习歌唱的人中,谁掌 握了正确的呼吸,谁就成功了一半。”这话一 点不假,因为气息是发出声音的动力,也是各 种声音技巧的“能源”,在整个歌唱活动中,尽 管需要身体各部位的相互配合,需要许多环节 的协调一致,但呼吸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它 是整个声音建筑的基石,也是歌唱艺术的生命。 如果谁抛开了正确的呼吸去谈论歌唱,就如同 鸟放弃了翅膀去谈论飞翔一样可笑。 不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