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越剧妆

合集下载

越剧服饰艺术地域性文化特色探析

越剧服饰艺术地域性文化特色探析

越剧服饰艺术地域性文化特色探析越剧是我国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源自浙江嵊县的嵊州戏,后来逐渐形成独特的越剧风格。

越剧服饰艺术是越剧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地域性文化特色对越剧的表演和传承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越剧服饰的历史渊源、地域文化特色和艺术特点等方面来探析越剧服饰艺术的地域性文化特色。

一、历史渊源越剧服饰艺术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的嵊州戏。

嵊州戏是一种流行于浙江嵊州地区的地方戏曲,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戏曲表演中,服饰是扮相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角色和不同时代的特点。

随着嵊州戏的发展,越剧服饰逐渐形成并且发展完善。

越剧服饰不仅吸取了嵊州戏的传统元素,还融合了其他地方戏曲的服饰艺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越剧服饰。

二、地域文化特色越剧服饰艺术的地域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精致细腻:越剧服饰以其精致细腻而著称。

女性角色的服饰多以绸缎、丝绸等面料为主,色彩鲜艳,绣花镶边,配以金银首饰,给人一种华丽、高贵的感觉。

男性角色的服饰则注重线条的简洁和立体感,体现出刚毅、阳刚的形象。

2. 鲜明的地方特色:越剧服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格。

浙江地区的服饰多以绣花装饰,如腰带、鞋靴等都有独特的风格。

而在其他地区,服饰也会根据当地的传统文化特点进行调整,形成地方特色。

3. 历史传统的传承:越剧服饰艺术也是历史文化传统的传承。

越剧服饰的设计、制作和佩戴方法都经过了长期的积累和发展,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化的传统工艺流程。

制作工艺因地而异,每个地区的服饰制作都有着独特的传统技艺和工艺流程。

三、艺术特点越剧服饰艺术的地域性文化特色还在于其独特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 色彩搭配:越剧服饰的色彩搭配非常讲究,通常是通过色彩的冷暖对比和明暗变化来突出角色的性格特点。

角色性格刚毅的通常服饰颜色会比较深沉,而性格柔和的则服饰颜色会比较柔和。

2. 精湛的绣花工艺:越剧服饰上的绣花工艺精湛细腻,花样繁复,富有变化。

越剧的表演方式

越剧的表演方式

越剧的表演方式
越剧,是中国戏曲中的一大剧种,流传于浙江一带。

相比其他剧种,越剧有着醉人的唱腔和细腻的表演,深受观众喜爱。

以下是越剧表演
方式的具体介绍:
一、唱腔
越剧的唱腔有着高亢悠扬的特点,表现了浙江地区独特的语调和情感
表达方式。

越剧唱腔中常用的音律有平调、升调、彻底的平调和二度调,这些唱腔不仅有着高超的艺术技巧,也能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人
物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二、细腻的肢体动作
越剧表演中,演员的肢体动作非常细腻,体现了浙江人注重细节的生
活态度。

演员行走时,脚尖的落地顺序、手臂的自然摆动,都需要非
常精准的掌握。

另外,越剧表演中的身段、舞蹈和手势也要求演员非
常娴熟地掌握,能够精准地表达出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三、丰富的化装
越剧中的化装非常丰富多彩。

演员需要根据人物不同的性格和角色不
同的特点,进行不同化妆。

四、舞台布景
越剧的舞台布景注重自然和浪漫,采用的色彩以浅色为主,营造出舒适怡人的感觉。

多采用竹林、花海、山水、亭台楼阁等自然元素,这些舞台布景可以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到剧中世界的美妙。

五、服装
越剧的服装主要是中式唐装,不同角色的服装,不仅颜色不同,更注重设计、样式、面料等。

越剧服装的特色是注重细节和伪装,有时候可以将一件花裙翻转过来穿,向观众展示完全不同的一面。

总之,越剧表演方式的独特魅力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和追捧,传统的越剧风格在与现代元素的结合中得到了更多的展现。

中国传统剧种粤剧与越剧的表演艺术

中国传统剧种粤剧与越剧的表演艺术

中国传统剧种粤剧与越剧的表演艺术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华民族宝贵而独特的文化遗产,粤剧和越剧是其中两种非常有代表性的剧种。

粤剧源于广东,越剧则起源于浙江和上海地区。

这两种剧种在表演艺术方面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本文将重点讨论中国传统剧种粤剧与越剧的表演艺术。

一、粤剧的表演艺术粤剧是广东地区最著名的剧种之一,其历史悠久,表演形式多样。

粤剧的表演艺术主要包括唱腔、表演和化妆等方面。

1. 唱腔:粤剧的唱腔以婉转、清悦、情绪丰富为特点。

演员通过声腔、音调和节奏的变化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粤剧各种唱腔类型繁多,有“青衣腔”、“花脸腔”、“老生腔”等,每种唱腔都有着严格的表演要求。

2. 表演:粤剧的表演风格以“细腻”为主,演员注重肢体表达和面部表情的细腻描绘。

粤剧表演注重姿态、动作和舞蹈的协调配合,通过动作的丰富多样来表现人物的情感和动态。

3. 化妆:粤剧的化妆艺术也是其独特之处。

演员的妆容精致考究,通过不同的面部妆化和戏装来塑造人物形象。

二、越剧的表演艺术越剧是浙江和上海地区最具特色的剧种之一,其表演风格独特,以婉转凄婉、细腻柔美而著称。

越剧的表演艺术主要包括唱腔、表演和舞台美术等方面。

1. 唱腔:越剧的唱腔注重音调的准确与传情的细腻,演员通过婉转流畅的声腔来表现人物的心情和个性。

越剧的唱腔以高亢激昂的“快板”著称,唱腔变化多样,富有感染力。

2. 表演:越剧的表演注重情感的表达和角色的塑造。

演员通过细致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传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越剧表演独特的身段、手势、眼神等,能够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情感和个性。

3. 舞台美术:越剧非常注重舞台美术的创新和设计。

舞台布景、服装和道具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能够很好地营造出戏剧场景,并与演员的表演相互呼应。

三、粤剧与越剧的共同点与区别粤剧和越剧都是中国传统剧种,它们不仅在表演艺术上有一些共同点,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特色。

共同点:1. 都注重情感的表达和角色的塑造,通过声腔、表演和舞台布景等手段来传达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戏曲的化妆步骤详解

戏曲的化妆步骤详解

戏曲的化妆步骤详解戏曲化妆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部分,通过精心的化妆,演员能够更好地呈现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

以下是一般戏曲化妆的步骤:1. 准备工作在开始化妆之前,演员需要确保脸部干净,没有油脂。

此外,还需要准备好化妆品和工具,包括粉底、蜜粉、彩色脂粉、眼线笔、口红等。

2. 打底用粉底将脸部整体涂抹均匀,确保颜色和皮肤相协调。

打底的目的是为后续的化妆提供一个平滑的基础。

3. 画眉根据角色性别和特点,用眉笔或者脂粉勾勒眉毛的形状。

一般情况下,男性角色的眉毛较为粗犷,而女性角色的眉毛则较为细腻。

4. 画眼线使用眼线笔或者眼线液,描绘出眼睛的轮廓。

眼线的粗细和长度根据角色需要进行调整。

5. 睫毛使用睫毛夹夹翘睫毛,然后再涂抹睫毛膏,增加眼睛的明亮度和神采。

6. 上底妆用蜜粉或者彩色脂粉,根据角色特点上底妆。

一些传统的脸谱如花脸、武生脸等都有各自的标志性颜色。

7. 画脸谱根据角色的不同,用彩色脂粉勾勒出脸谱的轮廓和颜色。

这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因为不同的脸谱代表不同的性格和身份。

8. 口红用口红为角色上妆,根据性别和特点选择不同的颜色和形状。

9. 补妆在演出期间,由于灯光和表演的原因,演员可能需要适时地补妆,保持妆容的完整性。

10. 卸妆演出结束后,及时卸妆,保护皮肤。

使用专业的卸妆产品,确保将彩妆彻底清除。

戏曲化妆是一门独特的艺术,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长时间的实践才能掌握。

每个角色的妆容都有其独特之处,需要演员在不同的戏曲剧目中灵活运用。

浓妆淡抹总相宜——浅谈戏曲人物的化妆与造型

浓妆淡抹总相宜——浅谈戏曲人物的化妆与造型

幽匹垒!型垒型巨墨圈一陈新暖纪丽妙浓妆淡抹总相宜——浅谈戏曲人物的化妆与造型戏曲的化妆,大体上可分美化化妆(即俊扮,一般为生、旦角色所用)、性格化妆(突出表现为净、丑的脸谱)、情绪化妆(即变脸,各行角色均有)和象形化妆(脸谱带有各种动物形象图案,亦称象形脸)等四种类型。

戏曲的化妆特别注重装饰。

净、丑的脸谱是网案化的性格化妆;生、旦化妆虽然一般不用图案花纹。

但其描眉、画眼、抹粉、涂朱也有浓厚的装饰趣味。

如文小生的眉心常画一弧形红晕.武小生则从眉心到脑门画一红色“枪尖”.这是运用装饰的手法表现文武之别。

旦角的贴片子,是对妇女额发.鬓发的一种图案化处理.可以起到勾清面部轮廓和美化脸型的作用。

戏曲化妆根据写意的艺术原则,充分地调动夸张、变形、写意的绘画美,对角色重新造型.可以使演员面目全非,完全变成另外一个图案美的性格形象。

这是戏曲化妆艺术的功能。

净、丑两个行当角色的脸谱全部图案化。

此外.老生、武生、小生和旦角都必须“提眉…描目”。

起的作用是:第一.可美化、提神。

演员运用特定的绘画手法,根据行当、人物,在本人眉、眼的基础上,进一步勾画眉、眼的粗细,长短、大小,使眼睛在墨彩的烘托下显得更加明亮。

人物造型更加鲜明,人物性格更加突出。

就是眼眉之间的距离,也可通过细微的调整克服天生的缺陷。

“提眉”也提起了跟角.顿时英气勃发。

神采奕奕.整个面容都有了光彩。

第二,多样的和谐统一。

“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跟”。

眼睛及眉是演员精气神的聚光点。

“提眉”、“描目”对面部的扩展以及对跟、眉的美化夸张.和整个服饰化妆正是一种重要的完美和谐与多样统一。

第三,延长艺术生命。

由于“提眉”“描目”是一种“重新造型”的美.年龄较大的演员仍然可以通过这样的美化提神,扮演年轻的角色。

实际上,戏曲的化妆是一门“远看的艺术”。

虽然近距离看来画得很夸张,但上了舞台,灯光一打.就会显得眉清目朗,炯炯有神,美了,活了。

它为观众带来的视觉“冲击”。

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之越剧

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之越剧

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之越剧汉服团整理提供越剧(汉语拼音为yuèjù,英语为Yue Opera)——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

亦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依次为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之一。

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

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广大南方地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大部北方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

越剧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越剧”起源于“落地唱书”,后又有称为“女子科班”、“绍兴女子文戏”、“的笃班”、“草台班戏”、“小歌班”、“绍兴戏剧”、“绍兴文戏”、“髦儿小歌班”、“绍剧”、“嵊剧”、“剡剧”等。

第一次称“越剧”,1925年9月17日,在小世界游乐场演出的“的笃班”,首次在《申报》广告上称为“越剧”。

1938年起,多数戏班、剧团称“越剧”。

但1各戏报上的称谓依旧不统一,记者与投稿者经常各用各的。

1939年,《大公报》记者樊迪民,兼为姚水娟之“越吟舞台”的编导,受李白《越女词》之启发,兼考虑绍兴是越王勾践生聚教训击败吴国的复兴基地,而越剧发源地嵊县是绍属之一,又受越剧名伶姚水娟“我就是要越唱越响,越唱越高,越唱越远”之豪言触动,遂给茹伯勋编的《戏剧报》写稿,刊出正名为“越剧”的动机和意义的文章,告诸观众。

[10] 自此以后,各报“女子文戏”的广告陆续改称为“越剧”,新中国成立后,更是统一称为“越剧”。

因越剧早期曾用”绍兴戏剧“、”绍兴文戏“为名,故有将越剧称为“绍兴戏”的说法,实是因当时无“越剧”之名而借用“绍兴戏”之称,但“越剧”实际上并非“绍兴戏”。

戏曲化妆步骤

戏曲化妆步骤
Fra bibliotek 戏曲化妆步骤
6. 眼线和眼睫毛:使用眼线笔或眼线液勾勒出眼线,加强眼部表情,然后使用睫毛夹夹翘 睫毛,再涂抹睫毛膏增加浓密度。
7. 腮红:选择适合角色的腮红颜色,使用腮红刷轻轻涂抹在颧骨上,增加面部的红润感。 8. 唇妆:根据角色的性别和特点选择适合的唇膏或唇彩,涂抹在嘴唇上,突出嘴唇的形状 和色彩。 9. 眼妆和嘴妆的修饰:使用化妆棉和棉签进行修饰,使眼妆和嘴妆更加清晰和完美。 10. 定妆:使用定妆喷雾或散粉轻轻扑在面部,使妆容更加持久。 请注意,戏曲化妆的步骤可能因不同的戏曲类型、角色和个人技巧而有所不同。建议初学 者可以参考专业化妆师的教学视频或参加化妆培训课程,以获得更详细和专业的指导。
戏曲化妆步骤
戏曲化妆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以下是一般戏曲化妆的基本步骤: 1. 准备工作:清洁面部,确保面部干净无油脂,可以使用洁面产品和爽肤水进行清洁和调 理。 2. 打底:使用粉底液或粉底膏均匀涂抹在整个面部,使肤色均匀。 3. 高光和阴影:使用深浅不同的粉底或腮红,突出面部的轮廓和特征,例如鼻梁、眼窝等 ,增加立体感。 4. 眉毛:使用眉笔或眉粉填充和修饰眉毛,根据角色的特点和表情来塑造不同的眉形。 5. 眼影:选择适合角色的眼影颜色,使用眼影刷涂抹在眼窝和眼睑上,突出眼部轮廓和神 态。

家乡的戏曲艺术——越剧_七年级初一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家乡的戏曲艺术——越剧_七年级初一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家乡的戏曲艺术——越剧_七年级初一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家乡的戏曲艺术——越剧_七年级初一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朋友,你一定欣赏过小提琴名由《梁祝》,柔美凄婉的旋律曾经陶醉过多少中外华人。

你可知道曲子创作灵感来源于何处?对了,那就是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你听,曲子的旋律有越剧的影子。

这就是我家乡的艺术——越剧,具有传统东方文化特色的戏剧。

越剧是一个成熟的剧种,它以其真切细腻的表演、委婉动听的唱腔、优美抒情的风格、清新亮丽的曲调,却又不失激情与高亢的特点,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

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市,越剧的前身是落地唱书。

1906年,落地唱书搬上舞台,经历了小歌班、绍兴文戏男班、绍兴文戏女班、女子越剧等几个阶段,从嵊州经绍兴、宁波、杭州到上海,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地方戏曲。

抗日战争期间,部分越剧演员在敌伪统治下的上海虽然演了一些有积极意义的好戏,但改革主要还是在形式上,越剧内容并没有较大的突破。

1942年越剧改革以后,越剧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一个不登大雅之堂的小戏迅速发展成为适应现代舞台条件的、有较强综合性的剧种。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在几代越剧艺人的努力下,越剧终于赢得广大观众的欢迎,促进了自身的繁荣发展,也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

但是,时代在发展变化,到了现在,曾经辉煌的越剧渐渐地沉默下来了。

虽然有人极力在挽救越剧,但现实总是残酷的。

这里有一个其型的例子:新晋梅花奖得主——上海著名越剧演员萧雅来杭州连续举办专场越剧演出,据了解,从4月1日的第一场演出开始,上座率就没有超过5成;而在5成的上座率当中,有90%以上的人是通过各种渠道拿来的赠票。

不管怎么样,越剧的观众越来越少,已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当今的越剧危机已经很明显了:一是越剧剧团全面萎缩,现在除上海、江苏、福建和浙江外,其他各省市几乎没有专业越剧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曲——越剧妆
1、贴美目贴:调整眼睛的形状;一定要贴在双眼皮的印上;外眼角要高于内眼
角,有时为了强调舞台艺术效果,可以贴双层美目贴,使眼睛更加明亮有神。

(先贴美目贴以防打底油后粘贴效果不牢靠,形成大小眼影响美观。


2、上底油。

用凡士林油薄薄均匀地涂抹在脸部,既为保护皮肤和卸妆方便,也
为了画出的妆面滋润,否则妆面干燥会出现很多细小的皱纹影响美观。

3、拍底色。

用肉色的化妆油彩拍打在脸部的各个部位,薄薄一层,尤其要注意嘴窝、鼻窝、眼窝、耳朵、下颏、颈部,拍打需均匀周到,如有疏漏就会显得妆面很脏。

有眼袋、黑眼圈的可局部适当多拍一些,起到遮盖作用。

下颏到颈部要由多到少,由有到无逐渐过渡,为了舞台的整体效果好看,底色颜色的深浅,尽量与同台配合的演员相一致,如扮演夫妻、恋人的小生要与旦角一致,一堂中的几个龙套要一致。

3、抹红脸颊。

越剧化妆与京剧化妆的区别就在于此,越剧服装比较淡雅,妆容
也忌大面积涂红,用红色的油彩从眼中位置上下眼睑开始到耳部,由深到浅地向外侧润开。

脸型偏瘦的演员,红色就要宽一些;脸型宽的演员,红色就要窄一些,以弥补自身条件的不足。

这两边的红脸颊抹好之后,基本上是以眼睛的部位为中心向四周由深红变浅红,这个过渡要非常自然,给人以立体感和真实感,绝不能像两块红布一样贴在两边的脸颊上。

4、拍粉定妆。

因为抹上的油彩有油彩的光亮,它的油性又很容易在脸部发生变
化,容易使妆容花掉,所以要敷一层粉定型,使油彩牢固地与皮肤接触在一起。

一般用粉扑掸上一层,扑上粉后让扑粉多停留一些时间,再用粉刷把多余的粉刷掉就可以了。

这样能够增加脸部油彩的稳定性和层次感。

5、画眉毛:用斜面笔蘸浅棕,一定要顺着自己眉毛的走向画,眉头部分要淡入
逐渐到眉中最深,眉尾处逐渐淡下来,小生的眉毛粗一点,眉头的三分之二处起眉峰,眉峰要稍立起来;花旦的眉毛细一点,扬一点;用灰色眉笔在棕色上面一根一根地画眉毛,用黑色眉笔画灰色中间。

这样眉毛画出来有立体感。

6、画眼影及鼻影,打眼影顺着双眼皮兜出红色,下眼帘从内眼角1/3处开始要
前窄后宽地涂上红色;从眼部向耳上方由深到浅逐渐润开,这个红色要同腮红衔接上;鼻影用中号刷子蘸一点点浅棕在鼻侧打出鼻影,鼻影要从上至下都打到,鼻翼两侧也要打上一些。

鼻梁低的人打深一些,中间鼻梁留白处留的窄一些,效果会更好。


7、画黑眼线:眼睛往下看画上眼线,内眼角最细,外眼角最宽,内眼角和外眼
角都要画,内眼角往下兜一下再回来,外眼角要高于内眼角,大眼睛就宽一点,小眼睛就窄一点;眼睛往上看画下眼线,下眼线从外眼角向内画至瞳孔下方既可,由宽至窄自然过渡。

切忌上下眼线画满形成鸟眼效果。

8、贴假睫毛:贴在上眼睫毛的根部,内低外高,为了强调效果,也有贴双层假
睫毛的,假睫毛能使眼睛更加灵动深邃。

用眼线液把睫毛上下都涂黑,与其他妆衔接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