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世界历史下册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新人教版 教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新人教版 教案

第三单元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了解慕尼黑协定、德军闪击波兰、法国投降、德军闪击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珍珠港事件。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二战资料及影视资料,分析历史信息,掌握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方法,体验学习历史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慕尼黑阴谋”是帝国主义大国牺牲小国达到祸水东引的一次大阴谋,体会法西斯的贪婪和残暴,增强学生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2)让学生了解法西斯的凶暴和战争的残酷性、破坏性,了解各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3)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观念。

【教学思路】·教学重难点1.重点: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莫斯科保卫战、珍珠港事件。

突出重点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反映二战爆发、扩大的图片、文字资料等,突出二战爆发和扩大的标志性事件。

2.难点:对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实质的理解突破难点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反映慕尼黑会议的图片(或漫画)、文字材料,并进行问题设计,帮助学生对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实质的理解。

【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收集反映二战的图片、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可在学习本课之前观看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电影或音像资料,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温故知新(幻灯二)问:1929—1933年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美国、德国和日本分别采取了什么对策?这些对策对世界有何影响?答案提示:(1)美国:罗斯福新政。

维护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避免了法西斯上台。

为今后领导美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并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2)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

威胁世界和平,大战不可避免了。

(教师引入课题)面对法西斯的战争威胁,英法等国又是什么态度呢?下面就学习本课内容。

九年级下册历史笔记

九年级下册历史笔记

人教版世界历史下册提纲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考要求:1、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时间、地点、领导人;2、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大意义;3、苏俄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4、20世纪20-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一、十月革命:1、背景:A一战给俄国带来深重的灾难;B1917年3月发生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同时还有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C列宁回到彼得格勒;D七月流血事件的发生(1917年7月)临时政府镇压工兵游行。

2、情况: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11月7日(标志十月革命的爆发)胜利标志:攻占冬宫,阿芙乐尔号。

3、结果:革命全国胜利,人民委员会建立4、措施:A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权B将银行、铁路、大工业收归国有;C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D颁布:《和平法令》退出一战。

E迁都彼得格勒至莫斯科二、巩固政权的斗争:1918至1920年三年国内战争时期,苏俄粉碎外国干涉军和国内反革命叛乱。

军事上:加强红军建设经济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年A实行余粮收集制;B、中小企业国有化;C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三、十月革命的意义: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2、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3、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4、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5、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二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新经济政策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和平建设时期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

2)新经济政策的内容:(1921-1929 列宁)A废除余粮收集制,余粮归农民自己支配B大企业归国有,允许私人和外企经营中小企业C废除实物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

3)新经济政策的作用: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使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

人教版历史九下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苏德战争爆发的时间、概况和影响

人教版历史九下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苏德战争爆发的时间、概况和影响

考点:苏德战争爆发的时间、概况和影响时间:1941年6月。

概况:德军进攻苏联,不到几个月,德军便占领了苏联大片领土,直逼苏联首都莫斯科。

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军民英勇抗击侵略者,使德军占领莫斯科的企图没能得逞。

影响:德国进攻苏联,二战规模扩大。

在莫斯科保卫战中,苏联军民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二战以来德军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

例题1德、日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常“不宣而战”。

在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对下列哪一国家“不宣而战”?()A.法国B.英国C.苏联D.美国答案:C解析:题干中“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等是解题的关键信息,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然进攻苏联。

故选C。

例题2莫斯科是个英雄城市,二战中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A.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B.粉碎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C.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D.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答案:B解析: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答案B。

1.苏德战争爆发后,领导苏联进行莫斯科保卫战并取得胜利的是()A.列宁B.斯大林C.罗斯福D.丘吉尔2.2015年召开了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

这次伟大的卫国战争开始于()A.德国突袭波兰B.德国东侵苏联C.日本偷袭珍珠港D.莫斯科保卫战3.以下事件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扩大的是()A.幕尼黑会议B.德国进攻波兰C.英法对德宣战D.德国东侵苏联4.随着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卷入了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据此回答:对苏德战争的初期概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德军占领了苏联的大部分领土B.德军占领了苏联的斯大林格勒C.苏联军民坚决抗击,节节胜利D.德军攻陷了苏联首都莫斯科1.B解析:领导苏联进行莫斯科保卫战并取得胜利的是斯大林,答案B。

2.B解析:1941年德国东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苏联开始了卫国战争,答案B。

3.D解析:1941年德国东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扩大,答案D。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三教学课件 第三单元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共24张PPT)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三教学课件 第三单元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共24张PPT)

材料一:莫斯科保卫战:苏德战争爆发后第一次大会战。希特勒企 图消灭红军主力,占领莫斯科,在入冬以前打败苏联。他调集了80 个师180万人,由包克指挥进攻。 10月2日,德军总攻开始。希特勒狂妄宣称10天要攻下莫斯科。 他的宣传部长戈培尔竟令柏林各大报留下10月12日头版重要位置准 备登载“特别重要消息”。苏联红军奋力抵抗,莫斯科市民紧急动 员。11月15日,德军51个师开展新攻势,企图南北合围,中间突 破。红军三个方面军顽强抵御,德军最突出的部队进至距莫斯科30 公里处。 材料二 12月初,莫斯科地区已是寒冬,气温下降到摄氏零下20-30 度。希特勒对冬季作战毫无准备,德军无棉衣,无保暖设备,飞机 和坦克的马达无法发动,枪栓拉不开,武器失灵。而苏军已穿戴上 保暖棉衣、皮靴和护耳冬帽,枪炮套上了保暖套,涂上了防冻润滑 油。12月6日,红军开始反攻,不断突破德军防线。到1942年1月中 ,红军共歼敌55万人,击毁和缴获坦克1500辆。德军向西败退 150─300公里。希特勒的对苏闪电战被彻底粉碎。 思考:莫斯科战役德国失败的原因及莫斯科保卫战的意义?
斯大林格勒几乎 被夷为平地
苏军在斯大林格勒 的废墟中进行战斗
斯大林格勒的拖拉机厂在激战中仍坚持生产
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废墟中开始反击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1、莫斯科保卫战
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到第一次重大 失败,宣告德军“闪电战”的破产。
2.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7__1943.2)
• • • • • •
胜利原因: 1)面对严峻的形势,苏军民同仇敌忾,与德军展开生死 搏斗,誓死保卫祖国。 2)红场阅兵式极大鼓舞了苏联军民争取胜利的信心。 3)德军骄傲、狂妄,对形势估计不足。 4)俄罗斯的严冬寒冷,德军缺乏御寒设备。 5)苏联情报人员获得准确情报,日本已决定南下,不会在远 东夹攻苏联,苏军得以将驻防西伯利亚的部队调往莫斯科 加强防御. 意义: 其胜利具有重大的政治和军事意义,它粉碎了希特勒 闪击速胜的企图,在二战中使德军第一次遭到重大失败, 宣告德军”闪电战”的破产.为战争形势的根本扭转奠定了基 础,从而成为20世纪“一个冬天的神话”。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预习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预习

三一文库()/初中三年级〔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预习[1]〕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预习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1、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2、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

即十月革命。

3、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4、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巩固了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5、十月革命历史意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2课1、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当时加入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3、在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苏联在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4、斯大林模式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有严重的弊端。

选择题:1、“斯大林模式”在苏联形成的标志是( D )A.苏联的成立B.农业集体化方针的通过 D.苏联新宪法的制定C.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2、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C)A.六月革命 B.巴黎公社革命(1871年3月18日革命)C.十月革命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3、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A)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发展②是苏维埃政权经济政策的一定程度的倒退③是利用市场和价值规律发展经济的一种尝试④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步骤A.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4、苏联这一名称始于(B)A.1921年 B.1922年 C.1925年 D.1927年5、1936年苏联新宪法宣布苏联是(A)A.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B.无产阶级专政国家C.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D.民主社会主义国家6、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A.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B.同苏联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适应C.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后来越来越阻碍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D.使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和践踏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3课1、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

第二次世界大战 课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次世界大战  课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为什么战争初期法西斯国家总是屡屡得手呢?
德国法西斯已控制欧 洲大部分地区
1942年欧洲形势
日本法西斯已控制西 太平洋地区
1942年亚太地区形势
为什么战争初期法西斯国家总是屡屡得手呢?
1.英、法、美等国推行纵容法西斯侵略扩张 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2.德、意、日法西斯蓄谋已久。 3.战争初期,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没有团结 起来协同合作,共同对抗法西斯敌人。
战的窘境,决定先集中力量打垮苏联。1942年7月
德国集中了150万兵力,在苏联南线发动了攻势,
重点进攻斯大林格勒。
决不后退一步!谁若是将这 片神圣的领土让给敌人,那 便是莫大的耻辱!
苏联军民英勇抗战,次年2月,德军投降。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反攻激战场面
斯大林格勒的工人们响应政府号召, 纷纷拿起武器,保卫自己的工厂。
1.在亚洲:1931年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 亚入侵埃塞俄比亚;
北非战场
3.在欧洲:1938年德国吞并了奥地利; 欧洲东线战场 1939年春德国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
欧洲西因线战此场,确切地说,1939年9月1日是第二次世界 大战“全面”爆发的日子,而不是开始。
联合——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背 景:
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各国人民的愤怒, 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
签署时间:1942年1月
签署地点:华盛顿 签署国家: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
26国华盛顿会议
“绞死希特勒”
《联合国家宣言》
内容: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 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 意、日及其仆从国作战,相 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 战议和。
泽东发表《对日寇最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世界现代史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世界现代史知识点归纳

⼈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世界现代史知识点归纳世界现代史第⼀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命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4课经济⼤危机(=⼤萧条) 政1、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希特勒组织了纳粹党。

(2)法西斯专政建⽴标志: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我的奋⽃》)(3)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标志:希特勒集总理和总统⼤权于⼀⾝,出任国家元⾸。

(4)内外政策:①建⽴法西斯恐怖专政:A、1933年制造国会纵⽕案,逮捕共产党和进步⼈⼠;B、解散⼀切⼯会,取缔其他⼀切政党,镇压反法西斯战⼠;C、焚毁⼤量进步书籍,残酷迫害犹太⼈(⽔晶之夜);②⼤搞国民经济军事化,疯狂扩军备战:1935年撕毁《凡尔赛和约》,实⾏普遍义务兵役制。

2、意⼤利法西斯专政的强化(1)背景:⼀战后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农运动⾼涨(2)标志:墨索⾥尼组织了法西斯党,1922年进军罗马,建⽴了法西斯政权。

(3)强化:1929—1933经济危机沉重打击意⼤利,为转移国内⼈民的注意⼒,墨索⾥尼加紧武⼒扩张。

3、⽇本军部法西斯化(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使⽇本阶级⽭盾异常尖锐(2)过程:①1931年9⽉18⽇⽇本发动九⼀⼋事变,开始侵华,霸占中国东北。

②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内阁上台,标志⼆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③1937年7⽉7⽇发动卢沟桥事变,全⾯侵华。

4、法西斯国家结盟:(1)1936年三个国家结成军事同盟——柏林---罗马---东京轴⼼,⼜称轴⼼国集团,(2)性质: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3)影响:轴⼼国集团的形成使世界和平⾯临严重威胁。

第三单元第⼆次世界⼤战第6课第⼆次世界⼤战的爆发1、慕尼⿊阴谋:1938年9⽉,德、意、英、法四国⾸脑希特勒、墨索⾥尼、张伯伦、达拉第在德国的慕尼⿊签订协定。

2、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以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3、后果:使德国野⼼进⼀步膨胀,不但吞并苏台德,不久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把⽭头指向波兰。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全册练习题(有答案)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全册练习题(有答案)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一、选择题1.决定将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的国际会议是(B)A.洛迦诺会议B.慕尼黑会议C.华盛顿会议D.德黑兰会议2.德国法西斯侵略波兰的军事计划的代号是(A)A.“白色方案” B.“发电机”C.“海狮” D.“巴巴罗萨”3.1940年挫败德军大空袭、为反法西斯战争谱写了光辉一页的欧洲国家是(A)A.英国B.波兰C.挪威D.丹麦4.希特勒称霸世界的关键性步骤是(B)A.灭亡法国B.征服苏联C.吞并奥地利D.征服英国5.打破德国法西斯军队不可战胜神话的战役是(C)A.中途岛战役B.斯大林格勒战役C.莫斯科保卫战D.阿拉曼战役6.“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有人称之为美国自建国以来本土所遭到的第二次大规模袭击,第一次是指(C)A.来克星顿枪声B.美国内战C.珍珠港事件D.中途岛战役7.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形成的标志是(D)A.英美对德宣战B.社会主义苏联参战C.雅尔塔会议召开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8.从右边二战期间的美国海报—“联合起来力量大,联合起来我们就会赢”中,你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是(C)A.以德国为首的“三国同盟”企图称霸世界B.以英国为首的“三国协约”势力强大C.盟国的团结是战胜法西斯势力的保证D.国际联盟要求成员国团结一致对抗苏联9.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战争的转折点是(B)A.莫斯科战役B.斯大林格勒战役C.意大利投降D.诺曼底登陆10.使德军陷入了苏军和美英盟军东西夹击铁钳之中的军事行动是(D)A.莫斯科战役B.苏军进攻柏林C.阿拉曼战役D.第二战场的开辟11.图片是形象的历史。

右边是苏、美、英三国首脑在二战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上的照片。

这次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战后建立联合国,苏联在结束欧洲战事后三个月参加对日作战。

由此判断这次会议是(C)A.华盛顿会议B.德黑兰会议C.雅尔塔会议D.波茨坦会议12.1945年8月向日本广岛、长崎各投掷一颗原子弹的国家是(B)A.苏联B.美国C.英国D.法国13.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于1896年,每四年举行一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世界历史下册
王爱义2013-12-18星期五九(1)(2)(3)班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实质与后果、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德意日
签订《三国同盟条约》,正式结盟;
2、以具体实例分析慕尼黑阴谋的实质是什么?二战初期为什么德国能频频得胜?提高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如有条件,可以展播一段反映二战全面爆发的视频,增强感性认识,由此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2、本课与前一课的联系较为紧密,在分析二战爆发的原因时,教师可以加强纵向联系;
3、本课涉及欧洲多国,大家并不熟悉,所以应利用多媒体,展映欧洲地图,建立空间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珍惜和平,反对战争的思想观念,决不能纵容军国主义扩张行为;
2、认识法西斯的凶残和战争的破坏性;
四、重点:慕尼黑阴谋,德国进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五、难点:绥靖政策的实质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展播反映二战全面爆发的视频,如《胜利大逃亡》或《敦刻尔克大撤退》片段,增强感性
认识,激发学生兴趣;尔后,请大家翻到第27页;
2、第一组朗读第一节“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实质”,提问如下:
(1)参与国有哪些?其中------、--------是法西斯国家;
(2)当德国向捷克斯洛伐克提出----------要求被拒绝后,英国、法国的态度是---------------------------,
学生回答:割让苏台德区,强迫捷克斯洛伐克满足法西斯的无耻贪欲。

教师趁机引导:这种无原则的让步(近似于乞求)能否换来和平?
(3)1938年9月,慕尼黑会议上,作出了非常不利于---------------国的决定,该国代表是否出席了会议?(4)英国、法国支持上述决定是出于什么考虑?------------------------------------------------------------------,它们的最终目的是--------------------------------------------------;我们把这种损人利己的政策,称之为绥靖政策;回答:以牺牲弱小国家来满足德国的侵略野心,以求与希特勒达成妥协,将侵略矛头对准苏联;最终目的是让德国侵略苏联、消灭苏联;
(5)所以,我们认为绥靖政策的实质是-----------------------------------------------------,后果是纵容了----------------------------的侵略气焰,助长了进一步发动战争的野心,加速了---------------------------;回答(5):英法两国的目的是祸水东引,让德国侵略苏联,既保全了自己,又消灭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幻想以退让,来得导短暂的安宁;实质是:大国强权政治,以牺牲弱小国家来确保自身安全,是国际政治中极端自私的表现;
教师展映欧洲地图,确立时空观念;
教师督促大家在书上划线,记忆;
3、第二组朗读第二节“德国进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提问如下:
(1)时间--------------------------------,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2)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国的态度是-----------------------,德国闪电袭击波兰成功的原因是--------------------,回答:英法军队按兵不动,英法军队不支援(教师提示:英法与波兰造先签了军事同盟条约,英法不履行条约,是一种背叛行为)
(3)德国灭亡波兰后,紧接着灭亡了-----、------、-------国,于-------年秋季对英国发动了空袭,夺取制空权,史称-------------;当时英国首相是-------------;
学生回答:1939年9月1日,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国的态度是按兵不动,不予支援;教师展映欧洲地图,确立时空观念;并督促大家在书上划线,记忆;
教师讲故事1:巴黎1940年5月14日被德军占领,100万法军在索姆河、埃纳河构成魏刚防线,仅三天就全线崩溃,德军从此急速向巴黎挺进,于6月14日占领巴黎,6月22日签订投降协定,一个拥有300万大军的西方大国就这样短短的六个星期就灭亡了,法国悔不该当初推行绥靖政策,损人利己的法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是证明绥靖政策的破产的事例之一;
教师讲故事2:德国1940、7、17发动了“海狮行动”,集结各类舰艇3000艘,13个陆军师演习。

从8月9日每天派800——1100架飞机轰炸伦敦、军事基地和工业中心,妄图瓦解英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8月24日英国皇家空军才第一次出动81架飞机轰炸柏林,双方空军战斗持续了4个月,击落德国飞机1733架,击伤643架,英国损失915架,人员伤亡14.7万,房屋100万栋。

不列颠之战是德军首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遭到失败,德军由速决战变为消耗战、持久战,德国难以承受痛苦的煎熬。

就因为这点,英国成为后来战略反攻的前沿阵地,不列颠之战具有重大意义。

(4)为了加快侵略步伐,1940年9月,--------------三国在柏林签订了《三国同盟条约》,组成军事同盟,妄图称霸世界;
督促大家在书上划线,记忆。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映欧洲地图,建立空间概念;
4小结:本课的重点是慕尼黑阴谋,德国进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难点:绥靖政策的实质;
5课堂练习:
(1)《学海风暴》第92页第4题
(2)第92页第12题
(3)第92页第14(2)题
七、板书设计:
慕尼黑会议——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
德国进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
不列颠之战——粉碎了德军的企图
八、教学反思:
多赞扬,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