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新人教版 教案

第三单元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了解慕尼黑协定、德军闪击波兰、法国投降、德军闪击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珍珠港事件。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二战资料及影视资料,分析历史信息,掌握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方法,体验学习历史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慕尼黑阴谋”是帝国主义大国牺牲小国达到祸水东引的一次大阴谋,体会法西斯的贪婪和残暴,增强学生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2)让学生了解法西斯的凶暴和战争的残酷性、破坏性,了解各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3)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观念。
【教学思路】·教学重难点1.重点: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莫斯科保卫战、珍珠港事件。
突出重点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反映二战爆发、扩大的图片、文字资料等,突出二战爆发和扩大的标志性事件。
2.难点:对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实质的理解突破难点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反映慕尼黑会议的图片(或漫画)、文字材料,并进行问题设计,帮助学生对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实质的理解。
【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收集反映二战的图片、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可在学习本课之前观看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电影或音像资料,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温故知新(幻灯二)问:1929—1933年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美国、德国和日本分别采取了什么对策?这些对策对世界有何影响?答案提示:(1)美国:罗斯福新政。
维护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避免了法西斯上台。
为今后领导美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并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2)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
威胁世界和平,大战不可避免了。
(教师引入课题)面对法西斯的战争威胁,英法等国又是什么态度呢?下面就学习本课内容。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5
6
7
【问题 1】英国、法国等国为什么对法西斯的侵略采取绥靖政 策? 探究:(1)英法等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军事地位遭到巨 大削弱。 (2)世界大战的残酷性与破坏性使得出现了鼓吹不惜任何代价 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 (3)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使得英法两国政局动荡。 (4)英法资产阶级对弱小国家的固有的蔑视以及对社会主义苏 联的本能仇视。 (5)根本原因:牺牲小国利益维护自身利益。
9
10
一、选择题
1.右图是参加慕尼黑会议的四位国家首脑的照片 ,其中一定没有 ( )
A.希特勒、墨索里尼 B.达拉第、张伯伦 C.希特勒、张伯伦 D.斯大林、丘吉尔 答案:D
11
2.对法西斯侵略不敢加以制裁 ,以牺牲小国利益来安抚侵略者 ,保全 自身的利益的政策被称为 ( ) A.安抚政策 B.和平政策 C.交换政策 D.绥靖政策 答案:D 3.(2013·重庆改编)下列 20 世纪上半期召开的国际会议中 ,把纵容 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推向顶点的是 (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维也纳会议 答案:C
12
4.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军队对 发动突然进攻,其后,英法对德 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 A.奥地利 B.捷克斯洛伐克 C.波兰 D.苏联 答案:C
13
5.(2013·江苏徐州)右图,硝烟中飘扬着一面残破的美国国旗。画面 上有点明主题的文字“REMEMBER DEC.7th !”,意思是“记住 12 月 7 日!”这张海报提醒美国人民不要忘记的历史事件是 ( )
4
2.绥靖政策 定 西方大国对法西斯的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以牺牲 义 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这种政策被称为绥靖政策 实 姑息、纵容侵略 质 影 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 响 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人教版历史九下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绥靖政策的含义、表现及实质

考点:绥靖政策的含义、表现及实质含义:绥靖政策是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
表现:慕尼黑会议是英法绥靖政策的具体表现(慕尼黑会议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实质:是英法等国采取的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妥协安抚,并企图“祸水东引”,把法西斯侵略矛头引向苏联的一种外交政策。
例题1对法西斯侵略不敢加以制裁,以牺牲小国利益来安抚侵略者保全自身的利益的政策被称为()A.安抚政策B.和平政策C.交换政策D.绥靖政策答案:D解析:对法西斯侵略不敢加以制裁,以牺牲小国利益来安抚侵略者保全自身的利益的政策被称为绥靖政策,答案D。
例题2“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慕尼黑作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
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
”这段话中的“我们”成为受害者,是因为英法推行()A.绥靖政策B.侵略政策C.法西斯政策D.不结盟政策答案:A解析:慕尼黑会议牺牲弱小国家利益,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妥协安抚,是英法绥靖政策的表现,故选A。
1.下图反映了二战前夕的欧洲形势,从中你能得到的信息是()A.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B.英法推行绥靖政策C.德、意、日法西斯集团形成D.欧洲各国联合对抗苏联2.“他们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
”这句话评价的是()A.《凡尔赛和约》B.《九国公约》C.《慕尼黑协定》D.《联合国家宣言》3.20世纪上半期召开的国际会议中,把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是()A.雅尔塔会议B.巴黎和会C.华盛顿会议D.慕尼黑会议4.“绥靖主义者在玩喂鳄鱼的危险游戏——可预计最后鳄鱼也会把他给吃了。
”这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二战”前对绥靖政策的评价。
下列事件验证了丘吉尔推断的是()A.苏台德区被割占B.法国战败投降C.苏德战争爆发D.日本偷袭珍珠港5.国际关系中,国家间往往通过召开国际会议来协调国家关系和解决各种争端。
第六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

中华书局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设计呢?今天就让我们去探究吧!讲授新课师:德意日法西斯建立后,是怎样勾结在一起的呢?他们又是怎样进行侵略扩张的呢?让我们先学习第一篇章。
一、慕尼黑协定和绥靖政策的实质师:我们先学习轴心国集团是怎样建立的呢?1.轴心国集团的形成:(1)时间:(2)国家:(3)影响:师:我们去看看三国轴心国集团建立的有关图片。
课件展示图片: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国建立,见第5张PPT。
师:德、意、日结成侵略轴心后,他们更加肆无忌惮地对外进行扩张,德国制造了什么样的阴谋呢?2.慕尼黑阴谋:齐读第一篇章名称。
生:1937年11月。
生:德、意、日正式结成“柏林—罗马—东京”的侵略轴心。
生:三国肆无忌惮地扩军备战,局部战争烽烟四起。
学生观看图片。
有利于学生形成整体感知。
培养从教材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轴心国的位置有所了解。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观看视频,结合课本回答以下问题。
课件播放视频:慕尼黑阴谋,见第7张PPT。
教师明确:(1)背景:①1938年春,吞并奥地利。
接着,要求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区,遭拒绝。
②英、法强迫捷克斯洛伐克满足德国的要求。
(2)时间:1938年9月。
(3)参与国家:德、意、英、法。
(4)内容:签订《慕尼黑协定》,规定:将苏台德区和捷克斯洛伐克南部与奥地利接壤的地区割让给德国;捷方必须在十日内交出上述地区。
师:我们一起去看看慕尼黑阴谋的有关图片吧!课件展示图片:慕尼黑阴谋,见第张PPT。
师:捷克斯洛伐克的人民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情呢?课件展示图片:捷克边境小镇海布的居民流着眼泪“欢迎”德军,见第10张PPT。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捷克斯洛伐克本来是英、法的盟国,为什么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呢?教师组织学生读一读:什么是绥靖政策呢?课件补充:20世纪30年代,英法美等国的统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观看图片。
学生观看图片。
学生朗读资料。
创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能对慕尼黑阴谋有所了解。
人教版历史九下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慕尼黑协定的内容及影响

考点:慕尼黑协定的内容及影响内容:《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 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
影响:慕尼黑会议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例题1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首脑强行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所举行的会议是()A.慕尼黑会议B.开罗会议C.德黑兰会议D.雅尔塔会议答案:A解析: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首脑召开慕尼黑会议,强行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答案A。
例题21938年10月,英国首相张伯伦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
女士们,先生们。
安心睡觉去吧!”丘吉尔则尖锐地指出:“我们正在遭到了一场全面、十足的失败!”这场争论针对的是()A.《凡尔赛和约》签订B.华盛顿会议召开C.《慕尼黑协定》签定D.杜鲁门主义提出答案:C解析:1938年英国首相张伯伦参与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英法为了避战求和,对法西斯侵略进行妥协纵容,最终加速了世界大战的到来,答案C。
1. 英法推行绥靖政策达到顶点的会议是()A.慕尼黑会议B.巴黎和会C.华盛顿会议D.雅尔塔会议2.1938年,一个叫张伯伦的老人得意地挥舞着一纸协定,向他的人民宣布“我带来了我们时代的和平”。
但事实上协定加快了世界大战的步伐,这是因为()A.协定实现了祸水东引B.协定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C.协定使奥地利被吞并D.协定避免了弱小国家被侵略3.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使法西斯国家侵略野心日益膨胀的事件是()A.国会纵火案B.慕尼黑阴谋C.德国突袭波兰D.德国突袭苏联4.下边漫画是对哪一次国际会议的形象描述?()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慕尼黑会议D.雅尔塔会议1.A解析:英法推行绥靖政策达到顶点的会议是慕尼黑会议,答案A。
2.B解析:1938年,张伯伦参与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进行妥协,而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野心,加速了世界大战的步伐,答案B。
第0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939-1942年德意在欧洲的扩张
1938 年 是 轴 心 国 未 流 一 滴 血 就 取 得 伟 大 胜 利 的
1、德国吞并奥地利 德国吞并奥地利
地
地
一 年
2、德国吞并苏台德区 、 和捷克斯洛伐克
1938年 月英、 1938年9月英、法、德、 意通过慕尼黑协定强行 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 国。
波兰两周亡国:原因(视课堂情况补充) 波兰两周亡国:原因(视课堂情况补充)
3、苏联:为构筑维护自身安全的 苏联: “东方战线”,派兵占领波兰东部。 东方战线” 派兵占领波兰东部。
2、军事落后: 军事落后: 波兰用落后的骑兵对抗德国坦克
1、英法: 英法: 静坐战争” “静坐战争”
战争的全面爆发:闪击战
(1)材料表明当时英国的对德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表明当时英国的对德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由绥靖政策开始对德坚持抗战。 由绥靖政策开始对德坚持抗战。 (2)举例说明英国对德政策改变后不久采取的重大行动。 举例说明英国对德政策改变后不久采取的重大行动。 答:进行不列颠之战,粉碎了希特勒入侵英国的阴谋。 进行不列颠之战,粉碎了希特勒入侵英国的阴谋。
战争的扩大: 莫斯科保卫战
1941年6月,德军入侵苏 联。几个月内苏联丧失大 列宁格勒 片国土。但莫斯科保卫战 的胜利,击破了德军“不 可战胜”的神话。
莫斯科
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 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的一滴血, 来保卫城镇和乡村。 ——斯大林
战争的扩大: 日军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 空军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 海军基地珍珠港,以微小 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 次日美国对日宣战,二战 规模进一步扩大。
温故知新: 温故知新: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三国轴心形成的时间?成员国?影响? 2、简述二战前德国法西斯的扩张。 3、面对德国法西斯的扩张,英法等国是什么态 度? 4、慕尼黑会议召开的时间?参与国?内容?影 响?实质? 5、什么是绥靖政策?绥靖政策的实质?后果? 6、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时间?全 面爆发的标志? 7、简述二战初期的战况。 8、法西斯军事集团正式建立的时间?标志?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 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 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波
兰
奇怪的战争
马 奇 诺 防 线
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0年5月26日——6月4日
法国人民为法军溃败而哭泣
1940年秋德军空袭英国, 企图迫使英国屈服。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 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 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 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 要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 么遥远和艰难,也要去争 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 就不能生存。
8、二战中,法国在军事上迅速溃败的主要原因 ( ) A.凭借马奇诺防线采取消极防御方针 B.对德国丧失了应有的警惕 C.敦刻尔克撤退过早转移了大批兵力 D.卖国将领主动向德军投降 9、英国首相张伯伦在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回到伦 敦后,对英国人民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 议你们安心睡觉去吧!”但是,德国法西斯对“时代的 和平”却不买账,其最主要表现在 ( ) A.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 B.发动对苏联的进攻 C.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D.意大利乘机向英法宣战
4、二战全面爆发后,德国法西斯的扩张第一次遇到 较大的挫折是在 ( ) A.莫斯科战役中 B.进攻英国的过程中 C.斯大林格勒战役中 D.进攻比利时中 5、慕尼黑阴谋里,英法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求得一时 太平,这里的“小国”是 ( ) A.意大利 B.捷克斯洛伐克 C.波兰 D.比利时 6、慕尼黑阴谋的最严重危害是 ( ) A.对法西斯侵略妥协退缩 B.德国割占苏台德等战略要地 C.增强了法西斯力量 D.加速了大战的全面爆发 7、1938年9月签订的《慕尼黑协定》规定德国割占 ( ) A.奥地利 B.比利时 C.波兰 D.苏台德等地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人教版九年级下)1PPT课件

1940、6 意大利
不宣而战
德意日正式结盟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
太平洋战场
1. 希特勒上台后,吞并了
,又把侵略的矛头指
向
。
2、 年9月,
四国政府首脑在 签订协
定,规定 在10天内把
割让给德国,史
称
。它把 政策推向顶峰。
3、 年9月1日, 对 发动突然进攻, 、 向 德国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往美国佬的屁股上捅了一刀,我们又 多了一个强敌,又一个强敌!”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及扩大、进一步扩大
卢荷比
挪丹 欧洲战场 苏德战场
敦刻尔克 大撤退
英 法
西线 攻势
建立 “东方 战线”
1939、9 宣战
德国
1939、 9闪 击
波 兰
入侵 扩展疆域
苏联
1941、6 闪击苏联 苏德战争爆发
莫斯 科保 卫战
4、 年6月,德国突然发动对 的侵略战争,二
战规模扩大。苏军取得
胜利,打破了德军天
下无敌的神话。 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在太平
洋的军事基地 ,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
一步扩大。
5、二战期间,号召人民坚决同法西斯作战的英国首相 是 ,苏联领导人是 。
1、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2、西方大国对法西斯国家实行什么政策?将其推向顶峰
2.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有何意义? 粉碎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
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1、苏德战争爆发
欧洲战场 苏德战场
德国
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袭苏联
苏联
2、太平洋战争爆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秘密附属议定书》
内容:
它划定了两国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在属于波罗地 海(芬兰、爱沙尼亚、拉托维亚、立陶宛)的地区发生
领土和政治变动时,立陶宛的北部疆界将成为德国和苏
联势力范围的界限;属于波兰国家的地区发生领土和政
治变动时,德国和苏联的势力范围将大体上以纳雷夫河、
维斯杜拉河和桑河一线为界。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日本推行“大东亚共荣圈”计划。 B、美英等国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 C、为配合德国进攻苏联。 D、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激化。
D)
4、导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根本原因 是: (B)
A、苏德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B、世界各国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激化。 C、美国改变“中立”态度 。 D、苏联的参战。
三、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加速了世界大战的到来。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缔约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彼此间进行 任何武力行动、任何侵略行为或者任何攻击; 2、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国敌对行为的对象时,另 一方不向该第三国提供任何支持; 3、缔约国任何一方不加入直接或间接旨在反对另一方 的任何国家集团。 同时还附有《秘密附属议定书》
5、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 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 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去争取胜 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请回答:——1940年5月丘吉尔在英国下院的演说 (1)材料表明当时英国的对德政策发生了什么 变化? 答:由绥靖政策开始对德坚持抗战。 (2)举例说明英国对德政策改变后不久采取的重 大行动。 答:进行不列颠之战,粉碎了希特勒入侵英国 的阴谋。
(2)绥靖政策是英国为代表的国家避战求和 的政策。 (3)绥靖政策是以牺牲小国利益来维护本国 利益的政策。 (4)绥靖政策是处于守势的帝国主义国家的 霸权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比较 战争持续时间 第一次世界大战 四年零三个月 第二次世界大战 六年多
参战国
参战人口
36国
10.5亿
61国
17亿
作战区域面积
苏
联
2、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
日军偷袭珍珠港
“大东亚共 容圈”计 划
1940年 确 立
日本
偷 袭
贸易 禁运
1940—1941年 占领印度支那
1941.12 珍珠 港事件
对日 宣战
美英
四、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美国
英国 法国 苏联 世界各 国人民 改变 1941年秋发表 1942年初《联 “中立” 《大西洋宪章》 合国家宣言》 态度
动员武装力量 军费开支与薪饷 开支比例
400万平方千米
7000万人
2200万平方千米
1.1亿人
1:1
3:1
苏台德区
莱 茵 区
德国
捷克
斯洛伐克
奥地利
讨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具体原因:1、德、日两国要求打破“凡——华”体 系,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2、英法美等国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
1、 反法西斯联盟在人口、资源、生产能力、人心向背 和团结互助方面,都比德、意、日集团占明显的优势, 为以后战胜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在联盟内部,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能够 抛弃各种矛盾团结起来共同反抗法西斯的侵略。正是这 种根本利益使他们团结在一起,互相配合支援,使战争 取得最后的胜利。
卢荷比
敦刻尔克 大撤退 西线 攻势
挪丹
建立 “东方 战线”
英
法
1939、9 宣 战
德国
1939、 9闪 击
波 兰
入 侵 扩展疆域
苏联
莫斯 科保 卫战
1941、6 闪击苏联 苏德战争爆发
1940、6 不宣而战
意大利
德意日正式结盟 (1940.9)
三、第二次世界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进一步扩大
1、苏德战争爆发
德国
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袭苏联
支 援
支 援
支 援
共 世界反法西 同 斯联盟建立 抗 击
德 意 日 法 西 斯 集 团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 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 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波
兰
东 方 战 线
东 方 战 线 ” 的 建 立
“
马 奇 诺 防 线
1940年秋德军空袭英 国,企图迫使英国屈 服。
1940年秋,德意日正式 结成军事侵略同盟。
6、阅读下列材料:
[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 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它各国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 同时,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 斗争,兹宣告:
1、每一个政府各自保证对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 从者使用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2、每一个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 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联合国家宣言》
芬 兰
1941年10月莫斯 科保卫战开始
列宁格勒
1941年6月到11月,德军占 领了苏联一百五十多万平方 公里的土地,控制了苏联大 约百分之四十的人口以及大 部分工业区。
苏
莫斯科
联
波 兰
斯大林格勒
罗马尼亚 1941年夏,白俄罗斯地区一 栋房子被德军击中燃烧
黑
保加尼亚
海
1941年6月22日德军闪 击苏联,二战进一步扩 大,苏联初战失利,大片 领土沦陷。
导入新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空前 的一次战争,卷入的国家有60多个,占世界总 人口的4/5;战火遍及欧洲、亚洲、非洲,以 及大西洋、太平洋和地中海,是一场真正的世 界性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意、日三个法西斯 国家发动的。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侵华战 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军 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开始。
新课讲授
一、慕尼黑阴谋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三、日军偷袭珍珠港 四、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一、慕尼黑阴谋
纵容 绥靖 政策
德国
强 占 苏 祸水东引 台 德 区
签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苏
联
英 法
慕尼黑 会 议
捷克斯洛伐克
不信任英法,构筑集体安全失败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 慕尼黑阴谋使德国占领了苏台德地区, 利法西斯气焰更加嚣张 西方国家绥靖政策在战前达到顶峰1939年3
(1)据材料概括《联合国家宣言》的主要内容。 答:各国保证以全部的军事和经济资源,团结一致, 彻底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追随者。 (2)《联合国家宣言》的签定有何意义? 答: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课后作业评讲
绥靖的实质是什么?
下列观点您同意哪几种?请说明理由。
(1)绥靖政策是帝国主义的反苏反共政策。
《联合国家宣言》
中、苏、美、英、澳等26个在二战期间参加对 德、意、日轴心国作战的国家于1942年1月1日在华 盛顿签署。其后,法、墨、菲等21个国家陆续加入。
主要内容:
1、签字国保证使用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共同对 抗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
2、各国保证不同敌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 等。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伟大意义:
A、德意日的侵略未损害他们的根本利益。 B、德意日都反对共产主义。 C、德日意法西斯国家将爆发革命 D、英、法、美三国都受经济危机的困挠
2、二战前夕,导致法西斯势力更加嚣张的最主 ( B ) 要因素是:
A、法西斯国家结成轴心国同盟。 B、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 C、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 D、反法西斯国家缺乏统一行动。
3、世界局部反法西斯战争失利,法西 斯势力大大增强 4、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客观上有纵 容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
月德国吞并捷克
绥靖政策的实质与后果
实质: 英法美等国对法西斯扩张侵略的不干涉和纵容 政策。以妥协退让和嫁祸苏联为主要特征。 后果: 十分恶劣 一、从不干涉政策到慕尼黑阴谋,既没有缓和英法美与 德意日之间的矛盾,也没有阻止战火的蔓延,相反,英 法越是退让,希特勒越是看不起他们,越是敢放手发动 战争。 二、加深了苏联与英法之间的猜疑和分歧,给国际反法西 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带来困难。
3、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使战争形势发生变化,是反法 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因素之一,并为“联合国” 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敦刻尔克大撤退
二战初期英、法军队从法国向英国的一次大撤退。 1940年5月,德国占领荷兰和比利时,侵入法国,击败 英、法军队。英国远征军和部分法、比、荷军溃退至法 国北部敦刻尔克地区,面临被歼灭的危险。5月26日至 6月4日陆续向英国撤退,由860余艘舰船运载33万余人
通过多福尔海峡抵达英国。
复习小结
走向战争 1938
吞并奥地利 慕尼黑阴谋 吞并捷克斯 洛伐克 亚洲战场
全面爆发 1939
突 袭 波 兰 西 线 攻 势
扩大 1941
苏 德 战 争 太 平 洋 战 争
反 法 西 斯 同 盟 建 立
训练检测
1、二战前,英法美对德意日的侵略扩张采取绥 靖政策的最主要原因是: ( B )
苏 联
大 东 亚 共 荣 圈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大西洋宪章》
美国总统罗斯福同英国首相丘吉尔于1941年8 月14日在大西洋的纽芬兰海面美舰“奥古斯塔” 号上会谈后发表《大西洋宪章》。
宣言宣称:两国不追求领域其他方面的扩张; 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政府形式的权利;努力 促使所有国家取得世界贸易和原料平等待遇; 促进各国间的经济合作;保障国际和平与安全; 公海航行自由;赞同摧毁德国纳粹暴政和解除 侵略国家的武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