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新人教版 教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新人教版 教案

第三单元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了解慕尼黑协定、德军闪击波兰、法国投降、德军闪击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珍珠港事件。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二战资料及影视资料,分析历史信息,掌握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方法,体验学习历史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慕尼黑阴谋”是帝国主义大国牺牲小国达到祸水东引的一次大阴谋,体会法西斯的贪婪和残暴,增强学生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2)让学生了解法西斯的凶暴和战争的残酷性、破坏性,了解各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3)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观念。

【教学思路】·教学重难点1.重点: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莫斯科保卫战、珍珠港事件。

突出重点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反映二战爆发、扩大的图片、文字资料等,突出二战爆发和扩大的标志性事件。

2.难点:对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实质的理解突破难点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反映慕尼黑会议的图片(或漫画)、文字材料,并进行问题设计,帮助学生对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实质的理解。

【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收集反映二战的图片、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可在学习本课之前观看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电影或音像资料,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温故知新(幻灯二)问:1929—1933年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美国、德国和日本分别采取了什么对策?这些对策对世界有何影响?答案提示:(1)美国:罗斯福新政。

维护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避免了法西斯上台。

为今后领导美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并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2)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

威胁世界和平,大战不可避免了。

(教师引入课题)面对法西斯的战争威胁,英法等国又是什么态度呢?下面就学习本课内容。

初中二战历史教案

初中二战历史教案

初中二战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二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 能够描述二战中的重要战役和事件。

3. 掌握二战的影响和教训。

教学重点:
1. 二战爆发的原因和过程
2. 二战中的重要战役和事件
3. 二战的影响和教训
教学难点:
1. 描述二战中的重要战役和事件
2. 分析二战的影响和教训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幻灯片
2. 二战相关视频资料
3. 二战历史书籍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用幻灯片展示一些二战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二战的兴趣。

2. 授课(30分钟)
(1)二战爆发的原因
教师讲解二战爆发的背景和原因,包括纳粹德国的崛起、慕尼黑协定和波兰战役等重要事件。

(2)二战中的重要战役和事件
教师介绍二战期间的重要战役和事件,如斯大林格勒会战、诺曼底登陆和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等。

(3)二战的影响和教训
教师分析二战对世界的影响和留下的教训,引导学生反思战争的危害和重要性。

3. 活动(15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二战的影响和教训,并将结论呈现给全班。

4. 总结(10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二战的重要性和教训。

5.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二战的读后感,包括自己对二战的认识和想法。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二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对二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引起了学生对战争和和平的思考。

未来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世界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教案

新课标世界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教案

世界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单元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对当代世界历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学习主题通过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勾画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从酝酿、全面爆发,到逐步扩大和结束的基本进程。

一、单元目标:1、知识与能力:(1)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2)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3)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4)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要求学生了解法西斯的凶暴和战争的残酷性、破坏性,了解各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

3、过程与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以张伯伦政府为主要代表的西方国家采取了牺牲他国利益,苟且偷安,姑息纵容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的绥靖政策,慕尼黑会议把绥靖政策推到了顶峰,加速了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德国入侵波兰,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相继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到全球范围。

战争初期,反法西斯力量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但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也促使反法西斯国家更加广泛和紧密地联合起来。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雅尔塔等国际会议对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法西斯的灭亡;攻克柏林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欧洲战争以法西斯国家失败而告终。

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德意日法西斯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9年级 历史部编版下册 教案第四单元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9年级 历史部编版下册 教案第四单元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三、学情分析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一、教学理念本设计注重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并采取问题导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主动思考分析问题,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历史学科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辩证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课属于历史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5 课的内容,与本单元的罗斯福新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同属于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带来的结果。

理解本课,有利于学生理解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对学生学习世界现代史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非常的重要。

本课主要学习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和主要战场、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这三个部分内容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扩大、转折、结果和影响。

九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系统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

同时,他们对于西方国家的历史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一些简单的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调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

当然,由于初中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尚在形成阶段,对于希特勒等历史人物,容易产生崇拜心理。

因此教师要加强本课的价值观引领,让学生认识到法西斯对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并让他们通过学习本课,理解和平来之不易,认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四、教学目标1.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通过学习本节课,知道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掌握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等,了解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2.学会使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形成分析问题、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认识到世界人民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形成重视团结合作,珍视和平的国际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二战教案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二战教案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二战教案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了解二战的基本背景和起因;- 理解二战的全球性影响;- 分析二战对世界的深远影响;- 探索二战的历史意义以及当代价值。

教学重点- 二战爆发及其内外因素;- 二战对世界的全面影响;- 二战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教学难点- 分析二战对世界的深远影响;- 探索二战的历史意义以及当代价值;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资料等引入二战话题,调动学生对话题的兴趣。

了解二战背景与起因(20分钟)1. 了解二战背景安排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获取二战的基本背景知识,包括战争发生时间、参战国、战争形式、战争范围等。

2. 了解二战起因介绍二战爆发的主要原因,包括《凡尔赛条约》、法西斯主义的崛起、慕尼黑协定等,让学生对二战爆发的原因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战对世界的全面影响(25分钟)1. 二战影响的方面通过历史资料、短片等方式分组让学生了解二战对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影响。

2. 二战对软实力的影响了解二战爆发后,各国的文艺、体育等文化领域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文化在二战后的重要地位。

二战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25分钟)1. 二战历史意义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二战所代表的人类文明进程的一部分,深刻领会二战的惨痛后果,明确“和平、发展、合作”的重要性。

2. 二战当代价值帮助学生认识到二战胜利具有历史上的意义,它给我们留下了可贵的历史经验,我们应继承和发扬二战胜利的精神,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不懈努力。

总结(5分钟)通过总结让学生了解二战的重要性,以及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经验和启示。

作业1. 阅读课后资料并做笔记;2. 围绕二战的意义和当代价值,撰写小论文一篇。

注意事项本课时要求学生对二战基本内容层层深入,能够理解二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感受,加深对二战的认识,明确其历史意义及当代价值。

同时,本课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针对部分知识点展开深入的讲解,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

第六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

中华书局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设计呢?今天就让我们去探究吧!讲授新课师:德意日法西斯建立后,是怎样勾结在一起的呢?他们又是怎样进行侵略扩张的呢?让我们先学习第一篇章。

一、慕尼黑协定和绥靖政策的实质师:我们先学习轴心国集团是怎样建立的呢?1.轴心国集团的形成:(1)时间:(2)国家:(3)影响:师:我们去看看三国轴心国集团建立的有关图片。

课件展示图片: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国建立,见第5张PPT。

师:德、意、日结成侵略轴心后,他们更加肆无忌惮地对外进行扩张,德国制造了什么样的阴谋呢?2.慕尼黑阴谋:齐读第一篇章名称。

生:1937年11月。

生:德、意、日正式结成“柏林—罗马—东京”的侵略轴心。

生:三国肆无忌惮地扩军备战,局部战争烽烟四起。

学生观看图片。

有利于学生形成整体感知。

培养从教材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轴心国的位置有所了解。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观看视频,结合课本回答以下问题。

课件播放视频:慕尼黑阴谋,见第7张PPT。

教师明确:(1)背景:①1938年春,吞并奥地利。

接着,要求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区,遭拒绝。

②英、法强迫捷克斯洛伐克满足德国的要求。

(2)时间:1938年9月。

(3)参与国家:德、意、英、法。

(4)内容:签订《慕尼黑协定》,规定:将苏台德区和捷克斯洛伐克南部与奥地利接壤的地区割让给德国;捷方必须在十日内交出上述地区。

师:我们一起去看看慕尼黑阴谋的有关图片吧!课件展示图片:慕尼黑阴谋,见第张PPT。

师:捷克斯洛伐克的人民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情呢?课件展示图片:捷克边境小镇海布的居民流着眼泪“欢迎”德军,见第10张PPT。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捷克斯洛伐克本来是英、法的盟国,为什么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呢?教师组织学生读一读:什么是绥靖政策呢?课件补充:20世纪30年代,英法美等国的统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观看图片。

学生观看图片。

学生朗读资料。

创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能对慕尼黑阴谋有所了解。

《专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专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专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复习知识点:(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3)法西斯上台(4)二战爆发、扩大、转折、结束的标志(5)四次国际会议(6)二战的性质2、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归纳、概括等综合能力,从而提高知识迁移的能力,也就是应考的能力。

(2)培养学生理解历史、感悟历史的能力。

3、德育渗透点:(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人们的启示: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多行不义必自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团结起来力量大等。

(2)《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都肯定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是反击“两个中国”、“台湾独立”的权威性国际文件。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4)在二战(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请大家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5)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这也是每一位历史教师责无旁贷的。

学法引导:1、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背景、爆发、扩大、转折、结束)感知二战、了解二战、熟悉二战。

2、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分类、小跨度的归纳。

重点、难点:重点: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3、法西斯上台4、二战爆发、扩大、转折、结束的标志5、四次国际会议6、二战的性质7、德育渗透难点:1、二战性质的转变2、二战对中国的影响。

教具:1、多媒体课件2、“爱我中华、抵制日货”资料教学流程:导入:(2分钟)假如你要参加下期的“幸运52”节目,李咏将给你出这样一道题:2005年,俄罗斯为庆祝这一历史事件将竖立三座斯大林雕像,并邀请58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参加这一活动。

中国为庆祝这一历史事件将在北京建设一个世界和平广场。

请问:这一历史事件是指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

它既是重点,又是热点,特别是今年——2005年,二战胜利60周年。

高二历史人教版《两次世界大战》教案

高二历史人教版《两次世界大战》教案

高二历史人教版《两次世界大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2. 掌握相关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和关键人物;3. 理解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影响;4. 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2. 理解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局势- 通过课件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的混乱局势;- 分析《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限制和伤害。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 掩饰《凡尔赛和约》的影响;- 分析希特勒的崛起,纳粹党的兴起和对外扩张的行动。

3.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战争的场景;- 分析主要战役、战略和战术。

4.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 探讨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分析联合国的建立和欧洲一体化的推进。

5. 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研究两次世界大战对各国实力和地位的影响;- 探讨战后国际关系的重构和变化。

四、教学方法1. 板书教学:对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关键词进行整理和梳理;2.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课件、图片和视频展示历史事件和战争场景;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 教师引导: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时的引导和总结。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度和表达能力;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主题的阅读材料和写作练习;3. 知识点测验:通过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关键人物的掌握程度。

六、课后拓展1. 参观相关历史场馆或博物馆,深入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和影响;2. 阅读相关历史文献和专业书籍,进一步研究和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性。

通过以上教案的设计,将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两次世界大战的内容,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逻辑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备课时间:11月22日
上课时间:
课标要求:
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纳粹德国对外扩张;知道德国、日本、意大利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慕尼黑阴谋,法西斯德国吞并捷克斯洛克。

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德军对苏联进行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

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2、通过引导学生概括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提高归纳概括历史进程的能力。

认识慕尼黑阴谋是帝国主义大国英、法牺牲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的一次大阴谋。

3、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

确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
慕尼黑阴谋,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莫斯科保卫战,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教学难点:
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以及绥靖政策的实质。

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教学设计:
一、课前三分钟育人:
孔子的学生子路是一个非常讲究仪表的人。

这一年,卫国发生了内乱,正在国外的子路听说经后,急忙往回赶。

有人劝他:“现在国中十分危险,回去了很可能遭受灾祸。

”子路说:“拿了国家的傣禄,就不能躲避祸难。

”进城以后,子路竭力帮助国君平叛,但还是因寡不敌众,被敌人的武士击中,帽子上的缨带也被割断了。

子路知道自己难逃一死,立即停止搏斗,说:“君子虽死,但不能让帽子脱落而失礼。

”于是从容地系好帽带子而死。

二、教学过程:
(一)善习:
1、复习面对经济危机的两条道路: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意大利巩固了法西斯专政。

2、德、意、日形成了一个侵略集团叫什么?有什么严重的影响?
(二)善导:
由于德、意、日三国勾结,疯狂地对外侵略扩张,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加速了发动侵略战争的步伐,终于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三)善学:
1、慕尼黑阴谋的时间、国家、内容分别是什么?
2、慕尼黑阴谋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3、什么是绥靖政策?它的实质是什么?绥靖政策的顶峰是什么?
4、绥靖政策的影响是什么?
5、归纳出二战全面爆发、扩大、进一步扩大的标志性事件。

(四)善研:
学生讨论交流,小组解疑。

(五)善导:
1、慕尼黑阴谋
教师出示参加慕尼黑会议的人物图,让学生先了解会议的内容。

教师提问:西方国家为什么要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这种政策叫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西方国家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

这种政策叫绥靖政策。

为什么会采取绥靖政策?引导学生从当时的国际背景中去探究原因:
西方大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不满,但又害怕法西斯国家的战争讹诈。

同时,想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2、回顾旧知:让学生回忆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对中国利益的损害,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感悟: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3、学生回答绥靖政策的危害,教师总结: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极大的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4、教师出示两个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直接原因: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它加速了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5、归纳总结二战全面爆发、扩大、进一步扩大的标志。

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标志着二战的全面爆发。

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标志着二战规模的扩大。

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标志着二战的进一步扩大,也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学生回忆中国的七七事变,学生区分七七事变标志着二战亚洲战场的全面爆发,日本偷袭珍珠港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六)善结:
学生小结本课知识。

(七)善用:
学生做练习,巩固新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