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危犯教育转化事迹材料
顽危犯张某转化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对一名顽固犯的咨询转化手记服刑指导中心叶宏在服刑人员中提起张某某,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短短一年时间,情绪无常,因多次寻衅闹事,无理纠缠,散布反改造言论,顶撞警察,拒不参加生产劳动等,二次严管,二次禁闭,先后调换三个监区。
就是这样一块“顽石”,在监狱警察不离不弃的教育转化下,脱胎换骨,思想态度发生了彻底转变,投入到积极改造当中。
斑斑劣迹张某,男,汉族,1974年出生,甘肃省渭源县人。
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1年6个月,2010年1月从北京调入白银监狱八监区服刑改造。
在他的档案中,清晰地记录了其入监以来的斑斑劣迹。
入监后,张某以干活辛苦为由拒不参加劳动,挑衅管理,并在犯人当中散布反改造言论,顶撞警察。
被处严管集训三个月。
解除严管后,调入十一监区服刑,他还是老样子,拒绝参加劳动,民警找其谈话时,装聋卖傻,问啥要么说“不知道”要么一言不发。
2010年9月,张某因与他犯发生口角,民警对其进行谈话教育时,张某态度恶劣,辱骂顶撞警察,动手拉扯监区干警,又一次被处严管集训三个月。
严管集训结束后,因其毫无转变迹象,且无理取闹,拒不接受集训教育和训练,经监狱研究批准,对张犯实施禁闭反省。
此外,消极怠工,干扰同犯正常劳动,随意离开劳动岗位,溜出车间等违规违纪行为更是张犯的“家常便饭”。
在2010年3月至11月的“罪犯考核处罚登记表”上,张某每月的考核结论均是“本月未完成改造任务”。
坚冰渐融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经深入分析认为张某的表现如此顽固,抗拒改造,必有深层次的原因。
监区民警找其谈话已无济于事。
要找到症结,只有发挥心理咨询员的优势找出突破口,才能对症下药。
于是在严管期间监区安排张某咨询。
下面是张某的咨询历程。
2011年1月12日,张某第一次来到咨询室。
从视频中看到张某表情木然,不正面看视频,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于是我试探着问:“你好,请问你有什么需要我帮助吗?”“没有。
顽危犯转化经验介绍材料

顽危犯转化经验介绍材料尊敬的领导、同志们:大家好:今天是监狱召开对2009年我监顽危犯转化工作情况的总结及表彰大会~回顾过去的一年~监狱党委对顽危犯转化工作极度重视~制定出台了《四会监狱顽危犯教育转化工作试行办法》~在对顽危犯的转化工作中给予了我们明确的工作指引及强大的工作鼓励。
我监区在去年认定并成功转化了两名顽危犯~进一步加大了对顽危犯的转化力度~在顽危犯转化工作中上了一个大台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步~对稳定监管秩序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下面由我和大家一起探讨与学习我监区在转化顽危犯工作的一些做法及经验~主要谈谈以下四点,四个关键,。
一、顽危犯转化工作关键在于监区的组织与领导~是顽危犯转化工作的关键所在。
任何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组织领导~领导的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开展的顺利与否。
顽危犯的教育转化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含有进攻性质的教育转化工作不能单打独斗~更是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必须精心组织~完善教育转化工作的组织机制。
监区对顽危犯转化工作高度重视~监区领导班子一致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顽危犯转化工作作为监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监区成立由监区长任组长的教育转化领导小组~各分管业务副监区长任副组长~主要负责对教育转化工作的组织、部署、监督和考核~同时吸收业务素质较好、责任心较强的干警为小组成员~负责对顽危犯的个案分析、具体指导、实施转化工作。
二、顽危犯转化关键在于认真做好顽危犯的个案分析~认定其顽危情形~认清其症结所在~是顽危犯转化工作实施的前提和基础。
首先认真做好顽危犯的个案分析~就是对顽危犯的犯罪情况、家庭情况、社会关系、出身历史、个性心理特征、抗改历史和改造表现等资料~综合分析~探究其抗改心理~行为变化发展的规律~为下一步对顽危犯选择怎么样的教育措施提供有力的依据。
作好个案分析工作~平时要注意观察~有些资料可以通过接见监听、信件检查、犯属介绍等方面取得。
总的要求是材料要尽量齐全、真实~分析要透彻~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出研究对象有个性心理特征和判断出其抗改的行为特征。
对一例顽危罪犯形成原因与转化历程的

对一例顽危罪犯形成原因与转化历程的心理学分析薛燕摘要: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犯罪形成也逐步产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新的犯罪形成、罪犯成分、犯罪内容、罪犯定位都有了新的趋势。
顽危罪犯就是其最突出的一种新的变化,新形式下的新的罪犯定位。
顽危罪犯的形成与转化的决定因素是罪犯的心理需求的变化,主要是针对罪犯的需求、犯罪动机以及罪犯的自我意识转变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转变。
从而成功的重新培植了一颗善良的心,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为将来立足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顽危罪犯、形成原因、转化历程、心理分析引言:服刑21年,横跨三个年代的周成祥成了湖北省监狱系统里年龄最“大”的“监狱人”。
曾三次逃脱,两次伤害致人死亡,加刑31零6个月,后四次被评为省积极改造分子,七次减刑12年,通过自学不仅摘掉文盲帽子,还拿到四个等级证书。
同样还是周成祥,他又创造了罪犯的新生神话。
从一个普通人到服刑人员逐渐一步步的深陷到一名顽危犯,最后通过监狱民警使他有新生的希望。
让我们共同期待“监狱人”的新生。
一、横跨三个年代的罪犯周成祥的犯罪历程及心理变化的概述。
二十世纪80年代中后期,也就是1985年,24岁的周成祥因盗窃罪被湖北省利川县人民法院判刑7年。
自小没认真读过几年书的他养成了偷窃的坏习惯。
在被羁押期间因同室友的怂恿:关到这里的人都要挨打,有的还未判刑就被打死了,我们还是跑吧!自己又因小的时候逃学而尽受父母的打骂,那种滋味刻骨铭心。
所以选择了逃跑,逃跑在外又重抄旧业,“偷了几辆自行车”没过20天被当地派出所抓获。
在被带回的路上周成祥利用民警吃饭之余再次逃跑,经一天的布控被警方送入看守所。
周成祥因犯脱逃罪和盗窃罪他被加刑7年半。
1986年,周成祥被从利川县看守所调到沙洋荷花垸监狱服刑。
临行前室友不忘交代:监狱不看守所还黑,到那里要会耍滑头,不然会被打死。
周成祥对监狱产生了莫名的恐惧,带着恐惧来到了监狱。
服刑之初,他表现的特别老实,改造中规中矩,劳动上不怕脏、不怕累,多次受到民警的好评。
该同志作为一名分监区负责管教的民...

该同志作为一名分监区负责管教的民警,面对分监区关押的是暴力型罪犯,死缓、无期罪犯多、长刑期罪犯多、有思想问题的罪犯多,监管改造形势比较严峻。
在其工作的分监区中死缓、无期罪犯78名,占总数的45.61%;十年以上的罪犯160名,占总数的93.57%;外省籍罪犯81名,占总数的47.37%。
为确保分监区的监管安全,该同志能认真负责,积极发挥出一名管教民警应该具有的作用,在对分监区罪犯的管理教育中经常性的进行个别教育,常放弃休息时间进监找罪犯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及时化解罪犯中的各类矛盾和问题,真正在分监区中构筑起防范在前、化解在前、处臵在前的长效管理机制。
为确保分监区监管改造秩序持续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现把其具体事迹汇总如下:1、该同志在对罪犯的管理教育中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执行党的监狱工作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热爱本职工作,自觉履行监狱人民警察职责。
模范执行人民警察行为规范,工作勤奋负责,为警清廉。
2、个别教育工作有实效。
作为一名分监区负责管教的民警,该同志面对分监区押犯的复杂情况,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想办法,制定教育措施。
尤其是在对个别顽危犯、有思想问题的罪犯的教育中,该同志凭借自己十多年的个别教育经验,在对罪犯的个别教育工作中提出了“勤、智、诚”的工作方法,所谓“勤、智、诚”是指在对罪犯的个别教育中应勤练基本功、勤观察、勤建立信息网络、勤分析、勤于总结经验。
唯勤才能更好地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唯勤才能使教育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它是做好教育改造的先决条件。
智,机智灵活,唯智才能更巧地解决问题。
诚,以诚为本,唯有精诚所至,才能金石为开。
勤是做好个别教育的前提,智、诚是搞好个别教育的关键。
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并对不同的罪犯提出了不同的个别教育方法,才能取得预期的目的。
因此该同志在个别教育工作中,能积极做好顽危犯、有思想问题罪犯的个别教育工作,对帮教的顽危犯分析原因、制定教育措施、并积极进行科学、细致、有效的个别教育工作,使分监区罪犯改造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所包教的顽危犯能及时解脱危险,有效的预防了各类事故的发生,为稳定分监区的监管改造秩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
顽危犯教育攻坚案例选编

顽危犯教育攻坚案例选编案例背景高危犯罪群体与教育高危犯罪群体指的是那些犯罪潜力较大、犯罪背景较多、犯罪行为较严重的人群。
这些人通常受到贫困、家庭问题、教育问题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容易陷入犯罪的泥淖中。
对于高危犯罪群体的教育,是预防犯罪、挽救罪犯、保护社会安全的重要手段。
政府教育政策与计划为了有效应对高危犯罪群体的问题,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政策与计划。
这些政策旨在通过教育手段提高高危犯罪群体的法律意识、自我认知、职业技能等,帮助他们顺利融入社会,减少再次犯罪的可能性。
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
问题分析顽危犯教育存在的困难1.缺乏有效的教育资源:由于顽危犯群体通常是来自贫困的家庭,他们无法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设施。
2.学习动力不足:顽危犯群体常常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对教育缺乏积极性,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3.价值观和心理问题:顽危犯群体通常存在着扭曲的价值观和心理问题,这使得他们对教育的接受程度和效果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4.缺乏职业技能培训:对于重犯和新释放的犯罪分子,他们常常缺乏合法的职业技能,这使得他们再次走向犯罪的可能性较大。
高危犯教育的重要性高危犯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改变高危犯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将来的路。
教育不仅可以提高高危犯的法律意识和自我认知,还可以培养他们适应社会和职场的能力,为他们的重新融入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成功案例分析案例一:某省高危犯教育计划该省政府通过投入大量的教育资源,实施了一项高危犯教育计划。
该计划分为两个阶段,刑满释放前和刑满释放后,旨在帮助顽危犯群体实现自我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
阶段一:刑满释放前的教育1.普法教育:将法律教育纳入教育计划,并通过法律宣传、座谈会等形式向高危犯群体传递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2.心理辅导:对高危犯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内心问题,改变不良的价值观和心态。
顽危犯教育转化个案的分析与思考

顽危犯教育转化个案的分析与思考顽危犯教育转化个案的分析与思考内容摘要:监狱工作以“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为中心,通过发挥教育改造的治本功能,有效实现罪犯再社会化的目的,而如何提高教育改造罪犯质量,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改造的治本功能,在现阶段,特别是被认定为顽危犯的罪犯,部分监区直接管理警察,对个案教育转化工作无法有效深入开展,一些方法难以凑效。
故本文意在通过对顽危犯教育转化个案的分析,思考教育转化个案的问题,为教育改造罪犯工作服务。
关键词:监狱顽危犯教育改造个案分析工作思考一、顽危犯个案基本情况聂犯,男,汉族,1966年6月生,吉林省镇来县人,因故意伤害、盗窃罪被判处无期徒刑,2003年12月入监。
经入监教育后,聂犯分在另一监区服刑,2005年10月因殴打他犯被禁闭处罚,同年12月又因使用剪刀行凶未果被禁闭处罚。
此后几乎不断给监区管教工作制造诸多麻烦,2007年4月又因多次违规被监狱确定为严管对象。
鉴于聂犯自入监服刑改造以来出现诸多的违规违纪行为,监狱遂于2007年6月将其确定为监狱级顽危犯。
二、实施教育转化过程聂犯不断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致使监狱的安全稳定受到极大威胁。
对此,监狱领导高度重视,指定成立教育转化攻坚小组。
笔者接受任务后,主持攻坚小组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外围摸底首先,从监区领导、管教股长、分监区长、直接管理警察等不同层次了解列入顽危犯的具体细节情况,以便较为客观的对聂犯作出相应的评价;其次,深入该犯周围的罪犯并对其日常行为模式调查,以掌握聂犯与周围人群之间的关系、性格特征及兴趣爱好等;三是调阅聂犯的正、副档,通过正档切实掌握其犯罪事实、经过、案件审理及判决情况,通过副档材料初步掌握其顽危的性质、恶劣程度以及入监改造过程全貌;四是通过服刑指导中心调取聂犯的《COPA-PI测评报告》、《COPA-犯罪心理结构变化状况测试报告》。
通过外围摸底,确定首次谈话的切入点及内容。
(二)谈话摸底外围摸底了解到聂犯曾是笔者在该监区时的管理对象,相互认识并且无冲突,于是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当时聂还不是顽危犯!),专程到严管分监区找其谈话,但“专门找其谈话”的语言只字不提,也没透露那样的意思。
浅析顽危罪犯的转化个案4

目录一、罪犯基本情况 (2)(一)家庭情况 (2)(二)主要简历 (2)(三)犯罪事实 (3)二、犯罪行为表现分析及改造情况 (3)(一)认识扭曲,行为表现为抗拒改造 (3)(二)自我封闭,不适应监内生活 (3)(三)具有悲观情绪,并且放任自流 (3)(四)情绪不稳定,导致存在危险 (4)三、转化顽危犯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4)(一)充分了解犯情 (4)(二)细致入微、持之以恒 (4)(三)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5)四、顽危犯转化的基本方法 (5)(一)化解对立局面,与其沟通 (5)(二)加强认罪服法教育,树立悔过之心 (6)(三)消除自卑心理,增强改造积极性 (6)(四)摒弃恶习,培养劳动能力 (7)(五)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巩固改造成果 (7)五、结论 (8)参考文献 (9)浅析顽危罪犯的转化个案张婷指导老师李静实践指导老师卢春娥【摘要】监狱是对罪犯实施惩罚和改造的刑罚执行机关,其中心工作就是提高罪犯改造质量,而其中对顽固危险罪犯的教育改造是罪犯教育改造中的重点和难点。
运用科学的理论和系统的方法,以理服人,因人施教,循序渐进,是教育转化顽危罪犯的必经之路。
通过民警对一个顽危犯的成功转化,“解剖麻雀”,力求探索一些转化顽危犯的基本规律,总结出经验,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转化体系,以期在实践中得到启示,为教育改造工作指明方向,提高教育改造效率。
【关键词】顽危犯转化个案教育改造一、罪犯基本情况张犯,女,现年40岁,贵州兴义人,初中文化程度,已婚,无政治宗教信仰。
该犯于2009年11月因故意杀人、放火罪被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一)家庭情况:(二)主要简历:(三)犯罪事实:1995年5月结婚后,与其丈夫做装潢,在县上开了两个装潢门面,家境富裕,生有两子。
2009年5月发现丈夫在外有情人,夫妻感情不和,日积月累的压抑,对生活失去希望,为了报复丈夫的出轨行为,2009年10月20日晚,趁两个儿子熟睡,将儿子用绳索勒住使其窒息死亡后用被子包裹住尸体,在家中放火烧尸,其婆婆被打晕醒来后趁其不注意而逃出,该犯放火后从家中跑出,跳河自杀未遂,被群众救起,后被公安机关逮捕拘留,2009年11月因故意杀人、放火罪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送云南第一女子监狱服刑。
浅谈顽危犯的教育转化工作

浅谈顽危犯的教育转化工作做好顽危犯的教育转化工作,对于维护狱内良好的改造秩序,确保监管场所安全稳定,提高罪犯整体改造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顽危犯是指经常监管改造秩序和生产、生活秩序,影响其他罪犯的正常改造,危害性极强的一类罪犯。
该类罪犯在狱内押犯中所占比例虽小,但对监管场所完全稳定潜在的危害之大,在犯群中负面影响之深,却不可小视。
一直以来,顽危犯的管理、教育转化工作都是监狱刑罚执行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对于顽危犯的教育转化工作本人有以下几点经验之谈,在此与同事们探讨研究。
一、循序渐进,耐心细致是关键由于每一个顽危犯的成长经历、思想认识、个性心理特征各不相同,所反映出的危险形式也不尽一致。
因此,对摸排出的顽危犯的个体状况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分析掌握罪犯思想上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循序渐进,抓住其“危、顽”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
一是要制定详细的短、中、长期教育矫治计划,有针对性地对罪犯实施个别教育。
二是对个别教育中效果不明显,达不到预期教育矫治目标的罪犯,要成立集体攻坚的个案小组,群策群力,进行集体教育矫治。
三是科学地认识罪犯,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四是增加教育改造的亲和力。
所谓亲和力就是监狱警察以自身好的执法形象、执法行为和人格魅力,对罪犯施以潜移默化的导向影响和榜样示范。
这是做好教育改造转化工作的必要条件。
五是在教育转化工作中要理智处事,冷静思考,遇到难题不急躁,面对矛盾不冲动。
六是根据顽危犯在转化中反复性较大,情绪易波动,思想易发生矛盾冲突,心理不稳定等表现,允许渐进过度,逐步反省。
七是做到耐心细致,反复揣摩,做好每一次谈话的准备工作,做到知己知彼,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二、严格管理,宽严相济是保障对顽危犯教育转化中,我们要牢记一个宗旨:“教育人、挽救人”,还要善于把握一个度:宽严相济、恩威并施。
我们在对顽危犯进行教育转化过程中,提倡“亲和性”,是文明管理罪犯的一种体现,是对监狱人民警察文明执法的一种要求,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严不过人”的限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顽危犯教育转化事迹材料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价值观念也产生了多样、复杂的变化,同样罪犯的构成和改造情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涉枪、涉爆、涉黑、涉毒等暴力犯罪和高智商犯罪增多,罪犯顽危抗改、不服管教增多,监狱的教育改造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
但监狱广大民警认真贯彻“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始终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顽强信念,坚持用耐心、爱心、恒心在教育挽救一个个失落的灵魂,不达目的不罢休。
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的干警,我多次负责教育转化顽危犯的攻坚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教育转化顽危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这里我将对教育转化顽危犯的一些观点和经验向领导和同志们进行汇报,请予批评。
罪犯张某某,初中文化,因抢劫罪被判刑11年。
刚下队,该犯就与他犯关系不融洽,一言不合就动手,不服管教,和干警唱反调。
在劳动改造中,一贯偷懒耍滑、软磨硬泡,组长安排任务时对组长指指点点,说话含沙射影,组长向干警正常汇报工作,该犯就对别的犯人说组长打小报告,陷害他,弄得干警看见就烦,组长不敢管,其他罪犯不敢惹。
干警与他谈话是一谈好几天,一天不谈就出事。
为此,该犯多次受到监区的批评和处分,但该犯依然如故,不知悔改。
面对这样一名破罐子破摔的顽危分子,我感到如果不处理好张某的抗改抗劳问题,将会对分监区的教育改
造工作带来极恶劣的影响。
一、搜集犯情材料,探究抗改缘由。
我认真研究,了解该犯的犯罪情况、家庭情况、社会关系、个性心理特征、抗改历史和改造表现等档案资料,认真做好对张某的个案分析,寻找张某的抗改原由,并寻找适当的交谈突破口。
通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在该犯刚与其家人接见后的一天晚上,我找其进行了2个小时的促膝长谈,初步弄清了形成目前这种改造现状的原因:家庭条件差,改造信心不足;人际关系紧张,犯人不理睬,家人不理睬;心理不健全,心态失衡,行为偏执等等,这为展开工作走出了第一步。
二、制定方案,采取有效措施。
分析了解到张某的改造现状、心理态势后,我从对张犯加大从严管理的力度入手,在劳动、生活、学习、休息及日常活动中,都对其提出了明确规定和具体要求。
同时认真落实对其的包夹控制措施,并定期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潜伏的不良思想苗头,不厌其烦地对其进行大量的个别教育谈话。
为了促使张犯思想转变,坚持每周固定与张犯谈话一次,利用调查接触、算账对比、批评劝诫、启迪引导、表扬鼓励、角色换位等方法加大教育力度和深度,从而消除了该犯与干警的对立情绪和戒备心理,打破了张犯长期以来反抗的心理定势,有了想改造的心理趋向。
三、利用亲情的力量感化罪犯。
顽危犯的教育需要多种教育形式,强化亲情感召氛围,可以
有效地教育转化罪犯,达到教育改造的工作目的。
由于张犯常年无人接见,该犯自己也感觉对不起家人,感到十分灰心,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我主动与该犯的父亲取得联系,希望该犯父亲能做做该犯的工作,起初该犯的父亲感到自己在邻居、朋友中很丢人,说什么也不肯来接见,直接对我说就当没有这个儿子。
但我相信血浓于水的道理,一次次做张犯父亲和母亲的工作,终于,该犯的父亲和母亲来到监狱接见张犯,在接见室里,该犯泣不成声。
接见后,我抓住机会再次与张犯沟通,希望他明白父母的苦心,好好的表现,争取早日减刑回家。
该犯当即向我表示自己以前错了,以后一定好好改造。
从此以后,该犯思想行为发生了巨大改变,反社会心理和抗改心理得到了彻底转变,改造进入积极进取的上升阶段。
四、抓反复、反复抓,促稳定。
所有的监狱干警都知道,罪犯改造工作就是抓反复、反复抓。
同样,顽危犯的转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单向不变的,顽危犯往往因为养成一些固有的思路和习惯,而给干警的转化工作带来重重困难。
罪犯张某通过将近一年的教育转化,基本进入正常改造,并解除了危险犯。
但不久该犯在饭场因餐琐事又与同犯打架。
虽说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但其改造中的反复性暴露无疑。
为了彻底转变张犯,我确定了“抓反复、反复抓”的改造对策,向张犯讲清存在的问题和做事不计后果的危害性,不厌其烦地做工作,直到该犯心悦诚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确了后果的严重性。
在张犯改造取得点滴进步时,我及时给予肯定;在张犯改造出现反复时,我和张犯认真分析原因,积极引导巩固该犯的进取心。
通过持之以恒的做工作,使该犯认识到一个人失足遭受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就是被同一块石头反复绊倒,从而使其改造进入相对稳定状态。
顽危犯之所以顽固危险,是因为存在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包括心理方面的原因。
顽危犯作为监狱监管改造工作中的重点对象,如何引入心理咨询手段来加以转化思想和消除危险因素,加速顽危犯的转化进程和提高转化质量,对于维护监管安全、推进心理矫治工作、稳定狱内改造秩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干警要适时对顽危犯进行心理咨询和测评,准确评价顽危犯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问题成因,并制定针对性的转化措施。
如罪犯郭某某,34岁,汉族,初中文化,汝州市庙下乡人,2007年12月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刑9年,刑期自2007年5月29日至2016年5月28日.现余刑6年5个月。
郭犯性格内向,了解其犯罪经过,该犯于2007年5月29日在家看电视时,因为感到心烦就手持菜刀到院中将与其弟同居的生活的女青年砍死。
一、评价心理健康状况,了解心理问题成因
从郭犯犯罪过程可以看出该犯手段残忍、心性狭隘、偏激,漠视生命。
该犯平日里表现为性格内向,少言寡语,不与他犯多接触,有时夜间不睡觉,有时经常凌晨三四点起床在监舍大厅转悠,行为极为可疑。
其他罪犯都在背后说郭犯有精神病。
后该犯
被监区排查认定为具有行凶危险性质的危险犯。
综合该犯的种种表现,我认为该犯抗改形式较为“温和”,不掩饰抗改思想,态度顽固,不轻易介入,以沉默来表示对抗,属于内向化的类型,显得孤僻而安宁,同时该犯晚上不睡觉显示该犯焦虑水平较高,改造难度很大。
二、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初步稳定罪犯心理
我根据该犯的具体情况,与该犯犯家属进行了联系沟通,告诉他们郭犯在服刑中的造状况和一贯表现,向他们介绍郭犯的思想动态和情绪症状,同时敦促家属多开导郭犯,对郭犯进行心理疏导和情绪安慰。
针对郭犯内向、孤僻的特点,我安排责任心强、有能力的罪犯与该犯组成互监组,暗中对其进行包夹监控,平时多对其进行帮助,帮助其开阔眼界,引导其多参加健康向上的集体活动,如打牌、下象棋、打乒乓球等娱乐活动,也为该犯创造一个展示个人能力的机会,使该犯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
三、采取心理咨询等心理矫治手段解决其心理问题
针对郭犯的心理问题,我请监狱心理咨询室的干警对郭犯进行心理咨询,同时按照心理咨询师的建议对该犯进行心理矫治,改善该犯的认知结构,提高了认知水平,鼓励该犯正确对待现实,接受现实,容纳积极的自我,摒弃消极的自我。
有时该犯感到焦虑不安时,我就和他共同商讨消除焦虑的办法,经过几个阶段的心理疏导和矫治,该犯渐渐有了较为正确的自我认知,首先明显的表现就是能和同犯较正常的相处。
别的罪犯都说,郭某
正常了,不再犯神经了。
抓住机会,我加强对郭某的正面引导,鼓励该犯多多进行学习,使该犯具备基本的法律常识,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对生命充满同情和爱,使该犯真正认识到自己犯下的错。
终于,郭犯的改造状态一直处于稳定的状态。
2010年下半年,郭某获得减刑1年,现在已经再没有人说郭犯是个神经病了,而我也达到了对郭犯的教育转化的目的。
通过对张某、郭某的教育转化,我自己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学到了很多,深刻体会到自己专业知识和相关业务知识的不足,促使我不断地学习,并将之应用的教育转化罪犯的实践中去。
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顽危犯的转化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不是通过一件事或在几天之内就可以完成的,而是要坚持不懈地用科学的理论和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因势利导、因人施教、对症下药,才能起到促进转化的效果。
我们相信,在监狱的正确指导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顽危犯的转化工作一定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011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