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澳关系
一带一路与澳大利亚合作

一带一路与澳大利亚合作一带一路与澳大利亚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一个重要国际合作倡议,旨在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加强各国间的互联互通,促进共同繁荣与发展。
澳大利亚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体和区域合作伙伴,对参与一带一路合作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本文将探讨一带一路与澳大利亚合作的现状、机遇和挑战。
一、合作现状澳大利亚是亚太地区的重要经济大国,也是一带一路在南太平洋的重要合作伙伴。
目前,中澳双方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等领域展开了广泛、深入的合作。
中国有效的投资和技术支持,促进了澳大利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同时,澳大利亚丰富的资源和市场潜力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
二、合作机遇1.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一带一路倡议着眼于基础设施建设,与澳大利亚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高度契合。
双方可以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开展港口、公路、铁路等建设项目,实现互联互通,促进贸易往来和人员流动。
2.贸易合作:一带一路倡议将为澳大利亚提供更多的商机。
中国是澳大利亚的重要贸易伙伴,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将进一步深化双方的贸易关系。
澳大利亚可以加大对中国农产品、服装、矿产等出口,同时吸引更多中国企业投资澳大利亚的农牧业、制造业等领域。
3.金融合作:一带一路倡议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澳大利亚作为一个金融中心,具备提供资金支持的能力。
澳大利亚可以通过发展金融合作,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同时吸引更多中国企业到澳大利亚上市融资。
三、合作挑战1.政治因素:中澳两国之间存在一些政治上的分歧和争议,这可能对双方的合作带来一定的阻碍。
双方应加强政治对话和信任建设,通过沟通和合作解决分歧,推动合作顺利进行。
2.经济风险:一带一路倡议涉及到大量的投资和经济合作,存在一定的风险。
中澳双方在合作过程中需要认真评估风险,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确保合作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3.地缘战略:一带一路倡议涉及到区域和全球的利益格局调整,可能引发地缘政治上的争议和竞争。
不容忽视的中澳贸易关系

( 量 超 过 美 日之 和 ) 随着 中 国 经 济 的持 续 高 速 增 长 . 产 。 中国
对 矿 产 品 的 需 求 也 在 持 续 增 加 2 1 0 0年 中 国 斥 资 将 近 8 0 0
中 国工 业 原材 料 的传 统 重要 供 货 商 澳 大 利 亚 出 口中 国 的商
品 中约 三 分之 二是 初 级 产 品 ,主 要 包 括 铁 矿 石 、氧 化铝 、 羊
元 两 国 在 资 源 能源 领 域 合作 趋势 未 改 . 是 日趋 紧 密 , 0 0 且 2 1
年 财 年 . 国 对 澳 投 资 总 额 达 1 3亿 澳 元 . 为澳 大 利 亚 第 中 6 成
三 大 国 外 投 资 来 源 国 。其 中 有 7 %用 于 矿 业 勘 探 和 开 发 。 5
20 - 2 1 0 9 0 0年 . 国在 澳 申请 投 资额 为 l4亿 美元 . 中 矿 中 4 其 业 投 资 占 7 % 澳大 利 亚 已经 成为 中 国在 海 外 的头 号 非 债 券 5 投 资 目的地 . 累计 投 资 额 达 3 0亿 美 元 4 中 国 目前 是 澳 大 利 亚 的 第 一 大 海 外 学 生 来 源 国和 第 五
筑 、 矿 和农 业 商 务 中 成功 经 营 采
二、 中澳 贸 易 的 重 头 戏— — 矿 产 品
矿 产 品 在 中澳 贸易 中 占据 了极 其 重 要 的 位 置 . 不 仅 是 这 因为 其 数 额 的 巨 大 . 重 要 的 是 矿 产 品 贸 易关 系 到 两 国 的经 更 济 发 展 和 经 济安 全 20 0 0年 之 后 .我 国逐 渐 步 入城 市 化 和 工 业 化 进 程 加 速
来 . 据 美 国 传 统 基 金 会 的 数 据 .0 1 2 1 根 20 - 0 0年 . 国 的 贸 中 易 额增 长 了 48倍 .而 同期 中澳 贸易 额 增 长 了 88 。2 1 . .倍 00
中澳关系史

中澳关系史一、名词解释南方大陆:公元2世纪,希腊托勒密设想存在南方大陆,16世纪,法国菲纳绘制的地图上标出包括南极在内的澳大利亚,17世纪,欧洲人才探测到澳大利亚,欣喜若狂,命名为南方大陆,但最南方的大陆是南极洲。
澳洲土著人:距今4万至5万年前,有三支亚洲人迁移到澳大利亚生活,他们没有文字,有600多种语言,在白人来到之前,他们已创造了灿烂的远古文明,还没有贫富分化。
随着白人的到来,一度减少到只有3万多人,二战后政府采取了保护政策。
库克船长:1728年生于英国约克郡,参加海军,在七年战争中立功,被选为南太平洋考察队队长,1768年7月,率考察队到南太平洋塔西提岛去观察金星凌日和寻找南方大陆,西航中到达澳洲东海岸,这样澳洲才被最后发现,1770年4月在东海岸登陆,命名了植物湾、约克角、占领岛等地名,回国后受晋升,1774年再被派去探险,又到了南极,证明了真正的南方大陆是南极,澄清了对南方大陆的种种猜测,有人称之为发现澳洲的哥伦布,1779年到夏威夷探险与土著人冲突被杀。
利玛窦:意大利来华传教士,对西方文化来华有重要贡献。
明神宗时,利马窦绘制《万国坤舆全图》图中在今澳洲和南极洲一带写墨瓦蜡尼加,这是澳洲最早的中文叫法。
《海国四说》:1846年。
梁廷枏著有《海国四说》,是最早使用澳大利亚名字的中国人,书中称澳洲即西人所称天下第五洲,即墨瓦蜡尼加洲。
郭嵩焘:1876年清政府正式派官员充任驻外使节,郭嵩焘是第一任驻英公使。
郭嵩焘致力于在当时的英殖民地澳大利亚设领事馆,保护华侨。
新金山:澳洲墨尔本的别称。
19世纪四五十年代,随着澳洲悉尼、墨尔本一带发现金矿,引起了继美国加利福尼亚淘金热之后的南太平洋新的淘金热,新金山遂成为澳洲墨尔本的别称。
白澳政策: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建立后,长期推行以种族歧视为核心的“白澳政策”,限制有色人种移民,直到1972年惠特拉姆上台执政,此政策才被废除。
移民限制条例:1901~1972年间澳大利亚政府推行“白澳政策”,集大成者即《移民限制条例》,规定凡进入澳洲的有色人种都要进行语言测试,听写50个欧洲文字单词,不及格禁止入境,当时通过了每年随时再考,华人只出不进。
中国与澳大利亚经贸关系特点浅析

592020年09期 (3月下旬)经贸论坛摘要:中国和澳大利亚在经济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两国政治关系良好。
中国和澳大利亚在经济、教育、贸易等方面的合作将不断深入。
本文研究了中国和澳大利亚双边贸易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澳大利亚;经济合作;双边贸易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贸易伙伴国包括美国、欧盟、日本等。
澳大利亚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本文研究中国和澳大利亚的经贸关系。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世界经济数据库(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2019年10月的数据,从GDP 的角度看,排名第一的是美国,排名第二的是中国。
从第三名开始,依次是:日本、德国、印度、英国、法国、意大利、巴西、加拿大、俄罗斯、韩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等。
澳大利亚的GDP 总量排名世界第14位。
澳大利亚的经济实力不容小觑。
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改变了之前自给自足的指导思想,开始逐渐建立并发展与欧美国家的贸易往来。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为美国,其次是欧洲国家。
美国、欧洲国家与中国的贸易互补性强,与欧美国家贸易,能够充分发挥中国的要素禀赋特点及比较优势。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是一个劳动力禀赋充裕、资本稀缺的国家。
美国、欧洲国家是劳动力稀缺,资本丰裕的国家。
中国与欧美经济的互补性明显。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展,中国依靠发挥自身劳动力禀赋丰裕的特点,逐渐扩大了同欧美国家的贸易规模,并在贸易中积累了经验,逐渐实现产业升级。
中国逐渐成为一个制造业大国。
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事件。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进一步加深了同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
中国的贸易规模、贸易产品种类大大提高。
同时,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壁垒大大降低。
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也吸引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与中国进行经贸往来。
澳大利亚作为南半球重要的发达国家,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关系得到了长足发展,澳大利亚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一带一路促进中国与澳大利亚的战略合作

一带一路促进中国与澳大利亚的战略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国际合作倡议,目标是促进亚洲与欧洲、非洲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
自提出以来,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中国与澳大利亚作为两个重要的经济体,积极参与并推动着一带一路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一带一路如何促进中国与澳大利亚的战略合作,从经济、文化、人文等方面进行阐述。
经济合作是一带一路促进中国与澳大利亚战略合作的重要方面。
中国与澳大利亚之间的贸易往来已经持续增长,并且澳大利亚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气和铁矿石进口来源国。
一带一路的建设为中国与澳大利亚提供了更广阔的合作机遇,加强了两国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
例如,中国的一带一路基金已经与澳大利亚的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合作,共同促进了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
这种经济合作不仅有助于提升两国之间的相互依存程度,也为两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化交流是促进中国与澳大利亚战略合作的重要纽带。
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友好的人文交往。
通过一带一路的框架,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便利,文化产业的合作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例如,中国与澳大利亚在电影、艺术、音乐等领域的合作日益频繁,不仅推动了两国文化产品的交流与推广,也为两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此外,学术交流、青年交流等方面的合作也得到了加强,促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
人文交往是中澳战略合作的重要支撑。
一带一路倡议提倡人文交流与民间往来,这对于促进中国与澳大利亚之间的战略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两国之间的民间交流活动如友好城市的建立、青年交流项目等都为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友谊提供了平台。
此外,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两国的旅游交流也日益频繁,中国和澳大利亚成为彼此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人文交往的加深对于两国战略合作的深化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中国与澳大利亚的战略合作。
在经济、文化以及人文交往等方面,一带一路的建设为两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合作机遇,推动了两国关系的深入发展。
中澳关系的变化史

中澳关系的变化史
中澳关系的变化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此期间,两国之间的关系主要集中在贸易和经济方面。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政治和安全因素越来越影响两国关系。
在20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开始寻求与中国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
该国的政府和商业领袖认为,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因此与中国建立良好关系是重要的。
另一方面,中国也对澳大利亚展开了更为积极的经济合作。
然而,近年来,中澳关系开始变得更加紧张。
在澳大利亚的一系列政策和言论中,中国被指责干涉澳大利亚的内政和威胁澳大利亚的安全。
此外,澳大利亚还对中国的一些行为提出了批评,例如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张和对香港的干预。
这些问题导致了中澳之间的贸易紧张局势。
中国对澳大利亚的商品实施了报复性关税,澳大利亚对中国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和制裁。
这种贸易摩擦对两国经济都造成了影响。
总之,中澳关系的变化史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故事。
虽然两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依然紧密,但政治和安全问题已经开始影响两国关系。
未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将对中澳关系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 1 -。
澳大利亚和中国的对外关系有何不同?

澳大利亚和中国的对外关系有何不同?受国情、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影响,澳大利亚和中国的对外关系存在显著差异。
我们来从以下几个方面梳理一下它们彼此之间的差异。
一、政治关系1. 政治制度不同澳大利亚是一个稳定的民主国家,政治体系较为成熟,采取议会制和总督代表制。
而中国采取的则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实行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主席制度。
2. 对外政策不同澳大利亚主张倡导自由、开放、多元的世界秩序,强调自由贸易和全球化。
但是中国在对外关系中注重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利益,强调统一大局和主权原则。
3. 合作领域不同澳大利亚和中国在政治领域的合作核心不同。
澳大利亚主要与其他民主国家合作,关注的议题主要包括人权、民主、法制和网络安全等。
而中国主要是与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合作,注重的是互利共赢,同时也关注国际和平和安全。
二、经济关系1. 经济体制不同澳大利亚是一个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国家经济主要依赖于矿产、农业、旅游业等非常规产业。
而中国则是一个快速崛起的中等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模式。
2. 贸易依存度不同中国是澳大利亚的最大贸易伙伴之一,两国贸易关系十分密切。
但是澳大利亚对中国的依存度远高于中国对澳大利亚的依存度,这一现象一直引起国内的担忧。
同时,中国在澳投资也在不断增加。
3. 贸易政策不同中国实行的是进口代替出口政策,大力扶持国内产业,强调保护本土市场。
澳大利亚则是一个比较开放的市场,主张扩大市场准入,吸引外部投资和跨国企业。
三、文化关系1. 价值观不同澳大利亚是一个多元文化和社会,尊重个人权利、言论自由以及多元社会。
但是中国的社会价值观念依然受到思想保守和国家传统文化的影响,社会发展相对仍然保守。
2. 社交文化不同澳大利亚主张个人自由和社交随意,对交往朋友讲究个体之间的平等。
而中国比较重视彼此之间的饮食礼仪、名分和身份,以及交往中的礼节问题。
3. 文化交流不同中澳之间的文化交流一直存在,但是两个国家的文化有很大的差异。
最新中澳贸易摩擦现状及其对策分析论文

最新中澳贸易摩擦现状及其对策分析论文最新中澳现状及其对策分析摩擦现状中澳是近年来中澳两国贸易关系中出现的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双方在贸易政策、市场准入和投资等方面的分歧,导致了的加剧。
其中,以下是当前最引人注目的问题:1. 关税措施:中澳之间实施的相互关税措施对双方贸易造成了不利影响。
双方相互提高商品的关税,限制了贸易规模和多样化。
2. 市场准入限制:中澳之间存在市场准入限制,加重了贸易的不平衡。
双方需进一步开放市场,促进贸易的公平和自由。
3. 投资审查:澳大利亚对中国企业的投资进行审查的政策措施,给中资企业在澳大利亚的投资带来了不确定性。
对策分析要解决中澳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 对话与协商:中澳应加强对话与协商,通过平等、有建设性的谈判,寻找共同利益的平衡点。
双方可设立高层对话机制,加强交流与合作。
2. 扩大市场开放:中澳应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降低贸易壁垒,促进双边贸易的发展。
双方可以探讨降低关税和取消非必要的市场准入限制。
3. 加强合作项目:中澳可以加强在创新、科技和教育等领域的合作项目,提升双边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共同开展研究和技术交流,促进经济发展。
4. 推动投资便利化:中澳可以加强投资合作,建立更加开放和稳定的投资环境。
提供更多优惠政策和法律保障,吸引更多中资企业投资澳大利亚。
5. 强调多边主义:中澳应共同坚守多边主义,支持自由贸易和开放合作。
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多边贸易体系,推动全球贸易秩序的稳定和发展。
结论中澳问题是当前中澳贸易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挑战。
通过对话与协商、扩大市场开放、加强合作项目、推动投资便利化和强调多边主义等对策,有望缓解,促进双方贸易的繁荣和稳定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几天,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到中国来了。
到中国访问的人很多,这并没有什么新鲜的,但新鲜的是,吉拉德到中国之前,先到日本韩国转了一圈,发表了很多令人震惊的言论,然后才来大摇大摆地来到中国。
让不免让许多关心时事的人感到诧异:澳大利亚到底奉行一种什么样的对华战略呢?要搞清这个问题,就要先说清吉拉德在日本、韩国都干了些什么呢。
据报道,在日本,吉拉德敦促日美澳合作“面对中国的崛起”,她说,日本和澳大利亚是真正的朋友,各自的政府要推动“双边安全与防务合作的构想”,并公开宣称,日本和澳大利亚“一致”欢迎美国在亚太地区继续保持存在,说这种存在是对地区稳定的重要贡献,说什么“美国与日本、澳大利亚一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安全和稳定非常依赖于美国必不可少的作用,以及发展正确的地区框架以鼓励在安全挑战和冲突的和平解决方面进行合作”。
这里,关键一词是“发展正确的地区框架”。
什么是他们眼里“正确的地区框架”呢?显然,像北约那样的框架肯定是完美无缺和无比正确的,毫无疑问,这就是他们的理想目标。
至于谁是这个框架针对谁,谁是假想敌,这恐怕连三岁小孩儿都能明白。
这个所谓的“框架”,说白了其实就是一个杀气腾腾的军事机器,他们就是要据此对中国进行严酷的战略威慑,时刻准备对他们嘴里的所谓“安全挑战和冲突”痛下杀手。
吉拉德居然还能老着脸皮说什么“和平解决”,则是最鲜明地体现了西方政客普遍具备的撒谎不脸红的“优良”品质。
在韩国也是这样。
4月24日访问韩国时,吉拉德不仅与韩国总统李明博就加深澳韩军事合作,准备将澳韩关系提升至澳日关系相同水平达成共识,而且她还明确声言,“我会告诉中国,朝鲜半岛的不稳定不符合中国利益。
”谁都知道,在他们的语境中,所谓的“朝鲜半岛不稳定”就是因为有朝鲜存在,言外之意,只要拔掉朝鲜这个钉子,朝鲜半岛就稳定了。
吉拉德不仅同美韩那些战争贩子一个腔调地进行这样的叫嚣,而且还想教训中国对此要应认可与认同,摆出一付教师爷的面孔。
通过在日韩的访问,通过这位总理的诸多表白,任何人都能看得明白,澳大利亚的亚太战略目标,就是配合美国联合日本韩国共同对付中国,用这个澳洲老女人的说法是,“我们希望中国能成为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秩序的正式参与者。
”“规则”者,美国及西方的规矩是也,应该说,吉拉德是相当坦白的,她毫不掩饰的承认,西方的目的就是驯服中国使之老老实实地遵守他们的规矩。
在完成这些事情后,吉拉德来到了中国。
来到中国的吉拉德则换上了另外一副面孔。
据报道,在与中国领导人的会见中,吉拉德声称,澳方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视澳中关系为对外关系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高度重视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
澳大利亚愿与中方密切合作,抓住机遇,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取得新发展。
据吉拉德自己说,“我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以及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都讨论了双边关系中广泛的议题,我对于能够拥有这种坦诚以及有效的会谈感到非常满意,同时我们的会谈也结出了丰硕的直接成果”。
看看,这里完全不见了“安全挑战”、“框架”、“规则”等词句,代之以“重视”、“合作”、“坦诚”这些动听的词汇,好像她刚刚在日韩的动人表演浑然没有发生一样!这叫什么?也许只能说,这真是一条活龙活现的变色龙,这条政治变色龙在中日韩之间上演了一场既能为主子效力,又想迷惑中国人的超级滑稽剧。
为什么会发生这等滑稽的事情呢?有人说,澳大利亚对华态度“极为矛盾”,吉拉德也是带着矛盾的心情来到北京的,他们一方面想与中国发展经贸关系,在中澳经济关系中捞取好处,但同时又非常担心中国的军事威胁,许多澳大利亚人甚至还认为二十年内中澳必有一战。
于是乎,澳大利亚就只好在矛盾中徘徊了,一方面它不得不与中国加强经济贸易联系,发展中澳关系,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强化澳美同盟,加强与日本、韩国等的军事合作,以此应对中国的崛起和现在已经出现的“咄咄逼人”的攻势。
也就是说,澳大利亚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十分真诚,加强与美日韩的同盟共同对付中国也实属无奈,不得不脚踏两只船:经济贸易看中国,军事战略跟美国。
如果可以追究一下责任的话,那么责任自然是全在中国了。
谁让你中国给人家澳大利亚出了这么个天大的难题呢?这大概就是中外舆论媒体的主流基调,也得到了相当一批中国“专家”、“学者”的认同与呼应。
如果说当今中澳关系具有什么样显著特点的话,那么,中国热切盼望进一步深化中澳关系,而澳大利亚却不得不瞻前顾后、左右逢源,这个现象,就是当代中澳关系最突出的特征。
果真可以对澳大利亚做出这样的判断与估价吗?我们说,如果谁要做出这样判断,则不仅严重低估了澳大利亚及西方政客的战略水平,也完全没有认识到国际政治的残酷性与复杂性,是夸张地看高了自己,看高了经济贸易的价值,等于在透过一个很窄的门缝去观察别人,拿一个很细的管子去观察浩瀚的太平洋。
对此如果不幡然醒悟,在未来的进程中将无可避免地上大当、吃大亏。
我们认为,澳大利亚的对华战略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第一,积极主动地参与塑造美国主导下的亚太新北约,是澳大利亚的既定国策,也将是其今后对外战略的主要努力方向。
曾有一个时期,一些媒体大造澳大利亚“脱欧入亚”的舆论,似乎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即将带来澳大利亚战略取向的转变,好像欧洲中心主义的结束已经指日可待似的。
这不仅是盲目的,而且也是无知的。
事实上,澳大利亚根本就是殖民主义的产物,是脱胎于西方帝国母体而孽生的国度,至今其法理上的国家元首仍然是英国女王,在精神、价值和情感等等各个方面,澳大利亚都只能是西方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还是属于比较核心的那一部分。
在殖民时代,它是西方殖民体系的硕果,在帝国主义时代,它是帝国争霸的远方基地,在超级大国时代,它是超级大国全球战略体系的重要支撑,在霸权时代,它势将成为霸权帝国实施战略遏制与进攻的后矩。
自接过大英帝国的衣钵成为世界霸主以后,美国就是盎格鲁——萨克逊族系的核心和西方世界的中心,就是他们的掌旗手与保护人,所谓的西方体系不过就是美国体系,服务和服从美国体系也就是服务和服从于西方体系。
对以这一点,不但澳大利亚深知其中的窍要,所有的西方国家对此也都心知肚明。
所以,二战以后,澳大利亚在战略上唯美国的马首是瞻,以服务和服从美国为立国之本,积极参与美国历次对外军事行动,主动地把自己紧紧地捆绑在美利坚这驾疯狂的战车上。
现在,全球战略格局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美国要进行战略体系重组和全球结构调整,把重点放在亚洲太平洋地区。
作为美国亚太战略框架内的核心成员,澳大利亚的地位宛如北约中的英国,堪称是中流砥柱,而日本和韩国譬如同当年的西德,无论是美国还是整个西方,都迫切呼唤澳大利亚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从战略利益出发,还是从感情与价值出发,澳大利亚都会忧美国之所忧,乐美国之所乐,从而积极行动起来,为美国提篮挑担、分忧解愁,主动出击,积极串联日韩印越等国,为早日打造成一个崭新的亚洲新北约而呕心沥血,这难道不是其应有的责任吗?吉拉德的前任陆克文就已经开始为美国拉皮条、当掮客了,吉拉德不过又加紧了步伐而已,其实这还只是一个开始,今后还会有大戏。
可以预计,今后不管谁在澳大利亚当政,澳大利亚积极主动帮助美国塑造亚太新北约的步伐只能越来越快,将越来越毫无顾忌地把矛头狠狠地对准中国。
正因为如此,所以才出现了澳大利亚多数人认为将同中国发生军事冲突这种奇怪的现象。
在他们的所谓民意测验中,相当数量的人居然认为二十年内就要同中国打仗,许多中国人对此都迷惑不解。
因为在中国人看来,二十年之内能中国能实现国家完全统一就已经很不错了,中国怎么会有心思、会有可能威胁澳大利亚,与澳大利亚打仗呢?遗憾的是,现在看来,这只不过是中国人的一厢情愿而已。
中国不想与别人打仗,不见得别人也不想与中国打仗,面对中国的崛起,想与中国打仗的大有人在,有的说了出来,有的心中有数,暗暗准备。
想想看,连远在天边的澳大利亚都在设想与中国的战争,难道近在咫尺的美国及其盟友们还会没有这个打算吗?当然,澳大利亚设想与中国打仗地方绝不可能是澳洲大陆,大概只有朝鲜半岛、台湾海峡等地了。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第二,继续麻痹中国并尽可能地在中国身上揩油,也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澳大利亚重要的战略企图。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得有油可揩,二是有人愿意被揩。
应该说,这两点中国都具备。
第一点人所共知,美国甚至整个西方世界都在中国身上揩油,澳大利亚何能甘于人后?表面上的东西就是中澳之间经贸关系的一系列数字,什么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云云,中国是澳大利亚的重要投资国等等,背后更重要因素还在于,澳洲还是许多中国富人转移财产、裸身移民的重要目的地;关于第二点,中澳经济贸易关系对中国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许多重要的原材料特别是铁矿石主要来源于澳大利亚,中国迫切希望双方的经贸关系能不断深化,以使自己的经济发展得到原材料的稳定保障。
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整个西方还笼罩在不景气的背景下,借助中国给自己输血,必然成了澳大利亚解决经济问题的不二法门。
所以,不管在战略上如何算计中国,如何对中国下手,但推进与中国的经贸关系还是需要的,因为这毕竟是好处大大的。
以矿产资源为诱饵,拿经贸关系来说事,好处不捞白不捞。
但是,即使推进经贸关系,澳大利亚人的底线还是明白无误的,那就是,绝不允许中国过多地收购他们的矿山,包括铁矿石定价在内的经贸主导权必须牢牢由他们自己掌握。
于是,世界上国家关系之间空前滑稽的一幕就在中澳之间出现了:一方面,澳大利亚想法设法地协助其战略体系的主子对付中国,而另方面,又想方设法地与中国蜜里调油。
这大概就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中澳关系的基本特征。
因此,我们不仅要问,表面上看,澳大利亚确乎有点脚踏两只船的意味,但是,一但需要,他们准备是拆西船补东船还是反其道而行之呢?或者说,看起来的脚踏两只船果真就是他们的本意吗?抑或只是一场权宜之计?这个特点,不能不给人以重要的启示:其一,经济关系的战略价值是非常有限的。
历史经验已经无数次说明,经济联系改变不了战略关系的本质(有关这个问题,可以参阅笔者文章《经济合作能否化敌为友》)。
中澳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们认为,中澳关系的本质,说道底还是两种制度、两种文化、两个体系之间的关系,不管经贸关系多么密切,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个实质,一旦面对战略利益,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国家关系中的本质属性,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所谓的国际化、一体化,最后的结果一定不是接轨而只能是去见鬼。
中国和澳大利亚也不例外。
其二,即使是资源保障,澳大利亚也是靠不住的。
针对吉拉德的两付面孔,《环球时报》4月22日发表了题为《中澳关系只要不温不火就行》的文章,说什么“中国舆论能够理解澳大利亚的国家战略惯性,我们没有逼澳大利亚重新站队的想法和兴趣。
除了在留学和旅游时会想到澳大利亚,普通中国人并未对澳大利亚有更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