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关系史

合集下载

中国与澳大利亚的贸易关系

中国与澳大利亚的贸易关系

中国与澳大利亚的贸易关系近年来,中澳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两国的经贸关系得到了快速发展。

货物和服务贸易增长迅速,双向投资不断扩大。

中澳是两个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两国在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两国在经济方面有极强的互补性和发展空间。

中澳两国自1972年建交以来都非常注重发展经济贸易关系,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2015年6月17日,中澳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

澳大利亚95%的出口中国的产品最终将免关税。

将在四年内取消澳洲奶制品行业关税。

将在九年内取消所有中国对澳洲牛肉的进口关税。

澳洲对华出口的包括铝土矿、炼焦煤、动力煤等能源和资源产品将在两年内免除关税。

本文从中国与澳大利亚经贸合作的现状出发,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1.中国与澳大利亚经贸合作的现状分析.?中澳经贸关系历史沿革l?1972年12月21日建外交关系。

l?1978年澳给予中国普惠制待遇。

?l?1981年两国签定经济合作协定书和促进发展技术合作计划协定。

?l?1986年双方成立了部长级经济联委会,下设10个联合工作小组。

?l?1988年双方签署投资保护协定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

?l?1999年5月,澳副总理兼贸易部长费希尔访华,并同中国外经贸部长石广生共同主持了中澳经济联委会第九次会议。

费希尔访华前,中澳两国就“羊毛标准合同”达成协议。

?l?1999年7月,澳外长唐纳访华时,外经贸部长石广生与其就中澳正式结束有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市场准入谈判发表了联合新闻公报。

?l?2005年5月,中澳启动首轮自贸协定谈判。

?l??2014年11月17日,双方共同宣布中澳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实质性结束。

中国是澳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一大出口市场。

中国主要从澳进口铁矿石、氧化铝、煤、羊毛、大麦等,主要对澳出口计算机、服装、箱包、玩具。

l?2015年6月17日,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与澳大利亚贸易与投资部部长长安德鲁·罗布在澳大利亚堪培拉分别代表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自由贸易协定》。

有关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资料

有关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资料

有关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资料港澳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

关于有关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资料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资料之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历史上,台湾曾被西班牙、荷兰、日本先后占领过。

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归中国的版图。

1949年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的状态。

50多年来,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发生了巨大变化。

台湾岛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

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与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

封建社会兴盛起来后,中原的王朝与台湾之间有着许多来往。

中国人发明的造纸术,极大推动了人类文化的传播,当然也记下了中华儿女共同开拓台湾、建设台湾、保卫台湾的辛勤和牺牲,也记下两岸来往的史实。

第一次远征台湾发生在公元230年。

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孙权派遣卫温、诸葛直率水军一万到达被他们称为“夷洲”的台湾,这是历史上有书为证的中国王朝第一次与台湾的联系。

他们的台湾之行历时一年,最后因为疾病流行,水土不服,官兵死伤十之八九,最后则带着数千名台湾居民回到大陆。

事实上,这类军事远征并非是杀人越货,而是封建王朝确立和巩固统治范围的常用手段。

带回来的台湾人,介绍了许多台湾的情况。

几十年后,吴国临海郡太守沈莹根据从台湾返回的吴国官兵和带来的台湾居民介绍的情况,在公元264至280年间写下《临海水土志》(见《太平御览》第780卷)一书。

他称这片海上的土地是“夷州在临海东南,去郡二千里,土地无雪霜,草木不死,四面是山,众山夷所居。

山顶有越王射的正白,乃是石也。

此夷各号为王,分划土地人民,各自别异。

”“土地饶沃,既生五谷,又多鱼肉。

”还介绍了当地的物产、人民、风情、工具、古迹等,其中的“山顶有越王射的正白,乃是石也”,则证明了在春秋战国时期,台湾为越国的版图。

中国和澳大利亚贸易

中国和澳大利亚贸易

两国贸易结构
澳大利亚是一个资源十分丰富的资源,因 而在对我们中国的出口中能矿资源占了很 大比重,此外澳大利亚也是中国进口农产 品的重要来源国,自2000年起,中国的进 口始终保持在10亿美元以上。而我们中国 是世界的加工厂,我们的强项主要是制造 业产品,因而澳大利亚主要进口的是我们 的机电、轻纺产品为澳自华进口的主导产 品,特别是服装、鞋、玩具等,已近乎垄 断澳市场。如下图可以反映这一点。
两国铁矿石贸易

在澳大利亚对我国出口的能矿资源中,铁矿 石占有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由于资源禀赋 的制约,中国钢铁行业严重依赖铁矿石进口, 并且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产国,因而铁 矿石的需求量十分巨大,而澳大利亚作为铁 矿生产和出口第一大国,是中国铁矿石进口 的主要来源之一。2009—2010财年中国是 澳大利亚铁矿石出口最多的国家,占到澳大 利亚铁矿石出口总额的71.77%,澳大利亚 两个最大的矿业公司——必和必拓和力拓, 都是国际上响当当的矿业巨头,它们在一定 程度上控制了全球铁矿石的定价权,并使铁 矿石价格不断上升,使中国钢铁公司蒙受了 巨大的损失
中澳经贸的问题----挑战
前景--机遇
中国—澳大利亚对外贸易关系前景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资源产品需求巨大,外 汇资金雄厚;澳大利亚是资源大国,需要 不断地国际投资开发本国资源。贸易关系 充分发展的必然归宿就是投资关系。澳大 利亚有成熟的矿业资本市场,中国的矿业 资本市场刚刚起步。中国资金和澳洲资源 的结合可以形成世界最重要的矿业资本市 场,不仅有利于中澳在资源领域的合作, 而且有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
两国农产品贸易
中澳互为对方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中国是澳大利亚的 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市场,仅次于日本和美国;澳大利亚则 位列美国、阿根廷、巴西之后,是中国的第四大进口农产 品来源国。来源澳大利亚的农产品,约占中国农产品进口 总额的8%,主要以活动物、大麦、棉花、羊毛、生皮、 水产品、动物油脂等产品为主。目前,中国是澳大利亚第 一大羊毛、生皮、动物油脂和棉花出口市场,第二大大麦、 活动物出口市场,第三大奶制品、甲壳类动物出口市场, 第四大奶酪出口市场,第五大动物饲料出口市场。中国对 澳大利亚出口的产品主要以制成品为主,例如水果蔬菜及 其制品、水产品、烟草制品、杂项食品等。中国农产品对 澳出口金额,目前尚不足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

澳大利亚史

澳大利亚史

戈登· 格林伍德,《澳大利亚政治社会 史》,商务印书馆1960年
1788-1950年澳大
利亚历史,是我过 最早翻译的一部澳 大利亚史
曼宁· 克拉克,《澳大利亚简史》, 广东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
克拉克是澳大利
亚著名历史学家, 该书叙述从远古 到1969年澳大利 亚历史。
杰弗里· 博尔顿,《澳大利亚历史》, 北京出版社1992年
陈弘



华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 新西兰研究中心主任、亚太地区研究中 心执行主任、中国澳大利亚研究学会副 会长、中国跨文化交际学研究会上海分 会亚太文化比较研究中心主任、《中国 澳大利亚研究网》主编。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澳大利亚研究、新西 兰研究、亚太问题研究、文学研究和文 化研究。 主要成果包括专著《当代澳大利亚社 会》、《从孤立走向世界:澳大利亚文 化简论》、《澳大利亚文学批评》 (2008年获澳大利亚外交外贸部澳中理 事会最佳澳大利亚研究学术著作奖)。
里查德· 怀德,《创造澳大利亚》,云 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Richard
White, Inventing Australia, images and identity 1688-1980. 涉及澳大利亚历史、文化、 传统、民族意识,主要探 讨澳大利亚民族个性的形 成和创造。
唐纳德· 霍恩,《澳大利亚人——幸运之邦 的国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
1942-1988年澳大利亚历史,是剑桥澳大利
亚史之一部分。 倪卫红,沈江,《澳大利亚史1788-1942》, 北京出版社1992年。
斯图亚特· 麦金泰尔,《澳大利亚史》, 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



第一章 肇始之初 第二章 新来者(约1600—1792年) 第三章 强制时期(1793一1821年) 第四章 刑释年代(1822—1850年) 第五章 进步时代(1851—1888年) 第六章 民族重建(1889一1913年) 第七章 国家牺牲(1914—1945年 第八章 黄金时代(1946—1974年 第九章 重建澳大利亚(1975—2000) 第十章 未来之路

918事变背后的中国与澳大利亚的抗日军事合作关系

918事变背后的中国与澳大利亚的抗日军事合作关系

918事变背后的中国与澳大利亚的抗日军事合作关系在中国近代史上,918事变被视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一个重要事件。

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918事变背后存在着中国与澳大利亚之间的抗日军事合作关系。

这种合作关系虽然在当时并不为人所知,但它对中国的抗战事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918事变的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队在中国东北的沈阳发动了一场假借中国军队袭击的事变,从而开始了对中国东北的占领。

这一事件标志着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进一步升级,也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埋下了伏笔。

当时的中国国民政府面临着严峻的局势,需要寻求外部的支持。

而澳大利亚作为一个与日本相距遥远的国家,对于中国的抗日战争有着一定的关注和理解。

虽然澳大利亚并不是一个军事强国,但它在军事技术和军事装备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中国国民政府看中了这一点,开始与澳大利亚进行秘密的军事合作。

这种合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澳大利亚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军事装备和物资。

这些物资包括步枪、机枪、弹药等,对于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次,澳大利亚还向中国派遣了一批军事顾问,他们为中国军队提供了训练和指导。

这些顾问不仅传授了现代化战争的战术和战略知识,还帮助中国军队提高了作战能力。

澳大利亚的军事援助对中国的抗日战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军队得到了更为先进的装备和训练,提高了战斗力。

这不仅对中国的抗日战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军事合作奠定了基础。

然而,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国际形势的限制,中国与澳大利亚的军事合作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公开宣传。

这也导致了这段历史的被遗忘和忽视。

直到近年来,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和对抗日战争的重新评价,人们才逐渐开始关注和重视这段历史。

对于中国和澳大利亚来说,回顾918事变背后的抗日军事合作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不仅可以加深两国人民对彼此历史的了解和认识,也可以促进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

中澳自由贸易协定

中澳自由贸易协定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作为亚太地区大国和全球重要经济体,中澳达成自贸协定将为开启亚太自由 贸易区进程提供坚实的踏板。为亚太地区务实推动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各经济体深入融合和共同发展,实现持 久、稳定与繁荣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表示,中澳自贸协定是加深两国友谊和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的一大步。澳中两国共同 创造了历史,将引领两国、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2015年6月17日,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与澳大利亚贸易与投资部部长安德鲁·罗布在澳大利亚堪培拉分别 代表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自由贸易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澳大利亚政府自由贸易协定》2015年12月20日正式生效并第一次降税,2016年1月1日第 二次降税。
2016年1月1日,中方实施零关税的税目数即达29.2%,主要有药品、医疗器械、板材、化工品、农业机械、 船舶等;澳方将有45%的税目在协定生效时立即实现零关税,加上原已实施零税率的商品,零税率税目数超过90%。
2012年4月,商务部长陈德铭访澳,与澳基础设施交通部长阿尔巴尼斯共同签署了《中国政府与澳大利亚政 府关于加强基础设施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
主要内容
中澳自贸协定在内容上涵盖货物、服务、投资等十几个领域,实现了“全面、高质量和利益平衡”的目标, 是我国与其他国家迄今已商签的贸易投资自由化整体水平最高的自贸协定之一。
在投资领域,双方自协定生效时起将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澳方同时将对中国企业赴澳投资降低审查门槛, 并作出便利化安排。
澳方最终实现零关税比例是税目100%,贸易额100%。
除此之外,协定还在包括电子商务、政府采购、知识产权、竞争等“21世纪经贸议题”在内的十几个领域, 就推进双方交流合作作了规定。

澳大利亚中国

澳大利亚中国

澳大利亚中国澳大利亚和中国之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友谊。

在欧洲殖民者到达澳大利亚之前,中国就已经存在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自19世纪中叶起,中国移民以航海员和挖矿人的职业性到达此地,加入了澳大利亚社会。

随着时间的发展,中国移民在澳大利亚现有社会结构几乎无处不在。

尽管历史上中澳两国之间有着不断发展的友谊,但中国文化仍旧在当今澳大利亚拥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

从政治上来看,澳大利亚政府一直致力于保持两国良好的关系,双方在贸易、投资、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也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从社会角度来看,澳大利亚的中国社区一直在不断发展。

每一年都有大量的中国学生到澳求学,澳大利亚的许多中国学生都是在澳洲普通大学就读的。

目前澳洲的中国学生数量已经超过了十万人,这些学生中有来自中国本土的学生,也有来自世界其他国家的中国学生,他们在澳大利亚拥有不同的教育机会。

此外,在宗教上,中国文化也在澳大利亚获得着广泛的接受。

在澳洲的少数民族中,有着大量的佛教和道教信仰者,他们都来自中国。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将佛教、道教作为主要宗教形式,所以在澳大利亚宗教社会中深入普及。

另外,中国文化在澳大利亚也可以从餐饮文化中看出,在澳洲的大城市里,中国的传统料理基本都可以找到,尤其是在中国留学生社区尤为普遍。

每当漂亮的孔雀出现在中国节日活动里,澳洲中国人也经常会参加到各式各样的中国文化活动中去。

最后,澳大利亚和中国之间也有着广泛的交流。

近年来,中澳双方领导人频繁地相见,学者、科学家、双边商贸等人员的交往也是频繁的,双方的合作项目更是多不胜数,涉及到经济发展、能源供给、城市化、保护野生动物等,甚至更是积极的参与了制定全球贸易规则,推动朝鲜半岛持久的和平。

澳大利亚和中国之间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它们之间的历史悠久,从很多方面看,都可以看出两国彼此间的友谊,为世界上人民发展和繁荣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未来,中澳双方将继续加强合作,携手共创一个未来。

_略论中澳友好省州(城市)关系的几个问题

_略论中澳友好省州(城市)关系的几个问题

第30卷第6期Vol.30,No.6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Xihua University (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s )2011年12月Dec.2011收稿日期:2011-10-15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项目批准号10YJA770069)、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0LSB004)、江苏省教育厅基金项目(08SJD7700007)资助。

作者简介:张秋生(1953—),男,教授,历史学博士,中国澳大利亚研究会副会长,徐州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中澳关系史、澳大利亚史。

·澳大利亚研究·略论中澳友好省州(城市)关系的几个问题张秋生(徐州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江苏徐州221116)摘要:国际友好省州、友好城市是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以经贸、文化交流为主要内容,以民间往来为拓展的一种新的国际交流形式。

中国与澳大利亚自1972年建交以来,友好省州、友好城市关系不断发展,它有力地推动了两国关系的深化。

本文概述了中澳友好省州(城市)关系建立的背景与现状,论述了中澳友好省州(城市)关系建立的条件与动因,考察了中澳友好省州(城市)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并探讨了中澳友好省州(城市)的关系在推动两国交流中的意义与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强调在中澳关系中,友好省州(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和特殊作用,它为中澳两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和纽带,促进了中澳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中澳;友好省州(城市);关系中图分类号:D82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8505(2011)06-0055-05Several Issues on Sister State /City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AustraliaZHANG Qiu-sheng(Australia Studies Center ,Xuzho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Jiangsu ,221116,China )Abstract :Sister state /city is a new form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 led by the local government to expand non-governmental exchan-ges mainly in the economy and culture.Since China and Australia established diplomatic relations in 1972,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ister state /cities relations between two countries helps to deepen the Sino-Australian relationship.This paper first expounds the con-ditions and reason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sister states /cities relations ,then overview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elations ,and finally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effect and issues of the relations in promoting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ustralia.It points out that the relations offer a new platform for the exchange on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strengthe-ning the sound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Sino-Australian relationship.Key words :China and Australia ;sister state /city ;relations一、中澳友好省州(城市)关系建立的背景与现状中国和澳大利亚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的重要国家,中澳关系的稳定发展有助于亚太地区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澳关系史
一、名词解释
南方大陆:公元2世纪,希腊托勒密设想存在南方大陆,16世纪,法国菲纳绘制的地图上标出包括南极在内的澳大利亚,17世纪,欧洲人才探测到澳大利亚,欣喜若狂,命名为南方大陆,但最南方的大陆是南极洲。

澳洲土著人:距今4万至5万年前,有三支亚洲人迁移到澳大利亚生活,他们没有文字,有600多种语言,在白人来到之前,他们已创造了灿烂的远古文明,还没有贫富分化。

随着白人的到来,一度减少到只有3万多人,二战后政府采取了保护政策。

库克船长:1728年生于英国约克郡,参加海军,在七年战争中立功,被选为南太平洋考察队队长,1768年7月,率考察队到南太平洋塔西提岛去观察金星凌日和寻找南方大陆,西航中到达澳洲东海岸,这样澳洲才被最后发现,1770年4月在东海岸登陆,命名了植物湾、约克角、占领岛等地名,回国后受晋升,1774年再被派去探险,又到了南极,证明了真正的南方大陆是南极,澄清了对南方大陆的种种猜测,有人称之为发现澳洲的哥伦布,1779年到夏威夷探险与土著人冲突被杀。

利玛窦:意大利来华传教士,对西方文化来华有重要贡献。

明神宗时,利马窦绘制《万国坤舆全图》图中在今澳洲和南极洲一带写墨瓦蜡尼加,这是澳洲最早的中文叫法。

《海国四说》:1846年。

梁廷枏著有《海国四说》,是最早使用澳大利亚名字的中国人,书中称澳洲即西人所称天下第五洲,即墨瓦蜡尼加洲。

郭嵩焘:1876年清政府正式派官员充任驻外使节,郭嵩焘是第一任驻英公使。

郭嵩焘致力于在当时的英殖民地澳大利亚设领事馆,保护华侨。

新金山:澳洲墨尔本的别称。

19世纪四五十年代,随着澳洲悉尼、墨尔本一带发现金矿,引起了继美国加利福尼亚淘金热之后的南太平洋新的淘金热,新金山遂成为澳洲墨尔本的别称。

白澳政策: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建立后,长期推行以种族歧视为核心的“白澳政策”,限制有色人种移民,直到1972年惠特拉姆上台执政,此政策才被废除。

移民限制条例:1901~1972年间澳大利亚政府推行“白澳政策”,集大成者即《移民限制条例》,规定凡进入澳洲的有色人种都要进行语言测试,听写50个欧洲文字单词,不及格禁止入境,当时通过了每年随时再考,华人只出不进。

是带有种族歧视性的条例。

赊单制:早期华人赴澳大部分采取赊欠船票的办法,到达后被招工代理人从工资中加利息扣除,还清之前,受债主控制,债主还可将债权转让。

唐人街:鸦片战争后,随着赴美、澳等地华人移民日渐增多,在大城市交通便利的地方,逐渐形成独具一格的华人居住区,发展演变成为商业、餐饮和旅游中心,唐人街由此形成,如悉尼唐人街已有100多年历史
惠特拉姆:1972年上台执政,工党领袖,上台后立即宣布和中国建交,废除白澳政策,宣布从越南撤军,是有远见重实际的政治家。

《广益华报》:1894年创办的澳洲第一张华人报纸,在澳洲华人政治生活中起过重要作用。

永安公司:1907年,澳洲华商郭氏兄弟向华人招股,加上自筹资金,在香港创办永安百货公司,是中国新式百货业的先驱。

1915年又于上海创办永安公司,1918年开业。

二、论述题
1、澳洲的发现在地理大发现中的地位与作用。

答:澳洲的发现是地理大发现的尾声,从新航路的开辟到澳洲的发现,才是完整的地理大发现。

2、澳洲土著人创造了哪些灿烂的远古文明。

答:澳洲土著人有600多种语言,创造了独特的岩画和树皮画,前4850年左右,线状雕刻,前2820年左右,矛尖,前1800年左右,薄刃刀,前1470年,骨器加工业,5500年前,已使用带柄工具(杠杆原理)。

3、澳大利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和地位。

答:为生存和正义而战二战爆发后,澳政府追随大英帝国,向英国提供后勤保障,全国动员组建军队,转战欧亚非战场。

发挥作用最大在太平洋战场。

盟军西南太平洋司令部设在澳洲,发动反攻作战时,在西南太平洋战场有陆军14个师49万2千人,空军13万6千人,歼敌16万,接受36万日本军队投降,二战中,澳大利亚17500多人牺牲,负伤18万多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4、移民和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的关系。

答:澳洲移民的高峰期就是经济发展的高峰期,澳洲现在人口1900多万,一半多是移民,来自一百五六十个国家。

移民有技术移民、投资移民、亲属移民和结婚移民等。

1973年宣布移民政策“全球一致”,亚洲人大量涌入澳洲,其中有相当数量的中国留学生,与其他国家移民一起共同促进澳洲经济新高潮的到来。

5、来华传教士在传播澳洲地理概念中的作用。

答:明神宗时,利马窦绘制《万国坤舆全图》图中在今澳洲和南极洲一带写墨瓦蜡尼加,这是澳洲最早的中文叫法。

艾儒略1623年时写有《职方外纪》其中专有一章《墨瓦蜡尼加总说》。

汤若望绘制地图称今澳洲为鹦鹉洲。

传教士在传播澳洲地理知识方面有重要的贡献。

6、早期介绍澳洲的主要中国学者和著作。

答:最早使用澳大利亚名字的中国人是梁廷枏,1846年著有《海国四说》,书中称澳洲即西人所称天下第五洲,即墨瓦蜡尼加洲。

福建巡抚徐继畬著《瀛环志略》概要介绍了澳洲地理民俗移民情况。

1866年总理衙门官员斌椿著《乘槎笔记》,翻译张德彝著《航海述奇》,第一次在地图上标出澳洲位置。

7、华工早期移居澳洲的社会历史背景。

答:18世纪以来,华工下南洋,19世纪中期达到高潮,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宣告结束,200多年间华工出国1000多万人次,其中有部分到澳洲谋生。

历史背景:国内条件:明末清初以来,东南沿海地方人口增加迅速,过剩人口无处容纳,向外分流是必然趋势;外来资本主义入侵使中国小农经济走向瓦解,乡村日益贫困;许多参加反对清政府起义的农民在起义失败后“出洋避祸”;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解除海禁,苦力贸易合法化。

国外原因:资本主义兴起后,不断向东扩张,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澳大利亚早期开发劳动力极缺,大量华工涌入参与澳洲开发。

8、1901~1945年澳洲华人经济生活的概况和特点。

答:人数锐减,由于澳洲政府推行严格的和歧视性的移民政策,在澳华人不增反减;居住地区从乡村向城市集中,澳洲城市化加快,唐人街形成;出现了新的行业和新华人企业家,当实兴起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四大公司。

9、澳大利亚对华移民政策的历史分期与特点。

答:华工自由赴澳垦殖淘金,澳洲政府默许、支持中国移民的时期(1840~1855);澳洲各殖民区先后开始排华,制定限制华人法令的时期(1855~1888);澳洲各殖民区开始同一排华的时期(1888~1900);“白澳政策”确立并全面实施的时期(1901~1972);最终废止“白澳政策”对华移民政策做出重大调整的时期(1972至今)。

10、澳洲唐人街文化的形成及特点。

答:鸦片战争后,随着赴澳华人移民日渐增多,在大城市交通便利的地方,逐渐形成独具一格的华人居住区,发展演变成为商业、餐饮和旅游中心,唐人街由此形成,如悉尼唐人街已有100多年历史。

澳洲唐人街文化的特点有:传承文化,虽几经历史变动仍能保持内在同一性文化要素;兼容并蓄,在发展中有包容性;超越,文化发展过程中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唐人街文化是一种以中华文化为核心对所在国文化兼容并蓄不断发展的生命力很强的文化。

2003.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