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面描写场面描写等
运动会的场面运用侧面描写的作文

运动会的场面运用侧面描写的作文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运动会的场面运用侧面描写的作文篇1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我校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
运动开始前,同学们围绕操场整齐地坐着,静静地等待。
秋风不时地习习吹拂着我们的颜面,我们却丝毫没有感到秋凉的气氛,随着运动会的召开,我们的心情也随之而兴奋。
运动会开始时,首先是运动员入场,同学们穿着整洁的服装,迈着整齐的步伐,喊着响亮的口号,走进会场。
在文艺表演中,我班女生表演了哑铃操,她们精彩的表演,博得了大家阵阵的掌声。
运动会开始后,运动员个个精神抖擞,生龙活虎地活跃在运动场上。
最引人注目的项目是接力赛,我班选派了多名男、女生参加比赛。
接力赛开始后,只听枪声一响,运动员们象离弦的箭一样,飞快地向前奔跑。
交棒,接棒,你追我赶,大家争先恐后,不甘示弱。
而场外的拉拉队员,个个都激动地为场内运动员呐喊助威。
最后,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班取得了第二名,但我们还是很高兴……运动会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了,那欢乐的气氛,仍然在我的脑海中久久地回荡。
运动会的场面运用侧面描写的作文篇2标题:声浪中的曼舞老师让我们从各个角度描写一下上周举办的运动会,我倒希望时光可以暂停下来,让我细细捕捉和描绘那天的景象。
清晨,操场上还空空荡荡,只有几个工作人员手忙脚乱地来回奔走,就像一支临时组建的"机动小分队"。
校园广播里老师的声音穿透整个校园:"同学们,我们已经准备就绪,请大家尽快来到操场就座……"话音刚落,宿舍楼下就传来一阵阵脚步声,从蚁行般稀疏,很快就汇集成了一股洪流。
我们从校门口鱼贯而入,人浪一阵高过一阵。
赶在7点半前进场的同学算是"幸运儿"了,很快就在看台找到了位置。
7点半过后,看台上的座无虚席,从高处俯瞰操场,简直就是一大片人头攒动的海洋,随着同学们的进场,场面也越来越壮阔。
看台上一片喧嚷声,家长们的眼神四处游走,似乎在寻找自己孩子的身影。
运动会的场面运用侧面描写的作文

运动会的场面运用侧面描写的作文
操场上,风轻轻撩过,落叶在空中翻飞,好像在给运动会加油呢!观众席上,人群挤得满满当当,孩子们的笑声、欢呼声都快把
屋顶掀翻了。
家长们拿着相机咔嚓咔嚓,生怕错过孩子每一个帅气
的瞬间,脸上那笑容,简直比太阳还灿烂。
跑道上,运动员们跑得飞快,就像电影里那些大侠一样,嗖一
下就没了影。
远处那小男孩,手都捏出汗了,眼睛瞪得跟铜铃似的,看着哥哥在赛道上狂奔,心里估计也痒痒的,想跟着跑呢。
再来看看跳远那边,沙坑周围围了那么多人。
每次有选手跳出
好成绩,现场就炸开了锅,掌声、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那小女孩,眼睛都快瞪成望远镜了,盯着沙坑,小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心里紧
张得不得了。
跳高那儿更刺激!选手们一个比一个跳得高,看得人心里直痒痒。
那中年大叔,眼睛就没离开过跳高杆,每次杆子升高一点,他
就点头微笑,好像自己也回到了年轻时候,在空中跳得老高老高了。
整个运动会,每个角落都充满了活力,每个人都像是主角一样。
他们的动作、表情,都变成了这特殊日子里最美的风景。
真是让人看了都忍不住想跟着一起嗨!。
关于侧面描写的句子

关于侧面描写的句子
首先,侧面描写可以通过对人物的外貌特征、举止言谈等方面的描写,来展现
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比如,可以通过描写一个人物的微笑、眼神、手势等细节来展现他的善良、坚强、内向或外向等性格特点,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
其次,侧面描写可以通过对事物的细节描写来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生动感。
比如,可以通过描写一个房间的布置、气味、光线等细节来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氛围,使读者更加身临其境,感受到作品的情感和气氛。
另外,侧面描写还可以通过对情景的描写来展现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比如,可
以通过描写一个风景的细节、气候、声音等来表达作品的主题和情感,使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总的来说,侧面描写是文学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描写手法,通过对人物、事物、情景等侧面的描写,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真实、具有感染力。
在文学创作中,我们可以通过精心的侧面描写来丰富作品的细节,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更加沉浸其中,体会作品的情感和主题。
希望大家在创作文学作品时,能够善于运用侧面描写这一重要的描写手法,使作品更加生动、具有感染力。
激烈的足球赛运用侧面描写作文

激烈的足球赛运用侧面描写作文示例范文第一篇:《一场激烈的足球赛》“嘿,下午咱们去踢球吧,就去那个老操场!”刚下课,同桌就凑过来兴奋地对我说。
“行啊,没问题!”我欣然答应。
下午,阳光热烈地洒在老操场上,那片平时略显荒芜的草地此刻仿佛被注入了无限活力。
我和同桌早早地来到操场,不一会儿,小伙伴们也都陆续来了。
大家分成两队,一场激烈的足球赛即将拉开帷幕。
比赛开始了,对方发球。
只见他们的前锋带着球像一阵风似的冲了过来,我方后卫赶紧上前拦截。
“哎呀,拦住他呀!”我在旁边着急地大喊。
后卫紧紧跟着,对方前锋一个假动作,骗过了后卫,直接朝着球门冲去。
我方守门员严阵以待,眼睛紧紧地盯着球。
就在对方前锋抬脚射门的一瞬间,守门员像一只敏捷的猎豹一样扑了过去,牢牢地抱住了球。
“好样的!”我们这边的小伙伴们都欢呼起来。
球到了我方队员脚下,他带着球左闪右躲,如入无人之境。
对方球员拼命地追赶,却怎么也追不上。
他一个大脚,球高高地飞起,朝着对方球门飞去。
对方守门员跳起来试图接住球,可惜球还是从他的指尖滑过,飞进了球门。
“哇塞,进啦!”我们兴奋地抱在一起,又蹦又跳。
比赛越来越激烈,双方球员都全力以赴。
汗水湿透了大家的衣服,但没有人在意。
场边的观众也越来越多,大家都被这场精彩的比赛吸引住了。
“加油!加油!”的呼喊声此起彼伏。
我方球员进攻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心跳都在加速,仿佛我也在场上奔跑一样。
“哎呀,差一点就进了!”同桌懊恼地喊道。
“别灰心,还有机会呢!”我安慰他。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比赛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双方都有几次很好的机会,但都没能把握住。
就在大家都以为要平局的时候,我方的一名球员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他凭借着出色的个人能力,突破了对方的防线,一脚劲射,球进了!“赢啦!赢啦!”我们欢呼着,雀跃着。
这场足球赛就像一场战斗,双方都拼尽了全力。
虽然很累,但我们都觉得非常过瘾。
这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是我们释放激情和活力的舞台。
这就是足球的魅力,它能让我们团结一心,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它能让我们感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它能让我们在汗水中收获成长和友谊。
文学作品中的侧面描写

2023
宋代画院曾经举行过一次绘画比赛,画题是“踏花归来马蹄香”,众画工挥毫泼墨,各显其能 ,有的画骑马人手里拈着一枝花,有的画马蹄上缠绕着一枝花,有的画一匹马站在一片鲜花盛开的草地旁……最后夺魁的却是这样一副画:一匹骏马奋蹄疾驰,马蹄边飞舞着几只小蜜蜂。真是绝妙的构思啊 !画中没有花,但那追逐马儿的小蜜蜂却使人依稀嗅到那浓浓的花香。花香是难以正面描绘的,即使非要从正面描绘,也往往会显得直白、平淡,而以蜜蜂衬花香,则使作品从虚无中见出丰盈,从而取得一种含蓄蕴藉、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绘画艺术是这样,文学作品的写作何尝不是如此呢?
01
02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通过描写江南水乡清新优美的图景,通过原本静止的景物飞驰来衬托船行疾速,从而烘托出我急于看到社戏的愉悦而迫切的心情。
(以景衬人)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以景衬人
作者用优美的环境描写烘托了水生嫂愉悦的心情和高洁的品质,同时为下文情节的铺展做好铺垫。
1
琵琶行 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在使用动作、神态和比喻正面描写琵琶女的精彩弹奏后,再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从外部环境上加以烘托,侧面表现琵琶女弹奏的魅力。正侧结合,有力表现了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复杂心情,为作者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千古感叹做了铺垫。
侧面描写场面描写等教学提纲

侧面描写场面描写等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
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侧面描写很多几乎所有的作家都喜欢。
侧面描写的具体方法(1)以旁面写正面,即通过对周围人物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例如《陌上桑》,通过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后的表现,生动而巧妙地烘托了罗敷的美貌;(2)以对面写正面。
如《社戏》中写“我”因看戏等得不耐烦而兴味全无,没有正面写“我”扫兴,而是写舞台上演员的脸在自己眼中变得模糊了来表现;(3)以反面写正面。
如用敌人的愚蠢来突出革命者的机智。
附:陌上桑(选段)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侧面描写的艺术魅力一、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侧面描写往往比正面描写更机智,它能以较经济的笔墨表现所描写的对象,却能收到以少胜多的功效。
《陌上桑》为表现采桑女罗敷的美貌,作者先运用了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对罗敷进行正面描写:“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这里着力描写罗敷采桑用具的精致、发型的美观、耳环的珍贵、衣着的艳丽,极言她容貌的美丽。
如果仅采用这样的正面描写,仍有些概念化,缺少形象感和艺术表现力,不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接下来作者运用了传神的侧面描写,使得罗敷的美貌得以充分的表现:“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小练笔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乒乓球赛的作文

小练笔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乒乓球赛的作文示例文章篇一:《精彩绝伦的乒乓球赛》“加油!加油!”操场上传来了一阵又一阵的呼喊声,这是在干啥呢?原来是我们学校正在举行一场激烈的乒乓球赛呢!我早早地就来到了比赛场地,这里已经围满了人,大家都伸长了脖子,眼睛紧紧地盯着球桌,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的瞬间。
首先上场的是我们班的“乒乓小王子”李明和隔壁班的“大力士”张强。
只见李明不慌不忙地走上球桌,手里拿着球拍,轻轻颠了颠球,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张强呢,则是一脸严肃,好像在说:“这场比赛我赢定了!”比赛开始了!李明先发球,他把球轻轻一抛,球拍一挥,球就像一个小精灵一样飞了过去。
张强也不甘示弱,他猛地一挥拍,球又快速地飞了回来。
这球速也太快了吧!就像一阵风似的。
李明眼睛紧紧盯着球,脚步快速移动,一个侧身,把球打了回去。
“哇,好厉害!”围观的同学们忍不住赞叹道。
张强也不是吃素的,他发起了一轮猛攻,那球就像一颗颗炮弹一样朝李明飞去。
李明左挡右挡,额头上都冒出了汗珠。
“哎呀,李明能接住吗?”我在心里暗暗着急。
就在这时,李明突然一个扣杀,球直直地朝张强的桌角飞去。
张强连忙伸手去挡,可是已经来不及了,球落到了地上。
“耶!李明赢了!”我们班的同学欢呼起来。
再看看张强,他一脸失落,好像霜打的茄子——蔫了。
他的队友们纷纷围上去安慰他:“别灰心,还有机会呢!”接下来的比赛更加精彩。
选手们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有的选手发球又快又准,就像射箭高手一样,百发百中;有的选手接球时动作敏捷,就像猴子一样灵活;还有的选手扣杀时力量十足,那球就像闪电一样划过天空。
“这比赛也太精彩了吧!比我看的电视里的比赛还精彩呢!”我旁边的同学兴奋地说道。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比赛也接近尾声。
最终,我们班获得了冠军。
同学们高兴得又蹦又跳,欢呼声响彻整个操场。
这场乒乓球赛可真是太精彩啦!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选手们高超的球技,还让我们感受到了团结和拼搏的力量。
难道这还不足以让我们难以忘怀吗?我想,这样精彩的比赛一定会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示例文章篇二:《精彩绝伦的乒乓球赛》“加油!加油!”操场上传来一阵又一阵的欢呼声,原来是我们学校正在举行一场激烈的乒乓球赛呢!我和我的好朋友小明早早地就来到了比赛现场,只见那里已经围满了人,大家都在兴奋地等待着比赛开始。
描写角度有哪几种

描写角度有哪几种
可以将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3、场面描写,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
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
4、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内在或外在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
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侧面描写很多几乎所有的作家都喜欢。
侧面描写的具体方法(1)以旁面写正面,即通过对周围人物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例如《陌上桑》,通过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后的表现,生动而巧妙地烘托了罗敷的美貌;(2)以对面写正面。
如《社戏》中写“我”因看戏等得不耐烦而兴味全无,没有正面写“我”扫兴,而是写舞台上演员的脸在自己眼中变得模糊了来表现;(3)以反面写正面。
如用敌人的愚蠢来突出革命者的机智。
附:陌上桑(选段)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侧面描写的艺术魅力一、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侧面描写往往比正面描写更机智,它能以较经济的笔墨表现所描写的对象,却能收到以少胜多的功效。
《陌上桑》为表现采桑女罗敷的美貌,作者先运用了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对罗敷进行正面描写:“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这里着力描写罗敷采桑用具的精致、发型的美观、耳环的珍贵、衣着的艳丽,极言她容貌的美丽。
如果仅采用这样的正面描写,仍有些概念化,缺少形象感和艺术表现力,不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接下来作者运用了传神的侧面描写,使得罗敷的美貌得以充分的表现:“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这样的侧面描写,不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更主要的是它生动而巧妙地烘托了罗敷的美貌,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天地,无论认为罗敷怎样的美,也是不过分的。
在这里,侧面描写因激活了人们的想象力,从而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二、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侧面描写多结合正面描写进行,好的侧面描写,往往能起到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
《口技》的第一个场景描写的是夜阑人静,一家人惊醒后的喧闹情景,作者在描摹口技者表演的种种声音后,用一概述“一时齐发”形容人声嘈杂。
同时,在叙述的基础上,又下一“众妙毕备”的评语,要言不烦地反映了表演的种种难以尽言的妙处。
继而极写听众的观感,人人竟是如此出神:“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听众的激动神情毕现纸上。
这一传神的侧面描写,虽是状写全场听众,而意却在于反衬与赞美口技者技艺之“善”。
第三个场景描写的是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作者在此叠用五个“百千”句、四个“百”字组成的两句对偶,以及“凡所应有,无所不有”的夸张手法,极力描写声响的复杂,进一步盛赞口技者技艺之“善”。
然后笔锋一转,写听众异常激动的反应:“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听众的神色、动作、情感、心理无不形容尽致,这种惊心动魄的情景,使读者亦感到口技表演真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迷人地步,不能不为之拍案叫绝。
三、侧面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尽管侧面描写常常结合正面描写塑造人物形象,但也有些时候,表现人物性格不适宜用正面描写。
《第二次考试》(载于《叙事角度》白皮书)中的陈伊玲,才华出众,品质高尚,做好事非常自觉,不向外人表白,就是在第二次考试失常事出有因的情况下,她也不向人作任何解释,这就决定了表现她的性格宜用侧面描写的方法。
在叙述陈伊玲复试状况时,作者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她“声音发涩、毫无光泽”、“掩饰不住脸上的困倦”、“眼睛显得黯然无神”等状况,而对于她平时怎样乐于助人,复试前如何因救灾而影响了嗓子,则巧妙地借她弟弟之口介绍出来。
这样,陈伊玲的光辉形象,就得到了较完美的表现。
此外,比较一下可以发现,侧面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可以节省正面描写需费的大量笔墨,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这也是侧面描写的长处。
实际运用的主要形式一.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以侧面烘托为辅这是侧面描写使用最广泛的一种。
正面描摹时,或以人物映衬,或用环境烘托,或通过事物加以点染。
比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己》,全文详细地从正面描写了孔乙己第一次出场和最后一次出场的情景,但文中有关孔乙己被丁举人毒打的事是通过顾客交代的,属于侧面描写,这种侧面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文章过渡非常自然、巧妙。
又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在正面描写琵琶女的精彩弹奏后,用了“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从外部环境上加以烘托,侧面表现琵琶女弹奏的魅力。
二.不宜正面描写的,用侧面描写加以渲染侧面描写不仅能填补正面描写难以言说的空白,还能淋漓尽致的呈现描写对象难为人知之妙点、美点。
鲁迅先生的小说《药》中对夏瑜的描写,主要是通过刽子手和茶客的谈论完成的。
我想一方面固然是鲁迅先生很难从正面去描写夏瑜,因为鲁迅先生笔下的夏瑜形象,是以革命者秋瑾为原型的,鲁迅对当时革命者情况的了解也很有限,正面描写可能有一定难度,而且即使写成也很难在当时的环境中发表,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鲁迅通过刽子手和茶客的谈论,表现了群众对革命的不理解。
又如鲁迅《祝福》中介绍祥林嫂改嫁后的事,正面叙述有很大难度。
鲁迅巧妙地利用卫老婆子来鲁四老爷家拜年,很自然地谈到祥林嫂,引出祥林嫂改嫁后的情况,为下文祥林嫂再到鲁镇埋下伏笔。
三.侧面描写完全超出或取代了正面描写。
优秀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塑造了一位美丽出众、机智善斗的农家姑娘秦罗敷的形象。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直接铺写了罗敷的穿着打扮,正面抒写了她那光彩照人的动人形象。
但实际上作者并没有去写秦罗敷的发、脸、身材等,诗中最具表现力的却是侧面描写。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诗中通过长者、少年、耕者、锄者的不同动作、神态、表情,烘托出了罗敷的美丽。
真可谓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收到了正面描写达不到的艺术效果。
精彩片段及赏析1、《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前两句写花多、花色、花味。
最后一句是侧面描写,蜂之所以闹,蝶之所以舞,不言而喻是艳丽的花吸引了它们。
)2、《小英雄雨来》: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
老人们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真可惜!”“有志不在年高。
”芦花村的孩子们,雨来的好朋友铁头和三钻儿几个人听到枪声都呜呜地哭了。
(这些话写村里人误以为雨来被鬼子打死了,人们对他议论和评价。
这侧面描写讴歌了小英雄雨来英勇对敌斗争的高贵品质。
)3、魔术使人眼花缭乱,“双枪刺咽喉”则令人胆颤心惊。
你看,两位少年阔步上场,向观众行了个礼,然后同时抓起一杆两头带枪尖的铁枪,将枪尖分别对准自己的咽喉,一起用力顶,枪杆成了弧形,一秒、两秒……场内静极了,仿佛连空气都凝滞了。
“孩子,别玩命!快放下!”一位老奶奶带着哭腔喊道。
两位少年并不在乎,我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忽然,俩人同时“嗨”了一声,枪杆竟然被折成了“U”字形。
人们都惊呆了,过了好一会儿,人们才醒悟过来,顿时,掌声、叫好声一齐响起来……(渲染出惊险的气氛。
)4、《口技》: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千百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他们的所有行为仿佛置身火场,从侧面很好的衬托出口技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5、《在烈日和暴雨下》: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
便道上尘土飞起老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恶毒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
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透不过气来。
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街上非常寂静,只有铜铁铺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叮叮当当。
(烘托和渲染文中特定人物生活的艰难和内心的痛苦。
)小结“花红虽好,需得绿叶扶持”,这可以看着是对侧面描写(衬托)的生动解释。
至于何时采用正面描写或侧面描写,这应根据主题思想的需要、情节发展的具体情况来考虑。
因此,写作中最重要的是灵活。
如果能正面描写则正面描写,如不能则像清代刘熙载所指出的那样:“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通过侧面描写来达到表达效果。
总之,侧面描写丰富了描写的手段,并且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增添了语言的魅力,真正突现了中国诗文“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
我们在作文时应有意识的加强训练,以达到娴熟驾驭的程度。
实践操练我的老师烈日炎炎,村子里的人们都聚在大树写乘凉、谈天。
穿着一身白色连衣裙,看起来颇清秀纤弱的老师走了过来,她微笑着和树下的人们打着招呼。
等到小瑛老师走过,人们的话题便自然的转到了她的身上。
“多好的闺女呀,天天带着学生来帮我干活。
”五保户王奶奶什么时候也忘不了提这件事。
“是呀,人家是大学生,听说书教得才叫好呢!”“好是好,只可惜好景不长人家就要调走了。
”“什么?调走?”“昨天我还听孩子们谈这件事呢。
我早就听说过,人家是城里姑娘,大学生,“哪能吃得了咱这份苦?”“是啊,听说他爸爸还是大局长呢,还能不给女儿找份好工作?”“那不是小瑛老师班里的小柱子吗?叫过来问问?”柱子,你过来,问你点事儿。
”柱子答应了一声,跑了过来:“什么事?”“柱子,听说你们老师要转走了?”“恩。
”柱子低下了头,眼光黯淡了下来。
”“要转哪儿?是不是回城?”“回城?才不是呢。
老师说西藏比我们这儿还缺老师,她是自愿报名到那儿教书去的。
”柱子的眼中有留恋,但更多的是自豪。
“啊——”大树下的人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都呆住了........1、最后一句的“都呆住了”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对小英老师并未作正面描写,他的形象是通过___________来刻画的。
这叫_______,从文中可以知道小英老师是个_________的好老师。
3、大家喜欢、尊敬小英老师,是因为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作:仿照以上写法自己的一位老师或同学洁白的手帕韩静霆老太太躺在急诊室床上,我才醒悟:上了当!我怎么会被那姑娘骗了?雨中,她拦住我,苍白俊秀的脸上,一双眼睛惊恐地张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