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教科版政治上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知识点
九年级政治上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知识点教科版

九年级政治上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知识点教科版
知识点
1教学内容分析:第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一单元内容的总结和提升。
要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学生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应有的贡献。
“忧患可以兴国”,引导学生了解国情,使他们正确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树立忧患意识。
“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分析了青少年要承担的历史责任,激励青少年面对现实,了解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懂得为中华民族的兴亡做好准备。
是知识性最弱、情感性最强的一。
2学情分析:对于爱国者的事迹,学生知道不少,关键是如何通过对人物事迹的分析让学生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
应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启发学生与这些爱国人物产生思想共鸣。
培养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感,对于我国的青少年以及我国的未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重、难点的确立:本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对爱国者热爱祖国、忠于祖国的思想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对于爱国者的事迹,学生知道不少,关键是如何通过对人物事迹的分析让学生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
应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启发学生与这些爱国人物产生思想共鸣。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课《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精美课件(共22张PPT)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自贡28中 梁蓉
二、立志振兴中华
16
自贡28中 梁蓉
1. 爱国,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屈原
范仲淹
顾炎武
17
自贡28中 梁蓉
2. 肩负历史使命,报效祖国
我们国家还不够发达,人民生活还不富裕,我们国家要赶
上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还要走很长的路。
自贡28中 梁蓉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 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 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
6
自贡28中 梁蓉
李存勖
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贪图安逸,而是要时刻警醒,发愤图强
自贡28中 梁蓉
2. 树立忧患意识的必要性
视频:新中国历次大阅兵
自贡28中 梁蓉
党的面貌
国家的面貌
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 面貌9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目录/
DIRECTORY
01 树立忧患意识
02 立志振兴中华
1
人类社会的历史变迁 祖国的百年沧桑 现实世界的激烈竞争
2
3
树立忧患意识,立志振兴中华
自贡28中 梁蓉
一、树立忧患意识
4
黄河壸口瀑布
自贡28中 梁蓉
5
1. 树立忧患意识的原因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20 我们应该勇敢地肩负起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胸怀理想,脚踏实
地,练就本领,报效祖国,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力量。
自贡28中 梁蓉
初三教科版政治上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知识点

初三教科版政治上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知识点
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是整理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知识点
1.教学内容分析:第三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是一单元内容的总结和提升。
要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学生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应有的贡献。
忧患可以兴国”,引导学生了解国情,使他们正确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树立忧患意识。
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分析了青少年要承担的历史责任,激励青少年面对现实,了解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懂得为中华民族的兴亡做好准备。
是知识性最弱、情感性最强的一课。
2.学情分析:对于爱国者的事迹,学生知道不少,关键是如何通过对人物事迹的分析让学生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
应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启发学生与这些爱国人物产生思想共鸣。
培养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感,对于我国的青少年以及我国的未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重、难点的确立: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对爱国者热爱祖国、忠于祖国的思想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对于爱国者的事迹,学生知道不少,关键是如何通过对人物事迹的分析让学生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
应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启发学生与这些爱国人物产生思想共鸣。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三课《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三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三课的主题。
这一课的内容主要围绕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展开,让学生理解到每个人都有责任参与到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以及个人应该如何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于如何具体实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深入思考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并激发他们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意愿。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责任参与到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
2.引导学生思考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并激发他们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意愿。
四. 教学重难点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2.如何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实践活动法: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到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物资和场地。
3.制作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短片,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个人的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结合案例思考个人如何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如何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引导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
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第三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该做什么素材教科版

பைடு நூலகம்
青少年应该做什么
首先,要把个人前途和祖国命运紧密地联系 在一起,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 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要有热爱社会主义 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 艰苦奋斗的精神。 其次,要善于追求新知识,培养实事求是、 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我们青少年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发扬爱国主 义精神,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努力科学文化知识, 掌握专业技能或本领;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认清 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立志成才;努力提高自己的 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自己的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增强竞争意识,培养开拓进取精神。
教科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第3课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说课稿

教科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我国古代思想家顾炎武的名言,这句话传递了每个人都有责任关心国家的兴衰,为之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课将围绕这一主题,引导学生理解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认识到自己对社会、国家发展的责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对国家、社会问题产生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古代思想家的观点理解有难度,需要教师引导他们结合现实生活,体会名言的内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含义,认识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为国家和民族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含义,认识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深入理解个人责任与国家、社会发展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顾炎武的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来源和含义。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分享自己的观点。
4.讨论交流: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深入理解个人责任与国家、社会发展的关系。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人物的事迹,让学生体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内涵。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个人责任与国家、社会发展的关系。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资料-各单元知识点-第三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第三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一、树立忧患意识
人类的历史变迁、世界的激烈竞争、祖国的百年沧桑,已经无数次证明,落后就要挨打。
它也在时刻警示着我们,要树立忧患意识,立场振兴中华。
为什么要树立忧患意识?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当祖国的发展兴旺时,忧患可以促使我们保持警惕,居安思危;当祖国的发展处于低潮时,忧患会使我们卧薪尝胆,励精图治,迎头赶上。
(2)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我国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我国基础着,底子薄,人品众多,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科技领域,教育文化、综合国力等方面仍然存在差距。
因此,我们要有高度的紧迫感,要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
二、以振兴中华为已任
1、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振兴中华)
2、为实现时代赋予的使命,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①我们青少年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把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时代相传。
②青少年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德智体几方面发展自己,使自己能够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
道德与法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教案

道德与法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教案一、导入1、介绍中国古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
2、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3、引导学生思考: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做出贡献?二、主题讲解1、道德与法治的概念和重要性。
2、道德与法治对于国家和社会的作用。
3、道德与法治对于个人和家庭的作用。
4、道德与法治对于企业的作用。
5、道德与法治对于国际社会的作用。
三、案例分析1、分析中国历史上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案例。
2、分析现代社会中普通人的道德与法治意识和行为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3、分析企业道德与法治意识和行为对于企业和社会的贡献。
4、分析国际社会中道德与法治意识和行为对于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的作用。
四、小组讨论1、小组讨论: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如何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做出贡献?2、小组讨论:作为企业,我们应该如何遵守道德和法律规定,为社会的繁荣和稳定做出贡献?3、小组讨论: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如何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准则,为全球的和平与稳定做出贡献?五、总结与反思1、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和观点。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意识是否符合道德和法律的规定。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遵守道德和法律规定,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做出贡献。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小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表达了一种责任和担当的精神。
在当今社会,这种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含义、现代社会的和意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出自于清代思想家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意指每个人都有责任国家的兴衰,为了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应该尽一份力量。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深刻的道德和精神内涵,即国家兴衰与个人责任紧密相连。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这种责任和担当的精神一直被推崇和传颂。
在当今社会,这种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面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中国需要更多的人国家的命运,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教科版政治上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知
识点
知识点
1.教学内容分析:第三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是一单元内容的总结和提升。
要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学生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应有的贡献。
“忧患可以兴国”,引导学生了解国情,使他们正确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树立忧患意识。
“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分析了青少年要承担的历史责任,激励青少年面对现实,了解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懂得为中华民族的兴亡做好准备。
是知识性最弱、情感性最强的一课。
2.学情分析:对于爱国者的事迹,学生知道不少,关键是如何通过对人物事迹的分析让学生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
应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启发学生与这些爱国人物产生思想共鸣。
培养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感,对于我国的青少年以及我国的未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
的意义。
3.重、难点的确立: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对爱国者热爱祖国、忠于祖国的思想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对于爱国者的事迹,学生知道不少,关键是如何通过对人物事迹的分析让学生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
应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启发学生与这些爱国人物产生思想共鸣。
课后练习
1.孟子曰: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有( )
A.只有出生于国难危亡之际,才能有所作为
B.人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成才
C.只有多吃苦,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D.振兴中华,必须要树立忧患意识
2.温家宝总理反复强调:我的心里始终有三件大事放不下:让孩子上得起学,让农民看得起病,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温总理的三个放不下从一个侧面表明( )
A、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同步富裕
B、我国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C、我国应加快发展,满足人们的需求
D、我国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发展非常缓慢
3. 要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就要( )
①冷静分析现实,看到自身的不足
②充分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③充分认识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
④常思索世界的无情竞争和祖国的百年沧桑
A. ①②④
B. ②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
4.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万亿元,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四,但人均产值仍居世界100位之后。
这表明目前我国 ( )
A.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已是个大国、强国
C.综合国力已处于世界前列
D.与发达国家已经没有任何差距了
答案:
1.D 解析: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实质是忧患意识。
选项A.B.C理解问题都很片面,应该排除。
2.C 解析:放不下侧面反映的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D 解析:树立忧患意识不但要认识到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还应充分认识到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
4.A 解析:我国现在的基本国情就是正处于并将长期
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更多精彩内容请大家关注初三政治知识点栏目,愿大家都能在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