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江西文化
浅谈江西文化

浅谈江西文化历史学类151班王芸清学号:5000415016一、江西概况1.地理位置江西省(Jiangxi Province),简称赣(gàn),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
属于江南地带,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境内主要河流赣江而得简称(赣)。
自古以来物产富饶、人文荟萃,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
2.组成江西辖11设区市:南昌(江西省省、城市)、九江(江港口城市)、赣州(江西南门、世界钨都)、饶(旅游胜优秀旅游城市)、宜春(赣西城市)、景德镇(世界瓷都)、抚州(才乡)、吉安(革命圣)、新余(钢城)、鹰潭(道都)、萍乡(江南煤都),省会南昌市。
3.人口与面积人口4456.75万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4.文化简况古时江西属移民之地,故方言较多,有赣语、吴语、客家话、闽南语、徽语和官话。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江西人才辈出,徐稚、陶渊明、綦毋潜、来鹄、林士弘、王安石、欧阳修、晏殊、晏几道、曾巩、黄庭坚、姜夔、杨万里、朱熹、陆九渊、京镗、石孝友、文天祥、虞集、揭傒斯、解缙、汪大渊、宋应星、魏良辅、汤显祖、朱耷、王猷定、彭元瑞、蒋士铨、魏禧、詹天佑、陈寅恪、傅抱石、胡先骕、梅汝璈、程懋筠、罗隆基、黄秋园、欧阳竟无、古龙、袁隆平、李安、刘颁、刘敞等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科学家若群星灿烂,光耀史册。
二、文化总览文化,赣文化泛指赣地从古至今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赣神文明的所有成果。
赣文化在上古时代脱胎于越文化、吴文化,在两千多年中不断和中原文化融合,最终发展成赣文化。
总体看,赣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子系统。
经长期发展,它又派生出一系列自己的文化分支,构成层次丰富、脉络清晰的网络。
从地域角度看:赣文化包含了浔阳文化、豫章文化、临川文化、庐陵文化、袁州文化等诸多子系统。
从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角度看:江西的铜文化、瓷文化、书院文化、禅道文化、苏区文化、文学、艺术、哲学等,各自构成了相对独立的系统,它们对中华民族文化史有着重大的推进作用。
六个江西的演讲稿

六个江西的演讲稿江西,位于中国的中部,素有“赣州”之称,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也孕育了众多优秀的人才。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六个关于江西的演讲稿,希望能让你更加深入地了解这片美丽的土地。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江西的历史文化。
江西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
比如庐山、三清山、龙虎山等名山大川,以及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赣剧、南昌八音等,都展现了江西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
其次,江西是革命老区,孕育了众多革命先烈。
毛泽东、朱德等伟大领袖曾在江西领导革命斗争,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等重要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片土地上。
江西人民以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再者,江西是一个风景秀丽的省份,拥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和资源。
庐山云雾缭绕、瀑布飞流、溪水潺潺,被誉为“天下名山”,赣江、抚河等水系河流蜿蜒曲折,为江西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此外,江西还以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产品资源而闻名,如煤炭、铁矿、铜矿等矿产资源,以及稻米、茶叶、水果等农产品资源,为江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江西还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地方。
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江西的科技创新、教育事业、文化产业等也蓬勃发展,为江西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无穷的动力。
最后,我想说,江西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江西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们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江西一定能够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社会的持续稳定和和谐发展。
在结束演讲之前,我想借用一句话来表达对江西的美好祝愿,“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愿江西这片美丽的土地,永远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谢谢大家!通过这篇演讲稿,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江西这片美丽的土地,了解它的历史文化、革命历史、自然风光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浅谈中国茶文化之江西茶文化

浅谈中国茶文化之江西茶文化方浅 61004121081.江西茶历史可追溯至东汉江西省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文华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说:“江西是产茶大省,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开始做茶,且一直延续到唐朝,在全国都非常畅销。
白居易的诗句‘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其实有个背景,那就是当年全国三分之一的茶叶在浮梁县集散。
”根据文献记载,从唐宋到明清,很多茶叶从江西流出,浮梁因而成为重要的茶叶之乡。
陈文华介绍:“在唐代,浮梁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茶贸易集散中心,且上交的茶税最多时占到全国的八分之三。
虽然在南宋之后有所衰弱,但从清朝同治年间开始,因为引进红茶,浮梁茶叶生产贸易又重新崛起。
”2.江西茶道闻名中外道可道,非常道;茗可茗,非常茗。
道家的自然观,一直是中国人精神生活及观念的源头。
道无所不在,茶道只是“自然”大道的一部分。
茶的天然性质,决定了人们从发现它,到利用它、享受它,都必然要以道家观念灌注其全部历程。
“自然”的理念导致道教淡泊超逸的心志,它与茶的自然属性极其吻合,这就确立了茶文化恬淡寡欲的本性。
道教的“隐逸”,即是在老庄虚静恬淡、随顺自然的思想上发展起来的,它与茶文化有着内在的关联,隐逸推动了茶事的发展,二者相得益彰。
江西茶道融合了儒、释、道、文、史、哲、艺、医等多种传统文化精髓,“茶道”一词最早见于唐代皎然的诗中,皎然是最早将“茶事”和“道”连在一起的人。
在唐代,我国就已大兴“茶道”,只是由于历史原因,近现代整个中国都少有人从事老祖宗传承下来的“茶道”和“茶艺”的研究。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伴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江西茶人开始了复活和弘扬中国茶道的工作。
任职于江西的陈文华被媒体誉为“中国茶道六君子”之首,江西人余悦被媒体誉为“中国茶道六君子”之一。
正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有着深厚茶文化基础的江西很快就“尝”到了甜头,最值得一提的自然要算婺源茶道了。
婺源茶道注重“敬”、“和”、“俭”、“静”的道德精神,其在国内外表演都受到了由衷的称赞。
浅谈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

浅谈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1. 引言1.1 赣南采茶戏的流行背景赣南采茶戏是中国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江西赣南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赣南采茶戏在赣南地区广泛流传,并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其流行背景主要源自赣南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采茶戏的表演内容多以赣南地区的传统故事和风土人情为题材,深受当地观众的喜爱。
赣南地区是中国茶叶的主要产地之一,茶文化在当地有着深厚的传统。
采茶戏的流行背景与茶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演员们常常会穿着传统的茶农服装,演绎着与采茶相关的故事情节,让观众在欣赏戏曲的也能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
赣南采茶戏的流行还受到地方政府和文化机构的支持和推广。
一些赣南地区的文化活动和节庆上,常常会邀请采茶戏演员表演,使得这一地方戏曲剧种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赣南采茶戏的流行背景不仅展现了地方文化的魅力,也丰富了当地人民的精神生活。
1.2 赣南采茶戏的意义和特点赣南采茶戏是当地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承形式。
通过采茶戏,人们可以了解到赣南地区的历史、风土人情,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
采茶戏的剧情多取材于当地的民间传说和历史事件,反映了赣南地区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内涵。
赣南采茶戏具有独特的表演特点。
其表演形式多样,既有歌唱、对唱,也有武戏、乱弹等元素,具有强烈的舞台感染力和艺术张力。
演员们通过生动的表演和悠扬动听的曲调,让观众沉浸感受到戏曲艺术的魅力。
赣南采茶戏在传承与发展中不断探索创新。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观众口味的转变,采茶戏也在不断更新剧情、调整表演形式,使之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一些青年演员也在努力学习传统戏曲技艺,为采茶戏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 正文2.1 赣南采茶戏的历史起源赣南采茶戏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当时赣南一带是茶叶产区,茶农们在采茶的闲暇时光组织起来演出小戏以娱乐自己。
这些小戏以赣南地方方言为语言载体,以茶采为题材,表现当地茶农的生活、疾苦和欢乐,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
浅谈江西文化

浅谈文化历史学类151班王芸清学号:5000415016一、概况1.地理位置省(Jiangxi Province),简称赣(gàn),位于中华人民国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
属于江南地带,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境主要河流赣江而得简称(赣)。
自古以来物产富饶、人文荟萃,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
2.组成辖11设区市:(省省、城市)、(江港口城市)、(南门、世界钨都)、饶(旅游胜优秀旅游城市)、(赣西城市)、(世界瓷都)、抚州(才乡)、(革命圣)、新余(钢城)、(道都)、(江南煤都),省会市。
3.人口与面积人口4456.75万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4.文化简况古时属移民之地,故方言较多,有赣语、吴语、客家话、闽南语、徽语和官话。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人才辈出,徐稚、渊明、綦毋潜、来鹄、林士弘、王安石、欧阳修、晏殊、晏几道、曾巩、黄庭坚、夔、万里、朱熹、陆九渊、京镗、石孝友、文天祥、虞集、揭傒斯、解缙、汪大渊、宋应星、良辅、汤显祖、朱耷、王猷定、元瑞、士铨、禧、詹天佑、寅恪、傅抱石、胡先骕、梅汝璈、程懋筠、罗隆基、黄秋园、欧阳竟无、古龙、袁隆平、安、颁、敞等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科学家若群星灿烂,光耀史册。
二、文化总览文化,赣文化泛指赣地从古至今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赣神文明的所有成果。
赣文化在上古时代脱胎于越文化、吴文化,在两千多年中不断和中原文化融合,最终发展成赣文化。
总体看,赣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子系统。
经长期发展,它又派生出一系列自己的文化分支,构成层次丰富、脉络清晰的网络。
从地域角度看:赣文化包含了浔阳文化、豫章文化、文化、庐陵文化、袁州文化等诸多子系统。
从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角度看:的铜文化、瓷文化、书院文化、禅道文化、区文化、文学、艺术、哲学等,各自构成了相对独立的系统,它们对中华民族文化史有着重大的推进作用。
1.赣地人文素有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赣文化的精髓所在,核心奥义为“文、章、节、义”。
浅谈学习地域文化的意义

浅谈学习地域文化的意义摘要: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自身特色丰富与拓展着中华文化。
研究、挖掘地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思想精华,可以为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提供丰富素材,是促进文化繁荣、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
自觉传承与发展优秀地域文化具有积极培育地域文化自信、大力保护与光大地域文化遗产、努力实现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等重要意义。
关键词:学习地域文化意义地域文化是区域的形象,决定着区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决定着区域的品牌和魅力。
地域文化研究就是要开发所在地区的传统文化资源,弘扬本地区优秀的传统文化,打造本地区真实的名片,展现本地区的魅力和风采。
地域文化研究,通过对本地区全面的文物普查和考古遗址抢救性发掘,以及有关典籍和遗存的保护、整理,可以真实了解和正确认识本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一、地域文化的巨大作用地域文化也是生产力,地域文化是明天的区域经济,这已成为国内外专家和学者们的共识。
美国学者亨廷顿在冷战结束后即向世人宣告:21世纪的竞争不再是经济的竞争、军事的竞争,而是文化的竞争。
一定的区域经济形成了一定的地域文化,而地域文化又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力。
地域文化不仅能为地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氛围,而且通过与地域经济的相互融合,形成文化经济,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直接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和增强经济竞争力的基础因素。
地域文化本身也可以发展成为重要的产业,随着现代社会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地域文化在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同时,逐渐地发展成为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产业.通过卓有成效的地域文化研究,使区域内许多不为人所知的历史名胜、地方风物、重大事件的相关遗址、重大人物的生平与活动场所等,成为观光名胜。
有关部门可以很好地开发和利用这些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文化产业和观光、旅游文化链,带动本地区的交通运输、商业贸易、餐饮服务、旅游观光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并形成连锁反应,促使本地区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
江西三色文化作文

江西三色文化作文江西三色文化。
江西三色文化是指江西省独特的红色、绿色和黑色文化。
红色文化代表了江西丰富的革命传统和红色旅游资源,绿色文化代表了江西的自然生态和绿色发展理念,黑色文化代表了江西丰富的煤炭资源和煤矿文化。
这三种文化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江西独特的文化魅力。
红色文化是江西的骄傲。
江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有着丰富的革命历史和文化资源。
在长征途中,有着很多红军烈士的足迹。
江西有着丰富的革命历史遗迹,如井冈山、瑞金等地都是红色旅游的热门景点。
这些地方不仅是红色旅游的胜地,也是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缅怀革命先烈。
绿色文化是江西的特色。
江西省地处长江中游,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
江西有着许多著名的自然景点,如庐山、三清山、龙虎山等,这些山水之间,风景如画,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
江西还提倡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好自然环境,让绿水青山成为江西的金山银山。
黑色文化是江西的传统。
江西是中国煤炭资源大省,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和煤矿文化。
煤矿文化是江西的一大特色,代表了江西人民的勤劳和勇敢。
在煤矿工人的努力下,江西的煤炭产量一直居于全国前列,为国家的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煤矿文化也是江西的一张名片,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了解煤矿的历史和文化。
江西三色文化是江西的宝贵财富,是江西人民的骄傲。
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和黑色文化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江西独特的文化魅力。
我们应该珍惜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红色精神,保护绿色环境,弘扬黑色文化,让江西的文化更加璀璨夺目。
江西三色文化,让我们自豪!。
浅谈中国地域文化的差异[1]
![浅谈中国地域文化的差异[1]](https://img.taocdn.com/s3/m/d96ee4956c175f0e7dd13762.png)
浅谈中国地域文化的差异一、地域文化是历史积淀实际上就是“地域文化”。
当然,在中国的“地域文化”中间,吴文化、苏州文化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什么是“地域文化”呢?既然我们的国家有文化,为什么还强调“地域文化”呢?我认为,最能够体现一定的地理区域、一定空间范围的文化类型就是“地域文化”。
因为它跟其它地域、其它空间范围有明显的差异。
两千多年前,司马迁的《史记》里有这么一句话,叫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平时讲的“风俗”,两千多年前就有这个概念。
我理解的所谓“风”,就是今天的流行,“俗”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的方式。
并不是所有的风都变成俗的。
那么,各位一定很关心,“地域文化”到底是怎样形成的?比如说苏州,作为吴文化典型的地方,它是怎么形成的?跟其他的文化是什么关系?一个文化区的形成,需要比较长的年代,而一旦形成,它又会有很长的延续性。
吴文化区为什么叫“吴”呢?大家知道,最早的时候,泰伯到吴国,以后到了秦、汉以后,还有以“吴”为命名的,像吴郡,以后的吴国,不断地演变,延续。
同样,吴越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包括宁波,绍兴,最早的越人,还有越人建立的越国,以后的越州,形成绍兴府,也有一个长期延续的过程。
所以,尽管中国的历史相当复杂,有些地方比如“吴”这个地方已经有非常大变化,甚至当地的人口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一个“地域文化”,它肯定可以追溯它的历史传统。
凡是所有我们今天称之为“地域文化”的地方,一般都是在漫长的历史积淀中,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的。
二、不同地域文化的四个特点那么,“地域文化”最突出的表现在什么地方?我认为其中最有特点的是方言。
就像现代汉语有各种不同的方言,他们分布的区域很广。
现代汉语各方言之间的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语音方面尤为突出。
但由于这些方言和共同语之间在语音上都有一定的对应规律,词汇、语法方面也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它们不是独立的语言。
根据方言的特点,联系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以及目前方言调查的结果,可以对现代汉语的方言进行划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江西文化历史学类151班王芸清学号:5000415016一、江西概况1.地理位置江西省(Jiangxi Province),简称赣(gàn),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
属于江南地带,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境内主要河流赣江而得简称(赣)。
自古以来物产富饶、人文荟萃,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
2.组成江西辖11设区市:南昌(江西省省、城市)、九江(江港口城市)、赣州(江西南门、世界钨都)、饶(旅游胜优秀旅游城市)、宜春(赣西城市)、景德镇(世界瓷都)、抚州(才乡)、吉安(革命圣)、新余(钢城)、鹰潭(道都)、萍乡(江南煤都),省会南昌市。
3.人口与面积人口4456.75万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4.文化简况古时江西属移民之地,故方言较多,有赣语、吴语、客家话、闽南语、徽语和官话。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江西人才辈出,徐稚、陶渊明、綦毋潜、来鹄、林士弘、王安石、欧阳修、晏殊、晏几道、曾巩、黄庭坚、姜夔、杨万里、朱熹、陆九渊、京镗、石孝友、文天祥、虞集、揭傒斯、解缙、汪大渊、宋应星、魏良辅、汤显祖、朱耷、王猷定、彭元瑞、蒋士铨、魏禧、詹天佑、陈寅恪、傅抱石、胡先骕、梅汝璈、程懋筠、罗隆基、黄秋园、欧阳竟无、古龙、袁隆平、李安、刘颁、刘敞等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科学家若群星灿烂,光耀史册。
二、文化总览文化,赣文化泛指赣地从古至今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赣神文明的所有成果。
赣文化在上古时代脱胎于越文化、吴文化,在两千多年中不断和中原文化融合,最终发展成赣文化。
总体看,赣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子系统。
经长期发展,它又派生出一系列自己的文化分支,构成层次丰富、脉络清晰的网络。
从地域角度看:赣文化包含了浔阳文化、豫章文化、临川文化、庐陵文化、袁州文化等诸多子系统。
从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角度看:江西的铜文化、瓷文化、书院文化、禅道文化、苏区文化、文学、艺术、哲学等,各自构成了相对独立的系统,它们对中华民族文化史有着重大的推进作用。
1.赣地人文江西素有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赣文化的精髓所在,核心奥义为“文、章、节、义”。
可以说自古以来文章与节义并重,不仅是对赣文化主体精神的评判之一,而且是江西人士遵循的人生信条和追求目标。
2.赣术学派江西产生,并直接以江西或其古称江右、豫章命名的文化流派:江西心学:江西诗派是由南宋理学家陆九渊创始,因其为江西人,故称之为江西心学,江西心学是中国思想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江西诗派:吕本中于崇宁元年(1102)至二年之间,作《江西诗社宗派图》,选入黄庭坚、陈师道等25人之诗,因“其源流皆出豫章”,称江西诗派。
江西词派:五代南唐冯延巳、宋初晏殊、欧阳修的词打破了从晚唐到五代前期以花间派为代表的香艳熟软、无深意寄托的词风,赋词以较深邃的思想蕴含和更诚挚的情感寄托;在艺术上引入诗歌的比兴手法,并从民歌中汲取养料,对宋词日后的繁荣昌盛起到开先河的作用,从而形成了词坛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流派,这就是以二晏一欧为骨干的北宋江西词派。
江右诗派:明初江西派,代表人物为刘崧(江西泰和人),标榜唐音,实际对他影响最深是乡先贤虞集、范德机,揭傒斯等。
而后来的台阁体又是江右诗派的直接产物。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刘崧“大底以清和婉约之音,提导后进,迨杨士奇等嗣起,复变为台阁博大之体。
”豫章社:“明之末年,中原云扰,而江以南文社乃极盛,其最著者:艾南英倡豫章社,衍归有光等之说而畅其流”,他们反对前、后“七子”,推崇“唐宋派”归有光。
江西画派:简称“江西派”,又称“西江派”。
中国画流派之一。
以清初画家罗牧为代表。
罗牧系宁都(今属江西)人,居南昌(今属江西),画山水初得魏石床传授,后学黄公望,笔意空灵,在江淮地区颇有学之者。
书院文化:古代书院曾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江西素称人文之乡,在书院建设方面因其起步早、数量多、影响大等特点而颇负盛名。
3.赣派宗教道教、禅宗、净土宗、洪州禅、净明道4.赣派文艺赣剧是江西的一个兼唱高腔、乱弹、昆腔及其它曲调的多声腔剧种。
它有俗称饶河班、信河班两大流派,这两派于1950年相合,随后进入省会南昌,1953年正式成立江西省赣剧团。
改名为赣剧。
赣剧起源于明代的弋阳腔。
5.陶瓷文化景德镇御窑,景德镇是以盛产瓷器而闻名于世的,有着瓷都的美誉。
吉州窑,吉州窑是江南地区一座举世闻名的综合性瓷窑,宋代十大名窑之一,它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与民族艺术特色。
6.赣派建筑以乐安流坑、安义罗田等江西古村落为代表的赣派建筑文化:其布局简洁,朴实素雅,是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赣派民居建筑。
7.赣门风俗万寿宫与许真君信仰、傩文化8.赣菜赣菜由南昌、九江、赣南三大流派互相渗透交汇而成。
赣菜虽然不在八大菜系之列,但独具特色。
赣菜选料广泛、主料突出、注重刀工、制作精细,在烹饪中突出“原汁原味”。
9.江右商帮江右商帮,十大商帮之一,盛极一时,以讲究贾德著称。
三、地域分支1.南昌(江西省省会)南昌,简称“洪”或“昌”,又称洪城、英雄城,江西省省会,江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教育、科技、交通中心,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城市,中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制造业基地。
南昌地处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濒临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西南岸,自古就有“粤户闽庭,吴头楚尾”、“襟三江而带五湖”之称。
南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2200多年的建城史,因南方繁荣昌盛而得名,一直都是府、州、省、道治所。
1927年,南昌八一起义,在此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支独立领导的人民军队,是著名的革命英雄城市,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曾是中华民国军事首都。
2.九江九江,简称“浔”,为江西省地级市,古称浔阳、柴桑、江州,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
九江是江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昌九一体化双核城市之一、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城市之一,九江被定位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新引擎、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长江中游航运枢纽和国际化门户、江西省区域合作创新示范区。
九江位于长江、京九铁路两大经济开发带交叉点,是长江中游区域中心港口城市,是中国首批5个沿江对外开放城市之一,也是东部沿海开发向中西部推进的过渡地带,号称“三江之口、七省通衢”与“天下眉目之地”,有“江西北大门”之称。
九江历史上是“四大米市”和“三大茶市”之一,九江山清水秀,风景怡人,有“九派浔阳郡,分明似画图”之美称。
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有三分之二的水域面积在九江,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庐山、佛教净土宗发源地东林寺、江西”千岛湖“庐山西海、中部“九寨沟”龙源峡皆位其境内。
3.赣州赣州,简称“虔”,别称“虔城”,也称“赣南”,位于江西省南部,是江西省的南大门,是江西省面积最大、人口和下辖县市最多的地级市。
赣州是江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拥有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全省首个综合保税区。
赣州是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和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示范区、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
赣州都市区也是江西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三大都市区之一。
赣州有着2200多年的建城史,历来为江南政治经济军事重镇。
文天祥、周敦颐、海瑞、王守仁、辛弃疾和中共第一代核心领导人皆在赣南主政过。
赣州还是《牡丹亭》故事的发源地。
赣州是世界风水堪舆文化发源地,还有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千里赣江第一城、江南宋城、客家摇篮、红色故都、世界橙乡、世界钨都、稀土王国等美誉。
4.新余新余市,为江西省地级市,位于江西省中部偏西,浙赣铁路西段。
新余市是中国唯一的国家新能源科技城、全国22个国家森林城市之一、全国首批8个“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改革示范市”之一。
5.景德镇景德镇市,别名“瓷都”,为江西省地级市。
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属于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
处于皖(安徽)、浙(浙江)、赣(江西)三省交界处,是浙赣皖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之一。
景德镇陶瓷享誉全世界,历史上是官窑之地。
民国时期曾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并称全国四大名镇。
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卫生城市,江西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等称号。
景德镇市下辖乐平市、浮梁县、珠山区、昌江区和景德镇市高新技术开发区。
赣语是景德镇市的代表方言,多为汉族江右民系。
6. 抚州抚州市,为江西省地级市,素有“才子之乡”美誉,自古名人辈出,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
抚州市位于江西省东部,自古就有“襟领江湖,控带闽粤”之称。
抚州是著名的宜业、宜居、宜游“三宜城市”。
城市环境优美,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环境综合评价居全国第七、中部第一,森林覆盖率高达64.5%,境内的资溪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5.9%,被誉为“天然大氧吧”。
临川文化是抚州江右民系创造出来的区域性文化。
亦为江右文化的重要支柱,临川文化以临川古治属为核心,涵盖现今抚州市十余县区,生成于秦汉,兴盛于两宋,延绵于明清,影响于当今。
7.萍乡萍乡市,江西省地级市,因古代萍乡生有一种水面浮生植物萍草,是萍草之乡而得市名。
是一座有1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在近代史上,萍乡是中国工人运动策源地、秋收起义策源地、中国少年先锋队诞生地、红领巾的摇篮。
萍乡市位于江西省西部,紧靠长株潭,对接长珠闽,是江西对外开放的西大门。
萍乡是江西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中国首批内陆开放城市、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萍乡市作为湘赣核心区域和龙头城市,有“湘赣通衢”、“吴楚咽喉”之称。
8.吉安吉安,江西省地级市,古称庐陵、吉州,元初取“吉泰民安”之意改称吉安。
吉安市位于江西省中部,罗霄山脉中段,赣江中游。
吉安素有“江南望郡”、“金庐陵”、“吉州福地”、“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是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基地,有举世闻名的革命摇篮井冈山、白鹭洲书院、青原山、文天祥纪念馆、吉州窑、庐陵文化生态园、天祥景区等著名景区景点。
9.鹰潭啊鹰潭市,为江西省地级市,“涟漪旋其中,雄鹰舞其上”而得市名,同时享有“道都”、“铜都”、“创客之城”等美誉。
邓小平先生曾三次驻足,大赞“鹰潭是个好口子”。
《水浒传》开篇重笔描绘的龙虎山,位于鹰潭市境内,现为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双冠景区。
龙虎山风景区以其道教祖庭、丹霞地貌和春秋战国大型崖墓群珠壁联合为特色,在世界级风景名胜区中独树一帜。
鹰潭市有“中国铜都”之称。
同时是重要的黄金、白银原料产地。
10.宜春宜春市,为江西省地级市,素有“山明水秀,土沃泉甘,其气如春,四时咸宜”之称,故名宜春。
自汉代开始建制,迄今有2200多年的历史。
境内以丘陵、山地为主,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宜春文化积淀厚重,历来为“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