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2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狼》对比阅读(6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狼》对比阅读(6篇)以下是6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狼》的对比阅读,供您参考:1.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卖胡琴者,价格百万,豪贵传视,无辨者。
一僧闻之,入市遍视,得其真者,酬值勿计,其人讶之。
僧曰:“此琴安能舍数百万哉?公当自度。
吾是何许人,能办此事须著工价百缗①。
”人竞谢去。
僧因取良者换败弦,改调弄一过,听之甚美。
即付直与卖者。
其人持归,以告豪贵。
豪贵始悟曰:“吾所听音不深也!僧所换弦声高下与旧异;吾持去又改其调音律与价无差;若更观他过然后定夺则未晚也!”于是争以重价买之信矣。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注】①缗(mín):成串的铜钱。
古时一贯千钱,故称百缗。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止有剩骨 ______②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______③豪贵传视 ______④若更观他过然后定夺则未晚也 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此琴安能舍数百万哉?公当自度。
(3)甲、乙两文都写了“人”与“狼”的较量,但结局不同:甲文中“两狼”被杀,“人”胜利;乙文中“豪贵”被蒙骗,“僧”胜利。
请简要分析两文作者对“人”与“狼”的不同态度及两文的写作意图。
【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狼》对比阅读练习(含答案)

05 《狼》对比阅读文言文+文言文|文言群文|古诗词+文言文1.(2024·山东济南·一模)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甲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苦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乙临江之人,畋得麋①麑,畜②之。
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其人怒。
怛③之。
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④使与之戏。
积久,犬皆如人意。
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⑤,益狎⑥。
犬畏主人,与之俯仰⑦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
外犬见而喜且怒,共食之,狼藉道上。
麋至死不悟。
(选自柳宗元《临江之麋》,有删改)【注】①糜:麋鹿,又称“四不像”。
②畜xù:饲养。
③怛dá:恐吓。
④稍:渐渐。
⑤抵触偃仆:相互碰撞打滚。
⑥狎xiá:亲近而不庄重。
⑦俯仰:周旋,应付。
(1)下列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三句中的“敌”意思是不一样的。
B.“其一犬坐于前”和“自是日抱就犬”两句中的“犬”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像犬一样”的意思。
C.两文中的“久之”都可以译为“过了一段时间”,其中“之”作为助词。
起到补足音节的作用。
D.“乃悟前狼假寐”的“乃”是“才”的意思,与“乃入据陈”的“乃”有着相同的意义和用法。
(2)下面对甲、乙两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按照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先后顺序展开情节。
第18课《狼》课内外比较阅读专题训练

《狼》课内外比较阅读专题训练[一](16分)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狡兔行苏拯秋来无骨肥,鹰犬遍原野。
草中三穴无处藏,何况平田无穴者。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一狼仍从从: (2)顾野有麦场顾:(3)弛担持刀弛: (4)何况平田无穴者平: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狼》《狡兔行》两诗文分别描写了“狼”"兔”两种动物。
你所知道的与“狼”有关的成语有,与“兔”有关的成语有。
(每处各填1个成语即可,2分)4、《狼》《狡兔行》两诗文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斗争”场面?从《狼》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6分)『参考答案』1、(1)跟从(2)看,视(3)解除,卸下(4)平坦的【解析】(1)“从”是动词,跟从。
(2)“顾”是动词,看,视。
(3)“弛”是动词,解除,卸下。
(4)“何况平田无穴者”的意思是“更何况没有洞穴的平原呢?”,“平”是“平坦的”的意思,作形容词。
2、(1)(屠户)在路上遇到两头狼,(它们)紧跟着走了很远。
(2)(他)才明了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的。
【解析】(1)重点词语:缀,连接、紧跟;甚,很。
(2)重点词语:悟,明白;假寐,假装睡觉;盖,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3、示例:狼心狗肺。
狡兔三窟【解析】解答此题,调动自己平时的知识积累即可。
《狼》课内外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郑梁梅中学初三语文复习练习课题:《狼》课内外对比阅读命题:许礼靖审核:做题:班级:姓名:得分:用时:(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乙)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拊①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使童子烛之,有橐②中空。
嘐嘐聱聱③,声在橐中。
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
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吾闻有生,莫智于人。
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
乌在其为智也。
”……若有告余者曰:“……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
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④:此不一之患也。
言出于汝,而忘之耶?”……——苏轼《黠鼠赋》注:①拊(fǔ):拍。
②橐(tuó):袋子。
③嘐嘐(jiāo)聱(áo)聱:象声词,形容鼠咬物的声音。
④虿(chài):蝎子一类的毒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①其一犬.坐于前()②橐坚而不可穴.也()③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④不能无变色于.蜂虿()2.翻译下面的语句。
(2分)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3.两文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但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其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4.两文均“叙事”而“达意”,但体裁和表现侧重点不同,试作简要说明。
(2分)(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文言文《狼》对比阅读

《狼》对比阅读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一】【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止增笑耳【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注释】①牧竖:牧童。
竖,童仆。
②跑:兽类用足扒土。
同“刨”。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C. 狼不敢前.跑号如前.状D.相去.数十步一狼径去.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4、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参考答案:1.B 2.①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增加笑料罢了。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狼》对比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狼》对比阅读(一)【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乙】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①一狼来,瞰②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
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
狼乃止。
屠归。
昧爽③,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
大骇,逡巡④近视之,则死狼也。
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⑤,如鱼吞饵。
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⑥之,是可笑也。
——蒲松龄《狼》其一(注释)①欻:突然。
②瞰:望着。
③昧爽:第二天清晨。
④逡巡:犹豫地。
⑤腭:上腭。
⑥罹:遇到。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一狼仍从(2)顾野有麦场(3)一狼洞其中(4)屠小裕焉2.下列各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
B.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
C.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
D.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
3.翻译下列的句子。
(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
4.请结合短文内容,说说【甲】【乙】两文中的“笑”有何含义,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答案】1.(1)仍然(2)看,视。
这里指往旁边看(3)打洞(4)宽裕2.B3.(1)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2)屠户很害怕,就拿出刀来给狼看,狼稍微后退了几步;等到屠户继续跑的时候,狼又跟上来了。
4.两个“笑”字皆有讽刺之意,是对狼以及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笑。
告诉我们人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的,面对恶势力要敢于斗争;为人不能太贪婪。
《狼》课内外对比阅读理解含答案 十篇

《狼》课内外对比阅读理解含答案十篇第一篇8、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3分)A其一/犬坐于前B一/狼洞/其中,意将逐入/以攻其后也C.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D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10、翻译下面句子(6分)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亦點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1.下列语法现象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CA.”止有剩骨”中“止”是通假字,通“只”,副词。
B“投以骨”既是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应理解为“以骨投之”C.“两狼之并驱如故”中的“之”和“禽兽之变诈”中的“之”用法是一样的D“一狼洞其中”的“洞”是名词用作动词,指打洞、挖洞12.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开始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以为给狼扔两块骨头就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最后屠户下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只狼,又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杀死了它。
13.用自己的话说说狼的计谋是什么。
(6分)一只狼在前面假寐以迷惑敌人,另一只狼在积薪中打洞打算从后面发起进攻1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与上文中哪一句相照应?(2目似暝,意暇甚第二篇【甲】【乙】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异·牧竖》)【注释】牧竖:牧童。
竖,童仆。
跑:兽类用足扒土。
同“刨”。
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中学《狼》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学《狼》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中学《狼》对比阅读练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和诗歌,完成17~21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___,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户晚归,担子里的肉已经被取完,只剩下些骨头。
途中遇到两只狼,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把骨头扔给它们。
一只狼得到了骨头就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
屠户又扔了一块骨头,后面的狼停了下来,前面的狼又走回来了。
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还是像之前一样并排前进。
___,恐前后受其敌。
___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___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___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屠户感到非常窘迫,害怕前后都会受到狼的攻击。
他看到野外有一个麦场,场主在其中堆了一堆秸秆,形成了一个小山丘。
屠户跑到山丘下,放下担子拿起刀。
狼不敢靠近,只是眼神凶狠地对视着他。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坐在他面前。
过了一段时间,它的眼睛似乎闭上了,意识变得很空闲。
屠户突然起身,用刀砍了狼的头,又砍了几刀。
他正准备离开时,发现秸秆后面有一只狼洞,意图从后面攻击他。
狼已经半身进去,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户从后面砍断了它的腿,也将它杀死了。
他这时才意识到之前的狼假装睡觉,是为了诱骗敌人。
狼也很狡猾,但是最终两只狼都被杀死了,动物的变幻莫测,诈骗的手段何其多。
⒘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屠惧,投以骨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而两狼之并驱如故B.┤彼竭我赢,故___一狼径去C.┤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止增笑耳D.┤___不止答案:A⒙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言文阅读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夫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善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一蒲松龄《狼》
(乙)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拊①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使童子烛之,有橐②中空。
嘐嘐聱聱③,声在橐中。
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发而视之,寝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
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定也。
故不啮而啮。
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吾闻有生,莫智于人。
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
乌在其为智也。
”坐而假寐,私怒其故。
若有告余者曰:“汝惟多拳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
不一于汝,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
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④:此不一之患也。
言出于汝,而忘之耶?”余俯而笑,仰而觉。
使童子执笔,记余之作。
一——苏轼《黠鼠赋》
(注)①拊(fǔ):拍。
②橐(tuó):袋子。
③嘐(jiāo)嘐聱(áo)聱聱:象声词,形容鼠咬物的声音。
④虿(chài):蝎子一类的毒虫。
24.加点字的意思据同的一项是
A.方.欲行是方.啮也,而遽死耶
B.一狼径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C.止.蹭笑耳拊床而止.之
D.屠自后断其.股坐而假寐,私念其.故
25.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久之.,目似瞑覆而出之.,堕地乃走
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是鼠之.黠也
C.拊床而.止之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D.举烛而.索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27.两文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但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
请你简要概述这两个故事的结局并分析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案】
24. B
25. B
26.(示例)所以老鼠没有咬东西却装作咬东西,用声音吸引人来,在没死的时候装死,凭借装死的样子求得逃脱。
27.(1)两只狼最终被屠户杀死。
原因:甲文中屠户知道狼的本性,识破了狼的狡诈,善于抓住时机,勇敢机智。
(2)老鼠装死逃脱,人反省自己。
原因:乙文中的人心智不专,易受外界事物的干扰,被老鼠的手段所欺骗,陷入圈套,放走了老鼠。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节选自蒲松龄《狼》)
[乙]凡与敌战,若敌众我寡,地形不利,力不可争,当急退以避之,可以全军。
法日:“知难而退。
”
(节选自刘伯温《百战奇谋》)
2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屠大窘.窘:______
(2)驰.担持刀弛:______
(3)意暇.甚暇:______
(4)方悟前狼假寐.寐:______
(5)当急退以避.之避:______
3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若敌众我寡,地形不利
31.甲文中,屠户从妥协退让到御狼、杀狼,除了屠户的勇敢警觉之外,还具备了什么条件?从乙文中可推断作者认为具备怎样的条件才能与敌人争胜?
32.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答案】
29.(1)处境困迫,为难(2)解除,卸下(3)从容,悠闲(4)睡觉(5)避让,躲开
30.(1)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2)如果敌军兵多而我军兵少,且地形条件对我军不利。
31.甲文:地形有利(或“倚靠‘积薪’这一有利地形”)。
乙文:人数居多,且地形有利。
32.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