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汉语言文学知识
汉语言文学知识第1编汉字与导游语言第1章汉字文化导游知识

[单选题](江南博哥)1.汉语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
其有资料可查的历史,即记录汉语文字出现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多年以前。
A.5000B.3000C.4000D.6000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汉字的萌芽期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
如考古发现的西安半坡村的陶器,距今约有五千余年,上面有仰韶文化时期的符号100多个,这些符号带有一定的重复性或规律性,被郭沫若先生称为“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
[单选题]3.下面四种刻石,()在浙江绍兴一带。
A.会稽刻石B.琅琊刻石C.泰山刻石D.峄山刻石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小篆的代表字体有琅琊刻石、泰山刻石、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等。
前三处刻石都在山东,会稽刻石在浙江绍兴一带。
[单选题]4.汉字传统有“六书”之说,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六种造字方法。
在文字的创造初期,主要是()。
A.指事字B.象形字C.会意字D.形声字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文字一般源于图画,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经历用实物、结绳、契刻等方式记事和交流,最后发展为用图画记录客观世界并传递信息的过程。
象形文字来自于图画文字,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
[单选题]5.楷书又名正书、真书,是()所创。
A.钟繇B.王羲之C.崔瑗D.张芝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楷书又称正楷、真书、正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
楷书由三国时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钟繇所创。
[单选题]6.泰山万仙楼北盘山路西侧的石壁上刻有“虫、二”两字,是利用了汉字结构可以拆解的文化功能,用繁体字的“風月”去掉外面一部分,表示()的意思。
A.风月有边B.风月无边C.风花雪月D.花好月圆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虫、二”两字是取繁体字“風”“月”二字的字心组成,意谓此处风月无边,风景美不胜收。
[单选题]7.汉文字成熟的标志是()。
A.甲骨文字B.金石文字C.印刷文字D.拼音文字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甲骨文是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早的相当成熟的汉字体系。
全国中级导游等级考试《汉语言文学知识》题库及冲刺试题

全国中级导游等级考试《汉语言文学知识》题库及冲刺试题2020年全国中级导游等级考试《汉语言文学知识》全套资料【考点手册+真题精选+题库+考前冲刺】目录•试看部分内容汉字与导游语言第一章汉字文化导游知识【考点1】汉字与旅游的关系1汉字概述(1)汉字的历史①文字一般源于图画。
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经历了用实物、结绳、契刻等方式记事和交流,最后发展为用图画记录客观世界并传递信息。
这种图画式的表达方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逐渐形成了语音、意思、形状都比较固定的象形文字。
②目前见到的最古老的汉字是甲骨文。
a.甲骨文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的发现说明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b.甲骨文是遵循一定规则而形成的汉字体系。
从造字方法上看,甲骨文不仅具有人类文字早期“象形、指事、会意”的方法,还出现了“形声”字,并有了“转注、假借”这些古人总结的用字方法。
c.最初的文字没有形成造字规律,只是不成系统的零散字例。
③汉字的萌芽大约是新石器时代的晚期。
④汉字最初的载体是各种生活器具,是伴随生产工具的发展与社会交际对语言的需求而产生的。
(2)汉字的种类①从形体演变上划分a.甲骨文——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
出土地区为殷王朝都城的遗址,称殷墟,故甲骨文又叫殷墟文字;甲骨文是刻写的文字,又称契文;因文字内容多为占卜记录,故而又叫贞卜、卜辞。
文字内容涉及祭祀、战争、游猎、出行、疾病、生育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甲骨文是有固定字形、语音和意义的系统性文字;一般用刀刻写,因而笔画拐弯多为方笔;字形参差不齐、大小不均;单个字呈细瘦状。
在旅游景点常作为一种旅游景物或文化背景出现。
b.金文——泛指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金文”又称“钟鼎文”“吉金文字”“铜器铭文”,铸的字突出被视为“阳字”称“识”,刻出来的字凹下去被视为“阴字”叫“款”,金文又被称作“彝器款识”。
商、周、秦、汉都有金文,盛行于西周。
与甲骨文相比,金文字形显得工整一些,笔画趋于圆润,已带有书法的美感。
汉语言文学知识第1编汉字与导游语言第2章导游语言

[单选题]1.导游(江南博哥)人员在介绍诸如龙、凤、麒麟、狻猊等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动物形象时,除了介绍它们的习性和体貌特征以外,还要将其()讲解清楚。
A.历史价值B.科学内涵C.文化含义D.神秘之处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龙、凤、麒麟、狻猊等动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单选题]2.人文景观介绍多用()来突出景观的特色和含义。
A.修饰性的形容词词语B.口语性强的短语C.严谨、贴切的修饰语D.文言词语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人文景观是指具有一定历史性、文化性,有一定的实物和精神等表现形式的旅游吸引物,在讲解中对人文景观的描述要严谨、贴切。
[单选题]4.口语导游词中常常使用“演说型”,这种表达方式的特点之一是()。
A.词语对称B.平和随意C.平淡朴实D.语调单一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口语导游词中常常使用“演说型”,这种表达方式的特点包括:语句整齐、词语对称、句式一致、音节和谐、有节奏感、合辙押韵。
[单选题]5.在口语导游中,要慎用()的语气,它有时会破坏旅游景观的严肃和完美。
A.演讲式B.谈话式C.日常聊天式D.讨论式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导游词的表达风格一般分为“口语语体”和“书面语语体”两大类。
在口语导游中,要慎用日常聊天式的语气,它有时会破坏旅游景观的严肃和完美,也不宜用深奥冗长的语句,它可能会使游客感到费解而产生距离感。
[单选题]6.下列选项中,全部为人文景观的是()。
A.宫殿建筑、岩窟洞穴、亭台楼榭、山川河流B.实物展品、飞禽走兽、寺庙祠堂、花草树木C.都市风貌、山川河流、碑林墓塔、飞禽走兽D.风土民俗、宫殿建筑、亭台楼榭、都市风貌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旅游客体中的人文景观有宫殿建筑、亭台楼榭、碑林墓塔、寺庙祠堂、洞窟摩崖、风土民俗、都市风貌、实物展品等。
ABC三项,山川河流和飞禽走兽、花草树木属于自然景观。
[单选题]7.逻辑性强的导游词的主要特点是()。
A.条理顺序清楚B.富于激情C.语体色彩分明D.形象生动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逻辑性强的导游词有头有尾、条理顺序清楚合理,听起来轻松易懂。
2020年全国中级导游员等级考试大纲《汉语言文学》

2020年全国中级导游员等级考试大纲《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知识》考试旨在考查考生对汉字、导游语言及旅游文学知识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增强考生增强导游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形象性、艺术性,从而在实际工作予以结合应用,丰富讲解的文化内涵,达到良好讲解效果。
考试目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考试旨在考查考生对汉字、导游语言及旅游文学知识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增强考生增强导游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形象性、艺术性,从而在实际工作予以结合应用,丰富讲解的文化内涵,达到良好讲解效果。
考试方式与题型题量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包括填空20题(每题1分)、单选(4项选1)44题(每题1分)、多选(5项选2-4个)20题(每题1分)、论述2题(每题8分)。
第一编汉字与导游语言第一章汉字文化导游知识考试目的:通过本章考试,考查考生对汉字文化导游知识了解、熟悉与掌握的程度。
考试内容:第一节汉字与旅游的关系了解汉字的历史、汉字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熟悉汉字的种类,能识别不同种类汉字的形体特点,熟悉汉字特点产生的修辞技巧;掌握《说文解字》(许慎著)划分的汉字六种造字方法。
第二节汉字在导游中的作用了解汉字形体的艺术变化和汉字结构的文化功能,掌握在导游中常见的难读易错汉字的读音。
第二章导游语言考试目的:通过本章考试,检查考生对导游语言相关知识了解、熟悉与掌握的程度。
考试内容:第一节导游词概述熟悉导游词的含义、分类方法及其特点,掌握导游词不同语体的表达风格和导游词不同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导游词的表达艺术熟悉导游词表达的特点,掌握导游词表达的基本要求。
第二编旅游文学知识旅游与旅游文学概述考试目的:通过考试,检查考生对旅游文学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程度。
考试内容:了解旅游文学的含义与渊源,熟悉旅游文学的特征和作用,以及导游人员应具备的旅游文学知识。
第一章至第八章考试目的:检查考生对旅游景点诗文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程度。
考试内容:了解选篇的作者、朝代、篇名、景点。
《导游汉语言文学知识》课程标准

《导游汉语言文学知识》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导游汉语言文学知识二、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1、前言1.1课程标准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作用主要在于让学生掌握与导游工作相关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其中主要是现代汉语词汇、语法、修辞,古汉语诗词和对联的基本知识,中国文学发展历程和旅游文学的基本知识,以及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掌握语言常识,学会遣词造句并能在以后的导游工作中较为熟练地加以运用,以达到丰富导游讲解的文化内涵,增强导游语言表达的形象性、艺术性,提高导游工作的文化品位和服务档次。
1.2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通过工作任务来整合相关知识与技能,将该课程设计成任务引领型课程。
本课程的相关工作任务是以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中导游汉语言文学知识内容与过程作为主线进行划分和设计,以阐述中国文学常识为重点教学项目,按汉字基本知识、旅游景点文学知识、导游文化综合知识、旅游文学欣赏逐步递进的工作任务来组织教学,有利于学生循环渐进地认识和掌握导游汉语言的主要技能和要求。
本课程立足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导游岗位职业能力考核标准为知识和技能学习深浅度的衡量依据,通过对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汉字、古代文学、导游文化综合知识等知识的教授,结合操作实训,使学生达到掌握旅游文学常识,以达到丰富导游讲解的文化内涵。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68时课。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汉字文化基本知识、中国文学常识、旅游景点文学知识、导游文化综合知识;提高导游工作的文化品位和服务档次;以达到丰富导游讲解的文化内涵。
为发展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职业能力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养成认真、负责、善于沟通和协作的思想品质,树立服务意识,在此基础上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能适应以后出去工作的需要。
2.1知识目标掌握汉字文化基本知识掌握中国文学常识掌握旅游景点文学知识和旅游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方法掌握导游综合文化知识2.2技能目标掌握导游词的写作掌握对联基本知识、碑铭基本知识、摩崖石刻基本知识能够分析鉴赏旅游风景名胜的诗词、楹联、游记掌握中国民族民俗文化、中国传统饮食文化2.3素质目标提升导游工作的文化品位和服务档次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到达导游人员的素质要求能处理导游工作中的专业能力问题3、课程内容和要求4、实施建议4.1教材编写(1)应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2022年全国中级导游资格考试《汉语言文学知识》模拟试卷二

2022年全国中级导游资格考试《汉语言文学知识》模拟试卷二[单选题]1.海角天涯胜迹联的作者()(江南博哥)。
A.刘新明B.李求真C.吕维祺D.窦天语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李求真,1935年生,广东五华人,楹联艺术研究者。
海南省楹联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著有“待諏得”、“海角天涯胜迹联”等。
[单选题]2.清吴锡麒自题联“有山有水有亭林,映带左右;可咏觞可丝竹,怀抱古今”取意于()。
A.欧阳修《醉翁亭记》B.苏轼《赤壁怀古》C.范仲淹《岳阳楼记》D.王羲之《兰亭集序》参考答案:D[单选题]3.与“五千里秦树蜀山,我原过客;一万顷荷花秋水,中有诗人”对联相关的名胜古迹是()。
A.无锡东林书院B.成都武侯祠C.泰山南天门D.桂湖杨升庵故居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题中对联是曾国藩题于桂湖杨升庵故居的。
[单选题]4.在汉语中大多是一个词素一个音节,如“刀”;少数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如()。
A.半导体B.刀子C.巧克力D.导游参考答案:C[单选题]5.王安石《金陵怀古》中有“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句,其中的“六朝”指的是()。
A.东汉、东晋、宋、齐、梁、陈B.东吴、东晋、宋、齐、梁、陈C.夏、商、周、秦、西汉、东晋D.秦、西汉、东晋、齐、梁、陈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六朝的往事像流水般消逝了,如今只有寒烟笼罩衰草,凝成一片暗绿色,而繁华无存了。
六朝指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它们都建都金陵。
[单选题]6.张继《枫桥夜泊》诗中提到的“姑苏城外寒山寺”位于()。
A.今江苏无锡B.今江苏苏州C.今江苏南京D.今浙江杭州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寒山寺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地处苏州城西阊门外5公里的枫桥镇。
[单选题]7.赞美歙砚的诗文很多,其中:“罗细无效角浪平,米丸犀壁浦云泓,年窗睡起人初静,时听西风拉瑟声”诗句的作者是()。
A.黄庭坚B.米芾C.苏轼D.蔡襄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历史上,赞美歙砚的诗文甚多。
导游汉语言文学常识

导游汉语言文学常识导游汉语言文学常识天坛松月清.戴梓深夜冷溶溶,圜丘露气浓。
月明时绕鹊,松老欲成龙。
古殿浮空翠,晴山落远钟。
当年禋祀地,短草乱遗踪。
注释:明清帝王祭天的地方,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古代祭祀建筑群(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坛、回音壁)。
溶溶:盛广的样子圜丘:即圜丘坛,皇帝祭天的地方,始建于明嘉靖九年,照应古人“天圆地方”的之说,均为圆制,圆通圜,故称圜丘。
“月明”句: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古殿:指祈年殿。
前身是明嘉靖的大享殿,乾隆更名为祈年殿。
是天坛的的主体建筑,气势雄伟,衬托出神殿的至尊至圣。
空翠:青蓝色的天空。
禋yin祀:古代祭天的一种仪式。
简析:诗人在松月之夜,看到庄严肃穆的天坛却已被丛生杂草所“乱”,让人感到“冷”意溶溶,抒发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题写长城联(罗哲文)起春秋、历秦汉、及辽金、迄元明,上下两千多年。
有多帅元戎、戍卒吏丞、百工黔首,费尽移山心力,修筑此伟大工程。
坚强毅力、聪明智慧、血汗辛勤,为中华留下丰碑国宝。
跨峻岭、穿草原、横翰海、经绝壁,纵横一万余里。
望不断长龙雉堞、雄关隘口、亭障烽堠,有如玉带明珠,点缀成江山锦绣。
起伏奔腾、飞舞盘旋、月宫遥见,给世界增添壮丽奇观。
注释:将帅元戎:军队中高级领导人。
元戎:主帅。
戍卒:守边的士兵。
黔首:平民。
雉堞:指城墙,城墙长三丈广一丈为雉,雉,女墙。
亭障烽堠:指边防设施。
亭障:古代边塞堡垒。
烽堠:长城山烽火台。
简析:上联从时空入手,依历史次序,说明长城是上下两千多年中国人民创造的奇迹。
下联从地域空间,下长城的壮丽奇观。
盛京旧宫再依皇祖原韵(爱新觉罗·弘历)枚枚青琐与银铺,一例都京制度符号。
体从帝王御宫殿,心惟黎庶奠寰区。
勘酌奢俭临中国,环卫旗民壮远图。
敬仰戎衣未解际,依然有瑕视规模。
题解:清朝称入关以前的旧都为盛京。
盛京旧宫,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营建的皇宫,即今天的沈阳故宫。
位于辽宁沈阳市旧城中心,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级导游考试--《汉语言文学知识》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中级导游考试--《汉语言文学知识》考试复习题及答案中级导游《汉语言文学知识》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19金文指铸或刻在()上的文字第一篇汉字与导游语言答:青铜器一汉字文化导游知识 20金文盛行于(), ()()()()都有这种文字(一)汉字与旅游的关系答西周;商周秦汉1汉字的历史是()的发展史 [NextPage]答:中华民族 21金文又叫()()()()2人类经历了用实物()契刻,最后发展用()记录和答:钟鼎文、吉金文字、铜器铭文、彝器款识传递信息。
22古人称阳字为()阴字为()答:结绳;图画答:识;款3文字一般源于()。
23篆文就是()使用的文字答:图画答:官府4这种图画式的表达方式,发展成(有形状、有语 24篆文流行于()和() 音、有意思)的都比较固定的()。
答:春秋战国;秦代答:象形文字 25广义的大篆是指所有的古文字,包括:()()()()5我们目前见到的最古老的汉字是() 答:甲骨文、金文、籀文、小篆答:甲骨文 26狭义的大篆的代表字有()和()6甲骨文已有( )历史,说明汉字是世界上()的文字答:籀文;石鼓文27石鼓文是()秦人作品之一答:三千多年;最古老答:战国中期7从造字方法上看,甲骨文具有的()方法 28石鼓文是周代金文到()的过渡答: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答秦代小篆8汉字萌芽在()晚期。
距今()年。
29我国文字史上首次出现的规范性字体是() 答:新石器;五六千答:小篆9西安半坡村陶器,上面有仰韶文化时期的符号 30我们所说的篆体一般指() ()个。
是目前发现最原始文字。
郭沫若称:中国原始答:小篆文字的()。
31小篆的代表字体有()()()()答 100;孑遗答:琅玡刻石、泰山刻石、峄山刻石、会稽刻石10汉字最初的载体是各种() 32隶书由( )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
答:生活器具答:篆书11汉字形体变化的次序:()()()()()()() 33隶之胥吏,官府中办文书的(),出现在()答:甲骨文、金文、篆文(大篆小篆)、隶书、楷答:小吏;秦代书、行书、草书 34隶书是秦始皇时期的()总结的12甲骨文是殷商时代刻在()上的文字答:程邈答:龟甲、兽骨 35楷书指()()的意思13甲骨文出土于河南(),此地为()都城的遗址答:整齐、楷模答:安阳小屯村,殷王朝 36楷书又叫()()()14甲骨文又叫()()()() 答:正书、真书、今楷答:殷虚文字、契文、贞卜、卜辞 37楷书产生于()盛行于()15出土的甲骨文有()片以上,整理出的文字有() 答:汉末,魏晋多个,已识别的()多个 38我国历史上通用时间最长的标准字体时()答:15万;4500;1000 答:楷体16殷商统治者占卜问凶吉,把要问的()和()都刻 39()的字形特点:字形方正,横平竖直,书写方在龟骨和牛骨上便,笔画布局精密细致,笔道形态丰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游汉语言文学知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
二、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专业
三、学时:72学时
四、学分:4学分
五、课程管理系部:
六、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专业必修课,主要介绍与导游工作相关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其中主要是现代汉语语法、修辞,古汉语诗词和楹联的基本知识,中国文学发展历程和旅游文学的基本知识,以及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知识。
使导游员能在导游工作中较为熟练地加以运用,以达到丰富导游讲解的文化内涵,增强导游语言表达的形象性、艺术性,提高导游工作的文化品位和服务档次之目的。
六、课程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现代汉语语法、修辞,古汉语诗词和楹联的基本知识,中国文学发展历程和旅游文学的基本知识,以及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高导游工作的文化品位和服务档次。
3.能力目标:能在导游工作中较为熟练地加以运用与导游工作相关的汉语言文学知识。
七、教学要求与内容
(一)汉字文化、汉语表达基本知识
教学要求:
1.了解:汉字文化基本知识。
汉字的起源和性质、汉字的形体演变、汉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导游工作中容易读错的字。
2.理解:汉语表达基本知识与导游语言能力。
汉语表达与导游语言艺术、书面语表达与导游应用文写作。
3.掌握:导游词写作知识。
教学内容:
1. 汉字文化基本知识。
2. 汉语表达基本知识与导游语言能力。
3. 导游词写作知识。
(二)中国文学常识
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2.理解:中国近代文学常识。
3.掌握:中国现代文学常识。
教学内容:
1.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概要;中国古代文学作家作品选介。
2.中国近代文学发展概要;中国近代文学作家作品选介。
3.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概要;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作品选介。
(三)中国旅游景点文学体裁基本知识
教学要求:
1.了解:古代诗词基本知识。
2.理解:游记基本知识。
3.掌握:对联基本知识、碑铭基本知识、摩崖石刻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
1.古代诗歌和词的基本知识。
2.游记的特征和分类。
3. 对联基本知识、碑铭基本知识、摩崖石刻基本知识。
(四)中国旅游文学名作选析
教学要求:
1.了解:分析鉴赏诗词对联游记碑文名作。
2.理解:旅游文学作品。
3.掌握:旅游文学作品。
教学内容:
1. 鉴赏诗词对联游记碑文名。
2. 旅游文学作品。
(五)导游文化综合知识
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传统艺术。
2.理解:中国宗教文化。
3.掌握:中国民族民俗文化、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教学内容:
1.书画艺术、戏曲艺术、古代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
2.中国宗教文化。
3. 中国民族民俗文化、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六)旅游景点文学作品选析
教学要求:
1.了解:旅游景点古代诗词。
2.理解:旅游景点对联。
3.掌握:旅游景点游记、碑铭和摩崖。
教学内容:
1. 旅游景点古代诗词。
2. 旅游景点对联。
3. 旅游景点游记、碑铭和摩崖;名人赞广西。
九、实施建议
(一)教材的选用建议。